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練書法首先練什麼
練書法首先練什麼
練書法首先練什麼,學書法最基本的活動是寫字,我們想要練習好書法,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著急,要一步一步的來有一個過程,那麼下面就為大家分享下練書法首先練什麼。
1、先學習基本理論知識
學習基本理論知識,有助於將來進一步學習消化得更好。在書法藝術上有一定的造詣的歷代書法名人提供的經典名語為初學書法者提供了入門的捷徑。這些名句值得細細品位,反復學習。
在學習中,學習到:孫過庭的初學分布,但求平正;學習項穆的書法三戒,戒不均繼知規矩,戒不活與滯,戒狂怪與俗;學習王羲之的分間布白,自然平穩,分均點畫,疏密相附,二字合為一體,重不宜長,單不宜小;
學習顏真卿的欲書先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歐陽詢的先立大體,橫直安置;蔣和的三種布白;還有:項穆,張懷瑾,衛夫人等等的書法名家都值得反復學習。
2、掌握正確的書法觀點
書法是一門藝術,要練好書法需要:樹立正確的學書思想:明白書法的練習需要的是刻苦勤練的精神,不可中途懈怠;其次需要選擇好適用的書寫工具,有利於提高練習的效率和進程;建議從楷書起步,逐步進筆:可以優先選擇大楷、唐楷或者魏碑進行練習;選擇合適的碑帖,碑帖的`選擇是練好書法的關鍵。
3、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
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需要選擇合適的字帖,選擇毛筆字帖或者鋼筆字帖。掌握臨摹字帖的方法:挑選字帖,先摹後臨、臨摹結合在習字時,要先摹後臨、臨摹結合,仔細讀貼,背、核、用除了臨摹外,還要會背、核、用。並且博採眾家之長,練習不同的字帖。
4、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要注意筆、墨、紙、硯的選擇。筆毛筆依毛質的剛柔,大致可分剛毫、柔毫、兼毫筆三類,選筆則要注意兼顧尖、齊、圓、健四個要點進行選擇。墨可以選擇質地細致,含膠輕的。紙紙的種類很多,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挑選。硯石最好選擇質地細潤,並且能發墨的。其次要要注重書寫姿勢,初步了解運筆方法,注重字體結構,注重臨摹等等。
新手書法練習控制筆的能力
水平運筆
水平運筆,就是指毛筆在手中基本保持一個勻速的運動.在擺動基礎上盡量保持中鋒,並試著藏鋒,使線條保持粗細均勻,先寫直線,然後試著練習弧線。注意,盡量保持線條的均勻平滑!節奏先慢後快!
毛筆的提按
提按,在毛筆字的練習過程中非常重要.隨著前面線條筆畫的練習,筆與手之間會慢慢形成一種默契,有這就是手感.就跟吃飯拿筷子一樣.在掌握筆畫線條練習後,就要學會提按,但要記住始終要保持中鋒運筆。
筆畫的轉折
轉折是筆畫中經常會用到的一個要點。轉折分為很多種,包含藏鋒、露鋒、提按等轉折的方法,這個學要結合實踐綜合運用。這一節,是重難點,需要反復練習!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
選帖
第一步:選帖。開始學書法,一定要先選定一本符合自己的字帖。這很重要,選帖是方向,方向錯了,後面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讀帖
第二步:讀帖。練字不讀帖,就如走路不看路不記路,就會亂走也會迷路。選定字帖後一定要經常觀摩,仔細研究,這就是讀帖。
臨摹
第三步:臨摹。有了讀帖的基礎,就要開始臨寫,有時也可以用透明的紙蓋在上面描寫,這叫摹。臨和摹各有不同的功效。一般來說臨得筆法,摹得結構。
書法初學者有哪些注意事項
書法有兩種基本姿勢:一種是坐著寫,一種是站著寫。俗稱坐姿、站姿。坐姿。這是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寫字姿勢,尤其是初學這,一般都是坐著寫。
坐著寫字正確的姿勢應該怎樣?它要求寫字的人姿勢端正,胸部離桌邊約15厘米,頭正、肩平、臂開、足踏實。頭正,俯視運筆處,注意力集中在筆尖,視線與筆尖成45°俯角,容易看清下筆的准確與否。
這樣,既能保證字寫得端正,又不損壞視力。兩肩齊平,身體坐正,胸部挺起,才能使胸部離開桌邊,保持精神振作,有利呼吸和運氣。兩臂張開,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兩腳自然平放踏實,保持平衡穩定,便於書寫時能做到橫平豎直,寫撇捺時也能放開。
練書法應該先從握筆方法開始,然後依次練習臨摹、臨寫、背臨、創作等。書法是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練習書法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練好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楷書入手最好。
練書法應該從哪裡開始
1、想要練習書法,首先應該學習的就是怎麼執筆。執筆是要先用拇指和中指夾住筆,無名指和小指自然的放在毛筆後面,身體挺直,手臂離桌子一段距離。然後用一張薄紙蒙在原作上依照原來的樣子去寫,這就是臨摹。
