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神闕穴正確的按摩方法

神闕穴正確的按摩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7 09:56:40

❶ 請問神厥穴的按摩方法

手心對准神闕穴順時針揉就可以了,這個穴位一般都是用來灸的比較多,比如用隔姜灸、隔鹽灸

❷ 神闕的准確位置在哪裡

神闕位於肚臍的正中央,是任脈的第8個穴位,通過任脈與督脈相通,可溫補一身之陽氣,艾絨為純陽之品,可溫化寒飲,溫通陽氣,調暢氣機。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神闕穴不可用針,一般治療疾病多用艾條灸或者隔鹽灸的方法。

艾灸神闕可以治療由於元陽暴脫造成的虛脫、中風脫症;可以用於溫補脾陽,可防治腹痛、腹脹、腹瀉、痢疾、便秘、脫肛、痞滿、噯氣等腸胃病。

可以溫補腎陽,改善老年人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夜尿頻多的情況,增強老年人的抵抗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危害;神闕穴是保健常用穴,對強身健體,抵禦外邪有重要的作用。掌握正確的艾灸神闕方法至關重要。

灸神闕的注意事項:

1.灸後一天內不可用涼水洗澡,注意保暖。

2.飽食或飢餓時不宜灸神闕;溫灸後要喝多喝溫開水,有利於體內毒素的排出。

3.心率過快,醉酒後禁灸。

4.艾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絨墜落,燙傷皮膚。

5.孕婦應禁用艾灸;臍部皮膚有損傷或發炎者應禁灸。

如何拍打神闕穴,拍打時間多久比較多

現在人們愛好炒作,把人體的經絡炒作得神乎其神。今天講這個穴位是養生穴,按一按能起到養生作用。明天又說那個穴位是長壽穴,拍一拍能長壽。

神闕穴

如果說拍打是保健的一個方式,這個應該是因人而異,具體多久比較好,也是個人不同的,這種拍打一般沒有什麼太多的限制,自己感覺好就可以了,一般都是拍打36下,為一個小循環就說一次拍打36下。

一般神闕穴都是講究按揉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

❹ 神闕穴需要拍打多久的時間比較合適呢

神闕穴又稱肚臍。任脈上的穴位,稱為八經海、任脈、陰脈。胎兒靠神闕,也就是肚臍和臍帶,所以叫神闕穴。由於其特殊的位置,一般用神闕穴灸代替針灸。灸法可採用隔鹽灸調補腎氣,隔姜隔附子餅灸溫補脾胃,是重要的保健穴位。除治療外,閑暇時還可以用神闕穴灸,提高免疫力和體質。

它能使人體氣血充沛,精力充沛,體力充沛,腰肌強健,面色紅潤,耳目一新,輕身延年益壽。對腹痛、腸鳴、水腫、腫脹、慢性腸炎、腹瀉、脫肛、中風有很好的療效。溫陽救逆境,促進水固去除。按摩神闕穴時,動作要輕柔,力度適中。以發熱、腹部無不適為宜。按摩范圍以神闕穴為中心,逐漸擴大到整個腹部,可在早起晚睡前進行。

❺ 中醫經絡的養生方法是怎麼按摩的

中醫按摩的歷史悠久,在遠古時期,中國就有推拿醫療的活動。當時的人們在勞動中遇到損傷而發生疼痛時,本能地用手法按摩痛處,就會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

經過長期實踐後,古人認識到了按摩的作用,並成為自覺的醫療活動,以後逐步發展形成了中醫的推拿學科。

適應症:長期卧床、術後康復、扭傷,關節脫位,腰肌勞損,肌肉萎縮、偏頭痛,前頭後頭痛,三叉神經痛,肋間神經痛,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神經痛,四肢關節痛(包括肩、肘、腕、膝、踝、指(趾)關節疼痛)。顏面神經麻痹,顏面肌肉痙攣,腓腸肌痙攣。因風濕而引起的,如肩、背、腰、膝等部的肌肉疼痛。以及急性或慢性風濕性關節炎、關節滑囊腫痛和關節強直等症。

