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素問治療水腫的方法

素問治療水腫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9 19:00:31

A. 水腫怎麼緩解

全身水腫怎麼快速消除更新時間:2020-07-21

核心提示: 全身水腫是生活中許多人早上起床都會遇到的一件煩心事,有時候臉腫的跟個蘿卜一樣,嚴重影響自己的形象,全身水腫快速消除的方法主要有4個,分別是燒菜少放點鹽、吃點富含鉀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水腫後更要喝水、讓身體動起來。


水腫主要指的是人體血管外的組織間隙有太多的體液積聚,如果大家全身都水腫的話就會給人一種肥胖的感覺,這是許多人早上起床後的一大煩惱。這些人最想知道的自然是全身水腫怎麼快速消除?下文就是對全身水腫快速消除方法的詳解。

全身水腫快速消除方法:

1、燒菜少放點鹽

許多人口比較重,炒菜的時候放的食鹽量遠遠超標,長此以往會導致身體內堆積大量的那元素,這樣水分子就會從細胞裡面跑到間隙中,此時全身皮膚看起來就會非常腫。希望每個人能夠很好地控制食鹽攝入,每天攝入食鹽量不能超過6克。

2、吃些含鉀的食物

全身水腫的人可以每天吃點富含鉀和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堅持一段時間水腫問題就能解決了,常見的含鉀元素高的食物有香蕉、橘子、獼猴桃等。

3、水腫後更要喝水

有些人全身水腫並不是喝水太多導致的,這種情況大家更需要多喝水,水喝多了排尿的次數就增加,能夠將身體內多餘的水分帶出來,如果是在炎熱夏季或者劇烈運動後,更得補充足夠的水分。

4、讓身體動起來

如果大家經常坐在電腦桌前工作不活動的話,也會導致下肢血液循環受阻出現水腫的現象,希望大家在工作的時候能夠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活動一下,這樣能夠讓血管擴張,全身血液循環量增加,自然就能消除水腫了。

希望大家發現自己全身水腫之後可以嘗試使用這4種方法,這些方法只要大家堅持下去都是能夠在較短時間內解決全身水腫問題的。大家體形看起來也會給人虛胖的感覺,顯得非常有精神,這是很多女性最希望看到的情形。

B. 中醫的水腫是由哪些原因引起的如何治療

有許多疾病都會造成下肢水腫的情形,當有下肢水腫時,首先應自我撿查的是水腫只出現一側或兩側,如果只有一側肢體發生水腫,那麼因腎臟功能不全所造成的機率就相當低了,因為即是腎臟功能不好,其所產生的尿液無法適當排出,造成水份滯留在體內,其影響多為兩側性的,不會選擇性的只使左側或右側的下肢水腫。相反地,如果是血管的問題所引發的水腫,就大多發生於患側,當然如果長期站立,都會有兩側下肢腫漲的感覺,那是因為靜脈迴流因長期站立而變差所造成的現象,經充分休息,患部抬高時,這種情況會改善的。如果心臟功能不良,例如鬱血性心臟病,心肌收縮力不夠,使得血液多滯留於周邊血管,而下肢距離心臟較遠,通常最容易引起下肢水腫的情形,這是因為靜脈血液滯留,血流便慢,血管內壓增加,迫使水份往管外跑而造成的,服用增強心肌收縮的葯物改善血液循環,水腫情形也會獲得改善。當肝臟不好時,也會有下肢水腫,。淋巴腺阻塞同樣也會造成淋巴液迴流不良而形成水腫,。另外營養不良、厲害的蛋白質流失,都會使血中白蛋白減少而導致水腫,這種情形嚴重時甚至造成全身性的水腫,不單僅有下肢水腫而已,所以要多方面考慮,即使就醫。
水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篇》提出「去菀陳壟」、「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張仲景宗《內經》之意,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中提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辨證地運用了發汗、利小便的兩大治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根據上述所論,水腫的治療原則應分陰陽而治,陽水主要治以發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勢壅盛則可酌情暫行攻逐,總以祛邪為主;陰水則主要治以溫陽益氣、健脾、益腎、補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總以扶正助氣化為治。虛實並見者,則攻補兼施。

C. 急求消水腫的方法

陽水和陰水
有這種說法,

過多的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內稱為水腫。水腫起初常較明顯地表現在眼皮、面部、陰囊等皮膚鬆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現在臀部和腰部。水腫部位的皮膚發緊、腫脹、嚴重者皮膚發亮,甚至滲水。

水腫的診斷要點:

伴隨症狀
可能的診斷

常為全身性水腫,發展較慢。伴有飢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嚴重貧血等)。
營養性水腫

女性,全身輕度或中度浮腫,多於月經前7-10天出現,月經來潮後消退,常伴有煩躁、易怒、失眠、頭痛、懶散、易疲乏等症狀。
經前緊張綜合征

始於踝部、下肢,勞累後加重,水腫向上蔓延加重,並可見頸靜脈怒張。嚴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積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瞼及面部水腫,清晨起床後最為明顯。可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分布與體位關系不大。尿檢可見蛋白尿、管型尿。
腎炎、腎功能不全

常先見於踝部,逐漸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可見蜘蛛痣、黃疸,肝、脾腫大。
肝硬化

指壓後皮膚無明顯凹陷,伴有皮膚蒼黃、乾燥、毛發脫落、反應遲鈍,並可見中等程度貧血。
粘液性水腫,甲狀腺素缺乏所致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下肢或顏面的輕度水腫。
醛固酮增多症,內分泌紊亂所致

肢體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腫,常由於局部靜脈、淋巴迴流不暢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靜脈炎、絲蟲病、局部炎症、創傷或過敏等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
二、歷史沿革
1.病名及分類: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水」,並根據不同症狀分為「風水」、「石水」、「涌水」。《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以表裡上下為綱,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類型。宋代嚴用和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濟生方·水腫門》說:「陰水為病,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陽水為病,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
2.病因病機:《素問·水熱穴論》指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穴府,行於皮里,傳為跗腫」。「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素問·至真要大論》又指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明代李梴《醫學入門·水腫》提出瘡毒致水腫的病因學說。
3..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提出「賓士與權衡,去苑陳莝…··開鬼門,潔凈府」 的治療原則。在治療上又提出了發汗、利尿兩大原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仁齋直指方·虛腫方論》創用活血利水法治療瘀血水腫。 4. 調護及預後: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水腫》中提出水腫必須忌鹽,並指出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腰腫無紋理,是肺損不治;四、陰腫不起者,是腎敗不治;五、臍滿反腫者,是脾敗不治。」

【病因病機】
水腫一證,其病因有風邪襲表、瘡毒內犯、外感水濕、飲食不節及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形成本病的機理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風水相搏
風 襲表 肺失宣通 陽水
熱 濕毒侵淫 水濕瀦留 水腫
瘡毒內侵 濕熱蘊結 陰水
感受水濕 脾失傳輸 水濕浸漬 瘀阻水停
飲食不節 脾陽不振
勞欲體虛
腎失開合
腎陽衰弱
水腫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病機
1.病機要點:水腫發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2.病變臟腑:在肺、脾、腎,關鍵在腎。
3.理性質:陽水屬實,多由外感風邪、瘡毒、水濕而成。陰水屬虛或虛實夾雜,多由飲食勞倦、稟賦不足、久病體虛所致。
4.理因素:風邪、水濕、瘡毒、瘀血。
5.機轉化:陽水與陰水可相互轉換或夾雜。
水腫轉歸,一般而言,陽水易消,陰水難治。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水腫先從眼瞼或下肢開始,繼及四肢全身。
2.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甚則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卧;更嚴重者可見尿閉或尿少,惡心嘔吐,口有穢味,鼻血牙宣,頭痛,抽搐,神昏譫語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以及久病體虛病史。
二、病證鑒別
1 .水腫與鼓脹

