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站樁才正確方法
常用的站樁正確練法:
兩腳開步同肩寬,兩膝微曲,兩臂曲抱於胸前或腹前,雙手距離約十厘米十指相對。
然後就是調整身形:頭放正下頜略內收、兩耳放平、雙肩同高、兩髖同高……
然後調整精神:兩眼視正前方略低一點,兩耳聽正後方略高一點。百會虛虛向上領起……
然後放鬆周身:從頭頂開始檢查,逐一放鬆周身,直至雙膝、雙腳踝,而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
反復檢查、調整並體會節節放鬆、節節對正的感覺,此時,應已達到命門後撐、跨根內縮,臀猶如鍾錘懸掛……
體會「虛領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松腰斂臀……立身中正、心靜體松……」的感覺,體會氣沉丹田的感覺,體會身備五弓的感覺等等。
此時的放鬆,不是鬆散、軟塌塌,而是周身是一個整體,處於一種「似松非松,將展未展」的狀態。
不僅有靜的樁功,也有動的樁功。
站樁不僅是練基本功,也是一種有效的健身手段
站樁(渾圓樁)
兩腳與肩同寬,默立,調心調息調身,放鬆身體,平穩呼吸,心態平和。
稍微屈膝似蹲似坐,雙手上拉抱球,兩手與肩同寬,,五指撐開,手心向內,略向內旋腕
內抱外撐,腳似紮根。沉肩墜肘,含胸拔背。上吊百會,下墜會陰。
肩膀要放鬆,不要聳起來。肘大概低肩膀三指寬,也可以與肩同高對拔。
目視前方,以一念代萬念。起來的雜念,隨它去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來者不拒,去者不留。
站樁得舒服,不僵硬,但是動作要領要對,不能東倒西歪。保持頭正、頸直,對稱。
形意拳稱其為渾圓樁,意拳(大成拳)稱其為平步撐抱樁。
㈡ 站樁的正確方法
逐步放鬆法:初學者可以從此法開始,先後部再前部。即先從頭頂開始,從後頭、頸項、雙肩、雙臂、雙手(開始時如果不能左右同時放鬆,就先放放鬆一邊,後松一邊,熟練後再同時放鬆)、背、腰、臀、胯、大腿後面、腳跟、腳掌、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再從頭頂、眼皮、顏面、口、頸,從天突左右向兩肩的前面,兩臂的前面、兩腕、兩手、胸、腹、大腿的前面、腳面,腳趾,反復進行三五次。熟練後,再上下左右一起進行。
㈢ 站樁的方法
站樁功如何練習?
1、找個靜處,自然站立。
2、膝蓋微屈,膝蓋尖不超過腳尖。
3、臀部似坐非坐,好似坐在一張高凳上,做到了的話小腹會有點微微內收。
4、雙手自然放在大腿旁邊約一個拳頭處就可以了。
5、上身自然保持中正。
以上是練習站樁的基本要求。更加細節請在練習時體會。
做好以上要點後就保持全身放鬆,閉上眼睛把注意力放在雙腳掌上,把全身的重心沉到腳掌上,最好是均勻分布。
練習時間:每次練習15-30分鍾,每天練習1-3次,堅持1個月,先讓自己愛上這種練習方式。
練習入門後,你會發覺身體發熱的現象,這是正常的,氣血開始活躍起來,需要繼續堅持下去。
站樁功如何收功?
樁功的收功方式很簡單,只要恢復自然站立,輕搓雙手掌,及臉部,頭部雙手,雙腳,身子,再走一走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了。
練習站樁功應該注意什麼?
