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太極煉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太極煉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6 17:58:23

1. 太極拳鍛煉價值及精要十八式名稱。

太極拳能使呼吸自然、細長、慢均。由於速度緩慢,動作柔和,從而使人體的微循環得以擴
張。微循環的特點是劇烈運動會使血液運行走捷徑,得不到充分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而太極拳緩柔的特點則使血液能夠流向各處,從而得到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改善身體內部的循環。俗話說「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使一些不通之處暢通,這樣慢性病症狀就得到緩解或消除。同時太極拳運動能強身健體,能預防一些疾病,因此,太極拳運動有治病的效果。
太極拳是在傳統養生法「導引術」和「吐納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獨特運動。主張「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又具有氣功內行功調心的鍛煉方法。從而也就形成了太極拳要意識、呼吸和動作密切結合,「練意、練氣、練身」內外統一的內功拳運動,「始而意動,繼而內動,再之外動」;並形成剛柔相濟,快慢有節、蓄發互變,以內勁為統馭的獨特拳法。
太極拳作為一項體育運動,之所以具有養生保健功能,其奧秘在於「一動無不動」的身體活動,能給各組織器官一定強度和量的刺激,激發和促進身體在生理、生化和形態結構上發生一系列適應性變化,使體質朝著增強的方向上轉化和發展。對於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來說,能推遲身體各組織器官結構和功能上的退行性變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療疾、延緩衰老的作用。
祖國醫學認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由經絡貫通上下,溝通內外,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太極拳獨特的習練方式可有利於通經活絡。首先,我們知道,突然、強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會使人體氣機紊亂和臟腑陰陽氣血失調,而太極拳卻強調全身心的放鬆,可削弱、轉移和克服內傷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經絡的疏通。其次,太極拳全身性的輕慢鬆柔的適當運動,會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經絡傳導速度和強度,有利於脈氣在遍上全身上下、內外循環無端的經絡系統中運行,有助於經絡暢通透達,使氣血充盈灌注全身,濡養各臟腑組織器官,營陰陽,維持和保護機體功能,加大抗禦病邪和自我修復能力。第三,太極拳運動中,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所構成的纏繞運動會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產生不同的牽拉、擰擠和壓摩作用。這實際上是一種自我按摩,能起到類似針刺的作用,活躍經絡,激發經氣,
疏通經絡和調整虛實,加強維持並聯系各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處於協調有序狀態。
太極拳是非常講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養生術,太極拳的動靜結合,動中求靜,以靜御動和雖動猶靜,使太極拳更符合運動適度的健身原則;同時太極拳獨特的心靜用意,使心更易入靜,可有效阻斷過分亢進和熾烈地七情對氣血的干擾和逆亂影響,護衛「元神」正常發揮其調控人體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極拳是一門源遠流長、內容深邃的科學,包含著豐富而獨特的習練方法。太極拳不僅繼承了中國古老的傳統養生之道,而又以現代科學為依據,得到了發展,從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獲得了更大的養生保健功效,具有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這種特殊功效並非伸手可取,必須要在習練中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做到動作規范,即指身體姿勢要符
合一定的運動標准,這也是各個式子,不管動作怎樣千變萬化,所共同遵循的動作要求。只有身體姿勢和動作的規范,才有利於「意動身隨」;有利於肢體放長,更靈活地表現出端正、疏鬆、圓潤和輕靈等特點,有利於「以靜御動」、「動中求靜」和「精神內守」,從而使練拳出現只有意動而不覺形動的虛靈境界,使鍛煉進入更高層次,做到由內發於外,且能由外斂於內,功妙地進行內外交修,達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動作規范,首先要做到身體的自然與放鬆,同時精神也應放鬆,「神疏」方能「體靜」。
太極拳運動採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勻、細、緩、長,但初練者不要刻意追求這些,只要採用通順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順呼吸也是達到腹式逆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會加大軀體神經系統對呼吸的調控,從而對自主神經系統調節內臟機能產生更加良好的影響。但初練者不能因此而盲目採用這種呼吸方法,否則不僅會顧此失彼影響運動習練甚至出現憋氣等現象。實際上,只要隨著動作的熟練,腹式順呼吸越發越協調,達到腹式逆呼
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極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違背。所以初練者務必遵循呼吸要暢利的原則,切忌急於求成。
太極拳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只有經過長期的鍛煉才能發揮出來,首先,太極拳同其他體育項目一樣,鍛煉效果的出現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具有身體不練則退的規律。另外,身體的康復和體質的改善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俗話說「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絲」,就是這個道理。太極拳具有健身療病作用,但不具「立竿見影」之效。
第二,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是「練身、練氣、練意」綜合鍛煉的結果,能掌握太極拳真諦,本身就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是體現了練拳的不可間斷性。
第三,實踐證明,太極拳養生保健功效的獲取,貴在堅持習練。每位立志習練太極拳進行養生保健者,都應從中悟出持之以恆的道理。
所謂「功到必成」,是一個戰勝自我的過程,也是一個對打太極拳養成習慣的產生興趣的過程。隨著這種轉變,一種身心健康的充實感、愉悅感、幸福感會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質量的提高會不期而至,人生樂趣會得到更大享受,對太極拳健身、療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會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反過來,又會強化練拳的信心和興趣,最終會使太極拳成為習練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師益友。

2. 求24式太極拳要領和用法

看完下面的我想你也明白太極拳是用法和要領了
一、兩儀拳
又稱太乙拳,用來練習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勁(暴發力、反彈力)的一種拳術。其風格是:快慢相兼,剛柔相成,有行如龍,坐如虎,閃如電,發如雷的武術特點,有後發先制的實戰效果,是太極門中的必練長拳。道曰:「陰陽和合為太極,分開曰倆儀」此拳或快或慢,或剛或柔,陰陽各見所長,故曰「兩儀」。
二、太極拳
內合其氣,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氣相含,神形俱妙,容武術養身於一體,偕稱絕妙玄學。 太極十三勢: 是第一代內家拳,為三豐祖師所創,十三勢是由起勢、抱球勢、單推勢、探勢、托勢、撲勢、擔勢、分勢、雲勢、化勢、雙推勢、下勢、收勢等功防意識較強的十三組動作組成,其中內含吐納導引、采補混元樁等三種道家內修養身功法,然十三勢動作亦是根據鍛煉人體八脈的需要所編,而八脈又內連五臟,整個套路內含五臟八脈,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組合,容合道家養身丹術,故謂「太極十三勢」。其動作要領是:虛靈頂頸,含胸撥背,沉肩墜肘,舌頂上齶。練習時要求形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動作之中,綿綿不斷,如行雲流,松沉自然;動靜之中如綿里藏針,剛中帶柔,柔中有剛,剛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開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細長勻,息息歸根。太極十三勢內含豐富,意義深遠,自古為武當鎮山之寶,秘傳之法。 三豐太極拳: 是第二代太極拳法,有108式。相傳乃為三豐祖師門下弟子,根據十三勢演化而來,雖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臟八脈,養身特點,沒有明顯表現,但盡含其中。其它動作特點 要領,內修功法,練習要求,盡與十三勢相同。三豐太極拳,亦能通經活絡,益壽延年,歷為門下弟子普修之法。
三、無極
素聞太極生於無極,無極生於道。無極功,是一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修煉精氣神人身三寶的道家靜態丹法(內丹功),能發人潛能,開人智慧,是修練太極拳法的最高境界。太極拳中,習練倆儀,以壯其彪,修煉無極,以培其本;三者同修,能使其拳,如龍乘雲氣,虎借風威,相依相托,相輔相成。此三者,是太極拳法的整體,為武當武術的秘宗。

