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圖片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圖片

發布時間:2022-07-31 21:48:15

Ⅰ 煎葯的步驟和方法

1.先煎

先煎的目的是為了延長葯物的煎煮時間。一般來說,需先煎的飲片,經武火煮沸後文火煎煮10一20分鍾後再與用水浸泡過的其他葯物合並煎煮。有些葯物因臨床治療需要可適當延長煎煮時間,如:

(1)礦物、動物骨甲類飲片,因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應打碎先煎20分鍾,方可與其他葯物同煎。如生蛤殼、生龍骨、生龍齒、生紫石英、生寒水石、生石決明、生珍珠母、生瓦楞子、鱉甲、龜甲、鹿龜霜、生磁石、生牡蠣、生石膏、生赭石、自然銅等。

(2)某些有毒飲片可經過先煎1-2小時達到降低毒性或消除毒性的目的。如含有毒成分烏頭鹼的生川烏、生草烏或制附子,經1~2小時的煎煮後,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次鹼,進而分解為烏頭原鹼,使毒性大為降低。

2.後下

後下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葯物因煎煮時間過久所造成的成分散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一般來說,在其他群葯文火煎煮15~20分鍾後放入需後下的飲片再煎煮5~10分鍾即可。

(1)氣味芳香,含揮發性成分的飲片不宜煎煮時間過久,以免其有效成分散失,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5-10分鍾入煎即可。如降香、沉香、薄荷、砂仁、豆蔻、魚腥草等。

(2)含有久煎後有效成分易破壞的飲片也需後下,一般在其他群葯煎好前l0-l5分鍾入煎即可。如鉤藤、苦杏仁、徐長卿等。

3.包煎

包煎即是把需包煎的飲片裝在紗布袋中,扎緊袋口後與群葯共同煎煮。需要包煎的葯物主要有以下幾類:

(1)含粘液質較多的飲片宜包煎,以免在煎煮過程中粘煳鍋底。如車前子、葶藶子。

(2)富含絨毛的飲片,宜包煎,以免脫落的絨毛混入煎液後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如旋覆花、枇杷葉等。

(3)花粉等微小飲片,因總表面積大,疏水性強,故也宜包煎,以免因其漂浮而影響有效成分的煎出。如蛤粉、蒲黃、海金沙、六一散等。

4.烊化(溶化)

一些膠類,蜜膏類中葯不宜與群葯同煎,以免煎液粘稠而影響其他有效成分的煎出及結底煳化。可將此類葯置於已煎好的葯液中加熱溶化後一起服用。也可將此類葯置於容器內,加適量水,加熱溶化或隔水燉化後,再對人群葯煎液中混勻分服,如阿膠、鱉甲膠、鹿角膠、龜鹿二仙膠等。

5.另煎

一些貴重中葯,為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減少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引起的損失,需在另器單獨煎煮取汁,再將渣並入其他群葯合煎,然後將前後不同煎煮的葯液混勻後分服。一般飲片通常需另煎30~40分鍾。如人參、西洋參、西紅花等。質地堅硬的貴重葯,如羚羊角、水牛角應單獨煎煮2~3小時。

6.對服

對於液體中葯,放置其他葯中煎煮,往往會影響其成分,故應待其他葯物煎煮去渣取汁後,再行對入服用,如黃酒、竹瀝水、鮮藕汁、薑汁、梨汁、蜂蜜等。

7.沖服

一些用量少,貴細中葯宜先研成粉末再用群葯的煎液沖服,避免有效成分被其他葯渣吸附而影響葯效。如雷丸、蘄蛇、羚羊角、三七、琥珀、鹿茸、紫河車、沉香、金錢白花蛇等。

8.煎湯代水

對於質地泡松、用量較大,或泥土類不易濾凈葯渣的葯物,可先煎15-25分鍾,去渣取汁,再與其他葯物同煎,如葫蘆殼、灶心土等。



(1)煎中葯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在煎煮葯物時,其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葯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葯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葯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

