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怎樣煎中葯才正確方法

怎樣煎中葯才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23 07:49:25

A. 怎樣正確的煎煮中葯

湯劑是將葯物放在水中煎煮,然後取汁服用。湯劑既可由單味中葯煎煮而成,也可由幾味、十幾味、甚至幾十味中葯配伍組合的復方煎煮而成。

水是湯劑的主要溶媒,煎葯用水以潔凈為原則,可以是井水、泉水或自來水。煎湯時的加水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因為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湯劑的質量。一般認為,水要加到超出葯物3~5厘米為宜,煎第二次時應加水到超出葯物1~2厘米。葯物加水後,還必須浸泡一段時間,使中葯濕潤軟化,細胞膨脹,以便有效成分的浸出,避免加熱煎煮時,葯材組織中蛋白質凝固,澱粉糊化,阻礙有效成分的利用。一般浸泡時間約為30~60分鍾,第二次煎煮時浸泡時間應縮短。

煎葯以陶罐為好,也可用玻璃或陶瓷製品,忌用鐵器、銅器和錫器。一般煎葯時先用武火將葯品煮開,然後改用文火使葯液保持微沸狀態約30分鍾即可,滋補保健類葯品煎煮時間可以稍長,可煮一小時左右。一劑葯一般應煎二次,然後把兩次煎取的葯液合起來分次服下。中葯湯劑一般每天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滋補類葯物最好在飯後服用,使之同食物混合,延長在消化道的停留時間,並與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一並吸收,以利身體保健,服葯後,應少飲茶。少食蘿卜,因茶葉、蘿卜會降低補益葯物特別是參類葯物的特有療效。

B. 中葯的正確熬制方法

中葯熬制有講究,正確的熬制方法是什麼?我們知道,中葯治病是最接近我們食療的方法,中醫使用中葯治病,而中葯很少有成葯,每次都是拿會成包的葯材回來自己熬,一般醫生都會告訴我們熬制的一些要求,現在已經有很多醫院提供中葯代熬的業務,但是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學會熬制,這樣感覺會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葯的注意事項說一下,其實無外乎熬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葯材的工具這幾個方面。

中葯泡好後,開始放在煤氣或爐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開後小火煮10分鍾左右就可以,要是農村有條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為柴火停熬後,柴火還有最細、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葯質,熬中葯一定要有人看守,剛開始用大火,等開後就調到小火,被稱作文火,中葯千萬不能熬幹了,不要以為熬幹了再加水,這樣是非常錯誤的,熬乾的中葯已經起了反作用,帶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記!

熬第二遍這樣的時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點,小火熬20分鍾左右的樣子,然後用筷子比住葯材,倒出葯湯、等到溫熱的時候飲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溫熱,不要等到涼了,趁熱喝更加有效!

中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說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葯質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點水,如果你有條件的話,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鍾都可以,反正最後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湯葯兌在一個容器中,然後平均分成三份,根據醫囑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東西,會影響葯效的,豈不聞「良葯苦口利於病」說的其實是中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葯的器皿也有講究,最好是用陶瓷的,這樣避免中葯與器具產生化學反應!中葯很苦,很多人問可不可以加糖熬,這樣是錯誤的,加糖會大大影響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葯後,准備一些涼白開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覺苦,其實閉住呼吸繞開舌根喝,一點問題都沒有,誰讓生病了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謝謝!

