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釣魚提竿正確的方法
優勢一、始終可以精準的控制鉛墜離底距離
以調二釣二舉例,調目2目,理論上鉤餌離底的距離,也就是2目左右,然後我們稱餌,除非浮漂特別的大,魚鉤鉤型小、鉤號也小,正常的鉤餌配比,肯定會導致鉤餌沉底,也就是說,浮漂應該是黑漂狀態;此時想要調整到釣目2目,就需要上推浮漂,一直推到漂目露出兩目為止;
釣目是多少,因為還沒有正釣,所以並無所謂,關鍵就在於鉛墜離底的距離,因為釣目和調目相等,其實就相當於鉛墜沒有怎麼變,這一點,在實戰中非常重要,鉛墜離底2目,不管子線有多短,都會雙鉤躺底;
這樣一來,任何細、雜、碎的漂訊,都會被彎曲躺底的子線過濾掉,但是,因為鉛墜沒有躺底,魚吞食鉤餌時,受到的阻力其實並不大,所以也不影響鉤餌的適口性;
優勢二、修剪鉛皮增加釣目目來改變釣組的靈敏度
按理說,任何調釣,都是可以通過增加調目來改變釣組的,但是,鉛墜這個東西,肯定是修剪比增加容易,舉個例子,跑鉛改鉛墜沉底容易,沉底墜比懸墜容易,調目越高越好調;比如調二釣二,鉛墜離底也就是漂尾2目的距離;
如果魚口不好,又或者魚口太好,需要子線由彎曲轉為緊綳,減少餌團體積,亦或者推漂,都是沒什麼用處的,這個時候,如果是調高釣低,調低釣高,都需要重新做鉛墜來增減調目,甚至需要再次稱餌;
調釣同目,則可以直接修剪鉛皮,讓釣目直接發生變化,比如調二釣二,我們需要子線緊綳,我們修剪鉛皮,讓釣目變成4目、5目,來增加鉤餌的適口性;而無需調整釣目;如果鉤餌的體積不發生變化,至少底鉤會一直觸底;
那麼什麼時候需要這種改變呢?當小魚鬧窩,導致漂訊雜亂,我們直接用調二釣二來守釣,但是隨著進窩魚密度越來越大,子線彎曲提竿抓口就很容易丟口,就可以直接修剪鉛皮,讓釣目增加,子線相應的會緊綳,自然抓口的成功率會更高;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調釣同目,都有這種效果呢?那倒也不是,調目越高,鉛墜離底的距離越高,當然,也沒有人用調10釣目這么奇葩的調釣,畢竟這種調釣,對子線長度的要求還是有要求的;
最後,調釣同目,多見於野釣守體型的較大的魚,黑坑、競技打滑口、輕口魚,水底淤泥越少,調目越低,水底淤泥多,調目就越高,只要調釣到位。,漂動就提竿,提竿必中魚。
Ⅱ 提竿的時機與方法
在釣魚中,任何步驟都很重要,不管是餌料、窩料、釣具搭配、釣位選擇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些條件一一都備齊了之後,就要看釣友們的個人能力了,提竿的方法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了,早了魚還未吞進口,遲了上送動作已經完成,魚可能已吐鉤。真的是得不償失。
今天就給釣友們分享一些釣魚提竿最佳的時機與正確的方法!