2、臨摹一段時間後,習書者對照書法原貼,在另外一張紙上盡量臨寫出來,多次臨寫之後,根據自己腦子的中的記憶,再次不看原貼,自己寫出來。待書法練習穩定之後,可以在書法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創作自己的風格,寫出新作品。
練習書法的注意事項
書法是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練習書法的過程不能急於求成,練好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先學會臨摹才是學習書法的開始,從楷書入手最好。
書法入門先要學什麼
學習書法貴在堅持,書法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完成的。不能急於求成,剛入門首先要從基本練起。先練習基本的筆畫,橫豎撇捺等,掌握一定的基本功後在進行練字。
學會基本筆畫後在進行臨摹單字的練習,這點很重要,主要就是糾正你的手法,和字體的美觀形狀。如果想直接跳過這里會使你的字體不成形,很難拿得出手。
進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買一本字帖好好地練習一下筆法,筆法是書法中最難學的,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多練習。
首先尋找一本自己喜歡的字帖,入門的話可以選擇篆書,很多大師都是從篆書開始的。因為筆法比較簡單,還帶有筆中鋒,可以讓你對文字有更深刻的把握。
書法入門怎麼學
先挑選適合筆墨紙氈,不要著急寫字。要明確寫什麼字體,想要練習哪家的字體,購買字帖進行聯系。首先以練習為主,練習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階段。
在臨帖的時候要學會觀察紫的形態,結構,筆劃等,在進行仿寫。就好比剛開始寫字一樣,一筆一劃,每次練習完後進行比較,是否有進步,哪裡出現錯誤,或者找專業人士進行指導
書法剛入門者首先要練習控制筆的能力,讓手和筆能夠保持平穩。其次轉折是筆法中長用的一點,在這里要多加練習。
在進行寫字的時候坐姿和站姿都要正確,在練字的時候不可快速運筆,初學者必須要先練習基本筆畫,還有筆畫順序,字形結構學會分行布局。
❷ 臨帖的方法
臨帖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過程: (一)讀帖 「讀帖」不是像讀書那樣看帖上所寫的文字的內容,而是分析這本字帖的風格特徵。分析一下筆畫的起筆、收筆、藏鋒、露鋒、方圓及轉折等運筆特點,結體的松緊、收放以及正側、疏密等組字特點,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章法特點。讀帖就像交友,第一次見面僅記大致輪廓,久而久之,只要一想起帖,帖中各字形象就立即在腦海里自然浮現。甚至每寫一個字,帖上的字形就已出現在紙上,寫字似乎成了摹字了,對初學者的幫助相當大。因此,我們在臨帖前要養成讀帖的良好習慣。 (二)對臨 「對臨」是對照字帖逐筆臨寫。初學者可選「米字格」或「九宮格」練。這樣比較容易找到字帖上相對應的位置及筆畫的大小。但它僅僅是初學者的扶手,不能依賴,基本了解並掌握對臨方法後,應直接在方格內臨寫。對臨最好先易後難,先臨簡單易寫的字,或按部首歸類練習,然後再選臨左右結構、上下結構等具有典型性的範字,由淺入深,最後再按字帖上的順序通臨。對臨要求勤字帖。看一筆寫一筆,對初學者來說容易找到正確的位置,但容易使筆畫間的筆意聯系隔斷,因此最好將互為呼應的幾筆一次完成。隨著臨習熟練程度的提高,逐漸減少看帖的次數,最後看一字寫一字。對臨過程中,如發現某字沒寫好,可緊接著再臨寫同一個字,這叫連臨。連臨要在臨前對照字帖找出上一個字的病因,然後再寫第二個。如果連寫幾個仍不見效,且又找不出原因,可摹寫一遍後再寫。一本字帖從頭至尾臨一遍,稱「一通」。臨完一通後可在末尾記上年月、姓名、帕名及第幾遍,古人稱其為「窗課」、「功課」。保留功課可以檢驗自己進步的軌跡。對臨比較熟練了,可以進行意臨。 (三)意臨 意臨,是看著字帖臨出了自己的特點。意臨是結束形似階段後的新開始。描紅、影摹、對臨都要求形似,形似是解決「入帖」的技法問題,臨得與顏真卿、柳公權一樣,哪怕能以假亂真,還不是自己的字,是人家的「體'.所以光「入帖」還不夠,還要「出帖」。「出帖」是要離開所臨字帖的形貌,要遺貌取神。「意臨」就是要在臨習時摻入已意,或得其意而忘其形。這就像漫畫家筆下的畫像,一望便知是某人,但與那人的照片又不完全相同。意臨出來的字與原帖的字相比,在似與不似之間。臨帖而不全像帖,叫出帖。 (四)背臨 背臨是不看字帖,把帖的神貌在筆下反映出來。背臨著要對此帖的技法熟練掌握,並能舉一反三,甚至連字帖上沒有的字也能寫出來,而且風格基本相近。這時可以換帖了。一般情況下,每天堅持臨帖 l - 2 小時,快則半年,慢則一年,即可完成入帖到出帖的過程。如果臨了相當一段時間仍無法人帖,建議考慮換帖,找自己喜愛的字帖臨習,千萬不要在「一棵樹上弔死」。 (五)換帖 換帖的幾種選擇: 1. 同類帖的轉換 同類帖,是指同一書家的不同碑帖。如果原先臨顏真卿《勤禮碑》的,可改換成臨顏真卿的《東方畫贊》、《麻姑仙壇記》或《多寶塔》等。同類帖的轉換,對同一書家風格演變有更深的理解。 2. 不同類帖的轉換 不同類帖,指不同書家風格類的帖。如,改顏為柳,或改柳為顏。學顏、柳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筆法問題。可是楷書結構最完備當屬歐陽詢,故臨習歐體對楷書結構的奇巧嚴密大有好處。但歐體寫久了會刻板,也可臨習一下闊綽溫潤的虞世南《孔子廟堂碑》以增其趣。 