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鈴子散的加減化裁
若用治胸脅疼痛,可加柴胡、鬱金、香附等;用治脘腹疼痛,可加木香、砂仁、陳皮等;治痛經,可加當歸、益母草、香附等以增強行氣活血之功;用治少腹氣滯疝痛者,可加橘核、荔枝核等以加強行氣止痛之力。
『貳』 痛經的中西醫療法有哪些
治療可選擇西醫、中醫及輔助療法。
西醫治療。精神療法:青年女職工應了解月經是發育到性成熟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可能產生一些生理上的反應,如小腹墜脹,輕度腰酸,均屬正常范疇,一般當經血外流以後,症狀很快自然消失。原發性痛經多半發生於有排卵的月經周期,經生育、分娩以後可以消失。疼痛時可用毛巾熱敷小腹部,即可使疼痛暫時緩解。
中醫治療
氣滯血淤型:宜理氣化淤止痛。
陽虛內寒:宜溫經暖宮止痛。
寒濕凝滯:宜溫經散寒除濕,化淤止痛。
濕熱下注型:宜清熱除濕,化淤止痛。
氣血虛弱型:宜益氣補血止痛。
肝腎虛損型:宜益腎養肝止痛。
輔助療法。單方驗方:艾葉6克,紅糖15克,水煎溫服。最好在經行腹痛前先服1~2劑,痛時繼服。本方適用於虛寒型痛經。
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各等分,為末,每服3克,每日服2次。本方適用於氣滯血淤型痛經。
雲南白葯:按說明服。
傷科七厘散:每次1支,每日2~3次,於經前及經痛時溫開水送服。
田七末2~3克,經前及經痛時溫開水送服,每日1~2次。
針灸療法:
體針:中極、次髎、地機,或足三里、三陰交。實證用瀉法。留針15~20分鍾。
耳針:子宮、內分泌、交感、腎。每次選2~4穴,用中、強刺激,留針15~20分鍾,也可用耳穴埋針。
『叄』 金鈴子散,肝鬱化火生瘀的良方;醫生說:最突出的症狀就是「痛」
最近我們學習了兩個治療肝氣不舒的方子。
一個是越鞠丸,一個是良附丸。
越鞠丸是用於先出現肝氣郁滯,逐漸出現瘀血,食積,濕困,痰積,化火等各種疾病轉變的情況。所以方子中用香附理氣,川芎活血,神曲消食,蒼術化濕祛痰,梔子瀉火。從而改善肝氣郁滯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良附丸是用於肝氣郁滯並有胃寒的情況。方子中香附用來疏肝理氣,高良姜用來溫中散寒。
金鈴子又叫川楝子,是一個瀉肝火理氣的葯,和我們平時吃的苦瓜非常的像,有人說就是苦瓜的一種,屬於那種未雜交,產量低的胖苦瓜。
元胡索是一個溫性的,止痛活血化瘀的葯。
所以兩個葯組合起來就能疏肝清熱活血的作用。
肝氣長期不舒,氣運行不暢,就會導致血行不暢,從而出現氣滯並血瘀;氣血的長期郁滯,就會化熱,就像我們堆肥一樣,一直不去翻動它,裡面就發熱了。
肝鬱氣滯會出現胸肋苦滿、煩悶、脅肋部脹痛,情緒不好,疼痛加劇;血瘀會加重氣血的不通,不只是出現脹痛,還會出現刺痛;瘀滯化熱,更加加重煩悶,心煩,頭暈,眼睛紅腫,失眠等。
這個時候就需要疏肝理氣,活血化瘀,清肝瀉火。
而金鈴子散就非常適合了,總共就兩味葯把這三種情況都包進去了。
這方和之前的良附丸、越鞠丸都是不太一樣的。
它們兩個方子中的理氣葯都是香附,而香附是溫熱的,像這種肝熱化火的情況就不太適合用香附了,實在要用,也應該像越鞠丸一樣,在方子中加上梔子等清肝瀉火的葯來清熱瀉火。
越鞠丸中活血用的是川芎,而金鈴子散中用的是元胡索。
這個元胡索比川芎更突出一個止痛的作用。所以用金鈴子散的時候,比較突出的一個症狀是疼痛,比如脅肋部疼痛、痛經、疝氣痛。
如果有肝火比較明顯或者脹痛等氣滯表現比較明顯,可以把金鈴子的量加多一點。
如果是刺痛等血瘀表現比較明顯,可以把活血的元胡索量多加一點。
如果肝鬱橫逆犯脾胃,出現脾胃相關的問題,比如飲食欠佳,不消化,大便稀溏,完谷不化等,就可以配上一些健脾消食中葯,比如消食的山楂、神曲,健脾的白術、茯苓、陳皮等。
如果肝火上擾頭目,出現頭暈,眼睛腫痛,視物模糊等表現,需要加上清肝明目,平肝潛陽的中葯,比如菊花、桑葉、決明子、龍骨、牡蠣等。
越鞠丸:越鞠丸,各種「郁證」的良方;醫生說:五味葯治六郁
良附丸:良附丸,歷代中醫治療脾胃病的常用方;醫生說:兩味葯,治兩臟
『肆』 關於婦女月經,痛經的問題!