水 腫
鼓 脹

特 點
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腹壁無青筋暴露。
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後期或可見輕度肢體浮腫

膚 色
鮮澤光亮,後期灰黯
蒼黃,面部赤縷,頸胸血痣

病變臟腑
肺、脾、腎
肝、脾、腎

2 .水腫陽水和陰水
分類

症狀特點
陽 水
陰 水

病 因
風邪、瘡毒、水濕
飲食勞倦,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的臟腑虧損

病程、病勢
短、急
長、緩

浮腫部位
頭面部明顯
下肢為甚

皮膚顏色
光亮而薄
萎黃灰滯

凹陷性
按之易復
按之難復

一、辨證要點
水腫病證首先須辨陽水、陰水,區分其病理屬性。陽水屬實,由風、濕、熱、毒諸邪導致水氣的瀦留;陰水多屬本虛標實,因脾腎虛弱,而致氣不化水,久則可見瘀阻水停。
其次應辨病變之臟腑,在肺、脾、腎、心之差異。最後,對於虛實夾雜,多臟共病者,應仔細辨清本虛標實之主次。
二、治療原則

發汗、利尿、瀉下逐水為治療水腫的三條基本原則,具體應用視陰陽虛實不同而異。陽水以祛邪為主,應予發汗、利水或攻逐,同時配合清熱解毒、理氣化濕等法;陰水當以扶正為主,健脾溫腎,同時配以利水、養陰、活血、祛瘀等法。對於虛實夾雜者,則當兼顧,或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
三、證治分類
(一)陽水
1.風水相搏證
眼瞼浮腫 , 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 來勢迅速 ,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變證: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證論治。
2.毒侵淫證
眼瞼浮腫 , 延及全身 ,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代表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濕浸漬證
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治法:運脾化濕,通陽利水。
代表方: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常用葯: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蒼術、厚朴、陳皮、草果、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
4.濕熱壅盛證
遍體浮腫 , 皮膚綳急光亮 ,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治法:分利濕熱。
代表方:疏鑿飲子加減。
常用葯:羌活、秦艽、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豬苓、茯苓、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黃柏、商陸、檳榔、生大黃。
(二)陰水
1.脾陽虛衰證
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常用葯:乾薑、附子、草果仁、桂枝、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變證:脾氣虛弱,遍體浮腫,面色萎黃,晨起頭面較甚,動則下肢腫脹,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膩,脈軟弱,治宜益氣健脾,行氣化濕,以參苓白術散加減。
2.腎陽衰微證
水腫反復消長不已, 面浮身腫,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腹大脹滿,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常用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靈脾、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
變證:腎陰虧虛 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渴乾燥,五心煩熱,舌紅,脈細弱等。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以左歸丸加澤瀉、茯苓 冬葵子等。
腎虛肝旺,頭昏頭痛,心慌腿軟,肢 瞤 者,加鱉甲、牡蠣、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纏綿,反復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證見發熱惡寒,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治當急則治標,先從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解表葯,以越婢湯為主,酌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葯,扶正與祛邪並用。
3.瘀水互結證
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腫 ,以下肢為主, 皮膚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常用葯:當歸、赤芍、丹參、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澤瀉、車前子。

【預防調護】
1.避免風邪外襲。
2.防止水濕外侵。
3.意調攝飲食。水腫病人應忌鹽,腫勢重者應予無鹽飲食,輕者予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 3 - 4 克 ),腫退之後,亦應注意飲食不可過咸。
4.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破皮膚。
5.日記錄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療,定期隨訪。
7.逸結合,調暢情志。

【臨證備要】
1.提高臨診辨證能力:水腫病證,病因繁雜,病理變化復雜多變,累及臟腑眾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點,以及不同臟腑病損的證候特徵,有利於提高臨床辨證能力。
2.正確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只宜用於病初體實腫甚,正氣尚旺,用發汗、利水法無效,而確有當下之脈證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應用:對於瘀血之水腫,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腫療效的重要環節。
4 .用腎毒性葯物:近年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葯,如馬兜鈴、關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腎毒性,對水腫病人應避免大劑量、長時間使用。
5 .時治療水腫的嚴重變證。
參考資料:從網路知道

D. 怎麼快速消除水腫

水腫怎麼消除

冷熱交替法

方法:預備好兩條毛巾,然後預備好熱水和冷水,將毛巾分別放在熱水和冷水中,然後把熱水中的毛巾擰干水,敷在臉上,敷一段之後那冷水中的毛巾接著敷,注意冷毛巾敷臉的要是熱毛巾敷的兩倍。就這樣冷熱毛巾輪流敷臉15分鍾即可。注意在敷臉的時候,對熱水的溫度要把握好,以免燙傷。

這種冷熱交替的方式可以使臉部的毛細血管擴張之後又收縮,有著促進血液循環的工效,能使臉部多餘的水分排走。

穴位推拿法

在人的臉部上分布著很多穴位,用推拿的方法按這些穴位,可以使其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和淋巴循環,有利臉部多餘水分排除代謝。臉部的這些穴位還和很多經脈有著聯系,刺激穴位的時候也會對經脈產生刺激,可以改善人體的臟腑功能,一舉兩得。推拿的方法簡單,每個穴位按壓5秒鍾,反復按3次即可。

黑色咖啡法

黑色咖啡是減肥的經典飲品,早晨如果臉部出現浮腫的症狀,那麼可以在吃完早餐之後喝一杯黑色咖啡,在喝完後的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後,臉部的水腫會消逝掉。黑色咖啡可以消除水腫是由於當中含有能利尿排水,促進身體消耗的。

E. 如何有用中葯治療水腫

由於你的表述不夠詳細,僅以我們課本上水腫一章打出來給你,供你參考!
水腫是指因感受外邪,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等,使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臨床特徵的一類病證。·

本病證發病率較高,中醫葯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

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水」,並根據不同症狀分為風水、石水、涌水。《靈樞,水脹》篇對其症狀作了詳細的描述,如「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至其發病原因,《素問·水熱穴論篇》指出:「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素問·至真要大論篇》又指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可見在《內經》時代,對水腫病已有了較明確的認識。《金匱要略》稱本病為「水氣」,按病因、病證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類。又根據五臟證候分為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腎水。至元代《丹溪心法·水腫》才將水腫分為陰水和陽水兩大類,指出:「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這一分類方法至今對指導臨床辨證仍有重要意義。明代《醫學入門·雜病分類·水腫》提出瘡痍可以引起水腫,並記載了「膿瘡搽葯,愈後發腫」的現象,清代《證治匯補·水腫》歸納總結了前賢關於水腫的治法,認為治水腫之大法,「宜調中健脾,脾氣實,自能升降運行,則水濕自除,此治其本也。」同時又列舉了水腫的分治六法:·治分陰陽、治分汗滲、濕熱宜清、寒濕宜溫、陰虛宜補、邪實當攻。分別為完善水腫的病因學說和辨證論治作出了各自的貢獻。

西醫學中的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充血性心力衰竭,內分泌失調,以及營養障礙等疾病出現的水腫,可參考本節進行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