練習站樁功基本沒什麼特殊的要求。要注意的就是站完樁後不要馬上洗冷水,因為站樁時人的毛孔張開,如果馬上碰冷水,可能會生病。
㈣ 如何站樁
站樁怎麼樣站呢?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2.調整身心,放鬆身體,平穩呼吸,心態平和。
3.稍屈膝,似蹲似站,雙手合抱,兩手高度在胸腹之間,五指撐開,兩手心相對,兩手距離以舒服為度,呈抱球狀。
站樁最重要的就是讓身體放鬆下來,這中間有幾個要領需要我們認真把握。
第一點就是虛頂領勁。就是把頭往上微微頂著,就好像有一根線拉著頭,這時候,頸部是舒展的,下齶是微微的含著,這時候會感覺到頭輕輕地往上頂著,練久了,會感覺到思維特別敏捷,感覺特別靈敏。
第二點是含胸拔背。在站樁時,我們的手好像抱球一樣,前胸是空的,後背就圓起來,會感覺很充實,找到這種感覺的話,我們的氣就不會浮在上面,就很容易建立起腹式呼吸的感覺。所以站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慢慢練習腹式呼吸。
站樁能夠治病,原理也在於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狀態調整好之後,內臟的病自動就好了。
一般人無論行住坐卧,很多重量都是壓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別是腰椎和頸椎)容易出問題。
通過站樁,周身松透,將脊柱不正確的壓力卸掉,把脊柱充分舒展,並且讓它松沉下來。身體完全松下來,內臟的運動就活躍了,內氣就開始恢復了。
㈤ 我的太極拳剛入門幾天,在站樁和走架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松腰松跨松腳踝拜託了各位 謝謝
首先你要精神集中,將全身肌肉和神經慢慢放鬆,讓它們達到一種你覺得非常自然柔和的境界。做法是:身體在站樁時,保證重心與人體呈中軸線垂直,肩膀自然下放、但要保持一種隨時能夠靈活變動的感覺;其次是松腰、松跨,松的意思是放鬆,切勿放鬆過度,准確來講,應該是含胸拔背,含胸,就是胸腔與腹部稍稍收緊,將注意力集中在丹田,讓氣慢慢從胸腔沉落到丹田,然後放鬆腰和跨的肌肉、神經。那麼腰和跨自然就能達到放鬆的地步。 拳經裡面有雲:勢如不倒翁。這個感覺和技巧是要靠自己長久鍛煉才能達到,你可以做到松腰松跨,同理,松腳踝也是一個道理。
㈥ 練太極拳怎樣松垮松腰
你好,建議先活胯、束腰,再求松胯、松腰吧。
在拳架練習過程中,試問能否做到這些:
1. 腰胯活
每一動作有外形運動之前,先由腰裡啟動。即腰裡先微微轉動,然後軀干,然後四肢,然後手腳。舉例:比如由楊氏太極由起式轉為左捧,先要有腰胯里的微微一動,甚至僅僅是意動,這一動是向右轉動,以此動帶動軀干手臂變為右抱球,而後腰胯微微左轉,變左捧式。
2.腰胯固定(束腰)
腰胯不僅要活,還要穩固,能夠定的牢,所謂練武不練腰,到老一場漂。否則一切都是鏡花水月。舉例:左捧式出,如果左臂接對方的扶按,腰胯要能定住,用腰胯而不是手臂抵抗對方的推力。這里沒談化勁,只談能否抗住力。化勁是有了基本功以後的事情,就像談松胯松腰之前,腰胯要會動,能定一樣。
這里腰活、內動,是太極最基本的東西。正確理解了,太極就到了新的層次,向門里走,不理解,就永遠在手腳上做文章,難以取得實質進步。
至於松胯松腰,是有了功夫以後的狀態,不需要刻意找,一動一靜都符合。想要松腰松胯,先讓腰胯靈活起來,強壯起來吧。
現在很多人一練太極就往松的路子上走,不是不可以,但是這個松是太極的最高境界。在達到最高境界前,人難免犯各種緊、僵。不要緊,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索性就研究它。沒有松就沒有緊是不?
一點個人體會,難免偏頗,僅供參考。
㈦ 站樁要領及方法 腹式呼吸法圖解
站樁
1,兩腳分開,與肩同寬。
2.調整身心,放鬆身體,平穩呼吸,心態平和。
3.稍屈膝,似坐非坐,雙手合抱,兩手高度在胸與之間,五指撐開,(但不要用力)兩手心向對,兩手距離以十五公分左右,胸與手之間約在三十公分左右,舒服為度,呈抱球狀。
站樁最重要的就是讓身體放鬆下來,這中間有幾個要領需要我們認真把握。
第一就是把頭往上微微抬起,目視前方,就好像有一根線拉著頭,這時候,頸部是舒展的,下顎是微微的含著,這時候會感覺到頭輕輕地往上頂著,練久了,會感覺到思維特別敏捷,感覺特別靈敏;
第二點是含胸拔背。在站樁時,我們的手好像抱球一樣,前胸是空的,後背就圓起來,(含胸不是含心,圓背不是駝背)會感覺很充實,找到這種感覺的話,我們的氣血就不會浮在上面,所以,站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慢慢的練習自然呼吸。很多人把含胸拔背給誤解了成含胸駝背了。很多肺氣不足的人就喜歡含胸彎腰站著,脊柱是彎的,尤其是一些大學教授、高級知識分子等,就喜歡這樣,好像對人很恭敬的樣子。實際上這是內在的氣不充實,尤其是肺氣不充實的表現。我們在站樁的時候,要含胸拔背,就是在挺直脊柱的同時把胸放鬆,雙手做出抱球的姿勢,這就是第二個要領。
第三點松腰坐跨。松是放鬆,把腰松下來。似坐非坐,跨就是髖關節。松腰坐跨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腰放鬆下來。一般人喜歡挺腰,導致腰部肌肉很緊張。站樁就要求腰部放鬆,松腰的時候,腰是微微往後貼的,從腰椎到脊柱成一條直線,腰是平貼的,這樣腰能夠得到放鬆。怎麼驗證呢?比如說我們靠牆站著,如果不松腰的話,在腰與牆之間可以插一隻手進去。如果松腰的動作做到位的話,把腰真正貼到牆面上,手是插不進去的,這是一個衡量標准,就是讓我們整個腰部跟牆面完全平貼。那麼,跨怎麼坐呢?實際上就是腹部放鬆,腰就會自動下沉,這樣一來,腹部就厚實了。所以,練站樁長了以後,小腹丹田氣會特別的飽滿充實,抗擊打能力很強。
第四點是膝關節放鬆。膝關節放鬆,全身的力量就都落到腳底了,腳底的湧泉穴(腳底的前三分之一處)是腎經的起始部位,腎水就像泉水一樣從這兒湧出。我們都知道身體有十二條經脈,湧泉穴老百姓叫做腳心,很多人都知道搓腳心可以治療睡眠,原因就是把腳心搓熱了之後,火氣就降到腎水裡面去了,這叫水火既濟,可以幫助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人入睡。而我們通過站樁也可以達到這一效果,把氣血沉到湧泉。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把全身力量放到足底,身上不使勁,越放鬆越好,這也是引氣血下行的一個方法。
站樁站得久了,練到位了,同時也擁有拉筋的功效,能把整個脊柱給拉直。我們都知道,小孩的脊柱都是很直的,人老了之後,脊柱就彎了。所以說,脊柱是否舒展,與人的健康有很大關系。中國古人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抓住主要矛盾,把主要矛盾解決了,其它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站樁恰恰就是把脊柱充分的伸展開的絕妙辦法!
