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急性dvt溶栓治療的指征
1.急性期治療(1)一般治療 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可進行輕微活動,起床時應穿戴醫用彈力襪。(2)抗凝治療 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對確診患者及高度疑診者,如無禁忌證,應即刻開始抗凝治療。抗凝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
㈡ 陳舊性深靜脈血栓如何治療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規范治療
摘自《醫界名家訪談》上海著名血管外科專家張強訪談錄
張強教授是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是國內治療靜脈曲張、深靜脈血栓方面頂尖的專家之一,在國際和國內血管外科業內名聲顯赫。你可以通過在網路中搜索「張強大夫的個人網站」,在患者咨詢區進行在線咨詢,或許能得到張醫生的幫助。
記者:張教授您好!從您的學生們和很多醫學同行的口中得知,您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血管外科專家。
張強:不敢當,不敢當。我只是願意做一名病人喜歡的醫生而已。為病人解除病痛的同時,自己身心也會得到愉悅。
記者:我知道您平時很忙。今天想佔用您的一點時間,給大家談談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話題好嗎?
張強:沒問題。我最願意和大家聊醫學上的東西。
記者:前段時間,媒體上關於北京的某位教授在腰椎手術後出現意外死亡的話題引發了醫務人員對靜脈血栓的重視。據說,這位教授是因為下肢深靜脈的血栓脫落後流到肺動脈,造成肺梗死而離開人世的。下肢深靜脈血栓是怎麼一回事呢?
張強:我也在一直在關注這個事件。這個悲劇給廣大醫務人員敲了警鍾:一定要重視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所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英文名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靜脈管腔內由於各種原因形成血凝塊。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典型臨床表現往往是單側下肢(左下肢多見)出現腫脹、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沒有明顯症狀,這是靜脈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記者:我的一位朋友母親患了下肢靜脈血栓,輾轉多家醫院。他抱怨每家醫院的治療方案和說法都不一樣,令人無所適從。請問張教授,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張強:下肢深靜脈血栓在歐美國家稱為DVT,在60年代就開始引起重視。很多普通老百姓也知道一些關於DVT的知識。我國真正重視DVT還是在近幾年的事情。過去由於信息的閉塞和醫療界的一些錯誤認識,下肢深靜脈血栓被漏診、誤診的比例很高。每個醫療機構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認識水平不同、理念上的差異,造成治療方案的不同。
記者:根據您的臨床經驗來看,有哪些認識方面的差異呢?
張強:首先是在發病時間的判斷上。由於靜脈系統存在大量的側枝循環,早期的血栓形成並不會妨礙靜脈血的順利迴流。只有血栓蔓延到一定長度,堵塞側枝循環近遠端開口的時候,才在臨床上表現出下肢腫脹。所以說,一般臨床上出現下肢腫脹才得到診斷的病例,往往發病時間已經超過數天。
記者:發病時間的判斷對治療方案有什麼指導意義嗎?
張強:非常重要。靜脈血栓就像水泥,及早可以沖洗掉,但是一旦結成凝塊就無法溶解。這個比喻雖然不甚恰當,但是靜脈血栓在形成數十小時之後就開始部分機化卻是事實。機化的靜脈血栓就很難用溶栓的方法去解決。手術取栓也很不適合,由於機化的血栓緊粘在靜脈管壁上,強行取栓會導致靜脈壁損傷造成更大范圍的血栓形成。因此,早期診斷非常重要。
記者:那怎麼樣可以早期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呢?
張強:雖然早期深靜脈血栓形成沒有明顯的症狀,但是對於有經驗的醫生來說,還是可以通過仔細的體檢發現一些蛛絲馬跡的。比如,擠壓小腿肚子時深部出現疼痛往往提示小腿靜脈血栓形成(醫學上稱為Homan征)。這是因為靜脈血栓形成時周圍組織無菌性炎症的緣故,同樣道理,大腿根部壓痛往往提示股靜脈血栓形成。當然,一旦有懷疑深靜脈血栓,就盡早檢測血液D2聚體,B超探測深靜脈以明確診斷。這樣,大部分的深靜脈血栓病例就可以得到早期診斷。
記者:早期發現的血栓是否就可以用葯物溶解掉呢?
張強:關於溶栓的問題,一直在醫學界存有爭議。在我國,許多人聽到「溶栓」這個很有誘惑的字眼,就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實,「溶栓」兩字更多的是指葯物的機理而非必然的治療結果。最新的國際ACCP血栓治療指南里並沒有推薦溶栓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其原因有三:一是靜脈血栓的臨床表現滯後,溶栓葯物對機化的血栓無效;二是溶栓葯物的出血風險很大,尤其是高齡病人可能發生致命性腦溢血;三是大量對比研究表明溶栓的治療效果並不優於抗凝治療。當然,隨著介入技術的發展,置管溶栓的開展是否可以減少並發症、提高治療效果,還在進一步的經驗積累中。目前的臨床結果來看,還是比較樂觀。但要嚴格掌握指證。
記者:剛才提到的抗凝治療,是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治療方案嗎?
張強:是的。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抗凝治療的作用在於防止血栓繼續蔓延或形成新的血栓,給側枝循環的開放緩解症狀爭取條件。
記者:規范治療是否指的是抗凝治療?
