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雜談高血壓: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
高血壓 (一) 肝鬱化火上炎。 清肝瀉火,行血通經,緩急解痙。 三草湯。 夏枯草10克,龍膽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劉渡舟方。 (二) 陰虛陽亢。 滋陰平肝。 玄參鉤藤湯。 元參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夏枯草15克,鉤藤15克,菊花10克,丹參15克,澤瀉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0天為1療程。 傅雲江方。 (三) 瘀熱。 化瘀清熱。 化瘀清散湯。 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紅花12克,地龍12克,薄荷6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李潤民方。 (四) 氣虛痰濁阻滯。 益氣化痰。 赭決九味湯。 黃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決明24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白術9克,甘草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鄧鐵濤方。 (五) 肝火上擾清空。 平肝清熱,通絡止痛。 清肝湯。 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龍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須3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龔志賢方。 (六) 肝腎陰虛,陰虛陽亢。 滋陰補腎,平肝潛陽。 蓮椹湯。 蓮須12克,桑椹子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山葯15克,牛膝15克,龜板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 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鄧鐵濤方。 (七) 腎陰陽兩虛。 平肝滋腎潛陽。 脾腎雙補湯。 桑寄生30克,玉米須30克,生龍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烏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鄧鐵濤方。 (八) 陰陽兩虛,虛陽上亢。 滋陰潛陽。 附子龜板湯。 附塊6克,龜板9克,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何首烏15克,丹參15克,磁石30克,石決明24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姜春華方。 (九) 脾腎陽虛,痰濕內盛,水氣上逆。 溫陽利水,健脾化痰。 龍牡真武湯。 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術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龍骨12克,生牡蠣12克,生薑4.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蒲輔周方。 (十) 肝陽上亢。 清肝,平肝,潛陽,鎮痙熄風。 紅龍夏海湯。 紅牛膝12克,地龍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黎炯方。 (十一) 肝陽上亢,肝腎陰虛。 平肝熄風,育陰潛陽。 清腦降壓湯。 珍珠母20克,石決明25克,何首烏50克,白菊花15克,鉤藤15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張成思方。 (十二) 肝經熱盛,痰濁中阻。 清肝熄風,活血散瘀。 八味降壓湯。 紫丹參30克,懷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馬兜鈴30克,鉤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細)。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來春茂方。 (十三) 肝腎陰虛。 滋補肝腎,降壓熄風。 七子湯。 決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5克,金櫻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李文亮方。
② 急!!有沒有根治高血壓的辦法,或葯方多謝!!
高血壓中葯方劑
中葯處方(一)
【辨證】肝鬱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瀉火,行血通經,緩急解痙。