人的很多疾病,如頭痛、頸椎病、肩周炎、眩暈、心慌、胃脘痛、腹瀉、腰椎病、下肢麻木等都與脊柱錯位、紊亂、間盤突出等問題有著莫大的關系,脊柱舒展健康,很多疾病自然迎刃而解。因為脊柱跟臟腑的聯系非常密切,因為每一個內臟都有神經跟脊神經相連。所以說,只要脊柱練好了,內臟的很多問題自動就好了。有人可能聽說過,西方有一套醫學叫做整脊醫學,可以通過整脊治療很多內臟的病,原理就是這個。
站樁能夠調理改善身體,原理也在於整脊,把脊柱的位置和狀態調整好之後,內臟的病自動就好了。一般人無論行住坐卧,很多重量都是壓在脊柱上的,所以脊柱(特別是腰椎和頸椎)容易出問題。通過站樁,周身松透,將脊柱不正確的壓力卸掉,把脊柱充分的舒展,並且讓它松沉下來,身體完全松下來,內臟的運動就活躍了,內氣就開始恢復。不信的話,我們可以看小孩,小孩的脊柱是直的,肚子是圓鼓鼓的,很飽滿,整個身體都是圓呼呼的,這是人體處於健康狀態的表現。
我們通過站樁,實際上就是恢復人體的健康狀態。人在12歲之前,陽氣沒有泄之前,是先天純陽的狀態,站樁的目的就是把身體內在的先天狀態給它練出來。
很多人對呼吸有些茫然,其實站樁時不用特別去管呼吸,練久了,練到位了,呼吸自然會變得長久而輕柔。很多人的呼吸是粗重的,呼吸粗重說明人的煩惱習氣比較重。站樁將呼吸練得輕柔了,心也會變得清凈,亂七八糟的念頭也會少很多。
一般來講,站樁從短時間開始站,站到長時間,就是一開始先站10分鍾,到後來可以站半小時到40分鍾,再後來站到一小時。越站身體會越放鬆,身體越放鬆你會感覺越舒服,到後來就會感覺到每天都要站一站,這樣的話全身就舒展了。
腹式呼吸法是最基礎的一種呼吸方法。它是學習其他呼吸法的基礎,是通過加大橫膈膜的活動、減少胸腔的運動來完成的。
腹式呼吸是讓橫膈膜上下移動。由於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把臟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而非胸部膨脹。因此,吐氣時橫膈膜將會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進行深度呼吸,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法可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順呼吸即吸氣時輕輕擴張腹肌,在感覺舒服的前提下,盡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氣時再將肌肉收縮。逆呼吸與順呼吸相反,即吸氣時輕輕收縮腹肌,呼氣時再將它放鬆。
呼吸在這種方式下會變得輕緩,只佔用肺容量的一半左右。舌尖輕輕頂住上齶。逆呼吸與順呼吸的細微差別:呼吸只涉及下腹部肌肉,即緊靠肚臍下方的恥骨區。吸氣時輕輕收縮這一部位的肌肉,呼氣時放鬆。
腹式呼吸是讓橫膈膜上下移動。由於吸氣時橫膈膜會下降,把臟器擠到下方,因此肚子會膨脹,而非胸部膨脹。因此,吐氣時橫膈膜將會比平常上升,因而可以進行深度呼吸,吐出較多易停滯在肺底部的二氧化碳。
腹式呼吸以膈肌運動為主,吸氣時胸廓的上、下徑增大。正常的腹式呼吸一次約10-15秒,能吸入約500毫升空氣。腹式呼吸時,橫隔肌會下降,腹壓增加,感覺好像是空氣直接進入腹部,這時若把手放在肚臍上,會感覺手上下微微抬放。
胸式呼吸
大多數人,特別是女性,大都採用胸式呼吸,只是肋骨上下運動及胸部微微擴張,許多肺底部的肺泡沒有經過徹底的擴張與收縮,得不到很好的鍛煉。這樣氧氣就不能充分地被輸送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時間長了,身體的各個器官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狀況,很多慢性疾病就因此而生。
所以學會呼吸,能有效地增加身體的氧氣供給,使血液得到凈化,肺部組織也能更加強壯。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抵抗感冒、支氣管炎、哮喘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同時由於橫膈膜和肋間肌也在呼吸中得到鍛煉,我們的活力與耐力也都會相應得到增加,精力也就更充沛了。
以下方法能幫你判斷自己的呼吸方式是否健康: 如果吸氣時胸部和腹部收緊,呼氣時反而鼓起,則說明呼吸方式錯誤。
腹式呼吸的優點