張強:抗凝治療作為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方案,其應用的技巧不同也會造成
結果不同。規范的抗凝治療有以下幾個要點:(1)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先於華法令口服。華法林起效比較慢,用葯早期可以誘導血栓形成。因此,一定要使用低分子肝素作為啟動抗凝方案。(2)等華法林起效並相對穩定時再停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3)調整華法林的劑量要以參考INR指標,以TNR維持在2.0~3.0為最佳。(4)抗凝治療的時間在3~6個月。(5)每次調整華法林劑量後第三天再復查INR。劑量調整以每次1/4片為妥,避免大減大增。(6)影響華法林的因素較多,個體差異大,盡量至少每兩周檢查INR。(7)使用華法林的品牌不要輕易更變。因為每家產品的葯效不同。(8)使用肝素後要檢查血小板,預防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症(又稱HIT)。
記者:如果不規范治療,有可能會造成哪些後果?
張強:不規范治療往往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輔助的葯物治療替代抗凝葯物。這種情況容易導致新鮮血栓形成,肺栓塞的概率大大增加。二是抗凝葯物劑量和時間不足,導致效果不佳或是遺留下肢靜脈血栓後遺症。三是抗凝葯物劑量過大,或是過度採用溶栓葯物,造成出血。
記者:剛才提到只要病人沒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方面的問題,一般首選抗凝治療。那麼對於有出血傾向的病人可以選擇怎麼樣的治療呢?
張強:病人近期有手術史、腦血管意外以及有凝血功能不良的病人,不應該使用或慎重使用抗凝治療。這類病人如果有肺栓塞風險,應該植入腔靜脈濾器。
記者:這次關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采訪,讓大家對這個疾病有了更深的認識。謝謝您!
張強:不客氣。
㈢ 預防dvt的基本預防措施有哪些
高危患者預防深靜脈血栓的護理措施
一、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對象
1.大手術病人:三類、四類手術病人。
2.高危患者:①年齡≥41歲;②肥胖;③妊娠;④盆腔手術或關節置換手術;⑤急診剖腹產手術;⑥手術時間>2小時;⑦卧床超過72小時以上;⑧下肢癱瘓;⑨嚴重感染;⑩有DVT/PE病史;
二、深靜脈血栓的預防護理措施
1、高危患者評估
①加強評估,做好高危人群宣教。
②了解病人的全身情況和凝血情況,積極糾正貧血、高血壓、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響。
③戒煙——煙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縮,影響靜脈迴流。 2. 適當飲水和補充液體,積極糾正脫水,保持水、電解質平衡。
3.護理措施
1)抬高下肢,早期活動,促進靜脈血液迴流。對大手術後的病人,應抬高下肢20°~30°,下肢遠端高於近端,盡量避免膝下墊枕,過度屈曲,影響靜脈迴流。
2)鼓勵病人早期下床活動,早期應開始做下肢抬高訓練。不能下床者,應鼓勵並督促病人在床上主動做足屈伸運動。不能主動運動者,應由護士或家屬被動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魚肌和腓腸肌,每小時10 次~12 次,增加膈肌運動,促進血液迴流。
3)鼓勵並協助病人深呼吸、咳嗽咳痰。
4)保持大便通暢,以減少因用力排便、腹壓增高而致的下肢靜脈迴流受阻。
5)對於血液高凝狀態的病人,手術後可遵醫囑給予靜脈輸注葯物,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小板聚集。
6)手術的激惹反應引起血小板增加,術中、術後輸血均可致血液凝固性增高,因此盡可能不輸血或僅輸少量新鮮血。
7)盡量避免下肢輸液;偏癱患者避免患側輸液;盡量避免靜脈注射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葯物;避免在同一靜脈進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現炎症反應立即重新建立靜脈通道;盡量減少扎止血帶的時間;推廣普及留置套管針。
1/3頁
8)保持大便通暢,多食纖維素豐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時用開塞露、麻仁軟膠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難引起腹壓增高,影響靜脈迴流。
9)勿使用過緊衣物。
10)低脂飲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油膩之品。
重視病人主訴,若病人站立後有下肢有沉重、脹痛感,應警戒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可能。
11)注意患者雙下肢有無色澤改變、水腫、淺靜脈怒張和肌肉有無深壓痛,如有及時通知醫生。