提 竿 的 遲 早 要 因 魚 而 異
熟悉不同魚類攝食時浮漂發生的不同變化及其規律,才能恰當地把握提竿時機。
如鯽魚,其攝食特點是發現食物慢慢游近,俯首抬尾將食餌吸入口中,然後抬頭上浮,若發現異樣旋又吐出,這一過程反應在浮漂上先是抖幾下,然後輕輕下沉,隨即明顯上浮,這就是最典型的「送漂」,這時提竿,一般可獲魚。
鯉魚是發現食物吞入口隨即向遠處游去,這一過程反映在浮漂上是略微抖動,然後浮漂成斜向沉入水中,此時提竿較易命中。
釣草魚,沉漂時可適當多停頓一會。
提 竿 的 時 機 因 時 而 異
魚類的攝食行為相應地受到影響,所以提竿的早晚也要隨之改變。
春天萬物復甦,魚類開始到淺水處活動。早春由於水溫較低,魚的活動量小,攝食動作比較輕微,反映到浮漂上的幅度也較小,很少出現大的沉浮。此時垂釣,提竿宜早不宜遲,否則空鉤居多。
到了晚春,魚產卵後急需補充營養,對餌料的需求量加大,甚至飢不擇食,此時垂釣提竿宜遲不宜早。
夏季天氣炎熱,水溫高,魚的吃口平淡,但是在水溫較低的時間段時,魚兒的活動就會十分頻繁,魚的開口很大,所以應該晚提竿。
入秋以後,食慾轉旺,攝食頻繁且口大。釣者可根據現場魚情適當把握提竿時機。
入冬以後,魚的活動量大大減少,有的魚甚至閉口冬眠,非鮮美可口之物難以引起它們的興趣。況且因水涼,魚嘴張得也小,咬鉤動作輕,提竿宜早不宜遲。
夜間垂釣時,不論手竿海竿,提竿動作應比白天慢一個節拍。因為魚在天黑人靜到岸邊覓食時,幾乎沒有警覺性,吃鉤貪,常咬死鉤。
提 竿 時 機 因 水 域 情 況 而 異
由於釣場的不同,相應水的深淺、瘦肥、含氧量和泥沙成分的多少等情況也不同。
第一,提竿時機要視水的深淺而異。傳統釣法中,鉛墜多是沉底的。魚銜餌上游或下沉時,先帶鉛墜,浮漂隨之作出反應。水淺,入水的線短,魚一游動浮漂立刻上升或下沉;反之,入水的線就長,魚索餌動作通過魚線從水下傳遞到水面就需要一段時間。
這個時差,給釣者選擇提竿時機提供了依據,如果在深水中垂釣等到送漂或悶漂才提竿,就已經耽誤了提竿的良機,即使釣到魚,也是貪食的雜魚居多。所以在深水中垂釣,浮漂略有上升或下沉,便可提竿;與之相反,在淺水中垂釣,則應讓浮漂出現大幅度的送漂或悶漂再提竿。
第二,提竿早晚要視現場水情而定。在水肥的塘中垂釣,由於魚不缺食物,吃餌非常刁。浮漂反應幅度很小,只要略有遲疑,便會錯失良機,故提竿宜早不宜遲。
水質瘦的魚塘,因食物缺乏,魚見到可口的餌料,很少「品嘗」,上來就吞,吃食速度快,提竿應遲一些。
流水靜水又有區別,流水中的魚由於居無定所,活動量大,需攝取更多的食物,吃食比較兇猛。故釣流水魚,提竿時機不宜早,靜水反之。
提 竿 技 巧
提竿動作應該是先抖動手腕,然後是一個短促有力的動作抖動釣竿,使魚鉤急速地刺入魚嘴,而後再向上提竿,下面詳細介紹釣魚提竿的動作要領。
把提竿分為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就是抖腕,使用手腕的力量將釣竿抖動一下,使竿尖上抬20~30厘米,這時如果有魚,釣線就會綳緊;如果沒有魚,釣線鬆弛,而後的動作是提竿,或遛魚或換食。
這里特別要注意,抖腕和提竿是一個動作的兩個階段,當中不能脫節,抖腕之後,釣線不能放鬆,尤其是有魚時,更不能松線,以免魚脫鉤。所以要特別注意抖腕和提竿兩個動作的銜接。使用海竿釣魚,也應該有抖腕這個動作。
因為用海竿釣魚,魚咬鉤後竿尖點頭晃動,如果是大魚,竿尖會彎下去,這時抬竿動作也不宜太猛,應該先抖腕後提竿。
以上就是一些釣魚提竿的方法和時機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釣友,如果有不足的地方,希望釣友們指
Ⅲ 釣魚提竿正確的手法
