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金魚頭部常見病治療方法

金魚頭部常見病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5 20:47:28

Ⅰ 金魚常見的疾病有哪些

金魚常見的疾病有魚瘟、白雲病、腐皮病。

Ⅱ 金魚的常見疾病哪些應該怎麼

金魚的常見疾病,春季(陽歷3-5月)氣溫逐漸回升,一般在10-20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比較適宜於各種病源體生長繁殖,尤其4-5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大麥黃"。早春魚苗孵化時,魚卵易患水霉病;魚苗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口吸蟲、魚虱等魚病;春季成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列印病、鰱碘孢子蟲病。
夏季(陽歷6-8月)氣溫一般在26-28攝氏度之間,魚類發病比春季略少,此時魚種逐漸長大,抗病力有所增強。因此纖毛蟲、鞭毛蟲魚病逐漸減少。另外據調查夏季還持續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魚病,有爛鰓、出血、赤皮、腸炎、列印病等。此時,寄生蟲有錨頭鰠病較為普遍。盛夏時,高產塘往往容易發生泛塘。
秋季(陽歷9-10月)氣溫逐漸下降,氣溫一般在23-15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百露心」,夏花魚種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品吸蟲、魚虱等魚病,秋季大規格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等病。
冬季(陽歷12-2月)氣溫較低,一般在3-6攝氏度之間,一般很少發生魚病。冬季是魚種放養時期,往往因拉網或運輸擦傷魚體,亦可發生水霉病;當水溫較高時,有可能產生斜管蟲病和小瓜蟲病等;越冬魚類在水溫低於10攝氏度時,由於越冬房氣溫和水溫的溫差過大,魚缺氧浮頭時引起頭頂部凍瘡。
春夏秋冬隨著氣溫的變化常見魚病目前初步歸納起來有12種,其中寄生蟲病主要有7種:車輪蟲病、小瓜蟲、指環蟲、錨頭鰠病,魚虱病、鰱碘孢子蟲病,中華鰠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種: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爛鰓病,列印病、水霉病。俗話說:「養魚不瘟,富得發昏」。在養魚的生產中,一旦發生了魚病,輕者會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重者會造成一部分魚死亡,因此必須要重視魚病的防治工作,積極貫徹「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針

錨頭鰠雌蟲頭部鑽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組織的損傷、發炎、形成潰瘍。病魚焦躁不安,食慾減退,魚體消瘦,游動緩慢。6-10厘米的魚種可發生魚體畸形彎曲,失去平衡。露在魚體外面的蟲體上常有累枝蟲等原生動物、藻類和黴菌附生,當嚴重感染時,使魚體上好似披著蓑衣樣,從而增加了魚體的負擔,影響病魚的活動能力。魚口腔內有大量蟲體寄生時,使病魚口腔不能關閉,無法攝食而死。鰱、鱅等鱗片較小的魚,由於錨頭鰠的寄生引起周圍組織紅腫發炎,因而皮膚上形成石榴子樣的紅斑。錨頭鰠寄生於草、鯉等鱗片較大的魚時,則使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缺口,鱗片色澤較淡,寄生處亦出現充血的紅斑,但一般腫脹不明顯。
魚放養前進行檢查,發現有錨頭鰠寄生時,先清除,後用高錳酸鉀浸洗後再放養。
[治療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鑷子來清除,然後局部用紅葯水塗抹傷口!(

魚虱是一種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大部分時間寄生在金魚身體上,只有幼蟲和成蟲產卵期才到水中流動。魚虱腹面處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體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使患處出血變紅,因而易受細菌感染。除非金魚受大量的魚虱侵襲,否則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機磷的殺蟲齊是魚虱的特效葯,但對金魚也有害處,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鉗子把魚虱逐一除去,或用敵百蟲,Sera魚池治生蟲劑、美利堅治生蟲劑、美利堅去吸蟲特效錠、女王鯨治寄生蟲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魚放養前進行檢查

細菌性爛尾、爛鰭症:由細菌引起的爛尾、爛鰭症傳染性極高,從鰭條開始,繼而身體腐爛至死。這種爛鰭症有兩種病徵,第一種由鰭邊開始腐爛,再向內伸展,第二種由鰭中央部分開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處變白色,最後脫落。魚運送或產卵後身體抵抗力會減弱,此時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魚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隔離,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黃等葯劑來治療病魚。爛鰭症的病徵出現較慢時,治療法是更換部分缸水,清洗過濾器和添加少許食鹽入缸內,並停止餵食數天。食鹽療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變水中的滲透壓,透過滲透作用的變化來殺死細菌和其他的病原體。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傷魚體,且越冬魚池放養密度過高,魚類極易患水霉病。其病原 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於魚的體表皮膚內,其餘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後期,菌絲深入 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 溶於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 鍾,再用清水漂洗後,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葯才可痊癒。

穿孔:病魚的特徵性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病魚的體表,以開始的紅斑到隨後的皮膚和肌肉壞死潰爛,形成潰瘍和穿孔為特徵。發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兩側、頭後背側、鰭條基部等處,以軀體兩側最多見。在一尾病魚上少則有1-2處病灶,多的可達7-8處。最初是在體表出現的黃豆大的紅斑,這種紅斑逐漸擴大,紅斑處皮膚紅腫、鱗片松動,基部充血。隨後表皮糜爛,鱗片脫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著真皮也壞死潰爛露出肌肉,肌肉發生潰爛後留下坑狀的潰瘍灶。潰瘍的大小、深淺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達2~5×2~6厘米,淺的潰瘍深度僅0.1厘米左右,深的可達0.6厘米。潰瘍灶內由於組織的壞死程度不同,因而潰瘍面高低不平。潰瘍的形狀有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其邊緣不整齊,灶內有不規則的出血區,在一些陳舊性的潰瘍灶內有水霉寄生。潰瘍周圍的組織充血發紅、腫脹、鱗片豎起。已經形成潰瘍的,最後多向穿孔發展,肌肉徹底壞死爛掉,穿通體壁,形成穿孔,暴露出體腔和內臟,水很快湧入體腔,引起病魚死亡。穿孔的形狀多為類圓形,小穿孔的直徑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魚上一般僅有一個穿孔,穿孔處可見殘存的骨刺。發生在尾部的潰瘍則潰爛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魚可見眼球突出。體表變化比較嚴重的病例,可見肝、脾、腎等內臟器官充血、腫脹、質地脆弱,鰓絲及腸粘膜上附有較多的粘液。
[防治方法]
1.魚種進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錳酸鉀浸洗10-15分鍾消毒魚體。
2.,操作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
浸洗葯物:
(1)食鹽:每50公斤水加食鹽1.5公斤,浸洗5分鍾。
(2)高錳酸鉀:20ppm浸洗10-15分鍾。
(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葯0.3克,浸洗1-2小時。
塗抹葯物:
(1)四環素或金黴素消炎油膏塗抹魚體患部。
(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調合,抹於魚體患部。

