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用於黑熱病療效考核的最佳方法

用於黑熱病療效考核的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5 08:48:25

❶ 治療黑熱病的葯物

本病主要採用葡萄糖酸銻或戊烷脒治療。如經葯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作脾切除術,術後再給予葯物治療,常可奏效。

四川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葡萄糖酸銻

❷ 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教研機構

人體解剖教研室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院校中最具特色的基礎課程。其任務是講授和研究正常人體形態結構及其發生、發展規律。通過教學各環節,著重培養學生掌握人體解剖學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它醫學基礎課和臨床課打下基礎。本教研室歷經原四川醫學院、華西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發展而來,1978年被批准為碩士點,1986年即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已為中國解剖學界培養了大量人才。
該室針對研究生、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本科學生,及海外留學生等不同層次;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葯學、護理等不同專業學生開設了解剖學-I、解剖學-II、系統解剖學-I、系統解剖學-II、系統解剖學-III、人體形態學模塊-I、人體形態學模塊-II、斷面解剖學、神經解剖學等十餘個層次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中以學生自己動手解剖標本的教學方法為主,理論聯系實際、極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室這種實地解剖為主的教學方法曾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人體解剖學課程在2005年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本室在全國最先開展斷層解剖學的應用研究,其中,對「腹膜後間隙」和「盆筋膜間隙」的研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人體體模」的應用研究獲國家發明獎。隨生命科學、現代醫學研究手段的不斷發展,本室的科研工作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形態學領域,除臨床應用解剖學外,本室對腫瘤耐葯及轉移的分子機理、幹細胞定向分化等正進行深入研究,並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博士點基金」「衛生部科研基金」、「四川省科委基金」和「CMB基金」的經費資助。2000年在本室成立了幹細胞應用研究中心,次年該研究中心獲准成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
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
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是四川大學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主要科室之一,現有在編教師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講師5名、工人1名。另有特聘教授1名。
本室每年承擔研究生、留學生、四~八年制本科生、進修生等不同層次、不同院系、不同專業的教學任務,年總學時約1500多學時。開設有「組織學與胚胎學」、「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醫學發育生物學」、「神經生物學」、「實用組織學」、「醫學教學法」、「人體胚胎探謎」、「健康與美容」、「人體生物鍾揭秘」等課程。我室一貫重視人才培養,強調教書育人,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先後承擔了多項四川省、CMB基金和校級教改課題,獲得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項,校、院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1994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教委重點課程,2004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2013年「組織學與胚胎學」被評為四川省省級資源共享課和四川大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及公開課程。本室1995年被衛生部授予《三育人先進集體》稱號,近幾年來連續被評為院級先進集體。
本室十分重視研究生培養,系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1人,兼職博士導師1人,碩士導師4人,每年均承擔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已培養碩士生70餘名,博士生20餘名。
本室科學研究的重點在神經生物學,特別是脊髓損傷與修復、神經內分泌學、神經免疫學等領域。目前我室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經損傷和神經可塑性研究」、「神經免疫調節機理研究」、「糖尿病與神經系統的關系」、「 唾液酸及其介導的免疫效應在人類生殖生理及病理的原因和機理探討」等。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5項,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4項,教育部國際合作基金2項,85攻關課題1項,CMB基金5項,省級基金8項,校院基金9項,協作課題多項,共獲基金200多萬元,美元1.75萬元。發表科研論文200餘篇,主編出版了14部有影響的學術專著。1986年獲四川省衛生廳科技進步四等獎,1996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6年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9年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本室擁有神經生物學開放實驗室,四川大學特聘教授王廷華博士任主任。擁有組織化學、細胞培養、分子生物學三大公共實驗平台。此外,還有實驗准備室、動物手術室、動物飼養室等多個支撐系統。具備開展細胞學、組織學、分子生物學研究的相關設備。
