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千載詩人首謫仙 來從白帝彩雲邊江河水挾泥沙下太自遺章讀莫全的詩意是什麼
千年來的詩人中,第一就是號稱謫仙的李白。他從白帝城的彩雲邊走來。
(千百年來)江河裡的流水挾著泥沙而下,但李太白的詩章卻一代代流傳,無穿的藝術魅力難以悟全。
Ⅱ 《謫仙》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瑤宮寂寞鎖千秋
九天御風隻影游
不如笑歸紅塵去
共我飛花攜滿袖
本詩第一句"瑤宮寂寞鎖千秋",其實表達了寂寞的仙界生活,在寂寞的瑤宮生活上千年,即使你是仙身,長命百歲,也是非常無奈何寂寥的.
"九天御風隻影游"這句,其實是對第一句表現仙家生活寂寞無趣的一種升華,做了仙人,在九重天上御風飛翔,也只是自己一個孤單的身影.
"不如笑歸紅塵去,
共我飛花攜滿袖",其實這句話一樓解釋的很精闢!只羨鴛鴦不羨仙.當仙人有什麼好?還不如我逍遙自在活在美麗的紅塵中.
而"共我飛花攜滿袖"這一句其實是對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生活的一個比喻,主要還是表明了,凡塵的生活,雖然普通,卻無拘無束,逍遙自在!就算人生短短數十載,只要和喜歡的人在一起,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又何必去做神仙呢?還是應了那句話,
只羨鴛鴦不羨仙啊~
謫是貶謫的意思。
天上樓台深鎖,令人陡生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與其修成仙身,在天上過著碧海青天夜夜心的生活,忍受永遠形單影只的寂寞,倒不如攜手紅塵,享受人與人之間相依相偎的暖意。
雖是謫仙,豈不比真正的神仙更快樂?
這也是回夢遊仙里所說的:從最初不識情愁的無知少年,上天入地,歷經種種之後,遙望天際浮雲,發覺自己只不過是天地蜉蝣、滄海一粟,人豈能忘情於紅塵俗世之中?於是選擇回歸平淡,也就是結局中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境界
Ⅲ 《謫仙》這首詩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瑤宮寂寞鎖千秋,九天御風隻影游.不如笑歸紅塵去,共我飛花攜滿袖.
謫仙,為何求仙,求仙何用?
這首詩是仙劍里的《謫仙》,瑤宮寂寞,如果樓主玩過仙三,應該對其中的人物夕瑤有印象吧?所謂仙人,有何可羨之處?情不由己,身不由己,千秋的寂寞深刻心底,萬歲的孤寂無人體會。因此求仙不過是為自己求牢籠一個。
至於九天御風隻影游,句眼是「隻影」,孤單意。雲天青的孤單,玄霄的孤單,夙瑤內心深處的孤單,夢璃離去,紗紗去世,天河與紫英的孤單,姜氏和琴姬的孤單,難道是成仙可以解決的嗎?為了心底的夙願,犧牲了當下的幸福,值得不值得呢?什麼成仙,成名,成功,都是虛的,活在當下,生盡歡`死無憾 ,才真正有意義。生前身後名,一身好武藝,又算得了什麼呢?
後兩句比較好理解。
仙四中雲天河對回到從前單純無憂的日子的渴望,正是如此。一心淡然,笑歸紅塵,隱姓埋名,為我所樂,與吾愛共享紅塵溫馨。
紅塵一大夢,求仙一痴夢。與其擔心人生無常`不如多珍惜眼前時光。都說我命由我不由天,但自己的路一定要看清前程,莫等得憂愁苦恨纏身時才明了平凡的可貴。
Ⅳ 千載詩人首謫仙來從白帝彩雲邊江河水挾泥沙下太白遺章讀莫全詩意是什麼
意思是千載的詩人李白謫仙人從白帝城彩雲間走過來他的詩歌是千古傳誦的。
Ⅳ 喜歡的人讓我聽謫仙是啥意思
「謫仙」是道教神仙中特殊的一類,他們是因過失而被謫降到人間的,具備超凡神性,同時又兼具不同程度人間化的特質,是一種具有不完美神性的人。
神仙信仰是中國道教的核心信仰,列於世俗塵囂之外的神仙是道教彼岸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
謫仙是被貶謫到人間的。
人間也可作為修仙的洞天,只要勤苦修道,就能得道成仙。對於在世俗間修道的道徒來說,不但要接受來自外在環境的磨煉,更要接受萌發於內心深處的魔障的考驗,所以更需要把握住自己,否則就會與道疏離。
無論多麼險惡的環境和心魔,都是神仙被謫到人間必經的磨煉,也就是對救贖之路的尋求與實踐。
謫仙,也指那些才學不同凡響的人。
唐代有位大詩人(盛唐時代身價百萬、天王級的文化巨星)——李白,也被稱為謫仙。
當朝太子賓客——賀知章當初一見到李白,口出「謫仙」兩字。之後就成了李白的鐵桿粉絲……
這里說一下,南宋著名道士、道教內丹派南宗的創始人白玉蟾.
