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考古發掘的最佳方法

考古發掘的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09 19:37:07

1. 田野考古的考古發掘

在考古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的發掘。分為:因為盜墓、工程建設而進行的搶救性發掘,為解決某課題而進行的主動發掘。發掘通常採用開掘探溝或探方的方法,依據地層學原理,依照遺址中文化層的層次作井然有序的發掘,以正確判斷遺存間的相對早晚關系(見考古年代學)。對於墓葬,則注意清理有無封土、葬具、屍骨和隨葬品,近些年特別注意有無埋葬過程的遺跡現象。對房址,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注意事項,主要則是注意清理房屋面向、柱洞、有無夯築、灶台、周圍有無散水以及能否根據屋內殘跡推斷出梁架結構等。窯址的發掘和房址近似。發掘中用照相、測繪、文字記錄等各種方法記錄文化層堆積情況和遺跡、遺物狀況,並全面收集、登記出土物。發掘的原則全面收集遺物記錄遺跡現象,是要能夠根據記錄和出土物恢復遺址和墓葬的原貌,並照顧好遺址為今後的進一步發掘作準備。對重要遺址有時還製作模型,或建立遺址博物館保存現場。

2. 挖地也能發現珍寶無數的地宮,你都聽過哪些文物發現方式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墓葬群以及地宮被考古發掘,也有越來越多價值連城的文物被發掘出來。大家都知道考古挖掘是國家行為,那麼哪裡來的墓群被考古挖掘呢?今天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一下文物是怎麼被發現的。


還有些文物是建造防空洞時發現的。1969年,甘肅武威的幾個村民響應當時深挖洞,廣積糧的號召,在修建防空洞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一處古墓。後來被考古學家命名為雷台漢墓。雷台漢墓是一處大型磚石墓葬。墓室裡面出土有金銀銅鐵玉骨石陶器等文物200餘件,其中藝術價值最高的是一匹銅奔馬。這匹銅奔馬就是後世的馬踏飛燕。

3. 考古新技術除了放射性碳定年法還有哪些方法

1、利用陶瓷科技考古

我國陶瓷科技考古的主要動向有:利用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譜(XANES)等方法探討呈色元素的價態,從物理層次探討釉、彩的呈色機制;明清時期鬥彩、五彩、粉彩、琺琅彩等製作工藝;基於海上絲綢之路的中西方陶瓷研究等。

2、利用冶金科技考古

我國冶金技術當為獨立起源,而在此之後受到西亞的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值得指出的是,最近在上海光源,採用X射線熒光面掃描分析,發現姜寨黃銅片不同區域的鋅含量差異顯著,而鉛元素呈零星點狀分布,其特徵與固態還原法制備的黃銅完全相同,從而證明先民在使用天然金屬與發明金屬鑄造之間,都曾採用熱煅法或固體還原法冶煉金屬。中國最早人工冶煉金屬的年代與西亞相近,其冶煉金屬為黃銅,不同於西亞的砷銅和紅銅——這一事實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冶金起源的本土說。

3、利用環境考古

揭示古代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探索人類社會發展與所處自然環境的相互關系,即為環境考古。我國環境考古的累累碩果中,最令人震撼而難以忘卻的,莫過於夏正楷教授等關於喇家遺址的探討。4000年前,地震、山洪和洪水給喇家先民毀滅性打擊的凄慘場景,藉助於他們的研究,居然能夠再現於我們眼前。近年來,莫多聞教授等從多個角度綜合分析了我國不同地區的古代環境,並從環境角度論述了新石器晚期以來,我國中原地區成為華夏文化中心的原因。

4、利用農業科技考古

著名考古學家嚴文明十分關心我國農業考古的研究,他不僅從理論上對我國稻作農業起源作了有益的探討,而且還利用他的國際影響,於20世紀90年代促成了「中美農業考古隊」的組建,並開展了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的發掘,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農業考古的研究。

(3)考古發掘的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放射性同位素C-14的應用 自然界中碳元素有三種同位素,即穩定同位素12C、13C和放射性同位素14C,14C的半衰期為5730年,14C的應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考古學中測定生物死亡年代,即放射性測年法;二是以14C標記化合物為示蹤劑,探索化學和生命。

考古學,即考究古代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在中國是歷史學的分支,而世界其他國家則多從屬於人類學。考古學旨在根據古代人類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物質資料,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

