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苗族鍛煉方法

苗族鍛煉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5 06:19:12

Ⅰ 跳竹竿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傳統體育運動

京族竹竿舞

勤勞智慧的京族人民,生活在美麗富饒的北部灣畔和北侖河旁,主要聚居在山心,尾和巫頭三島(俗稱京族三島),這里是珠蚌之鄉,盛產馳名中外的「南珠」。京族人民感情豐富,性格豪放,無論男女老少都愛唱歌、跳舞。
合,在間歇中巧妙地跳動,跳完上個空格後,又重復返回,如此往返不停,直到盡興為止。

瑤族竹竿舞

瑤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幾個省區的山區,是我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
壯族竹竿舞

壯族竹桿舞是一種可以與客共舞的娛樂性較強的舞蹈,一般是由十多幾十個演員敲擊竹竿,在演員的領舞下讓客人參與,

壯族竹竿舞

壯族竹竿舞(4張)

規模較小。從1985年起,在我國壯鄉——廣西武鳴縣
佤族竹竿舞

佤族是跨境而居的民族,在中、緬、泰三國都有分布。
苗族竹竿舞

竹竿舞是貴州省南部羅甸縣董王鄉一帶苗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自創的一種自娛性舞蹈,主要是表現苗族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追求與理想,一般在重大節慶日與迎接貴客時演出
黎族竹竿舞

「跳柴」原是黎族一種古老的祭祀方式。數百年前,當黎家人經過辛勤耕作,換得新谷歸倉時,村裡男女老少就會穿上節日盛裝,家家戶戶炊制新米飯、釀造糯米酒,宰殺禽畜,祭祀祖宗和神靈。酒酣飯飽後,眾人就會來到山坡上,點燃篝火,跳起竹竿舞。

Ⅱ 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哪些

一、球類運動
蹴鞠
蹴鞠,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

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游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說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

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蹴鞠起源:
蹴鞠所用之「鞠」,可上溯到石球。石球約十萬年前的丁村文化遺址首先出土,四萬年前的許家窯文化遺址大量出現。石球最早是狩獵工具,原始社會後期出現了用腳踢的石球及鏤空的陶球。

蹴鞠傳說為黃帝所作:「蹴鞠,傳言黃帝所作(劉向《別錄》)」。明《太平清話》也記載:「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發」。是說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鞠是用皮子做成圓形,裡面裝滿毛發。戰國帛書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捶丸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當時的步打球類似現代的曲棍球,有較強的對抗性。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據《丸經》記載,捶丸最顯著的特點是:場地要有地形變化、凹凸不平,設球穴,球穴旁要插上彩旗作為標記;捶丸所用杖(棒)有不同的類形,分「攛棒」「杓棒」「朴棒」「單手」等,供人在不同條件下選用,打出不同的球;捶丸之球,一般用贅木製成,這種贅木即樹身上結成絞瘤的部分,此類木質生長不規則,樹纖維絞結緊密,十分牢固,久擊而不壞。

捶丸最顯著的特點是場上設球穴,以杖擊球。場上設窩,又叫「家」,即小洞;窩邊插小旗。捶丸時,以球入窩為勝,勝則得籌。所謂「基」,就是畫定的擊球點。球基和球窩的距離,遠的可以相隔50至60步,最遠的不得超過100步,近的至少寬於一丈。

捶丸和高爾夫:
從技術上講,捶丸和高爾夫球運動有三大基本特徵是相同的。第一,兩者都有球洞。第二,兩者都用球杖擊球,所用的球杖基本相同;第三,場地選擇極為相似。

捶丸很可能是在元代傳入歐洲,法國一位著名的東方學者萊麥撒根據大量的史料,考證出中國古代文化由蒙古人西征傳入歐洲的種種事實。

Ⅲ 民族體育項目

1、射箭

射箭,即箭術(Archery),是指藉助弓的彈力將箭射出,在一定的距離內比賽精準度的體育運動,別稱射箭運動。遠在1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發明了弓箭來狩獵捕魚,之後弓箭又是用於戰爭的武器之一,現射箭作為人們喜歡的體育運動而存在下來。