幼魚的脊柱彎曲常常是由於身體內的寄生蟲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葯物中毒所致,如敵百蟲劑量過高),而對於大魚來說原因則主要是由於神經系統的損傷。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病原體是一種名叫小瓜蟲的纖毛蟲,身體為球形或卵圓形,表面長著短小而分布均勻的纖手,身體的中央有馬蹄形的大核,患病魚體上的囊泡就是由這些小瓜蟲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現的現象。這種屬於金魚、熱帶魚的常見病、多發病,病發的後期魚體表面會有如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體表粘液增多,體色暗淡,光澤減退,魚體消瘦,游動緩慢,精神萎靡,有時浮游於水面,有時群集於養魚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動,終至大批死亡。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三的醋酸亞汞溶液浸洗30分鍾,或者稍微提升溫度。原來魚缸里的水應當徹底換掉。

爛鰓病
患爛鰓病多由寄生蟲寄生或細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蟲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兩種。
(1)寄生蟲爛鰓病:其病原體是指環蟲或車輪蟲,它們交互感染,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困難,嚴重時,鰓絲局部潰爛,以至鰓軟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最終死亡。防治方法:可選用晶體敵百蟲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鍾。也可選用晶體敵百蟲0.2克、硫酸銅0.2克、亞硫酸鐵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鍾。或選用晶體敵百蟲0.2--0.3克溶於水中,潑灑在1噸飼水中,每周用葯1-2次,可有效殺死水中的寄生蟲。
(2)細菌性爛鰓:其病原體是水黴菌,病魚鰓絲嚴重失血,鰓絲發白,嚴重時有絮狀菌絲粘附,死亡率極高。防治方法:可選用食鹽50克、小蘇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0.7克孔雀石綠,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鍾。
(3)粘孢子蟲性爛鰓:其病原體是粘孢子蟲,鰓絲會出現許多肉眼可見的灰白色點狀或胞囊,由小變大破壞魚鰓,當胞囊一旦破裂,無數個孢子蟲進入飼水,重新侵入健康魚的鰓部,鰓絲失血導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蟲引起的爛鰓病比較少見。防治方法:選用三年生楓楊樹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適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鍾,多次用葯方可見效。也可選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鍾,多次用葯方可見效。
(4)粘液球菌性爛鰓:其病原體是粘液球菌。病魚鰓絲潰爛,並附有較多的白色粘液,嚴重時鰓絲被腐蝕成一個個小洞,軟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高濃度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11.5%濃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葯效果很好。

春季是魚病多發季節,為了魚友們更方便的鑒別與防治,以上Word文檔為常見魚病肉眼鑒別簡表常用葯物及注意事項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為檸檬黃色結晶粉末,無臭,味苦,僅微溶於水。對革蘭氏陰性菌有很強殺滅力,而且細菌對本葯品不產生耐葯性,是治療細菌疾病的常用葯物。
2、硫酸銅(CUSO4*5H2O)
硫酸銅又名藍礬、膽礬,含有5個分子的結晶水,為透明深藍色結晶或粉末,在空氣中失水變成白色,吸潮後又能變成藍色,如果過於潮濕,也可以潮解,但不影響葯效。硫酸銅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斂作用及較強的殺滅病原體的能力。其滅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響,因此用量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認為池水中有機物越多、水溫越低、PH值越高,硫酸銅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濃度越大,而水溫越高、PH值越低、有機物越少,則硫酸銅的毒性越大,安全濃度越小。
硫酸銅可以殺滅魚體外部寄生的多種原蟲類及蚤類,是常用的外用葯物。但由於有殘毒(銅可殘留在魚的鰓、肌肉、肝、腎組織內),並影響魚的攝食及生長,故不能經常使用。另外硫酸銅的安全濃度范圍較小,使用時應准確的測量水體。溶解硫酸銅的水,溫度不要超過60℃,否則易失效。
3、硫酸亞鐵(FESO4*7H2O)
又名綠礬、鐵礬,含有7個結晶水分子。為透明、淡綠色的結晶或粉末,無臭,味澀,在乾燥空氣中易風化。在潮濕空氣中易氧化水解,生成黃褐色不溶性的鹼式硫酸鐵,即無葯用價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亞鐵為輔助用葯,有收斂作用。主要是為硫酸銅等葯物殺滅寄生蟲掃除障礙。
4、敵百蟲(C4H8CL3O4P)
該葯化學名為0,0-二甲基(2,2,2-三氯-1-羥基乙基)磷酸脂,為農業、畜牧業、衛生等方面廣泛採用的一種高效低毒的有機磷殺蟲劑。較易溶於水。在酸性條件下穩定,在鹼性條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強的敵敵畏,並繼續分解,直至無殺活性為止。
魚病防治上可用敵百蟲粉劑,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規格,常用的是90%的晶體。
敵百蟲為低毒、殘留量較少、殘留時間較短的有效殺蟲葯,其作用機制是有機磷掌管神經正常沖動傳遞的膽鹼脂酶結合,抑制膽鹼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醯膽鹼的能力。由於乙醯膽鹼在神經細胞內積累,使神經傳遞機能中止,導致昆蟲、甲殼類等中毒死亡。在魚病防治上,敵百蟲廣泛用於防治甲殼類引起的魚病以及魚體外和腸內的寄生蠕蟲病等。
本品為紫黑色細長結晶,不透明,具藍色金屬光澤,無臭,易溶於水。為強氧化劑,與有機物相遇時即釋放出氧,將有機物氧化,因而有強的殺菌力,其本身則還原為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可與蛋白結合成蛋白鹽類的復合物,因此低濃度時有收斂作用,而在高濃度時有刺激及腐蝕作用。在魚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蟲病、指環蟲病及錨頭鯴病等。
6、氯化鈉(NACL)
即食鹽。魚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滲透作用達到殺滅一些體外寄生蟲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銅(CUCL2)
為藍色粉狀物,能溶於水,其化學性質受有機物的影響較硫酸銅小。用以殺滅椎實螺,預防雙穴吸蟲病及血居吸蟲病等。用量要准確計算,稍過量即能引起魚類中毒死亡。
8、孔雀綠(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綠、苯甲醛綠,為翠綠色有光澤的結晶,屬三苯甲烷類染料。
孔雀石綠是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較強的一類,可溶於水。在魚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蟲病等,效果較好。
孔雀石綠是一種光敏性葯物,其毒性可隨光照強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時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陽光強烈時進行。同時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它不能與鋅或馬口鐵制的器皿接觸,以免因鋅溶解引起魚急性中毒。孔雀石綠不能粘在人的皮膚上,更不能進入口中。
孔雀石綠能引起魚類的鰓和皮膚上皮細胞輕度炎症;使腎管腔有輕度擴張,腎小管壁細胞的胞核也擴大;更重要的是影響魚腸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魚的攝食及生長,故不能經常使用。
簡稱SD。為白色或微黃色的結晶粉末,無臭無味,難溶於水,在空氣中穩定,遇日光顏色可逐漸變深,應盛於避光容器內密封保存。為內服葯,吸收完全,機體對其排泄較慢,有效濃度可維持較長時間,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魚病防治上用以治療腸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靈。為黃色晶體,無味,極難溶於水。有廣譜抗菌作用及抗原蟲作用。較少產生耐葯性,毒性較低,無副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腸道感染,全池遍灑,可以防治白頭白嘴病及爛鰓病。
11、鹽酸金黴素
金黃色結晶狀粉末,無臭,味苦。在空氣中穩定,遇光易變質,在鹼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觸金屬,以冷藏為宜。有廣泛的抗菌譜,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用葯個體可產生抗葯性,但一般不高。在魚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鹽酸土黴素
又稱鹽酸地黴素。黃色結晶狀粉末,無臭,味苦,性穩定,易溶於水,在鹼性情況下分解失效。抗菌譜與鹽酸金黴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產生耐葯性,但很慢。在魚病防治上同鹽酸金黴素。
13、青黴素
又稱盤尼西林。青黴素鹽是淡黃色粉末,易溶於水。極不穩定,加熱、光照或加酸鹼等均能迅速分解。故應注意有效期。
青黴素的抗菌譜不如磺胺類廣泛,對細菌作用有嚴格的選擇性。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有作用。在低濃度時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在魚病防治中,主要用在親魚運輸時潑灑到水中,以防止運輸中水質變壞,對產後親魚採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細菌性感染。
14、紅黴素
本品為淡黃色結晶粉末,無臭,味苦。在空氣中有吸濕性,難溶於水。紅黴素具鹼性,與有機酸結合成鹽後,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為增加。本品在乾燥狀態下較穩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時不穩定,在PH值4以下,效力顯著降低。水溶液應冷藏保存,在室溫條件下會逐漸失效。
紅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比陰性菌強,細菌對本品很快產生抗葯性,但不持久,停葯3-6個月後仍可恢復敏感度。在魚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爛鰓病等。
癤 瘡 病:在魚體軀乾的局部組織上生出一個或幾個有如人類癤瘡病相似的膿瘡。發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魚體背鰭基部附近的兩側。
典型的症狀是:在皮下肌肉內形成感染病灶,隨著病灶內細菌繁殖增多,病情發展,肌肉組織溶解、出血、滲出體液、細胞游離,裡面充滿膿汁、血球和大量細菌。患部軟化,向外隆起。用手觸摸有柔軟浮腫的感覺。隆起的皮膚先是充血,以後出血,繼而壞死、潰爛,形成火山口形的潰瘍口。切開患處,可見肌肉溶解,呈灰黃色的混濁或凝乳狀。
組織病理切片可見:患處真皮發生腫脹、變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壞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纖維完全解體,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桿菌、膿液及少量已壞死、解體的炎症細胞。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的分界不清,細菌在組織內蔓延擴散,大量炎症細胞彌漫地浸潤於組織間隙,膿性滲出物沿著較疏鬆的組織間隙擴散,為滲出性炎中的彌慢性化膿性炎,即蜂窩織炎。
[診斷] 根據症狀、病理變化及流行情況,即可作出診斷。有些粘孢子蟲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體表隆起,患處的肌肉失去彈性、軟化及皮膚充血(如鯽碘泡蟲寄生在鯽魚頭後部的背肌中)。區別這兩者,必須用顯微鏡檢查病灶中心處的壓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桿菌無粘孢子蟲寄生,後者則相反。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掛簍;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4、用磺胺噻唑喂魚。每50千克魚第1天用葯5克,第2-6天用葯量減半。葯物與麵粉拌和投喂,連喂6天;
5、每100千克魚每天用呋喃唑酮5克拌飼料,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連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魚每天用鹽酸土黴素5-7克拌飼料,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連喂10天。

