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臂擱的正確使用方法

臂擱的正確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21 05:30:49

❶ 握毛筆的正確姿勢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回答人的補充 2010-08-20 17:35 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三、執筆的高低與松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松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松,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四、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范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

❷ 毛筆執筆姿勢正確的是

自古至今,毛筆的握筆方法可以說應有盡有,五花八門。據已故的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從古畫上書寫者的執筆姿勢考證認為,古人是用三指執筆法寫毛筆字的。

三指執筆法

因為那時候的人都盤腿坐在地上,也有雙膝著地跪坐的,屁股坐在跪著的雙腿上。那時候沒有板凳也沒有桌子,只有像茶幾之類的機於,因為幾子很低,寫字時手都得懸起。此法傳到日本,一直沿襲至今。

從上邊的圖可以看出日本人握毛筆的方法,這大概是中國古代人的握毛筆的方法。

到末代桌椅板凳開始大興,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變更,執筆方法也變為五格執筆法了。

宋代大書家蘇東坡卻仍用三指執筆,當時有人指出他執筆方法不對頭,他卻說「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就是說執筆沒有一定的標准方法,只要手心虛空,執得靈便就行。

再如握管法,用手掌將筆桿整把地抓住書寫。

握管式的執筆法。[東漢]《倉頡》(局部)

撮管法是將五個手指的指尖並攏在一起,捏住筆桿的尾部書寫。

圖中紅色線框里的握筆方法便是 撮管法

古人執筆方法眾多,但使用最廣泛,也可以說普遍接受的是「擫、壓、鉤、格、抵」五指執筆法。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擫、壓、鉤、格、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

上邊兩張圖展示的是五指執筆法

具體的握筆方法是:

五指執筆法各手指參與執筆的情況

大拇指的第一節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

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

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

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

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

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五指握筆法圖解如下:

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1.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天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

臂擱,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擱手臂的。

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

❸ 毛筆的正確握筆姿勢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並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范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❹ 練書法時 最佳的執筆方式是什麼