1.痛經的原因 月經期間發生劇烈的小肚子痛,月經過後自然消失的現象,叫做痛經。多數痛經出現在月經時,部分人發生在月經前幾天。月經來潮後腹痛加重,月經後一切正常。腹痛的特點與月經的關系十分密切,不來月經就不發生腹痛。因此,與月經無關的腹痛,不是痛經。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兩種痛經的原因不同。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後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也能引起小肚子痛。繼發性痛經的原因,多數是疾病造成的,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近年來發現,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也能引起痛經。因此,需要通過檢查,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後,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2.痛經的飲食調養 婦女在行經前後或經期,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嚴重者腹痛劇烈,面色蒼白,手足冰冷,甚至昏厥,稱為「痛經」,亦稱「行經腹痛」。痛經常持續數小時或l—2天,一般經血暢流後,腹痛緩解。本病以青年婦女較為常見,是婦女常見病之一。中醫認為痛經多因氣血運行不暢或氣血虧虛所致。臨床常見有氣滯血瘀、寒凝胞宮、氣血虛弱、濕熱下注等症。飲食療法能起到較好的防治作用。痛經患者在月經來潮前3-5天內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主。應進食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不宜吃得過飽,尤其應避免進食生冷之食品,因生冷食品能刺激子宮、輸卵管收縮,從而誘發或加重痛經。月經已來潮,則更應避免一切生冷及不易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蔥、生蒜、胡椒、烈性酒等。此期間病人可適當吃些有酸味的食品,如酸菜、食醋等,酸味食品有緩解疼痛作用。 (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此外,痛經者無論在經前或經後,都應保持大便通暢。盡可能多吃些蜂蜜、香蕉、芹菜、白薯等。因便秘可誘發痛經和增加疼痛感。有人認為,痛經病人適量飲點酒能通經活絡,擴張血管,使平滑肌鬆弛,對痛經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如經血量不多可適量地飲些葡萄酒,能緩解症狀,在一定程度上還能起到治療作用。葡萄酒由於含有乙醇而對人體有興奮作用。情緒抑鬱引起痛經者適當喝點兒葡萄酒,能夠起到舒暢情緒、疏肝解悶的作用,使氣機和利。另外,葡萄酒味辛甘性溫,辛能散能行,對寒濕凝滯的痛經症,可以散寒祛濕,活血通經;甘溫能補能緩,對氣血虛弱而致的痛經,又能起到溫陽補血、緩急止痛的效果。 痛經患者平時飲食應多樣化,不可偏食,應經常食用些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蔬菜水果,如薺菜、洋蘭根、香菜、胡蘿卜、橘子、佛手、生薑等。身體虛弱、氣血不足者,宜常吃補氣、補血、補肝腎的食物,如雞、鴨、魚、雞蛋、牛奶、動物肝腎、魚類、豆類等。 參考資料:http://www.jk58.com/article/106/131/2005113161849.htm
『伍』 治療痛經有哪些輔助療法
①單方驗方:艾葉6克,紅糖15克,水煎溫服。最好在經行腹痛前先服1~2劑,痛時繼服。本方適用於虛寒型痛經。
金鈴子散:金鈴子、延胡索各等分,為末,每服3克,每日服2次。本方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
雲南白葯:按說明服。
傷科七厘散:每次1支,每日2~3次,於經前及經痛時溫開水送服。
田七末2~3克,經前及經痛時溫開水送服,每日1~2次。
②針灸療法
體針:中極、次、地機,或足三里、三陰交。實證用瀉法。留針15~20分鍾。
耳針:子宮、內分泌、交感、腎。每次選2~4穴,用中、強刺激,留針15~20分鍾,也可用耳穴埋針。
『陸』 痛經有沒有食療密方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後,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且隨月經周期性發作的一種疾病,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多見於青年婦女,常隨月經初潮發病;繼發性者多有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子宮腫瘤等。