3. 為學行書作準備 如果練習楷書毛筆字的目的是為了練行書的話,那麼顏、柳的楷書與行書毛筆字之間似乎有條溝壑,頗難逾越。它們之間的橋梁有二:一為禇遂良的《雁塔聖教序》,由於它的筆勢極富變化,婀娜多姿,可以克服顏、柳筆畫的板實僵硬,從中化出許多風格來,因此禇字被稱為「廣大教化主」。宋代大書家米芾就有「學禇最久」的經歷。二是智永《真書千字文》。它實際上是行楷書體,與東晉王羲之行書一脈相承。因此也是由楷書過渡到行書的橋梁之一。 4. 換臨魏碑 魏碑是北魏碑版楷書,風格多變,與唐楷不同。臨魏碑利於從唐楷中跳出來形成自己的風格。但魏碑良莠不齊,不能隨便亂臨。初學者可選比較規整的鄭文公碑》、《張猛龍碑》、《元懷墓誌》、《張玄墓誌》等。有些魏碑造像題記是石工直接操刀作筆刻鑿而成,有不少錯別字,甚至漏刻錯刻的,具有較強的鑒別能力者才能借鑒吸收,不可拿來就學。
❸ 書法臨帖的方法及要求
書法臨習就是依照范帖進行書寫基礎訓練和作品欣賞,它是接受書法傳統,發展書法的必由之路。書法臨習的基本內容是書寫技法、書法形象作品精神。
臨習方法:
(1)讀帖
書法臨習應先動腦後動手,未臨摹之前,先要理解,這就需要讀帖。讀帖就是體會范帖的神韻,認識范帖,分析它的寫法,掌握它的基本特點和規律。
(2)摹帖
摹帖就是直接依託在范帖或其仿樣上書寫。常用的摹寫形成有四種。
仿影法:把透明的紙覆在范帖上,照著紙面上透過來的字影描摹。
描紅法:在印有紅色範字的紙上描摹
廓填法:也叫雙勾填墨法。就是把透明的書寫紙覆在范帖上,用硬筆沿字點畫的外沿精確勾畫,然後照空心字描摹。廓填法的好處是在勾勒過程中能加深對范帖點畫形態的認識。
豐肌法:就是把透明紙覆在范帖上,用硬筆在字的點畫中線上勾畫,然後看著字帖沿單線描摹。
(3)臨帖
臨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邊,憑觀察、理解和記憶書寫。常用的臨寫形式有四種。
對臨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對照著寫,可以寫得與範字一樣大,也可以放大或縮小。
背臨法:不看范帖,憑記憶書寫臨習過的字。
意臨法:不求局部點畫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對帖的大關繫上和神韻的把握上。
創臨法:運用對范帖點畫、結體、篇章和風格的認識、書寫范帖上沒有的字,或聯字成文,創作作品。
臨帖要求
字帖應放置於書案左上方。硯台放在右上方,練慣用紙正對自己,不能歪斜,書寫時紙可上下左右移動。 墨不可蘸得太飽,養成完後再蘸的習慣,不能寫一筆就蘸墨。
書法格式為從上到下豎寫,先右後左。 每天的臨帖時間應保證半小時以上,至少應寫三十字,節假日也不要間斷。如欲在書法上有所成就,這點時間是很不夠的。
初學可參照點畫運筆動作圖示,但千萬注意這只是為初學方便而提供的圖示。事實上點畫的運筆都是一氣呵成的,決不是簡單的機械動作的重復。因此,臨寫點畫既不能信手塗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樣動作僵化。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在臨習中逐漸領悟筆法,否則一旦形成不良習慣,糾正起來就不容易了。
字的結構要經過長時間臨習才能掌據。應先看清楚字再下筆,盡量養成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的習慣,不能看一筆寫一筆。特別要注意第一筆起筆的位置。初學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寫在格子中間就算達到目的了。
米字格是供臨習書法的界格紙,臨習時對照範本字形,掌握點畫位置,充分利用米字格,能幫助我們盡快掌握字的結構安排,為過渡到“背臨”奠定良好的基礎。
❹ 學書法的時候一定要多讀貼,為什麼要這樣做
讀帖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的方法,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經常提到臨帖,對於讀帖做得比較少,有些朋友甚至忽略了讀帖這一方法,而我的老師告訴我,要把臨帖和讀帖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讀帖和臨帖的時間要一樣。
其次,要讀一下這本字帖書寫的年代和背景了解一下作者所生活的時代,也可以了解一下作者那個時代的整體的書法氛圍,一個優秀的書法家,他的作品一定是要融於他所處的時代的,但同時,他的一些部分又會超越這個時代,這就是大師了。
❺ 什麼是讀帖,怎樣讀帖
一,觀
所謂精察。
唐代孫過庭在其所撰《書譜》中寫道「察之者尚精」,就是說觀察一定要精細。一般地說,初學者應該把「讀」和「臨」這兩個環節同步起來。臨什麼,讀什麼。可按臨寫的順序,先點畫後結構地對所要臨習的字逐個「相面」,從組成字的基本「細胞」看起。先看點畫的形態、走向、質感和輕重,然後再看每個點畫起筆、運筆、收筆的過程。
現代書法家黃綺先生在其所著《書中五要》中也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讀書還要求背誦,觀看碑帖,比做讀書,是要求把觀看與記憶結合起來,不能過眼即忘。
宋高宗學《楔帖》,他說:「詳觀點畫,以至成誦,不少去懷也。」觀帖達到成誦不忘的程度,可以說是使觀看變成了記憶。「成誦」是讀的結果。讀書成誦,誦上口頭;觀帖成誦,誦上筆端。所謂「上筆端」,是把成誦的'內容』表現於自己的書寫中—這是觀的目的。