本室原名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考慮到本室的科研重點是神經生物學,自1990年以來一直為七年制本科生主持開設神經生物學課程,故2001年經學院批准改名為組織胚胎學與神經生物學教研室。本室是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在國內同行專業中享有較高聲譽的科室之一,在國內一直是西南地區解剖學界的一個重要的教學科研中心。已故陸振山教授是我國知名的神經解剖學家之一,為原華西醫科大學培養出了第一批神經組織學研究領域的博士。後來博士導師吳良芳教授、歐可群教授、兼職博導祝彼得教授繼續帶領教研室,為我國相關專業培養出了大批專業型的高級研究人員。陸振山、吳良芳、歐可群、操高原、解文、保天然、李永紅、章為先後任教研室主任。現任主任為周雪教授。2004年我室聘請了王廷華教授,初步形成了以周雪教授、王廷華教授、齊建國教授、王蕾教授、李永紅副教授、楊桂枝副教授、馬芳副教授為學科帶頭人,數名年輕教師、30餘名博士、碩士研究生以及數名國內外兼職教授共同參與的新一代教學科研團隊。目前大家正滿懷信心地為將本室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教學科研基地而辛勤耕耘,努力奮斗。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生物化學課程始建於華西協和大學的創立時期。1910年,由英國、美國和加拿大5教會在四川成都華西壩上建立了華西協和大學,並相繼成立文、理、醫、牙、教育、宗教等學院及相應的系科。本課程的創始時期—華西協和大學生物化學系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成立的。首任系主任是加拿大人Cornier博士。後來,在我國生物化學界的先驅者、著名生物化學家藍天鶴教授的領導下逐步發展起來。藍天鶴教授早年留學美國,獲生物化學哲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紐約Rochester大學生物化學系教授、英國伯明翰大學生物化學講座教授、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等。1947年回國後在華西協合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的基礎上創建了當時中央政府批准並登報告示的國內第一個生物化學研究所。該研究所設備先進、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也為我國早期的生物化學事業培養了人才。解放後,為了適應新中國建設事業和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為促進高等教育事業和生物化學事業在全國的發展,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我國的高等教育進行了大調整。在華西協和大學、私立華西協和大學和華西大學的發展歷史基礎上,組建了四川醫學院。原生物化學研究所也被撤銷,留下部分人員成立四川醫學院生物化學教研室,將另外一部分學術骨幹調往國內其它高校或研究所,以幫助這些單位的建立或建設。後來,這些學術骨幹都成了這些單位的學術帶頭人和建設骨幹,也成了有影響的科學家。本課程不僅為新中國全國高等教育事業和生物化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自身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成為一個有較大影響的生物化學學術機構,是我國首批博士及碩士學位授權學科之一,藍教授是首批博士生導師。經過建國後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已經有了較豐富的積累。20世紀50~60年代在藍天鶴、張玉鈿、徐仲呂等教授,特別是70~90年代在劉秉文、傅繼梁、孫芝琳,陳俊傑、陳曼玲、劉柏林、傅明德,蔡桂英等教授以及全體工作人員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成績。
生理學教研室
本室現有教師11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講師5名;實驗師2名;有四川省教學名師和四川大學教學名師各一名;承擔全校醫葯衛生、生物醫學、信息工程等專業學生共4個層次的生理學理論課教學及機能學實驗課教學,以及研究生神經生理及生殖生理課程的教學任務。主要科研方向有神經生理、心血管生理、呼吸生理和生殖生理;同時承擔生理學博士生及碩士生的培養。1985年以來,已畢業研究生114名,其中博士19名。申請到自然科學基金27項,博士點基金2項,省部級科研基金9項,CMB基金2項。發表論文378篇,其中SCI收錄44篇,EI收錄4篇,專利1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省部門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市級三等獎1項;連續六年獲華西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教學質量一等獎。
1981年被批准為碩士學位授權學科
1998年 被批准為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基礎醫學及生物醫學博士後流動站組成學科
1998年 被評為原華西醫科大學重點建設課程
1998年 被評為四川省重點建設課程
2003年 被評為四川大學校級精品課程
2004年 被評為四川省精品課程
2004年 被評為為四川省重點學科
葯理學教研室
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葯理葯理教研室(原華西醫科大學葯理教研室)成立於1953年,一直從事葯理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抗生素等化療葯物的研究方面有傑出的貢獻,近五年我室承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 973課題分課題一項,曾經研究已鑒定投產的葯物及制劑60餘種,為我國化療葯物等開發與基礎理論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曾獲得國家發明獎三等獎二項,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廳局級及市級成果獎四項。並在抗生素、抗腫瘤葯物、心血管葯理及中草葯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
近5年主編及參編教材和參考書20餘本,並多次榮獲葯理學教材評比表彰獎。以第一作者署名發表科研及教學論文近70篇,其中SCI論文35篇。