其他如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症,習慣性便秘,胃下垂,慢性胃炎,失眠,遺精,以及婦女痛經與神經官能症等,都可考慮使用或配合使用按摩手法。

禁忌症:各種急性傳染病,急性骨髓炎,結核性關節炎,傳染性皮膚病,皮膚濕疹,水火燙傷,皮膚潰瘍,腫瘤,以及各種瘡瘍等症。此外,婦女經期,懷孕五個月以上的孕婦,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膿性腹膜炎、急性闌尾炎患者。某些久病過分虛弱的、素有嚴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齡體弱的患者,都是禁忌按摩的。

按摩療法概述

一種是主動按摩,又叫自我按摩,是自己按摩自己的一種保健方法。另一種是被動按摩,是由醫生掌握用於患者的醫療法,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按摩療法。按摩手法,並不一致,但歸納起來,常用手法可選如下八種:按、摩、推、拿、揉、捏、顫、打等法。應該知道,上述八種手法,不是單純孤立地使用,常常是幾種手法相互配合進行的。

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體適當部位,有節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單手按法、雙手按法。

臨床上,在兩肋下或腹部,通常應用單手按法或雙手按法。背部或肌肉豐厚的地方,還可使用單手加壓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輕輕用力壓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種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壓在右手指背上。

摩法

摩,就是撫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體的適當部位,給以柔軟的撫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於上肢和肩端的單手摩法,和常用於胸部的雙手摩法。

推法

在前用力推動叫推法。臨床常用的,有單手或雙手兩種推摩方法。因為推與摩不能分開,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兩臂兩腿肌肉豐厚處,多用推摩。我們看的姿式,是用拇指與食指夾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單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過手指面積太小,操作時,我們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個手指進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醫流傳下來的推拿小兒方法,實際上就是用的推摩法。

推摩的手法是多樣的。把兩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對拇指,食指對食指,兩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動,叫作雙手集中推摩法,這種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種手法了。

拿法

用手把適當部位的皮膚,稍微用力拿起來,叫作拿法。

臨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豐厚處的單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緒緊張、惱怒,突然發生氣悶,胸中堵塞,出現類似昏厥的情況,可在鎖骨上方肩背相連的地方,用單手拿法,把肌肉抓起來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鍾拿兩下的速度,連拿二十次,稍為休息,再連拿二十次,則胸中通暢,氣息自漸調和了。

揉法

醫生用手貼著患者皮膚,作輕微的旋轉活動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單手揉和雙手揉。象太陽穴等面積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對於背部面積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單手加壓揉法,比如揉小腿處,左手按在患者腿肚處,右手則加壓在左手背上,進行單手加壓揉法。
肌肉豐厚的小腿肚上,則可使用下面的雙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積,調和血行的作用,對於局部痛點,使用揉法十分合適。

捏法

在適當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膚和肌肉從骨面上捏起來,叫做捏法。

捏法和拿法,有某些類似之處,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則著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輕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與揉法配合進行。

捏法,實際包括了指尖的擠壓作用,由於捏法輕微擠壓肌肉的結果,能使皮膚、肌腱活動能力加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淺淺捏來,可去風寒,可化瘀血,深深捏來,可以治療肌腱和關節囊內部及周圍因風寒濕而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的疼痛。

顫法

是一種振顫而抖動的按摩手法。動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勻為合適。要求每秒鍾顫動10次左右為宜,也就是一分鍾達到600次左右為宜。
顫法與"動"分不開,所以又叫它顫動手法。
將大拇指垂直地點在患者痛點,全腕用力顫動,帶動拇指產生震顫性的抖動,叫單指顫動法。用拇指與食指,或食指與中指,放在患者疼處或眉頭等處,利用腕力進行顫動叫雙指顫動法。

打法

打法又叫叩擊法。臨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術後來進行。當然,必要時也可單獨使用打法。打法手勁要輕重有準,柔軟而靈活。手法合適,能給患者以輕松感,否則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雙手。常用手法有側掌切擊法,平掌拍擊法,橫拳叩擊法和豎拳叩擊法等:

(1)側掌切擊法:把兩手掌側立,大拇指朝上,小指朝下,指與指間,要分開一厘米許,手掌落下時,手指合攏,抬手時又略有分開,一起一落,兩手交替進行。

(2)平掌拍擊法:兩手掌平放在肌肉上,一先一後在節奏地拍打。

(3)橫拳叩擊法:兩手握拳,手背朝上,拇指與拇指相對,握拳時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略留空隙。兩拳交替橫叩。此法常用於肌肉豐厚處,如腰腿部及肩部。

(4)豎拳叩擊法:兩手握拳,取豎立資式,大拇指在上,小拇指在下,兩拳相對。握拳同樣要輕松活潑,指與掌間要留出空隙。本法常用於背腰部。

穴位按摩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於鼻翼兩側,與直視時的眼睛呈垂直連線。

功效:按摩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對於因身體不適引起的面色蠟黃有顯著的調節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來回推動,刺激穴位。每次約1分鍾,推薦睡前進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壓,中醫認為屬手太陰肺經的拇指與迎香穴所屬的大腸經具有「陰陽表裡」關系,改換拇指來按摩會讓效果倍增。

2、太陽穴

位置:相信沒有人不知道太陽穴在哪裡吧?功效:太陽穴與面部神經大有關聯,中醫認為太陽穴能利於排水消腫,對由於體內循環不暢而引起的面部水腫和因過度疲勞帶來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雙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輕輕揉動,根據需要還可以同時輔以對額頭和眼眶的按摩,隨時隨地進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於頭部側面下頜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處。

功效:它不僅可以讓臉部血氣循環暢通,更兼具緊實皮膚的美容功效。由於它恰好靠近下巴兩側的腮部,因此俗話常說的「喜歡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臉美人」也並非全無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壓穴道,一邊吐氣一邊壓6秒鍾,重復4~5組。

小結

以上四種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較豐厚的地方,如項、肩、背、腰、大腿、小腿等處。叩打的力量,應該先輕後重,再由重而輕。當然,這里所謂重,也不是用極重的力量,而是相對地稍稍加勁的意思。總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適。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後快,慢時一秒鍾兩下,快時逐漸加到六下或八下。應該記住,無論使用那一種打法,開頭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勁,應當軟中有硬,剛柔相濟,而後逐漸轉強。兩手掌落下時,既要有力,又要有彈性,使患者感覺舒服。叩打時間一般是1~2分鍾,或3分鍾就可以了。極個別情況下,根據病情,延長一些時間,或縮短一些時間。這種手法,也可在按摩後來配合進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夾雜進行。

作用

疏通經絡

《黃帝內經》里說:「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說明按摩有疏通經絡的作用。如按揉足三里,推脾經可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功能等,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按摩主要是通過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以協調各組織、器官間的功能,使機能的新陳代謝水平有所提高。

調和氣血

明代養生家羅洪在《萬壽仙書》里說:「按摩法能疏通毛竅,能運旋榮衛」。這里的運旋榮衛,就是調和氣血之意。因為按摩就是以柔軟、輕和之力,循經絡、按穴位,施術於人體,通過經絡的傳導來調 節全身,藉以調和營衛氣血,增強機體健康。現代醫學認為,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通過將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綜合作用,以提高局部組織的溫度,促使毛細血管擴張,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使血液粘滯性減低,降低周圍血管阻力,減輕心臟負擔,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如小兒痢疾,經推拿時症狀減輕或消失;小兒肺部有干濕性羅音時,按揉小橫紋。掌心橫紋有效。有人曾在同齡組兒童中並列對照組進行保健推拿,經推拿的兒童組,發病率下降,身高、體重、食慾等皆高於對照組。以上臨床實踐及其他動物實驗皆證明,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

也正是由於按摩能夠疏通經絡。使氣血周流、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所以按摩後可感到肌肉放鬆、關節靈活,使人精神振奮,消除疲勞,對保證身體健康有重要作用。

❻ 怎樣按摩能有效緩解痛經

如何按摩緩解痛經?