鏈接:https://pan..com/s/1id03oVJoRfnMn-ZwBSDaQQ

提取碼:3uen

不正確的坐姿和握筆是近視的第一原因。這里有坐姿和握筆的講解視頻,希望能幫到你

❺ 我是一位初中生,我最近喜歡上了書法,所以買了套字帖練習,但我總會看到運筆、起筆、收筆之類的詞語。

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見很多術語,那麼到底書法的術語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一、書法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指用圓錐形毛筆書寫漢字(篆、隸,正、行、草)的法則。技法上講究執筆、用筆、用墨、點畫、結構、分布(行次、章法)、風格等。一般要求如:執筆要*指實掌虛,五指齊力;用筆要*中鋒鋪毫;點畫要圓滿周到;結構要橫直相安,意思呼應;分布要錯綜變化,疏密得宜,通篇貫氣;並崇尚個性、風貌和意趣。書畫藝術同源於線條,各具有氣(剛性)韻(柔性)生動的美感。繪畫有線條,有形象與色彩;書法則不代表物象,不用色彩,只有抽象的線條,故其線條的氣質和韻致的表現更求強烈,因此晉唐間稱書法為「書勢」。書法藝術要求有微妙疊見的變化,能達到「戈戟銛銳可畏,物象生動可奇」(轉引沈尹默《書法論叢》)。但字形非具象,要使其具有可畏可奇之技能,尤須講究筆法、筆勢、筆意,才能達到盡美。書法藝術,有三千多年歷史。商周的金文已富於藝術性;秦篆、漢隸、魏碑、唐楷、宋行、明人小楷等更是豐采多姿。著名書法家如東晉王羲之創妍美流便新體,又備精諸體,為歷代書學者所崇尚;唐代有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四大家,而懷素、張旭之狂草亦別具藝術魅力;宋代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一說蔡京)四大家;清代分為碑派(崇尚碑刻)與帖派(崇尚字帖);「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融合真、草、隸、篆,創有「板橋體」;現代有於右任、沈尹默等。
二、法書
書法術語。指有較高藝術水平的書法作品。古代將書寫於縑楮紙帛而有法度的書法作品均稱「法書」,或稱「書」。《書法三昧》:「作字之要,下筆須沉著,雖一點一畫之間,皆須三過其筆,方為法書。」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傳玩,空殘法書帖」詩句。今通稱所作之書法作品為法書,還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三、翰墨
義同」筆墨」。原指文辭。三國魏曹丕《典論·論文》:「古之作者,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後世亦泛指書法和中國畫。《宋史·米芾傳》:「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
四、金石
古銅器、石刻的總稱。金,指鍾鼎銅器之類;石,指碑碣石刻之類。是撰文於金石上,記創造,勒箴銘,頌揚功德等而產生的一種鐫刻品。《史記·秦始皇本紀》:「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鍾鼎彝器始於殷商,石刻則創於秦代。兩漢金石並盛,漢以後金少石多;南北朝則造像勃興,金器更少傳世;唐代碑碣尤盛。至於輯歷代金石文字,編為目錄,則始於北宋歐陽修之《集古錄》;摹其形狀集為圖譜,則始於呂大臨之《博古圖》。至明清金石考古之風尤盛,顧炎武,葉奕苞等,各有著述,或以石刻考辨今古文,或以金文發明六書指要,成為新興的專門學科。
五、真跡
真實可靠的手跡而不是出於他人的假託和偽造。唐代張懷瓘《書斷》:「開元十六年五月,內出二王真跡,及張芝、張昶等書付集賢院。」
六、墨跡
用墨書寫的手跡。唐代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有「學書求墨跡,釀酒愛朝和」詩句。《宋書·范曄傳》也有「上示以墨跡,曄乃具陳本末」的記載。
七、拓本
從碑刻、銅器上墨拓下來的書跡或圖像。實物最早見於唐代。方法用宣紙受濕蒙於器物碑刻上,椎之,使宜紙呈凹凸,蘸墨拓成。古時用豎紋紙,油煙墨,拓後砑光,墨色烏黑有浮光的,稱「烏金拓」;用橫紋紙,松煙墨,色青而淺,不和油臘的,稱「蟬翼拓」。又以朱紅色拓出的稱「朱拓」;碑石初成,或剛出土時所拓的稱「初拓」。
八、刻石
專指鐫刻於碑石和摩崖上的字畫。如秦代《會稽刻石》,東漢《石門頌》摩崖刻石。桓譚《新論》:「泰山之上,有刻石,凡八百餘處,而可識者七十二。」
九、碑
刻石中的一類形制。《後漢書·竇憲傳》註:「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聘禮》鄭注曰:宮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分陰陽也;凡碑引物者,宗廟則麗牲焉;其林,宮廟以石,窆用木。《禮記·檀弓》:『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按豐碑斫大木為之,形如石碑)非石亦曰碑,假借之稱也;秦人但曰刻石,不曰碑,後此凡刻石,皆曰碑矣。凡刻石先立石,故知豎石者,碑之本義。」王註:「古碑有三用:宮中之碑,識日景也;廟中之碑,以麗牲也;墓所之碑,以下棺也。秦之紀功德也,曰立石,曰刻石;其言曰碑者漢以後之語也。」樹碑用以歌功頌德始於秦而盛於漢。在晉代曾嚴禁立碑。清代劉熙載《藝概·書概》稱:「普義熙初,裴世期表言:『碑銘之作,以明示後昆,自非殊功異德,無以允應茲典。俗敝偽興,華煩已久,不加禁裁,其敝無已。』則知當日視立碑為異數矣。」故歷來晉碑難得。
