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期久坐如何鍛煉 這幾種動作能輕松解壓
久坐,成為目前我們健康最大的威脅。
學生時,我們久坐上課或者打游戲;上班時,我們一坐一天的加班。
逐漸脊椎、肩頸,腰椎等一些部位會感覺到不適,容易引起駝背,脊椎變形,肩頸酸痛,肌肉乏力以及腰間盤突出等等一些身體上的酸痛不適感覺。
這些不適大都是由於深層肌肉過於柔弱無力(勞損)造成的,所以要解決這些身體麻煩,就必須加強鍛煉深層肌肉。
那麼什麼是深層肌肉呢?簡單一點來說,深層肌肉就是我們看不見摸不著,蘊藏在身體內側骨骼周圍的肌肉,比如腰大肌,臀中肌等。深層肌肉的作用是安定骨骼和關節,支撐內臟。深層肌肉是保持和協調我們身體姿勢的肌肉,它們給脊柱以支撐和保護。
深層肌肉由肌肉、筋膜和多裂肌連接起來,這就意味著這些肌肉中的任何一種都不能彼此獨立的得到鍛煉。所以我們一般的運動很難鍛煉到深層肌肉。
今天就介紹幾種能有效鍛煉深層肌肉的方法。
一、普拉提(Pilates)
普拉提訓練法是由德國的約瑟夫•普拉提於1926年創立並推廣的一種運動健身體系--一種靜力性的健身運動。我們今天介紹一組普拉提動作。
1、平板支撐
基於共振原理,可以作用於身體的深層肌肉。這些深層肌肉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反射性的工作,傳統運動難以觸及。
每周兩到三次,每次10-15分鍾,即可達到滿意效果。無論健身、治療脊椎病或者是減肥、塑身,飛力仕都有顯著的效果。每個人,包括老年人、兒童、產後恢復女性和運動員都可以做飛力仕訓練。飛力仕尤其適合長期缺乏運動鍛煉的辦公室人群和亞健康人群。
結合多種運動——可有效提升其他運動的效果,如瑜伽、普拉提、跑步等。
健身是一種生活方式,改善自己的身體狀況,遠離病痛,健康生活。
別等啦,現在就行動起來。
❷ 怎樣鍛煉小腿肌肉和反射神經
美國最著名縱跳訓練計劃, 練成預計縱跳能力可以提高20到30厘米以上, 鍛煉過程很辛苦, 整個過程要15個星期. 對於每個動作項目,如果一種動作要作3組,組與組之間休息不能超過2分鍾,若完成了,需直接做下個項目,記住不要休息!! 第一項:半蹲跳 1、開始時,半蹲至�0�4的位置,雙手放置於前, 2、向上跳離地面最少20到25cm。(若你覺得容易的話,你可以跳至25-30cm)。 當在空中,你的雙手需放在後面。 著地時,完成一次。 接下來,只需重復以上步驟!!! 第二項:抬腳尖(提踵) 1.首先,找個梯級或一本書來墊腳,然後只把腳尖放在上面,腳跟不得著地或墊著 2.腳尖抬到最高點 3.再慢慢放下,完成一次..雙腳完成,完成一個組, 第三項:台階 1. 找張椅子來, 把一隻腳放上去,呈90度 2.盡全力的跳開, 在空中換腳,在放在椅子上, 3.重復2,將原起跳的腳放回椅子上,完成另外一跳. 第四項:縱跳 1. 雙腳放直, 與肩同寬,"鎖緊"你的膝蓋... 2. 只用你的小腿跳, 只能彎曲你的腳腂, 膝蓋盡量不彎曲... 3. 到地時,再迅速起跳,完成一次... 這一項很難, 你可用你的手幫助起跳... 第五項:腳尖跳 1. 將腳尖抬到最高點, 2. 用腳尖快速起跳, 跳時不得超過1.5 或2.5cm 第六項:蹲跳 這一項只在星期三練 1. 站立,懷抱籃球於胸前 2. 蹲下(半蹲),看前方,背直,抬起腳尖,大腿需保持90度. 3. 跳起至8-13cm,一定要保持步驟2的姿勢, 4. 著地,完成一下... 5. 如果要跳15下的話,1-14需跳於8-13cm,第15下,需盡全力跳高 答案來源:網路知道= =||| http://tieba..com/f?kz=460361024 ★★★啟動你的反射神經,最具人氣的益智游戲集錦!★★★ 呃、我只知道玩- - 有些小游戲可以從某種程度上鍛煉你的神經反射能力。 就比如這.................. And............ 需要有一個人能配合你練習,這樣你才能提升的更快,實力最好和你相差不要太懸殊,可以通過最古老的方式,比如「抓貓」,「摸黑」看似簡單,如果你把這兩種躲閃技術練成條件反射,你的反應速度算是達到了一個高手的標准!你不光要練習反應,還要練習步法,抗擊打能力,耐力,以及殺傷力。切忌,不要一味的追求進攻,雖然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但這兩者之間的張弛,相信你應該能把握好,不要等到你意識到其實自己不堪一擊的時候才悟到這個道理。。。。 法於心,堅於表,萬法皆自然,習之而忘憂,持者見志。 這是偷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End° 答案來源:網路貼吧。
❸ 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方法與特徵有哪些