1、按摩小腹

效果:增加小腹腔內臟血運,促進小腹內微循環,具有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肚臍至外生殖器之間的小腹部,兩側以左右髂前上棘為界限。

按摩方法:雙手相疊置於小腹中間,緊壓腹部,慢慢按摩腹部,以10次/分左右的頻率進行,直至小腹內有熱感為宜。共操作5分鍾。

2、斜擦小腹兩側

效果:具有疏肝理氣,止痛調經的作用。

位置:兩側肋弓下緣至髂骨之間的側小腹。

按摩方法:雙手置於側小腹,從後向前斜擦,方向朝外生殖器。不要往返擦動,要方向一致,以摩熱為度。共操作5分鍾。

3、揉太沖

效果:具有明顯疏肝止痛的作用。不僅可以治療痛經,還可以治療一些婦科疾病。

位置:腳大趾與第二趾之間。

按摩方法: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鍾後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鍾。

4、點揉子宮

效果:刺激子宮穴是直接針對女性生殖器的調理手法,療效顯著,具有活血化淤、理氣止痛的作用。

位置:子宮穴位於下腹部,臍下一橫掌處(臍下4寸)正中。左右旁開四橫指(旁開正中線3寸)的距離各有一點即是此穴。

按摩方法:用雙手食指、中指按壓住兩旁子宮穴,稍加壓力,緩緩點揉,以酸脹為度,操作5分鍾,以腹腔內有熱感為最佳。

5、揉按血海穴

效果:具有引血歸經,治療血分諸病的作用,按壓血海穴能夠緩解月經期的小腹疼痛。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有一塊隆起的肌肉,肌肉的頂端就是血海穴。

按摩方法:兩個大拇指重疊按壓這個穴位,痛經的時候通常左腿也會一起痛,多刺激左腿。要是在腰上放一個暖水袋效果會更好。

❼ 肚臍上四寸是什麼穴位

中脘穴。

穴位在胸骨下端和肚臍線連接的中間,也就是肚臍正中間向上大約4寸左右的位置。經常按摩這個穴位能夠很好的控制食慾,避免出現暴飲暴食的情況,具有很好的減肥作用。另外還具有促進腸胃蠕動的功效,這樣能夠幫助身體快速的排出多餘的脂肪還有廢棄物,起到排毒養生的效果。

中脘穴能夠起到很好的消化作用,中醫方面認為起到消食導滯還有疏肝養胃的作用。日常暴飲暴食或者是積食之後按摩或者針灸中脘穴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除了能夠幫助腸胃消化之外,按摩中脘穴還具有治療多種腸胃疾病的作用。

(7)神闕穴正確的按摩方法擴展閱讀:

穴位按摩注意事項:

1、身心放鬆:按摩時除思想應集中外了,尤其要心平氣和,全身也不要緊張,要求做到身心都放鬆。

2、取穴准確: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確,手法正確。

3、用力恰當:因為過小起不到應有的刺激作用,過大易產生疲勞,且易損傷皮膚。

4、循序漸進:推拿手法的次數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輕逐漸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漸增加。

5、持之以恆:無論用按摩來保健或治療慢性病,都不是一兩天就有效的,常須積以時日,才逐漸顯出效果來,所以應有信心、耐心和恆心。

❽ 怎麼拍打神闕穴,拍打時間多久比較多

平時應該怎樣按摩神闕穴呢?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具體體操作如下:每日晚睡前、早晨起床前,平躺在床上,摒除雜念,保持心平氣和,將手掌覆在神闕穴(肚臍眼)上,先用右手順時針稍用力按摩100次,再用左手逆時針按摩100次,次數越多越好。關鍵是要堅持。