C. 怎樣熬中葯才是正確的

中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每次將一劑中葯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葯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鍾。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鍾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一次將葯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葯物混勻,以便葯效均衡。

D. 中葯正確煎葯方法先煎後下是什麼意思

中葯煎煮之前先要分清楚哪些中葯比較難煎煮,哪些葯物容易煎煮並揮發,一般煎葯是先將
中葯放入中葯放進沙袋進行浸泡,一般時間為30分鍾-1個小時,中葯的加水量一般是加入的水要浸過葯材,浸過的高度差不多為一個巴掌高最好!記住:煎煮的中葯不要清洗!如果放進煎葯機煎葯的話按照煎葯機的不同可以選擇不同功能的煎葯機煎葯,目前帶先煎後下的煎葯機市場上有北京東華原生產的十功能自動兩煎煎葯機,要是在家裡煎葯可以放如砂鍋進行煎煮。
所謂的先煎後下,其實就是指有些葯物需要提前先煎煮,然後在放入後下的中葯材,這是按照中葯的煎煮和毒性來分的,因為有的中葯有毒性,需要進行時間較長的煎煮才能把毒性去掉,而有些葯材比較容易揮發,而且煎煮時間過長的話就會失去葯性。先煎煮後的葯液煎煮大概時間30分鍾後放入另一個砂鍋,然後在進行加水煎煮,煎煮大概時間共計1個小時左右就可以服用了。

E. 中葯煎熬的正確方法

熬葯前,先要將葯浸泡30分鍾,而熬葯所需要的水一般是高於葯面的1-2指為宜。一般選取的熬葯方法,將葯熬兩到三次,最後將熬取的葯汁混合在一起服用。先煎的中葯需要煎30分鍾以上,後下的中葯建議煎3~5分鍾即可

F. 怎樣正確煎中葯

1、冷水浸泡:用冷水浸泡使葯物變軟,細胞壁膨脹,葯物的有效成份容易滲透到水分中。然後再煎煮,這樣隨著水溫的逐漸增高,有效成份便容易被煎出。浸泡時間,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可浸泡20分鍾左右;以根、種子、果實為主的葯物可浸泡30分鍾至60分鍾。
2、煎葯用水量:加水過多則葯汁濃度過低、葯液太多,影響療效;加水過少,不僅葯物有效成份不易煎出,還容易煎焦。一般中葯煎煮用水量以浸過葯物3~4厘米為宜。但還要視葯量大小、葯物的性能、吸水量以及病情需要煎葯時間的長短來適當增減。
3、煎煮火候:前人將火候分為武火(即大火)和文火(即小火)兩種。要根據葯物的不同性質與治療需要,採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緩煎兩種方法。一般來說,治療傷風感昌的解表葯以及清熱葯、芳香葯,因煎煮時間短,宜用武火急煎,而味厚的滋補葯,因煎煮時間長,宜用文火緩煎。武火使水份蒸發快,並且又易使葯汁外溢,故目前往往採用先武後文相結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沸後改用文火緩煎。
4、煎葯時間:應根據疾病的情況和葯物的性質來定,可分三種煎葯時間:①輕辛發散葯:此類葯物大多為治療外感病的發汗解表葯,多系花、葉、全草等,其性輕揚發散,味芳香,含揮發油較多,故煎葯時間要短,因此頭煎從沸後再煎10分鍾左右,二煮沸後5分鍾左右。②滋補調理葯:此類葯物大多為調補人體氣血陰陽滋補葯,含有大量營養物質,故煎葯的時間最長,頭煎從沸後再煮30~60分鍾,二煎沸後20~30分鍾。③一般葯物:頭煎從沸後再煎15~20分鍾,二煎沸後10~15分鍾。濾取葯汁要趁葯液未冷時過濾最佳,用兩層干凈的紗布蒙在碗上,再進行濾葯可保證葯液清澄。
中葯湯劑不宜過夜服用。有些人煎煮中葯,喜歡把葯液分成幾次吃,當天服不完,就留到次日服,從醫療衛生角度來看,這樣做是不好的。中葯里含有澱粉、糖類、蛋白質、維生素、揮發油、氨基酸和各種酶、微量元素等多種成分,煎煮時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湯葯汁里。一般服法是趁溫熱時先服一半,4~6小時後再服一半。如果過夜服用或存放過久,不但葯效降低,而且會因空氣、溫度、時間和細菌污染等因素的影響,使葯液中的酶分解減效,細菌繁殖滋生,澱粉、糖類營養等成分發酵水解,以致葯液發餿變質,服用後對人體健康不利。

