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總結不同體質特點和針刺治療方法

總結不同體質特點和針刺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4 09:46:07

Ⅰ 針刺和艾灸可以調節經絡氣血,有哪些人不適合這種治療方法

針刺

1,白血病人群不適宜針刺等。

2,體質虛弱人群,刺激不宜過強,並盡量採用卧位。

3,過度勞累、飢餓、精神緊張人群,此類人群不宜立即針刺,需待其恢復後再治療。

艾灸: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

1,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2,某些傳染病、高熱、昏迷、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Ⅱ 針灸有哪幾種治療方法

針灸療法的簡稱,包括針刺和艾灸兩種治療方法。針刺療法是用特製的金屬針具刺激人體穴位,運用操作手法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艾灸療法是用艾絨搓成艾團或艾條,點燃後沮灼穴位,達到溫通經脈、扶陽散寒的目的。針刺和艾灸兩者方法雖然不同,但都是通過刺激經絡穴位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經常配合使用。針灸療法是中醫學術中一種獨特的醫療方法,具有簡便、有效、安全、適用症廣等特點。自從《黃帝內經》中對針灸進行全面論述以來,針灸療法已在祖國醫學寶庫中綿亘兩千年而不衰。

Ⅲ 冬季艾灸養生,不同體質怎麼

冬季艾灸養生,不同體質怎麼灸?

冬至後,冬季也慢慢開始的最冷之時,此時,人體內的陰氣達到最盛,陽氣開始出現萌芽,因此,冬至養生亦應適當補養陽氣,而艾灸就是一種非常適合的養生方法。那麼艾灸有什麼好處呢?

冬季艾灸養生雖然好處多,這些體質適宜艾灸:

陰虛體質:這類人多面色偏紅或是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多喜飲冷,唇紅微乾等,比起冬季,夏季更加煎熬。

