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心律失常可以艾灸嗎 心律失常有哪些注意事項
可以艾灸的,一般鎖定穴位如下:厥陰腧、神道、心腧穴、天宗穴、膻中穴、巨闕、曲澤、郗門穴、大陵穴、太淵穴、三陰交穴、太溪穴等等。配上好艾條即可。
建議適當運動,保證睡眠,千萬別熬夜,熬夜越多,心律失常越嚴重。慢慢加大運動強度,可以調節心律恢復正常。
Ⅱ 太淵和中俯能一起艾灸嗎
還是不要吧,注意艾灸的順序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背部,後腹部。所以先灸中府穴
Ⅲ 太淵定位的准確位置在哪裡
太淵穴位於腕掌側橫紋橈側,取穴時,伸掌,當掌後第一橫紋上,用手摸有脈搏跳動處的橈側凹陷處即是該穴。
太淵穴是肺經的源頭,肺氣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身各處。因此,刺激太淵穴可以達到補氣養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壓右手太淵穴,垂直向下按壓,按而揉之,然後緩慢屈伸右手腕,讓刺激充分達到肌肉組織的深層,產生酸、麻、脹、痛、熱和走竄等感覺,持續20~30秒後,漸漸放鬆,再輕揉局部,如此反復操作。左右交替進行,每穴按壓5~10分鍾,每日1~2次。
(3)艾灸太淵穴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配伍
1、配尺澤穴、魚際穴、肺俞穴、膈俞穴、三陰交穴治咳血。
2、配神門穴、太沖穴、行間穴、魚際穴治嘔血。
3、配四縫穴、合谷穴、少商穴治頓咳。
4、配俞府穴、風門穴、膻中穴、中府穴、三里穴治吼喘氣滿,肺脹不得卧。
5、配列缺穴、經渠穴治掌中熱。
6、配公孫穴、隱白穴、肺俞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治煩怨不卧。
7、配列缺穴、人中穴、頰車穴、呂細穴、合谷穴治牙齒疼痛。
8、配大陵穴、乳根穴、中脘穴、氣海穴、足三里穴、內庭穴治嘔吐。
Ⅳ 肺經上重要大穴
細說肺經上九大要穴:
1、中府穴
【主治】肺炎、哮喘、胸痛、肺結核、支氣管擴張。
【配伍】配內關、膻中、定喘治療哮喘,配肺俞、孔最治療咳嗽。
【艾灸】:體虛中氣不足的患者,長期堅持。
2、雲門穴
【主治】咳嗽、氣喘、胸痛、肩痛、肩關節內側痛等。
【配伍】配內關、膻中、定喘治療哮喘,配肺俞、孔最治療咳嗽。
【艾灸】:肺氣不足,或寒飲伏肺的患者,長期堅持。
3、天府穴
【主治】咳嗽、氣喘、鼻塞、上臂內側疼痛等。
【配伍】配天宗、肩髃治療肩背部疼痛或肩周炎。
【艾灸】:因受風著涼引起上臂疼痛的患者,長期堅持。
4、俠白穴
【主治】咳嗽、氣喘、干嘔、肋間神經痛。
【艾灸】:肺氣不足咳喘的患者,長期堅持。
5、尺澤穴
【主治】氣管炎、咳嗽、咯血、咽喉腫痛、過敏、濕疹、肘臂痙攣疼痛、膝關節疼痛。
【配伍】配曲池、合谷治療肘痛不舉。
【艾灸】:肘痛、上肢痹痛,長期堅持。
6、孔最穴
【主治】咯血、鼻出血、咽痛、肘臂痛。
【配伍】咽喉腫痛:孔最配少商。
【艾灸】:前臂冷痛,長期堅持。
7、列缺穴
【主治】咳嗽、氣喘、少氣不足以息、偏正頭痛、頸項僵硬、咽喉痛。
【配伍】咽喉疼痛:列缺配照海。
【艾灸】:橈骨莖突腱鞘炎,長期堅持。
8、經渠穴
【主治】咳嗽、氣喘、咽喉腫痛、胸部脹滿、胸背痛、掌中熱、無脈症。
【配伍】咳嗽:經渠配丘墟。
【艾灸】:前臂冷痛,長期堅持。
9、太淵穴
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即肺經中元氣聚集最多的地方。作為肺經的源頭,肺氣就是從這里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全身各處的。因此,刺激太淵穴便相當於深挖一口井,使肺氣源源不斷地湧出,最終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主治】無脈症、脈管炎、咳嗽、肺炎、心動過速、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配伍】咳嗽:太淵配尺澤、太溪。