一、能夠增加膈肌的活動范圍,而膈肌的運動直接影響肺的通氣量。 [2]
研究證明:膈肌每下降一厘米,肺通氣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堅持腹式呼吸半年,可使膈肌活動范圍增加四厘米。這對於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處,是老年性肺氣腫及其他肺通氣障礙的重要康復手段之一。
二、擴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能使胸廓得到最大限度的擴張,使肺下部的肺泡得以伸縮,讓更多的氧氣進入肺部,改善心肺功能。
三、減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
四、可以改善腹部臟器的功能。它能改善脾胃功能,有利於舒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腹式呼吸可以通過降腹壓而降血壓,對高血壓病人很有好處。
五、安神益智。
六、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消除腹部多餘的脂肪,是愛美女性的首選練習法。
練習方法
吸氣
採取仰卧或舒適的坐姿,可以把一隻手放在腹部肚臍處,放鬆全身,先自然呼吸,然後吸氣,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使腹部鼓起,胸部保持不動。
呼氣
腹部自然凹進,向內朝脊柱方向收,胸部保持不動。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把所有廢氣從肺部呼出去,這樣做時,橫膈膜自然而然地升起。循環往復,保持每一次呼吸的節奏一致,細心體會腹部的一起一落。
腹式呼吸的關鍵是:無論是吸還是呼都要盡量達到「極限」量,即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為度;同理,腹部也要相應收縮與脹大到極點,如果每口氣直達下丹田則更好。
練腹式呼吸一般是用來養生保健,由於其吸入的氧量高於正常情況下的兩到三倍,所以也可用來治療人體內臟各部位的疾病。比如頭痛,就可以在吸滿一口氣時,腳跟突然離地,迫使氣體直沖頭部,然後呼出。當然,針對不同的康復治療,均應有葯物配合,而且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腹式深呼吸簡單易學,站、立、坐、卧皆可,隨時可行,但以躺在床上為好。仰卧於床上,松開腰帶,放鬆肢體,思想集中,排除雜念,也可說是進入氣功態。由鼻慢慢吸氣,鼓起肚皮,每口氣堅持10~15秒鍾,再徐徐呼出,每分鍾呼吸4次。做腹式深呼吸時間長短由個人掌握,也可與胸式呼吸相結合,這便是呼吸系統的交替運動。如能長年堅持每天做腹式深呼吸,就會收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強身延齡的奇效。
注意事項
1、呼吸要深長而緩慢。
2、用鼻吸氣用口呼氣。
3、一呼一吸掌握在15秒鍾左右。即深吸氣(鼓起肚子)3~5秒,屏息1秒,然後慢呼氣(回縮肚子)3~5秒,屏息1秒。
4、每次5~15分鍾。做30分鍾最好。
5、身體好的人,屏息時間可延長,呼吸節奏盡量放慢加深。身體差的人,可以不屏息,但氣要吸足。每天練習1~2次,坐式、卧式、走式、跑式皆可,練到微熱微汗即可。腹部盡量做到鼓起縮回50~100次。呼吸過程中如有口津溢出,可徐徐下咽。
㈧ 站樁的正確姿勢 站樁的方法 站樁的要領及方法
終日穩坐,皆能凝結氣血,久即損壽。 ——明·龔遷賢《壽世保元·飲食》
站樁,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這樣看似簡單的動作,對我們的身體是極為有利的。站樁是讓全身的氣脈充分舒展的方法,它可以讓精氣神迴流到骨髓裡面去,經常站樁的人,骨骼很強壯。骨骼強壯的標準是:這個人看上去不胖,但體重卻不輕,這就是身體健康的表現。有些人看上去很胖,但都是虛胖、很多肉,放到秤上去秤,還挺輕的,實際上這就是骨骼裡面精華外散的表現。所以我們要想身體健康的話,先要把骨髓練得充實,站樁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樁者,它深深的插在地底,所以它能立的穩穩,無論風吹雨打,它能巋然不動!朗朗天地,浩浩乾坤,獨來獨往,傲視蒼穹!尤其是男子漢,能去頂天立地,天如有缺,補天地之不足!