松鱗病:
[症狀] 病魚表現的症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症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後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斗魚科和魚將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癒,即使治癒後,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的氯化鈉溶液與日俱3%碳?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鍾;或用氯黴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葯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
列印病
此病是由點狀產氣單孢菌點狀亞種引起的。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多數兩個相連,少數單個,菌體長為0.7~1.7微米,寬0.6~0.7微米,有運動力,極端單鞭毛,無芽胞。染色均勻,革蘭氏陰性。
病症 症灶主要發生在背鰭和腹鰭以後的軀幹部分,其次是腹部兩側,少數發生在魚體前部。發病部分先是出現圓形的紅斑,好似在魚體表皮上加蓋的紅色印章,隨後表皮腐爛,中間部分鱗片脫落,腐爛表皮也崩潰脫落,並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圍的鱗片埋入已腐爛的表皮內,外周的鱗片疏鬆並充血發炎,形成鮮明的輪廓。在整個病程中後期形成鍋底形,嚴重時甚至肌肉腐爛,露出骨骼和內臟,病魚隨即死去。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運魚時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魚體受傷;魚池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並在放養時適當調整放養密度,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池內水質清新,可以預防或減輕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灑。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灑。
(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後,全池均勻潑灑,連續3天。
(5)親魚發病可選用金黴素、氯黴素注射,每千克魚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環素,每千克魚注射2毫克,進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時採用高錳酸鉀等殺菌葯物塗於病灶處。

類似與穿孔這樣的病症,屬於細菌性感染,肉眼看不出是何種病菌,已經惡化了……可能造成敗血。不想讓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話,應盡量避免魚體受傷,如不慎碰到,應及早發現並對傷口做消毒處理,同時保持水質的清潔……

痘 瘡 病
[病原] 皰疹病毒。
[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體表出現許多白色小點,上面覆蓋一層白色塊狀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點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斑點的區域不斷擴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形狀好似痘瘡,因此稱之為「痘瘡病」。痘瘡增長到一定程度會自然脫落,接著又會在原患部再次出現新的痘瘡,最終使魚消瘦而死。
[流行情況] 主要危害鯉、鯽及圓腹雅羅魚等,影響魚的生長及降低商品價值,在越冬後期可引起病魚死亡。該病流行於冬季及早春低溫(10-16℃)時,及水質肥沃的池塘、水庫、網箱內;當水溫升高後會逐漸自愈。
[診斷]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或分離培養到皰疹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強綜合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檢疫制度;
2、流行地區改養對此病不敏感的魚類;
3、升高水溫及適當稀養也有預防效果;
4、曾用氯黴素治療,每尾病魚肌肉注射25毫克,同時用0.225x10-6氯黴素水溶液葯浴,有一定療效。

用氯黴素粉直接撒在魚身上應該也會有效果吧。氯黴素溶液或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浸洗多長時間,

一般低濃度,半小時左右。高濃度,十分鍾左右。自己靈活掌握……

細菌性感染:通常是在池塘水質不良情況下,常時啄食池壁藻類,或捕撈運輸等操作過猛導致引起魚體受傷造成的……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離群獨游,行動緩慢,唇端表皮發炎、糜爛,嚴重者鰭爛、體表附有許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新,經常用生石灰消毒、調節水質。用1mg/L漂白粉全池潑灑。3%食鹽水葯浴病魚10分鍾,同時用土黴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魚2g ,3天一個療程。以上是給你的建議,祝你養魚成功。

Ⅲ 金魚頭部潰爛該如何治療

金魚的頭出現潰爛,有分泌物流出來或是單純的表面潰爛。 請你仔細的觀察一下高頭的頭部肉瘤,你會發現它們並不是很平滑的,肉瘤是凹凸不平。所以,有的時候一些細菌很可能就會在這裡面生存,剛開始的時候,你並不會發現,只有當金魚頭部有明顯變化時才會察覺到。建議你可以用一枝較細的竹牙簽,消毒後在牙簽頂部纏上一層醫用脫脂棉花。先將手洗凈,輕輕的把金魚從水中撈出來,用纏上棉花的牙簽輕輕的放在有病變的地方來回塗擦,然後把金魚放入水中,你觀察一下頂頭的棉花,看看沒有淡紅色的膿水,如果有的話,可以說明頭部有感染需要進一步的處理。
在處理頭部感染部位時:
請准備
1.牙簽若干枝,消毒後在牙簽頂部纏上一層醫用脫脂棉花
2.紅葯水若干
3.醫用脫脂棉花若干
4.紅黴素眼葯膏一支
請先將金魚輕輕的撈出,並保持垂直的姿勢,頭部向上,尾向下。先用醫用脫脂棉擦拭乾頭部的水份後,用棉簽沾上紅葯水塗擦患部。(請注意)必要的時候,你可以用消毒後的尖銳物品挑破患處,直接探入到內部塗擦,這個時候千萬不要手軟,有的時候就是因為內部有潰爛才反應到表面的。經過多次用紅葯水塗擦患部後,再用醫用脫脂棉擦拭乾頭部,最後再用紅黴素眼葯膏塗到患處及周圍部分。眼葯膏不太好一次塗好,請多塗幾次。