Ⅳ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全部有哪些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全部有:

1953年10月 8日在天津召開了盛大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大會」,來自全國各民族的397名優秀選手,進行了483項次表演。32年來,體育工作者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進行了研究、整理,繼承和發展了那些對增進身心健康有價值的項目。

一、賽馬

蒙古族、藏族、彝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水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喜愛賽馬。蒙古族每年都舉行 1次盛大的賽馬會。民間的「敖包」和廟會上,賽馬是重要內容之一。

賽馬也是蒙古族青年男女結婚禮俗的內容。結婚這天,男家親族騎馬迎接,女家親族騎馬相送,途中互相競賽,奪帽為戲。「姑娘追」是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古老的傳統賽馬習俗。未婚男女身著艷服,騎著駿馬來到草原,在規定的里程內互相追逐。

去程時小夥子追姑娘,回程時則由姑娘追小夥子,如姑娘追到小夥子,她有權鞭打他,假如姑娘對小夥子有情意,只把鞭子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二、摔跤

蒙古族、彝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瑤族的摔跤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彝族在舉行婚禮時一定要摔跤。結婚那天,新郎邀請幾位好朋友,把新娘從別的山寨背回來。背親的小夥子必須會摔跤。這支隊伍到新娘家吃罷便宴,就與女方摔跤手進行摔跤對抗賽。

直到雙方約定的人數賽完,再由勝方出兩名摔跤手錶演 1場,方可結束。這種比賽不用裁判員,1對摔跤手只摔1次,不管那方都不能全勝,以表示親密友好。彝族人民每逢火把節,都要舉行摔跤比賽,兩人交鋒,敗者自動退場,勝者直到沒有人與他較量,方能稱為「大力士」,並獲獎品。

三、射箭

藏族、蒙古族、維吾爾族、鄂倫春族、苗族、傣族、黎族、景頗族、拉祜族、苦聰人、獨龍族、傈僳族、佤族等,都有射箭或射弩傳統。

每年正月初二,黎族村寨輪流舉行射箭比賽,用一條牛腿當獎品,掛在距離50米左右的大樹下,各村選出一名好射手,誰射中牛腿,就把牛腿拿到自己村,大家共同分享。優秀選手受到人們的敬佩和姑娘們的愛慕。

景頗族射箭是由姑娘把靶子高掛在樹上,小夥子爭先恐後地用箭射,靶子是一個布包,里邊藏著象徵吉祥和愛情的禮物。弩弓是狩獵工具,也是自衛的武器,弩都是自己製作的。

九、跳高

傣族、彝族、白族的跳高活動,是多種多樣的。傣族人民在豐收的打穀場上,常常在勞動之餘,舉行跳谷堆、跳草垛比賽。彝族人民在山野放牧時,喜愛比賽跳水牛。白族人民在傳統的大理三月節時,還舉行跳花盆比賽。

十、搶花炮

侗族人民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花炮用鐵筒製成,裡面裝火葯和一個鐵環,環上纏有彩色的線繩。比賽場是直徑超過 100米的圓形場地。花炮放在場地中央。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分成甲、乙組,站在場地的邊緣,每組人數相等,一般10~30人。

比賽時,一個勇敢的青年在音樂伴奏下點燃花炮。隨著一聲巨響,彩色鐵環被拋向空中。當飛到一定高度後,開始慢慢下落。

這時,佇立在賽場邊緣的運動員們爭先恐後地向鐵環的落處跑去,在各自的同組組員掩護下搶奪鐵環,並突破對方的堵截,以沖刺的速度把鐵環送到大會主席台上。達到目的的組為勝。