12)加強孕期宣教及管理,發現高危孕婦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發展,預防晚期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發生。
13)注意觀察DVT的早期表現 注意觀察DVT形成的早期表現,並採取積極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預防並阻止病變的進展。觀察要點包括:肢體的皮膚溫度、色澤、彈性;肢體的圍度和壓痛;患者的感覺異常。DVT早期的腫脹往往表現為彌散性肢體腫脹,張力較高,皮膚溫度可增高,有壓痛,腫脹由肢體遠端向近端逐步發展。到後期則表現為凹陷性水腫。如果有肢體明顯局部腫脹,而遠端肢體不腫脹,最常見的可能性是異位骨化,而不是DVT。
三、DVT的康復治療
對於已經發生DVT的患者,康復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症狀、促進血管再通、消除誘發血栓形成的各種危險因素。常用的措施包括:
1、 體位治療 經常採用直立姿式,例如坐位。直立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在30分鍾之內。平卧時採取下肢抬高的體位。一般抬高患肢在心臟平面20-30厘米之上,以促進靜脈迴流,減輕肢體腫脹。通常在仰卧位採取枕頭抬高的方式。
2、 壓力治療 通常採用特製的壓力襪或者壓力袖套。壓力襪和壓力袖套的製作要求壓力從遠端到近端的壓力梯度,即遠端壓力最大,到近端壓力最小。也可以採用彈力綳帶,包紮時應從肢體遠端開始,逐漸向上纏繞,要求和壓力襪/袖套同樣的壓力梯度。普通的彈力襪可以考慮,但是要特別注意,不能在襪的近端有彈力圈,以避免近端壓力太大,反而影響靜脈迴流。近端的松緊度以能將一個手指伸入襪內為宜。在壓力治療前應該先進行患肢抬高,盡量保證肢體瀦留液體的迴流。在DVT後期和血栓穩定的情況下,序貫壓力治療可以
2/3頁
謹慎地使用。
3、 運動治療 血栓形成部位遠端肢體的不抗阻力主動收縮活動,特別是等長收縮運動,有利於通過肌肉泵的作用,促進靜脈迴流。常用的運動有:足背屈伸、踝關節屈伸運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運動(綳緊大腿)等。不抗阻力的踏車或者手搖車運動也有明確的價值。運動治療一般不在早期進行,以免發生血栓脫落,導致栓塞。進行肌肉收縮時,強調緩慢持續的動作,以增加運動的安全性。
4、 手法治療 DVT進入後期或者恢復期,在臨床判斷血栓穩定的情況下,可以採用淋巴按摩的手法,即由遠端到近端的向心性按摩。手法必須輕柔和表淺,禁忌深部和發力的手法。
5、 抗凝和溶栓治療 溶栓治療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有肯定的療效,但目前在一些具體問題上仍有爭論,治療方法有待不斷研究和完善。
6、 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 以健側股靜脈或一側頸內靜脈(雙側下肢病變者)為入路,將濾器放置於腎靜脈開口下緣以下的下腔靜脈內,防止患肢血栓脫落,栓子順血流上行而致
㈣ 下肢靜脈血栓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葯物治療是用抗凝的葯物來降低血液凝固的可能性,還有就是用溶栓葯來溶解已經形成的血栓,條件是血栓必須新鮮。另外取栓手術也要求血栓形成的時間相對較短。很多患者來就診時血栓形成的時間往往是比較長的,隨著腔內外科技術的發展,出現了髂靜脈球囊擴張支架成型術這樣一種微創的治療方法。以下介紹三種靜脈血栓的常規治療方法。1、下肢深靜脈血栓葯物治療:以溶栓、抗凝、促靜脈迴流這三類葯物為主,其中以抗凝、溶栓最為重要。抗凝、溶栓治療期間存在皮膚、粘膜、臟器出血的風險,因此需要臨床醫師密切觀察患者症狀,定時監測病人凝血功能,隨時調整抗凝、溶栓葯物用量。2、手術治療: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手術主要的目的是恢復下肢深靜脈的迴流,以取栓手術為代表的傳統手術方法。3、置管溶栓術:這是一種微創的介入療法,將一根特製頭端多側孔的溶栓導管直接置入靜脈血管血栓部位,留置導管期間將溶栓、抗凝葯物直接注射至血栓內,增加葯物在病變部位的濃度,增強療效,減少出血等副反應。以上是對靜脈血栓有哪些治療的方法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㈤ dvt的治療
如果患者要就診的醫院有血管外科,那就掛血管外科的號。如果沒有,那就掛普通外科的號。大多數情況下,這兩個科室的醫生可以通過給患者做體檢和血管彩超來診斷DVT,也可以通過靜脈造影的手段進行診斷,但由於靜脈造影對患者身體有傷害,所以不常用。關於DVT的治療,醫學界有一個全球公認的指南,那就是美國胸科醫師協會(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2004年發表的第7次ACCP抗栓溶栓的循證醫學臨床實踐指南(The Seventh ACCP Conference on Antithrombotic and Thrombolytic Therapy: Evidence-Based Guidelines)。指南中首推葯物治療,極少數的特殊情況下才會考慮手術或其他的治療方法。