Ⅳ 金魚頭部長了白點是得了什麼病,用什麼葯醫治療

白點病是一種最常見的魚類寄生蟲病,多發於秋末春初水溫較低的季節鯉科和慈鯛科的熱帶魚較易感染。白點病也叫小瓜蟲病,小瓜蟲蟲體(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纖毛,直徑約0.8mm,為肉眼可見的小白點。在水溫18-23℃的情況下,小瓜蟲常寄生在魚的皮下、尾鰭和鰓部,吸食魚體組織的營養,並刺激魚體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魚體表形成一個個白色膿泡,遍布魚全身。熱帶魚患此病時,表現在魚鰭上先出現白點,魚兒顯得精神呆滯、漂浮於水面,很少活動。或者常在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嚴重時,導致魚體周身密布白點、停止攝食、肌體消瘦、呼吸困難直至死亡,病程一般約為5~10天。因小瓜蟲不耐高溫,一般25℃以上就會停止發育,當水溫升至28~30℃時,就會自然死亡。因此對患白點病的熱帶魚來說,治療並不太麻煩。只須將水溫維持在28~30℃左右,一星期以後,魚體表的胞囊就會全部脫落。如果此時在輔以葯物治療,效果會更好。用葯物治療時,可在魚缸中用0.1ppm的硝酸亞汞作葯浴處理。對病重的魚,可用2ppm的硝酸亞汞或0.5ppm孔雀石綠溶液侵洗病魚2-3小時。當病魚症狀消失後,要及時更換新水,以免時間太長引致魚的汞中毒。預防此病只須注意保持25℃以上的水溫,引進新魚時先將新魚用高錳酸鉀溶液或鹽水浸泡消毒後才放入魚缸,一般就能杜絕白點病的發生。
白點病的症狀: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後期體表如同覆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
白點病的發生環境: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上下波動小瓜蟲繁殖,15—23℃的水溫最適於小瓜蟲繁殖。
白點病的治療方法:無論使用什麼葯物首先要提高水溫到30度。可利用小瓜蟲不耐高溫的方法,促使產生在魚體表面的孢子快速成熟,加速其生長速度,使他們從魚體表面脫落。治療葯物:1。也可用5%鹽水浸泡數天;2。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甲基藍溶液,每天浸泡6小時;3。用百萬分之零點零五(0.05ppm)的孔雀石綠和百萬分之二十五(25ppm)的甲醛溶液混合處理,療效較好;4。或用28~30℃的百萬分之二(2ppm)的鹽酸奎寧葯液浸泡3~5天;5。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6。或用百萬分之五十至七十(50~70ppm)濃度的紅汞溶液浸泡5~15分鍾,每天2次
治療待白點消失後,仍要用葯一段時間使未附著魚體的小瓜蟲死亡
註:硝酸亞汞、孔雀石綠,是劇毒產品,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極易至癌。故不推薦使用,在其他病害的治療上也應避免使用
註:孔雀石綠在化學上稱為鹼性綠,分子式為:C23H26N2,分子量為:346.4,在工業上可用作綠色染料。但魚病治療方面也應用很多(尤其漁場),可用於多種魚體外寄生蟲和病原體(包括:黴菌、細菌、皮膚與鰓部的吸蟲感染等等),臨床治療已被證實有效的病症包括:白點病、水霉病、絲霉病、皮膚黏液病等等。
註:紅汞是一種外用葯,浸泡也是一種外用的方法,主要是掌握濃度和時間。在初期只是身體很少的部分,可以擦拭,但如果後期,全體皆是,那麼稀釋之後擦與浸泡是一樣的。擦拭只是局部,大可不必稀釋,因為擦拭是將魚先撈出,這樣的魚脫水時間不應該很長,稀釋擦之後馬上放入水中,葯效大失,療效不大。所以,局部是可以擦拭的,但不應該稀釋,如果是全身,那麼應該浸泡。因為全身擦拭,魚鰓是很難擦到的,操作也很難,操作不慎還會對魚鰓造成外傷。

Ⅳ 金魚頭部發黑是什麼病

金魚頭部發黑可能是這兩種病:

1、黑點病

病魚頭部可見長形的淺黃色孢囊,其孢囊成熟時,呈黑色,即搖尾幼蟲與後囊幼蟲,它們亦侵襲魚體眼睛、肌肉、血管、鰓、內臟器官,若於眼睛的水晶體部位發現不透明的斑塊,則有可能受到感染。

2、黑斑病。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在身上和鰭上,有時也出現在眼睛上和嘴上。

(5)金魚頭部常見病治療方法擴展閱讀:

發黑的原因:

1、水溫降低

養金魚的時候,如果氣溫驟降,水溫突然降低超過金魚的承受范圍,會刺激魚體,使體表黏液分泌功能失調。

2、水質問題

水質問題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水質老化,二是水質突變,前者是因為水體氨氮過高,後者是因為季節溫差大,兩者都會導致細菌感染,從而引起魚體發黑。

3、食物中毒

如果給金魚吃了不對的食物或是葯物,可能會引發腸炎,從而導致金魚魚體發黑。

Ⅵ 金魚頭部受傷怎麼治療,好象頭部全都出血了,怎麼辦,滿意追加分

1、把受傷的金魚撈出來單獨治療,用1%濃度的鹽水+黃粉(水色兌到微黃即可)+原水進行葯浴,每次葯浴時間半個小時左右,也可以用棉簽占黃粉直接塗抹受傷部位,反復塗抹幾次,防止受傷部位細菌感染,黃粉是治療金魚外傷最好的葯物,葯性溫和不傷魚;
2、治療結束後,也要將受傷的金魚單獨飼養,因為受傷的魚身體會發出一種特殊的體味,會吸引缸內其他的魚對其進行攻擊,到時候就雪上加霜了,注意隔離的金魚要用原缸水靜養,因為本來金魚受傷後體質就差,如果換水更加刺激金魚出現不良反應,不利於病情的恢復,治療期間停食。

