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黴菌性陰道炎吃什麼葯啊
以我自身的說法是,口服用葯可以,但是黴菌性陰道炎是一種很容易反復復發的疾病,一定要及時徹底的治療,外用葯物沙柏琳娜,就是只針對患處進行強有效的治療,不像口服葯物那樣對人體有一定負累,建議你最好是及時去醫院做針對性的診斷和周期性檢查,千萬別常用口服用葯,實際上黴菌性陰道炎的發病也和濫用抗生素有一定的關系。
大多數和我一樣的病友通過使用沙柏琳娜局部用葯治療後,症狀會很快改善或消失,但這並不說明炎症已痊癒,而是病原體暫時受到了抑制。這個時候我建議病友們千萬不要就此停葯,而是應該遵照醫生囑咐,完成治療療程,月經期可以暫停用葯,有些病友不遵守用葯規則,症狀稍有好轉即擅自停葯,不久症狀又出現,就再用葯治療一段時間,症狀一消失又停止用葯。如此用用停停,會使病原體產生耐葯性,影響葯物療效,導致炎症反復發作,久治不愈。
對於黴菌性陰炎,可先進行局部治療,以降低陰道酸度,抑制細菌生長為原則。對於頑固性病例可以考慮物理方法治療。得了黴菌性陰道炎應積極治療,力求徹底根治,否則會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給我們女性朋友帶來諸多煩惱。
B. 如何根治黴菌性陰炎
預防:
1.合理應用廣譜抗生素,如有糖尿病者應積極治療。
2.念珠菌可存在於人的口腔、腸道與陰道黏膜上,應注意自身交叉感染。
治療:
(一)消除誘因
注意個人衛生,積極治療糖尿病,停用廣譜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激素,妊娠婦女注意孕期衛生,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等。
(二)局部用葯
改變陰道酸鹼度,用2%一4%碳酸氫鈉液沖洗陰道,改變陰道酸鹼度,造成不利於念珠菌生長的環境,有利於提高療效,然後局部放葯。常用的陰道用葯有:
l.制黴菌素栓劑或片劑
一般10萬單位,置於陰道內,每晚1次,7~10天為一療程。如米可定陰道泡騰片,每片含制黴菌素10萬單位。
2.克霉唑栓劑或片劑
每晚1粒(150mg)或1片(250mg),連用7日,或500mg.根據病情可用l-3日。
3.咪康唑栓劑
每晚1粒(200mg),連用7日,或400mg,連用3日。
4.龍膽紫液1%龍膽紫液塗擦陰道,每周3—4次,連續兩周。
(三)全身用葯
若局部用葯效果差、不能耐受局部用葯、未婚婦女不願局部用葯或病情較頑固可選用下列葯物: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3~5日,或1日400mg,分2次口服;氟康唑150mg頓服;酮康唑每次200—4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5日。用葯後應注意檢測肝功,有肝炎病史或孕婦禁用。
(四)頑固病例的處理
久治不愈的患者應注意是否患有糖尿病或滴蟲性陰道炎並存。必要時除局部治療外,口服制黴菌素片以預防腸道念珠菌的交叉感染。亦可用伊曲康唑每次200mg,每日1次口服,連用3~5次;或氟康唑頓服,或服用酮康唑,每日400mg,頓服(與用餐同時),5日為1療程,孕婦禁用,急慢性肝炎患者禁用。
(四)復發病例的治療
念珠菌性陰道炎治療後易在月經前復發,故應在月經前復查白帶。對復發病例應注意消除誘因;性伴侶同時進行念珠菌的檢查和治療;抗真菌劑以全身用葯為主,加大葯物劑量及應用時間。通常先用治療量10一14天,然後用預防量。常用葯物的預防量:氟康唑每次150mg,每周一次,共6個月;伊曲康唑每次100mg,每天2次,每月連用7天,共6個月;酮康唑每天400mg,最多連用6個月。用葯期間定期檢測療效和葯物副作用。