提竿,是手竿垂釣中十分重要的環節,往往決定你的功敗垂成。好的提竿,應該是魚鉤刺中魚嘴的上部正中,於嘴環和頭骨之間的薄膜處透出,鉤彎正好兜住嘴環為標准(指鯽、鯉、鯿、鮊等口唇可伸縮的魚種,其它無嘴環魚種,也要刺中上膛正中),就是所謂的正口,並能順利擒魚入護。而實戰中,很多釣友常常出現脫鉤、釣上個魚嘴環、拔河、車禍、鉤子上天掛樹枝或纏竿亂線、切線、斷竿等情況,究其根源,有讀漂判斷不準的因素,更主要的是沒有掌握合理的提竿要領,故有必要予以指出、更正。老宋不才,願與釣友探討之。
一、提竿前的心理准備:
1.用心觀察浮漂信號,根據漂相,正確判斷出吃餌魚的種類和大小,以便採取相應的提竿力度和速度;
2.明確釣竿的長短、調性與提竿的關系,長竿、軟竿提竿速度和揮臂動作幅度宜大,短竿、硬竿提竿幅度宜小;
3.熟悉線組的性能,根據線組的實際最大承受拉力,合理掌握提竿的爆發力;
4.明確釣點遠近與提竿動作的關系,釣點遠,提竿幅度宜大,應有向前上揮的意識。釣點近,應注意加快揮桿的速度;
5.也要考慮到鉤子的大小、鉤型和鉤條粗細,鉤子細小,幅度宜小,鉤子粗大,力度宜大。
二、提竿動作的分解:
提竿的動作,可分解為揮桿刺魚、提魚離窩、控魚,以及根據魚的大小,採取直接飛魚或溜魚抄魚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是連貫的,但各個階段的技術把控要點和目的,是有明顯區別的。魚越小,動作連接越緊密連貫;魚越大,動作分解越明顯。釣者可以結合實踐,細心體會。
1.揮桿刺魚:這是整個提竿過程的關鍵,也是後續幾個動作的伏筆。提竿的前提,是正確判斷漂相,及時把握提竿時機。提竿的目的,首先是保證將魚鉤刺入魚嘴的正確位置和足夠的深度,既而根據刺中瞬間傳到手上的反向拉力,判斷魚的大小,從而採取後續動作,尤其是力度把控。揮桿刺魚的技術要領,是瞬間大臂上揮,手至頭部上方45度以上停止,類似於大臂一振。刺魚的實質內涵,是利用竿子瞬間的彈性恢復力,將魚鉤刺入魚嘴。速度、方向為主,力度為輔。有的釣友光有力度,而沒有速度,就等於是在拉魚而非刺魚,所以往往鉤刺入不實導致跑魚或拔河。也有釣友動作幅度和力度過大,造成將魚嘴拉豁,或斷竿、斷線和纏竿。
2.提魚離窩:為防止被刺中的魚釋放驚擾信號,驚散窩子里的魚,必須第一時間將其提離窩點。提魚離窩的要點,是在手臂揮桿刺魚停頓後,根據判斷魚的大小,再施加適當的力度,將魚提離窩底。力度
Ⅳ 釣魚提竿正確的手法,釣魚提竿正確的時機
在提竿的時候,首先要抖動腕部,使用腕部的力量讓魚竿也抖動起來。這樣魚竿就會上抬,上抬的距離控制在20-30厘米是比較合適的。此時若是發現線綳緊了,則說明有魚;若是發現線處於鬆弛的狀態,那麼就說明沒有魚上鉤。若是有魚上鉤,可以繼續用手臂和上半身的力量向後上方提竿,直到將魚拉上來為止。Ⅳ 釣魚正確的提竿方法
提竿時機,是釣技中非常難掌握的一環,也是釣魚成敗的一環。提竿的最佳時機,是魚兒攝食入口將要遊走的一剎那。若錯過這一時機則會失於「早」或失於「晚」。
有位師傅曾經對我說過,當浮標出現有效吃口信號後,嫻熟地操作一套的連貫動作,在競技或野釣當中才能夠獲得很好的收獲,經驗是:首先要了解各種魚的習性與吃鉤方式和對提竿時機有影響的諸多因素,經過長期的垂釣實踐,無數次從「提空失誤」中去摸索、體驗,從而逐步地掌握其技巧。總結以下幾點共享:
1、見魚有吃鉤跡象時,身體前傾同時手握竿向前推。比如常見的幾種漂相:送漂,漂向上升,這是魚吞鉤後抬頭、上浮產生的現象。悶漂,漂向下沉。這是魚吞鉤後溜底游去所致。漂移位(或變向),漂不送不悶,只是平行地移動。這是魚吞鉤後原地調轉方向,或緩慢地向前、向後滑行。漂又送又悶,連續點動、上下抽動或左右顫動。這是魚吞鉤後裹食釣餌牽動魚線所致。
2、一旦吃鉤,用手腕的力迅速提竿,應做到輕、快、手腕抖動有力、動作幅度一定要小。如果來不及做准備動作,就身體前傾的同時提竿。刺魚動作過輕,則無法鉤住魚嘴,容易跑魚;動作過重,則夠破魚嘴唇造成跑魚,或者增加魚的疼痛感,魚掙扎力度過大,造成脫鉤、破唇。因此刺魚要迅猛,點到而止。
