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鳥鳴澗是怎樣做到「動」與「靜」和諧的
王維《鳥鳴澗》賞析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賞析一】
關於這首詩中的桂花,頗有些分歧意見。一種解釋是桂花有春花、秋花、四季花等不同種類,此處所寫的當是春日開花的一種。另一種意見認為文藝創作不一定要照搬生活,傳說王維畫的《袁安卧雪圖》,在雪中還有碧綠的芭蕉,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同時出現的事物,在文藝創作中是允許的。不過,這首詩是王維題友人所居的《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之一。五首詩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因此,以解釋為山中此時實有的春桂為妥。
桂樹枝葉繁茂,而花瓣細小。花落,尤其是在夜間,並不容易覺察。因此,開頭「人閑」二字不能輕易看過。「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人事的煩擾,說明詩人內心的閑靜。有此作為前提,細微的桂花從枝上落下,才被覺察到了。詩人能發現這種「落」,或僅憑花落在衣襟上所引起的觸覺,或憑聲響,或憑花瓣飄墜時所發出的一絲絲芬芳。總之,「落」所能影響於人的因素是很細微的。而當這種細微的因素,竟能被從周圍世界中明顯地感覺出來的時候,詩人則又不禁要為這夜晚的靜謐和由靜謐格外顯示出來的空寂而驚嘆了。這里,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環境氣氛,是互相契合而又互相作用的。
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在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竟使山鳥驚覺起來。鳥驚,當然是由於它們已習慣於山谷的靜默,似乎連月出也帶有新的刺激。但月光之明亮,使幽谷前後景象頓時發生變化,亦可想見。所謂「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曹操《短歌行》)是可以供我們聯想的。但王維所處的是盛唐時期,不同於建安時代的兵荒馬亂,連鳥獸也不免惶惶之感。王維的「月出驚山鳥」,大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鳥雖驚,但決不是「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它們並不飛離春澗,甚至根本沒有起飛,只是在林木間偶而發出叫聲。「時鳴春澗中」,它們與其說是「驚」,不如說是對月出感到新鮮。因而,如果對照曹操的《短歌行》,我們在王維這首詩中,倒不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鳥鳴所點綴的那樣一種迷人的環境,而且還能感受到盛唐時代和平安定的社會氣氛。
王維在他的山水詩里,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這首詩也是這樣。但詩中所寫的卻是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而不枯寂,同時又通過動,更加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動的景物反而能取得靜的效果,這是因為事物矛盾著的雙方,總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條件下,動之所以能夠發生,或者能夠為人們所注意,正是以靜為前提的。「鳥鳴山更幽」,這裡面是包含著藝術辯證法的。
㈡ 怎樣判斷物體動與靜
一物體相對另一物體的位置隨時間而改變,則此物體對另一物體發生了運動,此物體處於相對運動的狀態。如果相互之間的位置並不隨時間而改變,則此物體即在相對靜止狀態之中。因此,靜止與運動兩者都是相對的概念,與物體相對於選定的參照物有關。一棟樓房或一棵樹對地球來說,它們是靜止的;但對太陽來說,它們卻都在運動著。當一列火車經過車站時,我們就說這列火車相對車站而運動。但是對在火車上的旅客,可以認為車站是在與火車運行相反的方向相對火車而運動。所以,在描述物體是否運動時,觀察者必須選擇一個參照物,然後根據所選定的參照物來確定物體是否運動。
運動物體相對於其他運動的位置變化,叫做相對運動。相對運動簡稱為運動
一個物體相對於另一個物體的位置只是發生了變化,這個物體就在運動。
宇宙中沒有不動的物體,一切物體都在不停的運動,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
㈢ 靜坐的方法
問到靜坐的方法有多少種的問題,據我所知,只有一樁--靜坐。如果要說靜坐的姿態有多少種?那麼,它大約有96種之多。可是所有方法的共通目的,都是在求
「靜」。那麼「靜」便是道嗎?否則,何以必須要求「靜」呢?這是兩個問題,同時,也是兩個不同的觀念,包括三個要點,不可混為一談。
(一)靜與動,是兩個對立的名詞,這兩個對立名詞的觀念,大而言之,是表示自然界物理現象中兩種對立的狀態,小而言之,它是指人生的活動與靜止、
行動與休息的兩種狀態。道非動靜,動與靜,都是道的功用。道在一動一靜之間,亦可以說便在動靜之中。所以認為「靜」便是道,那就大有問題。
(二)求「靜」,那是養生與修道的必然方法,也可以說是基本的方法。在養生(包括要求健康長壽--長生不老)方面來說:一切生命功能的泉源,都從
「靜」中生長,那是自然的功用。在自然界中,任何動物、植物、礦物的成長,都從「靜」中充沛它生命的功能。尤其是植物--一朵花、一粒穀子、麥子等等的種
子,都在靜態中成長,在動態中凋謝。人的生命,經常與活動對等的便是休息。睡眠,是人需要休息的一種慣性姿態,人生往復不絕的生命動能,也都靠充分的休息
而得到日新又新的生機。
所以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靜為躁君。」以及後來所出的道家《清靜經》等道理,乃至曾子著《大學》,以「知止
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等等觀念,都是觀察自然的結果,效法自然的法則而作此說。甚至,佛家的禪定(中國後期佛
學,又譯為靜慮)也不例外。
(三)在精神狀態而言,靜是培養接近於先天「智慧」的溫床。人類的知識,都從後天生命的本能,利用聰明,動腦筋而來。「智慧」,是從「靜」中的靈光一現而得。所以佛家戒、定、慧的三無漏學,也是以靜慮--「禪定」為中心,然後達到「般若」智慧的成就。
那麼,用什麼方法去求「靜」呢?這是一個非常可笑的問題,而人們都是那樣輕易地問出來。「靜」便是「靜」,用心去求「靜」,求「靜」又加上方法,