3. 陳式太極精要18式口令

你完全不懂太極!沒有二十式!是二十四式!陳式太極下面我把用法要決寫出來。供大家參考學習。

捶自心出,拳隨意發。總要知己知彼,隨機應變。
心氣一發,四肢皆動,足起有地,動轉有位,或粘而游,或連而隨,或騰而閃,或折而空,或掤而捋,或擠而捺。
拳打五尺以內,三尺以外,遠不發肘,近不發手,無論前後左右,一步一捶,遇敵以得人為准,以不見形為妙。
拳術如戰術,擊其無備,襲其不意,乘擊而襲,乘襲而擊,虛而實之,實而虛之,避實擊虛,取本求末。出遇眾圍,如生龍活虎之狀,逢擊單敵,以巨炮直轟之勢。
上中下一氣把定,身手足規矩繩束,手不向空起,亦不向空落,精敏神巧全在活。
古人雲:能去能就,能剛能柔,能進能退,不動如山嶽,難知如陰陽,無窮如天地,充實如太倉,浩渺如四海,眩耀如三光,察來勢之機會,揣敵人之短長,靜以待動,動以處靜,然後可言拳術也。
要訣雲:借法容易上法難,還是上法最為先。
戰斗篇雲:擊手勇猛,不當擊梢,迎面取中堂;搶上搶下勢如虎,類似鷹鶴下雞場;翻江撥海不須忙,單鳳朝陽最為強;雲背日月天交地,武藝相爭見短長。
要訣雲:發步進入須進身,身手齊到是為真,法中有訣從何取,介開其理妙如神。
古有閃進打顧之法:何為閃?何為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何為打?何為顧,顧即打,打即顧,發手便是。
古人雲:心如火葯,手如彈,靈機一動,鳥難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顯奇神。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左過右來,右過左來;手從心內發,落向前落。力從足上起,足起猶火作。
上左須進右,上右須進左,發步時足根先著地,十趾要抓地,步要穩當,身要莊重,去時撒手,著人成拳。上下氣要均停,出入以身為主宰;不貪,不歉,不即,不離。拳由心發,以身催手,一肢動百骸皆隨;一屈,統身皆屈;一伸,統身皆伸;伸要伸得盡,屈要屈得緊。如卷炮卷得緊,崩得有力。
戰斗篇雲:不拘提打、按打,擊打、沖打,膊打、肘打,胯打、腿打,頭打、手打,高打、低打,順打、橫打,進步打、退步打,截氣打、借氣打,以及上下百般打法,總要一氣相貫。
出身先佔巧地,是為戰斗要訣。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手把要靈,不靈則生變。發手要快,不快則遲誤。打手要狠,不狠則不濟。腳手要活,不活則擔險。存心要精,不精則受愚。
發身:要鷹揚猛勇,潑皮膽大,機智連環,勿畏懼遲疑。如關臨白馬,趙臨長板,神威凜凜,波開浪裂,靜如山嶽,動如雷發。
要訣雲:人之來勢,務要審察,足踢頭前,拳打膊下,側身進步,伏身起發。
足來提膝,拳來肘撥;順來橫擊,橫來捧壓;左來右接,右來左迎;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
拳打上風,審顧地形,手要急,足要輕,察勢如貓行;心要整,目要清,身手齊到始成功。手到身不到,擊敵不得妙;手到身亦到,破敵如摧草。
戰斗篇雲:善擊者,先看步位,後下手勢。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肋並中心。前打一丈不為遠,近打只在一寸間。
要訣雲:操演時面前如有人,對敵時有人如無人。面前手來不見手,胸前肘來不見肘。手起足要落,足落手要起。
心要佔先,意要勝人,身要攻入,步要過人,頭須仰起,胸須現起,腰須堅起,丹田須運起,自頂至足,一氣相貫。
戰斗篇雲:膽戰心寒者,必不能取勝;不能察形勢者,必不能防人。
先動為師,後動為弟。能教一思進,莫教一思退。膽欲大而心欲小,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已。一理運乎二氣,行乎三節,現乎四梢,統乎五行。時時操演,朝朝運化,始而勉強,久而自然。拳術之道學,終於此而已矣!這是 太極拳的五字要決

一曰心靜。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要心靜。起初舉動未能由
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屈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意
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
頂中討消息。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
所制,我不為人制亦。

二曰身靈。身滯則進退不能自如,故要身靈。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礙我皮毛,我
之意已入彼骨里。兩手支撐,一氣貫穿。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
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
,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
處恰合,功彌久而技彌精亦。

三曰氣斂。氣勢散漫,便無含蓄,身易散亂。勿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
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
人出。此是以意運氣,非以力使氣也。

四曰勁整。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腳跟,主宰於腰,行
於手指,發於脊背。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出未發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
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無絲毫散亂,曲中求直,蓄而後發,方能
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五曰神聚。上四者具備,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故鑄,練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
,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
非全然占煞,精神要貴貫注。緊要全在胸中腰間運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
。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於脊骨,注與腰間,此氣之由上而下也,味之合
;由腰行於脊骨,布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味之開。合便是收,開即
是放。能懂得開合,便知陰陽。至此地位,工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罔不
如意矣陳式太極拳要決
1、拳走低勢以固根; 2、輕沉兼備以持衡; 3、順逆纏絲以舒經; 4、丹田內轉以煉精; 5、周天開合以煉氣; 6、意念調控以煉神; 7、對拉拔長以壯骨; 8、拳勢繁難以健腦; 9、松活彈抖以化瘀; 10、汗流不喘以延年。
這是馬虹老師講述 還有好多就不發了。 你具體想問哪個要決我在告訴你。
你是練太極的嗎?太極是最難練的功夫包涵了好多內容,你應該知道吧

4. 陳式太極(纏絲勁練法)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勁法術語之一,是一種支配肢體作螺旋式的纏繞進退的力,亦名"螺旋勁"。《陳鑫太極拳類分類語錄》:"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此勁皆由心中發,股肱表面似絲纏。"纏絲勁表現在下肢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軀干是旋腰轉脊,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纏絲勁分為順纏逆纏兩種。上肢順纏是掌心由內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勁;上肢逆纏是掌心由外往內翻,其中多含捋勁。下肢順纏指"膝蓋由襠內側往前轉外向下斜纏,或由檔外側往後轉內向上斜纏";下肢逆纏指"膝蓋由襠外側往前轉內向上斜纏,或由襠內側往後轉外向下斜纏"。
太極拳纏絲勁,是呈螺旋形,始於內、形於外的一種勁別。螺旋勁始於內而形於外,然後達於肌膚毫毛之上。此勁是因平時練習太極拳皆以螺旋纏絲旋轉為核心所得到的。始而不覺,久而漸現,其勁始於腳、行於腿,通脊背,越兩小臂達於梢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久之則能形成自然規律,舉手投足無須再加思考,則自然能隨心所欲,漸階神明。故與人交手時,此勁能自然行於肌膚毫毛之上,順而引之,逆而擊之,敵來化之,即化即打,純是心起勁達,而不知身之為已,已之為身,不知威力從何而來。如明白此勁,並轉化為實際能力,非下很大功夫不可。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地揣摸、體會,才能漸而知之。纏絲勁的類別有內纏、外纏、上纏、下纏、左纏、右纏、大纏、小纏、順纏、逆纏、進纏、退纏、正纏、側纏、平纏、 立纏,百般纏繞,環環相扣,端端互生。總之,是以中氣貫於其間。而引即是進,進即是引,此皆是陰陽循環,正反轉化的道理。纏絲勁是周身上下內外一動皆以螺旋形旋轉,始發於內、後形於外的內勁。此勁既不可太柔,也不可太剛。過柔,則不適應於交手作戰,純屬軟手,軟手則不能接物應敵;過剛,則轉動不靈,死板呆滯,不能隨機應變,徒受敵制。所以,應擇其中而已,即剛柔相濟,虛實相兼。其周身規矩,頂勁領起,脖項自然懸直,腰勁下塌,平心靜氣,兩腿虛實分明,周身開中寓合,合中寓開,支撐八面。行動練拳,靜若處女,注內不注外,切不可外帶張狂之氣。表面觀之應是一片悠閑神情,大雅風范。至於接手應變如何,權衡皆本於心,拳來順應自然,進退、緩急、輕重,則隨機應變,本著太極陰陽對稱,不偏不倚之理,一開一合自有妙用,何須再論招勢。
纏絲勁表現在太極拳套路演練中的形象,是一個立體空間螺旋形(亦稱孤形)纏絲運動路線圖。若從單招看來,因中間有間斷,似乎不算復雜;若從太極起勢到太極的完整路線圖來看,那是無始無終,無端無倪,相互穿插,相互交錯,如絲僂,如雲煙,裊裊娜娜,儀態萬千,千象共生。這個惟妙惟肖的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太和元氣纏絲勁貫穿其始終並鼓盪不已,如兵家的天門陣、八卦圖,撲朔迷離,這才是真正的太極圖。我們通常所見到的用陰陽二魚所表達的太極圖,只不過是古人對太極陰陽相等、對立統一、陰陽互依、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的太極哲理的抽象理性概括罷了。這個立體空間螺旋纏絲路線圖,才是真正提示和表達了纏絲勁的奧妙。