故《黃帝內經》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動作方面:
頭部:虛領頂勁,百會上頂,下顎微收;雙目垂簾,兩耳放平,眉心舒展,舌頂上齶。
肩部:沉肩墜肘,兩臂環抱於下丹田與肩以下這個區域(環山抱水必有其);肩膀放鬆,肘關節自然有下墜之感;五指自然打開不用力,十指引勁。左右兩邊都是相同,不要一高一低。
胸部:含胸拔背,脊椎打直,別駝背,背部是微微有撐拔的感覺,胸部是微微內含,不要刻意去做,當你把其他動作做好後,自然而然會有這個感覺。
腰部:松腰坐胯,胯部的力量只能向下,似坐非坐,似尿非尿;命門後挺;斂臀,屁股微微有一點點夾緊的感覺。小腹自然會微微內收,微微下墜會陰;腹部與腰都是放鬆的,承上啟下!
下盤:兩腳與肩同寬,兩腿微曲不過腳尖;下盤要穩,上身要松,架子不變;十指抓地,微微扣地上;全身放鬆,從上到下;關於腳的八字,一般看你想做什麼,學的體系,不知道的就打直對正擺齊,不要內外八字即可。
精神方面:
要麼什麼都不想,要麼就意守某些部位,意念微微掛在上面就可以。這是兩種常見的初期站樁的精神方面用法。如果意守,可意守下丹田,命門,湧泉等關鍵穴位,如果是治病,可意守病症部位!意走周天暫不推薦,沒基礎等於發動機燒缸,對自己無益!
呼吸方面:
採用自然呼吸,這過程中你會自然形成腹式呼吸,這是含胸拔背與松腰實腹導致的必然結果,但是形成習慣的話,需要較長時間。如果因為某些原因,需要呼吸,可以自己刻意做腹式呼吸,養成習慣。
站樁最重要的就是讓身體放鬆下來,松而不懈。這中間有幾個要領需要大家認真把握。
第一點就是虛頂領勁。 就是把頭往上微微頂著,就好像有一根線拉著頭,這時候,頸部是舒展的,下齶是微微的含著,這時候會感覺到頭輕輕地往上頂著,練久了,會感覺到思維特別敏捷,感覺特別靈敏。但是要注意督脈,也就是脊柱到頭頂這一塊的動作要做好。
第二點是含胸拔背。 在站樁時,我們的手好像抱球一樣,前胸是空的,後背就圓起來,會感覺很充實,找到這種感覺的話,我們的氣就不會浮在上面,就很容易建立起腹式呼吸的感覺。所以站樁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在慢慢練習腹式呼吸。很多人把含胸拔背給誤解了成含胸駝背了。很多肺氣不足的人就喜歡含胸彎腰站著,脊柱是彎的,這是內在的氣不充實,尤其是肺氣不充實的表現。我們在站樁的時候,要含胸拔背,就是在挺直脊柱的同時把胸放鬆,雙手作出抱球的姿勢。
第三點是松腰坐胯。 松是放鬆,把腰松下來。坐就是往下坐,胯就是髖關節。松腰坐胯的主要目的就是把腰放鬆下來。一般人喜歡挺腰,導致腰部肌肉很緊張。站樁就要求腰部放鬆,松腰的時候,腰是微微往後貼的,從腰椎到脊柱成一條直線,腰是平貼的,這樣腰能夠得到放鬆。
怎麼驗證呢?比如說我們靠牆站著,如果不松腰的話,在腰與牆之間可以插一隻手進去。如果松腰的動作做到位的話,把腰真正貼到牆面上,手是插不進去的,這是一個衡量標准,就是讓我們整個腰部跟牆面完全平貼。
那麼,胯怎麼坐呢?實際上就是腹部往裡收,腹部往裡收的時候,腰就會自動下沉,這樣一來,腹部就厚實了。動作不是要你去吸肚子,而是放鬆肚子,把動作做出來。所以練的時間長了以後,小腹丹田氣會特別飽滿充實,抗擊打能力很強。
第四點是膝關節放鬆。 下盤的關鍵,膝關節一放鬆,全身的力量就都落到腳底了,腳底的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部位,腎水就像泉水一樣從這兒湧出。一般來說,湧泉穴有一點點返空的感覺。我們都知道身體有十二條經脈,湧泉穴老百姓叫做腳心,很多人都知道搓腳心可以治療失眠,原因就是把腳心搓熱了之後,火氣就降到腎水裡面去了,這叫水火既濟,可以幫助心腎不交、水火不濟的人入睡。而我們通過站樁也可以達到這一效果,把氣沉到湧泉。我們通過這種方式把全身力量放到足底,身上不使勁,越放鬆越好,這也是引氣血下行的一個方法。
站樁的時辰、場所和方位
中醫理論闡明,人體氣血運行,不同的時辰,不同經脈的氣血旺衰是不一樣,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任何一種鍛煉,不同的季節、時辰、方向等等,都應該有相對的站樁時間和方向。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畢竟這個程度的人誰能見到呢?(站樁就是融入自然的練法)
所以,我們進行站樁鍛煉,尤其是初級階段,對於站樁的時辰、場所及方位對人體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但是,在自然時空環境發生劇烈變換時,可以輕易的感覺到影響的時候,也應該作相應的調整。在戶外練功時,應注意空氣清新,但應避開風過大的地方,如有樹木花草溪流湖泊則較為適宜(可遇水而站)。冬季如在室內練功,應盡量保持空氣新鮮。比如,溫度驟變,風雨雷電,雨雪霧霽等等,應該避開這種劇烈變動的時間進行鍛煉。時辰上,精神倦怠、體力勞頓、過飢過飽等等時間,都應該避免進行站樁鍛煉。同時還應注意,飯前後應隔開半小時左右才宜進行站樁鍛煉,站後也不要立即飲水,特別是冷水。練功前先解完大小便,褲帶不宜緊。早晨5~7點比較適合站樁!這個時間段適合絕大部分人了,其他的可以根據各自情況,做適當的調整!