4. 中國考古歷史上「馬王堆女屍」是出土最好的嗎

1972年馬王堆在湖南出土轟動一時,當時負責對女屍進行保存研究的是羅學港的一位老師,由他一直和湖南博物館等單位合作,2002年湖南博物館要搬遷,其中,要把辛追老太太整體搬家。但是老先生已經過世,人們擔心在搬家的過程中,2000多歲高齡的辛追老太太有可能會散架。

老太太的「身體狀況」究竟能不能適應搬家的一路顛簸?如果可以搬必須拿出科學數據。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主管部門把解剖學專家羅學港請到了現場。羅教授主要提了一個要求:了解保存女屍30年來的所有檔案,以便「心中有數」。隨後羅學港領導的課題組對這具古屍進行了她出土以來的首次非常細致的全身「體驗」。前不久,體檢結果已經向社會公布。

羅學港介紹,對女屍詳細的體檢結果表明,總體情況較好,尤其是皮膚纖維的保持情況出乎人們意料的好,「我用手觸摸了辛追的皮膚,依然很有彈性。」他說。這證明30年以來的保存方法是成功的。但是由於主要防腐配方還沒有解密,不便透露。

可以透露的是,30年前採用的是當時最好的配方,保存方法的核心理念是模擬古屍出土環境,也就是「恆溫、恆濕、相對無菌」。恆溫是0到4攝氏度,恆濕是70%到80%之間,無菌是因為在考古發掘時發現棺材密封很好,所以後來的保存一直採用棺材內不留空氣的方法,並且把女屍用特製的防腐固定液泡起來。

「30年保存成這樣,真不容易。」「不變是相對的,變是絕對的。」羅說。

所謂「變」,主要是女屍細胞上的改變,骨組織裡面的鈣離子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流失。為了避免搬家時可能的碰撞讓這具千年古屍解體,他們又往棺液里注入了中和液,緩解「骨質疏鬆」症狀,經過X光透視之後,羅學港認為:辛追身體可以適應搬家。

給辛追搬家顯然找搬家公司解決不了問題。雖然直線距離不過500米,但是搬家當日各方如臨大敵,由於「科學搬家」措施得當,辛追成功搬家。湖南博物館在搬的過程中還請上海有經驗的老師傅順便給辛追換了副新棺材,讓老太太換個舒服的地方繼續「睡覺」。

神秘紅色棺液讓辛追2000多年不腐

在馬王堆女屍出土的時候,棺材裡注滿了一種紅色的棺液。科學家們相信,這種液體是使辛追2000多年來不腐的「神液」。

羅學港告訴記者,經過化驗可以證實,紅色棺液成分復雜,之所以是紅色,是因為摻加了硃砂,硃砂的化學成分對人體是有害的,其中含有砷和汞,棺液中還檢測出了許多中葯的成分,這些東西泡在一起就成了深紅色。可以肯定,這種紅色液體具有殺菌作用,可以保證屍體不腐。

紅色棺液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有機汞,也就是水銀。專家推測,辛追生前可能有服用丹葯的習慣。在古代中國,煉丹術是人們追求長生的主要方式之一,而煉出的丹葯,本身都含有汞等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當時人們意識不到,但是汞對於細菌卻有殺滅作用。所以,雖然辛追生前濫服丹葯沒能長壽,身後卻陰差陽錯,丹葯的毒性卻使得她的屍骨長久保存下來。

羅學港介紹,在紅色棺液中還發現了一些中葯的成分。據介紹,在陪葬品里,人們發現了大量的中草葯,從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古人能夠配製防腐葯水的觀點。「這些化學物質的結合,是古屍保存的基本原因。」羅學港說。

什麼當時比辛追地位高的人沒有保留下屍骨,而辛追卻可以?這起碼說明這種防腐葯水的配方是一個偶然因素形成的。羅學港認為,辛追2000年不腐「充滿了偶然性」。除採取了得當的防腐措施之外,當時的環境一定非常乾燥,有利於保存,而且棺木密封很好,和外界空氣隔絕避免了細菌對屍體的侵蝕,再者,馬王堆墓一直沒有被盜。地質條件加上人為因素,使得辛追的屍體奇跡般保存下來。

科研人員加強了對辛追的檢測,利用更新的防腐措施讓她「延年益壽」

「我個人認為,如果不是因為考古把辛追挖出來,在那樣一個恆定的環境中,女屍再有一個2000年也應該可以繼續保存。」羅學港說。

但是現在面臨的挑戰是,屍體保存環境已經發生了改變,怎樣才能繼續保持好屍體?怎麼才能完成周總理的囑托滿足國人的厚望,讓馬王堆女屍繼續保存下去呢?羅學港坦言:壓力很大。

