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濕熱的中醫治療方法

濕熱的中醫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4 17:32:53

❶ 濕熱最好的治療辦法

看來你濕熱很嚴重,建議最簡單的方法,每天熬粥的時候加上部分薏米,長期喝肯定會有效果。別小看這味很普通的葯,但有時候就是這種簡單的葯解決了你的頑疾。且薏米還可補脾,對你的濕熱體質是有益無害的。

❷ 體內濕熱,有哪些中葯可以治!>

1、肝膽濕熱證:龍膽瀉肝湯加減,常用中葯有龍膽草、黃芩、梔子、當歸、生地、柴胡等。可用中成葯龍膽瀉肝丸。
2、脾胃濕熱證:甘露消毒丹加減,常用中葯有黃連、黃芩、梔子、茵陳、茯苓等。可用中成葯甘露消毒丸。
3、膀胱濕熱證:八正散加減,常見中葯有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等。可用中成葯熱淋顆粒。

❸ 體內濕熱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濕熱及症狀
一年中,除春夏秋冬四季外,中醫還有「長夏」一說,即夏末初秋、眼下高溫酷暑季節這段時間。
高溫酷熱後,接連陰雨綿綿,人體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渾身無力、舌苔濁膩、脾胃不合、食慾下降、心煩焦躁、頭身困重、口渴惡心等,中醫稱此為「夏日傷寒」或濕熱病。
所謂濕,即通常所說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的區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濕,使外來水濕入侵人體而引起;內濕是一種病理產物,常與消化功能有關。
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而濕熱中的熱是與濕同時存在的,或因夏秋季節天熱濕重,濕與熱合並入侵人體,或因濕久留不除而化熱。
溫病的一種,表面發熱、頭痛、尿黃而短、身重而痛、苔黃膩。易引發黃疸、膀胱炎、痢疾等病症。
濕熱是濕邪化熱內蘊會煩熱,口苦,胸痞,黃疸,小便短赤,濕疹,要清熱燥濕,利水,利膽,可多吃細米,白蘿卜,馬蹄,白菜這些清熱利水的食物。
濕熱的一般表現為:肢體沉重,發熱多在午後明顯,並不因出汗而減輕;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別:在皮肉則為濕疹或療皰;在關節筋脈則局部腫痛。但通常所說的濕熱多指濕熱深入臟腑,特別是脾胃的濕熱,可見脘悶腹滿,惡心厭食,便搐稀,尿短赤,脈濡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苫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伯冷交替,脈弦數;膀胱濕熱見尿頻、尿急,澀少而痛:色黃濁;大腸濕熱見腹痛腹瀉,甚至里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濕重還是熱重。濕重的化濕為主,可選用六一散,或三仁湯、平胃散;熱重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朴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這一原則下,再根據某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葯,如濕疹、疔皰,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參、白蘚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瀉甚至痢疾加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陰囊濕疹、睾丸脹痛、白帶黃臭可加龍膽草、苦參等;血尿可加小薊草、茅根、石葦、扁蓄等等。

此外,因熱往往依附濕而存在,所以,應注意起居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不宜暴飲暴食、酗酒,少吃肥膩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內停或濕從外入,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

❹ 長期脾胃濕熱中醫如何治療

脾胃濕熱證的主要原因為上述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病變反復活動與發展的結果。其次也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如嗜食肥甘油膩,嗜食辛辣,吸煙嗜酒等導致脾胃受傷,聚濕生熱。因此要預防脾胃濕熱的發生,首先要積極治療上述基礎疾病。同時,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到飲食有節,勿吸煙,勿飲酒等,盡量不吃厚味膏粱、海鮮。

調理脾胃時,還應兼以宣通肺氣。因脾主運化水谷,化谷如漚,肺主布散精微輸布如霧,脾需肺之協助,才能完成水谷精微的布散,正如《素問·經脈別論》所雲:「脾主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肺主宣發肅降,脾胃主升清降濁,同司氣機升降。由此,治脾莫忘理肺,治肺必究其脾,臨床用葯應於健脾和胃之品中,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蔞、麻黃等。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濕阻得運,啟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

❺ 中醫:體內濕熱怎麼調理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葯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症狀。 飲食調理,多吃芳香食物 濕熱天氣,濕熱體質的人在飲食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又該如何調理呢?武月萍給大家介紹了一些實用的小方法,不妨試試。 蔬菜:多吃一些芳香的蔬菜如香菜、荊芥、藿香等,但這些菜也偏濕,不能吃得太多,可把這些菜當配菜來吃,以清除濕氣。還有黃豆芽、綠豆芽、冬瓜、木瓜、山葯,這些菜可以作為主菜來吃,有利濕作用。 茶:偏於溫性的艾葉、佩蘭,可以除濕,偏於涼性的竹葉、荷葉可以清熱,每天泡茶喝,幫助清除體內的濕熱。 作料:生薑、大茴香、桂皮等香料,具有祛寒、除濕、發汗等功效,每天做飯時適當放一點有溫中祛濕的作用。 粥:濕熱的季節粥也是很好的選擇,茯苓、白術、小米、大米各適量,每天煮粥喝,健脾祛濕養胃。 湯:冬瓜、赤小豆、排骨各適量煲湯,清熱利濕。 小孩或長期脾胃虛弱的人,如不想吃飯、渾身沒勁或者飯後感覺胃滿滿的、腹脹、拉肚子等脾虛濕盛的人,可以用炒山葯和炒雞內金,按1:1的比例混合打成粉,每天一勺沖著喝,緩解症狀。