人體水液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即有賴於脾氣的升化轉輸,肺氣的宣降通調,心氣的推動,腎氣的蒸化開合。這些臟腑功能正常,則三焦發揮決瀆作用,膀胱氣化暢行,小便通利,可維持正常的水液代謝。。反之,若因外感風寒濕熱之邪,水濕浸漬,瘡毒浸淫,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導致上述臟腑功能失調,三焦決瀆失司,膀胱氣化不利,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即可發為水腫。

1.風邪外襲,肺失通調風邪外襲,內舍於肺,肺失宣降通調,上則津液不能宣發外達以營養肌膚,下則不能通調水道而將津液的代謝廢物變化為尿,以致風遏水阻,風水相搏,水液瀦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2.濕毒浸淫,內歸肺脾肺主皮毛,脾主肌肉。癰瘍瘡毒生於肌膚,未能清解而內歸肺脾,脾傷不能升津,肺傷失於宣降,以致水液瀦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濟生方·水腫》謂:「又有年少,血熱生瘡,變為腫滿,煩渴,小便少,此為熱腫。」

3.水濕浸潰,脾氣受困脾喜燥而惡濕。久居濕地,或冒雨涉水,水濕之氣內侵;或平素飲食不節,過食生冷,均可使脾為濕困,而失其運化之職,致水濕停聚不行,瀦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4.濕熱內盛,三焦壅滯「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濕熱內侵,久羈不化;或濕郁化熱,濕熱內盛,使中焦脾胃失其升清降濁之能,三焦為之壅滯,水道不通,以致水液瀦留體內,泛濫肌膚,發為水腫。

5.飲食勞倦,傷及脾胃飲食失調,或勞倦過度,或久病傷脾,脾氣受損,運化失司,水液代謝失常,引起水液瀦留體內,泛濫肌膚,而成水腫。

6.腎氣虛衰,氣化失常「腎者水臟,主津液。」生育不節,房勞過度,或久病傷腎,以致腎氣虛衰,不能化氣行水,遂使膀胱氣化失常,開合不利,引起水液瀦留體內,泛濫肌膚,而成水腫。

上述各種病因,有單一致病者,亦有兼雜而致病者,從而使病情趨於復雜。本病的病位在肺、脾、腎三臟,與心有密切關系。基本病機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在發病機理上,肺、脾、腎三臟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如肺脾之病水腫,久必及腎,導致腎虛而使水腫加重;腎陽虛衰,火不暖土,則脾陽也虛,土不制水,則使水腫更甚;腎虛水泛,上逆犯肺,則肺氣不降,失其宣降通調之功能,而加重水腫。因外邪、瘡毒、濕熱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肺脾;因內傷所致的水腫,病位多在脾腎。因此,肺脾腎三臟與水腫的發病,是以腎為本,以肺為標,而以脾為制水之臟,誠如《景岳全書·腫脹》所雲:「凡水腫等證,乃肺脾腎三臟相干之病。蓋水為至陰,故其本在腎;水化於氣,故其標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

此外,瘀血阻滯,三焦水道不利,往往使水腫頑固難愈。

【臨床表現】

水腫初起多從眼瞼開始,繼則延及頭面、四肢、腹背,甚者腫遍全身,也有的水腫先從下肢足脛開始,然後及於全身。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腫處皮膚綳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或皮膚鬆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如腫勢嚴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見腹部膨脹,胸悶心悸,氣喘不能平卧,唇黑,缺盆子,臍突、背平等症。

【診斷】

1.水腫初起多從眼瞼開始,繼則延及頭面、四肢、腹背,甚者腫遍全身,也有先從下肢足脛開始,然後及於全身者。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腫處按之凹陷,其凹陷或快或慢皆可恢復。如腫勢嚴重,可伴有胸腹水而見腹部膨脹,胸悶心悸,氣喘不能平卧等症。

2.可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感受外邪,以及久病體虛的病史。

3.尿常規、24小時尿蛋白定量、血常規、血沉、血漿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體液免疫、心電圖、心功能測定、腎臟B超等實驗室檢查,有助於診斷和鑒別診斷。

【鑒別診斷】

鼓脹水腫病是指表現為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的一種病證,嚴重的水腫病人也可出現胸水和腹水;鼓脹以腹水為主,但也可出現四肢,甚則全身浮腫,因此本病需與鼓脹病鑒別。

鼓脹的病因主要是酒食不節,情志所傷,久病黃疽、積證,血吸蟲侵襲,勞倦過度,脾虛等。主要病機是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氣滯、血瘀、水停於腹中。臨床上鼓脹先出現腹部脹大,病情較重時才出現下肢浮腫,甚至全身浮腫,腹壁多有青筋暴露。

水腫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風寒濕熱之邪,水濕浸漬,瘡毒浸淫,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病機主要是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膀胱氣化失常,導致體內水液瀦留,泛濫肌膚。其症狀是先出現眼瞼、頭面或下肢浮腫,漸次出現四肢及全身浮腫,病情嚴重時才出現腹部脹大,而腹壁無青筋暴露。

【辨證論治】

辨證要點

辨陽水和陰水陽水:多因感受風邪、水濕、瘡毒、濕熱諸邪,導致肺失宣降通調,脾失健運而成。起病較急,病程較短,每成於數日之間。其腫多先起於頭面,由上至下,延及全身,或上半身腫甚,腫處皮膚綳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常兼見煩熱口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等表、實、熱證。陰水:多因飲食勞倦、久病體虛等引起脾腎虧虛、氣化不利所致。起病緩慢,多逐漸發生,或由陽水轉化而來,病程較長。其腫多先起於下肢,由下而上,漸及全身,或腰以下腫甚,腫處皮膚鬆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復,甚則按之如泥,不煩渴,常兼見小便少但不赤澀,大便溏薄,神疲氣怯等里、虛、寒證。

辨證雖然以陽水、陰水為綱,陽水和陰水有本質區別,但應注意,陽水和陰水之間在一定條件下,亦可互相轉化,需用動態的觀點進行辨識。如陽水久延不退,正氣日虛,水邪日盛,便可轉為陰水;反之,若陰水復感外邪,肺失宣降,,脾失健運,腫勢劇增,又可表現為以實證、熱證為主,而先按陽水論治。

治療原則

水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篇》提出「去菀陳壟」、「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張仲景宗《內經》之意,在《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中提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辨證地運用了發汗、利小便的兩大治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根據上述所論,水腫的治療原則應分陰陽而治,陽水主要治以發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勢壅盛則可酌情暫行攻逐,總以祛邪為主;陰水則主要治以溫陽益氣、健脾、益腎、補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總以扶正助氣化為治。虛實並見者,則攻補兼施。

分證論治

『陽水』

·風水泛濫

症狀:浮腫起於眼瞼,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甚者眼瞼浮腫,眼合不能開,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痛,小便短少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口渴,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無汗,頭痛鼻塞,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如浮腫較甚,此型亦可見沉脈。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方葯:越婢加術湯。

方用麻黃宣散肺氣,發汗解表,以去其在表之水氣;生石膏解肌清熱;白術、甘草、生薑、大棗健脾化濕,有崇土製水之意。可酌加浮萍、茯苓、澤瀉,以助宣肺利小便消腫之功。若屬風熱偏盛,可加連翹、桔梗、板藍根、鮮白茅根以清熱利咽,解毒散結,涼血止血;若風寒偏盛,去石膏加蘇葉、桂枝、防風,以助麻黃辛溫解表之力;若咳喘較甚,可加杏仁、前胡,以降氣定喘;若見汗出惡風,為衛氣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助衛解表;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型論治。