關於如何記憶,各人有各人的方法。應該強調的是這種記憶不是死記,而是理解基礎上的一種意識的儲存,消化式的吸收。
想
讀到深處自然「聯想」。
聯想是讀帖的重要環節。通過讀帖,可波及到與書寫有直接關系的一些其它問題。比如,可以聯想到書寫者所使用的工具,筆是硬毫還是軟毫的,紙是生的還是熟的,是大筆寫小字還是小筆寫大字等等,這對臨帖有直接影響。
其次可以聯想作者在書寫過程中的外界條件和心境,像「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等貴族攜子邀朋,在春遊活動中飲酒作詩,王羲之乘酒興所為,抒發了內心的情感,從唐人臨習的作品看,文意書法相映成趣,興之所致神采飛揚,充滿了超脫、瀟灑、盡興的意境。
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的《祭侄稿》,則是為了平叛,在其兄和其侄為叛軍所害,又得不到朝廷表彰的情況下,悲痛之極而為亡侄顏季明寫的悼詞。觀其書法作品,彷彿聽到了作者悲憤、深情的傾訴。從而對作品中反映出來的雄渾遒勁、豪邁激盈的悲壯之氣有了深刻的理解。
再則可以通過讀帖,聯想作者用筆用墨的書寫過程。
姜夔在《續書譜》中說:「余嘗歷觀古之名書,無不點畫振動,如見其揮運之時。」尤其是看碑刻作品時,讀者可在頭腦中還原成墨跡的形象,然後再聯想到如果要讓我去寫,我將如何去寫、如何吮墨、如何換鋒、如何提按。
通過這種聯想,再臨帖心裡就有數得多了。
❻ 初學硬筆書法怎樣 讀帖 臨帖
所謂讀帖就是看著帖上的字,琢磨每一個字的間架結構、如何起筆。落筆、收筆。
臨帖就是比照著字帖上的字,在另外一張紙上寫字。這種辦法容易學到字帖上的字的神,對間架結構來說要差一些。
想學間架結構,就要用摩的方式,就是拿一張比較薄的紙,直接放在要學習的字帖上,一筆一筆的描摹。
實際上如果你特別想學,可以採用空臨的方式,就是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按照每個字的字形,在空中比劃。這個適合於不能使用紙筆的場合,但也有走火入魔之嫌。
學習書法有幾點要注意:
1、拋掉原來的寫字習慣,嚴格按照所學習的字帖習字。
2、認真、仔細的臨寫,不能著急。
3、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4、眼高手低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住。
❼ 寫毛筆字讀帖的步驟
說到「讀帖」,古人有古人的說法,今人有今人的說法。時過境遷,各人的情況又千差萬別。我只是僅就我這個業余書法愛好者是怎樣「讀帖」的,說出來供同我一樣條件的書友學習時參考。首先是選帖。我們的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墨寶」,字體不一,章法不一,千姿百態,各有千秋。一踏進「書法殿堂」,真有點頭暈目眩,不知東西南北的感覺。我覺得:你如果是初入門,而且是自學,那在學習「中國書法史」的同時,你就應該隨著歷史的發展進展,對不同時代、不同的書家、不同書體的帖,都要有個基本全面的了解。第二步,當你選擇准備主學什麼書體後,再著重去選擇什麼帖。當你選准了帖後,則進入了如何讀帖的階段。我在開始學書法時,選擇的是墨皇本《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和《唐摹蘭亭序三種》兩個帖。選好帖後,我首先把這兩個帖本用復印機進行了加工。一是放大,放大到能掛到牆上,坐在一米開外,能欣賞的程度就行了。再就是縮小,把這兩個帖本縮小到能時刻隨身帶著走,到哪裡都方便拿出來看的程度。這樣,就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可以很方便的「讀帖」了。古人講:學習要用「三餘」。我呢,則效法行之。一是早上入廁,坐在馬桶上看;二是上下班的通勤車上看,每天上下班有一個多小時。中午午飯後,有半小時休息時間。我就抓緊看。下了班或是星期天,只要家裡沒客人了。就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了。坐在書房裡,把大帖掛出來去看。那種「美」是語言無法形容的。那時的我,可以說是「忘乎所以」「得意忘形」啊!看帖、讀帖,不能不動腦,更不能不動手。動腦,就是要琢磨「帖」,也就是專業術語里講的「形質」,在帖上,點畫、結構、章法,都是看得到的。對於「字」,看它提按、頓挫、疾徐、藏露、方圓的用筆技巧。著重要體會書家的「筆力」。古人對此又叫「骨力」或「骨氣」。但是,「三餘」動手在宣紙上「臨」有困難,那就用手指在空中比著畫。體會每個字的用筆。二是看每篇的章法,字與字之間,行與行之間的首尾相應,上下承接,左右顧盼,遞相映帶,
❽ 書法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讀帖能力
人們常說:「字是人的第二張臉面」。這是因為字寫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學識、性格、氣質、風度等。《新課標》提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小學生身心特徵來說,寫字不僅可以鞏固識字,字寫得正確端正,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有助於更好地完成各科作業,也為將來的學習、工作打下基礎。可在我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們做寫字的習慣真是讓人擔心。有的書寫方法不當:有橫握著筆,有拳握著筆,有的一直握到筆尖處,有的又遠離筆尖。有的落筆太重,每字的一筆一畫都是那麼用力,彷彿是在刻字。有的落筆很輕,彷彿蜻蜓點水。有的坐姿不正:斜著坐的(擺出喝茶老人的姿勢),彎弓坐的(像上了年紀似的),有的手托下巴,(好像頭會掉下來似的。)那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呢?通過實踐,我摸索出下面幾個教學方法:
一、要培養學生正確坐姿及握筆的好習慣
要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良好的寫字姿勢是基礎。小學生寫字姿勢不正確,危害不小,輕者影響寫字質量,養成不良習慣;重者影響生長發育、不利於身心健康。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以正確的坐姿和握筆姿勢書寫,不僅有利於書寫的規范,也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首先把正確坐姿及握筆的要點編成順口溜如:「右手握筆背挺直,眼離書本約一尺,胸離桌子約一拳,手離筆尖約一寸。讓學生熟記成誦,並印發給家長,讓家長配合學校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其次於學生中出現的問題採取反復抓,抓反復,尤其應引導學生親自體驗,自悟問題的緣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過去抓學生的坐姿,握筆,只要求做到「三個一」,至於為什麼要「三個一」,學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難以堅持,現在,我把工作做到細微處。先讓他們執筆寫字時靠近筆尖,學生立刻就會發現這樣執筆是看不見筆尖的,為了看到筆尖,身體就得往前傾,頭向左偏,時間久了,學生感到很不舒服。告訴學生這樣不僅人易疲勞,而且容易造成近視和脊柱彎曲。再讓學生手指離筆尖稍遠些,他們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與桌沿一拳的距離了。這樣,使學生在體驗養成正確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另外,在家長的積極配合下讓家長不斷的提醒孩子,在寫作業、練字時都保持正確的寫作姿勢和握筆姿勢。這樣老師、家長、齊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寫好規範字的好習慣
要掌握千變萬化的書寫線條,離不開扎實的基本功。「學好規矩,循序漸進」。寫字技巧的學習離不開這條基本原則。如果把一個字看成是一部組合巧妙的「機器」的話,那麼,八個基本筆畫則是組成「機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確,直接關繫到「機器」是否能正常運轉。為此,寫字課中,對規范、漂亮的基本筆畫、筆畫的變化及漢字部首進行教學是重中之重。在課堂上,我把八種基本筆畫、部首寫法結合範字教給學生,讓學生反復練習,直到筆筆到位,各個象樣。學生有了這樣的基礎,就能學以致用,逐步寫成規范的正楷字。
三、培養學生認真讀貼的好習慣
讀帖是指臨摹者在寫前對字帖靜觀默察,細想體味,對範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筆先。在眾多正楷字帖中,一些著名硬筆書法家龐中華等的字帖都是很好的範本。而實際教學中,學生常常不讀貼,或對字帖稍作瀏覽,就匆匆下筆,以至顧此失彼,徒勞無功。要提高寫字教學的效率,就必須培養學生的讀貼能力和習慣。我們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學生臨筆畫,臨間架結構,臨行氣,臨章法等。如臨筆畫,引導學生觀察筆畫的位置,起筆和收筆的方圓,藏露,筆畫的長短、精細、俯仰、斜正、曲直等。讓學生養成「整體把握,細致觀察」的讀帖習慣。
四、培養學生「勤學苦練」的習慣
勤學苦練是古今書家的共同之處。如何讓學生做到這一點,我的做法是講故事,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愛聽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許多書法家或書法愛好者練字的軼事趣聞。我在寫字課中有重點地介紹他們勤學苦練書法的事跡。如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為了洗筆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邊去寫,在池塘邊洗筆。天長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變成黑的了,成了後人傳為美談的「墨池」。唐代書法家歐陽詢看到晉古碑,在碑前觀了三天才離去。這樣既教育學生學習他們勤學苦練的精神,又激發學生寫字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與自己的惰性做斗爭。我堅持識字、寫字有機結合,即教學生字時有機地進行寫字指導。當然,僅靠一周一節寫字課,學生是不可能把字寫好的。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練字的計劃。確定每天練字的時間,每天下午第一節課前15分鍾練字,回家練15分鍾,並要求家長督促,真正落實「天天練」。因為有了老師的指導,家長的督促,學生進步更明顯了,興趣更濃了。