(一般都需要師傅引路,尤其是某些氣沖病灶,你不能簡單的人物,避免發生意外。尤其是忌諱站死樁。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欲知上山路,需問下山人!)
每次鍛煉堅持的時間
經雲:「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脈行五十度,周於身。」
就是說,人體氣血一晝夜要循行人體50次,按照一天24小時計,氣血完全循行人體一周大約是0.48小時,大約28.8分鍾。我們進行鍛煉,一般最好是氣血完整的循環周期,也就是說,每次鍛煉,至少應該完成一個氣血周期也就是28.8分鍾,加上准備調整以便進入狀態,一般鍛煉要求不要少於30分鍾,就是這個道理。一再強調保證鍛煉每次的時間,其道理讀者應該明白了,所以大家應該特別注重鍛煉的時間,時間,在中國白話中也叫功夫,用功夫才能鍛煉出「功夫」。
這里展開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要說明,只要選擇了樁功,入手是用「一次半小時以上的稍高一點樁架」還是「低樁累積半小時的鍛煉」,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愛好靈活掌握,但是我們依然推薦高樁,理由是比好好把控,以養生,改善身體為主,尤其是體質差者,從高樁鍛煉起。它對你的身體的「清理、整理、調理」的力度,你會慢慢體驗到。
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看到後,會回復,如果你不問,那麼你又怎麼能確定自己練的對呢?
關於樁法,有坐卧站三類,以站為主。全身力的運用,脊椎是個關鍵。拳諺雲,起於腳,運於脊,形於手。
看著是手打人,實際力量應是從脊椎發出來的。什麼時候你能從脊椎發出力來,你就上了一層摟。可以這么說,懂得用運脊椎,一般的練家恐怕就都不是對手了。因為你用氣的勁,與你的脊椎有非常大的關聯!在武術來說,也就算進了一個門檻。
站樁時,後腳跟不要吃力,身體重力在腳尖之後的前腳掌上。腳跟是虛的。似踩地非踩地。站著腳麻。身上有些部位不舒服,可能跟站的姿勢有關。應該是以舒服為好。站樁到一定程度,有氣感,不必理會。順其自然。有時氣由脊椎兩側向上拱,有的 人反應比較大,有的反應比較微。
站樁的首要要求,就是對姿勢的要求,而且這些對姿勢的要求,哪怕以現代科學看來,都是那麼的符合人體自然規律,有利於人體氣血的運行。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祖先產生無比的敬仰之情。
站樁的三大原則,那就是松、靜、自然。
唯有松靜了,五勞七傷的可能性才能降到最低,唯有自然了,也就是氣血運行按照其自身的規律運行了,才能保證肌體不受到傷害。松、靜、自然,也就成為傳統健身鍛煉的總原則了。雖然這個大原則,為了特定的目的,為了發揮人體特定的功能,有些鍛煉方法會局部、暫時的有所變通,但是最終的總原則,是不會改變的。
松,就是說在保持正確姿勢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放鬆。
靜,就是在站樁過程中,盡量的保持意識的安靜或專一。當然也最好保持環境的安靜,以免影響心神專一安靜。
自然,就是在鍛煉過程中,嚴格按照功法要求操作,越是自然越好,不要人為的強加力量、意念以助呼吸及體內氣血運行。
在歷史的傳承過程中,人們為了便於掌握和記憶,總結了一套簡單有效的口訣,如頭頂虛懸、雙目垂簾、舌頂上齶、面帶微笑、含胸拔背、沉肩墜肘、虛腋開跨、舒指松腕、尾閭中正、寬胸實腹、順臀溜胯等等。我們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口訣俗語,來說說站樁對全身姿勢細節的要求。
頭頸: 頭頂虛懸、虛靈頂勁等等,是非常形象的口訣,就是說,頭部百會穴好像有根虛擬的繩子把頭部輕輕吊起懸在空中一樣,轉動輕靈,不對頸椎產生額外的壓力,這樣,頸椎也就自然保持了最佳的自然曲度。
我們知道脊柱內部神經異常豐富,人體的中樞神經通過這些神經對軀干進行指揮反饋,頭頂虛懸,因為保持了頸椎的最佳最自然的曲度,而使脊柱腔體不受外力壓迫而變形,不至影響神經和保持脊髓通量。