那豈不是愈來愈多一番嗎?若在禪宗來說,便可直截了當地答:「君心正在鬧,且自休去。」這樣說來,「求靜」根本便錯了,或者說:「可以不必求靜」啰!那也
未必盡然。不必陳義太高,但卑之而毋高論地說,一般人的心理和生理狀態,經常習慣於動態;在心理方面,如意識、思想、知覺、情感等,好比多頭的瀑布、澎湃
的江河。真有「無盡長江滾滾來」的趨勢;在生理方面,血液的通行、神經的感受、氣息的運行,時時刻刻都會發生苦樂的感受,尤其在靜坐的時候,如果身體早已
潛伏有病根,它可能會發生酸、痛、冷、熱、癢等感覺,比起不靜的時候還要強烈。「樹欲靜而風不止」,心欲靜而愈多,所以一般初學靜坐的人,往往發現自己的
思慮營營,非常雜亂,甚至,比起不靜坐的時候,反而更加煩燥、不安;因而更加恐慌,認為自己不應該「靜坐」,或者加上武俠小說與民俗神話等的傳說,恐怕
「靜坐」會「走火入魔」。其實,這都是不明道理,自己頭上安頭,錯加誤會,構成心理上的陰影。
(4)靜坐的心身狀況
為了便於了解「靜坐」時有關心理與生理的問題,首先要從心理說起。人,為什麼想要「靜坐」?這當然有很多的理由,倘使說:「白頭歸佛一生心」,或
者「我欲出離世間」,未免太過籠統。如果把它歸納起來,便如上文所說:為了「修道」,為了「養生」,為了「養心」等各種願望,總而言之,總有一個目的。
是誰產生這個目的?那當然會說:「是我。」那麼,是「我」哪方面的動機呢?一定說:「是心」——這里所謂的心,大約包括了現代觀念的腦、意識、思
想等等名詞。好了,既然是我「心」想「靜坐」,或者說「靜坐」先求「靜心」,何以在「靜坐」時,反而覺得思慮營營,其心不能安靜呢?殊不知我人的心——意
思、思想,由生到死,從朝到暮,根本就習慣於思慮,它猶如一條瀑布的流水,永遠沒有停止過;只是它與生命共同存在成習慣,自己並不覺得平常就有這許多思
慮,一旦到了要「靜坐」的時候,在比較安靜,向內求靜的情況中,便會發覺自己的心思太亂。
其實,這是「靜坐」第一步功效。譬如象一杯渾濁的水,當它本來渾濁的時候,根本就看不見有塵渣。如果把這一杯水安穩地、靜靜地放在那裡,加上一點
點的澄清劑,很快變會發現杯中的塵渣,紛紛向下沉澱。不是這杯水因為在安靜的狀態,而起了塵渣,實在是它本來便有了塵渣,因為靜止,才被發現。又譬如一間
房屋,平常看不見它有灰塵,當陽光忽然透過縫隙,才發現了光隙中有灰塵在亂舞紛飛,你既不要去打掃它,也不要用一個方法去掉它,只要不搖不動,不去增加,
也不去減少它,慢慢的再靜止下去,它自然就會停止紛飛了。
但是在這里最可能發生的問題,便是當安靜的情況來臨時,往往便會想睡眠,或者不知不覺,自己便進入睡眠的狀態。有了這種情形,又怎麼辦呢?那時,
你要仔細審察,體會自己,倘使是從心理--身體的勞累,或者是心力的疲憊而來,不妨乾脆放身而眠,等待睡足了,精神爽朗時,再來「靜坐」。倘使發現心力和
身體,並無疲勞的現象,那麼最好起身稍作運動,或者特別提起精神,作到始終保持適度而安穩的靜態才對。
(5)哪一本是靜坐的最佳入門參考書
幾十年以前,要學「靜坐」的人,沒有明師(不是名師)指導,便不敢學「靜坐」,實在找不到明師的時候,便靠道書中的丹經(修煉內丹做神仙的書
籍),一知半解,肓修瞎煉。1924年以後,如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因是子靜坐法,以及由日本倒傳回來的岡田靜坐法、氣功秘訣等書,隨著時代的開明,教育
的普及,印刷的發達,到處可以看到。抗戰勝利以後,佛家天台宗修煉止觀的書籍,如小止觀六妙門、摩訶(大)止觀,袁了凡靜坐法正續編等也應運流行,普遍傳
開。同時,由藏文翻譯成漢文的密宗修法經典,或由英、法轉譯回來的密宗書籍,也陸續公開。其中以密宗黃教祖師宗喀巴大師所著的《菩提道次第論》中,《修止
與修觀》的抽印本,與天台宗大小止觀的方法相同,較為穩當妥實。但有關佛家修習靜坐(禪定)的書籍,又必須與全部佛學的教理相融會,才能相應。
(6)是子靜坐法的利弊
在這些書籍中如果要說哪一本書,可做初步入門最正確的指導,實在都不太合適。而合於佛道兩家正統的典籍,學理又不簡單,至於不太合於正統道理的
書,問題又太多。在無書可資遵循的時候,比較普遍為人所樂道的,便是蔣維喬先生所著的《因是子靜坐法》,多少人如法炮製去學靜坐,多少人想使自身上發生氣
派感受,做到和他一樣。其實,《因是子靜坐法》只能說是蔣維喬先生本身學「靜坐」的經驗談,或者可以說是他學習「靜坐」的反應實錄,可以貢獻給大家做參
考,但絕不是金科玉律,更非不易的法則。我們首先須要了解,蔣先生開始學習「靜坐」的時候,早已患了嚴重的肺病,一個人到了有病的時候,心境反而比較寧
靜。情緒雖然近於消極,有時思想反而清明,「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時多向亂中忙。」這是人之常情。因為他本身有肺病,所以必須要在靜中修養,等到生理機能恢
復本能活動的時候,相當於道、佛兩家所說的氣機或氣脈便會發生作用,循著中國醫學所說的人身十二經脈的流行,於是氣機到達某處,該處就自然產生某種感受。
在這種情況當中,只要不去揠苗助長,任其自然流行,便是最好的生理療法,對任何一種疾病都有效,何況是必須靜養治療的肺病。總之,任何是中西醫葯治療疾病
的根本方法,都靠靜養,所有中西醫葯物,只有幫助治療的功效,並無絕對去病的作用。疾病之所以恢復了健康,得到葯物幫助的效果,僅有十之三、四,靠著卧床
住院的靜養,因此引發本身體能的治療而從獲生機,卻佔十之六、七的重要。就是使用外科手術的醫療道理,也並不外於此例。何況有關心理和精神的治療,同樣不
外於此理。
了解了這些道理以後,便可知道《因是子靜坐法》所說氣機發動和氣脈流行的境界,這只是著者蔣維喬先生有病之身學習靜坐後的現象和經驗,不可以偏概
全,認為人人必會如此,視為千篇一律的定則。如果不懂得這個道理,依照《因是子靜坐法》去實驗「靜坐」,而且就把它視為師法之當然,必定會弊多益少,適得
其反。
(7)人體的氣機是怎麼一回事
東方古代的醫葯之學,皆與巫術同源共祖,中國的醫學,也不例外。在三千年以前,中國的醫葯之學,由巫醫而轉入道家的方術,(又稱為方技),這是
周、秦之間的事。中國的醫學和道家的方術,以及印度自古相傳的瑜珈術,都承認人身生命的泉源,在於人體內部所潛藏無限氣機的庫藏。不過古代道家的丹經,這
個氣字,是用原始的「炁」(註:該「炁」字無法打出來,上面像是無字,下面四點,)。如用拆字的方法來講,「無」即是「無」的古字,下面四點即是「火」字
的假借,換言之,「無火」之謂「氣」。什麼是「火」呢,淫慾、情慾、躁動的意念都是火。沒有了這些躁火(等於中醫書上所說的相火)元氣大定(君火正位),
漸漸便可引發固有生命的氣機。氣機的流行,它依循晝夜十二個時辰(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與宇宙日月運行的規則相通),周流人身氣脈(十二經脈)與腑臟一
周。而且在每一時辰之中,經過氣脈的部分不同,就又研究出人身穴道的學說,發展成為針灸之學。