比如對於有客觀依據證實為深靜脈血栓的患者,推薦初始短期進行皮下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或者靜脈/皮下肝素(Heparin)的注射治療,療程至少五天,同時聯合應用維生素K拮抗劑華法林(Warfarin),五六天後停用肝素,繼續應用華法林。這種葯物治療方法叫抗凝。抗凝是治療DVT的一種重要方法,抗凝葯物並不能溶解已經形成的血栓,但可通過延長凝血時間,預防血液凝塊繼續發展。華法林服用的時間一般延續到患者恢復正常活動,然後再維持治療繼續服用3~6個月不等。華法林的服用比較特殊,患者在服用華法林期間,需要定期去醫院測血,醫生會根據患者的血液檢測結果不斷調整華法林的劑量,因為劑量太低起不到抗凝的作用,劑量太高又容易造成出血。華法林同時又容易和多種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所以在醫師和葯師的指導下服用華法林尤為重要。
㈥ 肺栓塞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一)治療
雖然肺栓塞的血栓,部分甚至全部可自行溶解、消失,但經治療的急性肺栓塞患者比不治療者病死率低5~6倍,因此,一旦確定診斷,即應積極進行治療,不幸的是能得到正確治療的患者僅30%。肺栓塞的治療目的是使患者渡過危急期,緩解栓塞引起的心肺功能紊亂和防止再發;盡可能地恢復和維持足夠的循環血量和組織供氧。
對大塊肺栓塞或急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療包括及時吸氧、緩解肺血管痙攣、抗休克、抗心律失常、溶栓、抗凝及外科手術等治療。對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和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療主要包括阻斷栓子來源,防止再栓塞,行肺動脈血栓內膜切除術,降低肺動脈壓和改善心功能等方面。
1.急性肺栓塞的治療
(1)急救措施:肺栓塞發病後頭二天最危險,患者應收入ICU病房,連續監測血壓、心率、呼吸、心電圖、中心靜脈壓和血氣等。
①一般處理:使患者安靜、保暖、吸氧;為鎮靜、止痛,必要時可給予嗎啡、哌替啶、可待因;為預防肺內感染和治療靜脈炎應用抗生素。
②緩解迷走神經張力過高引起的肺血管痙攣和冠狀動脈痙攣,靜脈注射阿托品0.5~1.0mg,如不緩解可每1~4小時重復1次,也可給罌粟鹼30mg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1次//h,該葯也有鎮靜和減少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③抗休克:合並休克者給予多巴胺5~10μg/(kg?min)、多巴酚丁胺3.5~10μg/(kg?min)或去甲腎上腺素0.2~2.0μg(kg?min),迅速糾正引起低血壓的心律失常,如心房撲動、心房顫動等。維持平均動脈血壓>80mmHg,心臟指數>2.5L/(min?m2)及尿量>50ml/h。同時積極進行溶栓、抗凝治療,爭取病情迅速緩解。需指出,急性肺栓塞80%死亡者死於發病後2h以內,因此,治療搶救須抓緊進行。
④改善呼吸:如並有支氣管痙攣可應用氨茶鹼、二羥丙茶鹼(喘定)等支氣管擴張劑和黏液溶解劑。也可用酚妥拉明10~20mg溶於5%~10%葡萄糖100~200ml內靜脈滴注,既可解除支氣管痙攣,又可擴張肺血管。呼吸衰竭嚴重低氧血症患者可短時應用機械通氣治療。
(2)溶栓治療:30年前急性肺栓塞溶栓療法被介紹到醫學界時是作為一項復雜的、英勇的、孤注一擲的最後治療手段,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支持。盡管在1977年和1978年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已先後批准鏈激酶和尿激酶用於肺栓塞的治療,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實際上是很少使用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療的成功使肺栓塞溶栓療法進行再檢查,並隨後的一系列臨床試驗已使肺栓塞當代的溶栓療法變得比較安全、迅速、簡便和更為有效。
在美國,目前估計尚不足10%的肺栓塞患者用了溶栓治療,該療法的不夠普及可能是肺栓塞病死率長期不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逐漸開展了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特別是經過1997~1999年「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復欣抗凝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後,溶栓方法已趨向規范化。
溶栓療法是葯物直接或間接將血漿蛋白纖溶酶原轉變為纖溶酶,迅速裂解纖維蛋白,溶解血塊;同時通過清除和滅活凝血因子Ⅱ、V和Ⅷ,干擾血液凝血作用,增強纖維蛋白和纖維蛋白原的降解,抑制纖維蛋白原向纖維蛋白轉變及干擾纖維蛋白的聚合,發揮抗凝效應。常用的溶栓葯有:
①鏈激酶(streptokinase,SK):是從丙組β-溶血性鏈球菌分離純化的細菌蛋白,與纖溶酶結合形成激活型復合物,使其他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鏈激酶具有抗原性,至少6個月內不能再應用,作為循環抗體可滅活葯物和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
②尿激酶(urokinase,VK):是從人尿或培養的人胚腎細胞分離所得,無抗原性,直接將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發揮溶栓作用。
③阿替普酶(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是新型溶栓劑,用各種細胞系重組DNA技術生產,阿替普酶(rt-PA)亦無抗原性,直接將纖溶酶原轉變成纖溶酶,對纖維蛋白比SK或UK更具有特異性(較少激活全身纖溶酶原)。
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批準的肺栓塞溶栓治療方案是:A.鏈激酶負荷量25萬U/30min,繼10萬U/h,持續24h滴注;B.尿激酶負荷量2000U/lb(磅)/10min(1磅=0.4536kg),繼2000U/(1b?h),持續滴注12~24h;C.阿替普酶(rt-PA)100mg/2h,持續外周靜脈滴注。1992年Goldhaber等比較了尿激酶負荷劑量100萬U/l0min,繼300萬U/2h靜脈滴注方案與阿替普酶(rt-PA)100mg/2h靜脈滴注方案,結果對急性肺栓塞的療效與安全性方面兩方案相似。
國內「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復欣抗凝多中心臨床試驗」規定的溶栓方案是尿激酶2萬U/(kg?2h),外周靜脈滴注。某院溶栓方案尿激酶與上相同,阿替普酶(rt-PA)以體重多少為50~100mg/2h,外周靜脈滴注。
溶栓療法的優點是:①比單用肝素血塊溶解得快;②可迅速恢復肺血流和右心功能,減少並發休克大塊肺栓塞的病死率;③減少血壓和右心功能正常肺栓塞患者的病死率和復發率;④加快小的外周血栓的溶解,改善運動血流動力學反應。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療的適應證是:
①大塊肺栓塞(超過兩個肺葉血管。
②不管肺栓塞的解剖學血管大小伴有血流動力學改變者。
③並發休克和體動脈低灌注[即低血壓、乳酸酸中毒和(或)心排血量下降]者。
④原有心肺疾病的次大塊肺栓塞引起循環衰竭者;⑤有症狀的肺栓塞。
肺栓塞溶栓治療的禁忌證:絕對禁忌證有:
①近期活動性胃腸道大出血。
②兩個月內的腦血管意外、顱內或脊柱創傷或外科手術。
③活動性顱內病變(動脈瘤、血管畸形、腫瘤)。
相對禁忌證有:
①未控制的高血壓(收縮壓≥180mmHg,舒張壓≥110mmHg)。
②出血性糖尿病,包括合並嚴重腎病和肝病者。
③近期(10天內)外科大手術、不能被擠壓止血血管的穿刺、器官活檢或分娩。
④近期大小創傷、包括心肺復甦。
⑤感染性心內膜炎。
⑥妊娠。
⑦出血性視網膜病。
⑧心包炎;⑨動脈瘤。
⑩左房血栓。
⑩潛在的出血性疾病。
肺栓塞溶栓治療的具體實施:
①溶栓前必須確定診斷,可用無創方法,如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或加通氣)掃描及增強CT,必要時做肺動脈造影檢查明確診斷。有時患者病情不允許搬動去做進一步檢查或醫院無必要的設備去確診,此時主要依靠臨床做出評估,最重要的是詢問提示肺栓塞的症狀,觀察頸靜脈,做下肢深靜脈檢查,結合心電圖、X線胸片及動脈血氣等改變,認真全面做床旁超聲心動圖檢查(經胸和食管)去發現肺栓塞的直接與間接徵象,並為排除需鑒別的疾病做出判斷。
②急性肺栓塞最適宜的溶栓時間窗與急性心肌梗死不同,肺栓塞溶栓的主要目的是溶解血栓,而不完全是保護肺組織,因肺組織有雙重血運供給,並又可直接從肺泡攝氧,故肺組織缺氧壞死一般多不發生,即使發生也相對較輕。因此,只要血栓尚未機化均有血栓溶解的機會。應該說,發病後或復發後愈早溶栓效果愈好,最初溶栓時間限在5天以內,後來發現第6~14天溶栓也有一定療效,故現已將肺栓塞的溶栓時間窗延長至14天。
③審慎考慮溶栓治療的適應證與禁忌證,特別要仔細採集神經系統疾病史,如有無發作性右或左手無力,說話困難,頭痛,視覺改變等和相關治療史及其他禁忌證。
④溶栓前檢驗血型和備血,輸血時要濾出庫存血血塊。
⑤溶栓前用一套管針做靜脈穿刺,保留此靜脈通道至溶栓結束後第2天,此間避免做靜脈、動脈穿刺和有創檢查。
⑥選擇任一溶栓葯均可,國內應用較多的是尿激酶。阿替普酶(rt-PA)的作用似略好於其他兩種,但價格較貴。葯物劑量通常按體重調節。一般經外周靜脈給葯,Verstraete等比較了34例肺栓塞患者阿替普酶(rt-PA)周圍靜脈與肺動脈內給葯的結果,未發現肺動脈內給葯比周圍靜脈給葯更優越,兩個用葯途徑的溶栓速度,出血及周身溶栓狀態均相似。但在一些特殊情況,如有相對禁忌證或潛在出血的患者肺動脈內給葯劑量較小可達到與周身大劑量給葯相同的效果,出血的危險性也相對較小,但需做心導管檢查,增加穿刺部位的出血。
⑦溶栓過程盡量減少患者搬動。
⑧與心肌梗死不同,肺栓塞溶栓過程不用肝素,溶栓葯劑量固定,故不需監測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水平或其他凝血指標。溶栓完成後應測APTT,如小於對照值2.0倍(或<80秒)開始應用肝素(不用負荷劑量),APTT維持在對照值的1.5~2.0倍,如大於2.0倍則每2~4小時測1次APTT,直至治療范圍再開始使用肝素。如不能及時測定APTT,可於溶栓結束後即刻給予肝素,再根據APTT調整劑量。