白玉蟾(1194年-1229年),字如晦、紫清,號海瓊子、武夷散人。南宋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瓊山。為道教金丹派南五祖之一,是內丹理論家。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個人作品有《上清集》、《武夷集》等。
白玉蟾草書,文:天朗氣清,三光洞明。金房曲室,五芝寶生。天雲紫蓋,來映我形。玉童侍女,為求天靈。九帝高氣,三光洞□(這里小編不認識),得爾飛蓋,升入紫庭
小編覺得,真是酷炫狂霸拽啊!
人物傳奇
十二歲參加童子科,考官韓世忠出題「織機」,
白玉蟾現場作詩:
山河大地作織機,
百花如錦柳如絲。
虛空白處做一匹,
日月雙梭天外飛。
白玉蟾師事陳楠,相從流浪各地,盡得其道法。後游歷於羅浮、武夷、龍虎諸山。
時而蓬頭赤足,時而青巾野服,
「或狂走,或兀坐,或鎮日酣睡,或長夜獨立,或哭或笑,狀如瘋顛」。
白玉蟾作品中的謫仙
白玉蟾的作品中,其自封的謫仙形象不止一種,在天庭被貶之前所擔任的職務也不止一種。他在《贈陳高士琴歌》中說:「我昔神霄西台里,雪肌玉膚冰霜齒。長歌一曲驚帝閽,解使八鸞舞神水……瓊窟先生然我言,我是霆司筆墨仙。昔為東華校籍吏,屢亦舞筆靈君前。」這是一篇系統描寫謫仙經歷的七言詩,其中就提到了「神霄雷霆吏」、「筆墨仙」、「校籍吏」這三個主要職務。
白玉蟾的謫仙觀念
白玉蟾的謫仙觀念中,救贖之路分為兩部分,即修道之法與濟世度人之路。
白玉蟾在《金液大還丹》中明言「願飛升於玉闕,必須修煉於金丹」,在《水調歌頭》中也說:「昔在虛皇府,被謫下人間。笑騎白鶴,醉吹鐵笛落星灣。十二玉樓無夢,三十六天夜靜,花雨灑琅玕。瑤台歸未得,忍聽洞中猿。也休休,無情緒,煉金丹。」
這段所說就是要想達到永恆的回歸,就需要方法得當。
傳道濟世也可以得道升遷。
他在《木郎祈雨睨並注》中說:「輔我救旱助勛隆,雷神、風神、雨神、電神,助吾救旱。按《法書》雲:救旱一次,以其陰功升轉一階,准活一百二十人。大旱過兩旬者,遷三階。」
白玉蟾還有很多表達思鄉之情的詩詞,這也是謫仙觀念的一個重要體現。他在《神霄吟三絕》之二中說:「紫瓊飛清都,翠雲護絳闕,不見有星辰,俯視但日月。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說,吾已成金丹,留下飛仙訣。」
這其實是表達自己尋找一種心靈歸屬。
他指明自己在凡間兩千年卻不敢向別人說起,金丹已經煉成,於是留下飛仙口訣成仙。白玉蟾一直在尋覓故里,尋覓託付,尋覓自然人格與社會人格的雙重安頓。
白玉蟾12歲舉童子科,然而因乘興作詩,得罪主考官,前途盡失,所以感慨「世有千里馬,可憐無王良」。
其實,白玉蟾是一個生命漂泊感非常強的人,懷有對「道」執著的追求,漂泊成為他的心中之憂。
謫人的身份可令其漂泊的精神有所寄託,為其漂泊感找到一個可以言說的安頓之處,彰顯其內心近乎仙人的高貴精神。
天庭是他心靈的家園,他一生漂泊、歷經磨難,只為能回到久違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