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脾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脾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12 19:45:07

1. 脾疼怎麼

中醫認為脾屬臟,位於中焦,在膈之下,和胃相表裡。脾的主要功能是主動化、主升清和統攝血液。
脾主運化,是指脾具有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的作用。運化水谷是指脾能把水谷(飲食物)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運輸至全身;運化水液是指脾能對被吸收的水谷精微中多餘的水分,及時地轉輸至肺和腎,通過肺、腎的氣化功能化為汗和尿排出體外。脾主升清,是指脾把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頭目,通過心肺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故有「脾以升為健」之說。脾主統血,即脾有統攝血液在經脈之中流行,防止逸出脈外的功能。
脾的運化功能,不僅是脾的主要功能,而且對於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至關重要,故稱脾胃為「
後天為本」、「氣血生化之源」。
脾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吸收,轉輸營養物質,運化水液,統攝血液。脾和肌肉、四肢、口唇有關。
1.脾主運化:一是運化水谷的精微。飲食入胃,經過胃的腐熟後,由脾來消化吸收,將其精微部分,通過經絡,上輸於肺。再由心肺輸布於全身,以供各個組織器官的需要。一是運化水液。水液入胃,也是通過脾的運化功能而輸布全身的(具體運行見腎主水示意圖)。若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則氣血的化源不足,易出現肌肉消瘦、四肢倦怠、腹脹便搪,甚至引起氣血衰弱等症。若脾運化水液的功能失常,可導致水液確留,聚濕成飲,濕聚生痰或水腫等症。
2.
脾統血:血液在脈道正常運行,除依賴心臟的推動、肝臟的調節,又有賴於脾氣的統攝控制,使之循經運行不至溢於脈外。所以脾氣充足,則血不妄行。若脾氣虛弱,氣不攝血而溢於脈外,即所謂「脾不統血」,可出現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皮下出血等慢性出血疾患。
3.脾主肌肉和四肢:人體的肌肉、四肢依靠氣血津液等物質來營養,而這些營養物質的來源又有賴於脾。因此,脾氣健運,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壯實,四肢活動有力。反之,脾氣衰弱,營養缺乏,則肌肉消瘦或萎縮,四肢乏力。
4.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與口唇有密切關系,口唇能反映脾胃的功能,通過口的辨味功能和唇的色澤,可以了解脾氣的強弱。脾氣健運,則唇色紅潤,口能知五味。反之,脾氣虛弱,則唇色淡白,飲食乏味。

2. 脾臟疼,痛是什麼原因

你怎麼知道是脾臟?
人體橫膈膜位置的疼痛和許多病症有關,不要輕易下結論啊!
如果你是這個位置痛,大概有幾點:
1、注意是不是上腹部飽脹導致的錯覺!胃部發炎都是正中間的位置不適。
2、肥胖導致的臟器內部擠壓。比如坐姿不正等,都會導致該現象。
3、肝臟重大,或膽囊發炎,如果有上述情況,吃點兒雞蛋就疼得不行了!
4、真的脾臟器官受損,這樣疼痛持續很久的話,做個B超,一目瞭然了。

3. 脾胃疼該怎麼醫治

引起胃部疼痛主要是由於胃部痙攣導致,如果出現明顯的痙攣性疼痛合並有節律性,周期性,以胃或者十二指腸病變密切相關,需要檢查胃鏡加以確診。如果有嚴重的糜爛面或者潰瘍甚至有息肉則很容易誘發病情反復發作,甚至加重的可能性會相應增大,需要及時通過解痙及抑酸護胃等治療。如果出現劇烈刺痛,甚至有可能會合並有胃穿孔,尤其是暴飲暴食或者過度用葯引起則需要警惕,一旦出現胃穿孔隨時都會危及生命安全,及時通過胃鏡下行穿孔處修補治療即可。

4. 脾臟位置疼痛是什麼原因

造成脾臟位置疼痛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種,考慮可能是腸道易激綜合症引起的,建議可以口服比補脾益腸丸,並配合山莨菪鹼片來進行葯物治療,平消多吃溫熱易消化的食物,忌食過於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而且要注意腹部的保暖。第二種,考慮可能是脾胃不和引起的,建議可以服用中葯來進行調理,平時可以多吃些養胃的食物,比如小米粥。

5. 脾臟痛是怎麼一回事情

提示病變
可能
脾臟增生
囊變
,癌,血管瘤
等使脾臟體積變大牽扯脾臟外的包膜
外傷致脾破裂,包膜下或外出血.
不過你怎麼能肯定是脾臟的問題呢
正常的脾臟是在肋骨後面
在肋下是摸不到的
.而且脾臟的位置偏後,
左腹部前胃又佔了很大的區域.