這時需要將葯液濾出,再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溶出。為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保證療效,一劑葯最好煎煮兩次,將兩煎葯汁混合後再分裝。

應當根據兒童和成人分別確定。兒童每劑一般煎至100-300毫升,成人每劑一般煎至400-600毫升,一般每劑按兩份等量分裝,或遵醫囑。

怎麼熬中葯

據我所知,煎服中葯的“六步”分別是選煎葯罐 、選純凈水 、葯材浸泡時長、煎葯火候、煎好的中葯汁混合和單葯材的特殊煎制方法 。“四招”是:煎出的中葯汁服多少, 煎出的中葯汁是飯前還是飯後服用, 煎出的中葯汁宜什麼溫度服用和煎出的中葯汁是否可以加糖同時服用 。

下面做出具體分析:

烤中葯有六步

第一步是選擇煎葯罐。

現在的年輕人對中醫飲片器的選擇知識很少,特別是城裡人、飲片器家一般沒有合適的飲片器。

所以,選擇煎葯罐是關鍵的第一步,罐最好選擇砂罐、瓦罐、陶罐。 搪瓷罐如下。 這些罐子化學性質穩定,所以熱量均勻,保溫性好,價格便宜。 如果真的別無選擇,玻璃和不銹鋼材質也可以。

特別注意禁用銅鍋、鐵鍋和鋁鍋。

因為這些鍋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氧化,容易與中葯內的化學成分相互作用。

用鐵鍋煎山楂和五倍子等中葯,會生成不溶於水的單寧鐵,對身體有害。

第三隻招:

熱性病最好放涼服用(如四虎湯)。 寒性病應該熱服,發散攻擊幫助葯力。

血脈通絡達筋骨者應熱服,澀固精止血劑應放涼服用。 厭倦解暑的葯劑應該熱服,解表的葯是辛散之品,功能應該疏散肌表,熱服。

清熱葯和消暑葯最好放涼服用。 熱病用的寒葯要溫服,大寒病用的熱葯要冷服。

煎的中葯汁可以加糖同時服用嗎?

第四招:

中葯果汁多味道苦,也有人喜歡加糖服用,加糖會影響葯物的吸收。 特別是慢性胃病,不能像上述那樣給腹部容易膨脹的患者加糖,容易引起胸悶的腹部膨脹。

吃葯後嘴裡難受的話,用清水漱口就好了。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飲片法中也是一樣,為了吃中葯精華,取得最佳療效,必須掌握科學的飲片方法,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葯。

Ⅲ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應該是什麼樣的

一、煎葯器具的選用

中葯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葯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銹鋼鍋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鐵鍋,銅鍋,主要是因為鐵鍋或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葯時能與中葯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葯液的顏色加深。與黃酮類成分可生成難容性聚合物。與有機酸類成分可生成鹽類。這些都會影響湯劑的質量,直接關繫到中葯湯劑的臨床療效。

二、煎葯的加水量

煎葯的加水量也很重要,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湯劑的質量。加水少了,會造成葯物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的不完全。加水多了,煎煮出的葯液多,病人服葯時很不方便。 中葯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葯物,質地疏鬆其體積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質地堅實其體積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葯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葯物表面3厘米為准。這種加水方法,簡便易行,又很容易掌握。

三、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這是因為來源於植物類的中葯多是乾燥品,通過加水浸泡可使葯材變軟,組織細胞膨脹後恢復其天然狀態,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 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1.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2-3小時。

2、煎煮次數:以多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煮的效果好。實踐證明,湯劑煎煮兩次能夠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葯的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習慣上稱為「文火」或「武火」。所謂文火,就是弱火,溫度上升緩慢,水份蒸發較慢。所謂武火,就是強火,溫度上升快,水份蒸發的也快。如煎葯時火候過強,水份蒸發快,會影響有效成分的浸出,也容易糊鍋。反之,火候弱,煎煮的葯效果就差。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狀態,可減慢水份的蒸發,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主要根據葯物和疾病的性質,以及葯物的情況而定。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30分鍾,第二煎30-40分鍾。治療感冒類葯物,第一煎10-15分鍾,第二煎15-20分鍾。滋補類葯物,第一煎30-40分鍾,第二煎40-50分鍾。