除了醫學所稱的十二經脈以外,另有不隸屬於十二經脈的氣脈,便是道家特別重視的「奇經八脈」。「奇經」的奇字,並不是奇怪的意思,而是「單支」的
意思;也便是涵有特殊的、單獨的含義。「奇經八脈」,也包括了督、任、沖、帶、陽維、陰維、陽喬、陰喬等八根脈腺。督脈便是莊子在《庖子解牛》篇中所提及
「緣督以為經」的督脈,大約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自律神經系統與腑臟的關系。帶脈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腎臟神經系統。陽維、陰維則和現代醫學的大腦、小腦與間腦的
神經系統有密切的關聯。陽喬、陰喬相當於現代醫學的生殖神經,包括攝護腺與手足等主要神經作用。唯有沖脈很難說,擴充其量而言,它在中樞神經與自律神經之
間並無固定部位和系統的范圍;它由生殖機能與之間的小神經叢開始,一直經過胃與心臟部分而上沖間腦。
只有打通氣機的人,才能切實體會得到氣脈的狀況,而後相信確有其事。但特別須要聲明的,我非專門學醫的人,所引用中西醫學上的名詞,僅是研究心得,強作解人加以說明而已,不可拘泥屬實。
此外,由印度上古瑜珈術的傳承,經過佛家的洗煉和整理,而成為佛教密宗一派的修煉方法,也很注重人體的氣脈,以三脈四輪(祥稱七輪)為其主要的體
系。三脈,即是人體平面的左、右、中三脈,不同於道家以前(任)、後(督)、中(沖)等三脈為主。四輪或七輪,便是人體橫斷面神經叢的幾個主要部位,與道
家的上、中、下三丹田之說,各有不同的概念,卻有大同小異的效果。
(11)七支坐法的形式
所謂七支坐法,就是指肢體的七種要點:
(一)雙足伽趺(雙盤足)。如果不能雙盤,便用單盤。或把左足放在右足上面,叫作如意坐。或把右足放在左足上面,叫作金剛坐。開始習坐,單盤也不可能時;也可以把兩腿交叉架住。
(二)脊樑直豎。使背脊每個骨節,猶如算盤子的疊豎。但身體衰弱或有病的,初步不可太過拘泥直豎,更不可以過分用力。
(三)左右兩手圜結在丹田(小腹之下)下面,平放在胯骨部分。兩手心向上,把右手背平放在左手心上面,兩個大拇指輕輕相拄。這在佛家,便叫做「結手印」,這種手勢,也叫做三昧印(就是定印的意思)。
(四)左右兩肩稍微張開,使其平整適度為止,不可以沉肩嚲背。
(五)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放。前顎內收(不是低頭),稍微壓住頸部左右兩條大動脈管的活動即可。
(六)雙目微張,似閉還開,好象半開半閉地視若無睹。目光隨意確定在座前七、八尺處,或一丈一、二尺許。(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靜坐之初,先行閉目為佳。)
(七)舌頭輕微舔抵上齶,猶如還未生長牙齒嬰兒酣睡時的狀態。
附帶需要注意的事項:
(一)凡在靜坐的時候,必須使腦神經以及全身神經與肌肉放鬆,絕對不可有緊張狀態。最好是微帶笑容,因為人在笑時,神經自然會全部放鬆。
(二)初學靜坐者,不可以吃過飯就打坐,以免妨礙消化。同時也不能在肚子餓時打坐,以免分散心神。
(三)靜坐時空氣必須流通,但是不能讓風直接吹到身上。
(四)靜坐時光線不能太暗,否則容易昏沉;光線也不能太強,否則容易緊張。
(五)氣候涼冷的時候,要把兩膝和後腦包裹暖和,即使熱天打坐,亦不可使膝蓋裸露。
(六)初學靜坐不要勉強坐太久,以時間短、次數多為原則。
(七)初習靜坐時多半無法雙盤,則以單盤為宜。單盤時臀部必須加坐墊,坐墊的高矮依各人身體狀況而定,總以舒適為原則,如果坐墊太高或太矮;都會使神經緊張。至於坐墊的軟硬程度也必須適中,否則引起身體的不適,則影響靜坐的心情和效果。
說明:
(一)兩腿雙盤的跏趺坐為最正規的七支坐法。
(二)跏趺坐也要加坐墊、除非氣脈全通,才可以不墊。
(三)初學靜坐多半無法雙盤,則酌情採用以下各圖所示的其他坐姿。
說明:
(一)坐墊約兩、三寸。隨各人舒適度自作調整。
(二)初習靜坐無法兩腿雙盤,則採用單盤。隨各人生理狀況,自由選取金剛坐或如意坐。
(三)如果無法單盤,或者單盤坐到腿麻。而想繼續用功,則可改用下列任何一種姿勢。
說明:
(一)正襟危坐為歷來儒家所慣用的靜坐姿勢。
(二)吉祥卧為佛家所主張的睡姿。孕婦如果單盤對腹部造成壓力可改用吉祥卧,或任意選取對自己較為舒適的坐姿。
(12)有關七支坐法的傳說
根據佛經上的記載,這種七支坐法,早已失傳。後來有五百羅漢,修持多年,始終不能入定。雖然知道從遠古以來,便有這種靜坐入定的坐姿,但始終不得
要領。有一次在雪山深處他們發現一群猴子,利用這種方法坐禪,他們照樣學習,便由此證道而得阿羅漢果。這個神話似的傳說,無法加以考證。總之,它是合於生
物天然的法則,那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這種姿勢,大體來說,很像胎兒在母胎中的靜姿,安詳而寧謐。
(13)叉手盤坐與健康的效果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體說來,都以脊椎為中心,左右交叉分布,隨著意識的支配而發散為肢體感官的動作。猶如樹木的枝條,依據它的中心樹干,向外分散
而至於枯落。七支坐姿將手足加以盤曲,可使左右氣血交叉散發而歸於原始整體的圓極,等於說:採取這種姿態,可使左(陽)右(陰)的人體電能,自身互相交
流,即可減少散發的作用,又可自相調劑而恢復體能的原動力。
七支的坐姿,因為雙足盤曲,兩手交叉,使四肢活動靜止,便可減輕心臟的負擔,所以靜止的時間愈久,對於恢復心臟功能的功效愈大。
(14)關於頭腦的健康功效
七支坐法的靜姿,必須將頭頂端正,大腦稍微靠後,以使腦下垂體不受壓迫而恢復正常。因此腦下垂體內分泌的均衡活動使影響淋巴腺、甲狀腺,而至於腎上腺等恢復健康的作用。
其次,下顎稍微向後收壓,可使左右兩大動脈管輸送血液到腦部去的工作緩慢;可以減輕腦神經的緊張與思慮,對於血壓有恢復正常的功效。
其他有關腦和眼、耳、口、鼻等的細節;在此不盡詳說。
(15)盤足曲膝與健康
有些人懷疑,盤足靜坐,不但對人體的健康有礙,甚至,反而因兩足的血管被壓迫而致病,所以靜坐久了,便有酸麻的現象。這是誤解。其實,人體的健
康,與腿和足有極大的關系。中國古代的道家醫理,認為「精從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一個人的健康長壽,與兩腿雙足有絕對的關系。所以嬰兒與小孩的活動
都在兩足。一過中年,腰部以下和足腿就漸感無力,喜歡疊足或蹺足而坐。人的衰老與死亡,也多是從足腿開始而逐漸至於軀干與頭部。盤足曲膝靜坐,感覺足腿的
酸麻,正是說明足腿的神經與血脈並不通暢,證明你的健康已有潛在的問題。所以放開足腿,等待酸麻過後,反有從未經驗過的快感。如果持之有恆,能坐到足腿的
氣血流暢,保證足腿而上至於腰背以及全身,會有無比的快感發生,反不願意下座而鬆散雙腿了。
其次,必須了解人體猶如植物一樣。一棵樹木,盤根曲折在泥土之下;得到日光、空氣、水,以及土壤的營養,才能生長茂盛。人呢!卻和植物顛倒相反,