螺旋形的動作,由內往外轉而向前進是《順纏》,由外往內轉而向後退的是《逆纏》,因之纏絲勁在基本上分為《順逆纏絲》。在整套拳架中的每一手動作,都是由這順逆兩種纏絲勁,錯綜復雜地變化著;因為各手的動作動度不一和方位的不同,而分左纏、右纏;上纏、下纏;里纏、外纏;大纏、小纏;進纏、退纏等五對,這是根據陳鑫的分類。《纏絲勁》的分類雖有多種,但除上述的順逆纏有關纏絲的實質外,其餘的分類不過是依照拳勢而形成的,在方位大小上說起來有這些分類而已。

陳鑫說:「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纏絲者運《中氣》的法門也,不明此理,及不明拳。」中氣就是平素練習拳架鍛鍊出來的內勁,內勁發源於丹田,動則勁由丹田而發,靜則勁歸入丹田。由內而外的《順纏》,內勁隨著動作運轉纏繞到四梢(兩手尖與兩足尖),由外而內的《逆纏》,內勁又隨著動作循原路運轉而歸入丹田。《順纏》大部是蘊藏於棚勁之內,是屬於呼氣、發放;《逆纏》大部是蘊藏於履勁之內,是數於吸氣、蓄放。

太極拳於對敵時,搭到敵方能夠隨屈就伸,能夠避實就虛,微微轉動,隨化隨發,以及有一種絞來絞去的勁,拿住對方不能轉動,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都是纏絲勁的妙用。陳鑫說:「要拳《纏絲勁》作何用?蓋硬與人直接者則人易躲閃,易離去,惟以柔接之,則人易其柔軟而心不懼,心不懼故不躲閃,惟以其柔軟纏絲法接之,未黏住人身則已,如黏住人身,則人不能躲閃;躲則以手跟之,如漆膠黏硬物,物自不能躲閃,離則以纏法纏繞其肱,如蜘蛛以絲纏蠅,又如已上之螺絲,欲硬拔去不得。故未黏住人之肱則已,如既黏住,則吾以纏絲法捻住其肉,當纏而繞之、沾之、連之、黏之、隨之,令其進不得進,進則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則恐我擊搏,故不敢硬離去。此纏絲勁之在拳中最要緊要妙訣也。」

由此可知纏絲勁的奇妙,至於操練的方法,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每一個動作中,除走弧線的圓形外,四肢和身體各部都像螺絲般的旋轉著,形成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膝圈、胯圈、足圈等無數的圈;做起來是非常錯綜復雜,非筆墨所能盡述。至纏絲內勁的運行,如陳鑫所舉《懶扎衣》右手例:「由心發起,過右乳,越中府(手太陰肺經穴,在乳上第三穴與第四穴之間。)逾青靈(手少陰心經穴,在肘上三寸許。)沖少海(手少陰心經穴,在肘後五分處。)經靈道(手少陰心經穴,在掌後一寸半處。)渡列缺(手少陰心經穴,在腕側一寸半處。)至中沖(手厥陰心胞絡經穴,在中指尖端。)少沖(手少陰心經穴,在小指內側。)少商(手太陰肺經穴,在大指端內側。)諸穴止。」是由內向外轉翻的順纏絲勁,上述經過各穴,亦不過說一大概,實際操練起來是視功夫的淺深,由粗而細一層深一層,所謂沿路纏綿,極其細致。

《纏絲勁》在基本實質上分為《順纏》和《逆纏》,手足的配合是一致的,就是右手順纏,則右足亦為順纏,如果手是逆纏,則下面的足亦是逆纏。因之在全套拳架動作中,隨著纏絲勁變化復雜,但是手足的纏絲,總是一順一逆,或是雙順,或是雙逆,只有此三種情形,但是此三種纏絲,在全套拳架中不斷地錯綜復雜變化著,絞來絞去的運轉,連貫地纏繞著。右手與右足和左手與左足的纏絲必須要分別上下相順,不容相逆;如果發現了相逆,那勁道就別扭不順,這是檢查走架是否正確的最好的方法和標准。

手足順逆纏絲勁的辨別,最簡明的標準是,手心向外轉向上是《順纏》,手心向內轉向下是《逆纏》,這是手的順逆纏絲;膝蓋往外轉為順纏,膝蓋往內轉為逆纏,這是足的順逆纏絲。走架時手足纏絲的運行,以《運手》為例如下:

由單鞭接演運手,假定面向南,右手從西收至右乳,順轉而上,復運至西轉一圈,右足收至左足邊;左手即從東起,下轉半圈,手到左乳邊,不停,左手即由左乳上而順轉半圈至東方,是時左足向東開一步;右手即再從西向收回到右乳邊,下面右足隨右手下轉半圈,收到左足邊;右手到西,左手即到左乳邊,左手運到東,右手即收到右乳邊;左足向東慢彎開步到東,右足即由下轉收到左足邊;如是左足向東開三步,右足隨之跟三步。關於纏絲勁是雙順轉雙逆的纏絲,並且是左右、上下和略向里外的雙順雙逆纏絲,成一個立體圈。纏絲勁的運行,手是前半圈是由腋里邊向外斜纏到指,後半圈是由運出回來自外斜纏到腋下;足則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趾,回來自外向里纏至腿根。

《纏絲勁》的運行,陳鑫在他的著作中是以經絡穴位來說明,可見對於人體經絡的暢通和氣血的流轉有很大的益處,可以達到增強體魄和強健體質的目的,至於技擊方面,可以提高纏繞粘隨,引進落空的技巧。

初學時對於纏絲的轉圈幅度要大,練習日久後轉圈可視功力逐漸收小,小至沒圈;所謂由大圈練至小圈,由小圈練至沒圈,所謂沒圈,仍有圈意。是由極小的圈練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沒有圈的形式,是由有形而歸於無跡的境界,這種境界只有下苦功長時鍛鍊才能做到。

太極拳必須運勁如纏絲,或者說運勁如抽絲。這兩種形象的比方都是說,運勁的形象如螺旋。同時這種螺旋又必須走弧線,尤如子彈通過槍膛時的來復線後,當它運動於空間時,既有螺旋形的自身旋轉,又有拋物線的運動路線。太極拳的纏絲勁就要具有這種形象。

前面已經說明了運動必須如纏絲的意義,那麼在實際運動中應如何進行呢?說來極平凡而簡單,就是在一動無有不動的要求下,動作時掌心由內而外翻出或由外而內翻,使之形成太極圖的現象。同時由於掌心內外翻轉表現在上肢是《旋挽轉膀》,表現在下肢則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身軀則是《旋腰轉脊》。三者結合起來,形成一條根在腳,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的空間旋轉曲線。這是太極拳必須做到的要求。因此拳譜中特別提出練拳時,不論是開展的開放或緊湊的收斂,都不可須臾離開「翻轉掌心」和「旋晚轉膀」的太極勁。這猶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本身還自轉一樣。所以太極拳不是平面的一個圈,而是立體的螺旋上升。

(一)纏絲勁的形體訓練

「纏絲勁」的形體訓練,是指肢體各部位在太極拳運動中得以「螺旋形」地纏繞鍛煉。正如拳諺所雲:「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腰似蛇形腿似鑽,周身運動走螺旋。」同時也說明了太極拳的「以形導氣」階段必須藉助肢體外形的螺旋纏繞,來帶動身體內部氣機的運行與聚合。如此,才能漸悟「纏絲勁」的意義和內涵。軀體纏絲運動規律,可分三種表現形式。

1.軀幹部位:以身軀正中為軸線(上通百會穴,下至會陰穴一線貫串,即中氣之通道),腰為主要動力,以「套腰勁、花腰勁、螺旋腰勁」為訓練方法,同時旋脊轉腰,胸腰折疊蛹動和以胸腰運化。

2.上肢部位:以胳膊正中為軸線(以中氣貫串),雙肩對拉拔長,松開似脫,互為催領,互相傳遞。同時旋腕轉膀,促使肱骨旋動,尺橈二骨擰擦翻轉,雙手做順纏與逆纏,雙肘松垂隨之同步旋轉。