十、碣
刻石中的一類形制。《後漢書·竇憲傳》註:「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如今存之石鼓文,鐫刻於鼓形圓石上,內容為歌詠秦國君主游獵之事,故也稱「獵碣」。
十一、碑額
碑刻術語。碑頭的通稱。《碑版廣例》:「碑首或刻螭、虎、龍、鶴以為飾,就刳其中為圭首,或無它飾,直為圭首,方銳圓橢,不一其制。圭首有字稱為額,額書篆字稱為篆額,書隸字稱為題額。」
十二、篆額
碑刻術語。漢代以後的各種碑刻之上端,稱碑頭或碑額,因碑額上所題字多用篆書,遂稱「篆額」。漢碑如《張遷碑》、《韓仁銘》等篆額,書風奇肆跌宕,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十三、篆蓋
碑刻術語。唐代的墓誌銘,通常有石蓋,因蓋上文字多用篆體,故名。篆蓋與篆額內容相仿而形制不同,但《金石綜例》稱:「篆蓋,即篆額。」
十四、碑陰
碑刻術語。古代碑刻,除正面碑文外,往往將門生、故吏或出資建樹者的姓名鐫刻於背面,故稱。
十五、碑版
泛指碑誌之屬。《碑版廣例》:「開元二十五年羊愉撰景賢大師身塔記,末有碑版所詳,不復多載語,後魏昌馮王新廟碑,有碑版湮滅語;後人碑版名稱,殆自此始。參見「碑學」。
十六、碑學
1.亦稱「碑版學」。研究考訂碑刻起源、體制及新舊異同等學問。
2.指清代阮元、包世臣提倡北碑後,學書崇尚碑刻風氣大盛,遂有北派碑學、南派帖學之分。
十七、勒石
碑刻術語。指將法書鉤摹本背面加朱復印到石面上的工序。唐代碑刻上常有專款記載勒石者,如《懷仁集王書聖教序》碑末有「諸葛神力勒石」字樣。
十八、朱背
亦稱「背朱」。即「勒石」。
十九、摩崖
把文字直接書刻在山崖石壁上稱「摩崖」。如漢碑中之《石門頌》,魏碑中鄭道昭之雲峰山題詩、題名等。《宣和書譜·正書一》:「遂良(褚遂良)喜作正書,其摩崖碑在西洛龍門。」
二十、剝蝕
指古代碑刻年久風化石有剝落。南宋陸游《老學庵筆記》:「漢隸歲久,風雨剝蝕,故其字無復鋒鋩。」
二十一、法帖
亦稱「帖」。指古代名人的墨跡和摹刻在石(或木)版上的法書(包括它的拓本)。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命侍書學士王著編次摹刻秘閣所藏法書為十卷,每卷首刻有「法帖第×」字樣,總稱《淳化秘閣法帖》。「法帖」的名稱,相傳由此始行。《法帖譜系》稱:「熙陵(宋太宗)留意翰墨,出御府歷代所藏真跡,命王著摹刻禁中,厘為十卷,此歷代法帖之祖。」
二十二、帖學
1.損崇尚魏晉以下,如鍾繇、王義之、顏真卿等書風體系的學派。以區別於碑學。
2.指研究考訂法帖源流、版本優劣、字跡真偽的一種學問。盛行於清代。
二十三、南帖
碑帖術語。清代阮元分書法為南北兩派,以南朝碑碣絕少,而多為啟牘之帖,故名。參見「南北派」書法術語大全書法術語大全。
二十四、書丹
碑刻術語。指用硃砂直接將文字書寫在碑石上。《隸釋》:「《石經》,蔡邕書丹,使工鐫刻。」南宋姜夔《續書譜》:「筆得墨則瘦,得朱則肥。故書丹尤以瘦力奇,而圓熟美潤常有餘,燥勁老古常不足,朱使然也。」後泛稱書墓誌銘為書丹。
二十五、臨摹
學習前人書法的一種方法。置碑帖於一旁,仿照其筆畫書寫的稱「臨」;以薄紙蒙碑帖上,依其形跡而復寫的稱「摹」,或稱「影書」。小學生習字,用描紅本子,也屬摹。《丹鉛總錄》引岳珂語稱:「臨摹兩法本不同。摹帖如梓人作室,梁櫨欀桷,雖具准繩,而締創既成,氣象自有工拙;臨帖如雙鵠並翔,青犬浮雲,浩盪萬里,各隨所至而息。」南宋美夔《續書譜》稱:「初學書不得不摹,亦以節度其手,易於成就。」又稱:「臨書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筆意;摹書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筆意。臨書易進,摹書易忘,經意與不經意也。」臨摹之外,尚有「鉤」法,用油紙蒙碑帖或真跡上,以極細之筆畫將油紙下字跡雙鉤下來,再用墨填滿雙鉤內空處,稱「鉤填」。
二十六、響拓
碑帖術語。復製法書的一種方法。由於法書墨跡因年代久遠,紙色沉暗,字口難辨,故在模製時,須向光照明,以紙覆帖,鈞勒其原字筆畫,然後再以墨筆填充。響拓亦曰「影書」、「影覆」。宋代趙希鵠《洞天清錄·集古今石刻辨》記述較詳。
二十七、影書
見「臨摹」、「響拓」。
二十八、鉤填
書法術語。復製法書的一種方法。以較透明的紙蒙於法書上,先以細筆雙鉤,後用墨廓填,故稱。亦稱「雙鉤廓填」。南宋姜夔(續書譜)謂,「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
二十九、洗碑
碑刻術語。古碑因風化剝蝕或人為磨損,後人依據原有舊畫加以剔刻,謂之「洗碑」。但碑刻一旦被洗,字畫精神難免大遜,如今存西安碑林的顏真卿書《顏家廟碑)即是被洗者。
三十、篆書