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方法與特徵
1.動力性的剋制收縮練習方法的特徵。動力性克制性收縮練習是指肌肉從拉長的狀態中縮短以克服阻力而完成動作。肌肉在收縮時起止點相互接近,所以動力性克制收縮練習又可看作是肌肉的向心性工作。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動作速度快、功率大。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力量耐力。
2.動力性退讓收縮練習方法的特徵。該方法是使肌肉產生離心收縮的力量練習。生理學研究證明,肌肉不僅在收縮時能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同時在外力拉長肌肉做功時,肌肉也能把外能轉為化學能儲存。因此,肌肉的退讓性工作除了即時效應外(例如制動)還能產生積蓄效應(把非代謝能量轉變為肌肉的化學能和彈性勢能),然後再以機械能的形式瞬間釋放。退讓性收縮練習對神經肌肉系統產生超量負荷,可使肌肉力量,特別是最大力量得到明顯增長。
3.等動練習法的特徵。該方法是指藉助於專門的等動訓練器在動力狀態下,人體肌肉的抗阻力程度始終恆定,且動作速度均勻的練習方法。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人體接受外部負荷刺激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強度,在人體動作的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恆定,並使關節各個角度的肌肉用力表現出最大用力或恆定用力。國外研究認為:快速等長練習能使各種運動速度的力量都得到增加,慢速等練習所增加的快速力量耐力大於慢速等動練習所增加的慢速力量耐力。
4.超等長收縮力量練習法的特徵。該方法是利用肌肉的彈性、收縮性及牽張反射性來提高力量素質。即肌肉先被迫迅速進行離心收縮,緊接著瞬間轉為向心心縮的練習。它的最大特點是利用神經肌肉的牽張反射性,引起神經系統反射性產生更強烈的興奮沖動,從而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收縮,以產生更大的肌肉收縮力,以達到提高力量的目的。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1)各種快速跳躍練習。
(2)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練習。
(3)利用專門訓練器械進行的超等長練習。
5.靜力性練習法的特徵。該方法是指人體採用相對靜止的動作,利用肌肉長度不變,主要改主變張力的變化特點來發展力量素質。它的最大特點是物理上表現的功為零,但生物體卻依然存在做功的功能。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張力與神經細胞的機能水平。
6.組合練習法的特徵。該方法是將動力性的剋制性練習、退讓性練習和靜力性練習等方法進行不同的組合,有效地提高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從生理和生物力學角度看,各種肌肉收縮方式混合練習,增加了機體對刺激的適應難度。提高刺激的作用,能收到更快提高力量的效果。
7.電刺激練習法的特徵。該方法是現代新的發展力量素質的練習法。其最大優點是:訓練部分准確,可根據訓練目的,隨意選擇和確定練習部位;強化專項肌群和薄弱肌群,肌肉收縮的強度和時間可以人為地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動員運動單位參與收縮,可在短期內迅速提高肌肉力量;可加大訓練量,緩解大運動量與疲勞恢復的矛盾,可保證受傷期工作肌群的正常訓練。與想像訓練相結合,作為比賽期和比賽前的力量強化手段和興奮刺激手段。
電刺激法增長力量迅速,但用電刺激獲得的力量,一旦停止練習,消退也快。
❹ 胳膊肌肉反射性酸痛是怎麼回事可不可以用熱鹽騰
緩解肌肉酸痛大多採用伸展拉長肌肉的方法,這可能是由於在拉長肌肉時,刺激了肌肉的高爾基氏腱器官,使其發生抑制性沖動的結果。從中樞來看,牽拉肌肉可以改變相應中樞的興奮性,並通過負牽張反射的作用來阻斷由於肌梭興奮過高引起的痙攣,以及改善由痙攣引起的局部組織缺血,從而改進肌肉的血流,促使受損組織的康復。
我知道的還有拿熱毛巾熱敷,最好拿那種很燙的~!!
還要手撮,把肌肉撮燙!
但是時間太緊了,希望對你有點幫助吧!
祝你好運!哦,另外,維生素e可以部分減輕鍛煉後的肌肉疼痛!