為了防治「痛經」,患有此症的女性們,不妨每晚臨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這對痛經尤其是原發性痛經,可起到一定的緩解甚至短期消除痛經作用。還有,據有關專家介紹,如果經期疼痛劇烈,也可口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待疼痛緩解後,再每次含服4~6粒,每日2次,對氣滯血淤引起的痛經效果更佳。因為速效救心丸優選活血化淤、芳香開竅之中葯川芎、冰片等製成,可解除月經不調而引起的痙攣性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痛經的自療對原發性痛經效果很好,對繼發性痛經及有婦科器質性病變的人效果則較差,須配合葯物甚至手術治療。同時,在月經期應避免涉水及用冷水洗足或下身;不食生冷之物,保持精神愉快等等。
溫經散寒湯治痛經
--------------------------------------------------------------------------------
http://www.shiliao.com.cn 2005-5-18 17:46:00
組成: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2克,白術12克,紫石英20克,葫蘆巴6克,五靈脂12克,金鈴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葉6克。
功效:溫經化淤、散寒止痛。主治經前或經時小腹擰痛或抽搐,涼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用法: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 1次。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行淤;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淤,行氣止痛;白術補脾健胃,和中燥濕,以制約上述諸葯傷中耗氣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溫,入心肝經以溫暖子宮,葫蘆巴性味苦大溫,人腎補命門之火,有溫腎陰,逐寒濕功能,故與紫石英同用則直達子宮,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葉亦有溫經散寒之作用。
加減:本方適宜於寒濕搏於沖任所致痛經,如受寒重者,可加吳茱萸、桂枝之品;血淤重者加桃仁、紅花之類。
可以治痛經的妙湯
--------------------------------------------------------------------------------
http://www.shiliao.com.cn 2005-5-12 11:50:00
1.玄胡益母草煮雞蛋: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鍾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具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2.烏豆蛋酒湯: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於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並有和血潤膚功效。�
3.姜艾薏苡仁粥:乾薑、艾葉各10克,薏苡仁30克。將前兩味水煎取汁,將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入葯汁同煮至熟。具有溫經、化瘀、散寒、除濕及潤膚功效。適用於寒濕凝滯型痛經。�
4.益母草香附湯: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適用於痛經,並能光艷皮膚。�
5.山楂桂枝紅糖湯: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具有溫經通脈,化瘀止痛功效。適用於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者。�
6.姜棗紅糖水: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將前兩味洗凈,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7.姜棗花椒湯: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將生薑去皮洗凈切片,大棗洗凈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8.韭汁紅糖飲: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將鮮韭菜洗凈,瀝干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汁內即可飲用。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並可使皮膚紅潤光潔。�
9.山楂酒: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將山楂乾洗凈,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盪1~2次。有健脾、通經功效。適用於婦女痛經症,並可促進身材和皮膚健美。�
10.山楂葵子紅糖湯: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症。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止痛、美容效果更佳。�
11.月季花茶: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將其泡之代茶,每日飲用。具有行氣、活血、潤膚功效。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12.紅花酒:紅花200克,低度酒1000毫升,紅糖適量。紅花洗凈,晾乾表面水分,與紅糖同裝入潔凈的紗布袋內,封好袋口,放入酒壇中,加蓋密封,浸泡7日即可飲用。用法:每日1~2次,每次飲服20~30毫升。具有養血養膚,活血通經功能。適用於婦女血虛、血瘀、痛經等症。
『柒』 什麼中草葯止痛
疼痛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疾病,而對於疼痛的發生在中醫理論中往往是氣滯血瘀以及經絡不通等情況導致的,對於特效止痛的中葯,選擇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川芎,川芎能夠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祛瘀通脈,能夠擴張血管,改善循環障礙,同時能夠止痛,因此對於疼痛應用川芎治療效果非常的明顯。
第二,鬱金,鬱金也是能夠活血止痛,行氣解瘀並且能夠利濕退黃,清心涼血,對於脅肋刺痛,胸痹心痛以及女性患者經閉痛經或者乳房脹痛,熱病神昏等疾病都是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第三,可以選擇乳香、沒葯、五靈脂、姜黃這樣的葯物都是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用於胸痹心痛,胃脘疼痛以及產後疼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疾病都是有較好的效果。
所以,特效的止痛葯有很多,在臨床上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葯物來進行治療。
『捌』 哪些葯方可以治療痛經
凡在行經前後或月經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程度較重以至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者稱痛經。痛經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類,前者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後者系指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或宮頸狹窄等所引起的痛經。
祖國醫學亦稱「痛經」又名「月水來腹痛」、「經行腹痛」、「經期腹痛」、「經痛」等。「痛經」范疇,亦稱「經行腹痛」。
【方一】調肝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卷上
【組成】山葯15克(炒),阿膠9克(白面炒),當歸9克(酒洗),白芍9克(酒炒),山萸肉9克(蒸熟),巴戟3克(鹽水浸),甘草3克。
【功用】補腎填精,養血止痛。
【主治】腎氣虧損型痛經。症見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脈沉細。
【方解】方中巴戟、山茱萸補腎氣,填腎精;當歸、白芍、阿膠養血緩急止痛;山葯、甘草補脾腎生精血。全方共奏補腎填精養血,緩急止痛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巴戟天顯著增加小鼠體重,延長小鼠游泳時間,乙醇提取物及水煎劑有明顯的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樣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阿膠需烊服。
【方二】黃芪建中湯
【出處】《金匱要略》
【組成】飴糖30克,桂枝9克,芍葯18克,生薑9克,大棗6枚,黃芪5克,炙甘草6克。
【功用】補腎益氣,和中止痛。
【主治】氣血虛弱型痛經,症見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
【方解】方中黃芪、黨參、桂枝補氣和中,通經止痛;當歸、白芍、飴糖養血和中,緩急止痛;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胃以生氣血,欲補氣血先建中州。全方共奏補氣養血,和中止痛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桂皮醛有鎮痛、鎮靜、抗驚厥作用。白芍有很好的鎮痛、解痙作用。黃芪能促進機體代謝、抗疲勞、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更新。
【用法】水煎服。
【方三】膈下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上