他的根在頭部,他的土壤就是虛空。人體的兩足,好像人參的枝叉,所以把兩足盤曲起來,等於把一株人參或松枝捲曲成結,使它的生發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
返歸根本而培養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壯。所以盤足曲膝,不但無妨人體的健康,而且從適當的練習開始,對於健康長壽,是絕對有利而無害的。
㈣ 如何讓好動的孩子靜下來
一、讓好動的孩子安靜下來的方法有:
1、給孩子提供適宜的宣洩渠道。
一定要鼓勵孩子通過自己的自由表現,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表達方式。父母們還要鼓勵孩子去學習一兩項他喜歡的運動,並經常帶著孩子去進行這些運動,通過這種長期堅持的運動,孩子可以發泄自己過剩的精力,從而逐漸學著安靜下來,並且對於被疏忽的孩子,也能通過這個親子互動,來增進彼此的情感交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
2、有規律地安排生活作息。父母要協助孩子制定每天的作息時間安排表,要求孩子嚴格執行並在執行狀況好時及時給予肯定和獎勵。此外,好動的孩子往往在日常的生活有所變動時,症狀會變本加厲。所以,在規律的生活中有突發的新鮮事時,父母要先幫助孩子做好心理准備。例如,要帶孩子外出遊玩時告訴孩子要去哪裡、會見到什麼、有哪些注意事項等等,讓孩子有所准備,從而避免到時出現興奮過度的現象。
二、孩子好動的可能性:
1、孩子屬於觸覺型學習者。
這類孩子無論在家裡還是學校都無法安靜地坐下來,因而需要利用大肌肉的肢體運動來作為學習的主要渠道。
2、家長對孩子疏於照顧。
這些孩子由於從小沒有得到父母和家人的妥善照料和關懷,在進入學校後就容易產生適應不良,甚至用負面行為來吸引老師和同學的注意,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孩子就容易成為問題少年。
㈤ 靜與動
靜與動
①生活的大道理,人生的大境界,有的時候,都是從生活的最熟知的事物中去發現,去感悟的。那麼,怎麼樣才能從眼前的小事物見出大境界呢?
②要看到大境界,在於我們有沒有智慧的眼睛。只要我們可以讓心靜下來,讓我們的眼睛敏銳起來,我們會看到在不經意處,有許多至極的道理。
③「游」是個動詞。「游」告訴我們,人想要體驗逍遙,必須要有一種動態的系統,也就是說,讓生活有更多的靈動,不要讓它僵死,要善於打破常規,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辯證關系,真正穩當的東西都處在動態之中。
④比如陀螺旋轉,這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象。真正會抽陀螺的人,總是不停地讓陀螺旋轉著,旋轉是它的價值。等陀螺一旦停下來,就失衡了,就倒地了。所以動態是最好的平衡。
⑤我們都會騎自行車,自行車如果靜止擺在那兒的時候,得靠車支子才能立住,兩個輪子是立不住的。但是騎起來以後,兩個輪子就可以行進,為什麼呢?因為它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這在靜態中做不到。
⑥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人應對挑戰的時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為______________
⑦我們外在的大千世界每天都在變化著,已經進入了一個信息時代。每天出現的新情況、提出的新規則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一種新的尺度、新的坐標。我們是食古不化,堅持自己保守陳舊的、循規蹈矩的、墨守成規的准則,還是與時俱進調整自己呢?
⑧一個人要真的能做到與時俱進,真的能做到取捨自如,以一種清楚的眼界給自己確定準則,並且以這樣心游萬仞的心態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秩序,只有當你靜止下來,你才會真正倒下。你倒下是沒有外力可以拯救的。
⑨永遠保持動態中的平衡,你就永遠不會倒。你永遠是行進中的自行車和旋轉中的陀螺。每個人看見的世界大體相同。但每個人得出的道理卻大相徑庭。不同價值觀念的人,在經歷相同的事情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要永遠保持動態中的平衡。
2.文章第④、⑤段舉「行進中的自行車和旋轉中的陀螺」的作用是論證只有在動態中,才能保持最好的平衡。(真正穩當的東西都處在動態之中)(
3.根據上下文的意思,推斷作者認為「有太多的人應對挑戰的時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的原因是世界在動,而你不動。
4.揣摩第⑦、第⑧兩段的寫作思路。選擇以下理解准確的一項:(C)
A、這兩段的論證層次之間是總分式。第⑦段聯系現實生活提出問題;第⑧段解答問題。
B、這兩段的論證層次之間是並列式。第⑦段提出要「與時俱進」;第⑧段闡述怎樣「與時俱進」。
C、這兩段的論證之間是層進式。第⑦段聯系現實生活提出問題;第⑧段闡述面對變化,怎樣「與時俱進」
D、這兩段的論證層次之間是對照式。第⑦段論說有些人墨守成規;第⑧段贊揚有些人與時俱進。
:(
:)
㈥ 怎樣用由靜及動的寫法寫植物
我們的身邊到處都有花草樹木,哪一棵植物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可以描述它某個時候的樣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長各階段的樣子,注意抓住它的習性特點,寫出你的喜愛之情。
寫作要求:可以描述它某個時候的樣子,也可以描述它成長各階段的樣子,注意抓住它的習性特點,寫出你的喜愛之情。
文章結構:
第一段;提起這個植物,並點明主題。小學生學習作文中,主題是關鍵,也是重點。
第二段:它的來歷及位置,和動物狀物作文一樣,不可寫的太詳細,也不可以太簡略,目的是要表達感情,突出主題。
第三段以後:這個植物的外貌描寫。它的各生長階段的特點或一個時期的狀態特點,從葉、花、果、干或者根等方面著手。寫清楚它有關部位的形狀、顏色、手感、氣味等方面特點,
按照一定的觀察順序寫作:由整體到局部、由上到下、由先到後。
下一段以後,寫故事。結合這個植物的樣貌特點寫故事,這些故事無論發生在什麼人身上,必須直接與這個植物相關,並且能突出主題。
最後進一步按照主題突出抒發你的情感,在主題性情感抒發之中結尾。
植物描寫要注意動靜結合,寫出它的姿態變化的美。
如何把花草樹木寫「活」
有的同學描寫花草樹木很呆板沒有生氣,常常用一些概括性的詞語。如「金秋公園的樹美、花美,真是令人可愛……」這樣寫一點也不生動具體。那麼如何讓花草樹木「活」起來呢?
