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膝蓋周圍肌肉群怎麼鍛煉,可以保護膝蓋
貼牆半蹲鍛煉:
背部靠牆,雙腳位於身前45-60cm處,大腿與牆成30度角,小腿垂直地面。每天上下午各鍛煉一次,每次30分鍾。
這個鍛煉方法的意義是:在保持靜態的情況下,避免了對膝關節的再度勞損,又鍛煉了大腿肌肉、小腿肌肉等膝關節周圍的肌肉群。
2. 膝關節周圍的肌肉怎麼練
1. 直腿抬高是一種簡單易行的鍛煉方法:平躺在床上,把腿伸起,讓大腿上的肌肉收緊、綳直,與床成45度夾角,每次維持1秒鍾,再慢慢地放下,如此重復50次。持續練習,對加強膝關節的抗負荷能力很有幫助。
2. 貼牆蹲起是另一種有效保護膝關節的方法。背靠牆而立,腳後跟離牆1隻腳的距離,在兩膝蓋間放置一隻球(可以是籃球、足球),夾緊球,身體沿牆壁緩慢下蹲,直到膝蓋與小腿成90度直角,默數3秒,再慢慢直起身體。
因為背部貼牆,支撐了一部分體重,膝蓋受力相對比較少,因此較安全。堅持每星期運動2--3次,每組重復15次。
3. 跳繩對膝蓋的沖擊力量只有跑步的1/7--1/2,而且只要你能掌握跳繩的技巧,用腳底的前端著地,就能降低對身體的沖擊,這樣膝部既得到了鍛煉又保證了安全。
4. 堅持按摩或拍打膝部可加速膝部的血液循環,但力度要適當。
3. 怎樣不傷膝蓋練腿部肌肉
腿部肌肉鍛煉必然要用到膝蓋,不太傷到有傷的膝蓋的運動只有慢跑了,你最好說說你是髕骨損傷還是半月板損傷,或者是十字交叉韌帶拉傷,是否膝蓋有積水,在不清楚病因的情況下不建議鍛煉,如果實在想運動的話,就進行慢跑性質的恢復性訓練(不宜過量)
4. 膝蓋肌肉如何進行加強訓練
練好大腿肌
原址 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1149
腿肌是人體最強大、厚實的肌肉,要想練好大腿肌,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
一、運動強度
運動強度是刺激肌肉生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實踐證明,在大腿肌肉訓練中不同的運動強度產生不同的訓練效應。
1.90%以上的強度,試舉次數少,總能量消耗少,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雖然肌肉力量增長快,但肌肉體積變化不大。長期進行超強度訓練容易引起受傷或過度訓練,產生消極情緒。這種負荷方式在健美訓練中時有採用,基礎力量差者或訓練水平高者在出現「停滯期」時,適當採用這種練習有助於提高肌肉力量。專業舉重運動員常常採用這種練法,因舉重運動訓練的目的是既要提高肌肉力量又要控制體重增長。
2.80—90%的強度,可使肌肉體積增大。但常採用固定負荷強度的組次數訓練,肌肉容易對訓練產生「適應性」,致使肌肉生長緩慢或停止生長。
3.60—70%的強度,高次數練習,有利於提高肌肉耐力和肌肉質量,對大肌群的腿部練習只起輔助作用。經常進行刺激強度小的訓練,肌體反應弱,容易出現適應性,不宜長期使用。
在大腿訓練中,我將「重量訓練日」和「輕量訓練日」結合,重量日採用極限重量80—90%的強度完成每組6—8次的訓練,以加深對肌肉的刺激,使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大。輕量日採用極限重量60—70%的強度完成每組12—15次的訓練,目的是發展肌肉的血液供應系統,給肌肉輸送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高次數還能強烈刺激紅肌纖維,促進深層肌肉的增長。變大的肌肉塊又能在隨後的重量日訓練應付更大的重量。高次數訓練不僅能促進肌肉的生長,而且能增強肌肉的耐力和提高肌肉質量。重量日與輕量日在大腿訓練中的比例為3:2,重量日為主,輕量日為輔,輕量日儲存能量,為重量日;中擊更高的運動強度做准備。只有不斷提高運動強度,才能促進肌肉快速生長。「重量日」和「輕量日」的選擇既可根據不同的訓練階段或周期來定,也可根據當天的身體狀態來定。狀態好定為重量日,狀態一般就定為輕量日。這樣更能提高訓練質量。