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舌紅苔薄黃。

Ⅳ 常用的毫針種類、進針方法、取穴原則及方法

毫針療法,用毫針(包括芒針)刺入體表的經絡腧穴或病變部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常用的一種針刺療法。一般以針體長度在4寸以下(含4寸)者稱為毫針。針體長度在5 寸以上(含5寸)者,稱為芒針(又稱長針)。實際上,芒針只是在長度上比毫針延長,其操作方法與毫針相類。毫針刺入體表相應部位,可促進和調整經絡氣血運行,協調和恢復機體陰陽平衡狀態,達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治療手法 臨床上具體應用的技術方法有進針、行針、留針、出針等。
進針 將毫針刺入皮膚的方法。進針時,一般用左右雙手配合。右手持針、靠拇、食、中指夾持針柄,掌握進針時的力量和針刺角度、深度,稱為刺手;左手按壓針刺部位或扶定針體,以固定腧穴皮膚,防止針體彎曲,並可避免疼痛,促使針刺感應的獲得,稱為押手。①進針的具體方法:包括指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提捏進針法等。指切法適於短針 ,夾持法適於長針 ,舒張法適於皮膚鬆弛處(如腹部),提捏法適於皮膚淺薄處(如頭面部)。②進針角度:指針體與皮膚表面所形成的夾角。臨床上,針體與腧穴皮膚呈直角(90°),垂直進針,稱為直刺,適於肌肉豐厚處,如四肢、腹、腰部。針體與腧穴皮膚呈45°角左右,傾斜進針,稱為斜刺,適於肌肉淺薄處,或內有重要臟器及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針體與腧穴皮膚呈15°~25°角,沿皮刺入,適於肌肉淺薄處(如頭面部),一針透二穴也可用此,稱為橫刺或沿皮刺、平刺。③針刺深度:針體進入皮下的深度。一般以取得針感而又不損傷重要臟器為准。除根據腧穴部位特點來決定之外,臨床上還需靈活掌握。如形體瘦弱者宜淺刺,形體肥胖者宜深刺;年老、體弱、小兒宜淺刺,青壯年、體強壯者宜深刺;陽證、表證、初病宜淺刺,陰證、里證、久病宜深刺;頭面、胸背及肌肉薄處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厚處宜深刺;手足指趾、掌跖部宜淺刺,肘臂、腿膝處宜深刺等。針刺的角度和深度有關,一般來說,深刺多用直刺,淺刺多用斜刺和橫刺。對項後正中、大動脈附近、眼區、胸背部的腧穴,尤其要掌握斜刺深度、方向和角度,以免損傷。
行針 又稱針刺手法。毫針刺入後,為了獲得、維持和加強針刺感應(又稱得氣)所施行的操作方法。
留針 行針得氣後,將針體留置於腧穴內一段時間的方法。在行針後仍不得氣時,可通過留針靜候氣至,出現針感,稱為候氣。在行針已得氣後,留針可保持針感,並增強針刺治療作用。在留針過程中,還可再次行針,以加強針感,並使針感沿經脈循行方向傳導。留針時間的長短依具體情況而定。如陰證、寒證、里證,病程長而邪氣深入,身體強壯者,宜久留針;陽證、熱證、表證,病程短而邪氣淺在,身體虛弱者或小兒,宜少留針,甚至不留針。頑固性、疼痛性、痙攣性病症,和昏迷、休克等宜久留針。一般情況,留針時間為15~30分鍾。
出針 在行針或留針後,針刺達到一定治療要求時,將針體退出體外的方法。出針時,先以左手拇、食兩指用消毒干棉球按於針孔周圍,右手持針作輕微捻轉,並慢慢提針至皮下,最後將針完全退出體外。在出針後,應迅速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以防出血,又稱為捫法。出針後亦可不按揉針孔,使邪氣外逸,這是針刺補瀉的一種,屬於開闔補瀉的瀉法。出針後要核對針數,以免脫漏。並囑病人休息片刻,注意保持局部清潔。
適應症及注意事項 一切針灸療法所能治療的病症,均可用毫針療法治療。注意事項主要包括:①針刺時醫生必須專心致志,審慎從事,隨時觀察患者表情,詢問患者感覺和觀察患者反應,體會針刺後的情況,盡量做到能控制刺激量。②患者在飢餓、疲勞、精神過度緊張時,不宜立即進行針刺。對身體瘦弱、氣虛血虧的患者,進行針刺時手法不宜過重,並應盡量選用卧位。③對於孕婦針刺不可過猛,針感不宜過強。腰骶部、下腹部的穴位,以及勞宮、湧泉、行間、太沖、十宣等穴,不宜針刺。④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頂部的腧穴不宜針刺。⑤對出血性疾病、慢性病末期、診斷不明的危篤病人慎用針刺。⑥對胸、脅、腰、背臟腑所居之處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肝脾腫大、肺氣腫患者更應注意。眼區和頂部的風府、啞門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也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的提插、捻轉和長時間留針,以免損傷重要組織器官,產生嚴重不良後果。⑦對於尿瀦留等患者在針刺小腹部腧穴時,也應掌握適當的針刺方向、角度、深度等,以免誤傷膀胱等器官出現意外事故。
芒針療法 一般採用26號、28號,5寸、7寸、1尺長的長針,以夾持進針法進針,兩手配合,將針緩緩刺入。頭面、胸背部用橫刺,腰臀、肘膝部用斜刺,腹部用直刺。針刺方向和深度,常以取得針感為度,不可盲目過深,應根據腧穴部位特點和病人胖瘦情況而定。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患者反應,消除恐懼心理,求得相互配合。尤其要注意防止針刺意外,老人、小兒、體弱、孕婦忌用。本法有取穴少、針刺深、刺激量大等特點,臨床可用於中風偏癱、癲狂、痹證等。