3.下肢部位:以腿正中(以中氣貫串)為軸線,雙胯同時松開,爭橫前綣里合,襠勁撐圓,開膝合臏,雙腿里纏,雙足纏絲法,有了體會後再練兩手足和兩臂腿的同步纏法,及其身體一側的同步纏法,逐步掌握身體各部和整體的纏法。在其纏繞的運動中,必須細心地體會揣摩「筋骨的對拉拔長,關節的接骨斗榫」,促使周身在松活柔順而又敏捷的狀態下,進行自然的纏繞旋轉。在一動無有不動之中,一動即纏,一運即纏。

對形體纏絲的總要求是:從腰部纏至四梢,再從四梢纏繞回腰間,循環往復。其緊要者在於腰、肩、胯必須旋轉一致,互為傳遞並相合相隨。

(二)內纏外繞 互為里表

陳式太極拳的纏絲勁較為難練,難就難在功夫,猶難者,長久功夫。陳式太極拳有一個大原則,講究處處皆有陰陽開合,隨處皆有圈。可見,周身纏絲運動應當始終在「中氣」貫串下協調一致、和諧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氣由精變,由弱而壯,生於腎,養於丹田,發於丹田,出入於命門,順脊而行,循經走脈,充於肌膚纏繞運行,復歸丹田之中。正如馮志強老師說:「心為一身之主,腹為內氣之源,腰為發勁之機,胸為運化之府,脊為督氣之徑,肢為運動之道。其主要者,即氣不離丹田。」為此,在纏絲勁訓練中要加強內氣的凝聚能力,注意氣息的潛轉與運行。其氣由腎而發,自後而前,由襠中過來,沖長強(穴)順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納氣,必須松胯圓襠,下閉穀道,氣方不往下泄。氣升於頂,由百會穴進入泥丸下降,隨著兩肩一松,雙肘一垂,膻中穴微內涵,兩肋一束,乘其合腹,氣歸於丹田。同時腰勁向下松串,內勁除頭頂懸外,渾身之勁要全部松人腳底,以助腳底之勁上翻傳導。由於清氣上升,濁氣下降,使陰陽開合之機,消息盈虛之數,都寓於心腹之內,使氣勢開之則其大無處,合之則退藏隱密,其根本要義在於「氣由精生,勁由氣化,勁與神合,潛藏於丹田深處,變化於瞬息無形之間。不使用時浩然長存,靜若處女,一旦運用,抖然勃發,神形並茂,隨心所欲」。 「纏絲勁」的運用通過纏絲勁的內纏外繞,體內氣息與肢體上起到了相應的變化,最主要的是身體內部氣機潛轉與運聚能力增強,促進肢體生長出一種靈活而又沉穩、沾粘性極強的掤勁。其勁不但韌性極佳而且彈性極強,尤其是運用推手較技中,即可權衡彼來勁之大小與長短,准確把握對方勁力之方向,角度,任憑對方變化神奇,皆能隨人所動乘勢而纏,纏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對方雙腳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穩。另外,纏絲勁在運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轉順,我守我疆,觸處成圓,容易找敵方的邊沿與背勢,在無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敵方之效果。

陳式太極拳在推手較技中講究:上肢虛攏,下盤穩固,中間靈活。為此,借敵方來勁,虛攏詐誘,引入陣內,運用纏法,纏其梢節,制其中節,摧其根節。換句話來說,把握敵方舊勁已去新勁未生之機,隨招就勢制敵方肩部,令其出勁從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順其背串下,把腰勁串死,再令其腰勁經後腿部串至腳跟,使敵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轉換,胸腰不得運化,內勁受阻發滯,前腿空虛,令敵欲退不可,欲進不能,只得俯首聽命。在推手較技中稱此勁為「拿勁」,屬於慢勁之范疇,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難做到。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講,在制住敵方根節的同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施用彈抖之勢,擊得敵方頭暈目眩,陰陽倒轉,精神失調,前(陰)勁升,後(陽)勁降的速度加快(陳式太極拳要求前降後升),令敵莫名其妙,拔根騰空跌出。拳論中講:「氣洪濃,勢崢嶸,團團聚聚在中宮,隱而不發節節靈,忽然身依氣,氣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動,上下左右辨體形。」為此,必須細心揣摩,體會時機,使纏絲勁諸法隨心意而動,利用自身優勢,意在人先,後發先至,乘勢所纏,隨動所纏,即引即纏,即進即纏,身挨何處何處合勁,用驚顫彈抖螺旋勁,驚空敵方心意,令其心悸。綜上所論,即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奧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論「不明纏絲勁即不明拳」即是此意。

夠詳細了吧

5. 太極拳的整勁如何練

鬆柔之中求整勁。身體是鬆柔狀態,要發力的部位瞬間緊張,經過多次重復摸索就能發整勁了。
「整勁」上身是一個艱苦的過程,在這一過程的磨煉中,首先要突出一個「苦」字。因為這一階段是習練者從入門到提高階段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一方面我們在追求准確之「形』』的過程中,由於肌肉劇烈運動,乳酸蓄積而產生酸脹之感,因肌腱、肌纖維經常拉而產生疼痛,因大運動量鍛煉而勞累困頓……這其中經歷的艱辛,沒有一種甘於吃苦、堅韌不拔的精神是絕對忍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在求得精純之「意」的過程里,由於「內意」的修煉無形無象;看不見摸不著,更是容易產生各種困惑,甚至讓人望而卻步,灰心喪氣。因此說,「整勁」上身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苦」字。其次,要在「形」上追求一個「正」字,動作上要精益求精,使每個動作都做到姿勢正確,勁力到位。力求逐漸把動作中的「拙力」去掉,把勁用順,從一開始的「費力」,通過訓練,達到「輕松自然」的「省力」。因為只有保持周身輕松、自然,不努氣,不用拙力,才能保證身手不滯,舒展靈活。而四肢舒展後,周身順遂,才能保證動作姿勢正確。這實際上是一個動力定型逐步形成的過程。
我們知道,形成正確動力定型的有效途徑就是在保證動作姿勢正確的前提下,增加練習次數,這就要求真正做到一個「勤」宇。只有通過大量反復練習,讓大腦皮層受到充分的刺激,使參與運動的神經系統與對這一動作產生一個相對穩定酌反應。這個過程就如小孩子學習走路一樣,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不會促成「質」的飛躍。