神闕穴是人們常說的肚臍,人體先天的強弱與此穴密切相關。故被稱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所以古人有「臍為五臟六腑之本」、「元氣歸臟之根」的說法。神闕穴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是調整臟腑、平衡陰陽的樞紐,經常按摩神闕穴是古今養生家的重要修煉方法,能調和脾胃、益氣養血、溫通元陽、復甦固脫,具有良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在按摩時要求動作和緩,力度適中,以腹部發熱、無不適感為宜,按摩范圍以神闕穴為中心,逐漸擴大至整個腹部,可以在早起和晚睡前進行。但腹部有急性炎症、惡性腫瘤的患者不能採用此法。
根據以上的學習我們知道,經常按摩神闕穴可以幫助我們調理脾胃,使身體更加的健康,從古到今,很多人都通過經常按摩神闕穴來保養自己的身體,這個是古時候人們就知道的,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古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經驗,教會大家如何按摩神闕穴可以使身體更加健康。

❾ 神闕穴在哪裡

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任脈上的要穴。它位於命門穴平行對應的肚臍中。

神闕穴,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竅,是人體的長壽大穴。神闕為任脈上的陽穴,命門為督脈上的陽穴,二穴前後相連,陰陽和合,是人體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煉者把二穴稱為水火之官。人體科學研究表明,神闕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潛藏部位,人們通過鍛煉,可啟動人體胎息,恢復先天真息能。

神闕穴與人體生命活動密切相關。我們知道,母體中的胎兒是靠胎盤來呼吸的,屬先天真息狀態。嬰兒脫體後,臍帶即被切斷,先天呼吸中止,後天肺呼吸開始。而臍帶、胎盤則緊連在臍中,沒有神闕,生命將不復存在。人體一旦啟動胎息功能,就猶如給人體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應站,人體的百脈氣血就隨時得以自動調節,人體也就健康無病,青春不老。經常對神闕穴進行鍛煉,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面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水腫膨脹、泄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

神闕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將雙手搓熱,雙手左下右上疊放於肚臍,順時針揉轉(女子相反),每次360下。其二是聚氣法:端坐,放鬆,微閉眼,用右手對著神闕空轉,意念將宇宙中的真氣能量向臍中聚集,以感覺溫熱為度。其二是意守法:放鬆,盤坐,閉目,去除雜念,意念注於神闌,每次半小時以上,久之則凝神入氣穴,穴中真氣發生,胎息則慢慢啟動。

❿ 人體的十大養生穴位介紹(2)

按摩20個穴位可防疾病

1、保護心臟: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經常成為中醫醫治心臟系統疾病以及胃腸不適等病症的首選大穴。內關穴取穴方法為:伸開手臂,掌心向上。然後握拳並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心包經上的內關穴就在離手腕第一橫紋上兩寸的兩條筋之間。

按摩方法:日常按揉內關穴,無論是走路還是閉目養神,都可以操作,對於調節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必太大力氣,稍微有酸脹感即可。

2、健脾和胃: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為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的功效。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一橫指處。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適一切虛損性疾病,如貧血、產後術後、大病初癒等。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仰卧位。雙手掌重疊,以神闕穴為圓心,順時針進行摩腹5—10分鍾;右手中指端點揉天樞、大橫穴3—5分鍾;兩手拇指稍用力按壓兩足三里穴1—3分鍾。

3、治療滑鼠手:按摩魚際穴

滑鼠手多是腕關節勞損,這是因工作性質所引起的慢性勞損,或因直接、間接暴力引起腕關節外傷的後遺症,為職業病的一種。滑鼠手主要表現為腕關節經常疼痛,用腕稍多則疼痛加重,甚至腕部腫脹、活動受限、關節無力、關節彈響、局部壓痛等。按摩魚際穴,對因過度使用電子產品造成的職業病“滑鼠手”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按摩時,可以用另一隻手的大拇指在魚際穴附近上下推動,或雙手魚際穴互相敲擊,至掌側發熱即可。按摩的次數根據身體狀況決定,一般每天1—2次,時間控制在10分鍾左右。