【艾灸】:長期堅持,可用於咯血、胸滿、乳房刺痛。
Ⅳ 為什麼我艾灸從不出汗
第一種,艾灸後出汗。上面我說過了,如果是身體主動出汗,是好事,艾灸就是身體主動出汗,是正常的,艾灸源源不斷的地給身體提供正氣,艾灸之後或者艾灸發過程中出汗,是身體的主動出汗,艾灸讓身體深層發熱後,排出汗液,是在排毒,排邪氣,正常的,大家不用擔心。
但是也有人在艾灸隔天或者艾灸一會之後,開始大量出汗,同時伴有虛脫的感覺,如果是這種情況,可能就是本身氣虛,建議加灸太淵穴。
第二種,艾灸後不出汗,那就說明身體正氣不足,病邪瘀堵經絡比較厲害,艾灸暫時還不能到達皮膚深層,感覺不到身體發熱,不能讓身體主動出汗。這種情況,一定要繼續艾灸一段時間,讓身體不斷地修復,隨著身體正氣的增加,身體的正氣補足了,身體的排汗功能就會恢復。身體的寒邪就能通過汗液排出來。
另外,我想補充的就是,還有一些特殊人群,吃完飯,大量出汗,或者白天稍微一動就出汗的朋友,這些都是氣虛造成,一方面補肺氣;重灸太淵穴,太淵穴是肺經的原穴;同時年紀大的還要補腎氣;灸太溪穴,這是腎經的原穴。所以,只要把這2個穴位重灸到,就可以幫助您了。
Ⅵ 艾灸養生
炙療不但可以防病保健,還可以養生美容。通過中醫正確的辨證、診斷,辨明疾病的性質、病因、病機,並在相應所屬經路腧穴上,採取正確的補或者瀉法,使用的正確灸療方法,就能達到祛除疾病的效果,從而產生中醫學裡面的形神之美。
艾灸穴位
養生灸按需取穴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中醫養生重在整體性和系統性,目的是提前預防疾病,治未病。中醫理論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黃帝內經》。中醫養生來自古代精華醫學,當代中醫水平有所下降,而古代中醫值得後人繼續開發和研究。
【取穴】:關元、氣海、其他穴按需要選擇
【功效】:艾灸關元穴,可以狀元陽固虛脫、培補元氣、延年益壽;艾灸氣海穴,可以生發陽氣、回陽益陰、抗衰防疾。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
強身健體
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能夠達到和氣血、通經絡、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又稱為保健灸。
灸療用於防病保健有著悠久的歷史,《扁鵲心書·須識扶陽》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氣海、關元穴、足三里穴、脾俞、腎俞穴、三陰交
【灸法】:用艾條溫和灸,每穴10-15分鍾,每周2次,連續灸1-3個月或是隔附子灸法
防辦公室綜合征
【取穴】:關元、中脘、大椎、足三里、湧泉
【功效】:針對缺少運動人群,起保健養生作用,幫助調理五臟六腑,預防市內空調受寒引起的頸椎病、以驅寒補陽之功效。
【灸法】:溫和灸,每次每穴10-15分鍾,每周1-2次,長期堅持。大椎穴可以隔姜灸,每次3-5壯,半小時左右。
美容先養肺
艾灸對整個身體的調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於全身美容比較好的穴位主要位於:肺俞和腎俞,肺俞的作用是把肺臟的濕熱水氣外輸到膀胱經。中醫講「肺主毛皮」,說明肺和皮膚、毛發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如果肺被外邪占據,氣血的滋養不夠,皮毛也要隨之受到影響,所以美容首選養肺。
【中醫好輕松艾灸療法】
【取穴】:肺俞、腎俞
【功效】:排腎和肺的水濕,滋養毛發,有助於調節體形。
【灸法】:溫和灸,每次15分鍾左右,長期堅持。
注意事項
1、溫灸時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灸器點上火後不可懸空過久,以免接觸皮膚時溫度過高,以致燙傷,如懸空太久,可先以手掌將灸器之溫度搓低後再繼續使用,每隔一段時間,應將灸器敲除支。
3、每使用灸條二至三條後,在灸器控制口會產生溫灸油垢,應以毛刷清洗,以保持灸條之通暢。