多年來,葯理學教研室老、中、青幾代教師及技術人員為提高葯理學的教學水平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在教學內容、教材建設、教學方式及教學條件改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本室現有教師10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講師3名,實驗員1名。承擔全校臨床醫學八年制,五年制,口腔醫學八年制, 七年制,五年制,婦幼保健,醫學檢驗,基礎醫學,醫葯衛生、醫葯保險,醫學技術,護理,醫葯企業管理等專業各層次學生的葯理學理論課教學及機能學部分實驗課教學,同時還承擔有留學生的全英文葯理學教學任務,以及研究生臨床葯理學、分子葯理學、葯理學進展、實驗葯理學技術等的教學任務。科研方向包括抗腫瘤葯物分子葯理、抗生素葯理、心血管葯理、時間葯理學,神經葯理等。同時承擔葯理學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我們熱忱歡迎各地優秀本科畢業生報考我室碩士研究生。同時歡迎海內外有志於葯理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同開創葯理學教學科研新局面。
寄生蟲學教研室
寄生蟲學教研室共有6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人,講師2人,高級實驗師1人。
1986年7月獲批准為寄生蟲學科博士點。
1991年獲批准為基礎學科博士後流動站中的寄生蟲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在50年代,寄生蟲學教研室有我國著名寄生蟲學家王正儀教授任教研室主任。王正儀教授在鉤蟲吸血問題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級)。
在80年代及90年代,我室有全國知名的學術帶頭人(胡孝素教授)及老中青三結合的科研梯隊。我室瞄準國際上寄生蟲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在原有研究基礎上,有重點地對某些寄生蟲開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果,獲199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及多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開展了杜氏利什曼原蟲、間日瘧原蟲、旋毛蟲、肺吸蟲、犬弓首線蟲等的分子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研究。主要科研成就有:① 在抗杜氏利什曼原蟲單克隆抗體研究方面,已將篩選出的優質單克隆抗體應用於檢測患者血清循環抗原獲得成功,為黑熱病診斷及療效考核提供了一個新的診斷技術,易為病人接受,特異、敏感、重復性好。② 在抗間日瘧原蟲紅內期單克隆抗體研究方面,篩選出對配子體感染力及其在蚊體內發育具有抑製作用的單克隆抗體,在制備配子體疫苗、阻斷間日瘧傳播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③ 通過對我國利什曼原蟲不同種株的分子生物學研究,首次揭示了我國平原疫區、山丘疫區和荒漠疫區分離的杜氏利什曼原蟲的分子生物學特徵,從DNA水平發現了導致了不同類型黑熱病的L.d之間的差異。④ 應用PCR鑒定黑熱病保蟲宿主及診斷疑難病例。進行了內臟利什曼病核酸疫苗構建及保護作用研究。⑤ 應用套式PCR系統診斷、鑒別人體瘧原蟲感染。此系統特異、靈敏、穩定、簡便,對瘧疾的診斷、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及疫情監控有實際應用價值。
近年來,我室有陳建平教授、博士導師,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後備人選,四川省衛生廳學術技術帶頭人和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劉佩娜教授、碩士導師,為四川省動物學會理事;王雅靜副教授,碩士導師,為中國動物學會寄生蟲學專業委員會理事,四川省動物學會理事兼寄生蟲學專委會副主任。兩位講師均為具有博士學位的優秀教師,科研梯隊已經形成。寄生蟲學博士點是國內最早批準的博士點之一,有較好的科研基礎。
目前我院病原生物學在全國處於第五位。我們在教研室營造和諧、寬松的環境,活躍學術氣氛並加強學術交流。鼓勵大家積極申報科研課題,開展新課題的研究。王雅靜副教授課題組正進行陰道毛滴蟲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將陰道毛滴蟲鐵氧還蛋白基因、氫化酶體腺苷酸激酶基因和黏附蛋白33基因進行克隆和序列測定,並在大腸埃希菌中表達出了蛋白質。劉佩娜教授瘧原蟲科研組與日本名古屋大學國際合作,承擔日本豐田基金關於亞洲東南部地區人瘧原蟲變異株的流行病學調查項目。已完成中國西南地區部分瘧區瘧原蟲的蟲種調查和鑒定。今後將完成西南地區瘧原蟲的蟲種調查,製作瘧原蟲診斷圖譜。用計算機完成瘧疾的診斷,提高診斷效率。陳建平教授課題組開展軍團菌疫苗構建系列研究,目前正在構建嗜肺軍團菌mip基因與霍亂弧菌CT-B基因的嵌合基因工程雙價核酸疫苗,並進行免疫保護性研究,同時還構建嗜肺軍團菌omps-fl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和lvga-HspA融合基因核酸疫苗,目前正在進行該2種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護性指標檢測及評估。該疫苗的構建可望為「非典」病原之一的軍團菌提供有效防禦措施;針對我國黑熱病三個疫區劃分(平原型、荒漠型、山丘型),我們對黑熱病各疫區L.D分離株進行核糖體基因間隔區分析及序列測定,為最終在基因水平闡述三個疫區劃分的理論基礎作出貢獻。
法醫精神病學教研室
本教研室現有教師4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名,實驗師1名。承擔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法醫精神病學、法律心理學等課程的教學任務。現已承擔國家級及省級多項科研項目,同時承擔司法精神病學博士生、研究生的培養以及司法精神病的鑒定工作。我們熱忱歡迎各地優秀本科及碩士畢業生報考我教研室碩士、博士生,同時歡迎海內外有志於司法精神病學、法律心理學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同開創法醫精神病學教學、科研新局面。
法醫毒物及葯物分析教研室
法醫毒物分析教研室成立於1984年,1988年與原葯學院毒物分析教研組合並。本教研室現有教授1名、副教授1名、實驗員1名、辦公室人員1名、研究生30餘名,設有檢案受理室及樣品室、毒物化學實驗室、高精度儀器分析室、數據處理報告室、教師研究室、教學實驗室等,具備了進行高等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條件。常年承擔著各個專業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進修生的培養工作,並對外受理葯(毒)物鑒定的工作,並承擔對外受理葯(毒)物鑒定的工作,同時具備進行國家級科學研究的條件。歡迎海內外有志於法醫毒物分析教學、科研的學者加盟我室,共創教學科研新局面。