在最新一期《梅奧醫訊》中,運動醫學專家指出,緩解肌肉酸痛應該採取先冷敷、後熱敷的方法。
為緩解因運動挫傷和拉傷所致的肌肉疼痛,第一個步驟應在最初的幾天,每隔4—6個小時對疼痛部位進行一次冷敷,每次堅持20分鍾。這樣能夠使肌肉從過度緊張的狀態中放鬆下來,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進行冷敷的工具可以是冰袋,也可以是一包冷凍蔬菜。
在冷敷前最好用乾爽的毛巾或衣物將冰袋裹起來,以免皮膚凍傷。
經過兩到三天的冷敷之後,肌肉的緊張狀態和疼痛感能夠得到較大緩解,這時就應該及時採取熱敷療法,以使肌肉徹底消除酸痛的感覺。
熱敷療法最好能夠做到1天3次,每次20分鍾。熱敷療法的手段多種多樣,可以用一小瓶熱水、一塊熱毛巾直接敷在疼痛部位,也可以採取烤燈、泡盆浴或沖熱水澡的方式。
專家同時指出,對於一些慢性病造成的肌肉或關節疼痛(例如關節炎),熱敷要比冷敷更有效。
避免肌肉酸痛的方法:
*肌肉伸展運動(以靜態的方式進行)。
*漸增負荷原則:肌肉訓練的超負荷原則使得肌肉容易因此受傷,配合漸增負荷原則,慢慢提高肌肉的訓練的
質與量,才能有效避免傷害發生。
*適當的補充維他命C,唯仍需進一步分析證實。
遲發性肌肉酸痛則是指,在運動後數小時到24小時左右才出現的肌肉酸痛現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續時間在
一至三天左右。遲發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傷、肌肉痙欒或結締組織異常所引起,不過,一般認為結
締組織異常是引起遲發性肌肉酸痛的最大原因。
一般大眾認為肌肉酸痛是乳酸堆積所造成的觀念,是不正確的。
較少使用或訓練的肌肉,突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復的活動,容易引起遲發性的肌肉酸痛,預防的最佳方法是
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肌肉活動,使肌肉能夠負荷將進行的繁重或多次反復運動。如果已有肌肉酸痛現象,則應休息與熱療處理,不宜再過度活動,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❺ 如何練習自己的反應力
你那似乎是習慣的條件反射了……你發現別人一拳打過來,這就是你中樞神經意識到了,但是你要反應出來左手格擋的同時右手反擊,就需要一定的思考過程,如果拳頭來得太突然,那麼你意識可能會混亂,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反應。如果對於這一拳的反應已經成了條件反射,那麼就可以省去思考的時間直接做出反應,從而大大提高了反應速度。 條件反射的訓練方法,就是讓陪練對你反復做各種攻擊動作,速度由慢到快,你也要迅速做出相應的正確反應,練習多了你自然會條件反射地去回應拳頭。
❻ 屈肌反射是怎樣運動的
屈肌反射是在我們肢體的皮膚受到傷害刺激的人體所做出的一種反謝。這個時候該側肢體會出現屈曲運動,關節的屈肌收縮而伸肌弛緩。屈肌反射具有保護性意義,使肢體屈縮而避開傷害性刺激。屈肌反射的強度與刺激強度有關,例如足部較弱的刺激只引起踝關節的屈曲;刺激強度加大時,則膝關節和髓關節也可發生屈曲。如刺激強度更大,則可在同側肢體發生屈肌反射的基礎上,出現對側肢體伸展的反射,這種反射稱為對側伸肌反射。動物的一側肢體屈曲,對側肢體伸直,以利於支持體重,維持姿勢。屈肌反射與對側伸肌反射的中樞均在脊髓。
❼ 什麼叫力量訓練的基本方法和主要手段分別有哪些
現代運動訓練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特點是訓練方法,手段和訓練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作為一名教練員或運動員熟悉、掌握這些方法、手段,並且能結合訓練實際及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合理地運用之,才有可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手段
(一)負重抗阻力練習
這種練習可作用於機體任何一個部位的肌肉群。這種練習主要依靠負荷重量和練習的重復次數刺激機體發展力量素質。負重抗阻力練習的方式多種多樣,負荷的重量及練習的重復次數可隨時調整,它是身體素質練習中常用的一種手段。
(二)對抗性練習
這種練習的雙方力量相當,依靠對方不同肌肉群的互相對抗,以短暫的靜力性等長收縮來發展力量素質。如雙人頂、雙人推、拉等。對抗性練習幾乎不需要任何器械及設備,也容易引起練習者的興趣。
(三)克服彈性物體阻力的練習
這是依靠彈性物體變形而產生阻力發展力量素質,如使用彈簧拉力器、拉橡皮帶等。
(四)利用外部環境阻力的練習
如在沙地、深雪地、草地、水中的跑、跳等。做這種練習要求輕快用力,所用的力量往往在動作結束時較大。
