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
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氣及引流功能障礙而引起的非化膿性炎症。小兒及成人均可發病,為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又稱: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等。
臨床上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卡他性中耳炎常因炎症性阻塞(鼻及鼻竇炎、扁桃體炎、腺樣體炎等)、機械性阻塞(鼻甲肥大、鼻在隔彎曲、鼻腔填塞物等)、氣壓驟變(航空、潛水等)引起。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療不恰當或不徹底所致。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狀為耳悶、耳閉塞感、耳鳴、聽力減退,在擤鼻、改變頭位或牽拉耳廓聽力有暫時改善。"自聽增強",患者有聽自己說話聲比平時特別響亮的感覺。檢查:聽力呈傳導性耳聾,鼓膜充血、內陷、鼓室積液。右側兩圖顯示的是:鼓膜內有積液,箭頭所指為氣液面(Air-Fluid Levels)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狀為耳鳴、耳聾。檢查鼓膜增厚或萎縮、有鈣質沉著、鼓膜內陷、振動不良。
卡他性中耳炎治療原則為改善中耳通氣,清除中耳積液及病因治療。
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氣及引流功能障礙而引起的非化膿性炎症。小兒及成人均可發病,為小兒常見的致聾原因之一。又稱:滲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漿液粘液性中耳炎、非化膿性中耳炎等。
華夏耳鼻喉診療中心的專家介紹,卡他性中耳炎治療原則為改善中耳通氣,清除中耳積液及病因治療。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全身應用抗生素和皮質固醇激素促進黏膜水腫消退,預防鼓室內積液機化粘連。局部熱敷、按摩。1%麻黃鹼生理鹽水溶液滴鼻,促進咽鼓管功能恢復。用地塞米松或強地鬆口服,作短期治療。 但有報道稱兒童急性期用激素並不能改善聽力。長期鼓室積液可在嚴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 抽液。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反復施行咽鼓管吹張術,早期用糖皮質激素及酶制劑治療。鼓室積液可在嚴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對鼓室積液黏稠者作鼓膜切開,留置通氣管等(見右圖示意),對聽力損傷嚴重者可配帶助聽器。長期單側的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伴有頭痛或者鼻出血、頸部包塊者應盡快就診,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同時,華夏專家還介紹了使咽鼓管通暢的方法:
1.葯物法即用呋麻液等點鼻葯使咽鼓管通暢;
2.吞咽吹張法和捏鼻鼓氣法;
3.導管吹張法,需要專門的醫生來進行操作。
後兩種不宜在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使用。
2. 卡他性中耳炎怎麼治療
治療方案
1.積極控制炎症,給予有效的消炎葯物、抗過敏葯物,局部用1~2%酚甘油滴耳。防止並發症及轉為慢性。
2.積極治療鼻腔、鼻竇及鼻咽部疾病。鼻、咽部急性炎症消退後,可行咽鼓管吹張。
3.理療。
轉成慢性的經常發炎,聽力就會下降。
3. 卡他性中耳炎應怎麼治療
卡他性中耳炎既是急性中耳炎,最好的方法應用抗生素口服或靜滴。
4. 非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濕熱敷法
菊花12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蒼耳子10克,紫花地丁15克,水煎取汁,浸透毛巾,做耳部濕熱敷,每日2-3次。適用於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2.葯熨法
青鹽2000克,裝入布袋內,蒸熟,以耳枕之,冷則另換,1日熨2-3次,每次20-30分鍾,7日為1療程。適用於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3.滴鼻法