一、寫出姿態。仔細觀察、抓住特點,描繪出花草樹木的形狀、姿態。如《秋菊》:「有的菊花像雪白的小絨球;有的花瓣狹長狹長的,猶如小姑娘的秀發;還有的花瓣飄灑自如,像是仙女們在翩翩起舞……」這段話用「小絨球」「秀發」「翩翩起舞」來比喻秋菊姿態各異,真是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二、寫出動態。把靜態的花草樹木寫成富有生命的物體,可巧用動詞寫出動態美,讓花草樹木栩栩如生。如《秋天的果園》:「那橘子像燈籠似的掛滿枝頭,有的高昂著頭,有的兩三個擠在一起,有的躲在綠葉中……」這里巧用「掛」「高昂著」「躲」等動詞把靜態的橘子寫得活靈活現,富有動感。
三、描繪色彩。用色彩的詞語描繪出花草樹木的各種顏色,猶如一幅鮮艷美麗的彩圖。如《校園花壇》:「校園的花壇里種著許多花……五彩繽紛,鮮艷奪目,有的白如玉、有的黃如金、有的紅似火、有的粉如霞……」這里用「白」「黃」「紅」「粉」生動地描繪了各種各樣的顏色,像立體的彩色圖。
四、描摹聲音。用描摹聲音的詞語描繪出花草樹木的響聲,猶如悅耳動聽的美妙歌曲。如《果園的秋色》:「……秋風吹拂著樹葉『沙沙沙』地響,小鳥在樹枝上『嘰嘰喳喳』唱著歌……」這里用「沙沙沙」 「嘰嘰喳喳」的摹聲詞語分別寫出了秋風和小鳥發出的聲音。
【佳作展示】
某地小學四年級期末考作文題:
選擇自己常見的一種植物,寫一篇4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要求作文時把植物形狀、顏色、味道特點寫生動具體,語句通順、流暢。
例一: 小草和小花
描寫生動,比喻、擬人恰到好處。
董煜
夏日炎炎,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萬物都好像沉睡了似的。獨有「歌唱家」知了不厭其煩地唱著:「知了……知了……。」那單調而又刺耳的聲音更加令人煩躁。 用詞准確,表達姿態形象
在一個小花園內,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平日總是喜歡迎著風兒翩翩起舞,而此刻也被烈日曬蔫了,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
巧用動詞、擬人手法, 通過對話把鮮花趾高氣昂, 鄙視小草的神態寫得形象、逼真。
小草旁邊的鮮花,它卻不把那火辣辣的太陽放在眼裡。它一會兒抖抖碧葉,一會兒又展示美麗的花瓣,神采飛揚。在歡快之際,它低下頭,看見萎縮在牆角下的草,它正喘著粗氣,便說:「小不點兒,你這樣呼哧呼哧地,唱著什麼歌?」小草自知鮮花在取笑它,卻仍回答:「我渴死了,正在鼓勁兒,想把根扎得更深一些,好找水」。
巧用對比,突出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半個多月過去了,可在這段時間里,天仍然連一滴雨也沒下,盡管太陽依舊烤著大地,草長得很茂盛。原來,它的根已經深深地扎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而小花呢?由於主人出遠門了,沒人給它澆水,早已枯死了。 合理聯想,抒發作者感情。
每當我看到小草在陽光中展示著它那美麗的風姿,綠化著大地,默默地為美化環境而無私奉獻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人也應該像小草那樣在困難或逆境中有一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指導老師:朱翠琴)
簡評:文章採用擬人化手法,巧用動詞,用對話的形式把鮮花趾高氣昂、驕傲自滿,最後落得枯死的命運;小草扎實深鑽,不畏艱苦,尋求生路,最後茂盛的生長的不同結果,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小作者合理聯想,由物寓人,要像小草那樣在困難和逆境中有一種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深化了主題。(吳夏孫)
例二:
奇怪的樹 曾毅驊
我們學校的一座四層教學樓後面有一棵七十多歲的老樹,它長得有四層教學樓那麼高,樹粗壯,要三位同學手拉手才能合抱住它。別看它長得高大,可是灰黑的樹干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怪難看的。特別是冬天那光禿禿的樹枝讓人看了就有一種惡心的感覺。每當我經過那裡時,總是遠遠地避開。
樹的外形描寫突出「奇」,難看。
擬人、比喻手法生動有趣
仔細觀察,寫出樹的生長
冬去春來,到了三月初,我發現那棵樹的枝丫上長出了許多小小的粉紅色的嫩芽,過了幾天,滿樹是呈橢圓形的一大串一大串的綠葉,就像那綠色的大鞭炮。到了四月初,樹枝上長出許許多多淡黃色的小花。這些小花時時散發出一種怪味兒。每當風姐姐用手輕輕地撫摸著大樹時,樹上的黃花就會輕輕地飄落在地上,真有一番「仙女灑金」的情趣啊!這時,地上鋪滿了黃花,好像黃色大地毯。我經過樹下時,總是踮起腳跟走,生怕踩壞了這美麗的地毯。
寫清能毒死蒼蠅的原因。
排比用得生動、現象。
摹聲詞用得好。用詞生動、准確。
有一天,我從大樹下走過時,忽然傳來一陣微弱的「嗡嗡」的叫聲,我低頭仔細一看,驚奇地發現這黃地毯上有二百多隻大蒼蠅躺在那兒,還有一些奄奄一息的蒼蠅在掙扎。我抬頭一看,哈,有好多大大小小的蒼蠅圍著樹上的花轉來轉去,時而停在小花上,時而又飛了起來,可沒過多久,蒼蠅就一命嗚呼掉在地上了。我想大概是花「香」把周圍的蒼蠅引來,又把它們毒死了吧!真是毒蒼蠅如殺手。我喜歡上了這棵樹,我向人們打聽這棵樹的名字,誰也說不清它的名字。而我,高興地叫它滅蠅樹。
啊!滅蠅樹,你給我們帶來了歡樂,默默地為人類做出了奉獻,我願你健康長壽,同時希望你的子孫遍布全世界,更好地為人類做出奉獻。 抒發情感,深化主題。
(指導老師:王愛琴)
簡評:乍一看,這是一棵普通得「怪難看」的樹,小作者通過仔細觀察,終於「喜歡上了這棵樹」,「奇」就「奇」在它貌不驚人,但卻「默默地為人類奉獻」,字里行間,讓你體會到小作者無限美好的心靈,說明小作者是個生活的有心人,可見認真觀察事物,才能寫好作文。(吳夏孫)
例三:
水 仙 花 呂曉潔
運用排比道出了「我」對水仙花的喜愛。
