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使用調味品
俗話說:「五味調和百味香。」要使「五味」調和成「百味」,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要想學好烹調,必須先掌握好常用調味品的使用。
一、鹹味調味品
鹹味是由鹽及一些含鹽調味品形成,如醬油、豆豉等。鹽是「百味之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樣菜餚沒有一點鹹味的話,即使放入再多的味精,也還是淡而無味的,所以鹽是最基本的調味品,具有提鮮的作用。但是鹽的投放量有一定的限度,一般鹽的投放量在菜餚總量的0.5%~2%之間,低於0.5%則淡,高於2%則偏咸。在甜菜中加入少量鹽可以使甜味更甜,這是味的對比現象,正如俗話講的「若想甜,加點鹽」。醬油也是一類重要的鹹味來源,通常有白醬油和紅醬油兩種,在烹制一些醬汁菜時常使用紅醬油來上色,它不但具有鹹味,而且還能使菜餚具有一種獨特鮮味。
二、甜味調味品
它主要包括白糖、飴糖、蜂蜜及人工合成的糖精等。人們日常以糖為主要甜味劑。所以我們來談談糖的一些特性及使用方法。
1.糖具有起脆和上色的作用。馳名中外的「北京烤鴨」其色澤金紅油亮,表皮香脆,這是將飴糖抹在鴨子的表面,經烤制時發生糖焦化反應而形成的。
2.糖具有吸潮性。在一定時間內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來保持製品的柔松。如蛋糕在一定時間內很柔軟,而不加糖的饅頭則很容易發硬,就是這個道理。
3.糖可增加麵筋的脹潤度和提高酵母的發酵力。糖可使麵粉中的麵筋脹潤到適當的程度,以便製作點心。在發酵面團中,糖可以給酵母菌提供養料,從而提高發酵的速度。
三、酸味調味品
日常生活中酸味調味品主要是醋或醋精等。醋的酸味是由其中所含的醋酸產生的,醋酸易揮發,所以在使用時應在烹調接近尾聲時再放入醋,以免失去酸味。另外,在烹調富含鈣的菜餚時加入少量醋可以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如骨頭湯中可以加入少量的醋。
四、苦味調味品
烹調中苦味調味品較少,因為苦味通常人們不喜歡,故一般苦味來源主要是人們喜愛的茶葉、咖啡、可可等。適當的苦味可起提神和開胃的作用。
五、辣味調味品
說到辣,大家都很熟悉,它主要來源於辣椒、胡椒、蔥姜等,以及其製品。辣味可以刺激人的口腔、胃壁等,而讓人產生一種刺激的快感。在烹調中,辣味的加入可以使人們的感覺轉移到辣味上來,而忽視了其他味。所以在烹制鮮味和本味極佳的原料時應盡量避免使用或少用辣味調味,以免喧賓奪主。相反,如果烹飪原料本身具有不良氣味時,也可使用辣味調味品來轉移或掩蓋。
除此以外,還有鮮味調味品,例如味精等。但味精不能高溫烹調,溫度過高,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烹調時加入適量味精可以提高菜餚中的鮮度,比如,醋和味精在烹調時會產生魚香味,但製作糖醋口味的菜餚時,就不宜加味精。
以上都是從「五味」的角度來介紹基本調味品的應用,當然還有一些其他調味品,酒、麻油等調味品的使用還應考慮個人或地區的差異。中餐在海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這和中餐調味品的豐富是不無關系的。
Ⅱ 如何正確使用調味品
通常,中餐菜餚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調味品豐富。所謂調味品也叫調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膩、提味、增色、改善風味等作用。一般常用的調味品按味的不同大體可分七大類:鮮味類,如食鹽、醬油等;甜味類,如食糖、糖精等;酸味類,如醋、醋精等;鱒味類,如味精;辣味類,如辣椒、胡椒、芥未、咖喱粉等;異香味類,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苦味類,如肉桂、豆蔻、陳皮等。為了能夠正確使用調味品,使調味品更好地起到調味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原則:(1)要根據原料的性質進行調味。如烹制腥膩氣味較重的原料時,則應適當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膩的調味品。而烹制鮮嫩的雞、鴨、魚、肉和蔬菜時應保證原有的鮮美滋味,調味品不宜過重,以免壓過原有的鮮味。(2)應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准確投放調味品。如清燉的菜餚與紅燒的菜餚不一樣,應按不同要求投放調味品。(3)要根據用膳者的口味進行調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應根據進膳者的口味,准確、合理使用調味品,使進膳者滿意。(4)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調味;通常來說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則偏清淡,烹調時應順應四季變化,滿足人們的口味要求。延伸閱讀用小火炒菜不可取油熱炒菜香的說法不科學為什麼制湯時原料要與冷水一起下鍋