3、中魚時,順勢繼續提桿,將魚帶出窩。以免攪窩,驚嚇窩內的魚。要輕輕地在魚還沒有感覺痛(就像護士打針那樣輕巧),刺魚動作輕,魚還沒有掙扎就被帶出魚窩,操作也輕松。帶魚時不能過激,並感覺下魚的分量(俗話叫稱魚)。
4、一旦魚感覺不妙發力的時候,此時也不要手軟,及時一手托住竿的底部盡量往下壓,一手扶住竿的上部往上舉(兩手的距離大概50~60公分左右,具體操作是要依據魚的大小、竿長及身高自行調整),立刻把竿抬起與水面呈直角。這一步也是考驗竿的關鍵,也是提竿起魚的關鍵。如感覺竿、線受不起,就只有丟失手繩了。
5、中魚提竿後,如果魚大要及時向後退步,一旦魚發力好有迴旋的餘地。同時也可以借力用力的方式與魚進行周旋:比如八字遛魚、來回倒竿溜魚、抖動手竿溜魚,通過綳緊桿稍及線組、嗆水等方法消耗魚的體力,待魚乏力後用抄網抄魚,避免斷線斷竿的現象發生。如果魚翻肚了,可准備拿抄網抄魚。
6、最後,竿子基本直立,這個時候,個人認為操作不當,是最易斷竿了,若魚竿已直立,此時的魚竿承載力基本全在第一節,其二節作用都不大,這個時候的力度不要向上頂,因為此時的竿子成大概「問號」形狀,要保持有向後的拉力,不能因魚不出水面,而消除向後的力量,直接將魚竿向上頂,你非要把魚竿的一節或二節頂成直角彎,哪節稍遜,必斷,道理好像你拿著魚竿直接向牆上懟,是一樣的!
需注意的是:如果魚沒有溜翻之前,千萬不要用大力氣把魚提出水面。魚一旦出水面,必定會驚慌亂竄,一旦把握不住,造成斷竿、斷線跑魚。此外,抄魚不能去兜尾巴,要抄魚頭。這是很多新手都容易犯的錯誤。
Ⅵ 釣魚怎麼拉方法才正確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一:提竿要找准時機
1、如果魚餌為素餌,則有魚咬食時提竿要快,否則魚很快吃完就會跑掉。如果為葷餌,則等魚咬食一會兒再提竿。
2、事先掌握好水深,在1.5米以內的淺水垂釣時,漂與鉤、墜的距離短,漂反應靈活,魚一吞鉤,漂立即上送或下托,因此淺水域提竿要稍晚,在2米以上深水垂釣時漂上送或下移應立即提竿。
3、掌握對象魚來提竿。比如個頭小的魚身手敏捷提竿要快。其次也要根據不同魚的咬鉤習性來提竿,鯽魚攝食時俯頭翹尾,吸入口內抬頭上游,漂反應是輕微拌動,明顯上浮。釣鯽宜在漂緩緩上浮時提竿。草魚(屬中下層魚)攝食先緩後急,開始慢慢品嘗,隨後將餌吞入口中拉著走,漂的反應沉多於浮。等漂全部沒入水中一兩秒提竿為適合。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二:掌握好提竿的力度
很多新手提竿時因為過於心急會用力提竿,不僅會使魚兒大力掙脫跑掉還可能把竿子弄斷。提竿越重魚越是會用力掙脫,魚兒跑掉的幾率很大,提竿力度太小釣鉤並沒有刺入魚兒身體。在提竿時要等待魚咬食之後順勢慢慢往岸邊牽引,魚感覺不到危險時就已經拉上岸。
新手釣魚提竿技巧三:提竿的方向
很多人認為魚類逃跑的一定是往深水區,其實不然,魚會順著提竿的反方向逃竄。我們可以作一個很簡單的試驗:你把釣點不要選擇在竿身的延長線上,而是前方偏左一點,你今天提竿後魚的第一反應都是向左前方跑。因為你的釣點偏左,提竿力的方向就偏右,魚肯定就向偏左的方向跑,左撇子則剛好相反。你往左面提竿,魚就往右面跑;你往右面提竿,魚就往左面跑;我們經常是向正後方提竿,魚也是經常向正前方跑。如果你能垂直的向上挑竿,魚就原地打轉。
提竿不同於釣具、釣點的選擇,它更多的偏向實踐性,因此每一次的提竿都要學會總結和學習。為何提竿沒找准時機,為何魚就要到了岸邊還是掙脫跑了。在提竿的學習和實踐中需要不斷的向其他釣友進行取經,希望所有釣友都能百發百中。
Ⅶ 台釣提竿正確動作