溶栓療法的療效文獻報道不一,「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復欣抗凝多中心臨床試驗」有肺灌注掃描和(或)肺動脈造影復查結果的101例患者應用了國產尿激酶,溶栓療效為86.1%。
溶栓療法最重要的並發症是出血,各家統計不一,平均為5%~7%,致死性出血約為l%。3種溶栓葯大出血的發生率相似,阿替普酶(rt-PA)、UK和SK分別為13.7%,10.2%和8.8%。最嚴重的是顱內出血為1.2%,約半數死亡,舒張壓升高是顱內出血另一個危險因素。腹膜後出血症狀不多,比較隱匿,多表現為原因不明的休克,應注意觀察。另外較重要的出血是肺動脈造影股靜脈穿刺部位,多形成血腫。「急性肺栓塞尿激酶溶栓、栓復欣抗凝多中心臨床試驗"101例患者應用尿激酶溶栓無1例發生大出血,5例穿刺部位出血。一般小量出血者可不予處理,嚴重出血時即刻停葯,輸冷沉澱和(或)新鮮冷凍血漿及對氨基苄胺或氨基己酸等。顱內出血請神經外科醫師緊急會診。溶栓葯其他副作用還可能有發熱、過敏反應、低血壓、惡心、嘔吐、肌痛、頭痛等。過敏反應多見於用鏈激酶患者。
當代肺栓塞溶栓療法已有很大進步,安全、有效,治療方案趨向簡便和規范化,不一定都必須做肺動脈造影確診,治療時間窗延長至14天,劑量固定或按體重給葯,外周靜脈2h滴注,不做血凝指標監測,可在普通病房實施。因此,溶栓療法應積極推廣、普及。(3)抗凝治療:肺栓塞抗凝治療是有效的,重要的。根據1組516例肺栓塞患者的統計,抗凝治療組的生存率為92%,復發率為16%,而非抗凝治療組分別為42%和55%,差別非常顯著。抗凝治療1~4周,肺動脈血塊完全溶解者為25%,4個月後為50%。常用的抗凝葯物有肝素和華法林。
肝素:標準的普通肝素是一高硫酸酯黏多糖,由豬腸黏膜或牛肝部分純化所得,其分子量從3~30kDa,平均15kDa。低分子量肝素(LMWHs)是普通肝素的斷片,比普通肝素與血漿蛋白和內皮細胞結合的較少。因此,低分子量肝素有較大的生物利用度,較好的可預測的劑量反應和較長的半衰期。肝素主要通過與抗凝血酶Ⅲ(ATⅢ)起作用,後者是一酶,抑制凝血酶(因子Ⅱa),Xa,Ⅸa,Ⅺa和Ⅻa,繼而促使ATⅢ構形變化,提高其活性約100倍到1000倍。預防附加血栓的形成,使內源纖維蛋白溶解機制溶解已形成的血塊,但肝素不能直接溶解已存在的血栓。
35例肺栓塞患者隨機比較了肝素和安慰劑的效果,結果16例肝素治療的患者中無1例復發,而19例應用安慰劑的患者中10例復發肺栓塞,其中5例死亡,表明肺栓塞肝素治療是有效的。不過肝素的作用是有限的,因為結合凝血酶的血塊可不受肝素-抗凝血酶Ⅲ的抑制,因此由於普通肝素與血漿蛋白結合可能出現肝素抵抗。肝素是治療急性肺栓塞的基礎,治療前應考慮出血的危險因素,如既往應用抗凝劑的出血史,血小板減少症,維生素K缺乏,年邁,基礎疾病及合並用葯等。最常忽視的檢查是大便潛血陽性的直腸檢查。文獻報道,Raschke給葯方案可達快速、有效和安全肝素化,應用肝素開始幾天為達到充分的抗凝作用,肝素滴注常需達1500~2000U/h。表3為根據體重「Raschke」肝素計算表。某院常用的肝素給葯方法是靜脈滴注,負荷量為2000~3000U/h,繼之700~1000U/h或15~20U/(kg?h)維持。有報道肺栓塞患者肝素半壽期縮短,約為正常人的50%,治療劑量宜適當增加。
用普通肝素治療需要監測,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至少要大於對照值的1.5倍(通常是1.5~2.0倍),在有效抗凝范圍內給予最小肝素治療劑量。血漿肝素水平大約在0.2~0.5U/ml之間。測定血漿肝素水平在兩種情況特別有用:①監測由於狼瘡抗凝血或抗心脂質抗體基線APTT增加的患者;②監測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每天需要大劑量肝素的患者。
用葯期限以急性過程平息,臨床情況好轉,血栓明顯溶解為止,通常7~10天。肝素治療過程少數患者可發生血小板減少,因此,每3~4天需復查血小板計數1次,血小板計數在(70~100)×109/L時肝素仍可應用,小於50×109/L時應停止用葯。
肝素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出血,出血的危險性除基礎血小板計數外,與年齡、基礎疾病、肝功能不全及並用葯物等也有關。多數中等量出血中止肝素治療已足夠,因肝素半壽期僅60~90min,APTT通常在6h內恢復正常。重新應用肝素或以小劑量開始或交替給葯,主要決定於出血的程度、再栓塞的危險和出血的范圍。威脅生命的事件或顱內出血,停止肝素的同時應用硫酸魚精蛋白(魚精蛋白),後者與酸性肝素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逆轉抗凝活性。硫酸魚精蛋白(魚精蛋白),的用量大約100單位肝素需用1mg,緩慢靜滴(如50mg/10~30min)。硫酸魚精蛋白(魚精蛋白),可引起過敏反應,特別是既往暴露於硫酸魚精蛋白(魚精蛋白)的糖尿病患者。與肝素有關的副作用還有血小板減少、骨質疏鬆及轉氨酶升高等。