二、動作選擇
大腿肌的練習動作有杠鈴深蹲(前蹲、後蹲)、半蹲、滑動架深蹲、腿舉、硬拉、箭步蹲、腿彎舉、腿屈伸、挺髖蹲動作等。哪個動作效果最佳,這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結構不同,訓練水平不同,加上訓練目的不同,動作的選擇自然也不同。總的要求是大腿肌訓練既要有全面性又要有針對性,不論選擇哪個動作都要從實際出發。初中級訓練水平者還是應以基本動作深蹲為主,尤其是杠鈴深蹲。它是大腿肌肉力量和體積增長最基礎的練習。有人認為半蹲比深蹲好,可用極大的重量,而不擔心膝關節受傷。我的觀點是兩者只能互補,不能取代。因為半蹲是不完全動作,對大腿肌肉的刺激不夠全面。深蹲是完全動作,雖然承受強度比半蹲小,但能使大腿肌肉得到全面刺激,動作更到位,從而使大腿的形狀能更漂亮有型。不論選擇半蹲、深蹲還是腿舉,均應根據訓練目的和效果來決定。若既想通過大強度訓練促進肌肉生長,又想使腿部肌肉練得漂亮完美,則不妨在深蹲結束前以大強度再做2—3組半蹲練習,直至效果滿意為止。假如你覺得深蹲在大腿沒有力竭之前腰背已經疲勞,腿舉比深蹲好,那你也可以在腰背沒有疲勞之前再做2—3組大強度的腿舉,直至大腿力竭為止。
三、多組合訓練原則
當你的訓練水平達到中高級階段或賽前訓練時,要想使大腿肌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就得採用多組合訓練方法。因為長期採用固定訓練內容會使肌肉出現「適應性」,只有變換內容、增加手段,才能加深加大對大腿肌的刺激,使大腿肌獲得新的增長。多組合訓練有三動作組合、四動作組合、五動作組合等循環練習法,組合練習既要有基本動作也要有孤立動作,練習對象既可是相同肌群,又可是相對肌群。
四、循序漸進原則
在健美訓練中雖然增加負荷重量是獲得更快進步的重要途經,但若過度,則會導致破壞技術動作、容易受傷等結果。只有在動作準確的前提下,堅持循序漸進的增重原則,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急於求成必然事倍功半,因為人的生理、生化變化有一個過程。
五、合理的間歇時間
大腿是人體的大肌群,每周最好保持2次訓練(間歇時間48~72小時)。恢復能力強者最多每周練3次,不宜超過3次。訓練次數過多、間歇時間短,大腿肌得不到充分恢復,就容易產生過度疲勞,肌肉僵硬,影響肌肉生長。訓練次數過少,大腿肌得不到應有的刺激、肌肉生長緩慢,效果不佳。
要求
1、為預防受傷,大腿肌練習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運動,包括伸展練習,以提高膝關節、髖關節的靈活性和腿、腰部的功能。
2、每次練習完畢要做整理放鬆運動,以加速消除疲勞,促進體力恢復。方法如騎健身車、小步慢跑等等。
3、動作要;佳確規范。在杠鈴深蹲、滑動架深蹲、半蹲或腿舉練習中,為保證質量,在動作全過程用力中膝關節保持不完全伸直,這樣既能使腿部肌肉保持持續緊張狀態、對腿肌產生更強的刺激,又能減少膝關節受力,防止膝關節損傷。
4、為突破肌肉的「適應性」,可根據身體機能狀態適當調整負荷強度(包括組、次數等),使訓練形式多樣化,以提高訓練的積極性。例如、每次杠鈴深蹲前、後可結合做俯卧腿彎舉或腿屈伸動作,每個動作各做12—15次,完成3組(不含熱身)。這對提高股二頭肌和股四頭肌的收縮和伸展能力,促進腿部肌肉力量和體積增長有很好的作用。
5、為提高訓練質量鞏固訓練效果,在訓練前60分鍾不要攝入碳水化合物,訓練後應以2z1的比例攝入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還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保證足夠的睡眠。訓練、營養、休息三者缺一不可。
避開深蹲 練強壯大腿
原址:http://www.yelg.com/index_sc.asp?articleid=1156
問:多里安·耶茨先生,在你的股四頭肌訓練計劃中並沒有包括深蹲,為什麼你不做這種高效率的練習呢?