❸ 黑熱病的診斷

1.免疫診斷法
(1)檢測血清抗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間接熒光試驗、直接凝集試驗等,陽性率高,假陽性率也較高。近年來,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獲得純抗原,降低了假陽性率。
(2)檢測血清循環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用於診斷黑熱病,陽性率高,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僅需微量血清即可,還可用於療效評價。
2.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用聚合酶鏈反應及DNA探針技術檢測黑熱病取得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操作較復雜,目前未能普遍推廣。

❹ 黑熱病的治療方法哪些

黑熱病中醫治療方法1.早期(衛氣同病):治法:解表芳化,清熱解毒。方葯:黃芩、三仁湯加連翹。
2.進展期:(1)瘀血阻滯、腸胃瘀積證:治法:活血消積,清熱涼血。方葯:大黃元明粉各等分。用法:兩葯混勻,一日3次,一次2~6g。外用二龍膏一張(活甲魚、鮮莧菜、莪術、三棱、乳香、肉桂、沒葯、沉香、射香)。服葯時以大便微溏,一日2~3次為佳。內服外用葯同時應用共起活血消積,清熱涼血作用。
(2)並發症走馬牙疳(口腔重度細菌感染):治法
①白信石少許。用法:研極細,放入冷水中,棉球浸入至濕,再用該棉球塗擦局部至出血,然後用濃茶水反復漱口。
②雄黃:用法:研末。干棉球沾少許粉末,塗擦局部出血,再用茶水漱口。3)少陽陽明合病證:治法:和解攻里方葯:柴平湯加減。(柴胡9g、黃芩9g、黨參9g、萊菔子9g、半夏9g、、陳皮9g、大黃3~6g、乾薑1.5g、甘草6g)。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半表半里;半夏、黨參、萊菔子、陳皮、乾薑起健脾和胃降逆作用、大黃驅逐污濁之邪;甘草調和諸葯。
3.晚期(正虛邪戀)治法:益氣養血,祛除余邪。方葯:加減復脈湯加地骨皮、青蒿、柴胡鱉甲等;若兼脅下痞塊者,可化痰祛瘀,合用鱉甲煎丸。黑熱病西醫治療方法
(一)一般對症治療休息與營養,以及針對並發症給予輸血或輸注粒細胞、抗感染等。
(二)病原治療首選葡萄糖酸銻鈉,總劑量成人<90~130mg/kg,兒童150~200mg/kg,分6次,每日1次,靜脈或肌肉注射。療效迅速而顯著,副作用少。病情重危或有心肝疾患者慎用或改用3周療法。對銻劑無效或禁忌者可選下列非銻劑葯物:
1.戊烷脒(pentamidine):劑量為4mg/kg/次,新鮮配製成10%溶液肌肉注射,每日或間日1次,10~15次為一療程。治癒率70%左右。
2.二性黴素B:銻劑和戊烷脒療效不佳時可加用,每日劑量自0.1mg/kg開始,逐漸遞增至1.0mg/kg,或間日靜脈緩滴,總劑量成人為2.0。本品對腎臟等臟器毒性大,宜並用腎上腺皮質激素,若出現蛋白尿即應停葯。
(三)脾切除巨脾或伴脾功亢進,或多種治療無效時應考慮脾切除。術後再給予病原治療,治療1年後無復發者視為治癒。
注射低毒高效的葡萄糖酸銻納0.1g×40支,計量:20mg/kg靜脈或肌肉注射,20天一療程。療效可達97.4%。抗銻病人採用戊脘脒(pentamidine)、二脒替(stilbamidine)、羥眯替()。經多種葯物治療無效而脾高度腫大且有脾功能亢進者,可考慮脾切除。