毫針療法,又稱「體針療法」,是以毫針為針刺工具,通過在人體十四經絡上的腧穴施行一定的操作方法,以通調營衛氣血,調整經絡、臟腑功能而治療相關疾病的一種方法。毫針療法,是我國傳統針刺醫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一種療法,是刺療法的主體。
針灸是我國人民長期與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其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針刺的前身是「砭術」,砭術的主要工具是砭石,萌芽於一萬至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針具已由石針、骨針、竹針而逐步發展成為金屬針。金屬針具發展到現在,經歷了銅、鐵、銀、合金及不銹鋼針具等階段。針具的改革,擴大了針刺治療范圍,提高了治療效果,促進了針灸術的發展。
隨著醫療經驗的不斷積累,逐漸發現很多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的特定腧穴,使其由最早的「以痛為腧」逐漸得以定位和定名;在腧穴不斷增加的基礎上,根據腧穴的主治作用,結合針刺效應和古代的解剖學知識,古代醫家在臨床實踐中發現和認識到人體有一個經氣運行的完整結構——經絡系統。通過不斷總結、實踐,將腧穴、經絡從理論上系統化,形成了經絡學說。經絡學說及其他中醫理論的形成使針灸成為中醫一門獨立的學科。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全面而又系統地闡述了陰陽五行、臟腑經絡腧穴、診法病機、法療原則、刺灸方法及其適應證和禁忌證等。其中又以《靈樞》所論述的針灸內容尤為詳盡,故有《針經》之稱。《黃帝內經》為針灸學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難經》在經絡、腧穴及針灸等方面對《內經》作了補充。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論》,成功地把針灸和針葯結合治療外感病納入了他所創立的辨病辨證論治體系,使針灸臨床治療得以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晉代皇甫謐《針灸甲乙經》是我國第一部針灸學專著,也是繼《黃帝內經》之後,對針灸醫學的又一次總結,在針灸學發展史上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唐代孫思邈著《千金要方》發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據《唐書·百官志》記載,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國家醫療和教學機構「太醫署」中設有針博士、針助教、針師等職,專門從事針灸教學和醫療工作。宋代王惟一編選了《新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並鑄成針灸銅人模型兩個,是世界上最早的立體針灸模型,開創經穴模型直觀教學之先河。明代是針灸學發展昌盛時期,針灸著作較多,而《針灸大成》是這些著作中的一顆明珠,它是楊繼洲在家傳《衛生針灸玄機秘要》的基礎上,匯集經典著作、歷代醫家精華及本人經驗而寫成的。該書是繼《針灸甲乙經》之後又一次總結性的針灸著作,至今仍然是針灸臨床參考書之一。鴉片戰爭以後到民國的100多年間,由於反動統治者和侵華帝國主義者的歧視和扼殺,針灸日趨衰落,只在民間流傳使用。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促進了針灸醫學的復興和繁榮。針灸教育事業也有了迅速的發展。為了便於開展學術交流,1979年成立了中國針灸學會。在臨床方面,針灸對內、外、婦、兒等科100多種病證有較好和很好的療效,尤其對心腦血管疾病、膽道結石、細菌性痢疾、乳腺增生等疾病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1958年針刺麻醉開始用於臨床,為麻醉方法增加了新的內容,推動了針灸醫學的深入研究。由是,針灸學的研究工作也從對臨床的治療經驗的總結發展到開展實驗研究,從觀察針灸對各器官功能的影響而深入至針麻、針刺鎮痛機理的研究,並在經絡現象、經絡實質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近年來對針刺手法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成績。
針灸在南北朝時期就開始東傳朝鮮、日本等國,13世紀以前,通過「絲綢之路」逐漸西行,對阿拉伯醫學等曾有一定的影響。近年來在國際上掀起了一股持久不衰的「針灸熱」。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官員中島宏宣布:「針灸醫學已成為世界通行的一門新的醫學學科。」並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成立了國際針灸培訓中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籌備委員會於1984年8月在北京成立,1987年11月在中國舉行了成立大會。傳統的針灸療法已經走向世界,為人類的衛生保健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Ⅳ 什麼是針刺治療