字體名。1泛指漢代隸字以前的古代文字。如小篆、籀文、金文、甲骨文等。2指春秋戰國時通行於秦國的籀文(如石鼓文);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小篆;漢代的繆篆。如王莽時六書,「三曰篆書,即小篆」。
三十一、籀文
也叫「籀書」、「大篆」。因見於《史籀篇》得名。字體多重疊。春秋戰國間通行於秦國。今存*石鼓文即其代表。
三十二、甲骨文
亦稱「契文」、「卜辭」、「龜甲文字」、「殷墟文字」、「貞卜文字」。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文字。因多鐫刻、書寫於龜甲、獸骨之上,故名。殷商時,常採用龜甲獸骨,寫刻卜辭及
三十三、執筆法
寫毛筆字以手指執筆管的方法。執筆,是進行寫字活動的基本手段。大致有如下幾點:如雙苞(即*雙鉤)、單苞(即*單鉤)、回腕、撮管、握管、搦管等。傳自鍾繇、王羲之、虞世南,陸彥遠等綜合而成的「五字執筆法」(即擫、壓、鉤、格、抵)。經歷代書法家長期書寫的實踐,咸認為是符合生理機能而又行之有效的正確方法
三十四、撥鐙法
運筆的一種技法。鐙一作燈,故亦有譬喻執筆運指如挑拔燈芯的。主要有二說。一、《書苑菁華》引晚唐林韞《撥鐙序》語:「鐙,馬鐙也,蓋以筆管著中指、名指尖,令圓活易轉動;筆管直,則虎口間空圓如馬鐙也。足踏馬鐙淺,則易轉運。手執筆管亦欲其淺,則易於撥動矣。推、拖、捻、拽,訣盡於此。」二、《桃源手聽》引北宋錢若水語:「古之善書鮮有得筆法者,唐陸希聲得之凡五字,擫、壓、鉤、格、抵,用筆雙鉤,則點畫遒勁而盡妙矣,謂之撥鐙法。」但《唐詩紀事》及《宣和書譜》所記陸希聲五字執筆法並無「撥鐙法」字樣。案林韞的運指四字訣和陸希聲的執筆五字法系兩種不同含義的方法書法術語大全文章書法術語大全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839706.html,轉載請保留此鏈接!。不少學者對執筆法多主陸說。
三十五、雙鉤
書法術語。①復製法書的技法。法書上石,沿其筆面的兩側外沿以細線鉤出,稱為「雙鉤」,南宋姜夔《續書譜》稱:「雙鉤之法,須得墨暈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內,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體。」陸游有「妙墨雙鉤帖」詩句。②一種書寫「空心字」的技法。據載:宋代蒲元,嘗以雙鉤字寫河上公注《道德經》,筆墨精細,若游絲縈繞,孤煙裊風,連綿不斷,或一筆而為數字,分布勻穩,風味有餘。③執筆法的指法名稱,與「單鉤」相對。北宋黃庭堅論書:「凡學字時,先當雙鉤,用兩指相疊,蹙筆壓無名指。高提筆,令腕隨已意左右。」今以食指與中指上節、中節之間相疊,鉤住筆管,稱為「雙鉤」。
三十六、單鉤
書法術語。執筆法指法名稱.以食指鉤筆管與拇指形成鉗制狀,余指皆墊於筆管後方。因只以一食指主鉤,故稱「單鉤」。與「雙鉤」相對。唐代韓方明稱:「若篆書,則可多用單鉤,取其圓直有準。」元代吾丘衍《學古編》亦稱:「寫篆把筆,只須單鉤,即伸中指在下夾襯,方圓平直,無不可意。」清代朱履貞《書學捷要》稱:「單鉤者食指、中指參差不齊,食指鉤向大指,中指鉤向名指,此是單鉤,」世傳北宋蘇軾作書用此法,微偃其筆。
三十七、枕腕
書法術語。寫字時把左手掌背平墊於右手腕下,稱為「枕腕」。多用於書寫小字,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製)等物代替左手墊於腕下的。
三十八、懸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手腕靈活與否對運筆至關重要,肘部不靠桌面,腕憑空懸起,稱為「懸腕」。寫字僅僅堤腕還不能上下縱橫自如地運筆。懸腕能使肩部松開,全身之力由於無所罣礙,才得集注毫端,點畫方能勁健。
三十九、回腕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腕掌彎回,手指相對胸前,故稱。清代何紹基寫字即採用此法,執筆時腕肘高懸,能提能按,然不能左右起倒,有違常人的生理機能,故一般多不採用。
四十、腕平掌豎
書法術語。論述執筆時的腕掌關系。由「指實掌虛」引申而來。近人沈尹默稱:「掌不但要虛,還得豎起來。掌能豎起,腕才能平;腕平,肘才能自然而然地懸起,肘腕並起,腕才能夠靈活運用。」「豎掌」之說,乃書法界中對執筆法的一種論點。有人認為「豎掌」作書,書壁則可,俯桌書寫,易影響運筆的靈活。
四十一、鳳眼
書法術語,執筆法的指法名稱,握管時,大拇指節骨挺直,里側呈微凸伏,與內彎的食指構成狹長形的縫隙,因美其名為「鳳眼」。大指骨外凸,虎口空圓者稱「龍眼」,是另一種執筆法。
四十二、執使
書法術語。執筆和用筆的通稱,唐代孫過庭《書譜》載:「今撰執使轉用之由,執謂淺深長短之類;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明代張紳稱,「執謂執筆,使謂運用。」參見「運筆」。
四十三、運筆
書法術語。指字的點畫書寫之過程。南宋姜夔《續書譜》稱:「大抵執之欲緊,運上欲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執之在手,手不主運;運之在腕,腕不主執。」
四十四、提腕
書法術語。執筆法中的一種。指手腕不靠桌而提起者。其法以肘著案而虛提手腕,多用以寫中等大小的字。由於腕雖提而肘部著案,不能盡全身之力,故為大多數書家所不取。