答:我完全懂得深蹲在股四頭肌訓練中的價值,但在1986年我右臀受傷後(做了手術治療),為了避免疼痛和再次受傷,我不得不放棄不依靠支撐物的深蹲,並因此尋找取代它的其他練習方法。最終,我設計出了下列練習程序,並巧妙地避開了深蹲,而且還能使大量的肌肉包裹在股四頭肌上。
1.腿屈伸:作為替代方法之一,在跳躍式的繁重的腿部復合練習前,我喜歡用腿屈伸去提前耗盡股四頭肌的能量,同時對構建股四頭肌各個頭肌肉間的分離度也非常有效。練習中要嚴格採用緩慢和有控制的運動,在運動過程中要把意念徹底集中在股四頭肌上,緩慢地舉起,控制並在運動到最高點時收縮、擠壓肌肉1秒鍾,然後用控制的方法使重量下落,保持肌肉的張緊力。若採用快速爆發式的運動,則很容易導致膝蓋受傷。
2.腿舉或史密斯架深蹲:兩者均能很好地替代深蹲。這兩個練習技術要求嚴格,運動過程必須緩慢穩定。由於史密斯架深蹲是安裝在固定的架子上練,故穩固而安全。腿舉架能使上體固定和重量穩定。兩者都會減緩對臀部和腰背部的許多壓力,且能使股四頭肌獲得充分的伸展和收縮,不需要像深蹲那樣通過對臀部過分施壓來刺激股四頭肌。做腿舉練習時應注意:當膝蓋伸直股四頭肌充分收縮後,收腿使重量下落時一定要用腿部張緊力進行控制,否則很容易折斷肋骨和損傷膝蓋。
3. 箭步蹲:通常情況下,箭步蹲要求前腿腳尖稍內扣,我推薦你不妨使用前腿腳尖稍外轉的方法進行練習,前腿腳尖距中線外轉約30度角,前後腳間距要稍小一些,這樣做能有效針對大腿內側肌群,而這是許多健身者容易忽視的區域。再次把意念集中到從開始到結束保持流暢的運動上,下蹲時前腿大小腿夾角小於90度,並使膝蓋向前沖出,後腿彎曲下蹲至膝蓋稍離地面,運動到最低點稍做間歇而不是休息。起立時,必須使兩腿同時用力伸直,這會確保你僅用大腿的力量去支持和推動重量。
每次練習我只做1組,但我建議你們做2組,並執行下列訓練計劃:
計劃設計了6個正式組,因此建議你在每個練習之前先做2組、25-30次/組的輕微熱身,目的是為了避免受傷,並使股四頭肌以最佳狀態進入正式組訓練,每個練習做2個正式組、12-15次/組。對其他身體部位我只設計一種稍低的次數,但大腿是由最大的肌群組成的,需要用比其他身體部位更大的運動量和強度去刺激。每周完成兩次該計劃,採用完全范圍的運動,不久你就會看到效果。
5. 怎麼練膝蓋四周肌肉
1.靠牆膝蓋彎曲 - 3組10次
練習方法:離牆一英尺遠站立,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雙腳方向與膝蓋方向一致。慢慢彎曲膝蓋身體向下移動(彎曲膝蓋時膝蓋方向與腳趾方向一致,不要內收或打開膝蓋)。將注意力集中下下降的臀部和大腿前側肌肉上。
提示: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可以進行弓步走的訓練
(5)鍛煉膝蓋肌肉的方法擴展閱讀:
膝關節炎患者健身注意事項
一忌練下蹲。下蹲運動時,膝關節膝蓋髕骨受力最大,尤其在屈膝90度下蹲動作反復旋轉摩擦,不僅使膝蓋軟骨面損傷、缺血,也會使骨刺拉斷產生新疼痛。生物力學研究認為,屈膝90度位膝蓋骨處(醫學稱髕股關節)壓力等於體重的6倍,下蹲時,壓力可達到體重的8倍,而行走時僅為體重的1.5倍。做運動更不會磨掉骨刺。
二忌拔腿筋。老年人韌帶、肌肉、關節囊組織功能退化,將腿抬高搭在單杠或健身器上,做拔筋壓腿動作,容易造成膝關節周圍韌帶肌肉拉傷,有些骨質疏鬆者,還會有發生骨折的危險。
三忌打太極。太極拳是適於老年人的全身運動,但看似緩慢的一蹲一轉,一提一蹬,對膝關節壓力扭轉力很大,會加劇老年人關節磨損。此運動亦不適合於患膝骨關節炎的老人。
四忌健身操。跳健身操時,膝關節旋轉、跳躍動作幅度大,這增加了膝關節韌帶扭傷、軟骨面磨損的幾率,有些老人隨音樂起舞時尚不感覺疼痛不適,但過一段時間症狀加重了,這才恍然大悟。
五忌散步過度。散步是一種適合老年人的溫和運動,但長時間長距離過度反復行走,可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同時造成關節局部充血,滑膜腫脹滲出,產生炎性反應,誘發或加劇原有的骨性關節炎症狀,使疼痛更厲害,從而影響行走活動。因而患膝骨關節炎的老人不宜過度散步「遛彎」。
6. 如何鍛煉膝蓋上面一點的肌肉
膝蓋上面的肌肉是股四頭肌的股直肌和斌韌帶,只能通過做蹲舉和坐姿腿屈伸鍛煉了,且效果最快。爬樓梯練肌肉耐力的,長肌肉慢的很。
7. 如何鍛煉膝關節部位的肌肉,及如何保護膝關節
1.盡量避免身體肥胖,防止加重膝關節的負擔,一旦身體超重,就要積極減肥,控制體重。