1%的麻黃素滴鼻,取仰卧位,頭盡量後仰,滴葯以達鼻咽部膜,使之收縮,以改善咽鼓管通氣。適用於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4.吹耳法
五倍子(燒存性)、枯礬各6克,為細末,或蛇蛻(燒存性)研末,或穿山甲2個,夾土狗2個,同炒焦黃,為末,同時以噴葯器或紙管、竹管將葯粉吹入耳內,1日1-2次。適用於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5.滴耳法
(1)大黃10克,香油50毫升,將大黃研細末,浸入香油內,埃香油變色,將油滴入耳內。適用於急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2)野菊花葉適量,搗爛取汁,加冰片少許研末,調勻滴耳,每次3-8滴,1日1-3次,5-7日為1療程。適用於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3)黃連滴耳液:黃連120克,枯礬45克,甘油1000毫升,冰片0.6克,先將黃連煎水2次,濃縮為1000毫升,過濾後加枯礬,再濾,最後加入甘油、冰片即成,以此滴耳,每日2-3次。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均可應用。
(4)新鮮虎耳草適量,搗爛取汁滴耳,每日2-3次。適用於急、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
(5)一枝黃花適量,搗爛取汁滴耳,每日2-3次。適用於本病耳病重者。
6.搽葯法
木鱉子仁30克,赤小豆、大黃各15克,研細末,以少許生油調勻,用棉簽蘸少許葯液塗搽耳內,每日2-3次,7日為1療程。適用於本病滲液較多者。
5. 中耳炎怎麼治療最佳
中耳炎分為急性中耳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和急性卡他性中耳炎一般需要用抗生素口服,同時鼻腔給予鼻收縮劑噴鼻,如果耳朵有流膿,局部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多數是由於急性中耳炎遷延不愈造成,這時候需要到醫院測聽力,做耳部CT檢查,進一步明確慢性中耳炎的類型,部分患者需要手術治療。慢性卡他性中耳炎需要鼓膜置管和咽鼓管微創治療。
6. 我得的是不是卡他性中耳炎
卡他性中耳炎如果在急性期的話,還不算嚴重,治療及時到位的話兩周到一個月即可痊癒。
卡他性中耳炎和咽鼓管阻塞有關。
單純用抗生素消炎是不夠的,還需要加上外用葯,葯棉置於外耳內,最重要的是,卡他性中耳炎治療原則為改善中耳通氣,清除中耳積液及病因治療。 這才能治本。但如果治療不到位的話,會拖的時間比較長。積液積聚過多,後果不容樂觀,以前有過導致鼓膜破裂的病例。建議你去找一家正規的醫院,有經驗的醫生。
你的病需要分三個方面治療:
1,抗生素消炎。克拉黴素對中耳炎較有效,但也會因人而異。其他葯也
可以。
2. 外耳內置葯棉,每天換葯一次。
3. 改善鼻子的通氣,時刻保持暢通,買一個外用噴鼻劑,不通時噴
上,但是不建議長期用含大量麻黃素的滴鼻凈。口服治療鼻炎的葯
物,如鼻炎片(鼻炎康,千柏鼻炎片等)或太極牌的鼻竇炎口服液。
注意不要使勁擤鼻子。
7. 卡他性中耳炎怎麼辦
中耳炎採用保守方法規范治療是可以治癒的。可以使用如滴耳油或雙氧水清洗,適當服用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治療,也可去看中醫,根據辨證使用如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丸、龍膽瀉肝丸等,多飲水,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8. 什麼叫卡他性炎有何特徵
卡他性中耳炎(ome)是咽鼓管阻塞,通氣及引流功能障礙而引起的非化膿性炎症.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全身應用抗生素和皮質固醇激素促進黏膜水腫消退,預防鼓室內積液機化粘連.局部熱敷,按摩.1%麻黃鹼生理鹽水溶液滴鼻,促進咽鼓管功能恢復.用地塞米松或強地鬆口服,作短期治療.
但有報道稱兒童急性期用激素並不能改善聽力.長期鼓室積液可在嚴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
抽液.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反復施行咽鼓管吹張術,早期用糖皮質激素及酶制劑治療.鼓室積液可在嚴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對鼓室積液黏稠者作鼓膜切開,留置通氣管等(見右圖示意),對聽力損傷嚴重者可配帶助聽器.長期單側的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伴有頭痛或者鼻出血,頸部包塊者應盡快就診,排除鼻咽癌的可能.