在給辛追搬家時,30年來使用的固定液已經首次全部換掉,現在保存仍然是採用以福爾馬林為主的固定防腐液。保護液的配方還包括甲醛、乙醇、甘油等。羅學港介紹說,目前雖然女屍保存尚好,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體檢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主要是屍體的細胞結構已經發生了明顯變化。由於固定液的PH值偏酸,使得骨頭的鈣離子流失很多,由於骨組織只有有機質,而沒有無機質,時間長了,骨頭就有可能變成「面條」,辛追也就只剩下一張皮。他認為,一個需要解決的重要任務是防止女屍體的蛋白質加速降解,以及讓細胞結構保持穩定。目前他們採用的辦法是加入緩沖液,中和固定液的酸鹼度。

羅學港介紹說,目前辛追棺材中早已經不是當初出土時的紅色棺液,保存的液體經過了蒸餾水的稀釋都是無色透明的。30年來,由於浸泡,辛追的皮膚有些發白。他們將不定期為辛追更換棺液。其保存環境也一直模擬發現時的環境:恆溫是0到4攝氏度,恆濕是70%到80%之間,為了保證相對無菌,還要不定期給辛追進行紫外燈照射消毒,殺死細菌。

除此之外還加強了檢測,其中包括對固定液的濃度、PH值、離子、氨基酸含量的檢測,科研人員還會從形態上取材料檢測,隨時觀察辛追的變化。

「目前總體來說是一邊觀察研究,一邊保護。我們能做的只能如此。」羅學港說。「很多人對馬王堆的保存給予厚望,但是環境變了,對保存增加了更大的難度,我們將盡心盡力,讓老太太『延年益壽』。」

5. 【考古學】 應當運用什麼方法進行以下發掘

考古學的研究方法不是你想像的這樣,面對一個城址,考古學家關心的首要問題不是這些。
做城市考古的一般步驟:確定城址位置、范圍(有城牆的確定城牆范圍、城門位置)。根據城門或城市主要出入口確定主要街道格局。根據街道格局確定重要建築物的位置。
首先根據文獻記載,確定城址的大體位置,沒有文獻記載的,可以通過現場地形推測古代最適合人類居住的位置。火山岩不易發掘,只能先從火山灰掩埋區開始,如果經過幾百年火山灰已經具有一定黏度,可以進行鑽探,比如每10米鑽一孔,可以大范圍了解地層情況,例如打到多深出現了石板地面、出現了人類活動過的土層、人類殘骨等,這樣遺跡集中的區域就能夠掌握了。如果火山灰仍具有很強的流動性,挖一點就陷進去一點,只能選幾個地方先開探溝,寬2米、長數十米,如果探溝中某一段出現重要遺跡,就可以擴展挖開。根據需要,最終全部或部分揭露遺址。
關於你說的測定人類遺骸,火山灰掩埋下的應該保存完好,肉眼即可辨別。所謂不同人群,應該是根據遺址中人的遺物、所處環境推測其身份,而不是先主觀設定某些人群。

6. 各位大俠,我想問下,考古學遺址的發掘方法中的探溝發掘法的概念是什麼

關於概念的問題我不是很擅長,但是我實習的時候我們工地曾經有人用過探溝的方法,描述的可能不夠准確,有待大神補充.
首先探溝這個概念是西方考古發掘採用的一種方法,原則上來講在我國田野考古工作中是不提倡的,我們在做遺跡的時候,以盡可能的保存遺跡的本來面貌並恢復它使用廢棄時候的樣子.如果打一個探溝的話那麼這個遺跡肯定在發掘之前就被破壞了.當然西方人是比較實用的,他們更重要的是想了解遺址的形成過程,至於遺跡破壞了,他們在後期整理中可以復原出來,我們比較在意這些形式.
探溝通俗來講就是在遺址探方打一個大的截面,至於多長,多寬根據需要確定,探溝所展現的內容就相當於我們的隔梁一樣,我們打這個探溝一般都是為了確定某一個主要遺跡的范圍,深度,與周圍其他遺跡的疊壓打破關系,所以,探溝的主要作用還是在於確定遺跡的內容,大致層位,如果有什麼疑問的話可以追加探討.