Ⅳ 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都包括那些項目

1、「彩月亮」是苗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

上古時期,苗族先民蚩尤九黎部落因為戰爭失敗,分散隱入深山菁林。為了召集余部共同祭奠蚩尤,便乘月夜在山頂上立一樹桿,桿上系紅腰帶,然後令男女青年繞桿對月吹笙跳舞。於是失散的部落民眾聞笙紛紛聚集於樹桿之下,大家立誓團結,發奮振興部落。

「彩月亮」在歷史的長河中已嬗變為慶祝豐收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喜慶活動。

「莊稼黃,蘆笙狂」每年金秋時節,苗族的「彩月亮」就開始了.男女青年在秋夜迎著明月圍著兩棵花桿歌舞。如果你有幸參與他們一起「彩月亮」你就會聽到這樣的腔幫:

「唱歌要唱一對對,單人一個唱不成,單絲一根不成線,獨木一根不成林。」「唱歌還要一雙雙,少了一個唱不響,少了一個唱不好,我來跟哥把腔幫。」

能在15米的高桿上吹奏蘆笙,完成各種驚險而優美的動作。集蘆笙﹑舞蹈﹑雜技和苗族風情於一體,是民族民間傳統體育文化的一顆奇葩。

2、「較腳勁」是仡佬族人民喜愛的一項體育項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了生存,他們常年奔走在貴州高原陡峭的山間小道上。腳力柔弱,稍有閃失就會跌入萬丈深淵;不練就一雙鐵板腳,就爬不上難於上青天的夜郎古道;沒有扎實的腳勁就走不出野獸出沒的大箐林;雙腳無力,在涉江過河時就會葬身魚腹。

為了練就過硬的腳勁,仡佬族人民常常在勞作之餘,尋一寬闊的山間草地,互相用腳比試。比賽雙方通過腳的壓、勾、掃等動作使對方失分,勝者則獲得人們熱烈的掌聲。這項民間體育活動,就逐漸成了仡佬族全民健身的傳統體育運動。

3、苗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遠古近期就有了燦爛的農耕文化。由於苗族人民遷徙居住在深山箐林,開墾的田土和耕種的莊稼常被野獸糟蹋破壞。為了驅趕野獸,他們創制了「響節」。「響節」又稱「雞幾棒」:或「挑桿」,「響節」除了用來對付野獸,還可以用來馴養家禽。在古代,由於戰爭頻繁,還用作戰爭中攻城的火器。後來,「響節」逐漸演變成為苗族人民老少皆宜,強身健體的傳統體育項目。
「響節」通過用「響節」棒挑、擲、擊、敲、打等動作,訓練人們的靈敏度、奔跑速度、判斷力等。以此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
4、苗族「踩火龍」這一體育項目是由苗族先民在戰中為營救自己的首領演變而來。

傳說苗族先民的首領被敵方以談判為名關押,關押的地方有火海。苗族先民不顧一切,赤足從火龍背上踩過。又以一把把利刀插進絕壁,架成刀梯,攀上懸崖,救出首領。此後了今天苗族的傳統體育項目。

5、《蓮花十八項》起於清朝光緒年間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盛行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烏江中下游一帶。這一民間舞蹈取材於土家族人的日常生活,吸納了貴州高原的靈氣,體現了土家人獨特的民風,展現了土家人粗獷而豪邁的性格。《蓮花十八項》要求所有舞蹈者張開雙掌,用力拍自己身上的每一塊肌肉和關節,在有力而清脆的擊打聲中,盡情抒發心中的激情,《蓮花十八項》的基本動作有「上九響」「下九響」之分。因而被稱為「蓮花十八項」。表演時,要求拍打節奏統一,動作協調,舞蹈時不計人數,不受任何場所限制,茶餘飯後,田間地頭,都能自由地表演,是一項群眾性的健射舞蹈。該項目於1999年貴州參加全國第六屆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並獲表演項目一等獎。