6. 如何鍛煉精,氣,神

郭瓊珠文章寫得很好,讓我們一起來分享吧!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養生健身之術,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的精、氣、神具有
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擬從太極拳拳經、拳論和運動特點入手,結合運動生理
學和運動心理學理論,控析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氣、神的調養機制,說明太
極拳運動的養生強身、調節身心的保健功能。
一、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的固守
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精」的固守,主要是對「先天之精」的充實和「後天
之精」的蓄養。根據中醫理論,「先天之精」是稟受於父母的生殖、遺傳之
精。「後天之精」是指人出生以後,來源於飲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而生成
的水谷之精氣,以及臟腑生理活動中化生的精氣,通過代謝平衡後的積蓄部
分。「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均藏於腎,稱腎精。腎精對人體的生長發
育、生殖、調節體內津液的輸布和排泄、維持人體內津水代謝的平衡,起著決
定性的作用。按照中醫的藏象學說,精氣是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賴以生存的
物質基礎,故有「夫精者,身之本也」之說。強腎養精,調節機體內部生理功
能的動態平衡,是傳統太極拳健身養生的主要方面之一。
以腰為主宰的太極拳運動,有利於強腎養精,固守先天之精。太極拳運動要求
上下肢的動作協調配合,並貫穿於腰間,以腰帶動四肢軀干而使動作節節相
連、連貫圓活。如「雲手」動作,兩手的運動路線是互成上下,腰腿的虛實也
是一致的。在手法上,如果沒有腰的擰轉,就不可能把「雲手」的提、轉、按
等動作做好。在側移換步時,如果沒有松沉腰胯,就不可能使實腿更加穩定,
虛腿更加輕靈,以實腿送虛腿。太極拳理論極為強調腰在太極拳運動中的重要
性,如「刻刻留心在腰間」,「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等等。要使
動作做到上下相隨,周身協調,其關鍵在於腰。因此,太極拳的精髓之一是
「活腰」。腰是身軀運動的總樞紐,是腎之府。全身上下以腰松活為主的運動
形式,能不斷地牽動著附著在腰部兩側的腎臟,使腎動脈的血流量增大,腎血
管正常生理供血機能得到改善,進而提高腎上腺、前列腺、胰腺等體內分泌腺
的功能,有利於先天之精的固守。
先天之精必須後天之精的充養。後天之精有賴於飲食和脾胃的化生運輸水谷精
微。脾在生理功能上是對水谷、水液的消化、吸收、轉輸、散布,為化生精、
氣、血、津液提供足夠的養料。脾在體上是生養肌肉,主四肢,故中醫認為脾
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太極拳動作的開合、起落、順逆、直橫等都是由不同的弧形路線構成的,以迂
為直的圓弧運動、柔緩均勻的速度和深緩細長的呼吸方式,對脾胃起到輕微緩
和的按摩作用,幫助其消化、吸收、流通。在變換步中的拗步、轉腰、合胯、
領膝、邁步等步法,可帶動太陰經(脾)和陽陰經(胃)之脈氣上升,使三焦
之氣機通暢,促進中土運化水谷精微,為先天之精的固養提供養料。水谷精氣
的增加既充實了先天之精,又促進津液的生成。在練拳中,口中常會產生出一
種清甜稀薄的津液(唾液),這種口津有養腎的作用。根據中醫典籍,「腎液
為唾,唾為口津」。唾液中較稠厚的稱為唾,唾為腎精所化,咽而不吐,有滋
養腎中精氣的作用。所以拳家養生,很注重唾咽之道。實驗表明,練太極拳能
提高唾液溶菌酶的含量和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溶菌酶含量的提高,有
助於消化吸收,增加食慾;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提高,有益於排除入侵的微生物
的感染,有助於免疫機能的加強。因此,練拳時口中生津液,應咽下不可吐
出,以下降滋潤周身。
二、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氣」的滋養
太極拳運動除了養身外,尤以養氣為主。拳諺說:「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
氣。」太極拳運動對人體氣的滋養,主要是對後天之氣(外氣)的調納和先天
之氣(內氣)的攝納。氣在人體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因為氣遍及全身,既可
用以催血,又可用以養血。氣與血的關系是以氣為主,血為副,氣為衛,血為
營。人的一生全靠營衛。如果血不足尚可暫生,氣不足則立陷險境。因此,滋
養「氣」是太極拳健身養生的重要內容之一。
腹式呼吸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體育項目的特點之一。它要求動作與呼吸配合,
動作的開為吸,合為呼,升為吸,降為呼;在變換姿勢為吸,定勢為呼;講究
動作的柔緩、均勻、連貫、圓活和深、緩、細、長的呼吸自然配合。這種動作
與呼吸自然配合的運動方式,有利於胸部舒展寬松,使肺活量增大,納取自然
界中更多的清氣(後天之氣)。清氣進入肺部之後,有一部分與水谷精氣合成
為宗氣,積聚於胸中「氣海」上司呼吸;另一部分與水谷精氣合成後,循肺泡
周圍的毛細血管輸入血脈,轉化為營氣,以運行血液。宗氣足,肺部的吐故納
新,新陳代謝就健旺;營氣足,血液營養和滋潤全身的生理器官就旺盛。
清氣是先天之氣(內氣)的來源之一,內氣在清氣補充之時,又與水谷精氣合
成化生為元氣、營氣、衛氣。太極拳運動對人體內氣的攝納是通過調整人體的
自然形態和改變呼吸方式來完成的。太極拳對身形的要求是虛領頂勁,尾閭中
正,氣沉丹田。這些要領實是對任脈和督脈的關注,以保持氣血暢通。「虛領
頂勁」、「尾閭中正」既頭虛頂如懸,輕提百會;尾閭須中正不偏,百會穴與
會陰穴成一直線,使任督二脈之氣暢通,營氣則貫穿任督二脈輸運血液,以營
養五臟六腑和四肢。百會提得起則身體執中而不偏不倚,有利於氣沉丹田。
「丹田」正是中醫通常指的關元穴,其居處正是先天之氣和後天之氣的匯聚
處,是經絡的樞紐,會通於全身各組織器官。正如《太極拳使用法》中指出的
「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周流全身。」所以氣
能入丹田,氣就能調和,就能加強營氣的運順,化生血液以營養四肢軀骸。故
丹田是傳統養生術聚氣凝氣至關重要之處。
太極拳的腹式呼吸也可以說是丹田呼吸。太極拳運動中胸腹呼吸分為兩層。上
層是膈肌以上為胸式呼吸,下層是膈肌以下為腹式呼吸。當上層後天氣(外
氣)由鼻呼出,下層的先天氣(內氣)反降入丹田;當後天氣由鼻吸入,先天
氣反由丹田逼上,形成了小腹一張一弛、一鼓一盪,保持虛胸實腹的狀態。由
於腹式呼吸,膈肌的上下活動幅度顯著加大,不僅改變胸腔與腹腔的容積,加
大肺活量,使體內氣體交換能力加強,而且也對胸腔和腹腔中的臟腑器官作按
摩活動,並使胸腔中負壓大幅度變化,推動臟腑上下蠕動,從而使不隨意肌組
成的內臟也得到運動和鍛煉。從運動生理機制來看,當膈肌從吸氣開始即行收
縮到呼氣的完全鬆弛時,緩慢細長的深吸氣使膈肌收縮期占據了呼吸周期的大
部分時間,使組織內線粒體的ATP分解為ADP,產生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一部分
作為機械能消耗,另一部分轉化為能的特殊形式成為經絡和臟腑之氣(內
氣),並隨血脈行運全身。試驗證明,長期採用腹式深呼吸,對於消除肝臟瘀
血,改善其功能有顯著的作用;對於改善血液循環,擴張心臟冠狀動脈,加強
心肌營養,也有良好的作用。
三、傳統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神」的調節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神,是指整個人體生命活
動的外在表現,如在望神中,對精神煥發,目光炯炯,言語宏亮,反應靈敏,
稱之為「有神」或「得神」;狹義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思
維活動。太極拳運動對人體「神」的調節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在心理上對精
神意志的自我調節,避免情感的過分刺激,而達到保健強身的目的。二是在生
理上,通過意識活動來調節中樞神經系統,以達到健腦延腦的目的。
在心理上,太極拳通過以「意」為基礎的心志活動來帶動形體動作,來達到精
神意志的自我控制。太極拳練功前的洗心滌慮,以一念除雜念的要求,就是要
以人的意志來抵禦外界環境的不良誘惑和克服內部情感的刺激,使思想集中,
「以靜待動」。在運動過程中,又須用意志來驅除體內各種干擾,把注意力定
向在意靜、意動、意境上,同時去感知四肢肌肉關節在完成動作中的時空位
置,並對所完成的動作跟原初的願望進行校正,以保證形體的規范。太極拳運
動中這種意識的心理活動,使個體在知覺和記憶中對新舊信息進行比較、選擇
和加工,一方面保證了對新的刺激信息作出反應,而出現優勢現象,另一方面
抑制原有不良信息的傳入沖動,改變其原有注意焦點的不良刺激物,從而改善
緊張、焦慮、憂郁、煩悶的心理,使緊張的情緒趨於穩定。因此,練完太極拳
後,人會感到心情舒暢,緊張感消失了,軀體放鬆自如。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
科研組的研究結果表明,長期練太極拳,人的大腦便進入以a波為主導的同步化
有序狀態,a波功率增加幾倍,使人達到一種高度寧靜的覺醒狀態,神態清晰,
精神集中,記憶力有所恢復和增強。這些變化在大腦的額葉和頂葉部最為明
顯。這兩個部位正是高級神經系統主管意識活動區域的所在,對人體其他生理
功能有重要的調節作用。
在生理上,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正是對不良情緒引起生理反應的良好的
自我調節。當今社會中的文明病,主要是大腦過度緊張,肢體過懶閑所致。生
活和工作上的緊張,大腦皮層相應區域的高度興奮,容易導致交感神經過度興
奮,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副交感神經興奮性相對降低,不利正常的生理要求而
影響健康。太極拳強調松靜自然的運動特點,能把人的有機體引進一種「鬆弛
反應」狀態。這種狀態能為中樞神經對機體的機能進行自動調整創造條件,並
向高極中樞神經系統傳遞良好的信息沖動,抑制原先發出興奮的神經元和其他
神經元的活性,減弱或中止其反射活動。太極拳的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周身
協調、不滯不頓、綿綿不斷的運動特點,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廣泛擴
散,促使胰島素分泌遞質,抑制了丘腦情緒中樞的興奮性和交感縮血管中樞的
緊張活動,中止腦垂體不斷發出的電化信號和腦垂體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
腺素的激素遞質進入血液,從而推動血液循環。中國科學院科研人員對堅持練
太極拳的知識分子的心電圖的測試分析表明,太極拳的健身功能是多方面而且
明顯的。比如改善心律不齊、傳導阻滯等症狀,以特有的方式促進供血和刺激
心肌傳導,預防心臟的各種疾病的發生,有效調節人體內臟包括心臟的自律活
動等。英國的科學家曾對126位心臟病病人做了試驗,讓他們打太極拳或做增氧
健身運動。英國醫學協會的《研究生醫學雜志》發表了該項研究報告,宣稱這
兩種運動方式都會使血壓降低,但只有太極拳可以使血壓大幅度降低。報告表
明了打太極拳有助於心臟病病人盡快康復。
精、氣、神在人體中的作用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太極拳運動所追求的是
精、氣、神的不斷生化,是練精化氣、氣化成神、神能聚氣、氣能生精的相輔
相成的過程。正是在三者互為因果的不斷轉化中,加速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培
植了人體的生命力,增強了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7. 太極的精 氣 神 合一是怎麼回事