【方名】三草湯。
【組成】夏枯草10克,龍膽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渡舟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平肝。
【方名】玄參鉤藤湯。
【組成】元參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夏枯草15克,鉤藤15克,菊花10克,丹參15克,澤瀉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0天為1療程。
【出處】傅雲江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瘀熱。
【治法】化瘀清熱。
【方名】化瘀清散湯。
【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紅花12克,地龍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潤民方。
中葯處方(四)
【辨證】氣虛痰濁阻滯。
【治法】益氣化痰。
【方名】赭決九味湯。
【組成】黃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決明24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白術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中葯處方(五)
【辨證】肝火上擾清空。
【治法】平肝清熱,通絡止痛。
【方名】清肝湯。
【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龍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須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龔志賢方。
中葯處方(六)
【辨證】肝腎陰虛,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補腎,平肝潛陽。
【方名】蓮椹湯。
【組成】蓮須12克,桑椹子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山葯15克,牛膝15克,龜板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出處】鄧鐵濤方。
中葯處方(七)
【辨證】腎陰陽兩虛。
【治法】平肝滋腎潛陽。
【方名】脾腎雙補湯。
【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須30克,生龍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烏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③ 我想知道有什麼偏方可以治療高血壓
鮮西瓜皮、鮮冬瓜皮各250克,洗凈、切碎,加調味品,炒食,連食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煩躁口渴,或浮腫、小便不利。
☆枸杞嫩葉、嫩莖共600克,洗凈。加調味品,炒成菜餚,每天食之,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腦脹,頭痛。
★羊肉1000克,黑豆100克,當歸10克,桂圓肉5克。先將黑豆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煮軟;羊肉洗凈切成薄片,放入鍋中,加水煮沸,除去浮沫及肥油,然後將黑豆及羊肉連湯倒入燉盅內,加入當歸和切碎的桂圓肉,隔水燉約3小時,佐餐食用。具有補血活血,鎮靜止痛的功效,適用於更年期綜合征、月經不調、高血壓等病人。
☆杭菊花、槐花、玉米須各6克,決明子18克。煎水代茶飲之,連飲15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目眩,便秘,或伴眼底出血。
★大鮮西紅柿2隻,洗凈,除皮;白糖30克。同搗爛,晨食,連食15天以上。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煩躁,或口渴,或眼底出血。
☆鮮嫩豌豆葉或苗600克,洗凈,切碎,加調味品,炒食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暈目赤,大便干結。
★生綠豆粉100克,豬膽汁200克。以上2味混勻,曬干為末,備用。日服2次,每服6克,溫開水送服,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等。
☆鉤藤20克,搗碎,加少量冰片,用布包好,每日晨起和晚睡前放入盆或桶內,加溫水浴腳,每次30~45分鍾,可不斷加水,以保持水溫,每天1劑,10天為1個療程。
★夏枯草30克,鉤藤20克,桑葉15克,菊花20克。水煎。赤足在熱葯液中浸洗(注意不要燙傷),也可同時用手摩擦雙足的湧泉穴位,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長期堅持可降壓。