4、熄火時,只要將上端彈簧部分按下同時倒置灸器使灸條滑入管內,停留10秒鍾即熄滅。
5、溫灸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艾灸時的注意事項
①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徵得患者同意。[1]
②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確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適,既有利於准確選定穴位,又有利於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③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豐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氣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適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後果。
④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證,應慎用灸法。
⑤施灸時,對顏面五官、心區、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可用瘢痕灸,禁灸或慎灸穴位應慎用。對於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⑥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與皮膚間的距離,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
灸後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後,再塗以龍膽紫葯水,並囑患者不要抓破,一般數日後即可吸收自愈。。對於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均應忌酒、魚腥及刺激性食物,,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⑦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氣,傷害人體。艾炷或艾條灸治療結束後,必須將燃著的艾絨熄滅,以防復燃事故發生。
養生方法
應用灸法時的配方,可根據疾病情況,人體素質和臟腑功能偏盛偏衰,以補偏救弊的原則,各有重點的擇優使用。現舉例配方如下: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
②五臟俱補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腎俞。
方穴功用補五臟、調氣血、安神定志、通經活絡。
方穴主治為背部膀胱經穴位,可用於強身健體、防治亞健康、體質衰弱。還可治療心悸氣短、腰酸乏力、中風後遺症及一切虛勞損傷。
③獨灸關元養生方
施灸方穴關元。
方穴功用補元益氣、溫腎健脾、補腎固脫、回陽救逆、溫中散寒、理氣止痛、補腎納氣、溫陽利水、補血調經、溫暖下元、補虛瀉實、延年保健。
方穴主治可用於陽痿早泄、夢遺滑精、遺尿癃閉、小便頻數、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月經不調、閉經、痛經、崩漏帶下、產後出血等婦科常見病,腹脹腹痛、腹瀉痢疾、脫肛便秘等胃腸系統疾病,中風及一切虛勞損傷。關元還是人體重要補穴之一,女子可配合三陰交艾灸,男子可配合足三里艾灸。