7. 田野考古分為哪五個步驟,第一個是收集資料

1、調查,通過調查已確定發掘的價值和選擇發掘的地點。

2、查閱文獻資料,利用地圖、地名學成果及航空或衛星照片等遙感材料,取得遺跡、遺物的線索。‍

3、根據所發現的線索,到現場調查。調查的過程中,要做好文字、繪圖、照相的記錄,和採集遺物標本。

4、分析研究遺物標本。

(7)考古發掘的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遺址的具體發掘方法為「探方」法,即把發掘區劃分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探方」,探方內的土層以土質(松、軟、硬),土色(各種顏色)和結構(含沙量等)劃分為不同的文化層,按照先上後下的順序依次發掘。

探方中每層下出現的各類遺跡如灰坑、房基、窖穴、道路等,按照從晚到早的原則逐一清理。發掘時對各種遺物如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石頭、人類遺骸和動物骨骼以及測年的木炭樣品等都要收集。

墓葬發掘,首先確認墓葬被埋在哪層土層之下,弄清墓葬的形制、結構,仔細清理葬具、屍骨和隨葬品。

8. 考古的程序

考古一般是不可能被偷拿古董的。因為由國家參與的挖掘程序極其嚴格。每一件出土的東西,旁邊都會有人記錄、編號。等到放到儲藏室的時候,也會按編號核對,整理。如果一定要有被盜的可能,一句話,除非這幾個步驟的人串通一氣,否則古董是不可能被偷走的。

9. 考古的方法

首先,考古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是地層學和類型學。在學習過程中著重要注意兩者的運用程度。在研究歷史時期考古時,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注意考古資料和文獻的印證和契合。考古是一門相對比較綜合的學科,屬於人文科學的領域,是歷史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在於根據古代人類通過各種活動遺留下來的實物,以研究人類古代社會的歷史。實物資料包括各種遺跡和遺物,它們多埋沒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系統地、完整地揭示和收集。因此,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其大概的學習方向是「疑古~考古~釋古」。當然,最重要的是你必須對歷史有一個大的框架的了解。考古學研究的對象是實物。主要是物質的遺存,或者說是遺物與遺跡。而這些遺存應該是古代人類的活動遺留下來的。按照研究的年代范圍、具體對象、所用手段和方法等的不同,考古學可以劃分為史前考古學、歷史考古學、田野考古學及各種特殊考古學等分支。 2.如果學習的是中國考古學,必須了解它的發展歷史。

3.在以上的基礎上,才能逐漸深入學習考古學其中的方法、目的。另外,還得學習地層學、生物類型學、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體質人類學等其他類型科目。

4.目前大學裡面考古專業主要有以下的學習科目:考古學通論、考古學概論、文物學概論、體質人類學、中國歷史地理(選修)、古代漢語、科技考古、田野考古、中國古代史。世界上古中古史。

朝代分類考古:舊石器時代考古、新石器時代考古、秦漢考古、魏晉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宋元明考古。

5.以下幾本書可以提供樓主去看:張之恆先生的《中國考古學通論》、張宏彥的《考古學十八講》、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考古資料書籍。

10. 考古發掘應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考古發掘的方法一般採用兩種方式:一種是探方法,一種是探溝法。
參考《考古工作手冊》

修復原則:
http://www.chinacov.com/classify.asp?id=531&=&page=39

考古發掘管理辦法
http://www.ccme.com/law.aspx?id=1075

天野考古技術
http://www1.tianyablog.com/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taohuaer

閱讀全文

與考古發掘的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芯連接器插頭接線方法圖 瀏覽:490
11選5任選一計算方法 瀏覽:621
植物提取礦最佳方法 瀏覽:402
水稻考種方法研究 瀏覽:404
少林寺72絕技訓練方法 瀏覽:609
蒸發器供液控制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118
下面哪個不是常用的產品測試方法 瀏覽:430
北松電熱水器使用方法 瀏覽:35
千美黛使用方法 瀏覽:805
護色劑的使用方法 瀏覽:381
蜂蜜敷臉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867
專業文學主要研究方法 瀏覽:705
總能找到解決的方法英語 瀏覽:805
原味發糕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瀏覽:830
癌症狀治療方法 瀏覽:918
加熱卷發棒使用方法 瀏覽:145
絕緣子金具設計步驟與方法 瀏覽:224
捲筒校圓方法圖片 瀏覽:723
如何防止偷紙的方法 瀏覽:541
晨光修正帶可替換芯安裝方法 瀏覽: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