有人喜歡婀娜多姿的玫瑰,有人喜歡富麗堂皇的牡丹。有人喜歡嚴寒獨放的梅花,但我卻喜歡樸素自然的水仙花,不僅僅因為水仙花神韻奇特,素雅清新,芳香醉人,而且也由於水仙花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水仙花生長在冬季。不管天氣怎樣寒冷,它依然枝葉繁茂,生機盎然,給人們送來了春意。
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出水仙花的迷人 詳細地描寫花的盛開 動詞運用生動形象。
寫出顏色特徵美。
我家種了一盆水仙花,一片片像蒜葉似的葉子油亮亮的,綠得那麼新鮮,那麼誘人。一天早上,我發現它長出了嫩綠的葉莖,蔥頭般的底部滋生出了長長的白「鬍子」。過了幾天,葉莖中間長出了幾個花骨朵飽脹得好像馬上要裂開似的。又過了幾天,這些花骨朵已開出了小花,那些白里帶黃色小點的花,爭相開放,花兒頂破了薄皮,外邊的花瓣向外伸展可裡面的花瓣還是緊緊閉著,沒過幾天,裡面的花瓣也全開了。那一叢叢潔白如雪的水仙花在長莖的扶持下,襯托著綠葉,是那麼清新、淡雅。看,那些水仙花像一位仙女,亭亭玉立地站在清澈的水中,當微風輕輕的吹來時,她便擺動起那柔美的腰姿,輕盈地跳起那迷人的舞蹈。我情不自禁地湊上去聞了聞,嗬,可真香呀!此時整個房間里充滿了誘人的芳香,讓人心曠神怡。
贊美水仙花的可貴精神抒發感情深化主題
我望著亭亭玉立的水仙花,聞著它那陣陣清香,久久不願離去,心中暗暗地祝願:水仙花,希望你一直保持著今天的清鮮和美麗,永遠給人們送來芳香。美麗的水仙花潔白無瑕,一塵不染。它無所求,只靠一些淡淡的清水,然而它卻給人們帶來春天的信息和美的享受。(指導老師:巫香菊)
簡評:小作者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對比的寫法,徐徐地展示了《水仙花》的美麗迷人,描寫它的淡雅、清新的花,柔美、輕盈的姿態洋溢著一種美感,贊揚它的可貴精神。此外,小作者用詞精當、貼切,彷彿能引人入勝。 (吳夏孫)
【技法點撥】
巧用多種手法 讓植物栩栩如生
天下植物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千奇百怪,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用途。要把這樣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呈現在讀者面前,讓大家一起享受,一起贊美,就要注意在寫作表現形式上多樣化。
第一、學會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描摹。同一棵植物,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會得到不同的感受。如寫牽牛花,從花的小巧玲瓏,色彩鮮艷的角度去描摹,會讓人產生美的感覺。從牽牛花生長過程的角度去觀察,你會為它那驚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以,學會從植物的的形狀、顏色、摹聲、味道等不同的角度去描摹物體,會給人一種新鮮的感受。
第二、根據植物本身的特點,採用靈活的表現手法。「世界上最美的是生命,植物亦然」。花草樹木是靜態植物,我們可以藉助一系列動詞來描繪植物的變化特點,寫出它的 「動態美」。描寫植物還要通過想像和聯想,才能使它們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第三、把對植物的描摹融入感情之中。人們對花草樹木的美麗迷人都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要把自己對它們的喜愛、贊美之情融入文章中,這樣吸引讀者,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當然,要寫好植物的變化,還要閱讀各種形式的寫植物的文章,從所讀的範文中得到借鑒,進行模仿。這樣才能使你筆下的植物栩栩如生,令人欣賞,令人贊美。
【佳句品讀】
▲就水仙花的姿態而論,青翠光潤的葉片,亭亭立立的花梗,疏落有致的花序,冰肌玉骨的花瓣,芬芳清幽的香氣,哪一不令人感到可愛?別的花都種在污濁的泥里,才能生活,它可以種在清潔的水裡,襯著晶瑩的白石,盛在精緻的瓷盆里,那竟是脫盡凡態俗骨的,無怪古人要以凌波仙子來比它了。
▲桃花,像姑娘們粉紅的臉,有的迎著輕輕的春風最先開放了。正像那些大膽的姑娘一樣,她們敢對自己的情人哈哈大笑;也有的,正像這些還沒有開放的桃花,她們看見自己的情人,想笑,又緊緊咬著鮮紅的嘴唇,羞答答地不敢笑。
▲牡丹開得正濃,一朵一朵手掌大小的花壓滿了枝頭,鮮紅的花瓣重重迭迭地足有七八層,被蒼綠的葉子映著,好像一團團溫暖的火。
▲在一個小花園里,窗前有幾株美人蕉,正開著金紅色的花,在朝露未乾時,從那花下過,可以嗅到一種清微的幽香,蕉葉像孔雀美麗的尾,翠碧上有許多金星,那正是露珠兒在朝陽下閃爍的時候了。
▲豐富多採的秋葉,有深紅的、淺紅的、鮮紅的、杏紅的、紫紅的、玫瑰紅的。紅得透明,紅得有光澤,紅得有水分,……有的滿樹紅似火,有的艷麗而輝煌。像一頂巨大的鳳冠,有的樹只有樹梢是紅的,有的樹紅一半綠一半,或是黃一半紅一半,有的樹紅黃綠三色為一體,顏色的層次很多,從淺到深,從簡到繁……
【名師題庫】
(練習一)以《菊花》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這是一篇說明性的記敘文,重點在寫清菊花的外形,菊花傲霜鬥雪的特點,菊花的作用。寫菊花的外形時,重點要放在花上,可以寫花瓣、花蕊,還可寫花的顏色,花的香味,花的作用。菊花為什麼可以供人觀賞呢?一個是它的花很好看;再一個是它的香氣很討人喜歡。抓住了這兩點,菊花的作用就寫出來了。(練習二)以《小草》為題寫一篇文章
小草是一種最平凡、最普通的植物,描繪小草時,就要賦於小草一定的意義,它有頑強的生命力,要抓住這點寫它平凡中的偉大。小朋友認真觀察後,可抓住小草一年四季的不同特點,先寫出小草給我的印象——裝點祖國河山。再分別寫春天小草剛剛發芽,給世界帶來春的信息;秋天小草變成黃葉,帶給人們輕盈與華麗;冬天的草只剩下草根,預告著春的信息,冬天去,春天來,小草的旺盛生命力就躍然紙上。
㈦ 什麼是靜與動
首先你沒有弄明白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這個道理。