☆干蚯蚓40克,研末,加入60%酒精100毫升中,浸漬72小時,每日振搖2次。過濾澄清後保存備用。每日3次,每次10毫升,飯後加入少量溫開水沖服。一般於服後10天內血壓下降,大多數患者療效顯著。
★車前草(鮮品)10株,水煎服,每日1劑。
☆花生仁適量,浸泡在食醋中7天以上,時間越久越好。每日晚臨睡前服,每次3粒左右,嚼碎吞服,連服7天為1個療程。本方還可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對動脈硬化也有效。
★鮮芥菜300克,鮮旱蓮草200克。加調味品,炒食,連吃半月,適用於高血壓病人眼底出血,或腎功能不全,或伴泌尿系感染,或伴乳糜尿、血尿。
☆鮮芹菜500克,洗凈,開水燙2分鍾,切細,絞汁,每次服50毫升,1日2次;或用鮮芹菜放入調味品,炒食,連吃15天以上。適用於高血壓病人頭痛腦脹、顏面潮紅、精神亢奮。
★荸薺100克,海蜇頭(洗去鹽)20克,洗凈,煮熟。吃荸薺、喝湯,連吃10天。適用於高血壓病人伴有慢性支氣管炎、咳喘多稠痰者。
高血壓食療法
1. 山楂粥
【原料】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
【製作】先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砂糖煮粥。
【用法】可在兩餐之間當點心服食,不宜空腹食,以7~10天為一療程。
【功效】健脾胃,消食積,散淤血。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以及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
2. 桃仁粥
【原料】桃仁10~15克粳米50~100克。
【製作】先將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煮為稀粥。
【用法】每日1次,5~7天為一療程。
【功效】活血通經,祛痰止痛。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等。
【宜忌】用量不宜過大;懷孕婦女及平素大便稀薄者不宜服用。
3. 胡蘿卜粥
【原料】新鮮胡蘿卜粳米各適量。
【製作】將胡蘿卜洗凈切碎,與粳米同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米開粥稠即可。
【用法】早晚餐溫熱食。本粥味甜易變質,需現煮現吃,不宜多煮久放。
【功效】健脾和胃,下氣化滯,明目,降壓利尿。適用於高血壓以及消化不良、久痢、夜盲症、小兒軟骨病、營養不良等。
4 玉米糕
【原料】新玉米面450克,紅糖200克,食用鹼4克,熟豬油15克,發酵面50克。
【製作】把發酵粉和玉米面摻適量清水合成團後發酵,發酵好之後加上述其他原料揉均勻,然後用濕布蓋好,餳一小時。再反復揉已餳好的面團,整塊投入蒸鍋鋪平,用旺火蒸25分鍾左右。出籠略涼後刀切為塊或菱狀即可隨意食用。
【功能】調中開胃,適用於高血壓,咯血等症。
5西米(獼猴桃)粥
【原料】西米100克,獼猴桃200克,白糖100克。
【製作】洗凈西米浸泡30分鍾瀝干,獼猴桃去皮用刀切成豆粒大小的丁塊;大火燒開倒入西米,開水後改成中火將其他原料放入鍋中,稍煮即成。
【功能】滋補強身,解熱止渴,宜於高血壓、肝炎等病的中老年人。
6藕藏花生
【原料】大藕1公斤,花生米200至300克,白糖若干。
【製作】在藕節的一端切開灌入花生米,灌滿後將切下的藕接在切口處用竹簽固定,放入鍋內用冷水浸沒,中火煮2小時至藕酥熟,然後擠汁水2碗,食用時用刀切成厚片,每日2次為宜,以白糖佐食。
【功能】補脾潤肺、止血化痰、高血壓、心血管病宜食。
高血壓病人的飲食方法:
1. 三餐
飲食安排應少量多餐,避免過飽;高血壓患者常較肥胖,必須吃低熱能食物,總熱量宜控制在每天8.36兆焦左右,每天主食150-250克,動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佔50%。不伴有腎病或痛風病的高血壓病人,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晚餐應少而清淡,過量油膩食物會誘發中風。食用油要用含維生素E和亞油酸的素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筍、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蜇、海帶、洋蔥等,以及少量魚、蝦、禽肉、脫脂奶粉、蛋清等。
2. 低鹽
每人每天吃鹽量應嚴格控制在2-5克,即約一小匙。食鹽量還應減去烹調用醬油中所含的鈉,3毫升醬油相當於1克鹽。咸(醬)菜、腐乳、鹹肉(蛋)、腌製品、蛤貝類、蝦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頭、空心菜等蔬菜含鈉均較高,應盡量少吃或不吃。
3.高鉀
富含鉀的食物進入人體可以對抗鈉所引起的升壓和血管損傷作用,可以在食譜中經常"露面"。這類食物包括豆類、冬菇、黑棗、杏仁、核桃、花生、土豆、竹筍、瘦肉、魚、禽肉類,根莖類蔬菜如莧菜、油菜及大蔥等,水果如香蕉、棗、桃、橘子等。魚不論對哪種高血壓患者,魚是首選的,因為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每星期吃一次魚的比不吃魚者,心臟病的死亡率明顯低。