2.注意走路和勞動的姿勢,不要扭著身體走路和幹活。避免長時間下蹲,因為下蹲時膝關節的負重是自身體重的3~6倍,工作時下蹲(如汽車修理工、翻砂工)最好改為低坐位(坐小板凳),長時間坐著和站著,也要經常變換姿勢,防止膝關節固定一種姿勢而用力過大。
3.走遠路時不要穿高跟鞋,要穿厚底而有彈性的軟底鞋,以減少膝關節所受的沖擊力,避免膝關節發生磨損。
4.參加體育鍛煉時要做好准備活動,輕緩地舒展膝關節,讓膝關節充分活動開以後再參加劇烈運動。練壓腿時,不要猛然把腿抬得過高,防止過度牽拉膝關節。練太極拳時,下蹲的位置不要太低,也不要連續打好幾套,以防膝關節負擔過重發生損傷。
5.騎自行車時,要調好車座的高度,以坐在車座上兩腳蹬在腳蹬上、兩腿能伸直或稍微彎曲為宜,車座過高、過低或騎車上坡時用力蹬車,對膝關節都有不良的影響,應加以克服。
6.膝關節遇到寒冷,血管收縮,血液循環變差,往往使疼痛加重,故在天氣寒冷時應注意保暖,必要時戴上護膝,防止膝關節受涼。
7.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盡量少上下樓梯、少登山、少久站、少提重物,避免膝關節的負荷過大而加重病情。
8.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人,既要避免膝關節過度疲勞,又要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以增加膝關節的穩定性,防止腿部的肌肉萎縮,這不僅能緩解關節疼痛,還能防止病情進展,不要認為只有休息不活動,才能保護好患病的膝關節。據研究,有膝關節炎的人,游泳和散步是最好的運動,既不增加膝關節的負重能力,又能讓膝關節四周的肌肉和韌帶得到鍛煉。其次,仰卧起坐、俯卧撐、橋形拱身以及仰卧床上把兩退抬起放下的反復練習、模仿蹬自行車,都是病人最好的運動。
9.在飲食方面,應多吃含蛋白質、鈣質、膠原蛋白、異黃酮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大豆、豆製品、雞蛋、魚蝦、海帶、黑木耳、雞爪、豬蹄、羊腿、牛蹄筋等,這些既能補充蛋白質、鈣質,防止骨質疏鬆,又能生長軟骨及關節的潤滑液,還能補充雌激素,使骨骼、關節更好地進行鈣質的代謝,減輕關節炎的症狀。
10.在治療方面,膝關節一旦出現疼痛,就要積極治療,採取熱敷、理療按摩等簡易療法,便可控制症狀,如疼痛仍止不住,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消炎痛、炎痛喜康、扶他林、布洛芬、芬必得等。同時外用一些止痛的噴劑及膏葯。葡立膠囊(氨基葡萄糖)對這種病有一定的效果,需要長期服用方能見效。如果通過葯物治療仍不好轉,而且影響行走及日常生活,可到大醫院用關節鏡技術治療,也可做關節置換術,以恢復關節功能及保持良好的生活質量
在早期,治療以保守治療為主。生活方式改變,包括減輕體重,改負重、跑跳運動為游泳、騎車活動。避免如爬山和爬樓梯等使疾病症狀加重的運動。
加強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穩定膝關節,改善關節的營養狀況。
使用拐杖等,護膝及支具等對關節炎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下面6種運動有康復作用:
1.直抬腿練習:仰卧床上,伸直腿上抬離床約30度,堅持10秒,每10—20次為1組,訓練至肌肉有酸脹感為止。也可以在小腿上綁縛適當重量的沙袋進行直抬腿訓練。
2.靜蹲練習:曲膝、髖關節,但不小於90度,作半蹲狀,堅持3—5分鍾,每2—3次為1組,每日2次。
3.等張、等速肌力訓練:到醫院或康復中心用特殊器械進行相應部位肌肉等張抗阻肌力訓練。有條件時,可以進行等速肌力練習,可以更好更快地幫助恢復肌力。
4.關節活動度練習:由於骨性關節炎往往屈曲受限明顯,所以屈曲訓練很重要。取仰卧位,一側下肢伸直,另一側曲膝曲髖使大腿盡量靠近胸壁,然後交替練習另一側下肢。也可以自己雙手輔助屈曲膝及髖關節,增加關節活動度。
5.水中運動:水具有浮力,可以減輕體重對於關節的負荷,同時水具有阻力有利於肌肉的鍛煉。建議進行水中步行訓練及游泳。游泳同時也是一項極好的有氧運動,可以增強體質。
6.慢走:緩慢步行是一項簡單實用的運動形式,有利於軟骨的代謝及防止肌肉廢用性萎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