6、蘆笙是苗族的象徵,是苗家歡度節日必不可少的樂器。蘆笙有幾十個種類,幾十種曲調,蘆笙舞有上百個動作。表演的內容豐富多彩,風格奇異。其中有的清新活潑,有的歡快熱烈,有的輕松幽默,有的險奇優美,「蘆笙技巧」把音樂舞蹈與體育融為一體,生活氣息濃郁,深受苗族人民喜愛。

《金築蘆笙》難度大,技巧高,扣人心弦。通過空中踩碗,滾舞、前翻、後翻、登梯、疊人等動作充分表現了力量與技巧的結合,整套動作朴實粗獷、剛柔相濟、動靜分明、造型優美,令人兒,耳目一新。
7

苗鼓——俗稱猴兒鼓,是苗族傳統打擊樂器。

「豐收苗鼓」流傳於貴陽花溪、孟關等地,是當地苗族群眾在豐收後舉行的一項舞蹈與武術相結合的體育活動。豐收後的苗寨,人們沉浸在歡樂之中。金秋之夜,苗族姑娘和小夥子們在悠揚的蘆笙曲中,圍著苗鼓跳起了歡快的舞蹈。舞蹈時,姑娘手持手槌擊鼓,邊打邊跳,一套動作打完後更換另一套。擊打中穿插表演挖土,紡線,插身,打穀等勞動場面,舞蹈中還表現了苗族群眾喜愛的猴拳、扳手腕、摔跤等傳統體育活動,整個舞蹈鼓聲不停,歡笑不斷,鼓聲回盪著豐收的喜悅。

8、《抱架腰》是布依族民間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活動。它對抗性強,趣味性濃,不受場地大小限制。是一項鬥智斗勇,練功角力,又便於開展的活動。

其競技方式是:在地上劃一「界河」,比賽前運動員分開站立,比賽開始後,中線即不存在。比賽中,兩人各使其力,抱住腰部將對方推

離原位為勝。在比賽中,可通過巧力取勝,但不能抓人或拉人。這一活動的目的在於鍛煉臂力和腿力。

9、「壘營盤」原名「營盤舞」。它取材於苗族先民為保衛而進行的防禦戰爭。表演者吹奏蘆笙,壘成營盤,形成圓圈,表示四方布滿勇士,營盤中央豎立帥旗,勇士們「四面開弓」「倒立」、「上肩」揮舞帥旗,舞象徵營盤堡壘堅固,士氣高昂。「壘營盤」是苗族同胞表達懷念先民們的歷史偉績和不屈不饒的英雄氣概而創作的舞蹈。隨著社會發展,如今「壘營盤」已成為苗族男女鬥巧的活動。它不受場地、音樂、人數限制。其特點是表演者在不停地吹奏蘆笙舞曲的同時,進行翻滾、倒立、吊掛、倒背等技巧表演。動作節奏鮮明,剛柔相濟,充分展示表演者的吹跳技巧。「壘營盤」是畢節地區苗族人民最為廣泛流傳的娛樂健身活動。

10、「烏蒙鈴」原名「鈴鐺舞」,彝語「啃荷唄」。它取材於彝族先民開疆拓土,馳騁疆場的各種活動。最先是一個祭祀性舞蹈,在彝族「火把節」時進行表演。流傳至今,以變成節日和慶典活動中的舞蹈。是畢節地區最具有代表性的彝族傳統體育舞蹈之一。

「烏蒙鈴」表演時不受場地、音樂、人數的限制。鈴聲象徵著騎士在戰場上的高昂鬥志,羊皮鼓鼓點象徵著勇士出征的號角,手握若干只用綵帶紮好的銅鈴,腳踝上系鈴鐺,邊跳邊舞鈴聲悅耳,動作粗獷,剛勁有力。體現了烏蒙山區彝族人民淳樸,直率的性格。

「疊羅漢」「抱腰舞鈴」「相互背馱」「前後翻滾」「倒掛金鉤」「雄鷹展翅」等高難度動作,運動量大,造型美觀,舞蹈和竟技和諧統一。「烏蒙鈴」是一項頗受彝族群眾喜愛的健身娛樂活動。
11、「德沙呱」漢語譯意為「刺錘舞」。主要流傳在獨山縣上司鎮墨寨鄉