初學太極拳,注意凝神、放鬆、自然、圓整,就可以了,不要過多去考慮玄虛的東西。所謂精氣神合一,對我們練習者來講,就是要注意集中精神,意到勁到,全身配合,動作圓整,這就是「合一」了。比如練肘底錘,就是要意在「錘」,而不在上面的手臂;用掤勁時,精力就集中在與敵人的接觸面,等等。對於初學者來講,往往意念不到,或者意念到了但勁力卻到不了,配合不好,或者接觸時想著左手就忘了右手,想著手卻忘了腳,等等,這都是不合一的表現。人的精、氣、神是古代道教和醫學所講的,是對人的精神內在的分類,至於具體的精、氣、神都是指什麼,現代科技也沒有能弄明白,指望個別人給你講講就精通是不可能的。而且對這些東西,了解大意即可,對練習好太極拳並不起決定作用。初學者了解一些是可以的,但過多追究就容易走歪路。什麼「"煉精化氣、練氣化神、煉神還虛」之類的是道教的練氣方法,與太極拳是不同的。甚至還有人講氣走什麼經脈、什麼穴位,什麼大小周天,這都是道教的東西,與太極拳、少林拳等都不是一個路子,亂捏在一起的結果就是--出偏差。

8. 太極怎麼練

五行儒陰陽宗主
書雲:後天地而生,而知天地之死;先天地而亡,而知天地之終。故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死者生之效,生者死之驗,此自然之道也。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道者,有體有用。體者,元氣之不動;用者,元氣運於天地間。是以物極必反,福禍相倚。然老子之無為,莊子之自然,非是教人不事創造求成,否則胡來老子五千精妙,莊周三卷寓言?唯是創造不佔有,功成不自居耳。是故先賢大哲體《道德》精妙,明《黃庭》《周易》之易理,集眾家拳法之大成,創太極拳而聲名不顯。
太極拳,道者之用。運元氣於周身之內,進而行真元於天地之間;從無為而有為,有為而無為,進而有為而無,無為而有;煉精化氣(煉血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從而臻至泯視生死壽夭,成敗得失,是非毀譽,超脫一切欲好,視天地萬物與己為一體,不知有我非我逍遙自在之至人境界。
夫無極者,混沌未分,陰陽混元一氣。兩儀者,陰陽兩成,清濁分定。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此是時,陰陽似成非成,將分未分;旋流互變,動靜交纏。太極拳,拳如其名。起勢於無極,無陰無陽。進而身行意動,陰陽交纏。行拳時,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神意鼓盪,體態圓活。拳勢連綿不斷,陰陽交纏不止。及至終勢,收於無極,泯於混沌。
太極拳起於陳姓,傳至後世漸分陳、楊、吳、武、孫五氏太極拳,至於其它名號太極者不知凡幾。太極拳五大分支,陳纏、楊圓、吳柔、武正、孫開合;各有精妙,各成一家。五氏之內,高人輩出,拳勢拳理著述甚詳。其中,前輩王公宗岳、武公禹襄、李公經綸、楊公露蟬、陳公品三、孫公祿堂之著作真乃太極拳譜之圭臬。凡太極門中弟子,不可不精研之。
太極者,陰陽將分未分之時也;然初行太極拳,一招一式不可不分出陰陽。何謂太極拳之陰陽?無他,正反雲手耳。正手為陽,反手為陰;或可稱陰陽雲手耳。太極拳八門五步,各式拳勢皆由此出。行拳之時,正反互變,陰陽交纏;步法轉換,手法折迭;久後神意相融,漸進至太極境界。故以名之,太極門陰陽宗。
太極拳各招式精妙,攻守兼備皆有其訣竅。獨正反雲手兩式,既不可攻,亦不可守;且不見於其他內外各家各派,唯太極門獨有,何也?曰:此二者,太極拳之純陰陽也。太極拳殺場放對,攻守制敵;須陰陽互濟,倚為表裡;以自身之平衡破彼方之和諧,用謀使詐,無所不用其極。唯此二式可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是故不能以之對敵。然此兩式又為太極拳之根本。如純以養生,精熟此兩式則備矣。如以擊技,須由此二者變化出,太極拳八門五步。
八門者,「掤、捋、擠、按、采、挒、肘、靠」。是以陰陽雲手解之。陰陽雲手,非只手足分陰陽,身軀本身亦分陰陽。身軀內斂外綳為陽,反之外斂內綳為陰。由是,左手左足之陰陽,右手右足之陰陽及軀干本身之陰陽,是為三爻,從而陰陽三變而成先天八卦。
掤者,外(手)陽內(手)陰,陽攻陰守,體驅外綳。是為離卦, 。離者,火也。機脫百變,炎火燎原。掤勁一出,動如火舌竄動,吞吐不定;兩手互換,沾衣則順勢而燃,連綿不斷,不盡不休。一旦得機得勢,一發不可收拾,勢要變成燎原大火。離者,亦為日也。掤勁亦要氣勢如日中天,坦坦盪盪,一身浩然正氣。
捋者,外陰內陽,體驅外斂;陽守陰攻,是以守為攻之法,卦相為坎卦, 。坎者,水也。流動無形,隨圓成圓,隨方是方。天下至柔莫若水,然水滴石穿。坎者,亦為月也。
捋勁也要如清輝明月,皎潔無塵,靜夜無聲。
掤捋二者,是為八門中基本兩門正勁,勢如水火,相生相剋;亦如炎陽明月,缺一不可。
擠者,雙陽外封,體驅外綳,是以三陽齊出,飽滿圓撐,為乾卦, 。乾者為天,似空非空,有隙則充;天意一發,無所遁蹤,是以擠勁一出,勢要應者肘之上,讓彼擋無可擋,避無可避。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此勁之用,在於外勁無可借亦或身退無可退之時,以己力發出解困或者圓撐求變。務必內外一體,借無可借。
按者,雙陰外閉,體驅內綳,是以三陰並來,氣機沉雄,為坤卦, 。坤者為地,深沉雄厚,托載萬物。是以按勁,力道向下,厚重沉雄;後勁綿綿,又有托載之意。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此勁之用,關鍵在厚、載二字耳。
擠按兩勁,為八門中另外兩門正勁,仿如乾坤,一上一下,周身整勁。
掤、捋、擠、按四正手,合為先天乾坤坎離四卦。非正無以交兵,非奇無以制勝。用正為根基,用奇為變著。
采者,一陰一陽,上下兩分,體驅內斂,四隅勁之一。為兌卦, 。兌者,澤也,水草交厝,土上而水下,視堅而實陷,是以采勁為一陷勁,運勁用謀出奇,著者立仆。
挒者,雙陽彈抖,中驅內綳,四隅之一。為巽卦, 。巽者,風也,是以挒勁如狂風迅疾;掃落葉,一掃空。
肘者,陰陽凝收,中驅外斂,四隅之一。為艮卦, 。艮者,山也。發勁時,勁整如山,勁力亦如山;即使山在眼前,若著此勁亦要崩去半邊。
靠者,雙陰以內,僅以體驅放陽勁擊人。為震卦, 。震者,雷也。隱忍不發,一發必要如驚雷一聲,震動天地。
采、挒、肘、靠四門隅勁,是為奇兵。兵法雲,所謂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營而離之,並而擊之是以沙場制勝。
平解先天八卦,乾坤坎離,南北西東,擠、按、捋、掤;此為正四門。震巽艮兌,靠、挒、肘、采;此為隅四門。人守中定,足踏太極陰陽魚。
立解先天八卦,乾為上為首,擠勁內力上提擠出,而又有以上變下之意;坤者為下為丹田,按勁內力歸於丹田,同時又有由下起上之意;坎離為左右,是以捋掤不離左右。兌巽為肩,采挒勁不離肩;艮震為足,肘靠閃進依腳步。腰胯圓轉換陰陽,變化八門戰八方。
辭曰:「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八門互用也有此意。

