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肌內注射的注射操作
(1)備齊用物排攜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幫助病人取適當體位,用2%碘酒和70%乙醇或單獨用3%絡合碘消毒皮膚,待干。
(3)排盡抽取葯物之注射器內空氣。
(4)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分開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和注射部位程mp,快速刺入肌肉內,一般進針約2.5~3cm(針頭的2/3,消瘦者及病兒酌減)。
(5)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葯物。注射畢,以干棉簽按壓進針處,同時快速拔針。
(6)幫助病人卧於舒適體位。清理用物。 (1)需要兩種葯液同時注射,應注意配伍禁忌。
(2)回抽無回血時,方可注入葯物。
(3)注射部位適合於個體。2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因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一般發育不好,臀大肌注射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
(4)定位準確,尤其是臀大肌注射應避免損傷坐骨神經。
(5)切勿將針頭全部刺入,以防針頭從銜接處折斷。一旦針頭折斷,保持局部及肢體不動,迅速用血管鉗夾住斷端拔出。如斷端全部進入肌肉,則行手術取出。
(6)需要長期肌注的病人,注射部位要經常更換,以防局部形成硬結,若出現硬結,則可採取熱水袋或熱濕敷、理療等處理。
Ⅱ 【每日一學】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肌內注射
五. 肌內注射①在病房:核對病人→xx,您好,我的您的責任護士xx。今天您的治療護理由我負責。醫生開了醫囑讓我來給你肌內注射NACL,我去准備一下,一會兒就來。
②在治療室:洗手、戴口罩→准備用物(一次性注射器、葯物【NACL】、砂輪、彎盤、紗布、棉簽、碘伏)→檢查用物→核對葯物→抽吸葯液(注意注射器針頭斜面背對刻度,加緊針頭和乳頭部,抽拉活塞拍空氣)→抽完後排氣→套上注射器針套→用紗布覆蓋注射器針頭部
③在病房:核對病人→擺體位(讓病人側過來,上退伸直,下腿彎曲)→選擇注射部位→消毒皮膚→扎針(綳緊皮膚)→手持注射器進針(用手把好針頭部)90°進針→抽動活塞、無回血→緩慢注入葯液→觀察病人反應→注射完畢後拔針,用干棉簽按住針眼,迅速拔針,按壓片刻→安置病人→記錄→收拾東西→撤。敬請期待下期: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無菌操作
Ⅲ 肌肉注射法的操作步驟
(1)應用
肌肉內血管豐富,葯液吸收較快,一般刺激性較強、吸收較難的葯劑(如水劑、乳劑、油劑的青黴素等)均可注射;多種疫苗的接種,常做肌內注射。因肌肉組織緻密,僅注入較小的劑量。
(2)用具
一般的注射器具。
(3)部位(圖1-5)
圖1-5豬的肌內注射部位
選肌肉層厚並能避開大血管及神經乾的部位。大動物多在頸側、臂部,豬在耳後、臀部或股內側,禽類在胸肌或大腿部肌肉。
(4)方法
動物保定,局部按常規消毒處理。術者左手固定於注射部位,右手持連接針頭的注射器,與皮膚呈垂直的角度,迅速刺入肌肉,一般刺入深度可至2~4厘米;改用左手持注射器,以右手推動活塞手柄,注入葯液;注畢,拔出針頭,局部進行消毒處理。為安全起見,對大家畜也可先以右手持注射針頭,直接刺入注射部位,然後以左手把住針頭和注射器,右手推動活塞手柄,注入葯液。
(5)注意事項
為防止針頭折斷,刺入時應與皮膚呈垂直的角度並且用力的方向應與針頭方向一致;注意不可將針頭的全長完全刺入肌肉中,一般只刺入全長的2/3即可,以防折斷時難以拔出;對強刺激性葯物不宜採用肌內注射,注射針頭如接觸神經時,動物騷動不安,應變換方向,再注葯液。
Ⅳ 各種注射法的名稱和進針角度
一、皮內注射法(ID) 皮內注射法是將小量葯液注入表皮與真皮之間的方法。 (一)目的 1.用於各種葯物過敏試驗,以觀察局部反應。 2.預防接種。 3.局部麻醉的先驅步驟。 (二)部位 1.皮膚試驗 取前臂內側下段。因該處皮膚較薄,皮色較淡,易於注射和辨認。 2.預防接種 常選用三角肌下緣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盤內放無菌1ml注射器和4.5~5 號針頭,按醫囑備葯液。 (四)操作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做皮試前,應詳細詢問有無過敏史,如對需要注射的葯液有過敏史,則不能作皮試,應和醫生取得聯系,更換其他葯物後再作試驗。 2.用1ml注射器及針頭,抽取葯液,排盡空氣。 3.選前臂掌側(或三角肌下緣部位),用70%酒精棉簽消毒皮膚待干,左手綳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使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內(圖10-5)。 4.待針頭斜面進入皮內後,放平注射器,注入葯液0.1ml, 葯量要准確,使局部形成一圓形隆起的皮丘,皮膚變白,毛孔變大。 5.注射完畢,迅速拔出針頭,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時觀察反應。 圖10-5皮內注射法 6.如需作對照試驗,用另一注射器和針頭,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滲鹽水20分鍾後,對照觀察反應。 (五)注意事項 皮膚消毒忌用碘酊,進針勿過深,拔針不按壓,以免影響結果的觀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將小量葯液注入皮下組織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達到葯效、不能或不宜經口服給葯時採用。如胰島素口服在胃腸道內易被消化酶破壞,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葯或術前供葯。 3.預防接種。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緣、上臂外側、腹部、後背及大腿外側方(圖10-6)。 圖10-6皮下注射部位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1-2m注射器和5.5~6號針頭,按醫囑備葯液。 (四)操作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選擇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進行皮膚消毒,待干。 2.將葯液吸入注射器,排盡空氣,左手綳緊皮膚,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針栓,針頭斜面向上和皮膚呈30度到40度角,過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圖10-7),迅速刺入針頭的三分之二,放開左手固定針栓,抽吸無回血,即可推注葯液。 3.注射完畢,用消毒棉簽輕按針刺處,快速拔針,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項 1.針頭刺入角度不宜大於45度,以免刺入肌層。 2.盡量避免應用對皮膚有刺激作用的葯物作皮下注射。 3.經常注射者,應更換部位,輪流注射。 4.注射少於1ml的葯液,必須用1ml注射器,以保證注入葯液劑量准確。 圖10-7皮下注射法
三、肌內注射法(IM 或im) 肌內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肌肉組織的方法 . (一)目的 1.和皮下注射同,注射刺激性較強或葯量較大的葯物。 2.不宜或不能作靜脈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發生療效者。 (二)部位 應選擇肌肉較厚,離大神經、大血管較遠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為最常用,其次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側及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十字法。以臀裂頂點向左或右一側劃一水平線,從服務員骼嵴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將臀部分為4個象限,其外上象限並避開內角(從髂後上棘至大轉子連線),即為注射區(圖10-8)。 (2)聯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線的外上三分之一處為注射部位(圖10-8)。 圖10-8臀大肌肌內注射定位法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1)以食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這樣骼嵴、食指、中指便構成一個三角形,注射部位在食指與中指間構成的角內。此處血管、神經較少,且脂肪組織也較薄,故被廣泛使用。 (2)以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以病人自體手指寬度)為標准。 為使臀部肌肉鬆弛,可取以下各種體位。 側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彎曲。 俯卧位:足尖相對, 足跟分開。 坐位: 坐位椅要稍高,便於操作。 3.股外側肌注射部位為大腿中段外側,位於膝上10cm,髖關節下10cm處約7.5cm寬。此區大血管、神經干很少通過,部位較廣,適用於多次注射者 4.上臂三角肌注射法。為上臂外側自肩峰下2-3指,此處肌肉分布較臀部少,只能作少劑量注射。 三角肌九區劃分法;把三角肌的長度和寬度中線都均分為三等分,使三角肌成為九個區,分別為三角肌上、中、下1/3部的前、中、後區。 1.三角肌的上1/3部的前、中、後區為三角肌肌內注射的絕對安全區。 2.三角肌的中1/3部的前、中、區為相對安全區。 3.三角肌的中、下1/3部的後區深面,因有橈神經通過,為三角肌注射的危險區。 4.三角肌的下1/3部的前、中區因肌肉太薄不能作肌內注射。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2-5ml,針頭6-6.5號,按醫囑備葯液。 (四)操作方法 1.將用物備齊攜至床邊、核對,解釋,以取得合作,協助病人取適當體位。 2.用2%碘酊和70%酒精消毒皮膚,待干。 3.吸取葯液排盡空氣,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綳緊皮膚,右手持針,如握筆姿勢,以中指固定針栓,針頭與注射部位呈90度,快速刺入肌肉內。一般約進針2.5~3cm(消瘦者及兒童酌減)。 4.松開左手,抽動活塞,如無回血,固定針頭,注入葯物。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進針點,快速拔針。 5.清理用物,歸還原處。 (五)注意事項 1.切勿把針梗全部刺入,以防針梗從根部折斷。 2.兩種葯液同時注射時,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長期作肌肉注射者,注射部位應交替更換,避免硬結的發生。 3.兩歲以下嬰幼兒不宜選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損傷坐骨神經的危險,幼兒在未能獨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發育不好,應選用臀中肌、臀小肌處注射 (六)病區內集中進行肌內注射 1.在同時間內為多數病人作肌內注射時,可將用物、葯物注射本放於治療車上,治療車下層放一盆消毒液和治療碗,內襯紗布,以收集用過的注射器及針頭,然後推車到病房,按病床順序邊吸葯,邊注射。 2.在同一時間內為多數病人作肌內注射時,需准備集體用的治療盤,內放無菌巾、注射器及針頭、葯物,治療碗一隻,內放消毒液紗布。 3.操作方法 (1)治療盤上鋪無菌治療巾(雙層)。 (2)核對大、小注射卡,將小卡按床號固定在治療盤內,准備葯物。 (3)吸取葯液,套上安瓿,放在無菌治療盤內,使活塞柄對准小注射卡,最後蓋上無菌治療巾備用。 (4)按床號順序核對,向病人解釋後注射。在另一病人注射前,用消毒液的紗布擦拭雙手後,再行注射。