(五)妊娠期的治療
為避免感染新生兒,應局部治療,選用對孕婦及胎兒影響小的葯物,可用硝酸眯康唑或制黴菌素栓。禁止全身用葯。
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念珠菌是條件致病菌,約10%的非孕期和30%的孕期婦女陰道中有此菌寄生,而不表現症狀,當機體抵抗力降低、陰道內糖原增多、酸度增高時適宜其繁殖而引起炎症。故多見於孕婦、糖尿病和用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的患者。長期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患者因陰道內微生物失去相互制約而導致念珠菌生長。其他如維生素缺乏、慢性消耗性疾病、穿緊身化纖內褲、肥胖可使會陰局部的溫度及濕度增加等均易發病。
C. 如何治療黴菌性陰道炎
女性生殖器炎症是婦女常見病之一,黴菌性陰道炎就是常見的一種。主要由白色念珠菌引起。患者訴外陰瘙癢,嚴重時坐卧不寧,痛苦異常,有的還表現在尿頻、尿痛及性交痛,典型的白帶白色稠厚如凝乳或豆渣樣,有的呈乾酪樣,什麼樣的人易得此病呢?白色念珠菌可能存在於正常人的口腔、腸道、與陰道粘膜,當妊娠、接受大劑量雌激素治療或患有糖尿病的病人,陰道內糖原增多,酸度增加,最適合念珠菌的生長繁殖而引起炎症。如長期使用抗生素改變了陰道內微生物之間的相互抑制關系,亦使念珠菌繁殖,而引起感染,故治療黴菌性陰道炎需要:①消除發病因素。如有糖尿病,積極治療,如長期服用抗生素或雌激素則停止使用,內褲要勤換,保持乾燥,用過的內褲、盆及毛巾均應用開水燙洗,平時防止用發霉的衛生巾或護墊。②改變陰道酸鹼度。正常陰道pH值≤4.5,有念珠菌感染時pH值在4~5之間,故用鹼性溶液如2%~4%碳酸氫鈉沖洗外陰及陰道,10天為一療程,造成不利於念珠菌自下而上侵入的條件。③殺菌劑的應用。制黴菌素,塗擦局部或塞入陰道,每次10萬~20萬單位,每晚1次,10天至14天為一療程,外陰部塗以3%克霉唑軟膏效果最好。斯皮仁諾,2片/次,2次/天,口服。達克寧栓,每晚1粒塞人陰道,7日一療程。米可定陰道泡騰片,每晚1片塞入陰道內,5日一療程。
以上各葯效果均好,但陰道黴菌感染易反復發作,因此臨床上需反復治療,尤其是合並糖尿病者,應同時治療糖尿病。有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雌激素者,應及時停用。本病可通過性生活感染,治療期間應避免性生活,且夫婦應同時進行治療。
D. 黴菌性陰道炎應吃那些葯
黴菌性陰道炎有哪些臨床表現,如何診斷?
黴菌性陰道炎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外陰瘙癢,白帶明顯增多。患者的瘙癢症狀時輕時重,時發時止。黴菌性陰道炎引起的陰癢一般比滴蟲性陰道炎明顯,瘙癢嚴重者坐卧不寧,寢食難安。患者還可有陰道灼痛感,排尿時尤其明顯。炎症較重時還可能出現尿頻、尿痛、性交痛。白帶增多是本病的另一主要症狀。白帶一般質地粘稠,色或白或黃,也可能稀薄。典型的黴菌性陰道炎的白帶呈豆腐渣樣或乳凝塊狀。婦科檢查時見:依病情輕重不同,小陰唇、陰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小陰唇水腫。陰道內有較多的粘稠白帶或陰道粘膜上有白膜覆蓋,擦去白膜,可見暴露的粘膜紅腫糜爛或有表淺潰瘍。
如果症狀典型,作出診斷並不難,但常規還應該結合實驗室檢查以確診。常用的方法是懸滴法:將一滴生理鹽水或10%氫氧化鉀液置載玻片上,取少量分泌物置於其中,放顯微鏡下直接鏡檢,如找到假菌絲及芽孢,即說明此時念珠菌處於致病狀態,可以確診為黴菌性陰道炎。如果患者症狀可疑,但多次顯微鏡直接鏡檢未找到假菌絲,應做細菌培養。
怎樣治療黴菌性陰道炎?