死而復生,還目睹自己的葬禮,當然是駭人聽聞的經歷。中國古代的虢公,死了之後萬人哀悼,而他竟然復生,就更是眾人矚目的大事。大約2500年前的一個早上,虢公遽然倒下,看來是一命嗚呼。虢公的死訊傳出後,一個叫扁鵲的遊方郎中,到皇宮請求見一見虢公屍體。扁鵲發現虢公尚有微弱氣息,兩腿之間,猶有餘溫,這些眾御醫沒有發覺的現象,使扁鵲知道虢公的症狀病情。原來虢公還沒有死,他只是昏迷不醒。扁鵲向弟子子陽示意,子陽就取出一套應急用的針,由扁鵲指點子陽把針一根根插入虢公身上不同部位。不久,虢公開始蠕動,跟著便睜開眼睛並且坐起來。於是取消喪禮,不出一個月,虢公也就完全康復了。

人民聽說國君仍然活著,許多人都認定虢公不是從瀕死中救回來的,而是死而復生,扁鵲則必然是個術士。可是扁鵲自己辯解,根本不曾施什麼法術。虢公沒有死,只是昏迷,是運用一種極古老、極可靠的針刺治病方法救活的。

根據一個傳說,針刺的效能,起初是因為一名獵人冷不防鼻樑上中了一箭,久久不愈的頭痛卻霍然痊癒而發現的。果真如此,這種醫術的起源似乎可溯至石器時代,因為許多不同地方,都發現用來戳皮膚的石制尖銳工具。雖然針刺療法總是和中國聯系在一起,但愛斯基摩人、古埃及人和非洲土著班圖人,也有相似的治病方法,在醫治某些疾病時,把身體某些部位劃破。巴西有一個吃人部落,據說也使用吹管,將箭刺入身體相當於針灸穴道的部位。

最早見於文字的針刺治病記載,出自於古代醫學傑作:《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實是中國古代醫學的寶典。是春秋戰國及西漢時期,不少古代醫學家的寶貴經驗總結,各時代積累起來的醫學匯輯。書中對人體解剖、生理、病理、病源、診斷、治療原則,都有頗為詳明的介紹。《內經》的「素問」部分,闡述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治則、針刺、攝生和運氣等醫學原理。「素問」對針刺療法的解釋極為詳盡,介紹九種不同的針,長度由約3厘米到24厘米,並為人體表面總共365個穴道命名,同時全按適於醫治哪些病痛和疾病方式編列。至於制針所用的各種不同原料,書中指出金針雖然價格昂貴,但醫治某些疾病格外有效,因其能刺激身體的功能,而銀針則有顯著的鎮靜作用。

雖然《黃帝內經·素問》所載的醫療辦法,似由黃帝創意施行,但除了黃帝,中國歷代還有許多帝王,對生理學,特別是對神經系統,有濃厚的興趣(要在內外科有效使用針刺療法,先明了人體神經系統是極有必要的)。公元一世紀,王莽在醫生和御屠協助下,據稱曾切開一名敵對者的屍體,用竹簽細查人體神經系統。1000年後,宋徽宗雇了一個畫家,畫出經支解的罪犯器官,徽宗之前,宋仁宗叫工匠打造了一個顯示人體整個神經系統的銅人。《黃帝內經·素問》還提出了以五臟為中心的奇恆之府和轉化之府的名稱,論述了臟腑生理功能的不同特點,說明了氣血能反映全身內臟變化的道理。

盡管針刺療法在中國極為流行,事實上也頗有療效,西方人對針刺療法,則到近代才逐漸有所了解。歐洲人對針灸所知不多,1712年,東印度公司一位叫威廉·登·賴默的荷蘭醫生,出版了一本介紹針灸的書,才使之認識較多。到了20世紀,美國和歐洲一些醫生,開始對針灸發生濃厚興趣,不過有些中國醫生,則置針灸於不顧,而崇奉他們感覺更精密的西方醫術。

針灸怎樣發生作用,至今尚無人真正知道。我們只能說,針插進身體一個特殊部位,往往能夠解除另外一個表面看來完全無關部位的痛苦。這是怎麼一回事?好像從來無人予以充分的解釋。

針刺療法,以人體器官與皮膚表面間的神經聯系為基礎。器官因病而使人感到痛楚,用針在皮膚下面,與生病器官相通的穴道一刺,因而產生解除痛楚的作用。雖然某些穴道與某些器官直接相通,但穴道和器官在人體可能距離很遠。舉例來說,醫治頭痛有時需把針插在腳趾上,醫治膽汁過多,更在肩膀上扎針。