四十五、肘腕法
書法術語。書寫時使用肘、腕的方法。北宋周越《古今法令苑》稱:肘著案而虛提腕者為提腕,懸在空中者為懸腕。元代陳繹曾稱:「枕腕以書小字,提腕以書中字,懸腕以書大字。」鄭杓稱:「寸以內,法在掌指,寸以外,法兼肘腕。」前人論述肘腕之法不僅強調握筆的右腕,也注重於按紙的左腕,如清代姚配中稱:「用左手稱翼如之勢。」翁方鋼稱:「今人但知作中須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力,須從左腕出。」近人康有為認為:「右腕挺開,則鋒正對准,腕懸則肩背力出。左腕挺開貼案,則氣停勻,右腕益虛活。」
四十六、按提
書法術語。寫字運筆中起落的功作。按,是筆往下頓;提,是筆向上拎,行筆有按提動作,就能保持筆鋒居中。清代蔣和稱:「頓後必須提,蹲與駐後亦須提。提者將筆提起,減於須之分數及蹲與駐之分數也。」蔣衡謂:「凡轉肩鉤勒,須提起頓下,然提頓二字相連,捷於影響,少遲,則犯落肩脫節之病。」劉熙載《藝概.書概》稱:「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於起筆處,辨提尤當於止筆處。」「書家於提按兩字,有相合而無相離。故用筆重處正須飛提,用筆輕處正須實按,始能免墮、飄二病。」參見「行筆。」
四十七、運腕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由於毛筆性能柔軟,因此書寫漢字,除要有正確的執筆法,還需要有正確的運腕法。北宋黃庭堅稱謂「腕隨己意左右」,手腕上下提按和左右調正筆鋒,「令筆心常在點畫中行」,寫出的筆道,才堅勁圓渾,富有質感。
四十八、啄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永字八法」稱短撇為「啄」。啄筆的書寫宜迅疾。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謂:「啄須卧筆疾罨。」元代陳繹曾《翰林要訣》載:「啄,點首撇尾左出微仰,如鳥喙之啄物。」清代包世臣亦稱:啄「如鳥之啄物,銳而且速,亦言其畫行以漸,而削如鳥啄也」。
四十九、磔
書法術語。點畫用筆的一種技法。「永字八法」稱捺筆為「磔」。古代祭祀時裂牲稱為磔,捺法用磔,意思是筆亳盡力鋪散而急發。又,斜捺叫磔,卧捺稱波。唐太宗李世民《筆法訣》稱:「磔須戰筆外發,得意徐乃出之。」「貴三折而遺亳。」寫時虛勢向左逆鋒落筆,著紙折鋒翻筆,有控制地盡力鋪亳下行,等到長度合適時捺出。
五十、戈法
永字八法以外的又一筆法。相傳:「(唐)太宗工隸(楷書),以(虞)世南為師,常患難於戈法,一日書『戩』字,乃空其落,(虞)世南取筆填之,以示魏徵,徵稱:仰觀目聖作,惟戩字戈法頗逼真,上深嘆魏為藻識書法術語大全書法美術。」戈畫較長,寫時如不從容行筆,必然頭尾重,中間輕薄。漢隸戈法*落筆顧右,楷從隸出,以免僵直。唐太宗李世民稱:「為戈必潤,貴遲疑而右顧。」
五十一、中鋒
書法術語。指行筆時將毛筆的主鋒保持在點畫的中線,以區別於偏鋒。用中鋒寫出的錢條圓渾而有質感。北宋沈括《夢溪筆談》載:宋徐鉉善小篆,映日觀之。畫之中心有一縷濃墨,正當其中,至於屈折處,亦當其中,無有偏側,乃筆鋒直下不倒側,故鋒常在畫中,此用筆之法也。
五十二、聚墨痕
書法術語。中鋒運筆,因筆鋒常在點畫中間行迸,筆畫的中央線著墨最力,凝聚成一道濃重的墨線痕跡,故名。南宋除陳槱《負暄野錄》稱:「常見(李陽冰)真跡,其字畫起止處,皆微露鋒鍔。映日觀之,中心一縷之墨倍濃,蓋其用筆有力,且直下不欹,故鋒常在畫中。」明代董其昌《畫禪寶隨筆》評蘇軾《赤壁賦》墨跡稱:「坡公書多偃筆,亦是一病,此《赤壁賦》庶幾所謂欲透紙背者,乃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米珠,恨非石刻所能傳耳。」
五十三、側鋒
書法術語。起筆的一種技法。謂在下筆時筆鋒稍偏側,落墨處即顯出偏側的姿勢。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稱:「正鋒取勁,側筆取妍。王羲之書《蘭亭》,取妍處時帶側筆。」這種筆法最初在隸書向楷書演變時形成。它使方筆字體中增添瀟灑妍美的神情。側鋒多用來取勢,勢成則轉換為中鋒。晉人多用之。
五十四、折鋒
書法術語。筆畫轉換方向時的一種用筆技法。指筆勢折疊帶方者,以別於轉筆,即筆鋒在轉換方向時,由陽面翻向陰面,或由陰面翻向陽面。南宋姜夔《續書譜》稱:「下筆之初有搭鋒者,有折鋒者,其一家之體定於初下筆,凡作字,第一字多是折鋒,第二、三字承上筆勢,多是搭鋒,若一字之間右邊多是折鋒,應其左故也。」折鋒利於點畫方勁和創造姿勢。清代包世臣書《劉文清四智頌》後,稱其筆法「以搭鋒養勢,以折鋒取姿。」
五十五、裹鋒
書法術語。用筆的一種技法。起筆呈反方向運行,「欲上先下,欲左先右」。以後凡是取圓勢用筆,筆鋒內斂於點畫中間的稱「裹鋒」。如《曹全碑》、《石門銘》等多用之。
六十、逆鋒
書法術語。運筆的一種技法。為了藏鋒鋪亳,用逆入的方法,「欲下先上,欲右先左」,以反方向行筆的稱「逆鋒」。用逆鋒作字,往往具有蒼勁老辣的意趣。清代劉熙載稱:「要筆鋒無處不到,須是用逆字訣。勒則鋒右管左,努則鋒下管上,皆是也。然亦只暗中機括如此,著相便非。」
六十一、蹲鋒
書法術語。蹲,有停留的意思。與「蹲」本為一字。在書法中,蹲鋒、蹲鋒卻為兩法