Ⅶ 金魚有哪些常見疾病怎麼治呀

金魚的常見疾病,春季(陽歷3-5月)氣溫逐漸回升,一般在10-20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比較適宜於各種病源體生長繁殖,尤其4-5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大麥黃"。早春魚苗孵化時,魚卵易患水霉病;魚苗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口吸蟲、魚虱等魚病;春季成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列印病、鰱碘孢子蟲病。
夏季(陽歷6-8月)氣溫一般在26-28攝氏度之間,魚類發病比春季略少,此時魚種逐漸長大,抗病力有所增強。因此纖毛蟲、鞭毛蟲魚病逐漸減少。另外據調查夏季還持續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魚病,有爛鰓、出血、赤皮、腸炎、列印病等。此時,寄生蟲有錨頭鰠病較為普遍。盛夏時,高產塘往往容易發生泛塘。
秋季(陽歷9-10月)氣溫逐漸下降,氣溫一般在23-15攝氏度之間,水溫環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魚類發病的高峰季節---「百露心」,夏花魚種主要患車輪蟲、小瓜蟲、指環蟲、復品吸蟲、魚虱等魚病,秋季大規格魚易患微生物魚病,如病毒性出血病、腸炎、爛鰓等病。
冬季(陽歷12-2月)氣溫較低,一般在3-6攝氏度之間,一般很少發生魚病。冬季是魚種放養時期,往往因拉網或運輸擦傷魚體,亦可發生水霉病;當水溫較高時,有可能產生斜管蟲病和小瓜蟲病等;越冬魚類在水溫低於10攝氏度時,由於越冬房氣溫和水溫的溫差過大,魚缺氧浮頭時引起頭頂部凍瘡。
春夏秋冬隨著氣溫的變化常見魚病目前初步歸納起來有12種,其中寄生蟲病主要有7種:車輪蟲病、小瓜蟲、指環蟲、錨頭鰠病,魚虱病、鰱碘孢子蟲病,中華鰠病;微生物病主要有5種:出血病(赤皮病)、腸炎、爛鰓病,列印病、水霉病。俗話說:「養魚不瘟,富得發昏」。在養魚的生產中,一旦發生了魚病,輕者會影響魚類的生長、發育,重者會造成一部分魚死亡,因此必須要重視魚病的防治工作,積極貫徹「無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針

錨頭鰠雌蟲頭部鑽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組織的損傷、發炎、形成潰瘍。病魚焦躁不安,食慾減退,魚體消瘦,游動緩慢。6-10厘米的魚種可發生魚體畸形彎曲,失去平衡。露在魚體外面的蟲體上常有累枝蟲等原生動物、藻類和黴菌附生,當嚴重感染時,使魚體上好似披著蓑衣樣,從而增加了魚體的負擔,影響病魚的活動能力。魚口腔內有大量蟲體寄生時,使病魚口腔不能關閉,無法攝食而死。鰱、鱅等鱗片較小的魚,由於錨頭鰠的寄生引起周圍組織紅腫發炎,因而皮膚上形成石榴子樣的紅斑。錨頭鰠寄生於草、鯉等鱗片較大的魚時,則使寄生部位的鱗片被"蛀"成缺口,鱗片色澤較淡,寄生處亦出現充血的紅斑,但一般腫脹不明顯。
魚放養前進行檢查,發現有錨頭鰠寄生時,先清除,後用高錳酸鉀浸洗後再放養。
[治療方法]
肉眼可辨出,可用鑷子來清除,然後局部用紅葯水塗抹傷口!(

魚虱是一種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大部分時間寄生在金魚身體上,只有幼蟲和成蟲產卵期才到水中流動。魚虱腹面處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體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使患處出血變紅,因而易受細菌感染。除非金魚受大量的魚虱侵襲,否則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機磷的殺蟲齊是魚虱的特效葯,但對金魚也有害處,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鉗子把魚虱逐一除去,或用敵百蟲,Sera魚池治生蟲劑、美利堅治生蟲劑、美利堅去吸蟲特效錠、女王鯨治寄生蟲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魚放養前進行檢查

細菌性爛尾、爛鰭症:由細菌引起的爛尾、爛鰭症傳染性極高,從鰭條開始,繼而身體腐爛至死。這種爛鰭症有兩種病徵,第一種由鰭邊開始腐爛,再向內伸展,第二種由鰭中央部分開始,向四面八方蔓延。患處變白色,最後脫落。魚運送或產卵後身體抵抗力會減弱,此時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魚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隔離,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黃等葯劑來治療病魚。爛鰭症的病徵出現較慢時,治療法是更換部分缸水,清洗過濾器和添加少許食鹽入缸內,並停止餵食數天。食鹽療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變水中的滲透壓,透過滲透作用的變化來殺死細菌和其他的病原體。

水霉病又名白毛病。因操作不慎擦傷魚體,且越冬魚池放養密度過高,魚類極易患水霉病。其病原 體是水霉和綿霉,菌絲形態細長,且有分枝,它們一端像根狀,著生於魚的體表皮膚內,其餘則露出體外。菌絲長達3厘米,呈灰白色,柔軟似棉 絮。患病初期,病魚體表粘液增多, 形成一層白翳。患病後期,菌絲深入 體表皮膚,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
可選用O.03克孔雀石綠或次甲基藍, 溶於10千克水中,病魚浸洗3—5分 鍾,再用清水漂洗後,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葯才可痊癒。

穿孔:病魚的特徵性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病魚的體表,以開始的紅斑到隨後的皮膚和肌肉壞死潰爛,形成潰瘍和穿孔為特徵。發生的部位可在胸部、腹部和尾部的兩側、頭後背側、鰭條基部等處,以軀體兩側最多見。在一尾病魚上少則有1-2處病灶,多的可達7-8處。最初是在體表出現的黃豆大的紅斑,這種紅斑逐漸擴大,紅斑處皮膚紅腫、鱗片松動,基部充血。隨後表皮糜爛,鱗片脫落,露出充血、出血的真皮,接著真皮也壞死潰爛露出肌肉,肌肉發生潰爛後留下坑狀的潰瘍灶。潰瘍的大小、深淺不同,小的0.2-0.3×0.2-0.5厘米,大的可達2~5×2~6厘米,淺的潰瘍深度僅0.1厘米左右,深的可達0.6厘米。潰瘍灶內由於組織的壞死程度不同,因而潰瘍面高低不平。潰瘍的形狀有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其邊緣不整齊,灶內有不規則的出血區,在一些陳舊性的潰瘍灶內有水霉寄生。潰瘍周圍的組織充血發紅、腫脹、鱗片豎起。已經形成潰瘍的,最後多向穿孔發展,肌肉徹底壞死爛掉,穿通體壁,形成穿孔,暴露出體腔和內臟,水很快湧入體腔,引起病魚死亡。穿孔的形狀多為類圓形,小穿孔的直徑1~2厘米,大的2-4厘米,在一尾魚上一般僅有一個穿孔,穿孔處可見殘存的骨刺。發生在尾部的潰瘍則潰爛至露出骨骼。有的病魚可見眼球突出。體表變化比較嚴重的病例,可見肝、脾、腎等內臟器官充血、腫脹、質地脆弱,鰓絲及腸粘膜上附有較多的粘液。
[防治方法]
1.魚種進箱前或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或20ppm高錳酸鉀浸洗10-15分鍾消毒魚體。
2.,操作過程中避免損傷魚體。
浸洗葯物:
(1)食鹽:每50公斤水加食鹽1.5公斤,浸洗5分鍾。
(2)高錳酸鉀:20ppm浸洗10-15分鍾。
(3)呋喃唑酮:每立方米水用葯0.3克,浸洗1-2小時。
塗抹葯物:
(1)四環素或金黴素消炎油膏塗抹魚體患部。
(2)呋喃西林或呋喃唑酮用凡士林調合,抹於魚體患部。