琴揚村一帶,是布依族一種特殊的,古老的武術舞蹈形式。

每逢昏喪嫁娶,民族節日,蓋房立屋,村寨里的男女老少都會相集約會,揮錘起舞。

表演形式為男女群體性武術舞蹈,以手上舞刺錘動作為主,腳上動作為輔,名稱為「搶刺」「劈刺」「撥錘」「絞錘」「崩錘」「馬步」「弓步」「彈,踢,勾,鏟」等。舞姿遒勁有力,具有陽剛之美。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勇敢無畏,熱愛家鄉,熱愛自
由的民族精神。 道具是刺錘,俗稱「狼牙棒」使用的武術套路是先防後攻,防多於攻,防中有攻,以防為主。

12、「弦鼓樂」是一種別具特色,歷史悠久方的水族民間傳統體育舞蹈,流傳於三都水族自治縣的水龍鄉祥寨村和都江鎮五坳坡一帶。

最早是專門為慶祝「開始插秧」和「開始織布」兩項祭祀活動而跳的舞蹈。

道具「三弦角鼓」是水族先民智慧的結晶,鼓身用整筒圓木刨光鏤空而成,兩頭用硝制的牛皮套牢,鼓側嵌上一對牛角並配上三根琴弦。牛角代表耕種,三弦代表紡織,水族的耕織文化由此可見一斑。

表演人數不限,表演時男女圍鼓吹跳,表演場面壯觀熱烈,動作以其特有的肢體語言,生動記錄了水族先民艱苦創業的歷程,表現了水族人民希望建立幸福家園,人旺糧豐的美好願望,它是水族人民間文化藝術中獨放異彩的民族特有表演項目。

13、這是苗族姑娘過「菜花節」時舉行的一個傳統表演。這個比賽有很強的觀賞性和趣味性。

通過穿花衣裙比賽,既向人們展示了苗族婦女服飾的絢麗多姿,也表現了苗族姑娘勤勞善良,心靈手巧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還體現了苗族同胞團結協作,和睦共處的集體精神。

Ⅵ 舉例說明少數民族體育欣賞的步驟和方法

我整理了一下看能幫點雲大的同學不能?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項目及形式多種多樣,內容極為豐富。這些運動項目,既是人們健身的主要形式,更是各民族必須具備的技能。現舉例分述如下。

(一)武術。

流行於雲南地區各民族中的武術,具有久遠的歷史。發現於雲南滄源新石器時期的崖畫,向我們展示了史前原始狀態的武術形式,其中有持棍棒、予、盾牌、弩、弓以及類似杵棒和狼牙棒兵器的生動形象。表明這時流行於當地少數民族中的武術已初具形態了。在雲南晉寧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的戰國時期的青銅器中,有大量的刀、矛、狼牙棒、斧、劍、弩機等兵器,特別是「戰爭場面貯貝器蓋」上短兵鏖戰的群塑中,表現了較成熟的技擊動作,是雲南原始武術之例證,它對奠定雲南地區民族武術在中國武術發展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義。在後來的發展中,各少數民族又根據自身的不同特點,創造了適合於本民族的武術形式。如回族所創立的眾多的拳法中,影響較大的就有「心意六合拳」、「八極拳」、「查拳」、「教門彈腿」等,其中「心意六合拳」在武林中素以「狠拳」著稱,是一種剛柔相擠的拳種,具有良好的健身防衛功效。在苗民中,流行的「蘆笙拳」是一種集實用性和觀賞性於一體的拳種,它是苗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將蘆笙舞和勞動拳巧妙結合的產物,深圳特區受各地苗民喜愛。傣族武術的內容也極為豐富,西雙版納勐海佛寺壁畫中,保留了傣族武術的珍貴形象.據估計,僅西雙版納地區流行的傣家武術套路就有上百種,且各有所長.其中「孔雀拳」便是傣族人民長期觀察了他們喜愛的孔雀行為舉止後,摹仿其動作並融入了太極拳、長拳、綿拳和氣功等技法後,創編出來的一套特色鮮明的外柔內剛的拳種,藏、彝等族也都有自己特點鮮明的拳術。