古代中國人把神經系統分成12條經絡,即連接針灸穴位和各主要器官,如心、肺、肝、腎與膀胱的通路。例如,心臟經絡沿臂膀內側直至小指。這條通路說來有趣,幾乎正是心臟病引起痛苦感覺的通行路線。12條經絡中,每條經絡的穴位都有各自的名字和功能,如肺經絡的「雲門穴」,經針刺後,能治氣促、氣喘、風濕、扁桃體炎和粉刺,脾臟經絡的「天蹊穴」,與支氣管炎、咳嗽及消化性潰瘍之類的疾病有關。

近年來,仍以古代經絡學說為依據的中國針灸,引起世人注意,因為針刺以麻醉的功效證據確鑿。進行醫療手術時,充分利用針刺的麻醉作用,能夠代替葯物麻醉。這方法不僅避免了麻醉劑的副作用,簡便安全,有利於患者手術後恢復健康,而且針刺麻醉可以廣泛地應用於頭部、頸部、胸腔、腹腔和四肢等部位的各種大小手術,所以越來越被醫學界重視。

懷疑針灸功效的西方人,將大部分針刺麻醉的成功事例,歸因於某種精妙的催眠術,但有許多理由足以說明這種猜想的不當,比如蒙古人好幾百年來,就用針刺方法為動物治病。然而有一件事倒是真的,即針刺麻醉能否成功,視病人的精神狀態而定,針刺麻醉並不是人人有效的。因此,病人先要經過嚴密甄別,然後決定是否使用針刺麻醉法,抑或仍使用現代麻醉方法做手術。