幼魚的脊柱彎曲常常是由於身體內的寄生蟲或者是基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葯物中毒所致,如敵百蟲劑量過高),而對於大魚來說原因則主要是由於神經系統的損傷。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病原體是一種名叫小瓜蟲的纖毛蟲,身體為球形或卵圓形,表面長著短小而分布均勻的纖手,身體的中央有馬蹄形的大核,患病魚體上的囊泡就是由這些小瓜蟲大量密集寄生所出現的現象。這種屬於金魚、熱帶魚的常見病、多發病,病發的後期魚體表面會有如覆蓋一層白色薄膜,體表粘液增多,體色暗淡,光澤減退,魚體消瘦,游動緩慢,精神萎靡,有時浮游於水面,有時群集於養魚容器之一隅,很少活動,終至大批死亡。
[治療方法]
可將病魚放在每公斤水含1片50毫克呋喃西林的溶液中浸洗1周;或用千萬分之一到千萬分之三的醋酸亞汞溶液浸洗30分鍾,或者稍微提升溫度。原來魚缸里的水應當徹底換掉。

爛鰓病
患爛鰓病多由寄生蟲寄生或細菌感染引起,故有寄生蟲爛鰓病和細菌性爛鰓病兩種。
(1)寄生蟲爛鰓病:其病原體是指環蟲或車輪蟲,它們交互感染,鰓部明顯浮腫,鰓蓋張開困難,嚴重時,鰓絲局部潰爛,以至鰓軟骨外露,魚體呼吸困難,最終死亡。防治方法:可選用晶體敵百蟲0.5-0.8克,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鍾。也可選用晶體敵百蟲0.2克、硫酸銅0.2克、亞硫酸鐵0.2克,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0-15分鍾。或選用晶體敵百蟲0.2--0.3克溶於水中,潑灑在1噸飼水中,每周用葯1-2次,可有效殺死水中的寄生蟲。
(2)細菌性爛鰓:其病原體是水黴菌,病魚鰓絲嚴重失血,鰓絲發白,嚴重時有絮狀菌絲粘附,死亡率極高。防治方法:可選用食鹽50克、小蘇打50克,混合放在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0.7克孔雀石綠,放在100克水中,浸洗病魚15-30分鍾。
(3)粘孢子蟲性爛鰓:其病原體是粘孢子蟲,鰓絲會出現許多肉眼可見的灰白色點狀或胞囊,由小變大破壞魚鰓,當胞囊一旦破裂,無數個孢子蟲進入飼水,重新侵入健康魚的鰓部,鰓絲失血導致大批死亡。粘孢子蟲引起的爛鰓病比較少見。防治方法:選用三年生楓楊樹皮浸泡的汁液,吸取適量,放入十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鍾,多次用葯方可見效。也可選用150克氨水,放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5-10分鍾,多次用葯方可見效。
(4)粘液球菌性爛鰓:其病原體是粘液球菌。病魚鰓絲潰爛,並附有較多的白色粘液,嚴重時鰓絲被腐蝕成一個個小洞,軟骨外露,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選用1-2克呋喃唑酮,溶入10千克水中,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高濃度食鹽水,浸洗病魚15-20分鍾。也可選用11.5%濃度的氯胺丁0.05克和0.2克呋喃西林,混合放入10千克水中,多次用葯效果很好。