鮮浮萍草,數量不拘,煎水洗浴。用於急性腎炎初期,全身浮腫,頭面尤劇者。以汗出為佳,汗出後宜避風寒,切勿受涼。

·濕毒浸淫

症狀:身發瘡痍,甚則潰爛,或咽喉紅腫,或乳蛾腫大疼痛,繼則眼瞼浮腫,延及全身,小便不利,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宜肺解毒,利尿消腫。

方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

前方中麻黃、杏仁、梓白皮(以桑白皮代)等宣肺行水,連翹清熱散結,赤小豆利水消腫;後方以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加強清解濕毒之力。

若膿毒甚者,當重用蒲公英、紫花地丁;若濕盛糜爛而分泌物多者,加苦參、土茯苓、黃柏;若風盛而瘙癢者,加白鮮皮、地膚子;若血熱而紅腫,加丹皮、赤芍;若大便不通,加大黃、芒硝。

·水濕浸漬

症狀: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腹脹,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較緩,病程較長。

治法:健脾化濕,通陽利水。

方葯:胃苓湯合五皮飲。

前方以白術、茯苓健脾化濕,蒼術、厚朴、陳皮健脾燥濕,豬苓、澤瀉利尿消腫,肉桂溫陽化氣行水;後方以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健脾化濕,行氣利水。若上半身腫甚而喘,可加麻黃、杏仁、葶藶子宣肺瀉水而乎喘。

·濕熱壅盛

症狀:遍體浮腫,皮膚綳急光亮,胸脘痞悶,煩熱口渴,或口苦口粘,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沉數。

治法:分利濕熱。

方葯:疏鑿飲子。

方中羌活、秦艽疏風解表,使在表之水從汗而疏解;大腹皮、茯苓皮、生薑協同羌活、秦艽以去肌膚之水;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協同商陸、檳榔通利二便,使在里之水邪從下而奪。疏表有利於通里,通里有助於疏表,如此上下表裡分消走泄,使濕熱之邪得以清利,則腫熱自消。若腹滿不減,大便不通者,可合己椒藶黃丸,以助攻瀉之力,使水從大便而泄;若症見尿痛、尿血,乃濕熱之邪下注膀胱,傷及血絡,可酌加涼血止血之品,如大小薊、白茅根等;若腫勢嚴重,兼見氣粗喘滿,倚息不得平卧,脈弦有力,系胸中有水,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合五苓散加杏仁、防己、木通,以瀉肺行水,上下分消;若濕熱久羈,化燥傷陰,症見口燥咽干、大便干結,可用豬苓湯以滋陰利水。

至於攻逐,原為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即《內經》「去菀陳壟」之意。但應慎用,只宜於水勢壅盛,症見全身高度浮腫,氣喘,心悸,腹水,小便不利,大便不通或干結,畏食,脈沉有力,正氣尚旺,他法無效的患者。此時應抓住時機,急則治其標,用攻逐之法以直奪其水勢,使水邪速從大小便而去,可選用十棗湯。俟水退後,再議調補,以善其後。

黑白丑各65g,紅糖125g,老薑500g,大棗60g,研極細末或搗爛泛丸,每日3次,分3天服完。對於腎病水腫消水效果良好,但不鞏固。

『陰水』

·脾陽虛衰

症狀: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食少,面色不華,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溫陽健脾,化氣利水。

方葯:實脾飲。

方中乾薑、附子、草果仁溫陽散寒化氣,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益氣,大腹皮、茯苓、木瓜利水去濕,木香、厚朴、大腹皮理氣行水。水濕過盛,腹脹大,小便短少,可加蒼術、桂枝、豬苓、澤瀉,以增化氣利水之力。若症見身倦氣短,氣虛甚者,可加生黃芪、人參以健脾益氣。

尚有一種浮腫,由於長期飲食失調,攝人不足,或脾胃虛弱,失於健運,精微不化,而見面色萎黃,遍體輕度浮腫,晨起頭面腫甚,動久坐久下肢腫甚,能食而倦怠無力,大便或溏,身腫而小便正常或反多,脈軟弱。此與上述脾陽虛衰,水溢莫制有所不同,乃由脾氣虛弱,清陽不升,轉輸無力所致,治宜益氣升陽,健脾化濕,可用參苓白術散加減。加黃芪、桂枝,以助益氣升陽化濕之力;陽虛者加附子、補骨脂溫腎助陽,以加強氣化。並應適當注意營養,可用黃豆、花生佐餐,作為鋪助治療,多可調治而愈。

·腎陽衰微

症狀:面浮身腫,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起,心悸,氣促,腰部冷痛酸重,尿量減少,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咣白或灰滯,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方葯: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

腎為水火之臟,根據陰陽互根原理,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故用六味地黃丸以滋補腎陰;用附子、肉桂溫補腎陽,兩葯配合,則補水中之火,溫腎中之陽氣;用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通利小便;生薑溫散水寒之氣;白芍開陰結,利小便,牛膝引葯下行,直趨下焦,強壯腰膝。

若心悸,唇紺,脈虛或結或代,乃水邪上犯,心陽被遏,瘀血內阻,宜重用附子再加桂枝、炙甘草、丹參、澤蘭,以溫陽化瘀;若先見心悸,氣短神疲,形寒肢冷,自汗,舌紫暗,脈虛數或結或代等心陽虛衰證候,後見水腫諸症,則應以真武湯為主,加人參、桂枝、丹參、澤蘭等,以溫補心腎之陽,化瘀利水。若見喘促,呼多吸少,汗出,脈虛浮而數,是水邪凌肺,腎不納氣,宜重用人參、蛤蚧、五味子、山茱萸、牡蠣、龍骨,以防喘脫之變。

本證纏綿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症見惡寒發熱,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時可按風水治療,但應顧及正氣虛衰的一面,不可過用表葯,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合五皮飲為主加減,酌加黨參、黃芪、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葯,扶正與祛邪並用。

若病至後期,因腎陽久衰,陽損及陰,可導致腎陰虧虛,症見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燥咽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但滋陰不宜過於涼膩,以防匡助水邪,傷害陽氣,可用左歸丸加澤瀉、茯苓等治療。

若腎陰久虧,水不涵木,肝腎陰虛,肝陽上亢,上盛下虛,症見面色潮紅,頭暈頭痛,心悸失眠,腰酸遺精,步履飄浮無力,或肢體微顫等,治宜育陰潛陽,用左歸丸加介類重鎮潛陽之品珍珠母、牡蠣、龍骨、鱉甲等治療。

脾陽虛衰證與腎陽虛衰證往往同時出現,而表現為脾腎陽虛,水濕泛濫,因此健脾與溫腎兩法常同時並進,但需區別脾腎虛的輕重主次,施治當有所側重。

水腫日久,瘀血阻滯,其治療常配合活血化瘀法,取血行水亦行之意,近代臨床上常用益母草、澤蘭、桃仁、紅花等,實踐證明可加強利尿效果。

【轉歸預後】

凡水腫病程較短,或由營養障礙引起的浮腫,只要及時治療,合理調養,。預後一般較好。若病程較長,反復發作,正虛邪戀,則纏綿難愈。若腫勢較甚,症見唇黑,缺盆平,臍突、足下平,背平,或見心悸,唇紺,氣急喘促不能平卧,甚至尿閉,下血,均屬病情危重。如久病正氣衰竭,濁邪上泛,出現口有穢味,惡心嘔吐;肝風內動,出現頭痛,抽搐等症,預後多不良,每易出現脫證,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及時處理。