五、培養學生「提筆即是練字時」的好習慣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咱們天天為了實際需要而寫字,其實天天在練字」。我們常常見到的情形是:學生練字時是一種書寫,做作業時又是另一種書寫。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作業多,難以顧及書面質量;另一方面是學生沒有實現知識的遷移,沒有形成自覺寫字的習慣。為此,我在寫字課上,對學生反復強調,一定要將練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業之中,養成「提筆即是練字時」的意識。要有「提筆即是練字時」這種意識,就應該做到不管是什麼場合,不管什麼時間,只要提起筆來寫字,就要嚴格遵守正確的寫字姿勢。特別要抓緊日常各門作業這一練寫字的最好機會,和各科老師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學生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好習慣。
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也是磨練學生意志、性格、品質的過程。對此,教師一定要從嚴、從實、從點滴抓起,要抓住小學階段的最佳時期,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❾ 成年人練書法怎麼練
書法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藝術財富,被認為具有清心靜慮、修身養性、強身健思之功效。想要學習書法的成年人要怎麼練習書法呢?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成年人練書法 方法 ,希望你們喜歡。
成年人書法欣賞 成年人書法圖片1
成年人書法圖片2
成年人書法圖片3
成年人書法圖片4
成年人書法圖片5
成年人練書法怎麼練
當書法這一概念形成的時候,就有了毛筆、書寫、文字這三個基本元素,缺一不可。
談到練書法就應從這三個方面去下手。一是使好毛筆;二是理解和掌握字的結構;三是在自如掌握用筆和結字能力以後,憑著書寫時的感覺把所有的綜合素養和訓練主動、獨立地抒發出來。
書法在歷代的階梯傳承與發揮下,到今天已經形成了一個體系。很多既有的字體與風格更是深入人心。這些作品之所以打動人,就像一棵棵自然生長的巨樹,自然地生發,枝葉的本性、水和光的營養、生長中的避讓、環境的修蝕等一切任其自然。古人學書首先就是應用,在這么自然的發展中養成的習慣,發揮的自我,最後,具備足夠才能、功力、眼界、學養、品格的人,再把書法推上人們仰視的藝術高度。
書法的練習都會從一筆一劃開始,從字的基本結構原理入手。「」期間人人都寫大字報,不用學習古人的 經驗 ,只要寫得像樣整齊就好,這種風氣影響了一代人,直白、隨性但經不起玩味。接下來人們認識到了這一點,著力於技能,寄望於臨帖,時時臨、世世臨,好像不臨就不能寫字,又由此產生出來所謂臨-創的說法,舉國皆以為然,轟轟烈烈。但到今天卻沒有出現一個可以與古人比肩的書家,到頭來還是古人的小學生。其問題在於從臨(字)到創(表達)的過程中還有大量的消化階段,學得太多、太雜而不經過消化,吃什麼拉什麼。要不然就是在拌冷盤,東拼西湊,吃起來很爽但沒有回味。此外,書寫太過於有意識,過分人為,這與天人合一的境界愈加漸行漸遠了!
開始學習時需要臨帖,但臨只是學習的一部分。
當代的書法學習,沒有了實用的功能,臨就容易產生形的模擬。臨帖是以像為標准,但不是目的,目的是要掌握用筆和結構原理。勾描得再像也沒有用,要以用筆的起始行走方法去寫,寫後墨跡的邊緣剛好與原帖筆畫的外廓相近,而不是用筆去覆蓋勾描出帖中的筆劃。也就是說,要按筆法要求去寫,以寫出的效果如何去調整用筆寫時的輕重和分寸,而不是用筆去覆蓋原帖筆畫的外廓。“寫”注意的是用筆法去寫,意在重復使筆的要領,“描”意在覆蓋筆畫的邊緣,以達到更像帖中的筆畫,卻無法形成完整的行筆。寫時筆的軌跡不同於描的軌跡,寫是內心篤定主動地做,而描是隨形被動去變。寫是我們將來去做的事情,寫的逆入頓回形成了筆意,筆意會在結字原理的指導下寫出勢態,勢態將要決定個人字型的架構,也就是字的風格。描可能會更容易接近原跡,背熟的字型也更有成就感,但發展下去就會走到碑帖所設定的“殼”里,不能隨性變化,當然也寫不快。
臨帖的第一個作用是規范用筆,第二個就是理解字的構成原理。字的結構就像人的結構,是有一定規律的,要想知道的話就要按照帖中的形狀,根據用筆的順序去梳理。這種梳理最好要與用筆的快慢結合,要從單一筆劃的完成進步到幾個筆劃的連續寫出,由部分組合再到整個字的一氣呵成,只有把一筆一劃連起來寫才能真正感悟出字在動態中的組合,這種連接因為難易、輕重、長短而產生慢快、緩急,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韻致。寫出的模樣是我們急於看到的,但寫之前一定要狠狠地感受要臨的字,這種“前戲”事半而功很多倍。
用筆和結構可以互為側重地練習,開始注重用筆別過高要求結構。反過來也可以淡化用筆,集中精力去領會結構,交互練習效果更佳。別想馬上就能和原帖一樣,人的熟練程度不同,人與人習性不同,筆墨紙和情景都不同,怎麼能一模一樣呢?