舉例來說,我們地球在不停的自傳的同時也在圍繞太陽公轉,所以地球是在不停的運動中的,那麼地球上的所有物體相對於太陽來說都是在不停的運動的。那麼為什麼說靜止是相對的呢,因為只有物體在固定的參照系中,我們才能說它是運動的或者靜止的。如果不確定參照物的話,所有的東西都是在運動著的,這也就是運動的絕對性,而必須有參照,才能確定一個物體的靜止,所以靜止是相對的。所以必須有參照物才能確定一個物體是否靜止。汽車和你相對樹來作參照物,你們都是運動的。但是如果你相對汽車而言,你則是靜止的。因為你和汽車的距離沒有發生變化。明白了嗎。
㈧ 一動一靜,兩種狀態的我,讓我很痛苦!我該如何做才能讓動和靜隨意轉換
zjkwdn
[學妹] 我這些是寫給你的朋友,你幫助參考一下:(「你」這個字,代表對你的朋友說)
一動一靜,感覺比較痛苦。
在動的時候,會奇怪自己的精力,為何就那樣的旺盛,有一種演員的技能,你社交方面是一個強者,你有很強的控制自己情緒不外露的能力,可你反感這些,因為它不出自你最真摯的情感,在這里邊,我們或多或少摻了水分。
你可以靜下來,在靜的時候,任何的外界環境,都不會打擾你寧靜的內心,你可以淡泊名利,你可以不去和人爭權奪利,寧靜得讓你感覺到,你幾乎要與外界隔絕。
你痛苦,你幾乎要問自己,我為什麼這樣的性格。
這種,多重性格的人,在人群的比例不高。
這種性格的產生,與遺傳只有40%的關聯,而剩下的是由於你的生活環境,影響而成。
由於,你的父母,性格不是一樣的,他們的觀點,似乎沒有統一的時候,你從小的性格,就變得很迎合他們,也就是說,你和這兩種性格完全相處的很好。
人的性格,就如同自然的萬物,我可以這樣的去說,就是克隆,也不可能克隆出一樣性格的人。
所以,人沒有必要為自己的性格而苦惱的必要。
我們有這種性格,不是要學會去轉換,我們的靈敏度不夠高,也不是我們轉換的水平如何,
你有一定的察言觀色的能力,你發揮的不是很好,不然你現在就是最好的專家了。
人在世上,一是要有好的人緣,而要在發展自己的時候,不要走彎路。
你是多重性格的人,我不是為你苦惱,而是要祝賀你。
如果一個人,和社會環境協調,就要與不同性格的人都談得來,知道他們的心靈需要,才可以大家配合默契。
如果你發現對方,喜歡運動,好,時間允許,發揮你動的因素。
如果你和對方都需要靜,那好安靜下來。
那麼,如何讓動和靜轉換的更快一些?
專注
每一個專注,都會讓你感到美妙。
好好利用我們的性格,控制我們的情緒,只要樂觀,一切都可以戰勝。
性格上,沒有好與不好,每一種性格都有它的優勢,不要因為自己的多重性格而懷疑自己。
關鍵是要發揮得最好。
只要是對人好的,有益於人的,好了,利用我們的性格的不同,讓他們更容易接受我們的真誠和幫助,這樣,我們會感到很幸福,也會由於有這樣的性格而驕傲,
凡事,要存一個感恩的心,好嗎?
我們是自己性格和情緒的主人,不要讓性格和情緒控制我們了,相信恩賜給我們的,都會變為最好。
回答:2011-05-25 18:40
水心
[心理專家] 當您想從「動」的狀態入「靜」的狀態時,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1,通過調整呼吸來使自己平靜下來:
①.由鼻子吸氣,默數一下;
②.屏住氣,默數四下:
③.由嘴巴呼氣,默數二下(例如,吸氣共數7下;屏住氣28下;呼氣14下。請記得利用下腹部進行深呼吸。)
一天三次,如上所述的深呼吸方式重復練習十次。
2,每天下班後做做太極拳,瑜伽等自然養生活動放鬆身心,運動後可以給人一種輕松平和,自然安樂的感覺。
3,晚上疲勞時泡個溫水澡(15-20分鍾即可),泡澡時加入一些具有舒緩放鬆效果的芳香療法產品,然後讓整個腦袋在泡澡時完全放空,同時使用冥想放鬆法,泡完澡後你就會感覺整個人放鬆不少。
冥想放鬆法是通過一些安寧、舒緩、愉悅的情景的想像以達到身心放鬆的目的,你要盡量運用各種感官,觀其形、聽其聲、嗅其味、觸其柔……恰如親臨其景。
比如,你可以想像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散步。在一個暮春的下午,夕陽西下,余輝相映,你踩在柔軟的草地上,清新的野草味、花香味以及田園味陣陣撲鼻,不時還有鳥兒鳴叫、蜂蝶飛舞。你身臨其境,微風拂面,就像小時候媽媽溫柔的撫摸;柔光沐浴,就像出遠門時父母的諄諄叮嚀;高天遠山令你心曠神怡,你此時舒展全身,慢慢地做深呼吸,感到無比輕松舒坦。這樣就可以排除煩惱和焦慮,心平氣和,達到放鬆的目的。
再如,我靜靜地俯在海灘(湖邊的草灘)上,周圍沒有其他人,清風輕輕地吹著,我漸漸聆聽到風吹過草地和我的耳旁,我感受到了陽光溫暖的照射,觸到了身下海灘上的沙子(湖邊柔軟的草兒),我全身感到無比的舒適,微風帶來一絲絲海腥味(清新的味道),海濤在有節奏地唱著自己的歌(湖面上的水靜悄悄地涌過來,時不時有魚兒嬉水濺出的水花聲),我靜靜地,靜靜地諦聽這永恆的波濤聲(這令人神往的夢里水鄉)……
我坐上了小船,在平靜的水面上慢慢湯漾,小船輕輕的搖呀,它有節奏地向我夢想最美麗的地方搖去,我的呼吸漸漸慢而深,和著小船的節奏,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裡,我盡情地享受著。天上的白雲倒影在鏡子一樣的水面上,不知那是水面,那是天空。幾只飛來的海鷗(白色的了兒)在貼近水面掠過,翅膀幾乎觸到水面,一會兒它們又飛向藍天,盡情地玩弄它們的飛行技巧,非常輕巧,瀟灑自如,......... 這對於你進一步放鬆和調節心緒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當您想從「靜」的狀態轉換成「動」的狀態時,您可以這樣做:
第一,積極的自我提問。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早晨,問自己這五個問題,並且每個問題要想出至少兩個答案。
1,生活中什麼事讓我覺得快樂?為什麼覺得快樂?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2,生活中什麼事讓我覺得興奮?為什麼覺得興奮?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3,生活中什麼事讓我覺得感激?為什麼覺得感激?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4,生活中什麼事讓我覺得驕傲?為什麼覺得驕傲?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5,所愛的人是誰?有誰愛我?為什麼有愛的感覺?有什麼特別的感覺?