【預防與調攝】

本病水腫較甚,應吃無鹽飲食,待腫勢漸退後,逐步改為低鹽,最後恢復普通飲食。忌食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若因營養障礙致腫者,不必過於強調忌鹽,而應適量進食富於營養之蛋白質類飲食。此外,尚須注意攝生,不宜過度疲勞,尤應節制房室,以防斫傷真元,起居有時,預防外感,加強護理,避免褥瘡。

【現代研究】

·腎臟性水腫

1.原發性腎小球腎炎

鍾氏認為慢性腎小球腎炎病機為脾腎不足、濕熱內阻、氣滯血瘀,創立益氣補腎活血湯,隨症加減治療浮腫48例,結果完全消退40例,好轉5例,總有效率93.75%。該方對消除蛋白尿,改善造血功能、血壓及免疫功能均有較好的作用[中醫雜志1993;(10):610)信此外,近年在分期分型論治腎小球腎炎方面,療效顯著。葉氏以中醫葯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420例,按病程分為邪盛期和恢復期兩個階段。邪盛期分風熱與濕熱、風寒與寒濕證,以祛邪為主;恢復期分陽虛、氣虛兩型,治療以清化余邪而扶正為法。結果臨床痊癒率83.1%,好轉率16.9%。遠期隨訪310例,絕大多數情況良好[上海中醫葯雜志1993;(7):12)。

2.腎病綜合征

魯氏等對黃芪當歸合劑(二味等量製成)治療腎病綜合征的臨床及動物實驗進行了系列研究,發現該合劑雖然不能直接減少尿蛋白,但能促進肝臟白蛋白和骨骼肌蛋白合成,因此在腎病綜合征存在大量蛋白尿情況下,改善低白蛋白血症和總體蛋白貯備,從而對腎病綜合征起治療作用。通過對實驗性木鼠腎病綜合征模型的實驗觀察,黃芪當歸合劑不僅有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還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載脂蛋白Bloo。腎病理和免疫組織化學證實本晶在降脂同時還減少了腎小球硬化指數(P<0.01)和細胞外基質的聚積(P<0.01)。表明該合劑在該病治療中不僅能調節蛋白質代謝,還能有效降低高脂蛋白血症,防治腎小球硬化和保護腎功能[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7;17(8):478)。

·心源性水腫

近年來,對中醫葯治療充血性心衰及其所致的水腫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沈氏用大劑量萬附葶方[萬年青、附子(先煎)、葶藶子)治療充血性心衰60例,以強心補腎、瀉肺利水為大法,有效率為88.93%[浙江中醫葯雜志1990;(5):195)信張氏用強心湯治療慢性充血性心衰50例,葯用人參(另煎)、附子(先煎)、黃芪、丹參、葶藶子、桂枝、枳殼、澤瀉,總有效率達94%[浙江中醫雜志1992;(9):387)。蔣氏認為老年心衰病位在心,關乎,腎,病理因素為瘀血,病機為陽虛氣弱,水停瘀留,單用西葯效差,臨床用益腎活血湯為主配合小劑量西葯治療72例,顯效率69.4%,認為中西醫結合控制老年心衰起效快,副作用少[中醫雜志1993;(2):95)。梁氏等對中醫葯治療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探討,認為中醫葯治療心衰有較好的療效,尤其對潛在性心衰、難治性心衰以及洋地黃中毒等患者,更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治療心衰,應強調辨證論治,但不要忽視西醫辨病對治療的參考意義。充分利用現代醫學的各種檢測手段,准確查明心衰的基礎病變,不僅可判斷預後和療效,同時可避免盲目性和減少失誤,並可使治療用葯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一般而言,中葯治療心衰的適應症多為工-Ⅱ度心衰患者,Ⅲ度心衰及頑固性心衰主張中西醫結合治療。尤其情況緊急時,應先用西葯救急,以免貽誤病情。心衰病位在心,但不局限於心。心病日久,可累及肺、脾、腎、肝等臟,反之,他臟病變亦可影響至心而演變為心氣、心陽虛衰或心陽不足、心血瘀阻等,例如肺心病心衰乃因肺病日久不愈,波及脾、腎及心,從而出現咳喘、痰飲、心悸、水腫諸證,此時肺脾腎俱虛,心陽受累,心血瘀阻。治療除溫通心陽、活血化瘀之外,尚須重視溫腎健脾利水以及瀉肺平喘。常選用真武湯加桂枝、黃芪、桃仁、紅花、丹參、地龍、葶藶子等治療肺心病心衰,臨床觀察對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均有明顯療效。心衰乃多種疾病遷延日久所致,為本虛標實之證。心氣、心陽虛是其病理基礎,血脈瘀滯為中心病理環節,瘀血、痰濁、水飲乃其標實之候。由於瘀血、痰濁、水飲等邪實每在臟腑虧虛的基礎上產生,可見標實乃本虛所致。故治療上強調扶正固本,絕不可標本倒置,一味攻逐,而傷正氣。心衰整個病程中常合並有瘀血。因此,治療心衰應重視活血化瘀,在扶正的基礎上,結合心衰的基礎病變及其病理機制的不同,針對性地選擇用葯。如病因為風心病者,常選用桃仁、紅花、雞血藤、蘇木以活血化瘀通絡。在深人了解心衰的病因病理及其發病機理的基礎上,從中西醫兩方面的理論進行分析探討,尋求結合點,並指導用葯,將能取得更好更確切的療效。例如部分心衰病人曾接受洋地黃化治療,發生了洋地黃中毒,出現傳導阻滯。此時可在基礎辨證的前提下,加用淫羊藿、仙茅、細辛、麻黃、三七等葯物,常可使傳導阻滯改善[中醫雜志1998;39(4):242]。

F. 水腫怎麼辦

身體腫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是因為錯誤的生活習慣,正常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受阻。

▽ 要糾正生活習慣=身體腫是因為體內積累不必要的水分。男性體內適當水分應占體重的60%,女性應佔50%。正常情況是體內水分的三分之二儲存在細胞內。如果水分泄露到細胞外,在細胞之間積累,身體就會浮腫。如果要消腫,首先要避免吃辣、咸、刺激性的食物。抱川中醫大學盆唐家庭醫學系教授朴基憲說:「如果吃的咸,就會喝很多水。這樣不僅是臉,而且在體內也會積累很多水分。而且睡覺前最好不要喝水,也不要超過必要量(每天平均1.5升)。」

如果把臉埋在枕頭里睡覺或枕頭太高,臉也會腫起來。如果因為壓力和失眠症睡眠不足,也會使身體腫起來。特別是,精神壓力大就會分泌出抗利尿荷爾蒙,導致小便不暢,身體出現浮腫。

在用絕食和飲食減肥法減肥後,只要暴飲暴食,身體就會浮腫。因為,突然暴食會使水分吸收的速度比以前加快。

如果保證充足的睡眠,就能促進小便暢通,就可以預防浮腫。如果穿有彈性的襪子和長筒襪,就會壓迫身體,有助於體液通過靜脈排出。

朴基憲說:「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簡單的體操、伸展運動、走路等運動,就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預防浮腫。」

水腫系指血管外的組織間隙中有過多的體液積聚,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與肥胖不同,水腫表現為手指按壓皮下組織少的部位(如小腿前側)時,有明顯的凹陷。祖國醫學稱之為「水氣」,亦稱為「水腫」。