6. 脾痛是什麼原因

中醫認為脾的部位痛疼為肝經氣滯血瘀,一般可以引起情況為(1)外傷(2)帶狀皰疹(3)神經痛(4)腸道脾曲傳導不暢等。我認為你的情況為:肋間神經痛。可用些活血化瘀葯或止痛葯。

7. 脾痛怎麼回事

脾疼的原因1:盲腸炎:盲腸炎在初期可能會感覺上腹或胃痛,後來轉到右下腹,即盲腸所在的位置。此外,會輕微發燒,白血球也會升高,通常診斷不難,但老人家常常不容易診斷。
脾疼的原因2:膀胱或結石發炎:結石卡在尿道口,會引起膀胱處劇烈疼痛,小便時會有尿道疼痛感,甚至血尿的現象,而如果是膀胱遭到細菌感染,也會有同樣部位的疼痛,但疼痛感較輕微,通常伴有小便灼熱感,做尿液檢查可見白血球升高。
脾疼的原因3:腰部疼痛:兩側腰部處的疼痛腎結石:腎結石掉下來卡在輸尿管,引起劇痛。通常在兩側腰部,有時會向下輻射到膀胱處,有時會發現排尿有血,這種痛也是一種絞痛,非常厲害,通常要打針後才能緩解。
脾疼的原因4:無特定部位的疼痛大腸癌:大腸癌引起排便習慣改變,甚至出現血便、脹氣,嚴重的還會導致腸阻塞,病人常會感到腹痛,但痛的部位不明確,常常延誤診斷。腸阻塞:做過腹腔手術的病人常會發生腸子黏連,引起腸阻塞,而導致腹痛,痛的部位不定,通常是一陣陣絞痛,脹氣厲害,打嗝或排氣後就會改善。

8. 脾臟痛的原因

脾臟痛是以一側或兩側脅肋疼痛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其性質有脹痛、隱痛、灼痛、墜痛、串痛、刺痛等。早在《內經》中就有關於脅痛的記載,明確指出脅痛的發生主要是由於肝膽病變,因肝居脅下,其經脈布於兩脅,膽附於肝,基脈亦循於脅,故脅痛之作,主要責之於肝膽,其主要病因病機為肝氣郁結、瘀血停著、肝膽濕熱、肝陰不足等,脅痛的性質、程度及持續時間等常因病機的不同而存在較大差別。脅痛幾乎是肝炎、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共有症狀。
2.黃疸:黃疸是以身黃、目黃、尿黃為主證的一種病證,而尤以目睛黃染為本病之主要特徵。黃疸在臨床上主要分為陽黃、陰黃、急黃或瘟黃三大類,這三類黃疸在臨床表現、病因病機、臨床用葯等方面均有較大差異。黃疸的病因病機雖然有外邪侵襲,疫癘感染、嗜酒過度、積聚日久不消等不同,但最終導致黃疸的發生則均為膽汁輸送排泄失常、溢於肌膚所致,黃疸是現代醫學許多肝臟疾病的重要體征。
3.積聚:積聚是腹內結塊,或脹或痛的病證。積之與聚,一為有形,一為無形,一在血分,一在氣分,一屬臟,一屬腑。就肝病而言以有形之痞塊者為多,如臨床常見之肝脾腫大,其病因病機主要為情志失調、酒食不節、寒濕外侵等,其基本的病理變化為氣滯血瘀或痰凝氣結,慢性肝病、肝硬化、門脈高壓及脾功能亢進者每多見.
最好到醫院做個全方面檢查。

9. 脾虛的表現和症狀怎麼治療

脾虛,為中醫名詞術語。泛指因脾氣虛損引起的一系列脾臟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現象及病證。包括脾氣虛、脾陽虛、中氣下陷、脾不統血等證型。多因飲食失調.勞逸失度,或久病體虛所引起。脾有運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輸布水液以及統攝血液等作用。脾虛則運化失常,並可出現營養障礙,水液失於布散而生濕釀痰,或發生失血等症。