【組成】靈脂6克(炒),當歸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研泥),牡丹皮6克,赤芍6克,烏葯6克,玄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4.5克,紅花9克,枳殼4.5克。
【功用】行氣活血,逐瘀止痛。
【主治】氣滯血瘀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
【方解】桃仁、紅花、赤芍、牡丹皮、當歸活血祛瘀;五靈脂、玄胡索、川芎活血止痛;枳殼、香附、烏葯行氣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五靈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緩解平滑肌痙攣。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時間明顯延長,煎劑對體外血栓有抑製作用,水煎液有纖維促進作用。
【用法】水煎服。病輕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病去葯止。
【按語】若痛經劇烈伴有惡心嘔吐者,酌加吳茱萸、半夏、莪術;若兼小腹脹墜或痛連肛門者,酌加姜黃、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葉、小茴香;挾熱者,口渴,舌紅,脈數,宜酌加梔子、連翹、黃柏。
【方四】溫經湯
【出處】《金匱要略》
【組成】吳茱萸、當歸、阿膠、麥冬各9克,芍葯、川芎、人參、桂枝、牡丹皮、甘草、生薑、半夏各6克。
【功用】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則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方解】方中吳萸、桂枝為君葯,用以溫經散寒,通利血脈;當歸、川芎活血祛瘀以生新;牡丹皮祛瘀通經並退熱,共為臣葯;阿膠、麥冬、芍葯滋陰養血,並能止血;人參、甘草補氣健脾,又能統血;沖任二脈均與足陽明胃經相通,半夏通降胃氣而散結,有助於祛瘀通經;生薑溫胃降逆而散寒,又能助生化,以上共為佐葯;甘草調和諸葯,兼為使葯。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本方主要有鎮痛、抑菌、擴張血管、抗過敏、收縮子宮等作用。在本方基礎上進行葯物加減,可用於多種婦科疾病。如功能性子宮出血,慢性盆腔炎,習慣性流產,更年期子宮出血,子宮發育不良、不孕等,均有較好療效。
【用法】水煎服。
【按語】如小腹冷痛甚者可去牡丹皮、麥冬,加艾葉;氣滯脹滿者可加香附、烏葯;漏下色淡不止者去牡丹皮,加艾葉、熟地黃;氣虛甚者加黃芪等。崩漏患者服葯後血量可能增多,屬正常現象,瘀血排出後,漏下才能停止。
【方五】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鑒》)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
【出處】《中醫婦科學》(六版)
【組成】當歸、川芎、白芍葯、生地黃、香附、桃仁、紅花、延胡索、牡丹皮、紅藤、敗醬草、薏苡仁各12克,黃連15克,蓬莪術6克。
【功用】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主治】濕熱蘊結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據按,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低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方解】方中黃連、薏苡仁清熱除濕;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經;莪術、香附、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生地黃、白芍涼血清熱,緩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熱除濕,化瘀止痛之效。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黃連有抑制胃液分泌、殺菌、抗腹瀉作用。莪術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進微動脈血流恢復,完全阻止微動脈收縮,明顯促進局部微循環恢復。
【用法】水煎服。
【方六】川烏溫經湯
【出處】《古今名醫臨證金鑒》
【組成】炙川烏1.5克,炒當歸、焦白芍、川芎各12克,肉桂10克,吳萸3克,姜半夏9克,炒黨參15克,獨活、威靈仙各6克。
【功用】溫經散寒,化瘀止痛。
【主治】寒凝血瘀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痛勢較劇,得熱則減,經色暗紅有塊或黑豆汁樣,量少或血行不暢,伴肢冷,脈沉弦或遲,舌苔白等寒象。
【方解】方中葯物以溫散為主,川烏溫經止痛,吳茱萸散寒止痛,姜半夏降逆止嘔,獨活、威靈仙止痛,黨參補氣。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吳茱萸有明顯的鎮痛作用。半夏可抑制嘔吐中樞而止嘔,各種炮製品對實驗動物均有明顯的止咳作用。獨活有抗炎、鎮痛、鎮靜作用。威靈仙有鎮痛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血塊多加炙沒葯、丹參、澤蘭、益母草、失笑散等;腹脹痛加制香附、小茴、艾葉;夾濕加蒼術、茯苓;腎陽虛或婦科檢查子宮發育不良者,加鹿角片、紫石英、仙靈脾、巴戟肉等。