4、清除心火:按摩大陵穴

大陵穴是手掌掌根的中心點位置。經常按壓大陵穴,可以治療口臭。口臭其實主要的原因就是心火旺盛所致,和陵穴的穴位非常對應,它可以去心火而生脾土,最能瀉火祛濕了。

按摩方法:首先,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壓右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然後屈伸活動右手腕關節,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其強度應以病人能耐受為度。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用輕揉局部,如此反復操作。左右手交替進行,每次每側穴按壓5~10分鍾,每日1~2次。

5、補肺益腎: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補肺益腎的功效還來源於其與任脈連接,任脈本身就是陽脈之海,可以補肺腎之陰虛。因此,列缺穴也沿襲了任脈的作用,對於腎陰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鳴、眼睛干澀等症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按摩方法:兩手虎口交叉相握,這時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於三經交會處,因此不僅對於肺經,還對大腸經和任脈的經氣都具有調節作用。

6、緩解疼痛:按摩腘窩

是膝後區的菱形凹槽,裡面的血管和神經非常豐富,經常拍打有行氣活血、緩解痙攣的功效。腘窩處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經常按摩,對常見的坐骨神經痛、小腿疲勞、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療作用。

按摩方法: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請家人用兩手虛掌著力,連續拍打兩側腘窩。

7、補血養肝:按摩血海穴

古代,人們不經意間發現刺破這個地方就可以祛除人體內的淤血,因此用它來治療體內淤血的病症。它不僅能祛淤血,還能促生新血,因此才給它起名叫血海。血海位於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綳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補血養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時,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就好了。每一側3分鍾,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8、消滅肝火:按摩太沖穴

太沖穴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如果是肝火旺盛的人,可以明顯地感覺到按壓太沖穴的痛感,你可以每天睡覺前,用溫水泡腳,之後按壓5分鍾左右。

按摩方法:用手大拇指按揉兩太沖穴3~5分鍾。

9、補腎養腎:按摩太溪穴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之“輸”穴,古代又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重在補腎。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對於腎炎病人,按揉後可使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尿蛋白明顯減少。適應腎臟疾病,慢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

按摩方法: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採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

10、舒服腰背:按摩委中穴

在針灸的四總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見,委中是治療腰背病症的要穴。委中穴取穴方法為:屈腿時,膝關節後側也就是窩的位置出現橫紋,而橫紋的中點處即是委中穴。按摩委中穴,同樣可起到治療腰背痛的功效。

按摩方法:對於委中應採取點按的方法,一點一放,同時與腿部的屈伸相配合。這樣做不僅可以治腰痛,還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對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保健護理作用。

11、防治腰背痛:按摩大杼穴

大杼穴位置,找到第七頸椎(頸椎下部最高的骨頭尖),再往下的一個骨頭尖是第一胸椎的棘突,從第一胸椎棘突下骨頭縫之間旁開大約兩橫指的肌肉凹陷處。腰眼穴位於背部第三椎棘突左右各開3-4寸的凹陷處。腰眼穴居“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之中。中醫認為,按摩腰眼穴是防治腰背痛的一個不錯的方法。另外,按摩腰眼穴除了可防治腰背痛外,還具有聰耳明目、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功效。

按摩方法:兩手對搓發熱後,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後用力向下搓到尾閭部位(長強穴)。每次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1次。

12、促消化:按摩天樞穴

天樞是胃經上的一大要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與肚臍同處於一條水平直線上,左右各有一穴。另外,天樞是大腸的募穴。所謂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臟六腑之氣的胸腹部穴位。因為與臟腑是近鄰,所以內外的病邪侵犯,天樞都會出現異常反應,起著臟腑疾病信號燈的作用。從位置上看,天樞正好對應著腸道,因此常按摩天樞穴,必然會促進腸道的良性蠕動,增強胃動力。

按摩方法:在具體按揉時,可以採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產生酸脹感為佳。

13、治失眠:按摩神門穴

神門穴位於手腕內側(掌心一側),小指延伸至手腕關節與手掌相連的一側,是針灸經常取用的穴位之一。按摩神門穴對於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按摩方法:用手指按揉神門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脹感。