(五)克服自身體重的練習
這種練習主要是由人體四肢的遠端支撐完成的練習,迫使機體的局部部位來承受體重,促使該局部部位的力量得到發展。例如引體向上、倒立推進、縱跳等。
(六)利用特製的力量練習器的練習
這種特製的練習器,可以使練習者的身體處在各種不同的姿勢(坐、卧、站)進行練習。它不但能直接發展所需要的肌肉群力量,還可減輕心理負擔,避免傷害事故發生。另外,還有電刺激發展肌肉力量的練習器。
二、力量素質練習的基本方法與特徵
運動訓練實踐中,教練員們創造了多種多樣發展肌肉力量的方法,或是作用於整個肌肉系統或是有選擇性地作用於某些肌肉群,這些具體的練習形式是形成現代力量訓練方法的基礎。按動力學特徵分類,力量素質練習的方法分為動力性力量練習法、靜力性練習法及電刺激練習法等。動力性力量練習法是指人體採用相對運動的動作形式進行力量素質的練習,主要由克制收縮形式(速度性克制收縮,力量性克制收縮和等動練習),退讓收縮形式的速度性退讓收縮,力量性退讓收縮練習;超等長收縮形式的速度性超等長收縮,力量性超等長收縮練習等等方法所組成。靜力性力量練習法是指人體採用相對靜止的動作形式進行發展力量素質的練習,主要是指等長收縮練習。電刺激法是利用電刺激儀產生的脈沖電流,代替由大腦發出的神經沖動,使肌肉收縮,達到提高肌肉力量之目的。此外還有將動力性力量的不同形式和靜力性力量練習的形式進行不同組合,形成新的發展不同力量素質的組合練習法。
(一)動力性的剋制收縮練習方法的特徵
動力性克制性收縮練習是指肌肉從拉長的狀態中縮短以克服阻力而完成
動作。肌肉在收縮時起止點相互接近,所以動力性克制收縮練習又可看作是肌肉的向心性工作。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動作速度快、功率大。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速度和力量耐力。
(二)動力性退讓收縮練習方法的特徵
該方法是使肌肉產生離心收縮的力量練習。生理學研究證明,肌肉不僅在收縮時能把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同時在外力拉長肌肉做功時,肌肉也能把外能轉為化學能儲存。因此,肌肉的退讓性工作除了即時效應外(例如制動)還能產生積蓄效應(把非代謝能量轉變為肌肉的化學能和彈性勢能),然後再以機械能的形式瞬間釋放。退讓性收縮練習對神經肌肉系統產生超量負荷,可使肌肉力量,特別是最大力量得到明顯增長。
(三)等動練習法的特徵
這種方法的最大特點是,人體接受外部負荷刺激所產生的生理反應強度,在人體動作的變化過程中始終保持恆定,並使關節各個角度的肌肉用力表現出最大用力或恆定用力。
(四)超等長收縮力量練習法的特徵
它的最大特點是利用神經肌肉的牽張反射性,引起神經系統反射性產生更強烈的興奮沖動,從而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參加收縮,以產生更大的肌肉收縮力,以達到提高力量的目的。這種練習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形式:
1、各種快速跳躍練習。
2、不同高度和形式的跳深練習。
3、利用專門訓練器械進行的超等長練習。
(五)靜力性練習法的特徵
它的最大特點是物理上表現的功為零,但生物體卻依然存在做功的功能。能更有效地提高肌肉的張力與神經細胞的機能水平。
(六)組合練習法的特徵
從生理和生物力學角度看,各種肌肉收縮方式混合練習,增加了機體對刺激的適應難度。提高刺激的作用,能收到更快提高力量的效果。
(七)電刺激練習法的特徵
最大優點是:訓練部分准確,可根據訓練目的,隨意選擇和確定練習部位;強化專項肌群和薄弱肌群,肌肉收縮的強度和時間可以人為地控制;可最大限度地動員運動單位參與收縮,可在短期內迅速提高肌肉力量;可加大訓練量,緩解大運動量與疲勞恢復的矛盾,可保證受傷期工作肌群的正常訓練。與想像訓練相結合,作為比賽期和比賽前的力量強化手段和興奮刺激手段。
電刺激法增長力量迅速,但用電刺激獲得的力量,一旦停止練習,消退也快。
三、最大力量的訓練
最大力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肌肉生理橫斷面和肌肉內協調能力發展與改善。後者對相對力量的提高尤其重要。是田徑徑賽、跳躍和球類運動員提高力量的主要途徑。
下面幾種訓練方法能有效地發展人體最大力量。
(一)靜力性練習
靜力性練習一般多採用較大負荷量,以遞增重量的方法進行練習。所負的重量越大,由肌肉的感覺神經傳至大腦皮質的神經沖動也就越強,從而引起大腦皮質指揮肌肉活動的神經細胞產生強烈興奮,若經常接受這種刺激,就提高了興奮強度,並吸引更多的肌肉纖維參與工作,進而提高了肌肉的最大力量。