5.果蔬
每天人體需要B族維生素、維生素C,可以通過多吃新鮮蔬菜及水果來滿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隻蘋果,有益於健康,水果還可補充鈣,鉀、鐵、鎂等。
6.補鈣
有人讓高血壓患者每天服1克鈣,8星期後發現血壓下降。因此應多吃些富含鈣的食品,如黃豆、葵花子、核桃、牛奶、花生、魚蝦、紅棗、鮮雪裡蕻、蒜苗、紫菜等。
7.補鐵
研究發現,老年高血壓患者血漿鐵低於正常,因此多吃豌豆、木耳等富含鐵的食物,不但可以降血壓,還可預防老年人貧血
8.飲水
天然礦泉水中含鋰、鍶、鋅、硒、碘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煮沸後的水因產生沉澱,對人體有益的鈣、鎂、鐵、鋅等會明顯減少,因此對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宜生喝。茶葉內含茶多酚,且綠茶中的含量比紅茶高,它可防止維生素C氧化,有助於維生素C在體內的利用,並可排除有害的鉻離子。此外還含鉀、鈣、鎂、鋅、氟等微量元素。因此每天用4-6克茶葉(相當於2-3杯袋泡茶)沖泡,長期服用,對人體有益。
以上飲食原則,高血壓病人若能落到實處,持之以恆,必會有益於健康。
④ 高血壓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的第三部分 高血壓日常中醫保健方法
對高血壓病人,食療、導引及養生功法有助於血壓的控制,配合中葯內服,能使部分患者血壓恢復正常,對頑固性高血壓及合並有較多症狀的患者,中醫葯方法可起到減輕症狀,協助降壓,減少減緩靶器官損傷的作用,從而起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作用。 (一)陰虛陽亢證主症:頭部脹痛、煩躁易怒、腰膝痠軟。
次症:面紅目赤,脅痛口苦,便秘溲黃,五心煩熱,口乾口渴,失眠夢遺。
舌脈:舌紅少苔,脈細數或弦細
(二)氣血兩虛證主症:頭暈時作、少氣乏力。
次證:動則氣短,頭部空痛,自汗或盜汗、心悸失眠
舌脈:舌質淡,脈沉細無力
(三)痰瘀互結證主症:頭重或痛。
次症:頭重如裹,胸脘痞悶,胸痛心悸,納呆惡心,身重睏倦,手足麻木。
舌脈:苔膩脈滑
(四)腎精不足證主症:心煩不寐、耳鳴腰酸。
次症:心悸健忘、失眠夢遺、口乾口渴等症。
舌脈:舌淡暗,脈細大無力
(五)腎陽虧虛證主症:背寒惡風,腰膝酸軟。
次症:頭痛遇冷加重,手足發冷,夜尿頻數。
舌脈:舌淡,脈沉細
(六)沖任失調證主症:婦女月經來潮或更年期前後出現頭痛、頭暈。次證:心煩、失眠、脅痛。
舌脈:舌淡暗,脈弦細
以上凡具備一項主症和兩項次症症狀,即可診斷該證候成立,採取相應治療。
證候計分及療效評價方法:
中醫證候計分定量標准0分:無證候;
1分:上證較輕,偶爾出現,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2分:上證時輕時重,間斷出現,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3分:上證明顯,經常出現,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4分:上證持續出現,影響工作和生活。 (一)陰虛陽亢證1.茶飲:
菊花茶:白菊花、綠茶,開水沖泡飲服。
苦丁桑葉茶:苦丁茶、菊花、桑葉、鉤藤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菊楂決明飲:菊花,生山楂片,草決明子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2.推薦食物:
芹菜、綠豆、綠豆芽、萵苣、西紅柿、菊花、海蟄、山楂、薺菜、西瓜、茭白、茄子、柿子、胡蘿卜、香蕉、黃瓜、苦瓜、紫菜、蘆筍。
3.推薦食療方:
葛根粥:葛根、粳米、花生米,加適量水,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1小時,分次食用。
菊花粥:菊花摘去蒂,上籠蒸後,取出曬干或陰干,然後磨成細末,備用。粳米淘凈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半成熟,再加菊花細末,繼續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兩次,晚餐食用。
(二)氣血兩虛證1.茶飲:
龍眼紅棗茶:龍眼肉,紅棗,白糖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黨參紅棗茶:黨參,紅棗,茶葉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亦可將黨參、紅棗、茶葉加水煎沸3分鍾後飲用。
2.推薦食物:
大棗、銀耳、芝麻、桑椹。
3.推薦食療方:
當歸燉豬蹄:將豬蹄洗凈切成大塊,在開水中煮兩分鍾,去其腥味,撈出。然後再在鍋內加水燒開放入豬蹄,加入當歸及調料適量,用旺火燒開,改用文火煮至豬蹄熟爛。
歸芪蒸雞:炙黃芪,當歸,嫩母雞1隻。將黃芪、當歸裝入紗布袋,口扎緊。將雞放入沸水鍋內氽透、撈出,用涼水沖洗干凈。將葯袋裝入雞腹,置於蒸盆內,加入蔥、姜、鹽、黃酒、陳皮、胡椒粉及適量清水,上籠隔水蒸約1小時,食時棄去葯袋,調味即成,佐餐食用。
(三)痰瘀互結證1.茶飲:
降脂益壽茶:荷葉、山楂、丹參、菊花、綠茶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陳山烏龍茶:陳皮、山楂、烏龍茶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2.推薦食物:
白蘿卜、紫菜、白薯、玉米、花生、洋蔥、木耳、山楂、海帶、海蟄、大蒜、冬瓜。
3.推薦食療方:
馬蘭頭伴海帶:馬蘭頭洗凈,用沸水燙至色澤泛青,取出後瀝水,切成絲備用。海帶用溫水浸泡1 2小時洗凈,用沸水燙1 0分種,取出切成絲,與馬蘭頭同伴,加鹽、味精、糖、麻油拌和均勻,佐餐用。
綠豆海帶粥:綠豆、海帶、大米適量。將海帶切碎與其它2味同煮成粥,可當晚餐食用。
(四)腎精不足證1.茶飲:
杞菊茶:枸杞子、白(杭)菊花、綠茶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黑芝麻茶:黑芝麻、綠茶各適量,開水沖泡飲服。
2.推薦食物:
銀耳、枸杞子、黑棗、核桃仁、海參、淡菜、芝麻。
3.推薦食療方:
桑椹粥:桑椹、粳米各適量,煮成粥,可早晚2次分服。
首烏豆棗香粥:何首烏、加水煎濃汁,去渣後加粳米、黑豆,黑芝麻,大棗3-5枚、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服用不拘時。
(五)腎陽虧虛證1.茶飲:
杜仲茶:杜仲、綠茶各適量。用開水沖泡,加蓋5分鍾後飲用。
胡桃蜜茶:胡桃仁、茶、蜂蜜各適量。將胡桃仁搗碎,與茶、蜂蜜共放入茶杯中,開水沖泡代茶飲。
2.推薦食物:
韭菜、芝麻、胡桃仁、龍眼肉、羊肉、狗肉、鹿肉。
3.推薦食療方:
復元湯:淮山葯、核桃仁、瘦羊肉、羊脊骨、粳米、蔥白各適量,先羊脊骨半小時,加羊肉煮開,撇去浮沫,再加生薑、花椒、料酒、胡椒、八角、食鹽即可。
杜仲羊腎湯:杜仲,五味子,羊腎,姜、蔥、鹽、料酒適量。杜仲、五味子洗凈包好,加水煮約1小時後加入羊腎片(已去筋膜),加姜等調料再煮30分鍾,去葯包調味即成。
(六)沖任失調證1.茶飲:
歸杞梅花茶:當歸、枸杞子、白梅花各適量,開水沖泡代茶飲。
以上所有的代茶飲及食療方僅為推薦服用,中醫為辨證施治,強調個體化,因此社區醫師在為患者做推薦時切勿盲目,以免對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害。 (一)耳穴療法1.材料:一般常選用生王不留行。
2.選穴:降壓溝、降壓點、肝、皮質下、高血壓點等。
3.操作方法:將王不留行置於相應耳穴處,用膠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對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30-40次,達到使耳廓輕度發熱、發痛。
療程:兩耳穴交替貼壓,3-5天一換,14天1個療程。
(二)體穴按壓1.原理:對於高血壓病患者可辨證施穴,穴位按壓可起到以指代針、激發經絡、疏通氣血的效果。
2.選穴:
陰虛陽亢證者可選用太沖、太溪、三陰交、風池、內關;
氣血兩虛證者,可選用氣海、血海、中脘、太陽、合谷、足臨泣等。
痰瘀互結證,可按壓中脘、豐隆、足三里、頭維、血海、公孫;
腎精虧虛者,可選用腎俞、命門、志室、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
腎陽虧虛證者,可選用關元、百會、足三里、三陰交、神闕、大椎;
沖任失調者,可選用關元、中極、歸來、三陰交、蠡溝、中都。
3.方法:用指尖或指節按壓所選的穴位.每次按壓5-10分鍾,以有酸脹感覺為宜,14天1個療程。 (一)基本原理及要求1.原理:泡腳水選用溫熱(熱水),通過溫熱刺激使腿及全身毛細血管擴張,周圍血液分布增多,循環阻力減少,全身血壓也隨之下降。可以減輕高血壓的症狀。
2.材料:足浴盆或桶盡量選用木質的為好,桶高應不小於40cm,泡腳水選用溫熱(熱水),水溫為40℃。
3.足浴時間:泡腳可每天2次進行,下午與晚間各1次,每次30-40分鍾。
4.方法:雙足浸泡,盡量讓水沒過足踝(有足浴桶者可至膝以下),水溫保持在40℃。
(二)中葯配方陰虛陽亢證者可選用磁石降壓方:磁石、石決明、當歸、桑枝、枳殼、烏葯、蔓荊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獨活18克。將諸葯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溫時足浴,每日1次,每次10-30分鍾,每劑葯可用2-3次。
痰瘀互阻證,可法夏三皮湯:法半夏、陳皮、大腹皮、茯苓皮各30克。水煎取汁,待溫時足浴,每次15-30分鍾,每日2次,每日1劑,連續3-5天。
腎精虧虛者,可選用杜仲木瓜湯: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葯液熱熨腰痛部位,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續3-5天。
腎陽虧虛證者,可選用杜仲木瓜湯:杜仲、桑寄生、木瓜各30克。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用毛巾蘸葯液熱熨腰痛部位,待溫時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鍾,每日1劑,連續3-5天。