五步者,「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前進後退用陰手,陰臻極處陽始生;出擊反擊蘊其中。左顧右盼用陽手,陽到絕境陰回首,橫擊化打才輕靈。中定唯要陰陽合,陰陽和諧才兩全。

詩曰:前進後退反為先,
左右顧盼正相聯。
陰陽和諧身中定,
圓融、自在、太極、仙。
故吾太極陰陽宗弟子,修習世間各式太極拳時,不可不察各招各式之陰陽。身意體察各招式之陰陽乃習拳之根基。其後,更要體認各招式陰陽流變,動靜交纏之機。太極拳,陰陽交纏互變也。陰陽已明為定式,正反流轉是過式。轉換折迭兩儀變,道心惟微神意現。知其各式陰陽交纏之機後,進而可脫拳架之規范,各招各式隨意轉換,前招不接後招;左招不接右招;招招拳勢皆在拳譜,然招招順序又不見於拳架。與此更進一步,一招不似一招,式式都現拳意。至此太極拳已有小成。
太極攻守之道,先輩論述甚豐。前述六先賢之著作為吾太極門之典籍,吾宗弟子不可不精研之。門宗弟子欲以太極拳克敵制勝,僅習拳架者需達招招見於拳譜,式式次序不見於拳架之境界,方能散手放對;達至一招不似一招,式式皆現拳意之境,方窺殺場制勝之門徑。否則,宜兼習太極散手、形意、八卦等諸拳以速其成。
殺場放對之時,神意不可凝滯,尤需活潑。行如水中之游魚,動若天空之飛鳥,而心似井中明月,映照一切。一旦放對,心靈氣勢牢牢鎖死對手,手中有人,目中無人。舉手投足莫不毀心摧勢。
陰陽者,太極之根也。一切神通變化,悉自具足。陰陽圓轉是為守,生裂陰陽以為攻。放對之時,以自身之平衡破彼方之和諧,是謂發人拿人;及至生裂陰陽,貫陰陽之勁入彼敵之身,損彼之陰陽,傷彼之和氣,動彼之筋骨,毀彼之氣血,破彼之心法,奪彼之心志,一戰而定。此是時,傷人違天和,摧心損壽祿,不可姿意為之。
殺場放對有勝有敗,然吾宗弟子切記「輸身輸神不輸心」。身意神意見功夫,功夫不到自然輸。然心法心志不可摧不可毀。心法,體認世間萬物(拳法)之境界也;心志,拱衛心法之堅持也;兩者隨生隨長,堅定活潑。身意神意之敗,是為小敗。小敗勢能知恥而後勇,復益精進。心法心志之敗,是為大敗。大敗易於損心傷氣,精神頹唐,意氣消沉,諸事俱廢。但如能破而後立,敗而後成,勢必迅猛精進,脫胎換骨,別出機樞,另闢天地。然能做到此點者,何其少也。
練太極,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神凝始可意到。意到手隨才可言法。再從有法入無法之境,始懂用拳。
練太極,首重神意。神是心神,意是身意。每出一拳,全身隨之,心神合之。身意乃過往所有刻苦鍛煉和實踐經驗之總成果。心止而神欲行,超乎思想之外,然若僅偶一為之,仍未是大家。只有每招每式均神意交融,拳法才可隨心所欲。
有法為地,無法為天。有法暗含無法,無法暗含有法,是為天地人混合為一。亦只有人才能貫通天地,無法而有,有法而無。
所謂有法,就是循早已擬好之招式出手,即使臨陣隨機變化,也是基於特定的法規而衍生出來。無法則是不受任何招數成規所限,隨心所欲的出招而不落窠臼。然天有天理,物有物性。理法非不存在。只有當爾駕馭理法之時,譬如解牛之庖丁;牛非不在,而是他已晉入目無全牛境界,得牛忘牛,得法忘法。是以練拳最重拳意。但若有意,只落於有跡。若是無意,則為散失。最緊要是在有意無意之間。由有入無,由無入有,似有似無,出入於有無之間。於全身全意行拳之刻亦能覺察監察行拳之自身;神意身意,精神肉體;一分為二又是合而為一,似在非在。
莊周曰:材與不材,似是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毀。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不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力量。浮游乎萬物之間,物物而不物於物,胡可得累耶!
所謂材不材,指的是有用無用,亦是太極拳有法無法,無法有法的精義,但此仍不足以形容太極拳的妙處,故似是而非,未免乎累,只有在千變萬化中求其恆常不變,時而龍飛九天,時而蛇潛地深,無譽無毀、不滯於物,得法後而忘法,才可與天地齊壽,物我兩忘,逍遙自在,由武入道;是為太極陰陽宗之本意。
附太極七訣等
《亂環訣》
亂環術法最難通,上下隨合妙無窮。陷敵深入亂環內,四兩能撥千斤動。手腳齊進豎找橫,掌中亂環落不空。欲知環中法何在,發落點對即成功。雙環一套十字生,十字四端皆弧形;唯有當中是實點,還要圍繞環邊行;十字交點一錯位,四兩千斤亦可乘;掌中亂環橫豎找,亂環法術在於通。
本門太極功夫,出手招招成環。所謂亂環,便是說拳招雖有定型,變化卻存乎其人。手法雖均成環,卻有高低、進退、出入、攻守之別。圈有大圈、小圈、平圈、立圈、斜圈、正圈、有形圈及無形圈之分。臨敵之際,須得以大克小、以斜克正、以無形克有形,每一招發出,均須暗蓄環勁。我以環形之力,推得敵人進我無形圈內,那時欲其左則左,欲其右則右。然後以四兩微力,撥動敵方千斤。務須以我豎力,擊敵橫側。太極拳勝負之數,在於找對發點,擊准落點。
《陰陽訣》
太極陰陽少人修,吞吐開合問剛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動靜變里何須愁?生克二法隨著用,閃進全在動中求。輕重虛實怎的是?重里現輕勿稍留。
萬物都分陰陽。拳法中的陰陽包含正反、軟硬、剛柔、伸屈、上下、左右、前後等等。伸是陽,屈是陰;上是陽,下是陰。散手以吞法為先,用剛勁進擊,如蛇吸食;合手以吐法為先,用柔勁陷入,似牛吐草。均須冷、急、快、脆。至於正,那是四個正面,隅是四角。
臨敵之際,務須以我之正沖敵之隅。倘若正對正,那便沖撞,便是以硬力拚硬力。若是年幼力弱,功力不及對手,定然吃虧。若是以角沖角,拳法上叫作:『輕對輕,全落空』。必須以我之重,擊敵之輕;以我之輕,避敵之重。再說到『閃進』二字,當閃避敵方進擊之時,也須同時反攻,這是守中有攻;而自己攻擊之時,也須同時閃避敵方進招,這是攻中有守,此所謂『逢閃必進,逢進必閃』。拳訣中言道:『何謂打?何謂顧?打即顧,顧即打,發手便是。何謂閃?何謂進?進即閃,閃即進,不必遠求。』若是攻守有別,豈是上乘功夫?武功中的勁力千變萬化,但大別只有三般勁,即輕、重、空。用重不如用輕,用輕不如用空。拳訣言道:『雙重行不通,單重倒成功』。雙重是力與力爭,我欲去,你欲來,結果是大力制小力。單重卻是以我小力,擊敵無力之處,那便能一發成功。要使得敵人的大力處處落空,我內力雖小,卻能勝敵,是為高手。
《十八在訣》
掤在兩臂,捋在掌中,擠在手背,按在腰攻。採在十指,挒在兩肱,肘在曲使,靠在肩胸。進在雲手,退在轉肱,顧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橫,滯在雙重,通在單輕。虛在當守,實在必沖。
《五字經訣》
披從側方入,閃展全無空。擔化對方力,搓磨試其功。歉含力蓄使,粘沾不離宗。隨進隨退走,拘意莫放鬆。拿閉敵血脈,扳挽順勢封。軟非用拙力,掤臂要園撐。摟進園活力,摧堅戳敵峰。掩護敵猛入,撮點致命攻。墜走牽挽勢,繼續勿失空。擠他虛實現,攤開即成功。
《八字法訣》
三換二捋一擠按,搭手遇掤莫讓先。柔里有剛攻不破,剛中無柔不為堅。避人攻守要采挒,力在驚彈走螺旋。逞勢進取貼身肘,肩胯膝打靠為先。
《十三字用功訣》
逢手遇掤莫入盤,粘沾不離得著難。閉掤要上采挒法,二把得實急無援。按定四正隅方變,觸手即佔先上先。捋擠二法趁機使,肘靠攻在腳跟前。遇機得勢進退走,三前七星顧盼間。周身實力意中定,聽探順化神氣關。見實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體全?操練不按體中用,修到終期藝難精。
《十三字行功訣》
掤手兩臂要園撐,動靜虛實任意攻。搭手捋開擠掌使,敵欲還著勢難逞。按手用著似傾倒,二把採住不放鬆。來勢兇猛挒手用,肘靠隨時任意行。進退反側應機走,何怕敵人藝業精。遇敵上前迫近打,顧住三前盼七星。敵人逼近來打我,閃開正中定橫中。太極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十三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進退顧盼定。三前:手前、足前、眼前。 七星:肩肘膝胯頭手足七個出擊點)
《太極輕重浮沉解》
雙重為病,干於填實,與沉不同也;雙沉不為病,自爾騰虛,與重不一也。雙浮為病,只如漂渺,與輕不例也;雙輕不為病,天然清靈,與浮不等也。
半輕半重不為病,偏輕偏重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為病,偏者偏無著落也,所以為病,偏無著落必失方圓;半有著落,豈出方圓?
半浮半沉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過也。
半重偏重,滯而不正也;半輕偏輕,靈而不圓也。
半沉偏沉,虛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圓也。
夫雙輕不近於浮,則為輕靈;雙沉不近於重,則為離虛,故曰「上手」。輕重半有著落,則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為「病手」。
蓋內之虛靈不昧,能致於外氣之清明,流行乎肢體也,若不窮研輕重浮沉之手,徒勞掘井,不及泉之嘆耳!
然有方圓四正之手,表裡精粗無不到,則已極大成,又何雲四隅出方圓矣,所謂方而圓,圓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無形無象 (忘其有己),全體透空 (內外如一)。
應物自然 (隨心所欲),西山懸磬 (海闊天空)。
虎吼猿鳴 (鍛煉陰精),水清河凈 (心死神活)。
翻江播海 (氣血流動),盡性立命 (神充氣足)。