Ⅵ 人的體質如何分類症狀各是怎樣的

由於先天稟賦有強弱,飲食氣味有厚薄,方位地勢有差異,貧富貴賤苦樂各不相同,從而導致了個體差異。因此,祖國醫學非常重視對不同人體特徵進行分析,從多方面對體質進行分類。
1.陰陽五行分類
《靈樞·陰陽二十五人》根據人的體形、性格特徵、對季節的適應能力等將體質分為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型。每類型再比類於古代樂譜,分角、徽、宮、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本法強調對季節的適應能力為體質分類的依據之一。這種分類揭示了人體的不同生理特徵,從而可以提高防治措施的針對性。如原文曰:「火型之人……急心,不壽暴死」,說明體質對壽命的長短有一定的影響,這對進一步探討體質與壽命的關系,研究衰老的原因,有一定的啟發作用。
2.陰陽太少分類
這種體質分類,是根據人體的陰陽多少,並結合體態、性格特徵進行分類的。《靈樞·通天》認為,人體陰陽有盛陰、多陰少陽、多陽少陰、盛陽、陰陽和平之分,從而將人體分為太陰之人,為陰之人,太陽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五類。這種分類與巴甫洛夫根據高級神經類型的分類頗有相似之處。如太陽之人,相似巴氏的強而不均衡型;太陰之人,相似巴氏的弱型之人;少陽之人、陰陽和平之人相似巴氏的強而均衡型。本法分類較簡,是其優點。
3.體型肥瘦分類
這是以體型特徵為主,結合氣血狀態進行體質分類的。《靈樞·逆順肥瘦》,將人體分為肥人、瘦人、肥瘦適中人三型。《靈樞·衛氣失常》則將肥胖之人又分為膏型、脂型、肉型。由於人到老年形肥體胖者較多,所以本法可以說是最早的關於老年人體質的分型方法。
4.形志苦樂分類
形,指形體;志,是指精神。如果形體與精神相互依存,統一協調,人體的生命活動就能正常進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雲:「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若勞逸失調,喜樂失宜,形體和神志遭受苦樂等致病因素的損傷,破壞了二者的協調,就會產生疾病。據此,《素問·血氣形志篇》提出了形樂志苦,形樂志樂,形苦志樂,形苦志苦,形數驚恐「五形志」問題。原文曰:「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針灸;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葯;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葯,是謂五形志也」。這里清楚地論述了由於形志苦樂的不同,因此發病也不同,並且提出了五種不同的治療原則。
5.稟性勇怯分類
人體臟氣有強弱之分,稟性有勇怯之異。《靈樞·論勇》根據人之不同稟性,再結合體態、生理特徵,將人體分為二類:心膽肝功能旺盛,形體健壯者,多為勇敢之體;心肝膽功能衰減,體質孱弱者,多系怯弱之人。這樣分類有利於分析病機,診斷疾病。
6.現代臨床體質分類
近年來,不少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從臨床角度提出體質分型,這種分型以身型脈證為主要指標,對臨床辨證、遺方、攝生防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現簡單歸納如下:
陽盛質:凡強壯的,聲高氣粗的,好動的人,屬於陽盛體質。此類人平素喜涼怕熱,神旺氣粗,口渴喜冷飲,尿黃便結,病則易發高熱,脈洪數有力,舌紅苔薄黃。本體質之人不易患病,一經患病,多為急性病、暴發病。故飲食方面多用滋陰、清淡之品;運動量也要大一些,讓體內積蓄的陽氣盡快散發出去,條件許可,每天進行涼泉、溫泉水浴,須常清其過盛之熱,適當補其耗傷之陰。
陰虛質:這類人形多瘦小,面色多偏紅或有顴紅,常有灼熱感,手足心熱,口咽乾燥,多喜飲冷,唇紅微干,冬寒易過,夏熱難受,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或數。本體質秦伯未老中醫主張長期服用首烏延壽丹,認為本方有不滋膩、不寒涼、不刺激、不蠻補四大優點,且服後有食慾增進,精神輕松愉快的效果。
瘀血質:平素麵色晦滯,口唇色暗,肌膚甲錯,常有出血傾向,皮膚局部有瘀斑,或身體某部刺痛,固定不移,或有包塊,推之不動,舌質有瘀斑或瘀點,脈細澀,或結代。此類體質,重在氣血暢通,為此,要常常加強體育鍛煉,飲食上多吃二些活血養血的食品;治療上應活血法瘀,並配以補氣行氣。
痰濕質:平素身體肥胖,或嗜食肥甘,嗜睡惡動,口中粘膩。食量較大,多汗,既畏熱,又怕冷,適應能力差。病則胸脘痞悶,咳喘痰多;或惡心嘔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腫,接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渾濁;或身頭重困,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或婦女白帶過多,苔多膩,常見灰黑,或舌面罩一層粘液,脈濡或滑。此類人宜多參加體育運動,讓疏鬆的皮肉變緻密結實一些。葯物方面,當用溫葯調補,飲食上,且勿過飽,忌肥甘厚味。
氣郁質:此類人形體消瘦或偏胖,面色萎黃或蒼暗,平素性情急躁易怒,容易激動,或憂郁寡歡,胸悶不舒,時欲太息。病則胸脅脹痛或竄痛;或乳房小腹脹痛,月經不調,痛經;或咽中梗阻,如有異物;或氣上沖逆,頭痛眩暈;或腹痛腸鳴,大便泄利不爽,舌淡紅苔白,脈弦。這類人相當於現代所稱的抑鬱型或抑鬱質。葯物治療,以舒肝理氣為主;平時應常去旅遊,以使心胸愉快,從而排除多愁善感的抑鬱狀態;多聽一些輕松、開朗、激動的音樂,以提高情緒;飲食上,適當喝一點酒。

Ⅶ 針刺的補瀉手法有哪些

針刺補瀉根據《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

這一針灸治病的基本理論原則而確立的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靈樞九針十二原》說:

「虛實之要,九針最妙,補瀉之時,以針為之。」《千金方》也說:「凡用針之法,以補瀉為先。」可見補瀉原則是針刺治療的重要環節,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