總負荷是影響最大力量發展的重要因素。影響總負荷的因素有負荷重量、練習重復組數、每組持續時間及各組間的間歇時間等。提高最大力量多採用本人最大負荷量的70%進行練習,組數可控制在4組,每組持續在12秒以上,每組間歇3分鍾。若採用本人最大負荷量的70~90%進行練習,組數可控制在4~6組,每組持續時間8~10秒,每組間歇3分鍾。若採用本人負荷量90%以上進行練習,組數不超過4組,每組持續時間3~6秒,每組間歇應增至4分鍾。
(二)持續不斷地重復用力的方法(重復法)
作用在於加強新陳代謝,活躍營養過程,並有助於改進協調性,加強支撐運動器官能力,並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
重復用力訓練採用的負荷強度一般是本人最大負荷量的75~90%,組數可進行6~8組,每組重復次數3~6次,每組間歇時間控制在3分鍾。
(三)最大限制的、短促用力的方法(強度法)
短促極限用力的練習方法,保證了神經系統和肌肉作用力的高度集中,使肌肉最大力量得到明顯提高。對於需要最大力量的項目的運動員來說,周期性地舉最大的和接近最大的重量能有效地發展其專項工作能力。
短促極限用力訓練採用負荷強度為本為負荷量的85~100%,練習組數6~10組,每組練習次數1~3次,每組間歇時間控制在3分鍾。
(四)極限強度的方法
極限強度練習方法的顯著特點,非常突出強度,幾乎每周、每天、每項都要求達到、接近甚至超過本人當天最高水平。在計劃規定的時間內要求組數越多越好,組與組之間的間歇以練習者恢復為准,整個訓練全年都是這樣安排的,不作大的調整和變動。
(五)極端用力的方法
這種練習方法的特點是採用一定的負荷量進行練習,次數重復至極限數量,直到完全不能做為止。即至參加訓練的肌肉群再也不能進行收縮。其生理機制是,肌肉越來越疲勞,需要從大腦皮層中發出補充的神經沖動新的運動單位。這樣就把每塊肌肉充分地調動起來,並去激發新的肌肉群(即興奮過程的擴散)。
極端用力練習方法發展力量素質的負荷特徵是一般多採用50~75%的負荷強度,進行3
~5組,每組10~12次,每組間歇時間為3~5分鍾。它對某些運動項目運動員的身體起著最為深刻和全面的結構性的影響,而對運動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更加重要。對發展力量和耐力產生良好的作用,並且是大幅度提高運動成績的基礎。
(六)電刺激法
生理機制是由大腦發出的中樞神經沖動被一種能使肌肉收縮的電刺激所取代。電刺激的優點是:
一是能使肌肉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
二是引起肌肉緊張所維持的時間要比普通方法長、反復次數多,極限力量降低減慢。由於排除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疲勞,使運動員在已疲勞後仍可繼續對肌肉進行電刺激訓練,達到真正大運動量訓練;
三是比一般力量訓練方法消耗能量少;
四是對肌肉訓練的針對性強。其缺點是可能對人體協調能力產生不利影響,而且假使訓練量控制不當,會使肌肉負擔過重。該方法分直接刺激法和間接刺激法兩種。直接刺激法是把兩個電極固定在肌肉末端,促使肌肉直接受電刺激,頻率為250赫茲時肌肉收縮最為理想。間接刺激法是把不同的電極放置在有關運動神經部位,使肌肉間接受刺激收縮,頻率為1000赫茲時肌肉收縮最為理想。頻率持續時間為10秒,每塊肌肉的各個刺激周期的間隔時間為50秒。一次訓練的刺激周期為10個。
四、速度力量的訓練
由於速度力量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綜合特徵,一般都用提高肌肉用力的能力及提高肌肉收縮的速度來提高運動員的速度力量。其中,發展運動員肌肉用力的能力是發展速度力量的基礎,而提高肌肉收縮的速度是發展快速力量的決定"力量"。體育運動項目絕大多數是在快速節奏下或爆發用力的情況下完成的。各種情況下的起動速度、投擲中的鞭打速度、體操的團身、轉體速度等都要肌肉的用力能力和肌肉的收縮速度。表現在體育運動中為起動力量、爆發力、反應力等。
(一)發展起動力的方法
在最短時間內(通常不到150毫秒)最快地發揮下肢力量,稱為起動力。運動實踐證明:最大力量水平是起動力的基本因素。
發展起動力的練習方法多種多樣:
1、利用地形地物做各種短跑練習,如沙地跑、上下坡跑、跑階梯等。
2、利用器械、儀器做各種跑的練習,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變方向跑、計時短跑、系鉛腰帶的加速跑、負輕杠鈴短跑等。
3、利用同伴的各種助力做加速跑、牽引跑、各種准備姿勢的聽信號起動跑等。
另外,發展彈跳反應力的練習也都是發展起動力的良好手段。
(二)發展爆發力的方法
以最短的時間(在150毫秒內),以最大的加速度克服一定阻力的能力,稱為爆發力。它對於多數的速度力量型項目(如跳遠的起跳動作)是一個決定性因素。爆發力也同樣依賴於最大力量水平。所以任何發展最大力量的方法也適應於發展爆發力練習。但發展爆發力練習的負荷特徵是:負荷強度一般採用70~90%,練習組數3~6組,每組做5~6次,每組間歇3分鍾。前蘇聯運動員安排18周發展爆發力,收到良好效果:前6周從事跳躍練習,中間6周進行大重量的快速杠鈴練習,後6周做跳深練習。