分類及常見疾病

1.全身性水腫,按照其病因可分為以下類別:
(1)心源性水腫:常見於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或慢性心包炎等。
(2)腎源性水腫:常見於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及腎病綜合征等。
(3)肝源性水腫:常見於病毒性肝炎、肝硬變等。
(4)營養不良性水腫:常見於低蛋白血症、維生素Bl缺乏症等。
(5)結締組織病所致的水腫:常見於紅斑狼瘡、硬皮病及皮肌炎等。
(6)變態反應性水腫:如血清病等。
(7)內分泌性水腫:常見於席漢病、甲狀腺功能減低及庫欣綜合征等。
(8)特發性水腫:如功能性水腫等。
(9)其它:貧血性水腫、妊娠中毒性水腫。

【概說】
水腫,是指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引起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而言。水腫是全身氣化功能障礙的一種表現,與肺、脾、腎、三焦各臟腑密切相關。依據症狀表現不同而分為陽水、陰水二類,常見於腎炎、肺心病、肝硬化、營養障礙及內分泌失調等疾病。
【病歷病機】
(一)風濕外襲,內舍於肺,肺失宣降,則水道不通,水液溢於肌膚,發為水腫。
(二)飲食勞倦,傷及脾胃,運化失司,水濕停聚,橫溢肌膚,發為水腫。
(三)房勞過度,內傷腎元,不能化氣行水,水濕內停,溢 於肌膚而水腫。
【辨證治療】
(一)陽水
主證:發病急,初起面目微腫,繼之則遍及全身,腰以上腫甚,皮膚光亮,陰囊腫亮,胸中煩悶,呼吸急促。或形寒無汗,苔白滑,脈浮緊;或咽喉腫痛,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取肺、脾經穴為主。針用平補平瀉法,以宣肺、解表、利水;表邪退後,宜參用陰水治法。
處方:列缺 合谷 偏歷 陰陵泉 委陽
方義:陽水為病,系肺氣失宣,水濕內停所致,腰以上腫宜發汗,故取列缺、合谷發汗解肌,通利肺氣;腰以下腫宜利小便,故取偏歷、陰陵泉利小便以消水腫;委陽為三焦下合穴,功可調三焦氣化功能以消水腫。
(二)陰水
主證:發病較緩,足跗水腫,漸及周身,身腫以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復平較慢,皮膚晦暗,小便短少。或兼脘悶腹脹,納減便溏,四肢倦怠,舌苔白膩,脈象濡緩;或兼腰痛腿酸,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
治法:取足太陰、少陰經穴為主。針刺用補法,並用灸法,以溫補脾腎,利水消腫。
處方:脾俞 腎俞 水分 復溜 關元 三陰交
方義;陰水病因脾腎陽虛,針灸脾俞、腎俞、復溜可溫脾腎元陽,促三焦氣化;灸水分利水以消水腫;灸關元培補元氣以溫下焦;補三陰交健脾利濕,通利小便。
【其它療法】
耳針
取穴:肺 脾 腎 三焦 膀胱 皮質下
方法:每次取2-3穴,中等刺激,隔日一次。也可用耳穴埋豆法。
2.局限性水腫
(1)靜脈梗阻性水腫:常見於血栓性靜脈炎、下肢靜脈曲張等。
(2)淋巴梗阻性水腫:常見於絲蟲病的象皮腿、流行性腮腺炎所致胸前水腫等。
(3)炎症性水腫:常見於丹毒、癤腫、蜂窩組織炎等所致的局部水腫。
(4)變態反應性水腫:常見於血管神經性水腫、接觸性皮炎等。

飲食療法

(1)玉米須茅根飲:玉米須、白茅根各50克,共煎湯,加適量白糖分次服用。適用於陽水。

(2)赤小豆鯉魚湯:赤小豆60克,鯉魚1條(去腸臟),生薑10克,共燉湯,不放鹽,吃魚飲湯。適用於陰水。

(3)黃芪瘦肉湯:黃芪60克,豬瘦肉適量,共煎湯,不放鹽,吃肉飲湯。適用於陰水。

中醫詮釋:
水腫,病名。體內水濕停留,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腫的疾患。《素問·水熱穴論》:「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卧,分為相輸,俱受者水氣之所留也。」古代又稱水、水氣、水病。《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等數種。亦以五臟分類,分心水、肺水、肝水、脾水、腎水等。後世又分為陽水、陰水兩類。《丹溪心法·水腫》:「若遍身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閉,此屬陽水,先以五皮散或四磨飲,添磨生枳殼,重則疏鑿飲。若遍身腫,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澀赤,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或木香流氣飲。」水腫與脾、肺、腎三臟關系密切。《景岳全書·水腫論治》:「肺虛則氣不化精而化水,脾虛則土不制水而反克,腎虛則水無所主而妄行,水不歸經,則逆而上泛,故傳入脾而膚肉浮腫,傳入肺,則氣息喘急。」《金匱要略》論水腫的治療原則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其汗。」實證多由外邪侵襲,氣化失常,治宜祛邪為主,用疏風、宣肺、利濕、逐水等法,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越婢加術湯、五苓散等方。虛證多由脾腎陽虛,不能運化水濕,治宜扶正為主,用溫腎、健脾、益氣、通陽等方,以真武湯合理中湯等方。亦須注意飲食起居的調護,如忌食、慎風寒等。參見風水、石水、正水、皮水、里水、氣水等各條。

G. 全身水腫怎麼解決

飲食療法
(1)玉米須茅根飲:玉米須、白茅根各50克,共煎湯,加適量白糖分次服用。適用於陽水。 (2)赤小豆鯉魚湯:赤小豆60克,鯉魚1條(去腸臟),生薑10克,共燉湯,不放鹽,吃魚飲湯。適用於陰水。(3)黃芪瘦肉湯:黃芪60克,豬瘦肉適量,共煎湯,不放鹽,吃肉飲湯。適用於陰水。 水腫的治療, 《素問·湯液醪醴論篇》 提出「去菀陳壟」、「開鬼門」、「潔凈府」三條基本原則。張仲景宗《內經》 之意,在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中提出:「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辨證地運用了發汗、利小便的兩大治法,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直沿用至今。根據上述所論,水腫的治療原則應分陰陽而治,陽水主要治以發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勢壅盛則可酌情暫行攻逐,總以祛邪為主;陰水則主要治以溫陽益氣、健脾、益腎、補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總以扶正助氣化為治。虛實並見者,則攻補兼施。 水腫族的手臂通常是因為血液循環及代謝不暢,淋巴阻塞,或者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檢查你的日常餐單,是否熱愛吃鹽分高的食物,睡前喝水過多呢。 1.淋巴循環運動法 要收緊上胳膊,先按摩淋巴腺,使手部積存的水分與代謝廢物流失,讓臂部瘦下來。按摩的基本法則,是從手腕刺激到手臂根部,不要太過用力,以輕柔摩擦程度的力道進行即可。另外,手肘亦是淋巴管集中的部位,必須用心保養。 動作一:坐在椅子上,左手輕輕握拳,在右手外側以敲擊的方式,從手腕一直刺激到手臂根部。換手臂敲擊,兩邊各刺激3-5次。 動作二:用左手抓住右臂外側,從手腕一直到手臂根部,以抓緊、放鬆的方式緩慢往上刺激,換手臂,兩邊各握3-5次。 動作三:將左手的拇指貼於右手肘的內側,輕輕按壓約10秒。然後換另一隻手。右手肘內側淋巴豐富,輕壓可以促進停滯的淋巴液流通。 動作四:取一條乾燥柔軟的毛巾放在肩口,經由胳膊外側緩緩往手背擦拭過去,再由手掌通過胳膊內側,往腋下擦拭上去。這個簡易毛巾循環不同於以上的手部按摩,它更注重手臂的「氣的循環」,以毛巾來摩擦可以使停滯的手臂能量變得通暢,加速新陳代謝,有效消除浮腫和脂肪。