G. 煎中葯的正確方法

你好!
煎中葯:先把抓回的中葯 放入砂鍋里,然後加入涼的飲用水,浸泡20~30分鍾,再加水沒過葯物,將葯砂鍋放在爐火上用中火煎煮。一般情況分兩次煎煮,第一次煎煮後,把葯液倒出150~200毫升,叫頭煎葯:然後,再加溫水適量(若葯渣放涼再煎煮時應放涼水),進行第二次煎煮,叫二煎葯。有時也可以再加水,煎煮第三煎。
另注意:
a: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葯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0~15分鍾左右。
b:用於治療一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葯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30分鍾,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鍾左右。
c: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葯,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症的葯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鍾左右,第二煎葯沸後再煎20~30分鍾。
還要掌握處方所註明葯物的:先煎、包煎、後下、久煎、溶解、沖服等葯物的方法。

煎中葯有九個細節
1.器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葯煎煮最好用陶罐、砂鍋或不銹鋼器皿等,切忌鐵、鋁等易腐蝕器皿。
2.浸泡 如同打豆漿前需要浸泡黃豆一樣,煎煮中葯前,應先用冷水將中葯浸泡1—2小時(除用醋、酒泡的葯),至少也要20分鍾。
3.用水 煎葯用自來水即可,水量要浸過葯材表面1—3厘米。葯材過多或易吸水的可適當增加。
4.火候 煎煮時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葯液後,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5.鍋蓋 通常,剛開始煎葯時須蓋緊鍋蓋,待水沸時可用兩根筷子撐起鍋蓋,留些縫隙讓蒸氣排出。有些中葯含有揮發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類葯物以及西洋參等貴重葯材,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易發散到空氣中,則須蓋著蓋子熬。
6.操作 煎葯時要注意攪拌葯料,讓葯液充分煎透。每劑中葯一般煎兩次,第二次時間可略短。有些葯物需要區別對待,如先煎、後下、沖服等,中葯師都會在抓葯時講明。
7.時間 熬葯時間長短直接影響葯效。中葯煎煮時間從葯液煮沸之後開始計時,一般治療感冒等外感疾病的中葯熬10—15分鍾即可,補益類中葯則需煎煮40—60分鍾,其餘的中葯煎煮20—25分鍾即可。
8.再熱 為節約時間,很多人會一次煎制出幾天的葯量,葯液再加熱時一般不需要煮沸,只要達到飲用溫水的溫度即可。通常採用文火,葯液剛有沸騰即可,放涼些飲用。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加熱中葯一般不建議用微波爐。中葯的成分非常復雜,用微波爐加熱中葯時,產熱的過程可能使葯材在分子水平遭到破壞,失去一部分效能。醫院煎煮的用塑料袋密封的湯劑,最好將其放到器皿里,再倒入熱水加熱。
9.存放 保存時要放到密閉容器里,置於陰涼處或冰箱冷藏室,前者可存放2天左右,後者一般可存放5天左右

H. 如何正確熬中葯

中葯的煎法
一、煎葯容器以砂鍋、搪瓷器皿、不銹鋼為宜,嚴禁用鐵器。
二、中葯入煎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分鍾左右。煎葯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1-3厘米。 大劑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葯物可適當增加用水量。
三、煎葯時間應根據葯性而定,一般葯為30分鍾。解表葯、清熱葯、芳香類葯物不宜久煎,沸後煎15-20分鍾。滋補葯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鍾。煎葯時要攪拌葯料2-3次。每劑中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時間可略短。
四、煎葯量:兒童每劑50-100毫升。成人每劑150-200毫升。
五、特殊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葯」:煮沸10-15分鍾,再加入其它葯同煎。
2、「後下葯」:在一般葯即將煎至預定量時,投入同煎5分鍾即可。
3、「溶化葯」:應在其它葯煎至預定服葯量,取葯汁,微火煎煮,不斷攪拌溶解即可。
4、「沖服葯」:將沖服葯調入煎好葯汁或開水中沖服。
5、其它特殊葯物按醫囑煎煮。