春季是魚病多發季節,為了魚友們更方便的鑒別與防治,以上Word文檔為常見魚病肉眼鑒別簡表常用葯物及注意事項

1、呋喃西林(C6H6O4N4)
呋喃西林又名呋喃新。為檸檬黃色結晶粉末,無臭,味苦,僅微溶於水。對革蘭氏陰性菌有很強殺滅力,而且細菌對本葯品不產生耐葯性,是治療細菌疾病的常用葯物。
2、硫酸銅(CUSO4*5H2O)
硫酸銅又名藍礬、膽礬,含有5個分子的結晶水,為透明深藍色結晶或粉末,在空氣中失水變成白色,吸潮後又能變成藍色,如果過於潮濕,也可以潮解,但不影響葯效。硫酸銅易溶於水,水溶液呈弱酸性,有收斂作用及較強的殺滅病原體的能力。其滅菌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因素的影響,因此用量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一般認為池水中有機物越多、水溫越低、PH值越高,硫酸銅的毒性就越小,安全濃度越大,而水溫越高、PH值越低、有機物越少,則硫酸銅的毒性越大,安全濃度越小。
硫酸銅可以殺滅魚體外部寄生的多種原蟲類及蚤類,是常用的外用葯物。但由於有殘毒(銅可殘留在魚的鰓、肌肉、肝、腎組織內),並影響魚的攝食及生長,故不能經常使用。另外硫酸銅的安全濃度范圍較小,使用時應准確的測量水體。溶解硫酸銅的水,溫度不要超過60℃,否則易失效。
3、硫酸亞鐵(FESO4*7H2O)
又名綠礬、鐵礬,含有7個結晶水分子。為透明、淡綠色的結晶或粉末,無臭,味澀,在乾燥空氣中易風化。在潮濕空氣中易氧化水解,生成黃褐色不溶性的鹼式硫酸鐵,即無葯用價值。因而要密封防潮保存。
硫酸亞鐵為輔助用葯,有收斂作用。主要是為硫酸銅等葯物殺滅寄生蟲掃除障礙。
4、敵百蟲(C4H8CL3O4P)
該葯化學名為0,0-二甲基(2,2,2-三氯-1-羥基乙基)磷酸脂,為農業、畜牧業、衛生等方面廣泛採用的一種高效低毒的有機磷殺蟲劑。較易溶於水。在酸性條件下穩定,在鹼性條件下能迅速分解成毒性更強的敵敵畏,並繼續分解,直至無殺活性為止。
魚病防治上可用敵百蟲粉劑,有效成分有2.5%、4%、25%、50%等不同規格,常用的是90%的晶體。
敵百蟲為低毒、殘留量較少、殘留時間較短的有效殺蟲葯,其作用機制是有機磷掌管神經正常沖動傳遞的膽鹼脂酶結合,抑制膽鹼脂酶的活性,失去分解乙醯膽鹼的能力。由於乙醯膽鹼在神經細胞內積累,使神經傳遞機能中止,導致昆蟲、甲殼類等中毒死亡。在魚病防治上,敵百蟲廣泛用於防治甲殼類引起的魚病以及魚體外和腸內的寄生蠕蟲病等。
本品為紫黑色細長結晶,不透明,具藍色金屬光澤,無臭,易溶於水。為強氧化劑,與有機物相遇時即釋放出氧,將有機物氧化,因而有強的殺菌力,其本身則還原為二氧化錳。二氧化錳可與蛋白結合成蛋白鹽類的復合物,因此低濃度時有收斂作用,而在高濃度時有刺激及腐蝕作用。在魚病防治中,用以防治三代蟲病、指環蟲病及錨頭鯴病等。
6、氯化鈉(NACL)
即食鹽。魚病防治上是利用其滲透作用達到殺滅一些體外寄生蟲的原生物及微生物等。
7、氯化銅(CUCL2)
為藍色粉狀物,能溶於水,其化學性質受有機物的影響較硫酸銅小。用以殺滅椎實螺,預防雙穴吸蟲病及血居吸蟲病等。用量要准確計算,稍過量即能引起魚類中毒死亡。
8、孔雀綠(C23H25N2CL)
也叫孔雀石綠、苯甲醛綠,為翠綠色有光澤的結晶,屬三苯甲烷類染料。
孔雀石綠是葯用染料中抗菌效力較強的一類,可溶於水。在魚病防治上用以防治水霉病及小瓜蟲病等,效果較好。
孔雀石綠是一種光敏性葯物,其毒性可隨光照強度增大而加大,因此用時需注意不能在白天陽光強烈時進行。同時池水的PH值在9以上亦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它不能與鋅或馬口鐵制的器皿接觸,以免因鋅溶解引起魚急性中毒。孔雀石綠不能粘在人的皮膚上,更不能進入口中。
孔雀石綠能引起魚類的鰓和皮膚上皮細胞輕度炎症;使腎管腔有輕度擴張,腎小管壁細胞的胞核也擴大;更重要的是影響魚腸中的酶,使酶的分泌量減少,從而影響魚的攝食及生長,故不能經常使用。
簡稱SD。為白色或微黃色的結晶粉末,無臭無味,難溶於水,在空氣中穩定,遇日光顏色可逐漸變深,應盛於避光容器內密封保存。為內服葯,吸收完全,機體對其排泄較慢,有效濃度可維持較長時間,副作用和毒性均小。在魚病防治上用以治療腸炎和赤皮病
10、呋喃唑酮
又名痢特靈。為黃色晶體,無味,極難溶於水。有廣譜抗菌作用及抗原蟲作用。較少產生耐葯性,毒性較低,無副作用。主要用於治療腸道感染,全池遍灑,可以防治白頭白嘴病及爛鰓病。
11、鹽酸金黴素
金黃色結晶狀粉末,無臭,味苦。在空氣中穩定,遇光易變質,在鹼性溶液中迅速失效。不宜接觸金屬,以冷藏為宜。有廣泛的抗菌譜,主要作用是抑菌,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用葯個體可產生抗葯性,但一般不高。在魚病防治上用以防治白皮病、腐皮病等。
12、鹽酸土黴素
又稱鹽酸地黴素。黃色結晶狀粉末,無臭,味苦,性穩定,易溶於水,在鹼性情況下分解失效。抗菌譜與鹽酸金黴素相似,毒性很小,亦可產生耐葯性,但很慢。在魚病防治上同鹽酸金黴素。
13、青黴素
又稱盤尼西林。青黴素鹽是淡黃色粉末,易溶於水。極不穩定,加熱、光照或加酸鹼等均能迅速分解。故應注意有效期。
青黴素的抗菌譜不如磺胺類廣泛,對細菌作用有嚴格的選擇性。主要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部分革蘭氏陰性菌有作用。在低濃度時有抑菌作用,高濃度時有殺菌作用。在魚病防治中,主要用在親魚運輸時潑灑到水中,以防止運輸中水質變壞,對產後親魚採用肌肉注射,可防治細菌性感染。
14、紅黴素
本品為淡黃色結晶粉末,無臭,味苦。在空氣中有吸濕性,難溶於水。紅黴素具鹼性,與有機酸結合成鹽後,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為增加。本品在乾燥狀態下較穩定,在水溶液中容易失效。遇酸時不穩定,在PH值4以下,效力顯著降低。水溶液應冷藏保存,在室溫條件下會逐漸失效。
紅黴素對革蘭氏陽性菌的作用比陰性菌強,細菌對本品很快產生抗葯性,但不持久,停葯3-6個月後仍可恢復敏感度。在魚病防治上,可防治白嘴病和爛鰓病等。
癤 瘡 病:在魚體軀乾的局部組織上生出一個或幾個有如人類癤瘡病相似的膿瘡。發病部位不定,通常在魚體背鰭基部附近的兩側。
典型的症狀是:在皮下肌肉內形成感染病灶,隨著病灶內細菌繁殖增多,病情發展,肌肉組織溶解、出血、滲出體液、細胞游離,裡面充滿膿汁、血球和大量細菌。患部軟化,向外隆起。用手觸摸有柔軟浮腫的感覺。隆起的皮膚先是充血,以後出血,繼而壞死、潰爛,形成火山口形的潰瘍口。切開患處,可見肌肉溶解,呈灰黃色的混濁或凝乳狀。
組織病理切片可見:患處真皮發生腫脹、變性、充血、出血,但尚未壞死。病灶中心的骨骼肌纖維完全解體,在其中可看到大量桿菌、膿液及少量已壞死、解體的炎症細胞。病灶與周圍正常組織的分界不清,細菌在組織內蔓延擴散,大量炎症細胞彌漫地浸潤於組織間隙,膿性滲出物沿著較疏鬆的組織間隙擴散,為滲出性炎中的彌慢性化膿性炎,即蜂窩織炎。
[診斷] 根據症狀、病理變化及流行情況,即可作出診斷。有些粘孢子蟲寄生在肌肉中,也可引起體表隆起,患處的肌肉失去彈性、軟化及皮膚充血(如鯽碘泡蟲寄生在鯽魚頭後部的背肌中)。區別這兩者,必須用顯微鏡檢查病灶中心處的壓片,前者可看到大量桿菌無粘孢子蟲寄生,後者則相反。
防治方法:
1、徹底清塘消毒;
2、用漂白粉掛簍;
3、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潑灑;
4、用磺胺噻唑喂魚。每50千克魚第1天用葯5克,第2-6天用葯量減半。葯物與麵粉拌和投喂,連喂6天;
5、每100千克魚每天用呋喃唑酮5克拌飼料,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連喂15-20天;
6、每100千克魚每天用鹽酸土黴素5-7克拌飼料,分上、下午兩次投喂,連喂10天。

松鱗病:
[症狀] 病魚表現的症狀特點是體表粗糙,多數在尾部部分鱗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張開,而鱗片基部的鱗囊水腫,它的內部積聚著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滲出液,以致鱗片豎起。在鱗片上稍加壓力,含有液狀物從鱗囊噴射出來,鱗片也隨之脫落,有時伴有鰭基和皮膚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脹等症狀。病魚游動遲鈍,呼吸困難,身體側轉,腹部向上,2~3天後即死亡。當水質不清潔,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飼養水溫過高,以及當魚體鱗片被劃破等情況下易患此病。金魚、錦鯉常患此病,每年春季較流行,在熱帶觀賞魚中,攀鱸科、斗魚科和魚將魚科等泡沫卵生魚類常患此病。此病難以治癒,即使治癒後,色彩、光澤、體態都不如以前好看。
[治療方法]可將病魚浸入濃度為五萬分之一單位的四環素溶液中洗浴1小時,還可用%的氯化鈉溶液與日俱3%碳�氫鈉溶液混合洗浴10分鍾;或用氯黴素溶液,或 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還可用上述葯液的1%稀釋成低劑量潑灑,堅持數日均可見效。
列印病
此病是由點狀產氣單孢菌點狀亞種引起的。菌體短桿狀,兩端圓形,多數兩個相連,少數單個,菌體長為0.7~1.7微米,寬0.6~0.7微米,有運動力,極端單鞭毛,無芽胞。染色均勻,革蘭氏陰性。
病症 症灶主要發生在背鰭和腹鰭以後的軀幹部分,其次是腹部兩側,少數發生在魚體前部。發病部分先是出現圓形的紅斑,好似在魚體表皮上加蓋的紅色印章,隨後表皮腐爛,中間部分鱗片脫落,腐爛表皮也崩潰脫落,並露出白色真皮,病灶部位周圍的鱗片埋入已腐爛的表皮內,外周的鱗片疏鬆並充血發炎,形成鮮明的輪廓。在整個病程中後期形成鍋底形,嚴重時甚至肌肉腐爛,露出骨骼和內臟,病魚隨即死去。
[防治方法]
(1)在扦插、搬運魚時要注意操作,切勿使魚體受傷;魚池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並在放養時適當調整放養密度,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池內水質清新,可以預防或減輕病情。
(2)每立方米水用漂白粉1克,全池遍灑。
(3)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10克,全池遍灑。
(4)每67平方米水面用0.75千克辣椒粉加水10~15千克煮沸後,全池均勻潑灑,連續3天。
(5)親魚發病可選用金黴素、氯黴素注射,每千克魚注射5毫克,或注射四環素,每千克魚注射2毫克,進行肌肉或腹腔注射,同時採用高錳酸鉀等殺菌葯物塗於病灶處。