H. 有效的消除水腫的方法有什麼

現在大家都以瘦為美,可是有時候我們發現明明並不胖,但就是看起來肉肉的,這就是水腫在作怪,我們一起來看看有效的消除水腫的方法有什麼吧。

我們都知道泡腳可以加速下半身的血液流動,促進出汗,消除水腫,但是如果在熱水中加入生薑,它可以增加保暖效果!生薑可以從外面吸收,可以溫暖身體,幫助消除水腫。浸泡雙腳時,用生薑按摩腿部,可以提高消除水腫的效果,並將腿部殘留的水分輸送回心臟。此外,在洗姜足浴之前,先喝一杯熱薑茶,薑茶在體內和體外都被姜加熱,效果更好!雖然我們知道這些治療水腫的方法,但如果不把這些方法付諸實踐並堅持很長時間,水腫是無法解決的,所以如果我們想擁有一個好身材,變得漂亮,我們必須堅持很長時間。

I. 水腫病怎麼治

把這份文件打下來,給你當地的中醫生看,針對你的具體症狀,借鑒開方: 陽水和陰水 有這種說法, 過多的液體積聚在組織間隙內稱為水腫。水腫起初常較明顯地表現在眼皮、面部、陰囊等皮膚鬆弛的部位,及下肢,久病卧床者表現在臀部和腰部。水腫部位的皮膚發緊、腫脹、嚴重者皮膚發亮,甚至滲水。 水腫的診斷要點: 伴隨症狀 可能的診斷 常為全身性水腫,發展較慢。伴有飢餓、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核、嚴重貧血等)。 營養性水腫 女性,全身輕度或中度浮腫,多於月經前7-10天出現,月經來潮後消退,常伴有煩躁、易怒、失眠、頭痛、懶散、易疲乏等症狀。 經前緊張綜合征 始於踝部、下肢,勞累後加重,水腫向上蔓延加重,並可見頸靜脈怒張。嚴重者可遍及全身或伴有胸腔、腹腔積液。 心力衰竭 早期眼瞼及面部水腫,清晨起床後最為明顯。可發展為全身性水腫,分布與體位關系不大。尿檢可見蛋白尿、管型尿。 腎炎、腎功能不全 常先見於踝部,逐漸向上蔓延,可伴有腹水,而頭面部及上肢常無水腫。可見蜘蛛痣、黃疸,肝、脾腫大。 肝硬化 指壓後皮膚無明顯凹陷,伴有皮膚蒼黃、乾燥、毛發脫落、反應遲鈍,並可見中等程度貧血。 粘液性水腫,甲狀腺素缺乏所致 長期服用皮質激素,下肢或顏面的輕度水腫。 醛固酮增多症,內分泌紊亂所致 肢體某一末端局限性水腫,常由於局部靜脈、淋巴迴流不暢或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 栓塞性靜脈炎、絲蟲病、局部炎症、創傷或過敏等 水腫是體內水液瀦留,泛溢肌膚,表現以頭面、眼瞼、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腫為特徵的一類病證。 二、歷史沿革 1.病名及分類:本病在《內經》中稱為「水」,並根據不同症狀分為「風水」、「石水」、「涌水」。《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以表裡上下為綱,分為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五種類型。宋代嚴用和將水腫分為陰水、陽水兩大類。《濟生方·水腫門》說:「陰水為病,脈來沉遲,色多青白,不煩不渴,小便澀少而清,大便多泄……陽水為病,脈來沉數,色多黃赤,或煩或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 2.病因病機:《素問·水熱穴論》指出:「勇而勞甚,則腎汗出,逢於風,內不得入於臟腑,外不得越於皮膚,客於穴府,行於皮里,傳為跗腫」。「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素問·至真要大論》又指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明代李梴《醫學入門·水腫》提出瘡毒致水腫的病因學說。 3..腫的治療:《素問·湯液醪醴論》提出「賓士與權衡,去苑陳莝…··開鬼門,潔凈府」 的治療原則。在治療上又提出了發汗、利尿兩大原則:「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 《仁齋直指方·虛腫方論》創用活血利水法治療瘀血水腫。 4. 調護及預後:唐代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水腫》中提出水腫必須忌鹽,並指出水腫有五不治:「一、面腫蒼黑,是肝敗不治;二、掌腫無紋理,是心敗不治;三、腰腫無紋理,是肺損不治;四、陰腫不起者,是腎敗不治;五、臍滿反腫者,是脾敗不治。」 【病因病機】 水腫一證,其病因有風邪襲表、瘡毒內犯、外感水濕、飲食不節及稟賦不足、久病勞倦,形成本病的機理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一、病因 寒 風水相搏 風 襲表 肺失宣通 陽水 熱 濕毒侵淫 水濕瀦留 水腫 瘡毒內侵 濕熱蘊結 陰水 感受水濕 脾失傳輸 水濕浸漬 瘀阻水停 飲食不節 脾陽不振 勞欲體虛 腎失開合 腎陽衰弱 水腫病因病機示意圖 二、病機 1.病機要點:水腫發病的基本病理變化為肺失通調,脾失轉輸,腎失開闔,三焦氣化不利。 2.病變臟腑:在肺、脾、腎,關鍵在腎。 3.理性質:陽水屬實,多由外感風邪、瘡毒、水濕而成。陰水屬虛或虛實夾雜,多由飲食勞倦、稟賦不足、久病體虛所致。 4.理因素:風邪、水濕、瘡毒、瘀血。 5.機轉化:陽水與陰水可相互轉換或夾雜。 水腫轉歸,一般而言,陽水易消,陰水難治。 【診查要點】 一、診斷依據 1.水腫先從眼瞼或下肢開始,繼及四肢全身。 2.輕者僅眼瞼或足脛浮腫,重者全身皆腫;甚則腹大脹滿,氣喘不能平卧;更嚴重者可見尿閉或尿少,惡心嘔吐,口有穢味,鼻血牙宣,頭痛,抽搐,神昏譫語等危象。 3 .有乳蛾、心悸、瘡毒、紫癜以及久病體虛病史。 二、病證鑒別 1 .水腫與鼓脹 水腫 鼓脹 特點 頭面或下肢先腫,繼及全身,腹壁無青筋暴露。 單腹脹大,面色蒼黃,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腫,後期或可見輕度肢體浮腫 膚色 鮮澤光亮,後期灰黯 蒼黃,面部赤縷,頸胸血痣 病變臟腑 肺、脾、腎 肝、脾、腎 2 .水腫陽水和陰水 分類 症狀特點 陽水 陰水 病因 風邪、瘡毒、水濕 飲食勞倦,先天或後天因素所致的臟腑虧損 病程、病勢 短、急 長、緩 浮腫部位 頭面部明顯 下肢為甚 皮膚顏色 光亮而薄 萎黃灰滯 凹陷性 按之易復 按之難復 一、辨證要點 水腫病證首先須辨陽水、陰水,區分其病理屬性。陽水屬實,由風、濕、熱、毒諸邪導致水氣的瀦留;陰水多屬本虛標實,因脾腎虛弱,而致氣不化水,久則可見瘀阻水停。 其次應辨病變之臟腑,在肺、脾、腎、心之差異。最後,對於虛實夾雜,多臟共病者,應仔細辨清本虛標實之主次。 二、治療原則 發汗、利尿、瀉下逐水為治療水腫的三條基本原則,具體應用視陰陽虛實不同而異。陽水以祛邪為主,應予發汗、利水或攻逐,同時配合清熱解毒、理氣化濕等法;陰水當以扶正為主,健脾溫腎,同時配以利水、養陰、活血、祛瘀等法。對於虛實夾雜者,則當兼顧,或先攻後補,或攻補兼施。 三、證治分類 (一)陽水 1.風水相搏證 眼瞼浮腫 , 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 , 來勢迅速 ,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等症。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術湯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防風、浮萍、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石膏、桑白皮、黃芩。 變證:如見汗出惡風,衛陽已虛,則用防己黃芪湯加減,以益氣行水;若表證漸解,身重而水腫不退者,可按水濕浸漬證論治。 2.毒侵淫證 眼瞼浮腫 , 延及全身 , 皮膚光亮 ,尿少色赤, 身發瘡痍 ,甚則潰爛,惡風發熱,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或滑數。 治法:宣肺解毒,利濕消腫。 代表方: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 常用葯:麻黃、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3.水濕浸漬證 全身水腫,下肢明顯,按之沒指 ,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泛惡,苔白膩,脈沉緩,起病緩慢,病程較長。 治法:運脾化濕,通陽利水。 代表方:五皮飲合胃苓湯加減。 常用葯:桑白皮、陳皮、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蒼術、厚朴、陳皮、草果、桂枝、白術、茯苓、豬苓、澤瀉。 4.濕熱壅盛證 遍體浮腫 , 皮膚綳急光亮 ,胸脘痞悶,煩熱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膩,脈沉數或濡數。 治法:分利濕熱。 代表方:疏鑿飲子加減。 常用葯:羌活、秦艽、防風、大腹皮、茯苓皮、生薑皮、豬苓、茯苓、澤瀉、木通、椒目、赤小豆、黃柏、商陸、檳榔、生大黃。 (二)陰水 1.脾陽虛衰證 身腫日久, 腰以下為甚 , 按之凹陷不易恢復 ,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 治法:健脾溫陽利水。 代表方:實脾飲加減。 常用葯:乾薑、附子、草果仁、桂枝、白術、茯苓、炙甘草、生薑、大棗、茯苓、澤瀉、車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變證:脾氣虛弱,遍體浮腫,面色萎黃,晨起頭面較甚,動則下肢腫脹,能食而疲倦乏力,大便如常或溏,小便反多,舌苔薄膩,脈軟弱,治宜益氣健脾,行氣化濕,以參苓白術散加減。 2.腎陽衰微證 水腫反復消長不已, 面浮身腫, 腰以下甚, 按之凹陷不起,尿量減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晄白,甚者心悸胸悶,喘促難卧,腹大脹滿,舌質淡胖,苔白,脈沉細或沉遲無力。 治法: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合真武湯加減。 常用葯:附子、肉桂、巴戟肉、仙靈脾、白術、茯苓、澤瀉、車前子、牛膝。 變證:腎陰虧虛 水腫反復發作,精神疲憊,腰酸遺精,口渴乾燥,五心煩熱,舌紅,脈細弱等。治宜滋補腎陰為主,兼利水濕,以左歸丸加澤瀉、茯苓 冬葵子等。 腎虛肝旺,頭昏頭痛,心慌腿軟,肢瞤者,加鱉甲、牡蠣、杜仲、桑寄生、野菊花、夏枯草。 病程纏綿,反復不愈,正氣日衰,復感外邪,證見發熱惡寒,腫勢增劇,小便短少,此為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治當急則治標,先從風水論治,但應顧及正氣虛衰一面,不可過用解表葯,以越婢湯為主,酌加黨參、菟絲子等補氣溫腎之葯,扶正與祛邪並用。 3.瘀水互結證 水腫延久不退,腫勢輕重不一, 四肢或全身浮腫 ,以下肢為主, 皮膚瘀斑 , 腰部刺痛 ,或伴血尿,舌紫暗,苔白,脈沉細澀。 治法:活血祛瘀,化氣行水。 代表方:桃紅四物湯合五苓散。 常用葯:當歸、赤芍、丹參、益母草、紅花、凌霄花、路路通、桃仁、桂枝、附子、茯苓、澤瀉、車前子。 【預防調護】 1.避免風邪外襲。 2.防止水濕外侵。 3.意調攝飲食。水腫病人應忌鹽,腫勢重者應予無鹽飲食,輕者予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 3 - 4 克),腫退之後,亦應注意飲食不可過咸。 4.持皮膚清潔,避免抓破皮膚。 5.日記錄水液的出人量。 6.持治療,定期隨訪。 7.逸結合,調暢情志。 【臨證備要】 1.提高臨診辨證能力:水腫病證,病因繁雜,病理變化復雜多變,累及臟腑眾多,因此,掌握不同病因致病特點,以及不同臟腑病損的證候特徵,有利於提高臨床辨證能力。 2.正確使用攻下逐水法:攻下逐水法是治療陽水的一種方法,只宜用於病初體實腫甚,正氣尚旺,用發汗、利水法無效,而確有當下之脈證者。 3 .血化瘀利水法的應用:對於瘀血之水腫,活血化瘀利水法,往往是提高水腫療效的重要環節。 4 .用腎毒性葯物:近年研究發現,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葯,如馬兜鈴、關木通、木防己、益母草等亦有一定腎毒性,對水腫病人應避免大劑量、長時間使用。 5 .時治療水腫的嚴重變證。