(三)發展反應力的方法
當人體運動時,肌肉鏈牽制著人體運動的速度,引起牽張反應。由於來自迷路、眼、頸部本體感受器的刺激,牽張反射經常受到修正從而發生反射性的運動。這種反射性運動,能使運動著的人體獲得很高的加速度,產生朝相反的方向運動的能力。在制動的離心階段,活動的肌肉被拉長;在加速的向心階段,肌肉迅速收縮。這種形式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一種是以跳躍為主的彈跳反應力,一種是以擊打、鞭打、踢踹為主的擊打反應力。
上述兩種形式的差別在於不同的刺激關系。以跳深為典型的反應形式中,肌肉拉長是因刺激向下運動的身體受重力作用被迫進行的。人們習慣稱之為超等長練習。相反,以擊打為典型的反應形式中,肌肉拉長是因對抗肌肉用力引起的,這種被拉長並不是積極的,因此,拉長--收縮周期比跳深慢得多。
1、發展彈跳反應力的方法很多,比較有效的方法有:
(1)跳深:下落高度70~110厘米。若採用較低高度,有利於發展最大速度;若採用較高高度,可發展最大力量。要求跳下後立即向上跳起,盡量高跳。這種練習1周可安排2次,每次4組,每組8~12次,組間間歇2分鍾。疲勞時不宜做此練習。
(2)各種跳躍練習:跨步跳、多級跳、負重連續跳、跳台階、跳上跳下等。優秀運動員往往把短跳練習結合用以提高反應力。
(3)手持4.5公斤的啞鈴蹲跳起:肩負22.5公斤的杠鈴蹲跳起;肩負45公斤杠鈴快速分腿跳;肩負67.5公斤杠鈴等。
2、發展擊打反應力。許多競技運動項目都有擊打、鞭打、出手、踢踹等動作。特別是對抗肌的力量能力是這些運動項目訓練的重要任務。優秀運動員中發展擊打反應力的練習有:
(1)發展對抗肌的退讓性練習。用超過本人最大負荷量的10~50%卧推,要求加助力推起;加保護慢放下。用上述的負荷強度和方法進行深蹲,兩手持啞鈴做仰卧直臂下壓。要求直臂下壓時快,直臂後擺時慢。
(2)發展對抗肌和擊打速度的模仿性練習。利用滑輪拉力器、橡皮筋、小啞鈴、石塊、短棒等模仿擊打、鞭打、投、踢和踹等動作,注意完成動作的幅度。完成動作前的拉長動作以及具有足夠引起鞭打性的肌肉緊張,開始位置(關節角度)必須與比賽中動作的位置一致,根據所選負荷和運動員的訓練狀態,此練習每組不可超過5~8次。
無論發展哪種力量,重要的是把力量與速度很好的結合起來,才能轉化為速度力量。在訓練實踐中,要科學地調整動作力量和動作速度,長時間地採用恆定負荷,就會使動作速度固定,影響速度力量的發展。負荷強度的安排是周期性、波浪式變化的。也應注意使身體局部的速度力量能力與全身速度力量能力結合起來進行。
五、力量耐力的訓練
力量耐力是既有力量又有耐力的綜合性素質。它是在靜力性或動力性工作中長時間保持肌肉緊張而又不降低工作效果的運動能力。運動員的力量耐力水平取決於多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保證工作肌耗氧和供氧和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的機能能力,無氧代謝的機能能力和工作肌有效地利用氧的能力,以及運動員克服自身疲勞的意志品質。
根據肌肉工作的方式,力量耐力可分為動力性力量耐力和靜力性力量耐力。動力性力量耐力又可細分為最大力量耐力(重復發揮最大力量的能力)和快速力量耐力(重復發揮快速力量的能力)兩種。無論動力性力量耐力或者靜力性力量耐力均與最大力量有密切關系,不同運動員在完成同一負荷重量時的重復次數,主要取決於最大力量。最大力量大,則重復次數多,力量耐力好。
從肌肉物質交換的關系來看,在靜力性力量練習時,肌肉緊張逐漸下降,從而限制了有氧物質和酶作用的供應,肌肉高度緊張時,還會中斷這種供應。在動力性力量耐力練習時,肌肉有節律地交替緊張和放鬆,短時間隨血流供應有氧物質,易於加快消除疲勞的過程。
根據肌肉物質交換的關系,如果發展一般力量耐力,可採用持續間歇練習法、等動練習法、循環練習法和負荷強度較低的靜力性練習法。
(一)持續間歇練習
其特點是負荷重量較小,每次應竭盡全力去達到極限,使肌肉長時間持續收縮工作到最大限度。力量耐力的增長主要表現在重復次數的增加上,每次練習要力爭增加重復次數,當重復次數超過該項目特點的需要時,就應增加負荷重量。由於每個運動項目的特點不同,因此採用的負荷重量和次數應根據各項目的特點而確定。
(二)等動練習法
它是利用一種專門器械(等動練習器)進行力量練習的方法。等動練習器的結構是在一個離心制動器上連一條尼龍繩,拉動尼龍繩時,由於離心制動作用,拉動繩的力量越大,器械產生的阻力也越大,器械所產生的阻力總是和用力大小相關。