器械打鬥術,在中華武術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所用器械種類繁多。大理白族在節日里表演的「霸王鞭」既是在其民族表演的成套舞蹈動作中,融入了許多白族傳統鞭術、棍術動作後形成的。雲南新平磨皮大寨彝人跳的「花鼓舞」,表演者十數人,其中有的舞者手握大刀、兩節棍、三叉戟、雙刀、雙鉤、水火棍等武術器械。他們除表演古代戰爭的各種情節外,還上場演武,重現戰爭的撕殺情景,表演氣勢威猛,場面激烈,非常形象逼真,除了健身性,還極具觀賞性。此外,苗族的雙環刀,景頗族的平頭長刀,阿昌族的「戶撒刀」等也都是武術器械技擊中的主要器械。

(二)賽馬與射箭。

自古以來,騎馬、射箭是雲南少數民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出土的銅鼓、銅貯貝器、銅飾及銅劍等上面,表現狩獵形象的圖案比比皆是,而且其規模、氣勢較大。大理白族在傳統佳節——「三月街」期間,定要舉行傳統的賽馬、射箭等競賽活動。彝族的賽馬,一般選在平壩上舉行,騎手們縱馬在環形的跑道上賓士,先者為勝。在射箭比賽中,彝族是以掛在50米開外大樹上的牛腿為靶,並以此作為笛箭手的獎品。在苗、傣、彝、僳僳、怒、獨龍、基諾等民族中還流行弩射,並發展出了眾多別具一格的弩射形式,如怒族的弩射,高手能射中水中游魚。

(三)競渡。

俗稱劃龍舟,是雲南少數民族中非常流行的一種體育娛樂活動。在晉寧、江川等地出土的銅鼓上的競渡圖像一般有船四隻,船員上劃船者人數多少不等。競渡之俗,從西漢以後逐漸成為這一帶少數民族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並成為了整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傳統祭祀儀式活動中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的傣族在傣歷新年(即傣族「潑水節」)期間,都要在瀾滄江上舉行盛大的賽龍舟活動。這種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劃龍舟」活動,不僅可以娛悅身心,其培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精神的作用也十分明顯。

可以說,雲南眾多的民族和豐富的民族文化決定了民族傳統體育,是一種形式多樣和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縱觀雲南地區各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可以看出其所具有的明顯特點

(四)蒙古式摔跤

蒙古式摔跤是蒙古族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在蒙古草原上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體現蒙古族人民剛烈性格、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吃苦耐勞和堅忍不拔等優秀品質的較為典型的代表性體育項目。為了把這個民族傳統項目推向全國,有關部門對競賽規則進行了多次修改與實驗,現在已正式確定了蒙古式摔跤的比賽規則,並先後在呼和浩特等地舉辦過5次全國蒙古式摔跤邀請賽。1990年在呼和浩特舉行了首屆國際大型「那達幕」大會,使蒙古式摔跤這一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以被世界所關注。

(五)繞山林活動
繞山林活動是白族民間大型的體育活動,已有千餘年的歷史了。據楊瓊《滇中瑣記》中的記載:「清代大理有繞山林會,每年春季下浣,男女聚集,殆千萬人,十百名為群。男子猶如執巾乘扇,足踏、口歌、或拍霸王鞭。」現代的繞山林活動,破除了迷信,崇尚科學,特別是年輕人,在繞山林活動中尋情游樂,不計較賽跑、打霸王鞭、金錢鼓、游泳、劃船、賽馬等活動的名次和獎勵,主要是投身於大自然中,享受自然風光之美,體驗運動的情趣和歡樂。