臨帖如果能把筆用順了,怎麼寫都不會把鋒寫亂,再寫下一筆時不用重新整理筆鋒,筆筆都入規矩形態了;結構已經與字帖大同小異成型有姿了,即使不盡如原帖,但也安排停當,就可以暫時自主地隨意寫寫了。
臨帖一定要先主攻一部,吃透了再自己消化,消化時不要想著原帖,要立足於用准筆和寫穩每一個字形。這里的准不是照扣原帖的筆,而是該有的成分一點都不能少。寫穩字形不是要畢肖原帖,而是要形體平正、擺放停當。為什麼不要求那麼像,因為沒有人能與別人寫得一樣的筆和字形。而像只是一個趨向,在趨向榜樣中去矯正用筆,去理解結構。大家都在學雷鋒,學的是他做人處事的方式和幫助別人的作風,而沒必要去當兵,更沒必要去做他做過的事!
臨帖應該學習到的是用筆的感覺和結字的風范,這些感覺會跟隨我們一生。自己去運化就是吃准這種感覺,並讓這種感覺更精準更隨心所欲。
在長時間的自我運化中,可以再去有選擇地臨或讀帖,去吸收營養,這時的臨已經不同於初臨了,會有選擇地吸收。只有在運化中才能產生出自己的風格,別的風格只能感受,不能再左右我們的方向。如果一生都在忠實地臨習那麼他永遠都不可能產生自己的風格。
我們經常聽到人們在談論書法的基本功,臨帖只是基本功中的一小部分,而基本功主要的部分是熟練自如地運筆與恣意地、有形態地、可調整地結字,以及由此產生出通篇的布白能力。所有這些技能的總合才稱作基本功。
書法學習的漫長首先要歸結於掌握基本功的不易。這裡面主要是要有省悟能力,悟到古人的動作和想法,跟上古人;要有明師傳授正確的方法;要有足夠的時間循序漸進。基本功打好了,還要看其他字外的功夫了。而字外的功夫要與練字同時進行,所以說,很多人把功夫都用在寫字上,到老年時字內功夫到了,字外功夫卻遠未到家。字外的東西不是練練字就能達到的,沒有字外的功夫只配做字匠,匠人的工藝品可以復制,而藝術品復制不得!
學習書法沒有捷徑,指的是早先下過的筆墨功夫。這包括大量的有法度的書寫,這些書寫又包括了臨寫與自主的書寫,此外,還需經過時間的淘洗而使得書寫者在審美上、在經歷和閱歷上、在人生的練達上充分積累。到了一個飛躍點,人的觀念會有質變,質變後人們因為生理上的不逮與主觀上的放棄,使得原有的“豐富”突然間貧瘠起來,好像只夠自己使用一樣可憐,這就是最終屬於自己的那一點,也就是人們推崇的個人風格。
技能需要不斷地強化與完善,升華需要年代的沉澱和累積,這種耗費時日的絕對時間誰都無法節省,但是有一種學習可以相對節省時間,那就是在有了一定的書寫能力和審美判斷能力的條件下去讀帖。這種讀帖不是每次臨帖前的讀帖,而是可以代替臨帖的讀帖。這時的讀就如同動手在臨,這種讀學習得更快更廣泛。但前提是要有相當的書寫能力,也就是說讀到之處手就能寫出。這種學習不在追求原帖之型,而在所得之處迅速融入自我。領會到了心裡,再由心去表達。拋開具象的筆和具體的形,經典碑帖中的意味會理解得更直接和更純粹。而吸收的成分從一開始就是自己想要的,不想要的也吸收不進來,也就是說讀到的東西能在胸中被吸收的就是自己的,再寫出來的時候就是自己的一部分。這是與古人心心相映的過程,是汲取古人中的適我,積累成我的過程。這個積累是我們在自信心爆棚後任性揮灑時的法度,由“我”的技術特色形成“我”的法度。
有能力的人都能在讀帖中受益。想一想,有多少帖需要學習,看一遍與臨一遍會相差多少時間。當然基礎越好,讀一遍所能學到的東西越多。書寫能力越強,讀得越多,在自主書寫中表露出來的也就越多。越有自己的風格,越能在讀帖中揀到對自己有用的成分,越能化他人為自己。