淘寶精品

大致蹲鋒指筆緩行中的蹲勢,蹲鋒則是欲趯先蹲,退而復進。唐代張懷瓘《玉堂禁經》稱:「蹲鋒,緩亳蹲節,輕重有準是也」;「蹲鋒,駐筆下衄是也,夫有趯者,必先蹲之。」

六十二、金錯刀
①對書法用筆顫掣波發筆道的美稱。《談薈》載:「南唐李後主(煜)善書,作顫筆摎曲之伏,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宣和書譜》謂:「後主又用金錯刀法作面,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後主金錯刀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

❻ 寫毛筆字觀察共字說說看這個字要怎樣寫才好看



筆法,廣義上講應該是包含「執筆」和「用筆」,「用筆」也叫「運筆」。

如何正確「執筆」大家可以參考本人之前的文章(軟筆書法的第一步:我們應該怎樣執筆?)。「用筆」就是在學會正確執筆後如何用毛筆寫字。那麼這裡麵包括幾點:書寫姿勢、起筆和落筆、提按和結字等。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書寫姿勢、起筆和落筆的基本方法。

軟筆書法

書寫姿勢

這里說的「書寫姿勢」不是指如何執筆,而是指手腕和肘部的姿勢。

元朝有個書法家叫陳繹曾,他寫了一部有關書法的短篇著作:《翰林要訣》。在第一章「論執筆」里,列出了三種「書寫姿勢」:枕腕、提腕和懸腕。

「枕腕」是指: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是指:肘著案而虛提手腕。

「懸腕」顧名思義就是手腕和肘部均不著案。

以上三種姿勢中,「提腕」和「懸腕」這兩種姿勢在現代都比較常見,「枕腕」這種姿勢也曾在網路中見過,但屬個例。「枕腕」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製)等物代替左手墊於右腕下的,多用於書寫小字,而且是運用指頭的力量去寫字,並不能充分發揮手腕的作用。

竹雕菊花臂擱

明朝書法家徐渭曾寫過一篇文章《論執管法》,其中說到:」把腕來平平挺起,凡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送之。……古人貴懸腕者,以可盡力耳。大小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帖卓上(桌上),則指便粘著於紙,終無氣力。輕重便當失准。揮運終欠圓健。蓋腕能挺起,則覺其豎。腕豎,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也。近來又以左手搭卓上,右手執筆按在左手背上,則來往也覺通利,腕亦自覺能懸。此則今日之懸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

❼ 初練書法採用什麼姿勢

寫字的基本姿勢有兩種,一是坐著寫,一是站著寫。
坐勢,這是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寫字姿勢,尤其是初學者,一般都是坐著寫。它要求姿勢端正,胸部離桌邊約15厘米,頭正肩平臂開足實。頭正俯視運筆處,注意力集中在筆尖,視線與筆尖成45°俯角,容易看清下筆的准確與否。這樣既能保證字寫得端正,又不損壞眼力。兩肩齊平,身體才能坐正,腰部挺起才能使胸部離開桌邊,保持精神振作,有利於呼吸和運氣。兩臂張開,左手按紙,右手執筆,兩腳自然平放踏實,保持平衡穩定,便於書寫筆畫時能做到橫平豎直,寫撇捺時也能放開。
立勢,一般情況下,需寫較大的字,紙放在桌面上,立著俯寫。也有把紙貼在牆上,立著寫壁。
立著俯寫時要求低頭俯視正前方約45°俯角,頭部和身體都要端正,不能歪頭側身,保持視線和桌子上紙面的方向一致,俯視全面,照顧到全局,便於書寫時的運筆和經營布局。俯視必然要適度的躬身,但不宜過度,身體太彎,書寫時間長了就容易疲勞,自然舒松,才能揮寫自如。立勢只能懸臂,左手按紙或按桌面,右手執筆,懸臂臨空而書,不能使肘和腕靠近桌面。否則腰部必然彎曲、緊張。腳部自然左右分開,兩腳距離大約和肩寬相等,左右腳前後可適度錯開,便於站得穩,也便於身體前後移動。
立勢寫壁,由於書寫的字和篇幅過大,紙需貼在牆壁上書寫,或者直接在牆壁上書寫時,才對壁而書。書寫時要正面平視,頭正必須身正,身正才能有正確的角度,以觀察字幅全局,掌握每字每行在全幅字中的位置。只有全身自然舒展,運筆方能自由放開。書寫時右臂要保持一定曲度往前,左臂自然垂放身旁。兩腳分開成八字形,約與肩同寬。如果字幅過大,為了保持書寫時的視平線,寫上面的字要有墊腳物,寫下面的字又要稍往下蹲,做到字字部位恰當。

怎麼用毛筆寫字

筆法,廣義上講應該是包含「執筆」和「用筆」,「用筆」也叫「運筆」。

如何正確「執筆」大家可以參考本人之前的文章(軟筆書法的第一步:我們應該怎樣執筆?)。「用筆」就是在學會正確執筆後如何用毛筆寫字。那麼這裡麵包括幾點:書寫姿勢、起筆和落筆、提按和結字等。本文主要給大家介紹書寫姿勢、起筆和落筆的基本方法。
軟筆書法