華法林:是維生素K的對抗劑,阻止凝血因子Ⅱ、Ⅶ、Ⅸ和X的γ羧酸酯的激活。華法林抗凝的第5天,即使凝血酶原時間很快延長,其作用仍可能是不充分的。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最初可能反映凝血因子Ⅶ的耗竭,其半壽期約6h,而凝血因子Ⅱ的半壽期為5天。在活動性血栓形成過程開始應用華法林治療時,C蛋白和S蛋白下降,使凝血酶原產生潛在功能,經過肝素與華法林重疊治療5天,非對抗性華法林的前凝血作用可被抵消。一組隨機研究發現單用口服抗凝葯組比口服葯表明在活動性血栓形成狀態華法林應與肝素重疊應用。根據凝血酶原時間調整華法林劑量,應根據國際標准化比率(INR),而不是凝血酶原時間比率或以秒錶示的凝血酶原時間調整。用INR監測比用凝血酶原時間比率監測發生出血並發症者少。
肝素通常應用5~7天,APTT證明已達到有效治療范圍的第1天始用華法林,首次劑量一般為3.0mg,以後根據INR調整劑量,長期服用者INR宜維持在2.0~3.0之間。周身疾病患者常伴維生素K缺乏,易致抗凝過量。口服抗凝葯至少持續6個月。停用抗凝劑應逐漸減量,以避免發生反跳,增加血凝。應用抗凝療法的禁忌情況有活動性胃腸道出血、創傷、術後、感染性心內膜炎、未控制的重症高血壓、腦血管病、潛在出血性疾病等。華法林最主要的毒副作用是出血,發生率約為6%,大出血為2%,致死性出血為0.8%。出血隨INR增加而增多,出血的危險因素有肝、腎疾病、酒精中毒、葯物相互作用、創傷、惡性腫瘤和既往胃腸道出血等。年齡也是一重要因素。威脅生命的大出血需緊急用冷沉澱或新鮮冷凍血漿治療,使INR正常,即刻止血。不太嚴重的出血可應用維生素K10mg皮下或肌內注射,在6~12h內逆轉華法林的作用。然而,此項治療將使患者長達12周對華法林相對耐葯,給再應用華法林治療帶來困難。伴INR延長的輕度出血只需中斷華法林治療,不需輸冷凍血漿,直至INR恢復適宜的治療范圍。如果INR在治療范圍內發生出血時,應疑有和排除隱匿性惡性腫瘤疾病的可能。
(4)手術治療
①肺動脈血栓摘除術:用於伴有休克的巨大肺栓塞,收縮壓低到100mmHg,中心靜脈壓增高,腎功能衰竭,內科治療失敗或不宜內科治療者。在體外循環下手術,手術死亡率較高。
②導管破碎肺栓塞:一般用特製的豬尾旋轉導管破碎伴休克的大塊急性肺栓塞,也可同時合用局部溶栓。破碎後休克指數下降,48h肺動脈平均壓明顯下降,有效率為60%,死亡率為20%。多用於溶栓和抗凝治療禁忌的患者。
③安裝下腔靜脈濾器:下腔靜脈濾器主要用於已證實栓子來源於下肢或盆腔者,用以防止肺栓塞的復發。其最主要的適應證有:
A.證實有肺栓塞並抗凝治療禁忌:活動性出血;擔心大出血者;抗凝引起的並發症;計劃加強癌症化療者。
B.盡管已充分治療而抗凝失敗者(如肺栓塞復發)。
C.高危患者的預防:廣泛、進行性靜脈血栓形成;行導管介入治療或外科血栓切除術者;嚴重肺動脈高壓或肺心病者。多數無漂動的DVT很少發生栓塞,可以單純肝素抗凝治療。因濾器只能預防肺栓塞復發,並不能治療DVT,因此安裝濾器後仍需抗凝,防止進一步血栓形成。最近,有可以取出的濾器用於預防溶栓過程栓子脫落導致的肺栓塞再發,效果較好,並發症也較少。
④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治療:約70%~90%急性肺栓塞的栓子來源於DVT的血栓脫落,特別是下肢深靜脈尤為常見,因此,對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治療絕不能忽視DVT的檢查和處理,以防肺栓塞的再發。DVT的治療原則是卧床、患肢抬高、抗凝(肝素和華法林)、消炎及使用抗血小板集聚葯等。至於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的溶栓治療尚不夠成熟。多數患者對溶栓療法有禁忌,如果溶栓葯從外周靜脈給予,完全堵塞的靜脈血栓形成不能溶開。因此,美國食品葯物管理局批準的DVT溶栓方案(鏈激酶25萬U靜滴,繼10萬U/h維持24~72h),效果是不滿意的,因為延時鏈激酶滴注經常引起過敏反應,以及鏈激酶的濃度需2~4倍才能達到維持周身溶栓狀態。尿激酶可能作用會好一些。因此,DVT的溶栓治療應視情況個體化實施。
2.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發病率尚不清楚,過去認為是一少見的疾病,目前認為比預料的為多,約占肺栓塞的1%~5%。國內的發生率可能更高。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可來自急性肺栓塞的後果,更多來自反復的肺栓塞。起病多緩慢或隱匿,臨床表現類似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放射性核素肺通氣/灌注掃描、增強CT、MRI、肺動脈造影及下肢靜脈檢查等有助於二者的鑒別。
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的治療包括手術、抗凝(口服抗凝葯)、血管擴張葯,吸氧及強心、利尿等。
(1)肺動脈血栓內膜切除術:對慢性大血管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可行肺動脈血栓內膜切除術()治療。選擇手術患者的主要標準是:
①靜息肺血管阻力至少大於300dyn?s?cm-5或者4個Wood單位。
②肺動脈造影和血管鏡檢查確定外科手術可以達到的血栓,如主肺、肺葉和肺段動脈血栓。在此以遠的血栓不能做動脈內膜切除術。
③無合並腎臟病、冠心病、血液病、明顯的間質性肺病或腦血管病,以減少圍術期的死亡率。