❺ 黑熱病的主要體征是什麼

一、臨床表現
潛伏期長短不一,平均3~6月(10日至9年)。
早期發熱為主要症狀,起病緩慢,症狀輕而不典型,長期不規則發熱,約1/2~1/3病例呈雙峰熱型,即1日內有2次體溫升高(升降幅度超過1℃)。其它熱型可類似傷寒、結核、瘧疾或波浪熱(即布魯氏桿菌病)。發熱早期多持續3~5周後消退,數周後可再度升高,如此復發與間歇相交替,可持續一年以上。發熱時可伴畏寒、盜汗食慾不振、乏力,頭昏等症狀。發熱雖持續較久,但仍能堅持一般勞動,是其特徵。
病後3~6月典型症狀逐漸明顯,長期不規則發熱,乏力、納差、消瘦和咳嗽等。可因貧血出血心悸、氣短及貧血貌,重症可出現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因小板減少等因素可有鼻衄、牙齦出血等出血傾向。脾臟呈進行性腫大,自2~3病周即可觸及,質地柔軟,以後隨病期延長脾腫逐漸明顯且變硬,半年可平臍,年余可達盆腔,若脾內栓寒或出血,則可引起脾區疼痛和壓痛,有時可聞及摩擦音。肝臟腫大稍晚,較脾腫輕,偶見黃疸和腹水,淋巴結呈輕、中度腫大,無明顯壓痛。
晚期患者(發病1~2年後)可因長期發熱營養不良,極度消瘦,致使患兒發育障礙。病情加重後皮膚有色素沉著,偶至肝硬化。亦可因脾功亢進,抵抗力降低,常並發肺炎、粒細胞缺乏症、敗血症等。
此外,尚有皮膚型和淋巴結型黑熱病等,均可於病變部位找到利杜體。
二、診斷
1.免疫診斷法:
1)檢測血清抗體:如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對流免疫電泳(CIE)、間接熒光試驗(IF)、間接血凝試驗(IHA)、直接凝集試驗等,陽性率高,假陽性率也較高。近年來,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獲得純抗原,降低了假陽性率。
2)檢測血清循環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McAb-AST)用於診斷黑熱病,陽性率高,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僅需微量血清即可,還可用於療效評價。
分子生物學方法: 近年來,用聚合酶鏈反應(PCR)及DNA探針技術檢測黑熱病取得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操作較復雜,目前未能普遍推廣。
2.實驗室檢查
1)全血細胞減少,白細胞多在1.5~3.0×108/L間,甚至中性粒細胞缺乏;貧血呈中度,血小板減少。
2)血漿球蛋白顯著增高,球蛋白沉澱試驗(水試驗)、醛凝試驗、銻劑試驗多呈陽性;白蛋白減少,A/G可倒置。
3)血清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陽性有助診斷。骨髓、淋巴結或脾、肝組織穿針塗片,找到利杜體或穿刺物培養查見前鞭毛體可確診。
4)治療性診斷:可用葡萄糖酸銻鈉試驗治療,若療效顯著有助於本病診斷。

閱讀全文

與用於黑熱病療效考核的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學派與思想搭配的正確方法 瀏覽:251
華為手機更改usb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湯臣倍健維生素e食用方法及用量 瀏覽:111
老年人補鈣可以通過哪些方法 瀏覽:620
汽缸墊檢測方法 瀏覽:413
怎麼祛斑是雀斑有方法嗎 瀏覽:994
細胞DNA完整性檢測方法 瀏覽:357
維生素c對尿檢測方法 瀏覽:353
玻璃心的治療方法 瀏覽:97
德高防水塗料使用方法 瀏覽:433
讓電瓶轎車跑快的最簡單方法 瀏覽:536
戒指簡單打結方法圖解 瀏覽:423
語言教育研究最常用的方法 瀏覽:916
提子酒的釀制方法視頻 瀏覽:320
層序地學研究方法 瀏覽:388
怎樣做水煮滑肉方法步驟 瀏覽:822
豆子開花的正確方法 瀏覽:720
成年人強身鍛煉方法 瀏覽:558
尼采書套使用方法 瀏覽:615
乘除計算簡便方法的竅門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