【方七】清經導滯湯
【出處】《古今名醫臨證金鑒》
【組成】炒當歸、焦白芍、廣鬱金、八月札、川楝子、紅藤各12克,延胡索9克,柴胡15克,雞蘇散(滑石36克,甘草6克,薄荷15克)。
【功用】養血清肝,理氣止痛。
【主治】肝熱夾濕型痛經。症見經前或經期,小腹、胸脅、乳房脹痛,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低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宣暢氣血,散結調經;當歸、白芍、鬱金、八月札養血疏肝,理氣行滯;川楝子、延胡索理氣止痛;紅藤、滑石、甘草、薄荷清熱利濕而通絡脈。全方共奏清肝疏肝,利濕通絡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川楝子有鬆弛奧狄括約肌,收縮膽囊,促進膽汁排泄的作用;柴胡有較好的抗脂肪肝、抗肝損傷、利膽、降低轉氨酶等作用。鬱金有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去脂和抑制肝細胞纖維化的作用,能對抗肝臟毒性病變。鬱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延胡索有顯著的鎮痛、鎮靜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語】本方為自擬驗方。對慢性輸卵管炎和輸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療效也較佳。如乳房結塊加皂角刺、小金丹;帶多色黃加椿根皮、白槿花、車前草;月經量多加側柏炭、陳棕炭。服用該方需忌辛辣刺激之品,還應調攝情志,保證葯效。滑石包煎,薄荷後入。
【方八】化膜湯
【出處】上海中醫學院朱南孫
【組成】蒲黃15克,五靈脂12克,山楂12克,青皮4.5克,血竭粉3克。
【功用】行氣活血,化瘀散膜。
【主治】主治功能性痛經中膜性痛經。其臨床表現以經痛劇烈、經血中夾有膜片狀瘀塊為特徵。
【方解】蒲黃、五靈脂、血竭止血化瘀止痛;山楂行氣散瘀;青皮疏肝破氣;本方共奏行氣活血,化瘀散膜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朱氏發現膜性痛經患者在整體上有血E2水平異常升高和血液黏滯性增高的病變,以及局部微觀上的子宮內膜的病理、組化改變,可認為是氣滯血瘀之重症。本方集破氣行滯、活血化瘀於一身,具有降低異常升高的E2的水平,改善機體的血液黏滯性及子宮瘀血狀況等作用,促進子宮內經血的流暢,使患者獲得膜化痛止,接近向愈的結果。
【用法】水煎服。
【按語】本方由朱南蓀學生徐斌超整理發表,本方劑量由編者所擬。偏熱者加紅藤、熟軍,偏寒者加小茴香、炮姜。蒲黃、五靈脂包煎,血竭粉沖服。
【方九】溫經散寒湯
【出處】《古今名醫臨證金鑒》
【組成】當歸、川芎、金鈴子、延胡索各10克,赤芍、白術、五靈脂、制香附各12克,紫石英20克,葫蘆巴、小茴香、艾葉各6克。
【功用】溫經化瘀、散寒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寒濕搏於沖任所致痛經。主治經前或經時小腹擰痛或抽搐,涼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熱痛減,經行量少,色黯有血塊,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方解】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行瘀;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制香附,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白術補脾健胃,和中燥濕,以制約上述諸葯傷中耗氣之弊;紫石英性味甘溫,入心肝經以溫暖子宮,葫蘆巴性味苦大溫,入腎補命門之火,有溫腎陰,逐寒濕功能,故與紫石英同用則直達子宮,而起到散寒止痛的作用;小茴香、艾葉亦有溫經散寒之作用。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延胡索有顯著的鎮靜、鎮痛與安定作用。小茴香能促進膽汁分泌,並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並促進肝組織再生,另有鎮痛及己烯雌酚樣作用。艾葉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五靈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
【用法】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按語】紫石英打碎先煎。五靈脂包煎。
【方十】少腹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小茴香(炒)7粒,乾薑(炒)0.6克,延胡索3克,沒葯(研)6克,當歸9克,川芎6克,官桂3克,赤芍6克,蒲黃9克,五靈脂(炒)6克。