治療黴菌性陰道炎可以採用單純西葯治療法,也可以用中西醫結合治療。
(1)一般治療:積極治療可以引起黴菌性陰道炎的其他疾病,消除易感因素。保持外陰清潔乾燥,避免搔抓。治療期間禁止性生活。不宜食用辛辣刺激性食品。
(2)改變陰道酸鹼度:念珠菌生長最適宜的pH值為5.5,因此採用鹼性溶液沖洗外陰、陰道,改變陰道的酸鹼度,對黴菌的生長繁殖會有抑製作用。可使用2%~4%的小蘇打水沖洗陰道,每日1~2次,2周為1療程。沖洗後要拭乾外陰,保持外陰乾燥,以抑制念珠菌的生長。
(3)陰道上葯:使用咪唑類栓劑陰道上葯,對黴菌性陰道炎有很好的療效。克霉唑栓每晚1粒,於沖洗後納入陰道,10~14天為1療程;或達克寧栓每晚1粒,沖洗後陰道上葯,7天為1療程。
(4)外用葯膏:使用克霉唑軟膏或達克寧軟膏外塗,可以治療因黴菌感染引起的外陰炎,減輕外陰癢痛的症狀。每日外塗數次,應用2周。益膚清軟膏是以益康唑為主葯,加有少量局部類固醇治療劑製成,止癢效果良好,對患黴菌性外陰炎、陰道炎外陰癢痛難耐者更適合。外塗外陰,早晚各1次。
(5)口服用葯:由於黴菌感染可以通過性生活在夫妻間相互傳染,因此可以通過口服用葯對雙方進行治療,口服葯同樣可以抑制腸道念珠菌。氟康唑口服:一次150毫克,頓服。或斯皮仁諾口服:如為初次感染念珠菌陰道炎,每次服200毫克,於早、晚飯後服用,僅服1天;如為復發性黴菌性陰道炎,斯皮仁諾葯量需加大,可每次服200毫克,每日1次,連服3天,也可每日服2次,每次100毫克,連服3天。服葯均在飯後。
(6)中草葯治療: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的中葯煎水,熏洗外陰,既可以減輕症狀,又能抑制消滅念珠菌。由於熏洗後患者的外陰癢痛、灼熱症狀明顯減輕,因此更適用於急性黴菌性陰道炎的婦女,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另外,將中草葯製成散劑或栓劑,還可以進行陰道上葯。
處方①:白鮮皮30克 黃柏30克 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冰片3克。將葯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2000毫升,乘熱熏蒸外陰,待葯液偏涼後坐浴20分鍾,每日1~2次。熏洗前將葯包取出晾乾,可再使用1次。7天為1療程。泡洗後陰道納入克霉唑栓或達克寧栓1粒,外陰塗抹上述葯膏。
處方②(《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丁香12克 藿香30克 黃連15克 大黃30克 龍膽草20克 枯礬15克 薄荷15克 冰片1克
本方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對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淺部皮膚真菌以及淋病雙球菌均有很強的抑殺作用。用法:每天1劑,水煎外洗浸泡外陰1~ 2次,每次30分鍾。亦可製成外洗液和外用霜外用。已婚婦女可配合每天用葯液沖洗陰道1次。連續用葯12天為1個療程。
處方③(《性病的最新療法》):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龍膽草20克 生百部15克 土槿皮 15克 黃柏15克 地膚子15克
加水2000~3000毫升,煎30~40分鍾,去渣,熏洗、坐浴。每晚1次,每次20~30分鍾。
處方④(《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苦參30克 蛇床子30克 黃連30克 黃柏30克�川椒10克 枯礬10克 冰片3克�
共為細末,消毒備用。用時先用3%蘇打水沖洗外陰及陰道,然後取葯散適量撒於陰道和外陰,每日1~2次。5次為1個療程。
應用上述方法治療後,患者的臨床症狀會很快得到改善,但這並不能肯定黴菌性陰道炎已經痊癒,患者應該堅持完成治療療程,然後到醫院復查症狀,做婦科檢查並化驗陰道分泌物,如果都無異常,說明近期治癒。以後每月月經干凈後還要到醫院復查1次上述檢查內容,連續3個月,如果都為陰性,才是徹底治癒。
黴菌性陰道炎患者症狀消失是痊癒嗎?
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菌性外陰炎、陰道炎的葯物多為咪唑葯物,具有很好的抗黴菌作用,因此患者經過口服和外用治療後,症狀會很快改善或消失,但這並不說明黴菌性外陰陰道炎已痊癒,而是念珠菌暫時受到了抑制。患者千萬不要就此停葯,而是應該遵照醫生囑咐,完成治療療程(月經期可以暫停用葯),然後在月經干凈後到醫院做婦科檢查和陰道分泌物的顯微鏡檢查,陰性者屬於近期痊癒。如果需要,還將繼續治療。只有連續三個月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顯微鏡檢查均無異常,才算完全治癒。
有些患者不遵守用葯規則,症狀稍有好轉即擅自停葯,不久症狀又出現,就再用葯治療一段時間,症狀一消失又停止用葯。如此用用停停,會使念珠菌產生耐葯性,影響葯物療效,導致慢性黴菌性陰道炎,久治不愈,給患者生活上帶來不便,還會產生精神壓力。
因此,要想徹底治癒黴菌性陰道炎,一方面醫師應該詳細說明用葯方法及治癒標准,另一方面要求患者要堅持治療,定期復查,不要怕麻煩。
為什麼黴菌性陰道炎容易反復發作?