5、留取葯液量:一般指一劑葯經兩次煎煮合並後的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兩次服用。兒童取200-300毫升,每日分兩到三次服用。

6、服葯的方法:一般一劑葯煎煮兩次後合並葯液,分兩次服用。兒童可分2-3次服用。治療感冒,發熱,腸炎,腹瀉的葯,也可採用頻服的方法,即每4小時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癒即止,再改為每日服2-3次,小兒以少量多次為好。

7、特殊葯的煎煮: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葯物的性質,在處方中開出帶注腳的葯物。

(1)先煎葯:一般是一些礦物,貝殼,角甲類葯物,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鍾,再與其它葯物混合後煎煮。常見的有生石膏,生龍骨,珍珠母,生赭石等。 另有毒性葯物先煎,久煎可達到減毒或去毒的目的。如烏頭類葯物久煎可使烏頭鹼分解為烏頭原鹼,其毒性只有原來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僅能降低毒性還能增加強心作用。

(2)後下葯: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易長時間煎煮的葯物,要在葯物煎好前10-15分鍾投入鍋內。常見的有霍香,鉤藤,大黃等。如鉤藤所含的藤鹼,煎煮時間超過20分鍾其降壓成分易被破壞。大黃,具有瀉下清熱作用的成分,是大黃甙,但其對熱不穩定,長時間加熱會分解。而大黃甙瀉下作用又比甙元強,故不易久煎,多採用後下方法。

(3)包煎葯:一般是種子和各別的花粉葯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常見的有車前子,旋復花等。如車前子易粘鍋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復花包煎可避免絨毛脫落混入湯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熱葯液將葯物溶化後服用。常見的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膠類葯物,用熱葯液烊化後服用。如果混煎會使葯液粘性大,影響其它成分的浸出,膠類葯物也有一定的損失,所以採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見的有生阿膠,鹿角膠,龜板膠。

(6)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葯液兌入到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7)沖服,一些貴重的葯物細粉不能與群葯一起煎煮,多採用沖服的方法服用,即將葯粉溶於葯液中服。這樣既有利於發揮葯物的作用還又可節省葯材。常見的有三七面,羚羊角面,牛黃面等。

煎煮中葯要注意器具的選用、加水量、煎葯時間、溫度等等,煎中葯是需要耐心、細心的,想煎葯一副中葯要集中注意力,這樣才能煎出好葯。

Ⅳ 熬中葯也有技巧,那熬中葯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選用潔水。水是湯劑的基礎(故「湯」字從水),也是葯物有效成分的溶媒。熬中葯可使用自來水或清潔純凈的天然水,不能用混濁不潔的水,也不宜用開水,放水量要適當,第一次熬時可多放一些,一般以浸出葯面 1.5一3厘米為度。浸泡 煎葯錢錢,先用冷水將中葯浸泡1-2個小時。(蓋過葯面即可,浸泡的葯水不要倒了,一起和葯煮)。

一般評估用水多少的標準是,將葯物按壓後,水面高出葯材2厘米既可,對於質地堅硬的葯物,加水量可適量增多,反之質地疏鬆的葯物把水加到剛好蓋過葯物即可。一劑葯物最好煎煮3次,有助於葯物有效成分的滲出。

Ⅳ 中葯的煎煮方法都有哪些

中葯在煎煮時,首先應注意煎葯用具、煎葯水量、煎葯的火候及煎葯的方法:

Ⅵ 熬中葯的正確方法

中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

1:每次將一劑中葯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葯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

2: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

3: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鍾。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鍾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

4:一次將葯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葯物混勻,以便葯效均衡。

中葯的採收時節和方法對確保葯物的質量有著密切的關聯。因為動植物在其生長發育的不同時期其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葯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較大差異,故葯材的採收必須在適當的時節採集。