【功用】活血祛瘀,溫經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寒凝血瘀型痛經。症見少腹積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期腰酸、小腹脹,或月經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或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者。
【方解】本方所治證屬小腹寒滯瘀積,或婦女沖任虛寒,瘀凝內阻,血不歸經所致。方中當歸、川芎、赤芍活血散瘀,養血調經;小茴、乾薑、官桂散寒通陽,溫暖沖任;蒲黃、五靈脂、延胡索、沒葯活血祛瘀,散結定痛。諸葯相配,共成化瘀散結、溫陽散寒、調經止痛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小茴香能促進膽汁分泌,使膽汁固體成分增加;並促進肝組織再生,另有鎮痛及己烯雌酚樣作用。艾葉能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對子宮平滑肌有興奮作用。乾薑甲醇或醚提取物有鎮靜、鎮痛、抗炎作用。沒葯對離體子宮先呈短暫的興奮,後呈抑制現象。五靈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
【用法】水煎服。
【按語】蒲黃、五靈脂包煎。
【方十一】血府逐瘀湯
【出處】《醫林改錯》卷下
【組成】當歸、生地黃、紅花、牛膝各9克,枳殼、赤芍各6克,川芎、桔梗各5克,柴胡、甘草各3克,桃仁12克。
【功用】涼血清熱,通經止痛。
【主治】本方適宜於血熱壅阻型痛經。症見經前小腹疼痛或有灼熱感,經來則痛甚,經色深紅,質稠夾有血塊,經行不暢,或伴有低燒,口乾,便結,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有力。
【方解】方中桃仁、紅花、川芎活血祛瘀為主葯;當歸、赤芍養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脈並引血下行,三葯助主葯以活血祛瘀為輔葯;生地黃配當歸養血和血,使祛瘀而不傷陰血,柴胡、枳殼、桔梗寬胸中之氣滯,治療氣滯兼證,並使氣行血亦行,共為方中佐葯;甘草協調諸葯為使。合而用之,使血行瘀化諸症之愈。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桃仁可使小鼠的出血及凝血時間明顯延長,煎劑對體外血栓有抑製作用,水煎液有纖維促進作用。紅花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纖維蛋白溶解,降低全血黏度。桔梗粗皂苷有鎮靜、鎮痛、解熱作用。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參脂痛經湯
【出處】《中國婦科秘方全書》
【組成】人參9克,五靈脂15克,元胡、當歸、白芍、川芎各12克,制香附10克,甘草3克。
【功用】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主治】痛經。
【方解】方中人參補氣健脾,五靈脂、元胡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當歸、白芍、川芎活血化瘀,香附理氣調經止痛,甘草調和諸葯。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五靈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當歸及其阿魏酸鈉有明顯的抗血栓作用,當歸水浸液能顯著促進血紅蛋白芨紅細胞的生成。
【用法】水煎服。
【按語】五靈脂包煎。
『玖』 痛經怎麼調理生理期痛經可以吃什麼緩解疼痛
1、馬齒莧紅棗粥
原料:優質粳米60克,銀柴胡10克,馬齒莧25克,赤芍10克,元胡10克,水1000毫升,紅棗10枚,山楂條10克,白糖10克。
做法:將前4味葯加水,大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煨煮30分鍾,棄葯留汁,加入粳米及紅棗,煮至粥稠即成。
功效:對子宮和血管平滑肌的作用,對子宮有收縮作用;對血管亦有收縮作用,此種收縮作用兼有中樞及末梢性,可以舒緩血郁結塊導致的痛經現象。
2、當歸燉雞的做法
原料:母雞1000克、當歸20克、大蔥5克,姜5克,鹽3克,料酒5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
做法:
1、母雞去毛,去內臟,當歸洗凈後用紗布包好,放入雞空腹腔內,加蔥,姜,鹽等上述調料,用小燉爛,出鍋時撒胡椒粉少許,去當歸渣即成;
2、每日一次,晚餐作菜佐食。
功效: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適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等症狀。
3、玄胡益母草煮
做法: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將以上3味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後去殼,再放回鍋中煮20分鍾左右即可飲湯,吃雞蛋。本品有通經、止痛經、補血、悅色、潤膚美容功效。