【辨證施治】

脾虛屬臟腑辨證中常見之證型,以健脾益氣為治療大法。《脈經》卷二:「脾虛,……病苦泄注,腹滿,氣逆,霍亂,嘔吐,黃疸,心煩不得卧,腸鳴。」一說「脾氣……若虛則生寒,令人心腹脹滿,水谷不消,噫氣吞酸,食輒嘔吐,霍亂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氣結,惡聞人聲」(見《聖濟總錄》卷四十四)。鄒澍《本草經疏》歸納「脾虛十二證,飲食勞倦,傷脾發熱,飲食不消化,屬脾氣虛;傷食必惡食,停食,為恣飲湯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腫屬脾氣虛,兼脾陰虛;噎膈屬氣血兩虛,由於血液衰少,而非痰氣壅逆所成。脾虛屬氣虛,健忘屬氣血兩虛,倦怠、嗜卧屬脾氣不足。脾虛腹痛,按之則止,屬血虛;痞氣,屬脾氣虛及氣郁所致。」
脾虛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多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後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脾為濕土,喜燥惡濕。濕盛可以導致脾虛,脾虛也可以生濕,往往互為因果。因脾虛失運,水濕停留,多屬本虛標實之證。本虛為主者,治多健脾,佐以化濕;標實為主者,則應以祛濕為主,兼以運脾。下面介紹幾種常見脾虛病症的治療方法
1.脾虛嘔吐
證候:飲食稍有不慎即易嘔吐,時作時止,胃納不佳,食入難化,脘腹痞悶,口淡不渴,面白少華,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弱。脾虛嘔吐為脾臟虛弱,胃氣上逆所致。治則:健脾和胃止嘔。主方: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2.脾虛泄瀉
證候:大便時溏時瀉,遷延反復,完谷不化,飲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稍進油膩食物則大便次數增多,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脈細弱。脾虛泄瀉由脾虛失運,濕注腸道所致。治則:健脾滲濕止瀉。主方:參苓白術散加減。
3.脾虛水腫
證候: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納減少,面色不華,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脾虛水腫由脾虛水停,泛溢肌膚所致。治則:溫脾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加減。
4.脾虛出血
證候:便血紫黯,甚則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氣短聲低,面白無華,頭暈,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脾虛出血乃脾氣虛弱,血失統攝為罹。治則:健脾益氣攝血。主方:生脈飲合參附湯加減。
5.脾虛帶下
證候: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運化無能,聚濕下注,傷及任、帶二脈而致。治則:健脾益氣,升陽除濕。主方:完帶湯,水煎服。
6.脾虛經閉
證候:經閉,常兼見飲食不振,痞滿,大便不實等症。多因脾胃虛弱,健運失職,復為飲食所傷,飲食日見減少,導致生化之源不足,無血下達沖任胞宮而致經閉。治則:補脾胃、養氣血。主方:八珍湯加減。
7.脾虛多涎
證候:神疲,面色萎黃,涎多清稀。《證治准繩·幼科》:「小兒多涎,由脾氣不足,不能四布津液而成。」治則:補益脾氣攝津。主方:五味異功散加減。
8.脾虛生風
證候:以手足微搐,肢冷,昏睡露睛,口鼻氣微主證。脾虛引動內風,多由吐瀉或葯、食損脾所致。《張氏醫通·諸風門》:「若體倦神昏不語,脈遲緩,四肢欠溫者,脾虛生風也。」治則:補脾熄風。主方:六君子湯加蠍尾、炮姜、肉桂。
9.脾虛如球
證候: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虛起如球,無赤痛,喜按。因脾虛挾濕或氣血不足,虛火壅於氣分所致。治則:補脾益氣為主,輔以祛邪之葯。主方:補中益氣湯加減。
10.脾虛生熱
證候:面色萎黃,神疲倦怠,目之上下眼胞腫脹,舌淡苔黃膩,脈細數無力,煩渴不能多飲,皮屑增多,言語無力,小便短赤,耳鳴遺精。因脾虛所至內濕停滯,久而生熱,無養氣血,水濕不化,陰虛陽盛。治則:健脾益氣、養氣血為主,輔以清虛熱,滋腎陰。主方:人參健脾丸合知柏地黃丸加減。

閱讀全文

與脾痛的症狀及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仔豬補鐵二次最佳時間和方法 瀏覽:715
蜜蜂觀察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281
睡眠多夢治療方法 瀏覽:404
企業所得稅季度計算方法 瀏覽:334
紫米粥放鹼怎麼熬的粘稠方法 瀏覽:13
糖葫蘆製作方法步驟圖解 瀏覽:971
xp怎麼更改許可權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4
陝西裝修房子潮濕最佳方法 瀏覽:286
門掉角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662
創新英語教學方法統計表 瀏覽:100
固定化酵母菌常用方法名稱 瀏覽:880
將圖像縮小有哪些方法 瀏覽:106
瑪咖片食用方法 瀏覽:884
消音ak的正確方法 瀏覽:290
治療干瘡的方法 瀏覽:240
愛國教育案例教學方法 瀏覽:233
眼膜的正確使用方法圖片 瀏覽:27
小米微信語言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4
一道分治的計算方法 瀏覽:992
心境障礙診斷的標准和治療方法 瀏覽: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