14、治腰疼和痔瘡:按摩長強穴

長強穴位於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長強穴屬於督脈,可治療痔瘡、脫肛、便秘、腰疼等疾病。常按摩長強穴,配合承山穴治痔瘡效果更好。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雙腳稍稍分開,用手指揉、按壓長強穴,每次揉4分鍾,雙手交替按摩。每日2次。

15、治便秘:按摩腹部

有人認為便秘不是大毛病,無須看醫生,去葯房買點瀉葯吃吃即可。其實,這是錯誤的。便秘原因有多種。從中醫角度講,便秘分為實症和虛症。實症為積熱上火,多發生在年輕人身上,常由吃火鍋、食辛辣、熬夜等因素引起。虛症主要是氣虛陰虧,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主要是脾胃不合導致的。因此,得了便秘應到醫院求治,對症服葯。如果不對症治療,僅靠吃瀉葯通便,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便秘更嚴重。

按摩方法:腹部按摩可預防便秘。早晚按摩腹部:可站位,也可仰卧位,左手掌按於臍部,右手疊壓左手上,先向順時針方向旋轉腹部81次,再向逆時針方向揉腹部,次數相等,意注掌下,呼吸自然。

16、治腸胃疾病:按摩膈俞穴

腸胃不好的人可按摩膈俞穴。膈俞穴位於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膈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胃痛、嘔吐、厭食、便血、咳嗽、氣喘、盜汗等疾病。

按摩方法:患者卧位,用兩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壓膈俞穴。每次2分鍾左右。

17、治療皮膚瘙癢:按摩百蟲窩

冬天氣候乾燥,全身癢得難受,嚴重的時候,小腿前面和胳膊上的皮膚還會出現魚鱗樣的改變,瘙癢無比,這都是乾燥惹的禍。這時可按摩百蟲窩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骨的內上緣向上約一掌(四指並攏為一掌)處為經外奇穴百蟲窩,它在足太陰脾經的循行線上,臨近血海穴。按摩百蟲窩穴可以活血止癢。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點按百蟲窩穴,直到局部有酸脹感後放鬆,隔幾秒鍾再繼續點按,瘙癢即能止住。

18、調和氣血:按摩極泉穴

從中醫來說,腋窩處的頂點上有個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可以寬胸寧神、調和氣血。從現代醫學上講,腋窩處的淋巴組織非常豐富,經常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雙臂交叉於胸前,雙手按對側腋窩,用手指適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約3分鍾;然後,左手上舉,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舉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復操作5遍。

19、治冠心病:按揉心腧穴

心腧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多用於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等疾病。中醫認為心腧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可治療心痛、心悸、心煩、失眠、健忘、癲癇、狂躁、咳嗽等。

按摩保健:患者卧位,用兩手手指指腹端按、揉壓此穴。每次2分鍾左右。

20、散熱去痛:按摩尺澤穴

尺澤穴主要作用是瀉熱。此外,因為尺澤穴接近肱二頭肌的肌腱,而肱二頭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也能夠緩解和治療肘關節的痙攣。因此,按摩尺澤穴對於肺經熱引起的咳嗽氣喘、胸部脹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閱讀全文

與神闕穴正確的按摩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活塞環安裝方法及口訣 瀏覽:547
學派與思想搭配的正確方法 瀏覽:251
華為手機更改usb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湯臣倍健維生素e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111
老年人補鈣可以通過哪些方法 瀏覽:620
汽缸墊檢測方法 瀏覽:413
怎麼祛斑是雀斑有方法嗎 瀏覽:994
細胞DNA完整性檢測方法 瀏覽:357
維生素c對尿檢測方法 瀏覽:353
玻璃心的治療方法 瀏覽:97
德高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433
讓電瓶轎車跑快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536
戒指簡單打結方法圖解 瀏覽:423
語言教育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916
提子酒的釀制方法視頻 瀏覽:320
層序地學研究方法 瀏覽:388
怎樣做水煮滑肉方法步驟 瀏覽:822
豆子開花的正確方法 瀏覽:722
成年人強身鍛煉方法 瀏覽:560
尼采書套使用方法 瀏覽: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