4、益母草香附湯
做法:益母草、香附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香附加水同煎。飲湯,食雞肉。適用於痛經,並能使皮膚有光澤。
5、當歸白芍治療痛經
處方組成:當歸20克,白芍30克,赤芍、五靈脂、元胡、香附、荔枝核、壞牛膝、川穹各12克,吳茱萸、肉桂、澤蘭、紅花、甘草各8克。
用法用量:將上葯水煎,每日一劑。每次於月經前5天開始用葯,服用至月經來潮時停止服用。連續服用2-3個月經周期。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痛經。
6、丹參芍葯湯治療痛經
處方組成:丹參、赤芍、烏葯、香附、五靈脂、山楂、延胡索、木香、三棱、莪術 各10克,吳茱萸3克,肉桂5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分2次服用。
功效:蛻膜樣痛經,症屬寒凝胞宮、淤阻不通,不通則痛。
7、肉桂延胡治療原發性痛經
處方組成:肉桂3克,三棱、莪術、紅花、當歸、丹參、五靈脂、延胡各10克,木香6克。
用法用量:上葯製成沖劑,每劑分2小袋裝,於經前2天開始服用,每日2次,1次10克沖服,持續至經來3天後停葯。連服3個月經周期。
功效:溫經化痰,理氣止痛,治療原發性痛經效果良好。
8、柴胡通經湯治療痛經
處方組成:柴胡、香附、陳皮、鬱金各10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元胡15克,小茴香6克,烏葯12克,益母草15克,丹參15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水煎,早晚服下。於經前5天開始服葯,6劑為一個療程。連續服用3個月經周期。
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痛經。
9、溫經散寒湯治療通經
處方組成:當歸、川穹各10克,赤芍、白術12克,紫石英20克,葫蘆巴6克,五靈脂12克,金鈴子10克,延胡索10克,制香附12克,小茴香6克,艾葉6克。
用法用量:經行腹痛開始每日1劑,早晚各服1次。
功效:溫經化淤,散寒止痛。
緩解痛經疼痛的12種方法
1、保持溫暖
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並鬆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葯草茶或熱檸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鍾。
2、泡礦物澡
在溫水缸里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泡20分鍾,有助於鬆弛肌肉及緩和經痛。
3、服用止痛葯
阿司匹林及acetaminophen可緩解經痛。然而,更有效的成葯包括Advil、Haltran、Medipren及Nuprin。這些葯物含有ibuprofen,能抑制前列腺素的作用。當經痛開始時,和些許牛奶或食物一起服用(1片),以免傷胃,並持續服用到經痛消失。
4、服用維他命
醫師指出,許多病人在每天攝取適量的維他命及礦物質之後,已較少發生經痛。專家建議服用綜合維他命及礦物質,最好是含鈣且劑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數次(飯後)。
5、補充礦物質
鈣、鉀及鎂礦物質,也能幫助緩解經痛。專家發現,服用鈣質的女性,較未服用者還少經痛。鎂也很重要,因為它幫助身體有效率地吸收鈣。不妨在月經前夕及期間,增加鈣及鎂的攝取量。
6、飲食均衡
著名醫師說:「大多女性省略正餐,而吃過量的甜食及鹹食。」雖然健康的飲食無法消除經痛,但對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卻有神奇功效。避免過甜或過鹹的垃圾食物,它們會使你脹氣及行動遲緩,多吃蔬菜、水果、雞肉、魚肉,並盡量少量多餐。
7、避免咖啡因
咖啡、茶、可樂、巧克力中所含的咖啡因,使你神經緊張,可能促成月經期間的不適。因此,應避免咖啡因。此外,咖啡所含的油脂也可能刺激小腸。
8、禁酒
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則酒精將加重此問題。勿喝酒。如果你非喝不可,則限制在1一2杯酒之間。
9、勿使用利尿劑
許多女性認為利尿劑能減輕月經的腫脹不適,但拉克醫師反對這種方法。利尿劑會將重要的礦物質,連同水分排出體外。拉克醫師建議,不妨減少攝取鹽及酒精等會使水分滯留體內的物質。
10、運動
尤其在月經來臨前夕,走路或從事其它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11、練習瑜伽操
瑜伽也有緩和的作用。舉例如下。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12、足部指壓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壓點,被認為與骨盆部位的氣路相連。在腳踝雙邊的凹陷處,皆有指壓點。輕輕地用拇指與其它指尖捏後,延著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腳作完,換左腳,各指壓數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