書寫姿勢

這里說的「書寫姿勢」不是指如何執筆,而是指手腕和肘部的姿勢。

元朝有個書法家叫陳繹曾,他寫了一部有關書法的短篇著作:《翰林要訣》。在第一章「論執筆」里,列出了三種「書寫姿勢」:枕腕、提腕和懸腕。

「枕腕」是指:以左手枕右手腕。

「提腕」是指:肘著案而虛提手腕。

「懸腕」顧名思義就是手腕和肘部均不著案。

以上三種姿勢中,「提腕」和「懸腕」這兩種姿勢在現代都比較常見,「枕腕」這種姿勢也曾在網路中見過,但屬個例。「枕腕」也有使用臂擱(多以竹、木製)等物代替左手墊於右腕下的,多用於書寫小字,而且是運用指頭的力量去寫字,並不能充分發揮手腕的作用。
竹雕菊花臂擱

明朝書法家徐渭曾寫過一篇文章《論執管法》,其中說到:」把腕來平平挺起,凡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送之。……古人貴懸腕者,以可盡力耳。大小諸字,古人皆用此法。若以掌帖卓上(桌上),則指便粘著於紙,終無氣力。輕重便當失准。揮運終欠圓健。蓋腕能挺起,則覺其豎。腕豎,則鋒必正。鋒正,則四面勢全也。近來又以左手搭卓上,右手執筆按在左手背上,則來往也覺通利,腕亦自覺能懸。此則今日之懸腕也,比之古法非矣。然作小楷及中品字、小草猶可,大真、大草必須高懸手書。如人立志要爭衡古人,大小皆須懸腕,以求古人秘法,似又不宜從俗矣。」
徐渭

徐渭這段話說的比較透徹,想要「立志爭衡古人」,則需要採用「懸腕」的書寫姿勢,因其可書大小,且可「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元代書法家鮮於樞就善懸腕,陳繹曾在《翰林要訣》中寫:「懸在空中最有力,今代唯鮮於郎中善懸腕書。」這段話說明,陳繹曾也推薦「懸腕」這種書寫姿勢。
鮮於樞《草書秋懷二章》

對於初學書法者來說,懸起手臂則無所依靠,筆在空中會發顫,寫出的字會特別丑,如蚯蚓在爬,且時間長了手臂會發酸,這是因為膀子無力,需要長時間練習。但是對於有志於書法的朋友來講,這個過程是必須要經歷的,堅持下去,手臂上的筋和肉逐漸增長了力氣,習慣了這種動作後,筆畫也就逐漸端正有力,方圓皆可控。

❾ 拿毛筆的正確方法

一、拿毛筆的正確方法是:

1、自然伸出手掌,大拇指向上。

二、毛筆的筆頭,主要由筆鋒和副毫組成.所謂筆鋒,是指筆頭中心一簇長而尖的部分,所謂副毫,是指包裹在筆鋒四周的一些較短的毛。在運筆過程中,筆鋒與副毫發揮著不同的作用。筆鋒是筆毫中最富有彈性的地方,它決定著筆畫的走向和力度,所以有「筆鋒主筋骨」之說。

(9)臂擱的正確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1、指筆毫聚攏時,末端要尖銳。筆尖則寫字鋒棱易出,較易傳神。作家常以「禿筆」稱自己的筆,但筆不尖則成禿筆,做書神采頓失。選購新筆時,毫毛有膠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檢查舊筆時,先將筆潤濕,毫毛聚攏,便可分辨尖禿。

2、所謂「用某家所用的筆,又寫他那一種字」也。要判斷所使用的是那一種筆,直接看他的字跡是最好的方法:風格健勁的,選用健毫;姿媚豐腴的,選用柔毫;剛柔難分的,則選用兼毫。

3、筆鋒太長不易於掌握,但筆鋒長可以含很多的墨水,適合寫」草書「一氣呵成」,筆鋒長可以保證墨的夠用,反之,筆鋒短適合寫楷書,易於掌握。

❿ 寫毛筆字如何用臂擱

寫毛筆沒必要使用臂擱
一、姿勢

寫字的姿勢正確與否會影響書寫效果和身心健康。寫字姿勢一般有「坐勢」、「立勢」、「蹲勢」三種。

坐勢:寫10厘米以內的字一般用坐勢。坐勢的基本要求是:頭正、身直、臂開、足安。頭正:頭要端正,不可歪斜,略呈俯視,眼睛與筆尖保持30厘米左右的距離。身直:身體端坐,略向前傾,胸口與桌案保持5厘米的距離。臂開:兩手自然分開,右手執筆略偏右,左臂伸開,左手自然按紙,兩臂成均衡之勢。足安:兩腳自然分開 ,與肩同寬,腳掌踏地,使下半身可以得力,不可兩腳交叉或蹺「二郎腿」。

立勢:立勢分兩種情況。一種是立勢俯寫,要求:頭俯、身躬、臂懸、足開,常用來書寫條幅、對聯、匾額等。另一種是立勢平寫,要求:頭平、身正、臂曲、足穩,常用來書寫牆報、板報、廣告標語等。