關元作為常用的保健穴同足三里一樣重要。古有春灸氣海,秋灸關元,口生津液。若傷寒後,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虛勞,當灸關元三百壯。中年以上之人,腰腿關節作痛,乃腎氣虛憊,風邪所乘之症,灸關元三百壯。老人氣喘,乃腎虛氣不歸海,就關元二百壯。《類經圖翼》雲:「關元主諸虛百損,……但是積冷虛乏,皆宜灸,多者千餘壯,少亦不下二三百壯。活人多亦。然虛頻次灸之,乃下兼三里,故曰:若要丹田安,三里不曾干。」宋代竇材說:「……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葯第二,附子第三。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五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餘五十常灸關元五百壯……遂得老年健康。」由此可見,關元不但能夠治療諸虛百損,真陽欲脫等證,而且還可以保健延年。
④呼吸系統艾灸養生方:
風門、身柱、肺俞、足三里。
⑤心血管系統艾灸養生方:
高血壓:風門、曲池、足三里、陽陵泉。
冠心病:身柱、郄門、三陰交,也可以灸膻中穴。
⑥消化系統艾灸養生方:
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陽陵泉。
⑦神經系統艾灸養生方:
大椎、身柱、 腎俞、足三里
⑧泌尿生殖系統艾灸養生方:
腎俞、關元、三陰交、足三里。
⑨一般強壯艾灸養生方:
此法自古盛行。作為平常健康灸,可取足三里、中脘、關元,或單灸足三里,也有很好的健身作用。施行健身灸法,一次十數分鍾時間多不過30分鍾,既無多大痛苦,又經濟節約。長期堅持施灸,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其效果絕對不亞於服用膏方,是值得大力推廣的保健方法。
中醫臨床上常用的艾灸方法
1.懸灸
是用艾絨捲起來的長條狀圓柱艾條施灸。將點燃的艾條懸於距離施灸部位一定高度進行熏烤,一般艾火距皮膚約3厘米,每次灸5~10分鍾,使皮膚有溫熱感而不至於燒傷皮膚,以出現紅暈為度。操作時分為溫和灸、迴旋灸、雀啄灸三種方法。
2.艾灸器灸
又叫溫灸器,根據不同的艾灸器具,可分為溫灸盒、溫灸筒、溫灸杯等。它的優點是可以固定在身上,操作方便,刺激作用溫和。
3.間接灸
又稱「隔物灸」,是在皮膚和艾炷之間隔上某種物品而施灸的一種方法。作為間隔的物品通常有姜、蒜、鹽,葯等,分別稱為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葯灸等,因為間隔的物品不同,治療作用也就不同。
4.直接灸
是用艾絨捏成的圓錐體,也叫艾炷,直接放於身體穴位和病痛處點燃施灸的方法。一般艾炷可分為大、中、小三種,大者如蠶豆大小,中者為黃豆大小,小者為麥粒大小,皆為上尖下大的圓錐體,便於平放和點燃。直接灸分為兩類,灸後不留瘢痕的稱為無瘢痕灸;灸後皮膚出現化膿甚至結痂的,稱為「瘢痕灸」。
灸法禁忌
1.禁忌:部位古代文獻中有不少關於禁灸穴位的記載,但各種書籍之間互有出入,頗不一致。如《針灸甲乙經》僅載禁灸穴24個穴位,《針灸集成》則達49個之多。從臨床實踐看,其中多數穴位沒有禁灸的必要。而部分在頭面部或重要臟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則應盡量避免施灸或選擇適宜的灸療,特別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婦少腹部亦禁灸。[2]
2.禁忌:病證梵谷熱、大量吐血、中風閉證及肝陽頭痛等症,一般不適宜用灸療,但並非絕對。
3.其他禁忌:對於過飽、過勞、過飢、醉酒、大渴、大驚、大恐、大怒者,慎用灸療。另外,近年來還發現少數患者對艾葉發生過敏,此類患者可採用非艾灸療或其他穴位刺激法。
Ⅶ 脈管炎用艾灸哪個穴位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一種慢性持續性、進行性的血管節段性炎症。病變主要累及於四肢遠端的中、小動脈、靜脈,以下肢病變最為常見,表現為患肢缺血、間歇性跛行、足趾麻木、小腿肌肉疼痛,嚴重者有肢端潰瘍和壞死。
准備用具:
艾條,打火機
穴位定位:
【關元】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3寸。
【太淵】位於腕掌側橫紋橈仞,曉動脈搏動處。