肌肉用力大小與骨杠桿位置有著密切關系,即受到肌肉群的牽拉角度與每個杠桿的阻力臂與力臂的相對長度的影響。因此,當人體任何一個環節活動時,在它整個活動范圍內,肌肉所表現的力量並不是均勻一致的。當我們作彎舉時,總會明顯地感覺到肘關節處於90度角左右時最吃力(阻力最大)。因此,在一般的動力性訓練中,由於外加阻力是固定的,所以肌肉在屈肘關節的整個活動范圍內,負擔是不一樣的,開始較小,90度角左右負擔量最大,然後又逐漸減小。當肘關節處於不同角度時,屈肘肌群所受到的刺激作用也就不一樣。而用等動練習器進行訓練時,當骨杠桿處於有利位置時,肌肉如使勁,用力比較大,器械產生的阻力也大;而當骨杠桿處於不當位置時,力量小,器械產生的阻力也就小。這樣實際上就等於在肘關節的整個活動范圍內,給予了屈肘肌群以不同的負荷(即不同的外加阻力),只要練習者盡力去拉,就能保證在整個活動范圍內,肌肉均能受到最大負荷。
進行等動練習時,通常完成次數較多。主要用於發展力量耐力,如果改變負荷要求,亦可用於發展其他力量素質。等動練習可採用以下方法進行:將等動練習器固定在牆壁上、地板上或天花板上,運動員根據各自的專項特點,結合專項動作的方向和幅度,採用不同的負荷進行訓練。
(三)循環練習法
循環練習法是指根據訓練的具體任務,建立若干練習站或點,運動員按照規定的順序、路線、時間依次完成各站規定的練習內容和次數,周而復始地進行練習的方法。其特點是能輪流鍛煉各個肌群,按先後順序發展兩臂、雙肩、兩腿、腹部、背部等部位肌群的力量耐力。
循環練習的內容組織需根據練習者的設想、訓練目的而定,並且應該遵循"漸進負荷"或者"遞增負荷"的原則安排訓練,負荷強度必須針對個人情況而定。
根據國外資料報導,提高肌肉耐力一般採用兩種不同方式的循環練習:
1、大強度間歇循環練習。
該方法運用時採用最大力量的50~80%負荷,重復10~30次,重復速度要快,休息時間應是用力時間的2~3倍。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短距離高速度項目(短跑、短距離游泳、短跑道速滑)、摔跤、拳擊及其他球類項目的肌肉耐力的訓練。
2、低強度間歇循環練習。
該方法採用較低負荷(最大力量的30~50%),重復次數增加至最高重復次數。完成動作的速度適中或較慢,休息時間比大強度的循環練習時間要短。這種方法主要用於發展周期性運動項目的肌肉耐力,如長跑、長距離游泳、越野滑雪、賽艇等。
制定循環練習計劃時,每組練習的時間短者可安排6種練習,時間適中者可安排9種練習,時間長者可安排12種練習,總持續時間在10~30分鍾之間,循環重復練習2~3組。但具體的練習持續時間、重復次數以及間歇時間,應該根據運動員的訓練水平和准備發展的身體素質來確定。由於採用循環法練習時各"站"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固定的,所以可以組織與"站"同等數量的人同時參加練習,提高練習者的興趣,活躍練習的氣氛。
發展力量素質,除了學習掌握必要的力量素質教學與訓練的理論外,還應該掌握正確地發展有關肌群力量的技術動作,並在實踐中反復練習。只有這樣,才能迅速促進力量素質的不斷提高。
❽ 如何訓練肌肉的爆發力
眾所周知,身體的某部位或運動器械之所以能獲得一定的速度面運動,是肌肉收縮做功的結果。而體育運動項目的絕大多數的動作,都在快速節奏或爆發性用力的情況下完成的。基於爆發力的重要性,國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對爆發力訓練進行了長期、大量的研究,隨之創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爆發力訓練方法。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在訓練實踐中如何正確、有效地發展爆發力。
1.負荷的要求。在爆發力的訓練中,做一般和專門力量的練習以發展局部肌群爆發力時,負重量可達到最大重量的70%~90%;在完成接近專項技術的練習時,負重量可達最大重量的30%~50%。在專項比賽動作練習中,負重量應接近比賽條件。每種練習重復次數的選擇要能促進力量的增長,同時又不能多到和練習的動作結構發生變化,應保證完成動作時不降低工作能力和頻率為准。一般重復次數在1~4和5~10次之間,3~6組。重復次數、合理的時間主要取決於負重的大小,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以及動作的結構特點。在一次訓練課中,安排的練習量不宜大,爆發力的練習通常在20min以內。
2.大負荷訓練法。按照傳統的力量訓練理論,快速完成小負荷(大負荷的75%以下)和中等負荷(75%~85%)的力量訓練,是用於發展爆發力的常用方法,該方法有助於提高動作的爆發力。由於很多教練員都確信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因而誤導一些教練員在比賽前期和比賽期放棄了大負荷力量訓練,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做法。