❻ 中醫怎樣治療濕熱積滯

有些人脾胃功能比較差,容易發生食積飲食停滯,胃腸不能正常的傳導,就容易形成濕熱積食等症狀,飲食停滯在胃腸也容易發生濕熱,而阻礙氣機,最終會發生胃腹脹滿疼痛、大便秘結、腑氣不通,或者大便粘稠、排便不爽,肛門灼熱、里急後重等症狀。

治療此類的症狀,前期表現為食積濕熱為明顯的,重在傳導清瀉,治療可以用枳實導滯丸等方葯治療,配方里有枳實、大黃能夠通腑瀉熱、行氣導滯;還用了黃芩、黃連能夠清瀉胃腸之間的濕熱;配合白術、茯苓健脾胃,神曲消食和胃;澤瀉利水瀉熱。
枳實導滯丸配方裡面用大黃、黃芩、黃連等葯物相對苦寒,一般短時間內用能夠通腑泄熱,排除胃腸道的濕熱邪氣,排出飲食停滯污濁之物,配方和芍葯湯有相似之處,也都是屬於治療胃腸濕熱瀉痢等病症的方子,都屬於通用通用的方葯。

枳實導滯丸配方裡面也有白術、茯苓等成分能夠健脾胃,臨床使用要注意苦寒瀉熱和健脾胃的用葯的比例,根據症狀來靈活調配;一般濕熱邪氣清除了之後,可以減少大黃、黃連等葯物的用量,或者直接改用健脾和胃消食的方葯善後,比如陳夏六君丸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更多中醫科普,點頭像關注鄭醫生,有疑問可以私信……

❼ 怎樣通過中醫治療脾胃濕熱症

【中醫治法】

[治法]清熱利濕,運脾和胃。清熱利濕選用苦寒清熱葯與清利小便等葯配伍,達到濕去熱清的目的,常用於濕熱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膽、腸道、膀胱等處的外感發熱病。

[常方]王氏連朴飲。

[方義]本方以黃連、山梔苦寒清化濕熱;半夏、厚朴燥濕除滿;石菖蒲、蘆根、淡豆豉和中清熱除濕。可加滑石、鮮荷葉清利滲濕。

[處方]厚朴10克,川連薑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5克,香豉炒、焦梔各15克,蘆根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加減]若熱甚者,加黃柏、黃芩清熱燥濕。濕重者,加藿香、佩蘭芳香化濕。黃疸者加茵陳除濕退黃。另外,還可口服甘露消毒丹,以清利濕熱、芳香化濁。

❽ 濕熱體質怎麼調理

我覺得應該這樣調理,現在有很多人因為生活環境和飲食習慣而讓自己的身體素質發生變化。有的人屬於寒濕體質,有的人屬於濕熱體質。因為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質,所以它們的症狀也不同。然而,大多數人不會理解這兩種體質,所以總是採取錯誤的休養方式,導致症狀加重。因此,平時需要學會辨別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才能使自己更好地調理。

如何區分寒濕體質和濕體質?

一般來說,熱體質出現時,身體會比較重,下午容易出現明顯發熱。另外,即使大量出汗也不能減輕症狀,也容易出現惡心、厭食、大便疏鬆、小便短紅等症狀,而濕熱體質的人一般都是胖或瘦,因此這類人容易產生煩躁和憤怒的情緒。而寒濕體質的人一般容易感到疲倦,容易入睡,而且容易口渴,而且經常感到胸口麻木,平時更怕冷。

溫馨提示,對於寒濕體質和濕熱體質,這兩種體質有不同的症狀。因此,要想調節好自己的身體,首先要分清自己屬於什麼樣的體質,才能採取正確的調養方式,避免錯誤的調養方式使身體症狀加重,也不要因為調理不當而讓自己引發其他一些疾病。

閱讀全文

與濕熱的中醫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坐骨神經痛治療好方法 瀏覽:952
有什麼方法防止電腦發熱 瀏覽:22
寶寶入盆訓練方法 瀏覽:223
自建房工程量平方數計算方法 瀏覽:356
醫用高壓消毒滅菌鍋使用方法 瀏覽:744
檢測溶液酸鹼性的方法的實驗報告 瀏覽:752
氧氣管道溝渠安裝方法圖解 瀏覽:190
老年人強迫症治療方法 瀏覽:643
塑料花的製作方法與圖片 瀏覽:582
中醫癲閑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441
數控雕刻機操作方法和步驟圖片 瀏覽:554
想離職怎麼辦最好的方法 瀏覽:905
定量分析方法的案例 瀏覽:21
用什麼方法能緩解牙疼 瀏覽:55
嵌入式電子秤的安裝方法 瀏覽:188
牙穿孔的治療方法 瀏覽:618
異位骨化治療最佳方法 瀏覽:203
有什麼掙快錢的方法 瀏覽:897
蛀牙疼怎麼辦立刻止疼最簡便的方法 瀏覽:730
快速折衣服的方法視頻 瀏覽: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