術前數天需常規安裝濾器,除非明確除外血栓來自下肢和盆腔,通常,需做下肢靜脈造影,選擇從何側股靜脈途徑放置濾器,以避免血栓脫落。肺動脈血栓內膜切除術在體外循環深低溫麻醉下進行。手術死亡率已降到l0%或更低。值得指出的是,慢性栓塞性肺動脈高壓一般不適於血管成形術,也不適用溶栓治療。
(2)抗凝治療:促使下肢靜脈血栓機化,防止肺栓塞再發,並可能促進部分血栓溶解、再通。常用的葯物為華法林,療程6個月以上,某院長期隨診患者中用葯最長者已達4年,其中有的患者因停葯後症狀加重,仍在繼續應用,多數患者病情穩定。
(3)血管擴張葯等治療:栓塞性肺動脈高壓除機械堵塞因素外,體液因素也可能參與部分作用,具有部分可逆性。臨床可以試用硝苯地平,地爾硫卓等血管擴張葯。
(4)心力衰竭的治療:當右心房壓升高,有明顯右心衰竭時可應用地高辛、利尿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多巴胺等治療。早期患者療效比較滿意。
(二)預後
我國尚無完整的肺栓塞自然病程資料。自然病程主要取決於是否發現栓塞並進行治療、原有心肺疾病、栓塞的范圍、血流動力學改變的程度、年齡及血管內皮血栓自溶活性等。在美國,肺栓塞每年發病約63萬~70萬例。其中11%死於發病1h以內,89%活到至少1h以上,應當有機會得到診斷和治療,但多數患者(71%)未被診斷,得到診治的僅29%,治療的患者中92%可存活,8%死亡。急性肺栓塞患者如不在短時間內死亡,栓子多可不同程度地自行溶解。消溶至少有2個機制:
①數小時內栓子移向遠端肺動脈;
②數天或數周內發生溶解,最短者14天血栓完全消失。因此,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急性肺栓塞患者預後多良好,病死率不高。復發性肺栓塞約佔8.3%,見於治療開始前或急性期過程,與復發有關的因素有:
①因出血不得不中止肝素治療。
②應用口服抗凝劑前未肝素化。
③較大塊肺栓塞(肺灌注缺損超過35%。
④合並心臟病;⑤明顯的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後肺栓塞總的轉歸是,再溶解80%,肺梗死10%,肺動脈高壓5%,死亡5%。
㈦ 下肢深靜脈血栓治療方法
如果患者出現腿部靜脈血栓的話,首先得要區分患者的靜脈血栓位於人體的哪個部位,而且是淺靜脈血栓還是肌間靜脈血栓還是深靜脈血栓,對於淺靜脈血栓以及肌間靜脈血栓的話可以進行抗凝治療,在臨床上患者可以口服華法林,也可以口服利伐沙班進行預防性的治療。並且要時常的復查彩超,這樣的話才能夠確切地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以及靜脈血栓的病情有無進展等。另外如果患者是深靜脈血栓的話,那麼患者要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患者要進行積極的治療。因為深靜脈血栓通常來說起病比較急,會引起患者出現下肢的腫脹,而且患者如果影響到血運的話甚至還有截肢的可能。所以在臨床上如果患者遇到深靜脈血栓的話,要進行彩超檢查然後確定患者的病變范圍,必要的時候可以做下肢的深靜脈造影,然後根據患者的情況決定是否行溶栓等相關治療。一般來說,如果患者經過積極救治的話,患者的深靜脈血栓通常預後良好。
㈧ 下肢深靜脈血栓怎樣治療
治療方式有很多~~根據不同的症狀及發病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大體可分為手術治療和保守治療。保守治療使用溶栓、抗凝、改善肢體血液循環的葯物,優勢價格較低但是治療效果欠佳且風險較高。再有就是手術治療即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股靜脈切開取栓,效果好但價格較高,但一般家庭可接受大約在3~4萬元(我們醫院)。再有就是雜交手術即下腔靜脈濾器置入,然後靜脈給予溶栓葯物,經過我們的臨床應用效果同保守治療,但是安全系數較單純保守治療要高,花費大約在2萬元左右其中濾器就1萬多(也是我們醫院)。要是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Q我258082562.
㈨ 求深靜脈血栓的治療
通常深靜脈血栓特指下肢深靜脈血栓,因為內臟或其它部位也可能出現靜脈血栓,一般深靜脈血栓指從兩條腿的下腔靜脈到髂靜脈、股靜脈、腘靜脈形成的血栓。通常深靜脈血栓的治療分為以下三個層面:
1、深靜脈血栓最危險的並不是血栓本身,而是血栓脫落後隨血流經過腔靜脈到心房、肺動脈造成致死性肺栓塞,所以深靜脈血栓的治療首先要預防形成的血栓發生脫落回到肺動脈造成肺栓塞。一般治療方法較多,較可靠的方法是抗凝,主要使用葯物抗凝,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還可以經過靜脈微穿放進濾網攔截血栓等;
2、血栓本身的治療:單純的抗凝葯物治療不能將血栓消除,血栓還會在血管內,只是不脫落或停止生長,但在血管里堵塞血液,嚴重時會造成血栓後遺症,如腿腫、變色、出現老爛腿等。目前血栓治療直接採用微創手術進行溶栓和抽栓治療,將血栓盡量去除,嚴重時可能需要開刀取栓,通常應在兩周內完成;
3、如果患者沒有及時清除血栓,血栓會留在血管內,經過2年或3年後會慢慢出現血栓後綜合征,如腿腫、老爛腿等,這時必須由專業的血管科進行治療,如彈力襪、壓力治療、血管再疏通及服用輔助血液迴流葯物。如果出現潰瘍,還需要進行治療潰瘍的創傷外科方法治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