在臨床實際中究竟採用補法、瀉法還是平補平瀉之法,要在辨證立法的原則指導下,因具體情況而定。

(一)基本補瀉手法

1.捻轉補瀉

針刺得氣後,捻轉角度小,用力輕,頻率慢,行針時間短者為補法;捻轉角度大,用力重,頻率快,行針時間長者為瀉法。一般認為,用拇指和食指捻轉時,補法須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後,左轉為主;瀉法須以拇指向後,食指向前,右轉為主。

2.提插補瀉

針刺得氣後,先淺後深,重插輕提,提插幅度小,頻率慢,行針時間短者為補法;先深後淺,輕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頻率快,行針時間長者為瀉法。

(二)其他補瀉手法

1.疾徐補瀉

進針時徐徐刺入,少捻轉,疾速出針者為補法;反之,進針時疾速刺入,多捻轉,徐徐出針者為瀉法。

2.迎隨補瀉

進針時針尖隨著經脈循行去的方向刺入為補法,針尖迎著經脈循行來的方向刺入為瀉法。

3.呼吸補瀉

病人呼氣時進針,吸氣時出針為補;反之,吸氣時進針,呼氣時出針為瀉。

4.開闔補瀉

出針後迅速揉按針孔為補法;出針時搖大針孔而不立即揉按為瀉法。

5.平補平瀉

平即均的意思。對於虛實不太明顯或虛實相兼的病證,得氣後均勻地提插捻轉,即為平補平瀉法。

6.燒山火

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上1/(天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將針刺入3中1/(人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然後再將針刺入下3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補法,再慢慢地將針提到上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即將針緊按至地部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補法,即為燒山火法,多用於治療冷痹頑麻、虛寒性疾病等。

7.透天涼

將針刺入腧穴應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再將針緊提至中1/(人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然後將針緊提至上31/(天部),得氣後行捻轉瀉法,將針3緩慢地按至下1/3。如此反復操作3次,將針緊提至上1/3即可留針。在操作過程中,或配合呼吸補瀉法中的瀉法,即為透天涼法,多用於治療熱痹、急性癰腫等實熱性疾病。

除以上補瀉手法外,還有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風迎源等多種補瀉手法。

(三)影響針刺補瀉的因素針刺補瀉效果如何,主要取決於以下3個因素:

1.病人的體質及其病理狀態

病人的體質不同及其所處的不同的病理狀態,針刺後可以產生不同的效果。如果機體呈現虛證時,針刺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如果處於邪盛而表現為實證情況時,針刺可能發揮瀉實作用。也就是說,針刺具有雙向的良性調節作用。

2.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僅有它的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對的特異性,有的腧穴適宜於補虛,而有些腧穴適宜於瀉實。如足三里、關元等穴位具有強壯作用,多用於補虛;而少商、十宣等穴位具有瀉邪作用,多用於瀉實。

3.針刺手法

針刺補瀉手法,是進行補虛瀉實治療的主要手段。上述補瀉手法是古今針灸醫家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要想取得滿意的補瀉效果,必須按照上述方法在臨床實際中認真加以體會,才能掌握其真諦,以確保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

閱讀全文

與總結不同體質特點和針刺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測量一顆豆子的重量用什麼方法 瀏覽:986
藍牙耳機延遲解決方法 瀏覽:195
去掉手機屏幕水印有幾種方法 瀏覽:908
日本水光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529
英雄聯盟屏幕快捷鍵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702
學籃球的方法視頻 瀏覽:580
成都套裝門安裝方法 瀏覽:871
原生態治療不孕不育的方法 瀏覽:99
快速掩酸菜的方法 瀏覽:396
鑒別白癜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679
體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生用書 瀏覽:808
35乘52的簡便計算方法 瀏覽:95
紀委快速處置方法 瀏覽:740
眼睛散光怎麼恢復最快的方法 瀏覽:693
分析產品的方法與技巧 瀏覽:721
怎麼調用子類的方法 瀏覽:801
如何用三種方法區別清水和鹽水 瀏覽:469
首例新冠肺炎治療方法 瀏覽:302
愛思助手正確檢測耳機的方法 瀏覽:944
圖片訓練樣本選擇方法 瀏覽: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