讀帖的神奇可以追溯到古人。晉代的人們相閱來往的書信;訪碑的歐陽詢鋪地而卧索靖碑前三日,意滿才去;懷素入京後被邀至達官巨賈之家,盡觀眾家 收藏 ,離得京時已書藝大進;董其昌在江南被大量藏家邀至家中鑒藏提跋,所見之廣一時無雙。古時人們能見到的都是孤本,根本沒有印刷品,所以能看到已經是難得的機遇了,遑論能借到臨摹。而近現代的人們可以輕易地買到模擬的印刷品,一天到晚臨完一本再接一本,只顧通臨卻忘了寫,更不知去讀。臨帖要動手,動手會佔去不少人的心思。臨得如何也會令人分心,而讀則十分純粹,完全是用心去領會,跟的是前人的筆觸、走勢與書寫的感覺。多快、多細微都可以專心去感受到,到了表達的時候忘掉的部分就是要舍棄的部分,不用糾結臨多了會滿眼都是的具象形態,不用擔心難以在宏觀的行筆和走勢上追慕古人。所以,有了一定書寫基礎的人一定要去讀帖。
讀可以分步來深入。剛剛學會書寫的人可以讀看每筆筆畫的形態,意想書者當時的筆意。要堅信古人千古未變的藏鋒准則,然後再以快速行筆的動態去想像出筆毫在紙外和紙上的分合,不要單純地認為筆畫是筆毫通過覆蓋而抹出來的。抹是錐形的筆尖一面著紙,而寫是在一筆中可能哪一面都著過紙,筆畫的邊緣只是筆走過的痕跡,可能是順帶的筆畫行進中,可能是筆毫翻動或蠕動所疊加或擠出去的墨緣。要學會用眼去跟帖,每一筆畫都要看到感同身受。
筆畫是最基本元素,無論寫到哪個水平,都可以讀,真到能看出筆畫的質感來,這時自己的質感也就會自然而然地出來了。
讀結構要一家一家地看,一字一字去連,所有字的結構都是書家寫到那時的即興表達,不會有重復的可能。要按照筆順一筆一筆地跟著看,從粗細到緊松,從筆畫的拉動到走勢,從角度到弧度,在心裡對一個字要形成連帶中的感覺,看就是要杜絕人們在字型上的先入為主。不要死記字型的長短及出入擺設,要在意書寫的連接中用速度和力度感受出結構,這種動態的理解才是書寫者的組字過程,也是學習者要把握的韻律感。所有對字的學習和感悟到了高級層面必須建立在這種動態的方式下,否則就極容易墮入構圖中,構圖不變就成了工匠,構圖多變又成了造作。因為變建立在書寫的動態中,這樣的天然才更感染人。而對於古人動態的學習最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讀帖。
讀是用心去跟古人,寫得再快也能跟得上。所以字與字、行與行放慢了臨可得到細節。而宏觀的感覺則必須要讀,讀到一定程度還要加快了讀,這樣一些勢動和氣韻才能被誇張,才能被發現、被還原,這樣的讀如果掌握了,讀一頁帖的速度有時是用秒計算的。這種讀法便是高級於別的讀,其吸收處更在形而上了。快讀一遍得到的是感覺,感覺是微妙的,但也容易消失,所以要在不同的時段反復地讀,越好的東西越經得起琢磨!
讀可以只看某一家某一帖的橫,小橫、草字頭或字的某一相同部分,可以打開書法大字典去橫向對照某一個平時寫不滿意的字,還可以讀某些恣肆字形書家的走勢,如李北海;可讀某些內斂書家的布白和張力,如劉墉;可讀某些筆觸的彈放與轉合,如淳化閣帖。
總之那麼多帖,臨是基礎,但臨會把具象的特點都學來,沒法一起用,都學了等於沒學到。讀帖的時候就是篩選性吸收的時候,不適合自己的自然會忘記,看多少也不會雜。到了寫的時候什麼東西順手,什麼就會冒出來,根本不用去想,可見讀多重要。
讀就是臨“雜”了以後的整理;讀是臨的延續;讀是廣博學識;讀是宏觀感受古人的書寫脈絡;讀是產生自我的准備;讀是通往形而上的天階。
學習書法時切忌背字型,盡管背字型看起來進步很快,出自己面貌就是忘字型的過程,了解字型形成原理以後,化為己用才是正道。
學習書法時,早期不宜用吸墨過多的宣紙類。剛剛學習無法應對用筆、結字、用墨這么多的變數,而且完成用筆的訓練,壓根就不可能在宣紙上完成。建議初學者可在半生熟的紙上練習,筆法一定要經過熟紙的演練最終才能掌握。
用筆要正確,要熟,結字要有自己的推敲,通篇要有連帶書寫中字的變化。和諧是書法的核心價值觀!
寫到旁顧無他的時候,一定要看真跡!看原碑的整拓。直面古人,個中氣韻實立體墨象,入出紙面,絕非印刷可得,墨分五彩之彩存於意會之中,些微之處非肉眼可辨也!
學書之享,首在過程,順字應文,隨機應變,天縱英豪,道之近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