蹲勢:巨幅長紙置於地上作書,宜用蹲或半跪的姿勢,左手按紙,右手懸臂執筆。要注意全身的配合,膝蓋是運筆發力的基礎部位,腰是協調的樞紐。

二、執筆方法

(一)執筆方法

執筆方法是否正確,關繫到能否正確而方便地使用毛筆,最大限度地運用毛筆的性能,寫出符合要求又美觀的字來。古人往往把執筆放在首要的位置,執筆歷來有多種說法和主張,其中以五指執筆法(圖3—2、圖3—3)最為普遍。

五指執筆法是:撅、押、鉤、格、抵。

撅:用大拇指指節端緊貼筆管內側,稍稍斜仰,由內向外用力。

押:同「壓」。用食指指端壓住筆管的外側,由右外向左內方向用力。

鉤:用中指第一節鉤住筆管的外側,由左外向右內拉住筆管。

格:用無名指指甲根部緊頂筆管右側內壁,從右內向左外推。

抵:小指自然靠攏無名指,以輔助無名指用力。
執筆要領是:指實、掌虛、腕平、掌豎。指實:手指執筆牢實,腕力才能通過手指送到筆端。掌虛:手掌心虛空,運筆才能機動靈活,得心應手。腕平:寫字時腕與桌面平行,便於運腕調鋒。掌豎:執筆時手掌豎立起來,才能保證筆直鋒正。

執筆的高低與寫字的大小和字體的不同有關系。寫小字、楷書時執筆稍低一些,寫大字、草書時執筆稍高一些,寫中字、行書時執筆應居中。另外,握筆切忌過緊,過緊則不能力注筆尖;執筆宜正,保持垂直握筆,才能中鋒行筆;書寫時筆管有俯仰傾斜的情況,重要的是斜而能正、重心平穩。

除五指執筆法外,還有捻管執筆法、提斗執筆法等多種執筆方法。

(二)運腕方法

寫字運筆講究「八面出鋒」,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發揮手腕穩健有力、舒展靈活的特點和作用。常用的運腕方法有四種。

著腕法:也稱貼腕法。書寫時將手腕、手臂和手肘都平放在桌面上,依靠指力,輔以腕力運筆的方法。此法適宜寫小字。

枕腕法:書寫時用左手手背或竹、木製成的「臂擱」墊在右手腕的下面,使手腕用力時有所依撐且擴大運筆范圍的方法。此法適宜寫中小字。

提腕法:書寫時,肘著桌面,將腕懸起的書寫方法。此法手腕能靈活運用,力量直達指掌間,筆鋒旋轉進退自如,適宜寫中字。

懸肘法:以肩部為運筆的支點,把腕肘憑空懸起,離開桌面的書寫方法。此法手臂活動幅度最大,也最方便靈活,適宜書寫大字。

比較起來,懸肘法作書,難度最大,但它是學習書法的基本功,只要堅持一月,就會運筆自如。

三、運筆方法

運筆又稱「用筆」、「筆法」。趙孟頰說:「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可見運筆的重要性。廣義的用筆,指使用毛筆的方法;狹義的用筆,指字中點畫的寫法。

(一)運筆方法

運筆包括起筆、行筆、收筆三個過程(圖3—4)。

1.起筆:又叫下筆、落筆。起筆有三種方法:一是逆鋒起筆;二是側鋒起筆;三是露鋒起筆。

逆鋒起筆:即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以逆勢落筆,寫出來的字或圓中帶方,或方中見圓,顯得渾厚又圓滿。

側鋒起筆:即橫畫直落筆,直畫橫落筆,用筆取側勢。側鋒落筆後,立即通過手腕的運動調整為中鋒行筆(否則一側到底便成了偏鋒)。寫字時有些點畫既可用逆鋒落筆,也可用側鋒落筆。

露鋒起筆:即順著筆勢而落下,露出筆鋒的寫法。行書點畫常用露鋒起筆,給人以迅疾峻拔的氣勢,點畫起止也交代清楚。

閱讀全文

與臂擱的正確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品蛋的食用方法 瀏覽:996
辣椒燒手的正確方法 瀏覽:108
科比籃球技巧和方法 瀏覽:6
監控設置安裝與調試方法心得 瀏覽:30
椎間盤膨隆治療方法 瀏覽:519
太陽快速升起來的方法 瀏覽:980
太極拳快速學會的方法 瀏覽:328
肱骨內下髁炎鍛煉方法 瀏覽:966
紙盒純牛奶倒出來加熱的正確方法 瀏覽:615
卡尺深度桿使用方法 瀏覽:263
磯竿使用方法圖解 瀏覽:815
木櫃門安裝方法視頻教程 瀏覽:60
活性物檢測方法 瀏覽:16
三星手機eap方法 瀏覽:665
手工折疊傘的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713
寶寶腸絞痛治療方法 瀏覽:192
九牧花灑鑒別方法 瀏覽:696
啟動我的電腦方法 瀏覽:171
數字溫度計使用方法 瀏覽:566
水墨探索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瀏覽: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