四、靜脈注射法(IV或iv) 靜脈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靜脈的方法。 (一)目的 1.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迅速發生葯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葯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根據葯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葯物。 (四)操作方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實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緩慢注入葯液。 6.在注射過程中,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掌握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部分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局部不一定隆起。
五、股靜脈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於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採集血標本。 (二)部位 股三角區,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劃一聯線的中點為股動脈,股動脈內側0.5cm為股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10ml或20ml無菌乾燥注射器、紗布、試管。 (四)操作方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局部常規消毒,待干。 2.術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於股三角區捫股動脈搏動,或找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聯線中點的方法作股動脈定位,再消毒穿刺點及術者手指,並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和皮膚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動脈內側0.5cm處刺入,見抽出暗紅色血提示已達股靜脈,固定針頭,根據需要採取血標本或注射葯物。 4.抽血或注射畢,局部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分鍾,確認無出血,方可離開。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防止感染。 (2)抽出為鮮紅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動脈,應立即拔出針頭,緊壓穿刺處5-10分鍾,直至無出血為至。 六、動脈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氣體分析; 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施行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施行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葯物)。 (二)部位 採集血標本常用橈動脈與股動脈。橈動脈穿刺點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股動脈穿刺點見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盤內加無菌的5ml或10ml乾燥注射器,7號針頭及標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療、檢查,另備葯液。 (四)操作方法 充分暴露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要廣泛,術者立於穿刺側,戴手套或用2%碘酊與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右手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刺入動脈,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葯液或采血。操作完畢,迅速拔出針頭,局部加壓止血5-10分鍾。
Ⅳ 肌內注射
按照正規的操作程序進行肌內注射操作,如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握筆式持注射器,以中指固定針栓,迅速垂直刺入肌肉內,一般刺入針梗的2/3,按病人胖瘦適當掌握。注射葯液時緩慢推注,一般不會出現硬結。
出現硬結原因可能是1.消毒方法不正確導致的感染2.葯液推注的過快使葯液集聚3.病人皮膚吸收不好4.長期肌內注射相同部位等
Ⅵ 肌肉注射定位方法
關於肌內注射常見定位方法,醫學教育網小編專門整理如下,請各位護士資格考生仔細查看。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包括十字法和連線法。
①十字法:先從臀裂頂點向左或右側劃一水平線,再從骼嵴最高點作一垂直平分線,將一側臀部分為4個象限,其外上象限並避開內角,即為注射部位。
②連線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連線的外上1/3處,即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此處血管、神經分布較少,且脂肪組織也較薄。定位方法有兩種:
①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別置於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緣處,使示指、中指與骼嵴構成一個三角形,其示指和中指構成的內角,即為注射部位;
②髂前上棘外側三橫指處為注射部位(以病人自己的手指寬度為標准)。
3)股外側肌注射定位法:
該處大血管、神經干很少通過,且注射部位范圍較廣,適用於多次注射者。定位方法:在大腿中段外側,取膝關節上10cm,髖關節下10cm處,約7.5cm寬的范圍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
為上臂外側,自肩峰下2~3橫指處。該處方便注射,但肌肉分布較薄,適宜作小劑量注射。
想要了解更多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精華高頻知識點歡迎關注醫學教育網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欄目!這里有2020年護士資格考試政策動態、精華資料及備考技巧!