【足三里】位於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1橫指。
【沖陽】位於當拇長伸肌腱和S止長伸肌腱之間。
【八風】位於足背5個腳趾間的交叉處,共8個穴位。
【腎俞】位於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艾灸方法:
1、點燃艾條一端,放於艾灸盒內。
2、艾灸盒灸關元穴15分鍾,懸灸法灸太淵穴15分鍾。
3、用艾條懸灸法灸足三里穴10~15分鍾。
4、用艾條迴旋灸法灸沖陽穴和八風穴10〜15分鍾。
5、將艾灸盒放於腎俞穴上灸10〜15分鍾。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穴位太淵穴 足三里穴 沖陽穴 腎俞穴 關元穴 八風穴
Ⅷ 失眠用艾灸什麼穴位最好
失眠的話艾灸調理起來也是非常簡單的,我們主要艾灸幾個穴位就好了,首先艾灸一下百會穴、安眠穴,其次的話艾灸一下內關穴和湧泉穴,這幾個穴位就好了。
百會穴:
湧泉穴的話是在足底的,而且湧泉穴作用也是比較多的,平時如果失眠的話那麼艾灸湧泉穴效果很好的,另外如果高血壓、頭暈頭痛、小便不利以及上火了引火下行效果非常好的。
失眠的話主要就是艾灸這些穴位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有些人可能是因為壓力大或者經常性生悶氣引起的失眠,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配上膻中穴以及神門穴或者太沖穴。
其實神門穴上面我們在說百會穴的時候已經講解過了,主要作用也是調理心煩、心痛、失眠等效果很好的!而膻中穴或者太沖穴是可以緩解我們煩悶的心情,也就是疏肝解郁的!如果說因為心情導致自己失眠,那麼你艾灸配上這兩個穴位效果會很好的!(這兩個穴位要根據自己情況決定是否添加)!
最後總結一下失眠艾灸穴位:百會穴、安眠穴、內關穴以及湧泉穴,另外配上神門穴、膻中穴或者太沖穴!一共六七個穴位就可以調理好自己的失眠問題了!
最後的最後和大家說一下,生活嘛總會遇到各種各樣不如意的事情,適當調整自己的心態,樂觀點,想開點,少生點氣,那麼也許就不會失眠了
Ⅸ 太淵太溪在哪
太淵:位於腕前區,橈骨莖突與舟狀骨之間,拇長展肌腱尺側凹陷中。
太溪:在足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有脛後動、靜脈分布。
太淵,經穴名。出自《靈樞·本輸》。別名鬼心、太泉、大泉、天泉、大淵。主治咳嗽、氣喘、無脈症、腕臂痛。避開橈動脈,直刺0.3-0.5寸。
太溪主治腎虛證,陰虛五官病證,肺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內踝腫痛,消渴,小便頻數,便秘。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太淵:
按摩太淵穴位的作用:
1、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咽痛、胸痹、腕掌關節痛、無脈症等。
2、按摩太淵穴的功效:通調血脈、止咳化痰。
艾灸太淵穴的方法:
太淵穴艾條灸3-5分鍾,太淵穴艾炷灸1-3壯。
針刺太淵穴的方法:
太淵穴直刺0.3-0.5寸,局部麻脹。(注意針刺時應避開橈動脈)
太淵穴主治病症:
1、呼吸系統疾病:扁桃體炎,肺炎;
2、循環系統疾病:心動過速,無脈症,脈管炎;
3、其它:肋間神經痛,橈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膈肌痙攣。
Ⅹ 如何用艾灸養生
哪個app可以看比賽?
①補中益氣艾灸養生方
【施灸方穴】百會、中脘、氣海、足三里、三陰交、太淵。
【方穴功用】益氣行血、通經活絡、補中益氣、升陽舉陷、健脾和胃、溫中散寒、脾腎雙補、化水利濕、調和營衛。
【方穴主治】可作為一切亞健康艾灸養生保健的基礎施灸方穴,還可治療氣虛血瘀之中風、胃脘痛、腹脹、腹瀉、氣短、乏力、腰腿無力、浮腫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