沖任失調者,可選用三藤湯:香瓜藤、黃瓜藤、西瓜藤各30克。水煎取汁,候溫足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鍾,每日1劑,連續7-10天。
附:高血壓足浴通用方一一鄧鐵濤教授「浴足方」
懷牛膝、川芎各1 5克,天麻、鉤藤(後下)、夏枯草、吳茱萸、肉桂各10克。上方加水2000ml煎煮,水沸後10分鍾,取汁趁溫熱浴足30分鍾,上、下午各1次,2-3周為1療程。 中醫理論中有「天人合一」,即人與自然的統一性,季節更替時天氣變化無常,如夏秋交替,冷熱更迭,患者容易因氣候突變而加重病情,出現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心悸等症狀。中醫重在治未病,如能在氣候多變的季節根據患者的個體特點在情志、飲食及運動方面加以調節,則可能起到比服用葯物更好的效果。
(一)情志調攝人順應四季變化規律,遵循四季養生法則,調攝情志,精神樂觀、心境清凈。孫思邈在《千金方·養性》中告誡人們 「莫憂愁、莫大怒、莫悲恐、莫大懼……莫大笑、勿汲汲於所欲,勿悁悁懷忿恨……若能勿犯者,則得長生也。」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花鳥蟲魚,均可益人心智、怡神養性,有助於高血壓病的調治。
(二)平衡飲食高血壓患者在季節變換中要少吃酸性食品,多吃能補益脾胃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水果、乾果等;多吃韭菜、菠菜、薺菜和蔥等新鮮蔬菜,能有效降低膽固醇,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積,利於血壓的調控;多吃甘溫食物,如大棗、花生、玉米、豆漿等。
(三)運動調治高血壓患者在季節變換中應當遵循「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靜結合、以靜為主」的原則。堅持戶外鍛煉,以戶外散步、慢跑、太極拳、氣功鍛煉等節律慢、運動量小、競爭不激烈,且不需要過度低頭彎腰的項目為宜,並以自己活動後不覺疲倦為度。
(四)順應季節在季節變化中,通過順應四時變化,調整陰陽,使人與自然相和諧,從而達到陰平陽秘,養生保健之功效,使高血壓患者在四季更替的過程中泰然自處,血壓平穩少波動。春季肝氣當令,萬物生發,血壓易偏高,應多做戶外活動,注意戒怒;夏季炎熱,暑濕為邪,注意飲食勿過油膩及生冷,勿使大汗傷津;秋季乾燥,陰虛之人當注意勿使津傷陰虧;冬季寒冷,腎陽不足之人當注重保護陽氣,宜足浴。
⑤ 中醫如何治療高血壓
中醫認為,高血壓與肝腎虧虛、氣滯血瘀、痰濁阻滯、風陽上擾有關。
1、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有眩暈,頭目脹痛、面紅耳赤、煩躁易怒、舌紅苔黃等症狀。治療宜用平肝潛陽、滋養肝腎之法,常用方劑是:天麻鉤藤飲。
2、肝腎陰虛型高血壓,有眩暈,頭痛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等症狀。治療宜用滋補肝腎、養陰填精之法,常用方劑是:杞菊地黃丸。
3、陰陽兩虛型高血壓,有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等症狀。治療宜用滋陰助陽之法,常用方劑是:金匱腎氣丸。
4、痰濁中阻型高血壓,此症多見於肥胖型高血壓病患者。有頭暈頭脹、沉重如裹、胸悶多痰、肢體沉重麻木、苔膩等症狀。治療宜用化痰祛濕、健脾和胃之法,常用方劑是:半夏白術天麻湯。
5、瘀血阻滯型高血壓,表現為頭暈頭痛如刺、痛有定處、胸悶心悸、舌質紫暗等症狀。治療宜活血化瘀、理氣止痛。常用方劑是:血府逐瘀湯。
6、沖任失調型高血壓 ,本症多見婦女更年期前後,血壓不穩定,多隨情緒變化而波動。有頭暈頭痛、心煩易怒、兩脅脹痛、舌質紅等症狀。治療宜用滋補肝腎、調和沖任法。常用方劑是:二仙湯。
治療還需謹遵醫囑,不能亂吃葯。
⑥ 心臟病治療
有很多病症都有心絞痛的症狀,所以要確定是否患有冠心病應盡快去醫院做個冠狀造影確診,診斷如果是的話治療方法有:
1,葯物治療
對治療冠心病有效或有益的幾類葯物是:
阿司匹林:這是一個經國際國內多位專家,科學、大規模試驗證實了的、價廉物美的、能大大降低冠心病和再梗死發生率的、延長病人壽命的有效又有益的、治療冠心病不可缺少的良葯。
β受體阻斷劑:這也是一個證實了的有效又有益的、在冠心病現代治療中不可缺少的良葯。
鈣拮抗劑:能有效地緩解心絞痛。對冠心病伴心功能不全的病人,目前主張用雙氫吡啶類中的長效制劑而不用短效制劑。
硝酸酯類:能有效地緩解心絞痛,對冠心病的遠期預後無不良影響。
除以上葯物以外,抵克利得等抗血小板葯物、抗血栓葯肝素、他廠類葯物、降血脂葯、轉換酶抑制劑在冠心病的治療中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2,溶栓治療
現代病理學已證實: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血栓的急性形成引起血管腔的急性閉塞,導致冠脈的血流中斷是AMI的病理基礎。溶栓治療是通過靜脈內輸注尿激酶、鏈激酶等溶解血栓葯物,達到開通血管、恢復心肌血流灌注的目的。此方法自80年代中期興起以來,巳確立了其在挽救AMI中的地位,是AMI治療史上的重大進展之一,並已普及到國內各基層醫院,療效迅速、安全性高、簡單易行,大大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時間,減少了醫療費用,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這種療法適用於起病後12小時內到達醫院的病人,以6小時內為佳,其成功率達75%左右。起病後越早接受治療,療效越明顯。起病後1小時內溶栓,在每1000名病人中可多救活 35人;起病後7-12小時內溶栓,每 1000名病人中僅多救活16人。因此,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