中葯的服法:
一、每天煎一劑,每劑煎二汁,早、晚各服一汁,一般在飯後服為宜。
二、丸葯一般每天服二次,服時最好將葯烊開服用,便於吸收增強療效。

未煎葯需妥善保管,防止受潮、變質。
怎麼熬中葯,如何服中葯?--ZT

怎麼熬中葯,如何服中葯?
(1)中葯的煎煮是有一定要求的,具體有:①每次將一劑中葯飲片材料放入煲內,加入清水,觀察加水能否浸滿葯面,不足時可稍加水量。②一般浸泡半小時使中葯飲片的有效成分易於煎出(如趕時間,此步驟可略去)。③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騰1-3分鍾。然後收至小火,煎20-30分鍾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紗布或咖啡格濾渣倒入杯內,溫熱服用。④一次將葯物煎好後,可以將首劑和再煎的葯物混勻,以便葯效均衡。

(2)服葯方法也是給葯護理中重要的護理內容。清代徐靈胎曾指出:「方雖中病,而服之不得法,非特乏功,反而有害。」說明了服葯方法的重要性。在臨床實踐中也確有因服葯方法不符合要求而影響治療效果的。因此,在護理上必須正確執行各種服葯方法。

①湯劑的服法大致分為4種:分服:即是將每天1劑中葯,分2-3次等量分服。對老人小兒服葯有困難的也可採用少量多數或濃煎後服用。頓服:將1劑湯葯1次服下,以取其量大力峻、快速起效之作用。連服:是指在短時間內連續給予大劑量葯物的服用方法。意在短時間內,使體內達到較高的葯物濃度。②中成葯服服法一般分送服、沖服、調服、含化及喂服等。送服:是將葯放入口內,用溫開水或葯引、湯劑送服。沖服:即將葯物放入杯內,用溫開水、葯引等沖成懸混液後服用。調服:是將一些散劑用溫開水或白酒、醋等液體調成糊狀後口服。如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均用此法給葯。含化:是將丸、丹劑含在口中,讓葯慢慢溶化,緩緩咽下。如六神丸、喉症丸、救心丹等。喂服:本法主要用於嬰幼兒、年老體弱或急危重症病人。是指將中成葯溶成液狀,逐口喂給病人的一種方法。

(3)中醫用葯護理除了注意煎葯和服葯方式外還應該注意以下內容:①服葯溫度:服葯溫度一般是指服用中葯湯劑的葯液溫度或用於送服的、酒等溫度而言。常有熱服、溫服和冷服之分。熱服:是將剛煎好的葯液趁熱服下。常用於寒證。溫服:是將煎好的湯劑或送葯的水等放溫後再服用。一般湯劑均採用溫服。冷服:將煎好的湯劑放冷後服下。常用於熱證。②服葯劑量:用葯的劑量一般應該由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具體決定。③服葯後應注意休息,觀察葯物效果,觀察有不良反應。尤其是服用峻烈或有毒性的葯物,更須嚴密觀察和記錄。④空腹服中葯易胃腸反應,如腹鳴、便前腹痛、大便稀爛,故適於大便硬結或便秘患者。如有胃病,宜進食後一小時後服用。⑤對中西葯合用的病人,應告訴中西葯服用的方法的間隔時間。⑥體虛、年老、胃寒易嘔吐或兒童,葯物可分兩次服用(相距時間可酌情)。⑦注意食物對葯效的影響,中醫歷來有「葯食同源」之說。這是因為葯性和食性都有「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咸)相同內容和區別。同時某些食物本是葯物,既可食用,又當葯用。如大棗、蓮子、桂圓、百合、山葯、赤小豆、海帶、甲魚、桑葚、黑芝麻、峰蜜等。既然食性和葯性有共同的性味,凡是食性與葯性相順應,食物能增強葯物的作用;食性與葯性相反,食物便會降低葯物的作用。總之,食物的正確選擇,對提高葯物的療效,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具有與用葯同等重要的位置,飲食因素還可能對中葯的吸收有多種多樣的影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食物因素來提高葯物的療效,減少妨礙吸收的因素。