Ⅶ 皮內注射法的操作要點有哪些
第一需要無菌操作..預防設備感染.動作要快預防病人痛
一、防感染
1.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1)注射前必須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潔。
(2)無菌注射器及針頭必須用無菌鑷子夾取,針筒內面、活塞、乳頭及針梗與針尖均應保持無菌。
2.嚴密消毒 注射部位皮膚用棉簽蘸2%碘酊,以注射點為中心,由內向外呈螺旋形塗擦,直徑應在5cm以上,待干後用70%酒精以同法脫碘,酒精幹後,方可注射。
3.勿於炎症部位進針,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不能在有炎症、化膿感染或皮膚病的部位進針。
二、防差錯
1.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做到注射前、中、後三看標簽,仔細查對,以免遺漏或錯誤。
2.嚴格檢查葯物質量 嚴格檢查葯液有無變質、沉澱或混濁,葯物是否已失效,安瓿或密封瓶有無裂痕等現象,有則不能應用。
3.給葯途徑准確無誤 注射用葯可供皮下、肌內、靜脈途徑給葯。注入體內吸收最快是靜脈,次之是肌內及皮下,但必須嚴格按醫囑准確按時給葯。注射葯液應現用現配,無論是皮下、肌內、靜脈注射,進針後注入葯物前,都應抽動活塞,檢查有無回血。皮下、肌肉注射不可將葯液直接注入血管內,但靜脈注射必須見回血後,方可注入葯液。
4.同時注射幾種葯時,應注意葯物的配伍禁忌。
三、防意外
1.防過敏 詳細詢問過敏史,尤其在做過敏試驗時,要備有急救器材和葯品,如氧氣、鹽酸腎上腺素、滅菌注射器等,以防萬一。
2.防空氣栓塞 注射前必須排盡注射器內的空氣,以免空氣進入血管形成栓子。
3.防斷針
(1)注射前備有血管鉗,以保證急用。
(2)注射器應完整無裂痕,空筒與活塞號碼相一致,以防漏氣、注射器乳頭與針栓必須緊密銜接。
(3)針頭大小合適,針尖銳利無彎曲(尤其注意針梗與針栓銜接處有無彎曲)。
(4)不宜在硬結和疤痕處進針。
(5)掌握正確的進針方法 ,如肌內注射時應以前臂帶腕部力量垂直快速進針,並注意留針(針梗)於皮膚外三分之一。
4.防損傷神經和血管 選擇合適的注射部位,避免損傷神經和血管。
四、掌握無痛注射要點
1.針尖必須鋒利(無鉤、無銹、無彎曲)
2.注射部位選擇正確。
3.肌肉必須鬆弛,注意說明解釋,分散注意力,取得合作,使肌肉鬆弛,易於進針。
4.掌握「二快一慢」(進針及拔針快、推葯慢)的方法。
(1)注射時做到二快一慢,且注葯速度應均勻。
(2)同時注射多種葯物時,應先注射無刺激性的,再注射刺激性強的葯物,並且選擇針頭宜粗長,進針要深,以減輕疼痛。
你應該是護理人員是嗎...教科書有很詳細的...護理基礎很多說的..多翻書吧...我們是醫護工作人員有很多地方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