3,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型術(PTCA)
經皮腔內冠狀動脈成型術(PTCA)是一種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利用高科技技術治療冠心病的介人性治療手段,它適用於各期冠心病的治療。具體方法是從病人四肢的動脈血管插人一根特殊的細小導管,在X線的指導下到達冠狀動脈開口部位,先冠脈造影,在明確病變的部位、性質、嚴重程度後,再送一根前端帶有球囊的導管到達病變處,在體外對球囊進行充氣以擴張病變血管。如果單純的球囊擴張效果不滿意,一般還要送入一個用激光打磨切割成的合金支架到病變處,以支撐血管,達到使血管充分開通的效果。對某些不適合單純PTCA加支架植入的血管,也可以用定向冠狀動脈內膜斑塊旋切術(DCA)等措施。
根據病情的急緩可將PTCA分為急診PTCA和非緊急的擇期PTCA。前者主要適用於AMI的早期治療和葯物治療無效的不穩定心絞痛病人;後者主要用於病情穩定的冠心病病人。國內自80年代引進該技術以來,發展很快,特別是急診PTCA是當今挽救AMI病人最為直接、迅速、可靠的方法。我中心已將PTCA列為搶救AMI的常規首選方法,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先進技術的輔助下,已成功地搶救了600餘例病人,成功率高達98%以上。
和冠脈搭橋術相比,PTCA具有不開胸、不全麻、對病人創傷極小的優點。它的血運重建程度遠高於溶栓治療,但對某些病人其療效不及冠脈搭橋術,而且存在l5%左右的術後血管再狹窄可能。
4,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也稱為「冠脈搭橋術」。它是從病人身上取一根不影響生理功能的靜脈或動脈,一端連接於主動脈根部,另一端連接於冠狀動脈病變的遠端,正好繞過有病的冠狀動脈部分,像一座「橋」到達遠端的心肌。
CABG 不但可以解決葯物治療和PTCA在冠心病治療中面臨的難題,如冠狀動脈分支處病變、多支處病變、無保護的左主幹病變等,而且是目前最徹底、完整的血運重建方式。搭橋術後1-2月病人就可以恢復正常工作,其早期心絞痛症狀的消除率高達85%-95%,65%以上病人術後5年無心絞痛,5年生存率為93%,10年生存率80%。即使3支冠脈發生病變伴心功能受損者,7年生存率也可達90%,而單純接受葯物治療者僅為37%。以往多採用大隱靜脈作為橋血管,隨著手術技術和器械的完善與發展,目前外科醫生更願意採用內乳動脈、撓動脈等長期暢通率和生存率更高、預後更好的動脈作血管橋。
該手術一般需在全麻、體外循環和心臟暫時停跳下進行,這是病人對該療法的主要擔心。其實, 1999年 11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所接受的就是大隱靜脈搭橋手術。作為手持「核按鈕」、身系全球安危的大國總統,能欣然接受這一手術,並「輕松」地在歲末年初爆出辭職特大新聞,巳雄辯地說明該手術已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我中心僅去年就完成了200餘例冠脈搭橋術,成功率達98%以上。
5,激光心肌血運重建術(TMR或PMR)
TMR或PMR的原理是:爬行類動物的心臟沒有冠狀動脈,它們是靠心臟收縮期和舒張期的壓力階差把血液壓入心肌間廣泛存在的竇狀間隙來對心肌進行血液灌注的。人類胎兒時期的心臟也存在這種間隙,只不過出生後這種間隙不再和心腔或冠狀動脈直接相交通。那麼,能否用激光能量在缺血的心肌上打出一些隧道,利用這些隧道和與激光隧道相交通的竇狀間隙,通過收縮期和舒張期的壓差來對缺血的心肌進行血液灌注呢?這是最初設想的TMR或PMR的原理,但目前的研究認為,其原理比最初的設想要復雜得多。
目前認為下列情況下能取得滿意的效果:1.嚴重的心絞痛或不穩定性心絞痛。2.由於解剖或生理上的原因,不能進行PTCA或CABG。3.術前必須有客觀的證據證明打扎區域的心肌尚未壞死。4.PTCA或CABG不能達到完全血運重建效果。5.CABG後的橋狹窄或PTCA後的再狹窄。6.病人的心功能良好。
從1992年起,美國的FDA就指定多個心臟中心對TMR的療效進行觀察。8年多來,從全世界100多家心臟中心已完成的近8000例TMR術的結果來看,TMR是有效和安全的:和常規的治療相比,TMR術後病人的心絞痛明顯緩解,隨訪中病人心絞痛級別都明顯降低;出院時及隨訪中病人運動負荷試驗的耐受時間都明顯延長;心內膜心外膜的心肌灌注比例明顯增加。
在國外,TMR以前主要是CABG的一種輔助治療措施和對嚴重的難治性心絞痛病人的一種治療選擇,目前 TMR正在作為一種和 ppCA、CABG互補的血運重建手段而應用於臨床。
PMR在全世界范圍內正處於興起階段淚前看療效和TMR無明顯區別。
6,冠心病的中葯處方:
研究發現,中葯治療冠心病療效較好,現介紹幾劑中葯處方.