有關的實驗結果表明,在發展爆發力方面,大負荷訓練全面發展於中、小負荷訓練。這主要取決於中樞神經系統向運動單位發放沖動的頻率和強度。大負荷訓練能使中樞神經系統發放的沖動強度大、頻率高,能最大限度地激活運動單位,盡可能達到有目的的和同步的活動。雖然負荷訓練使動作速度相應變慢,但能動員更多的運動單位,使肌肉產生的力量更大,因而訓練效果明顯優於中、小負荷。
美國的布里奇沃特大學的實驗研究進一步表明,大負荷慢速訓練與快速訓練對增長力量一樣有效。實驗中挑選了6名受試者(平均年齡25歲),使其一條腿作慢速移動(60 o/s),而使另一條腿作快速移動(240 o/s)。每次訓練課要每條腿以最大力量運動20s,共練習 3次,其結果是,慢速訓練的腿的力量,比快速訓練的腿的力量提高快。
3.超等長訓練法。跳深是一種典型的超等長聯系方法,即肌肉先進行快速的離心收縮,僅接著爆發性地完成向心收縮,對提高運動員的支撐能力、快速力量、尤其是爆發力,有著其他練習方法無法替代的訓練效果。在進行跳深練習時,教練員應根據運動員訓練水平和所從事的運動項目的特點安排訓練,要求跳下後立即跳起,盡量高跳或遠跳。選擇跳得最高或最遠的下落高度進行練習,可有效地發展運動員的爆發力。如採用較低高度,有利於發展彈跳速度;採用較高高度,有利於發展最大力量。跑、跳運動員可多安排直線型跳深練習,而投擲運動員則要多安排一些跳深加轉體或側跳等練習。練習對關節、肌肉、韌帶的較強刺激,所以,在跳深應有較好的一般力量訓練基礎,確定適合運動員的合理跳深高度。發展上肢爆發力的練習方法,應採用與專項技術相類似的動作形式,如用擺動器械的方法(或結合滑輪、繩、球等練習手段)進行超等長性肌肉收縮的訓練。
4.反應訓練法。該方法要是通過動力性練習的速度沖擊性負荷,刺激肌肉的本體感受器肌梭,強化牽張反射的效應,提高肌肉的反射性收縮力量。反應收縮形式是一種高強度活動的肌肉拉長收縮周期形式,就其本質而言,反應訓練法屬於超等長練習,它能有效地增強肌肉爆發力。該形式可通過各處中的練習動作表現出來,一是以大強度跳躍為主的彈跳反應力,二是以擊打、鞭打、踢踹為主的擊打反應力。
如立定三級跳和多級跳,連貫的單腳跳和跨步跳、蛙跳、跳遠、跳高、台階跳、障礙跳等,這些練習的負荷強度和密度的變化,可通過重復次數、練習速度、標志物等因素來控制。如負重練習則一般負重量為最大重量的5%~15%。可利用滑輪拉力器、橡皮筋、小啞鈴、短棒等模仿擊打、鞭打、踢踹等動作練習,每組次數一般為5~8次。還可採用大、小負荷對比交替練習,開始時採用克服大阻力的練習,隨即突然減小阻力高速完成相同技術動作的練習等。
值得注意的是,練習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要確保動作的爆發性和正確性,應注意組間間歇,疲勞時應停止練習。
(二)爆發力訓練方法的採用原則及應注意的問題
1.專項性原則。從競技運動訓練學的角度來看,爆發力訓練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專項力量,即直接為提高運動成績服務。在發展爆發力的訓練中必須遵循「專項性原則」,即練習的動作幅度、動作方向、肌群的工作性質、爆發力的發揮速率,必須與完成專項技術動作相符合。美國著名的力量訓練專家約翰·傑西在20世紀70年代就提出,運動員不應該在爆發力訓練中過多地進行垂直面內的抗阻力練習。因為除舉重和賽跑之外,幾乎所有其它的運動項目都更多地涉及到身體的旋轉運動和額狀面、矢狀面的運動。這就要求我們跑、跳、投的動作結構盡可能與專項技術一致,以發揮出最大的動作效率。
2.爆發力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
(1)負荷。爆發力訓練時,既要發展主動肌力量,又要注意發展其對抗肌群和協同肌的力量用的負荷不同,其效果也不同。要因人而異,合理安排負荷。訓練時要集中注意力,做到「快速和瞬間的爆發性用力。」
(2)根據實際調節訓練。根據不同訓練階段的要求,遞增爆發力構成的力量與速度兩個成分,這樣可避免爆發力的發展停滯不前。
(3)加強專項技術訓練。加強專項技術訓練,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發力前的伸展放鬆能力。如果發力前有關肌群處於緊張狀態,造成用力方向、用力角度不正確,導致了正確技術的用力工作距離縮短,而影響爆發力的充分發揮。
(4)爆發力訓練中的間歇時間。爆發力的訓練無原則消耗相當高的「神經能量」,練習的組間恢復時間要相對較長(3~4min),因為在提高爆發力的練習中,最佳的效果要依賴於中樞神經向運動單位發放高頻率的沖動。為了確保動作的爆發性用力特徵,應該避免疲勞。
(5)注意放鬆練習。練習間或練習後,做一些徒手伸展放鬆性練習,可使肌肉保持快速收縮能力。主動肌收縮,對抗肌放鬆,動作協調配合,減小主動肌收縮的阻力,收縮速度增大
❾ 怎麼鍛煉小腿肌肉和反射神經
腳後跟墜布袋,開始跳躍練習在沙坑,布袋裝鐵沙,量小些,逐步加大,鐵沙的重量,只到帶著跳躍向上的爆發力,與向下鐵沙墜的反射神經力感覺舒服了,就能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