(六)裕固族跑馬
裕固族跑馬 在甘肅省河西走廊的中部,雄偉的祁連山北麓,居著歷史悠久的裕固族。人口一萬餘人,近90%聚居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其餘住在酒泉黃泥堡地區。 裕固族與維吾爾族同源於唐代回鶻,而風俗習慣與藏族相同。從事畜牧業生產有相當長的歷史,有著豐富經驗,現在仍以畜牧業為主,圍繞畜牧業生產,發展多種經營。體育運動也很活躍。五十年代以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曾多次舉辦全縣體育運動會。他們的傳統體育活動項目,以馬上活動為主,賽馬、摔跤、射擊較為盛行。 裕固族在婚禮中進行跑馬活動。婚禮大多進行三天,頭一天在娘家辦喜事,親友們帶上酒和哈達到女家祝賀。第二天拂曉,為新娘改裝戴頭面,由"多依互什志"(送親隊長)、伴娘和新友陪伴,分別騎馬與駱駝送至男家。送親隊伍快到婆家時,幾個騎馬送親的人要向新郎家門前小帳房沖去。新郎家的親友,有的敲打帳房,有的大聲呼喊,使馬匹不敢近前。然後是騎著駱駝的再沖來,最後是騎馬和騎駱駝的一起沖。沖上之後繞帳篷三圈離去。

似乎回族沒有什麼體育運動,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每天都要做五番禮拜,即晨禮、晌禮、普禮、昏禮和宵禮。晨禮就是在太陽升起之前做的禮拜,晌禮則是中午做的禮拜,而普禮是太陽偏西到落山之間的禮拜,昏禮是太陽落山後到有星星出現之間做的禮拜,宵禮呢是天色完全黑下來到第二天黎明前的禮拜。如此,我們就很清楚的知道,在早晨,穆斯林早早地起來做完禮拜,開始一天的工作,正午時,做不了工作是有座一次禮拜,下午,工作基本做完是又做一次禮拜,天黑前,吃飯前做一次禮拜,再就是睡覺前做一次禮拜。禮拜的動作不好描述,幾乎是可以鍛煉到每一個部位。而且,每一天都要做五番,每一天都在鍛煉,不管疲倦、不管天氣,哪怕再忙,這要堅強的毅力啊,相比其他少數民族,雖然沒有他們的華麗、精彩,但是他們的不是每天都有,沒有那一份堅持,體育鍛煉要的不就是那一份堅持嗎?穆斯林的禮拜和工作和休息完美地結合,是生活和諧,心裡充實,終其一生,可以說是最好的體育鍛煉!

Ⅶ 苗族動律訓練的方法

苗族舞蹈動律中最常見的是甩手動律,
又分慢 甩手和快甩手動律
慢甩手和快甩手動律的區別只是鼓點在伴奏下,
一 個稍慢一個稍快,這也是苗族舞蹈動律節

閱讀全文

與苗族鍛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不斷努力方法不對怎麼辦 瀏覽:265
如何治療兒童磨牙的方法 瀏覽:646
分割計數的計算方法 瀏覽:401
3d彩票膽碼計算方法 瀏覽:995
服務質量分析方法有哪些 瀏覽:796
南邦電腦車計數方法 瀏覽:547
兔子的汗藏在哪裡最准確的方法 瀏覽:836
男士毛衣的補洞簡單方法 瀏覽:507
治療斑禿的方法17l 瀏覽:327
修辭方法的作用如何答題 瀏覽:84
本命年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539
捆條布的計算方法視頻 瀏覽:86
狗瘟的治療方法 瀏覽:465
多線操作技巧和方法 瀏覽:709
實驗數據處理與分析方法書籍 瀏覽:301
電插板的安裝方法 瀏覽:299
設計調查方法進行需求分析 瀏覽:585
護理評價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83
如何刷睫毛膏的正確方法 瀏覽:179
龍韻水平儀使用方法 瀏覽: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