頸部的不良姿勢習慣,會造成諸如神經壓迫,大腦營養不良等相關的情況發生,而對人體產生嚴重傷害。我們如果仔細體驗,會發現我們通常習慣把頭向後微仰,下頜前翹,這樣的姿勢造成頸椎過分向後彎曲,長期的不良習慣,使頸部筋肉供血不暢、僵滯扭曲,進而會壓迫通過頸部的血管經脈,造成頭部營養供給不足。
當你稍微活動頸椎,就感到頸部酸脹不適,就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姿勢,造成供血障礙或頸部肌肉勞損。還有些人轉動頸部時會感到頸部嘎嘎有聲,這是筋腱椎骨已經有些僵直的表現了。 有的老師說,微微收一點下頜,其實也是為了做到這個要求。還有的老師說,脖子微微用意向衣服領子靠,也是在引導我們做好虛靈頂勁。 (簡單來說,是為了放鬆我們的任督二脈,使其通暢)
面: 面帶微笑是人體面部肌肉最放鬆最自然的表情,面帶微笑還能給他人帶來良好的感覺,從而也能反饋給你良好的場能信息。面帶微笑能促使自己心情愉悅,保持良好的心態。
眼: 在鍛煉時,一般講究先眼光內收(也就是眼光從望遠到漸近直到收回顱內),再雙目垂簾,也就是說兩眼皮像布簾那樣自然的耷拉下來,不加緊閉的意念。保持這種自然垂簾的狀態,符合局部氣血的通暢,同時也因為雙目垂簾,使得目光不外散,也就不容易受到外界誘惑而保持心神內斂。
俗話所說的閉目養神,其實就是中醫所說的肝開竅於目,閉目而使精魂不散。也有的鍛煉方法因為特殊的原因,或者為了避免閉眼帶來復雜的內景而影響心神安寧,要求睜開眼睛鍛煉,但是即使如此,也要求不要東張西望、思想渙散,一樣要求眼光收近,一遍寧神。只有在特殊功效的鍛煉中,要求眼神的收放及引領。
舌: 常常有說舌頂上齶,但是初學者往往因為不習慣反而造成舌頭緊張。所以,我們提倡在站樁初始階段,無需刻意舌頂上齶,只要自然放鬆即可。
等到鍛煉到一定程度,因為體內氣血運行的原因,到一定時候可能會有自動舌頂上齶的表現出來。即便沒有這種力量產生,在站樁站到一定程度,舌下津液泉涌,汨汨然咽下階段,稍加意念舌頂上齶,也是不遲的。而那時你已經可以很好的掌握放鬆的要領,而不至於因為照顧舌頂上齶反而造成緊張。
肩: 一般傳統說沉肩,其實就是把肩部放鬆。肩部的放鬆有個特點,就是拉長的感覺。也就是肘部向外或向下引,這時肩峰處肩臂骨交接處,就會出現一個凹,感覺上有點把肩臂拉長的那種感覺。所以傳統常常把沉肩墜肘放在一起說。
腋: 張腋、虛腋、開腋等等說法,其實就是要求腋部不要緊夾,要放鬆腋部好像空虛能放下一個小氣球那樣的感覺。其實沉肩墜肘做好了,就可以體會到虛腋的感覺了。開腋,除了便於肩臂氣血的通暢外,還能減輕了兩肩對兩肺的自然壓迫,從而使肺的工作更加自然松暢。
肘: 講肩腋的時候差不多說了,墜肘,就是說在任何時候,不管擺什麼姿勢在什麼位置,都要有外展下墜的意念或趨勢,以拉長肩臂的特殊經筋。這是自然的感受。
腕: 平直放鬆。在特殊的鍛煉方法時,有立腕踏腕的要求,就是立指的時候,腕橫紋小指側也就是尺骨盡處有向前的意念或趨勢。
指: 五指自然舒展伸直即可,不要用力挺直。我們手上也是要通過手指,每一個指關節都保持微曲的狀態,然後把這個勁從我們身體引出來,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們的血管,我們離心臟最遠的距離的血管,就是在我們的手指和我們的腳趾。我們的手指引勁,也是一個方面是把我們的氣要引過來。只有氣血能到,我們的勁才能到。如果氣血都到不了的話,我們的勁是到不了的。
胸背: 含胸拔背。怎麼體會呢?想像你在抱一個大氣球。盡量把臂指放長想要環抱住兩手接觸的那種感覺。,如果說彎腰是胸背向前合攏的趨勢,就好像肩胯合攏的趨勢,那麼含胸拔背就好像左肩和右肩合攏、左胯和右胯合攏的趨勢,是身體縱向彎曲的趨勢。當然這里所說的趨勢,就是有那麼一點點意向和趨向,而不是用力想要達到那樣的效果。因為可以用力,又違背松靜自然的大原則了。
應該注意,前面說的種種,都是為了讓讀者體會什麼是含胸,而不是要大家用力去那樣做。一定要記住,任何時候,胸的唯一要求,就是松。含胸,也是為了胸部更好的放鬆。
腰: 平時我們直立時,腰命門一帶是向前彎曲的,站樁時,我們需要微微用意把命門向後凸一點,要做到這一點,又要保持前述身體姿勢的要求,就需要稍曲膝來配合了。
其根在腳發力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所以我們的腰,是整個練習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部分。所以在站樁裡面,對腰的要領就是松腰,把我們的腰放鬆。我們的整個四肢的運動,腳上的運動和手上的運動,都是通過我們的腰把它連接起來的,所以我們腰上面是任何時候都保持不著力放鬆的。