一,卡他性中耳炎病因
1咽鼓管阻塞:常見於增殖體(腺徉體)肥大、鼻咽部腫瘤和先天性或後天性咽鼓管功能不全(如齶裂等)。
2上呼吸道感染。
3氣壓損傷:飛機或潛水上升、下降過快,中耳內氣壓不能及時平衡所致。
4放射線治療後。
5變態反應。
6中耳某些類型的細菌及病毒感染。
咽鼓管是中耳與外界氣壓保持平衡的通道,平時關閉,吞咽時開放。由子上述各種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或功能不良,致使中耳鼓室內空氣逐漸被吸收且得不到相應的補充而出現負壓,從而導致中耳內粘膜血管擴張、窟血、通透性增加,形成中耳積液。
二,卡他性中耳炎症狀
主要表現為胸悶、耳閉寒感、聽力減退,可伴耳鳴。並有自聲增強現象(即別人講話聽不見,而自己講話覺聲音很大),有時頭位改變時,聽力可有改善。
檢查鼓膜色澤混濁、內陷、錘骨柄移位。如中耳有積液,鼓膜常呈琥珀色或橙紅色,並可見到疲平面或水泡,鼓膜穿刺可抽出液體。聽力檢查有不同程度耳聾;聲阻抗測聽有助於診斷;咽效管功能檢查通暢度降低。
三,卡他性中耳炎治療
1消除病因:對有鼻咽部炎症、腫瘤、腺樣體肥大等應予以治療。
2咽鼓管吹張。
3適當應用抗生素和皮質類固醇激素葯物,鼻內菌:可滴用1麻黃素制劑。
4鼓膜穿刺抽出液體,若液體粘稠可注入座蛋白酶1mg或透明質酸酶1000~1500單位。對反復穿刺無效者可行鼓膜切開和置放通氣管。
四卡他性中耳炎預防
預防和及時治療感冒;注意鼻涕方法;及時去除病因
9. 卡他性中耳炎
簡單來說,我認為有2種可能
一、中耳炎導致咽鼓管發炎閉塞,內耳腔氣體無法和外界交換,鼓膜內壓低於鼓膜外大氣壓,所以鼓膜內陷,所以出現耳朵堵堵的,聲音發悶,聽不清,甚至有疼痛感(正常情況下,咽鼓管在做吞咽動作時是通常的,可以做氣體流通,平衡鼓膜內外氣壓)
二、另外也可能是中耳炎導致鼓膜周圍紅腫,鼓膜內陷移位,也可能出現你的症狀
很多人都得過中耳炎,可以說你這樣的情況比較多發,不算重病;但如果得不到重視,不能及時治療糾正,可能會出現中耳炎遷延不愈,可能會嚴重影響聽力甚至導致內耳發炎
所以,朋友,抓緊治療吧
不僅需要吃葯,還要做紅外線烤電吧,去醫院看看,對症下葯
10. 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療
1.葯物治療
頭孢呋辛1片口服每天兩次,可口服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3天。呋嘛滴鼻液滴鼻腔每天三次,不超過1周。雷諾考特噴鼻腔每天兩次。
2.手術治療
鼓室積液嚴重者可行鼓膜穿刺抽液。液體較黏稠,鼓膜穿刺不能吸盡,或小兒不合作,無法局麻下鼓膜穿刺時,應作鼓膜切開術。病情遷延不愈,估計咽鼓管功能短期內難以恢復正常者,應作鼓膜置管術。通氣管留置時間可達半年至1年,直至咽鼓管功能恢復後取出通氣管,部分患者通氣管可自行排出於外耳道內。
3.積極治療原發病
如腺樣體切除術,鼻中隔矯正術,下鼻甲手術,鼻息肉摘除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