Ⅲ 炒菜時放調料的順序
鹽後放為宜,碘鹽受熱揮發起不到膳食補碘作用。
一般中餐做法調料投放順序:鍋熱粉底油-蔥姜蒜出香味-肉類炒出水分-料酒去腥-醬油上色-加點湯或水-略炒或略燜-放味精或雞精和鹽-勾芡-出鍋裝盤。
Ⅳ 烹飪常識和使用技巧
做菜要熱鍋涼油。很多人是鍋稍微熱了就加油,然後把油燒到冒煙為止,這樣炒出的菜是好吃,但你不知道這樣的油對人體危害很大。植物油裡面含有的反式脂肪很少。但是,油溫過高會產生反式脂肪。比如,經過高溫油煎油炸的食物,比如南瓜餅、炸雞塊、油條等就含有反式脂肪。而如果同一份油反復使用,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這里提醒大家,烹飪時油溫別過高,使用過一次的油堅決倒掉,千萬不要循環使用,免得危害健康。所以烹飪時先把鍋燒得很燙,甚至有一點冒煙也沒關系,然後加油後可以馬上把蔬菜放入炒,絲毫不會影響蔬菜的口感,和你用高溫油炒出來效果一樣而且更加健康。
炒蔬菜的時候記得要大火。這樣時間快,蔬菜里的維生素流失地也少,蔬菜中所含的營養成分大都不能耐高溫,尤其是蘆筍、捲心菜、芹菜、甜菜和大白菜等有葉蔬菜,久炒久熬,損失的營養較多。有些蔬菜在這烹飪過程中加幾滴醋或者勾芡都可以很好保護蔬菜里的維生素。
哪些菜需要焯水怎麼焯水
焯水可以使蔬菜顏色更鮮艷,質地更脆嫩,減輕澀、苦、辣味,還可以殺菌。如菠菜、芹菜、油菜通過焯水會變得更加的綠。苦瓜、蘿卜等焯水後可減輕苦味。扁豆中含有的血球凝集素,通過焯水可以除去。
焯蔬菜時候,一般用沸水。在水中加點鹽和油,可以讓蔬菜色澤更加鮮艷,還能保持蔬菜的營養。在蔬菜投入沸水之前加鹽,在投入之後加油,蔬菜在鹽的滲透作用下所含的色素會充分顯現出來,而油則會包裹在蔬菜周圍,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水和蔬菜的接觸,減少了水溶性物質的溢出,還能減少了空氣、光線、溫度對蔬菜的氧化作用,使其在較長時間內不會變色。當然焯好水也可以馬上放入冷水裡,這樣也可以防止蔬菜變黃。
可以使肉類去除血污及腥膻等異味,如牛、羊、豬肉及其內臟焯水後都可減少異味。如果說這是排毒也可以的哈!一般是在烹調前先將肉放入冷水中,加熱至水開,這樣可以更好的去除臟東西,也可以使肉質鮮嫩。
Ⅳ 炒菜放調味料的順序
炒菜時,翻炒幾下就放鹽。加入順序:糖、醋、鹽、味精。炒青菜跟炒肉菜不同,炒青菜先放鹽。這樣蔬菜熟得更快,能保留更多的營養。先把鍋燒熱,放入油燒至五六成熱時,放入青菜煸炒幾下,下入鹽繼續翻炒,顏色變翠綠即熟。
日常用的調味料主要有:雞精、味精、醬油、醋、鹽、糖等,只要保證調味料以適當的用量加入菜中,對身體是沒有什麼害處的。這些調味料不僅讓炒菜更加有滋有味,激發人的食慾,而且適當攝入調味料對身體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5)中餐調料的正確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炒菜放白糖的好處:
1、白糖可謂是萬能緩沖劑,在炒菜或調餡料的時候如果不慎放鹽過多,加入少許糖就可減小鹹味。在做酸味的菜餚湯羹時,加少量白糖,可以緩解酸味,使口味和諧。即便是辣椒放多了,放一些白糖也可有效地緩解過辣口味。炒菜時在放鹽之前加入少許糖,還能提鮮。
2、上色。雞鴨魚肉看上去紅潤明亮,香甜味美,讓人很有食慾,這也是糖的功勞。上糖色最好用冰糖,白糖次之。
3、促進發酵。在製作泡菜時要加適量的冰糖或白糖,主要是因為泡菜發酵需要乳酸菌大量繁殖,而這個發酵的過程要白糖類作為食物,才有利於乳酸菌生長繁殖。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長期炒菜放調味料好嗎?調味料對身體有何危害
人民網-
炒菜放白糖的3大好處
人民網-你真的會做菜嗎?6大調味料到底啥時放
Ⅵ 常見調味品有哪些該如何利用才正確
常見的調味品有蔥,姜,蒜,蚝油,生抽,老抽,鹽,雞精,味精,糖醋,大料,花椒,辣椒等;我認為想要把這些調料合理的用用的話,要按照菜譜上進行學習,放入適當的調料,要不然做出來的菜就會非常難吃。
Ⅶ 如何正確使用調味品
通常,中餐菜餚深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調味品豐富。所謂調味品也叫調料或佐料。它具有除腥、去膻、解油膩、提味、增色、改善風味等作用。一般常用的調味品按味的不同大體可分七大類:鮮味類,如食鹽、醬油等;甜味類,如食糖、糖精等;酸味類,如醋、醋精等;鱒味類,如味精;辣味類,如辣椒、胡椒、芥未、咖喱粉等;異香味類,如料酒、花椒、大料、桂皮等;苦味類,如肉桂、豆蔻、陳皮等。為了能夠正確使用調味品,使調味品更好地起到調味作用,使用時應掌握以下原則:
(1)要根據原料的性質進行調味。如烹制腥膩氣味較重的原料時,則應適當多用一些能解除腥膩的調味品。而烹制鮮嫩的雞、鴨、魚、肉和蔬菜時應保證原有的鮮美滋味,調味品不宜過重,以免壓過原有的鮮味。
(2)應根據烹調方法的不同准確投放調味品。如清燉的菜餚與紅燒的菜餚不一樣,應按不同要求投放調味品。
(3)要根據用膳者的口味進行調味。如有人喜醋,有人喜辣,應根據進膳者的口味,准確、合理使用調味品,使進膳者滿意。
(4)要根據季節變化進行調味;通常來說冬季口味偏重,夏季口味則偏清淡,烹調時應順應四季變化,滿足人們的口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