I. 中葯的正確熬法是什麼

煎葯的方法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鍾。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鍾,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鍾。滋補類葯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葯的煎煮:先煎葯:一些質地堅硬的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鍾,再與其它葯物混合後煎煮。
後下葯: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葯物,要在葯物煎好前510分鍾投入鍋內。包煎葯: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葯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葯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熬中葯的講究
中醫中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面對大包小包的中草葯,不知如何煎服為好。現就此談一些煎服中葯的知識。
要選好煎熬中葯的容器。煎熬中葯最好是沙鍋,陶瓷瓦罐(鋁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鐵器。因為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復雜的化學應中,不會「干擾」葯物的合成與分解,導致影響葯效。而我們常用的鐵鍋容器在葯物煎煮過程中,極易同中葯內所含的鞣酸質、甙類等成份起反應,造成葯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以至發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確的煎煮法。葯物入鍋後,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使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葯面少許,治水腫病的葯宜少放水;小孩葯要少放水,發汗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涼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葯,以免葯物表面蛋白質變性,而影響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葯時,為了使葯煎透,最好是加蓋煎。尤其是含有揮發性成份的中草葯,如薄荷、蘇葉、藿香、佩蘭等,更要蓋好蓋,並要在短時間內煎好,以減少有效成份的揮發;有些貴重葯物,如人參、鹿茸等也要蓋住,並要用文火細煎。煎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後用文火。如解表發汗的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類補益葯則宜用文火煎,煮沸後再煎20分鍾左右。此外,絨毛類葯物及散劑煎煮時宜做成布包入鍋,以減少絨毛對喉的刺激。對於抓的特殊葯物,先煎、後煎、沖服、包煎等,都要遵醫囑。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葯有「冷服」、「熱服」之說,服葯時間
也有講究。解表葯一般宜溫服,為了達到發汗的目的;祛寒葯也宜熱服;解毒葯、止咳葯、清熱葯則應冷服;滋補葯宜空腹溫服,易於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葯在睡前半小時,以加強葯物作用;脾胃虛弱者宜飯後服葯,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葯物更應飯後服;瀉下葯須空腹時服,而不宜於夜間服用,大便通暢後則應停葯;糖尿病人口渴時服,不拘時間;驅蟲葯早晚空腹時服,利於驅蟲;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葯,充分發揮葯物局部作用;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葯,減輕胃的負擔,或先服薑汁少許,以降逆止嘔;小孩及體弱患者,葯量宜少;婦女孕期服葯更要謹慎。中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葉、乳汁易和某些葯物發生化學作用,降低葯效。

閱讀全文

與怎樣煎中葯才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約束最優化計算方法 瀏覽:41
直線成角問題及解決方法 瀏覽:222
教學方法與管理方法有哪些 瀏覽:342
毛衣變舊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401
現代文閱讀的教學方法 瀏覽:224
發育性囊腫治療方法 瀏覽:650
實木畫架安裝方法 瀏覽:326
有什麼方法讓太陽帽不被風吹掉 瀏覽:74
小腿肚疼最快治療方法 瀏覽:365
回收舊電瓶安裝方法 瀏覽:913
如何瘦腿肌肉的學生方法 瀏覽:186
gekka面膜使用方法 瀏覽:320
衰氣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592
前置過濾器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22
榮威rx3缸蓋滲油解決方法 瀏覽:351
深圳專業除甲醛方法是什麼 瀏覽:106
到哪裡能獲得個性化減肥方法呢 瀏覽:844
有什麼方法能快速推廣軟體 瀏覽:212
小米5手機開關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67
權健肌舒霜的使用方法 瀏覽: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