類似與穿孔這樣的病症,屬於細菌性感染,肉眼看不出是何種病菌,已經惡化了……可能造成敗血。不想讓這樣的情況發生的話,應盡量避免魚體受傷,如不慎碰到,應及早發現並對傷口做消毒處理,同時保持水質的清潔……

痘 瘡 病
[病原] 皰疹病毒。
[症狀] 發病初期,病魚體表出現許多白色小點,上面覆蓋一層白色塊狀粘液。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點的數量不斷增加,同時斑點的區域不斷擴大,致使病灶部位的表皮逐漸增厚,形成石蠟狀的增生物,形狀好似痘瘡,因此稱之為「痘瘡病」。痘瘡增長到一定程度會自然脫落,接著又會在原患部再次出現新的痘瘡,最終使魚消瘦而死。
[流行情況] 主要危害鯉、鯽及圓腹雅羅魚等,影響魚的生長及降低商品價值,在越冬後期可引起病魚死亡。該病流行於冬季及早春低溫(10-16℃)時,及水質肥沃的池塘、水庫、網箱內;當水溫升高後會逐漸自愈。
[診斷] 根據症狀及流行情況進行初步診斷。確診須進行增生物超薄切片,用透射電鏡觀察到皰疹病毒或分離培養到皰疹病毒。
[防治方法]
1、加強綜合預防措施,嚴格執行檢疫制度;
2、流行地區改養對此病不敏感的魚類;
3、升高水溫及適當稀養也有預防效果;
4、曾用氯黴素治療,每尾病魚肌肉注射25毫克,同時用0.225x10-6氯黴素水溶液葯浴,有一定療效。

用氯黴素粉直接撒在魚身上應該也會有效果吧。氯黴素溶液或喃西林粉加痢特靈溶液,或慶大黴素溶液浸洗,浸洗多長時間,

一般低濃度,半小時左右。高濃度,十分鍾左右。自己靈活掌握……

細菌性感染:通常是在池塘水質不良情況下,常時啄食池壁藻類,或捕撈運輸等操作過猛導致引起魚體受傷造成的……
症狀:病魚體色發黑,離群獨游,行動緩慢,唇端表皮發炎、糜爛,嚴重者鰭爛、體表附有許多粘菌。
防治方法: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保持水質清新,經常用生石灰消毒、調節水質。用1mg/L漂白粉全池潑灑。3%食鹽水葯浴病魚10分鍾,同時用土黴素原粉拌料投喂,每日每10公斤魚2g ,3天一個療程。以上是給你的建議,祝你養魚成功。

Ⅷ 金魚頭上這個白點是什麼怎麼治療好

是白點霉病、買先鋒膠囊。每天二粒、把膠囊分開放粉末就可。連續三天、然後換三分之一的水。 看看白點消失了沒有、如果還有就重復一次。二次以後就會完全治癒 快去看病。 金魚進入秋冬季,由於晝夜溫差較大,很容易生白點,這種雖然不算是很嚴重的疾病,但如果照顧不好及治療方法不當,那很容易造成金魚的死亡,嚴重時會影響整個水族裡的金魚,一些魚友提出白點病在治癒後還會反復,下面將白點病的成因及治療方法做一下詳細的介紹: 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而長大並增加數目,後來破囊而出,游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若不立刻治療,病魚身體會迅速受嚴重破壞而死亡。 有魚友問,全缸施葯後白點消失,好了一兩個星期又會出現。老是這樣循環為何?這也是養金魚人經常能遇到的問題,一般的葯治後可直接殺死成蟲,但問題在於葯治只能殺死成蟲,而其幼蟲,能夠藏在魚體表皮內,葯性無法深入,所以還會反復。一些書籍上寫將水溫提高到30度,就可以將白點去掉,但對於金魚來說這個溫度太高了,就是治好了白點,也可能引起其它問題。建議在用葯的同時,多一些日光照射,注意換水時水溫相同,白點消失後堅持可以每天使用些凈水劑,白點就會徹底根治 這是正常的 就像脫皮一樣要是只是一粒的鼓起來的,而且邊緣模糊的話沒有關系的,不是白點病。新干凈的水,放一點鹽,很快就沒事了,而且高頭類金魚在發頭的時候,頭上是會有白色的東西的。至於白點病,也不用緊張,28度以上水溫,兩天准好,好了以後換新水就行了。 如果身上也出現白點,就是得了白點病,可以用1%鹽水浸泡10--20分鍾。 也可以到魚店買白點凈給魚泡。 或者換三分之一水加少量鹽 記住 是很少的量 捏一點即可 白點病就算用葯,也要一個星期左右才會見效,所以請給點耐心。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 觀賞魚因小瓜蟲寄生而發病的病例較為普遍。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皮膚均有白點狀分布,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後白點布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游動遲鈍,食慾不振,體質消瘦,皮膚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並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游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蟲的適宜水溫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缺乏活餌的情況下容易流行。當水溫升至28℃時,小瓜蟲就會開始死亡。 提高水溫到32度,再用1%鹽水浸泡數天、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葯液浸泡30分鍾。 但是金魚是不能加溫的

閱讀全文

與金魚頭部常見病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生用書 瀏覽:805
35乘52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91
紀委快速處置方法 瀏覽:736
眼睛散光怎麼恢復最快的方法 瀏覽:689
分析產品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717
怎麼調用子類的方法 瀏覽:799
如何用三種方法區別清水和鹽水 瀏覽:467
首例新冠肺炎治療方法 瀏覽:300
愛思助手正確檢測耳機的方法 瀏覽:942
圖片訓練樣本選擇方法 瀏覽:718
製作降落傘簡便方法 瀏覽:590
隆回辣椒種植方法 瀏覽:182
兒童胃痙攣怎麼辦簡單有效的方法 瀏覽:716
構建財務分析方法 瀏覽:955
華為榮耀語音助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93
給圖塗色屬於什麼教學方法 瀏覽:24
視頻傳輸和手機連接方法 瀏覽:149
葡萄套袋使用方法 瀏覽:156
治療汗毛孔大的方法 瀏覽:323
小腿脈管炎的治療方法 瀏覽: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