而我們的腰在放鬆下去的時候,我們的腰會略微向後鼓起來,同時我們的小腹會略微有一點向內收,但是小腹部要注意放鬆。有的時候到了松腰的時候,或者站樁的過程中,我們的小腹部和我們的腰部會不自然的緊張起來。
襠: 襠部要有撐圓的趨向或意念。初次可能不能找到,隨著你的練習,你自會自然體會到。
膝: 前面說了,為了命門微微的後凸,需要曲膝來配合。一般的講究,曲膝的程度,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標准。
其實在我們的站樁練習過程中,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關節,都是保持一個微曲的狀態,當我們雙腿兩個膝蓋,因為它是連著我們的下焦,所以我們的膝蓋,它是單獨拿出來體一下關於雙腿微曲(不可彎曲超過腳尖)。
所謂微曲,是在站直的基礎上,微微彎曲,也就是保持一個微微彎曲的狀態,它並不需要我們蹲下去狠狠的彎曲,但也不能夠伸直。當我們腿站的非常直的時候;或者我們蹲得很彎的時候,我們的骨骼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毛細血管,我們氣血的運行,所以我們在每一個動作的要領上,包括上面講的十指抓地,每一個關節都是保持微曲的狀態。
腳: 腳踏實地,無妄用力。一般的樁法講究兩腳平行向前,但是有些特殊的樁法會有不同的角度。身體重心落在腳上,根據不同的樁法要求,落點也不太一致,但是大多都要求在湧泉一帶,也就是腳的偏前1/3左右。
趾: 自然落地。有些特殊的樁法要求用力扒地,則需要根據具體樁法來實施。一般都是十指抓地,就是指十個腳趾輕輕的扣在地面,也就是說每一個腳趾的關節都是微曲的。但是我們經常講「用意不用力」,那麼我們就是用意識去把這個勁,就是說往地里下去生根往下紮下去,就像大樹一樣,把這個根往下扎,用我們的意識,而不是用力量,所以我們在肌肉上盡量保持放鬆。
坐與胯: 胯在我們整個身體上,占據一個非常主要的部分,因為我們整個身體的中間這一段,連接著我們腿部,主要是靠我們的胯。
我們平時也經常再說:「中正安舒」。那麼我們上身要保持中正,我們的胯就不能夠左搖右擺,所以要做胯,胯要找到下沉、坐的感覺,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樣。
而胯最容易出現的幾個問題,一個是往前頂,一個是往後翹,一個是左搖右擺,所以這四個方向都不能是胯的力量,胯的力量只能向下,只有胯真正向下的時候,我們的上半身才能保持中正。如果我們的上半身有任何晃動左搖右擺,前俯後仰的話,那麼問題一定是出在胯上。
腿 :由於曲膝,人體的整個重量平時直膝承擔,力量多由骨骼對直承擔,而屈膝後,參與承擔體重的筋骨肌肉就有所不同,初始會覺得較直立更費勁或容易疲勞。這時候對腿的要求就是緊中求松,在保持姿勢的前提下,在逐步鍛煉腿部耐受力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放鬆,放鬆,再放鬆。
呼吸 :一般要求自然呼吸,關注呼吸,但不人為的去加強、改變呼吸的狀態,除非在特殊功能的鍛煉方法中,才會有特殊的呼吸鍛煉方法。
精神 :傳統鍛煉無一例外的要求,精神安靜、情緒放鬆、意念專注,保持一種超然怡然的心態。在情緒劇烈變動的時候,不要進行站樁鍛煉。
㈨ 我的太極拳剛入門幾天,在站樁和走架的時候怎樣才能做到松腰松跨松腳踝
首先你要精神集中,將全身肌肉和神經慢慢放鬆,讓它們達到一種你覺得非常自然柔和的境界。做法是:身體在
站樁
時,保證重心與人體呈中軸線垂直,肩膀自然下放、但要保持一種隨時能夠靈活變動的感覺;其次是松腰、松跨,松的意思是放鬆,切勿放鬆過度,准確來講,應該是
含胸
拔背,含胸,就是胸腔與腹部稍稍收緊,將
注意力集中
在丹田,讓氣慢慢從胸腔沉落到丹田,然後放鬆腰和跨的肌肉、神經。那麼腰和跨自然就能達到放鬆的地步。
拳經
裡面有雲:勢如
不倒翁
。這個感覺和技巧是要靠自己長久鍛煉才能達到,你可以做到松腰松跨,同理,松腳踝也是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