J. 水腫病怎麼治療

水腫的治療原則應分陰陽論治。陽水主要治以發汗、利小便、宜肺健脾,水勢壅盛則可酌情暫行攻逐,總以祛邪為主;陰水則主要治以溫陽益氣、健脾、益腎、補心,兼利小便,酌情化瘀,總以扶正助氣化為治。虛實並見者,則攻補兼施。
本病水腫較甚,應吃無鹽飲食,待腫勢漸退後,逐步改為低鹽,最後恢復普通飲食。忌食辛辣、煙酒等刺激性食物。若因營養障礙致腫者,不必過於強調忌鹽,而應適量進食富於營養之蛋白質類飲食。此外,尚須注意攝生,不宜過度疲勞,尤應節制房室,以防損傷真元,起居有時,預防外感,加強護理,避免褥瘡。

閱讀全文

與素問治療水腫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dows開機顯示內存不足解決方法 瀏覽:991
hlookup函數的使用方法及實例 瀏覽:322
腳生水泡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545
治療子宮小最有效方法 瀏覽:499
水質檢測溶氧儀分析方法 瀏覽:268
除靜電有什麼好方法嗎 瀏覽:281
快速縮陰方法千黛斯新浪知道 瀏覽:317
64位proe50安裝方法 瀏覽:284
電路板11測量方法 瀏覽:83
如何通過買專利的方法給公司節稅 瀏覽:27
大客廳鍛煉方法 瀏覽:778
幼兒簡單手工製作方法 瀏覽:634
片鹼中氯酸鹽分析方法 瀏覽:494
語文組教學方法探究 瀏覽:882
幼兒查鉛用什麼方法 瀏覽:586
幼兒手部鍛煉方法圖解 瀏覽:114
韓國人怎麼炒牛肉的方法 瀏覽:534
簡單的記憶訓練方法 瀏覽:974
python連接資料庫多種方法 瀏覽:91
短跑後腿訓練方法 瀏覽: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