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灸後燒傷傷口不癒合怎麼辦
您好,可以去葯店,購買黃連30克,赤小豆15克,白術15克,打粉後外敷
黃連消炎止痛,赤小豆排膿散血,白術燥濕利水
本配方為艾灸受傷,起泡,不二之選。
艾灸愛好者請收藏備用。
⑵ 被艾灸燙傷如何處理
被艾灸燙傷如果是很小的水泡需要特意處理,身體可以自行吸收;而大的水泡用一次性醫用注射器完全抽出來,患處再塗抹燙傷膏。當灸瘡護理不適,創口感染發炎時,可用消炎葯膏塗敷在創口同時口服患者不過敏的消炎葯,如果對自身體質不了解,需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療機構做相關檢測後讓醫師開葯方,防止自己亂吃葯導致病情加重或帶來其他問題。
做艾灸的時候有時會出現水泡甚至化膿現象,對此了解少的可能會比較驚慌,以為被艾灸燙傷了,實際上對於艾灸來說是正常的。
做艾灸出現的小水泡,在中醫上稱之為灸花。做艾灸有時會出現的水泡甚至化膿現象,是邪氣外排的表現。
灸瘡出現水泡是很正常的,甚至有人一定要灸到流膿生瘡才認為能排除病邪達到效果。現代艾灸多用的是溫灸和懸灸,和原來的疤痕灸不同,灸花是溫灸和懸灸是可能出現的一種正常的邪氣外排反映。通常表現為局部起小水泡,或水泡里有少量膿液。出現這種情況也不要太驚慌,這不是燙傷,與燙傷還是有區別的。
如若出現小水泡大家可以這樣處理:如果是很小的水泡不用管它可以自行吸收,大的水泡用無菌注射器抽干,再塗抹燙傷膏即可。
灸傷化膿期間,應避免體力勞動,當灸瘡受污染發炎是,可用消炎葯膏塗敷在創口並口服抗生素消炎,瘡口未癒合時飯菜宜清淡,忌食魚,蝦,螃蟹,雞,羊肉,辛辣食物,忌煙酒,以免導致生痰,病氣滯留,灸瘡不能外透。
⑶ 艾灸燙到起泡怎麼處理
您可以用消毒過的針在水泡最下方邊緣挑破一個小洞,輕輕地將水泡中的積水擠出,並用醫用棉花把流出來的液體擦乾凈。記得保護好創面。
在後續幾天中,如果水泡中還有積水要及時把液體擠出,保持傷口乾燥,並用點燃的艾條稍微熏灼一會兒水泡及周圍的皮膚,起到殺菌、消炎、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皮膚癒合的作用。如此1周傷口就可以恢復,而且不會留下很深的疤痕。
另一方面,也提醒您,單個穴位艾灸時間不要過長,最多不超過20分鍾。艾灸時間過長也會燙傷皮膚起水泡。
⑷ 艾灸燙傷後化膿怎麼處理
由於平時不注意將水泡搞破了,容易引起感染,出現化膿。在直接灸時,灸後幾天內也會出現灸處化膿的現象,中醫認為這是好現象,說明通過艾灸刺激了身體的免疫力,化膿是身體清理創口處細菌的產物。實踐表明,對於直接灸後出現化膿現象的患者,都預示著治療效果好,身體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對於直接灸後不化膿的患者,表明身體疾病比較嚴重,患者自身能力不足,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朋友們在艾灸時,如果有顧慮,最好不進行直接灸,但對於健身治病來說,直接灸要比溫和灸的功效大得多,如果決定進行直接灸,就要從心理上接受化膿的現實。
對於灸點出現化膿現象,恢復期一般比較長,而且處理不當會留下黑紫色的疤痕,幾年都不會消失,這也是很多朋友特別是女性朋友不願實踐艾灸的主要原因。實踐中採用以下的辦法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疤痕的影響:一是出現化膿後不要將表面的瘡皮揭掉,這樣可以保護其中的創面,防止感染,到一定程度後,膿液會自然將瘡皮頂出。二是對於化膿創面,可以撒上艾灸後的灰燼,有止痛消炎的作用,很快會再次形成瘡皮保持創面,只是容易引起灸點皮膚發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消除。三是使用好艾葉放3倍水煮開15分鍾,放溫後將化膿處放艾葉水中浸泡半小時左右,自然讓創口乾燥,一般一次就可清理掉膿瘡,創口在幾天內形成新皮膚。四是對皮膚的保養,可以將桂圓的核研磨成細粉,撒在創面處,不要包紮,一天多次,可以促進創口皮膚的癒合,減少疤痕的形成。
⑸ 艾灸燒傷皮膚,怎麼處理,會怎麼樣 艾灸燙傷的這塊皮膚
艾灸燒傷皮膚後不要恐慌,如果是艾條或艾製品直接燙傷皮膚,不必驚慌害怕,因為艾草這種東西,與其他物質不同,它所帶來的燒燙傷,幾乎可以不用處理,因為是無菌性燒傷,艾草為純陽之性,內含天然光譜抗生素,它本身可以消炎殺菌!
其次,古人施灸就是直接拿艾草在皮膚穴位上灼燒,燙出水泡,直至化膿,因而成為化膿灸,也就有了,灸的膿出,風寒乃出,這一說法,所以不必害怕,可正常洗澡!
把水泡挑破,在患處手持艾灸條施灸,可保平安! 郭林 艾灸
⑹ 艾灸燙傷起泡怎麼處理
[導讀]艾灸燙傷起泡的處理方法:出水泡已經是二度燙傷了,要注意護理傷口和用葯,水泡可以用消毒針頭挑破,應該嚴格無菌消毒,避免感染.艾灸燙傷容易很深,感染嚴重,注意定期換葯調理。緊急處理是摸上香油,起泡了就需要用干凈的針(消過毒的)挑破,然後塗上燙傷膏輕輕包紮,
⑺ 艾灸很好,但是艾灸容易被燙傷,怎麼辦
1、選擇優質的艾條,優質的艾條燃燒以後不容易掉灰
2、可以在施灸的部位覆蓋一塊無紡布(做美容常用的東西)。一旦有灰掉下來,只要不是大塊的艾絨,及時移開無紡布就不容易燙傷。
3、對於四肢,可以選擇合適的施灸角度
。
⑻ 艾灸的方法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8)艾灸燒傷治療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參考鏈接:網路-艾灸條
⑼ 艾灸燒傷了水泡破了傷口泛紅而且周圍有水腫怎麼辦
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乾燥,不要與水接觸。水泡留下的皮膚不應該被撕掉,它具有預防感染的作用,用燒傷膏促進傷口癒合,可以你盡量不要刺破水泡,如果水泡破裂,你可以用
碘伏
擦拭和消毒以
防止感染
,你必須注意保持傷口清潔乾燥。如果情況嚴重,去醫院治療,不要自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