在釣魚中,任何步驟都很重要,不管是餌料、窩料、釣具搭配、釣位選擇等等,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這些條件一一都備齊了之後,就要看釣友們的個人能力了,提竿的方法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了,早了魚還未吞進口,遲了上送動作已經完成,魚可能已吐鉤。
真的是得不償失。熟悉不同魚類攝食時浮漂發生的不同變化及其規律,才能恰當地把握提竿時機。
如鯽魚,其攝食特點是發現食物慢慢游近,俯首抬尾將食餌吸入口中,然後抬頭上浮,若發現異樣旋又吐出,這一過程反應在浮漂上先是抖幾下,然後輕輕下沉,隨即明顯上浮,這就是最典型的「送漂」,這時提竿,一般可獲魚。
鯉魚是發現食物吞入口隨即向遠處游去,這一過程反映在浮漂上是略微抖動,然後浮漂成斜向沉入水中,此時提竿較易命中。
釣草魚,沉漂時可適當多停頓一會。魚類的攝食行為相應地受到影響,所以提竿的早晚也要隨之改變。
春天萬物復甦,魚類開始到淺水處活動。早春由於水溫較低,魚的活動量小,攝食動作比較輕微,反映到浮漂上的幅度也較小,很少出現大的沉浮。此時垂釣,提竿宜早不宜遲,否則空鉤居多。
到了晚春,魚產卵後急需補充營養,對餌料的需求量加大,甚至飢不擇食,此時垂釣提竿宜遲不宜早。
夏季天氣炎熱,水溫高,魚的吃口平淡,但是在水溫較低的時間段時,魚兒的活動就會十分頻繁,魚的開口很大,所以應該晚提竿。
入秋以後,食慾轉旺,攝食頻繁且口大。釣者可根據現場魚情適當把握提竿時機。
入冬以後,魚的活動量大大減少,有的魚甚至閉口冬眠,非鮮美可口之物難以引起它們的興趣。況且因水涼,魚嘴張得也小,咬鉤動作輕,提竿宜早不宜遲。
夜間垂釣時,不論手竿海竿,提竿動作應比白天慢一個節拍。因為魚在天黑人靜到岸邊覓食時,幾乎沒有警覺性,吃鉤貪,常咬死鉤。由於釣場的不同,相應水的深淺、瘦肥、含氧量和泥沙成分的多少等情況也不同。
第一,提竿時機要視水的深淺而異。傳統釣法中,鉛墜多是沉底的。魚銜餌上游或下沉時,先帶鉛墜,浮漂隨之作出反應。水淺,入水的線短,魚一游動浮漂立刻上升或下沉;反之,入水的線就長,魚索餌動作通過魚線從水下傳遞到水面就需要一段時間。
這個時差,給釣者選擇提竿時機提供了依據,如果在深水中垂釣等到送漂或悶漂才提竿,就已經耽誤了提竿的良機,即使釣到魚,也是貪食的雜魚居多。所以在深水中垂釣,浮漂略有上升或下沉,便可提竿;與之相反,在淺水中垂釣,則應讓浮漂出現大幅度的送漂或悶漂再提竿。
第二,提竿早晚要視現場水情而定。在水肥的塘中垂釣,由於魚不缺食物,吃餌非常刁。浮漂反應幅度很小,只要略有遲疑,便會錯失良機,故提竿宜早不宜遲。
水質瘦的魚塘,因食物缺乏,魚見到可口的餌料,很少「品嘗」,上來就吞,吃食速度快,提竿應遲一些。
流水靜水又有區別,流水中的魚由於居無定所,活動量大,需攝取更多的食物,吃食比較兇猛。故釣流水魚,提竿時機不宜早,靜水反之。把提竿分為兩個動作,第一個動作就是抖腕,使用手腕的力量將釣竿抖動一下,使竿尖上抬20~30厘米,這時如果有魚,釣線就會綳緊;如果沒有魚,釣線鬆弛,而後的動作是提竿,或遛魚或換食。
這里特別要注意,抖腕和提竿是一個動作的兩個階段,當中不能脫節,抖腕之後,釣線不能放鬆,尤其是有魚時,更不能松線,以免魚脫鉤。所以要特別注意抖腕和提竿兩個動作的銜接。使用海竿釣魚,也應該有抖腕這個動作。
因為用海竿釣魚,魚咬鉤後竿尖點頭晃動,如果是大魚,竿尖會彎下去,這時抬竿動作也不宜太猛,應該先抖腕後提竿。
Ⅷ 釣魚正確提竿姿勢
手握釣竿向前延伸,上抬,舉過頭頂。要注意這一系列動作是一氣呵成的,並且在上抬的過程中,距離不要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