葯物在應用或製成各種劑型前,根據醫療、調制、制劑的需要,而進行必要的加工處理的過程。常用的炮製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製的目的在於純凈葯材,保證質量,分揀葯物,區分等級;切制飲片,便於調劑制劑;乾燥葯材,利於貯藏;矯味、矯臭,便於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證安全用葯;增強葯物功能,提高臨床療效;改變葯物性能,擴大應用范圍。引葯入經,便於定向用葯。

Ⅶ 什麼是正確煎中葯的方法

‍‍

煎煮中葯的步驟是怎樣的呢?中醫博大精深,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喝中葯治病的記憶,但你會煎煮中葯嗎?下面教你煎中葯的全過程,分三個階段為大家介紹。

立即濾取 葯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葯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葯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 最佳煎煮器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銹鋼亦可,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金屬器皿與葯物發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葯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鍾,再加入其他葯材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 10~30分鍾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葯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等,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鍾入鍋。

中葯煎煮過程中,如果不慎誤將葯汁煎干,切不可添水重復煎煮,重復煎煮葯盡失本性,服過之後病情會加劇,應該扔掉不用。

‍‍

Ⅷ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中葯的煎煮劑叫中葯湯劑,中葯的煎法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葯物的功效。

中葯的煎煮過程最主要的是要掌握好煎煮時使用的容器、用水、入葯和火候四個環節。

1.容器。煎葯的容器多用陶器,一般以砂罐最好,盡量不要用金屬器皿,以防中葯中的化學成分與金屬活性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葯效。

2.用水。水必須潔凈,一般可用清澈的河水、自來水、泉水或井水。應盡可能的注意水質的優良。煎葯前先用適量的水在容器內浸泡均勻,用水量以水面高出葯面2厘米為度。第二或第三煎所加的水只需與葯面持平。給小兒煎葯時水量一般應少些,煎煮時間稍長些,盡可能使葯汁濃稠,以使不因小兒服葯量較少而影響葯效。

3.入葯。貝殼、甲殼、化石、礦物葯應該單獨先煎,某些芳香性葯物需待其他葯物煮沸後加入。某些貴重葯物,如人參是另外煎的,後與湯液合並服用;一些貴重細料粉末葯物,如三七粉不入湯煎,多用湯葯分次沖服;膠質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等另行烊化後,沖入煎成的湯葯服用;個別葯物如芒硝,放入煎成的湯葯中烊化後服用。

4.火候。分為「武火」與「文火」。火候的運用與控制,主要取決於葯物的性味與質地。一般而言,解表發汗,通便驅邪,治療急性病的中葯宜用武火,且時間宜短,一般用武火煮沸後,繼續煮10分鍾左右即可。治療慢性病虛弱症的補養葯宜用文火,且煎煮時間宜適當延長,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保全葯力。

閱讀全文

與煎中葯的正確方法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癌症狀治療方法 瀏覽:914
加熱卷發棒使用方法 瀏覽:139
絕緣子金具設計步驟與方法 瀏覽:218
捲筒校圓方法圖片 瀏覽:721
如何防止偷紙的方法 瀏覽:539
晨光修正帶可替換芯安裝方法 瀏覽:499
哪裡有祛痘的方法 瀏覽:600
大沙子計算方法 瀏覽:778
運動保健方法圖片 瀏覽:376
怎樣快速知道學習方法 瀏覽:307
氣相色譜儀使用方法 瀏覽:235
唱歌前保護嗓子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70
催乳是什麼方法 瀏覽:711
黃壽丹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778
嘟嘟唇的操作方法與步驟 瀏覽:801
髕骨損傷恢復訓練方法 瀏覽:847
頁面顯示列印時間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591
別克英朗示寬燈泡安裝方法 瀏覽:323
套圈環的安裝方法 瀏覽:254
維生素b6用電腦的書寫方法 瀏覽: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