引起黴菌性陰道炎反復發作的原因可以有以下幾方面:
首先,發生黴菌性陰道炎後用葯不認真,不能徹底治療,是導致疾病反復發作的重要原因。黴菌性陰道炎患者經過治療,仍需要在每次月經干凈後去醫院復查婦科檢查及陰道分泌物化驗,連續3次。如果此期間有1次又發現念珠菌感染跡象就不能定為痊癒,而屬於復發或再感染,需要繼續治療。
第二,夫妻雙方未同時接受治療:女性患黴菌性陰道炎後,通過性生活可以將病原體傳給丈夫,使丈夫也成為帶菌者,約10%的男性可發生龜頭包皮炎。如果僅女方治療而男方未治,那麼即使女方治癒也會被丈夫再感染,使念珠菌在夫妻雙方間反復「傳遞」,女性的黴菌性陰道炎反復出現。
第三,治療期間未按規定換洗消毒內褲、毛巾,也可以成為念珠菌再感染的原因。
第四,人體自身就可以是念珠菌的攜帶者,存在於腸道中的念珠菌感染陰道時即能引起黴菌性陰道炎,例如平時衛生習慣不良,大便後擦拭外陰時總是由肛門向尿道方向擦,就可能將腸道中的念珠菌帶入陰道,反復引發黴菌性陰道炎。因此,治療黴菌性陰道炎時應該同時口服用葯,以消滅腸道念珠菌。而且,患者要改變不良衛生習慣。
第五,經常或長期使用抗生素,反復破壞陰道菌群間的制約關系,使念珠菌生長旺盛。對這類病人應該在服用抗生素的同時或治療後給予抗黴菌葯物進行預防。
第六,糖尿病患者反復發作黴菌性陰道炎是因為其陰道內酸度增加,以及長期尿糖,為念珠菌的生長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因此治療糖尿病是減少黴菌性陰道炎反復發作的關鍵。
第七,不講究衛生,內褲與襪子同洗。雖然因足癬傳染而引起黴菌性陰道炎者極少,但並不是沒有可能。如果引起足癬的細菌恰是白色念珠菌,那麼上述做法就會造成自身傳染。另外,經常使用衛生標准不合格的衛生巾、衛生紙,或有洗盆塘的習慣,也有可能導致反復發生黴菌性陰道炎。
如果黴菌性陰道炎反復發作該怎樣治療?
治療反復發作的黴菌性陰道炎首先要祛除能夠導致陰道念珠菌反復感染的原因,同時延長治療周期,並且多種治療方法同時使用。局部治療可採取先用中草葯熏洗坐浴,然後陰道內上葯,外塗抗黴菌軟膏。局部治療可在整個月經間期都進行,月經期停葯,月經干凈後治療繼續;口服斯皮仁諾,每次200毫克,每日1次,飯後服,連續3天。如此治療堅持1~2個月。
患黴菌性陰道炎對胎兒有影響嗎?
孕婦是黴菌性陰道炎的高發人群。原因是:妊娠期性激素水平升高,使陰道上皮內糖原含量增加,陰道pH值有所改變;同時腎糖閾降低,尿糖含量增高。這些都有利於念珠菌的生長繁殖。據統計,約有1/3的孕婦陰道中帶有念珠菌,發病率在15%左右,而普通健康婦女陰道中的帶念珠菌率僅為10%~20%。孕婦患病後,極少數人陰道中的念珠菌能經宮頸上行,穿透胎膜感染胎兒,引起早產。另外,當胎兒經母親陰道分娩時,也可能被念珠菌感染,多引起口腔念珠菌病,如通常所說的鵝口瘡就是口腔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有些嬰兒還可能出現肛門周圍念珠菌性皮炎。由此可見,為了避免感染胎兒,孕婦患黴菌性陰道炎後應積極治療。治療以局部用葯為妥。
完整版請看這里:
http://www.zgxl.net/sexlore/fnkh/xqgb/mjxydy.htm
E. 黴菌性口腔炎
制黴菌素基本不會從胃腸道吸收,所以外用口腔基本上沒有甚麼副作用。 黴菌性口腔炎不能根治,因為黴菌本身存在於身體和身體內的一些細菌形成一種平衡狀態。一旦您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致使這種平衡打破,黴菌就大量繁殖,出現黴菌性口腔炎。所以,平常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奶瓶注意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