我也喜歡太極呀,我的QQ號碼是446504879,有時間聯系

9. 太極拳該怎樣練

要練好太極拳,於理須明無極、太極的含義,於拳則須在理的指導下運動手足,經過長時間的鍛煉方能成功。 太極者,無極而生,陰陽之母也。無極之義,無形無象,無聲無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無一物而含萬物。由無極而現有機,遂太極生焉。無極一動即是太極,太極成時必分陰陽,動靜便是陰陽,陰陽便是太極。 若將太極之本義引伸開去則無處不在——廣之堪比宇宙,狹者可喻人身,均無不恰如其分。古之學者將太極之形狀虛擬為一碩大無朋的圓球,其內中陰陽旋轉,互相調濟以滋生萬物,並將其形諸於圖,這便是相傳至今的太極圖的由來。 若將無極、太極之理借喻人身,則人身亦為一小太極,這小太極中的陰陽代表即為心、腎。心屬火在上為陽,腎屬水在下為陰,通過太極拳的練習,使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陰陽調和則百病不侵。 宇宙之中陰陽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陰陽互濟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間。將此三才之義借喻人體則有三身之謂。三身即精、氣、神。精足、氣滿、神聚方為健康之相。精、氣、神之舍為三丹田。上丹田為天門(百會穴),下丹田為地戶(會陰穴),中丹田為氣海。天門主神,地戶藏精,氣海蘊氣。精、氣、神乃生命之根,造化之源。當太極拳練到功形圓滿時,凌神於天門則身輕如羽,凝神於地戶則沉重如山,注神於氣海則可得其中和之道。 練太極拳必先求無極。這是修煉太極內功的基礎。拳訣雲:「練拳先從無極始,陰陽開合認真求。」練拳之前站無極樁,可漸使自己心定神安,繼而便可感覺到體內如同虛空無物地一般,兩腿負載之感也隨之盡消。待至虛至靜時,復有一點靈犀生於氣海之中,氣動則太極生。要息氣寧神地在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中擇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在無形之中漸漸感而遂通,則功力、靈氣與日俱增。意念、感應靈通一氣,漸臻妙境。綜觀練習無極站樁的益處如下:一能靜養靈根,培植本元;二能養氣養性,氣滿丹田實;三能內外嚴整,沉力重生,固若磐石;四能身心共靜,周身虛靈,綳勁自然而生。 先站無極樁後練太極拳為「先求無極後成太極」。練習太極拳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練拳時尤要注重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逐步達到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虛至虛靈的效果。若能細細體察其中奧秘,功必大進。 2.用勁要剛柔相濟、陰陽參半。太極拳的用勁要符合太極拳剛柔相濟的練功原則,既不能過於柔軟,也不可偏於堅剛。柔軟無力難以長功,堅剛過度則難養氣血。故此必須循陰陽中和、剛柔參半之路徑習練方可得「太極勁」。 3.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緊張,對於用力部位和著力點不加選擇的盲目用力為「拙力」。練太極拳絕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則周身血脈不能通順,筋骨不能舒暢,以致全身拘謹,四肢不活。身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絕密件何處成病,當時不覺,必於後發。在推手中若用出力,必為能手所乘,以致傾跌。若雙方均用拙力,必發生頂抗的毛病,不能體現太極拳沾、連、粘、隨之特點。 4.練拳亦不可努,努則力剛易折,且氣易阻隔於胸,肺被排擠,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練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則氣逆行而上,不能歸丹田。氣血上沖則雙足似萍草無根,心腎不交,水火不濟,陰陽不和。久之會影響健康。 6.練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示速成。否則必為神氣所拘,好勇鬥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練數十遍拳者,亦不知已變運動為勞動,變養中長為疲中傷,久之五勞七傷與身俱存,稍有病痛便齊發而至,是為大害!學者尤須牢記。若氣順力活,虛心實腹則道心自生,久久行之身健功增,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7.練好太極拳,還要懂一點經絡學。經絡發源於腑臟,布於肢體。經絡暢通則百病不生。概內氣發於丹田(氣海),貫於經絡之中,通過旋腰轉脊,纏繞運行與腰隙內腎的左右抽換,使內氣流布周身而達於四梢,復歸於丹田。太極陰陽之理結合經絡學說,二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明白了上述道理並付諸實踐,才能在練拳時逐漸做到內外相合、上下相隨,周身一家。以心行氣,使氣不離丹田(開時氣行周身,合時出腎入腎、任督相交,渾灝流行,一氣呵成。

閱讀全文

與太極煉精的正確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gekka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317
衰氣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588
前置過濾器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18
榮威rx3缸蓋滲油解決方法 瀏覽:347
深圳專業除甲醛方法是什麼 瀏覽:102
到哪裡能獲得個性化減肥方法呢 瀏覽:842
有什麼方法能快速推廣軟體 瀏覽:208
小米5手機開關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4
權健肌舒霜的使用方法 瀏覽:509
鑒別正宗糖醋魚的方法 瀏覽:974
陝北黃芥子粉的食用方法 瀏覽:907
運籌學靈敏度分析的理論方法 瀏覽:231
酵素青梅使用方法 瀏覽:569
216x215用簡便方法計算 瀏覽:720
網購鍾表安裝方法 瀏覽:735
鍛煉大拇指力量的方法 瀏覽:858
腳踝內側前方疼痛解決方法 瀏覽:748
快速止住流鼻血的方法圖片 瀏覽:277
正確的握擋桿方法圖片 瀏覽:591
食用菌的製作方法是什麼 瀏覽: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