通過積極的提問來時刻激勵自己,這樣你的心態也就會隨著積極而快樂的思想幸福,愉悅和興奮起來.
第二,改變你的生理狀態。
在成功學上一條重要定律說「你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樣,而你卻是你所想的」,它與愛迪生的這里名言「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麼可能是別種樣子呢?」所以一個人的所有一切都來源於心裡所想,每個人的頭腦就是這樣神奇,您輸入什麼信息,他就產生什麼結果。如果你不斷地告訴自己疲倦,那麼內心儲憶便會使你維持疲倦的狀態。如果你說你朝氣蓬勃,並且下意識地裝出相應的生理狀態,你的身體就真的變得活躍有勁。只要改變生理狀態,你就能改變心態。
現在請你做個練習,找一個你在工作中最佩服的人(或者想像您心中最佩服,最有活力的偶像),去好好地觀察和模仿他,看他怎麼坐、腿怎麼放、手怎麼擱、神情如何、眼睛怎麼張、脖子怎麼轉,說話語氣如何、呼吸深度如何..。你得盡量模仿每個細節,並做到惟妙惟肖。當你做到分毫不差的生理狀態後,你的腦子所得到的訊號就會跟那人腦子所得的訊號相同,而你就能感受到和他相同的感覺。這時你很可能在腦海里浮現和他相同的圖像,心理並和他有相同的想法,你就會變得和他一樣工作起來充滿活力,不知疲倦。您還可以通過用力的拍手,原地跳幾下,頭往上看幾秒鍾,積極的自我暗示比如「fighting」「我很棒」「我是最好的」「加油」等等來振奮自己,提高活力。
最後,您還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音樂隨時聽聽來快速切換兩種狀態,比如當您想入靜的時候,聽聽慢節奏音樂,比如班得瑞,阿爾法腦波音樂,spa深睡眠音樂,催眠音樂等等,當您想入動的時候,聽聽搖滾音樂,體育音樂等快節奏音樂。
祝您萬事如意,身體健康。
回答:2011-05-24 18:25
入佛知見
[學長] 靜是動的根。
靜和動其實是統一的。比如玩游戲,畫面是動的,但是你的心必須是靜的,你的心高度寧靜,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知道什麼時候出擊,然後一擊即中。
你說的「處理對外事情的時候顯得遲緩,對人態度冷漠,因為表情談吐不在狀態不招人喜歡,讓別人評價我是心不在焉。」 你這種狀態,更像是一種呆滯狀態,不是真正的靜態。我不知道你的心滯留在哪裡,可能是睡眠不足,可能是在想作品,可能是在想自己的表現,或者是在想人際關系等等,總之,你的心,就像一隻手,捏著其它的東西,放不開,因此就不能進入工作狀態,如果你的心真的空了,安靜了,所謂空靈,你的心是敏捷的,是能夠應對客人要求的。
因此,你的情況,我認為應該以靜態為基礎,一路靜下去,把心裡的雜念空掉,讓智慧打開來,靜與動則能渾然一體。想想在空中翱翔的鷹吧,眼夠銳利,心夠寧靜,才有捕食時雷霆萬鈞、驚心動魄的動。
回答:2011-05-25 00:38
藍天
[學姐] 1、我覺得你說不同的兩種狀態自己轉換困難,但寫的利與弊,你自己明白,就是應該在靈活處事方面自然轉換就可以了,不一定把這個界限定得這么分明,
有個比較簡單的處理方法,就是你可以把兩個不同的狀態,合成一個叫「處事」狀態,不分動靜,簡而易行,不是復雜辦法,就像冬天穿棉衣,夏天換單衣這樣簡單,不同的事用不同方法對待即可。當然有些話是分場合、分輕重說的,你學會處事就可以了。
2、有時靜下心集中做一件事,需要專注,但是揚長避短的待人處事,也不是很難吧?分好什麼為主?什麼為輔?
3、辭職需要問自己是否值得?現在有比較合適的工作能勝任,能再換到合適又勝任的工作需要有機會和福氣。處理任何事可以該做的就靈活些努力些,不該做的就不做。
4、生存要抓最主要的和最有把握做好的,如果太分散精力,不利於比較精益。好好想想自己的長處,能發揮較好。
修改:2011-05-24 20:58
hbc3193
[先知] 您「喜歡動如脫兔、靜如處子的狀態,可以隨心轉換」,期望值偏高。因為那需要有演員的素質和技能,普通人做不到。
每個人都有兩面:優點、缺點。只有悅納自己的缺點,才能愉快地生活。
順其自然吧,這樣就容易做出自己的成績,對自己、對社會都有利。
僅供參考,祝您開心!
回答:2011-05-24 15:42
crytop
[新手] 您的問題不在轉換方法和技巧上,在心理層面上:
第一、您太關注自己
第二、你太在意別人
第三、您的心理上的問題已影響了生活(這樣的人際壓力會讓我轉向抑鬱,抑鬱的時候想自殺,覺得自己沒有社會生存能力),影響了工作(我進入了耐心、平和的安靜狀態,又不能很好工作,甚至會想到辭職),自己無法調整。
建議看心理咨詢師,調整比較快,效果也好!
回答:2011-05-24 23:45
天津心航路
[新手] "我感到特別大的人際壓力,因為我並非想要冷漠,但是我的心在自己的世界裡出不來,無法控制自己的表情談吐、沒法對她們熱情。這樣的人際壓力會讓我轉向抑鬱,抑鬱的時候想自殺,覺得自己沒有社會生存能力,也得不到周圍人的愛,遇到問題感覺壓力就很大"
你也許是雙相抑鬱,建議去專業機構咨詢一下.如果是抑鬱症,應以葯物治療為主,結合心理治療.如是神經症則以心理治療為主.
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及時尋求專業的幫助是明智的.
回答:2011-05-25 10:42
偶給蟲子選擇了很多答案不知哪個更符合你的心思?請選出來偶好感謝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