中葯處方(一)
【辨證】氣虛血瘀。
【治法】舒胸益氣,活血通脈。
【方名】舒胸益氣湯。
【組成】黃芪30克,黨參30克,丹參30克,赤白芍各10克,川芎10克,降香10克,枳殼10克,紅花10克,麥冬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陳慕蓮方。
中葯處方(二)
【辨證】心火亢盛。
【治法】降火通脈,活血寧心。
【方名】通脈寧心湯。
【組成】細木通10克,路路通10克,生地15克,全瓜蔞5克,丹參15克,鬱金10克,茯神10克,炙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子義方。
中葯處方(三)
【辨證】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陰,化瘀通絡。
【方名】益氣養陰通絡湯。
【組成】南沙參20克,北沙參20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桂枝10克,生地30克,丹參25克,川芎15克,益母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志雄方。
中葯處方(四)
【辨證】氣陰兩虛,心脈瘀阻,虛實相兼。
【治法】益氣養陰,活血化瘀。
【方名】寧心湯。
【組成】孩兒參9克,丹參9克,當歸6克,川芎3克,生地9克,赤芍9克,白芍9克,桃仁9克,紅花5克,茯苓9克,木香5克,陳皮3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孟百三方。
中葯處方(五)
【辨證】心腎陽虛,心血瘀阻。
【治法】溫陽益氣,滋補陰血,化瘀通絡。
【方名】黃芪通痹湯。
【組成】黃芪3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9克,地黃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玉瑛方。
中葯處方(六)
【辨證】氣虛痰濁。
【治法】補氣健脾,除痰通瘀。
【方名】益氣除痰湯。
【組成】黨參18克,五爪龍50克,法半夏10克,橘紅6克,竹茹10克,枳實6克,白術15克,茯苓15克,山楂1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中葯處方(七)
【辨證】心氣不足,心陽不振。
【治法】養心定志。
【方名】養心定志湯加減。
【組成】太子參10克,茯苓10克,菖蒲8克,遠志8克,炙甘草5克,桂枝8克,小麥10克,大棗5枚,丹參10克,佛手8克,龍骨15克,珍珠母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高輝遠方
7,冠心病民間偏方:
方1
【組成】瓜簍20 克、薤白15 克、白酒15 毫升。
【用法】加水200 毫升煎取100 毫升,每日分2 次服。
【主治】冠心病。
方2
【組成】花生仁、米醋、栓花適量。
【用法】浸醋24 小時,每天起床後取花生仁10~15 粒服。或每晚浸10~15 粒花生仁,第二天早晨連醋一起服。
【主治】冠心病。
方3
【組成】七成熟青柿子1000 克、蜂蜜2000 克。
【用法】柿子去蒂柄,切碎搗爛絞汁,汁入砂鍋以大火再改用小火煎至濃稠,加蜂蜜再熬至稠,停火冷卻,每次1 湯匙,開水沖飲。日服3 次。
【主治】冠心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病。
方4
【組成】牡丹皮30 克、田三七10 克、川穹10 克、白酒1000 毫升。
【用法】密封浸制2 個月後,每晚睡前取15 毫升飲。
【主治】冠心病。
方5
【組成】老茶樹根粗壯者30~60 克,糯米酒適量。
【用法】上一味為每日量,加糯米酒入瓦罐加水,文火煎2 次,取濃汁於晚睡前服,徐徐服完,30 天為一療程。可連用4~5 個療程。
【主治】冠心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功能不全。
【說明】勿加糖,否則療效差。
方6
【組成】茶葉15 克、素馨花6 克、茉莉花1.5 克、川尊6 克、紅花1克。
【用法】後兩味焙黃研未,用過濾紙袋裝,與前三味同泡茶常年飲用,每日1~2 次。
【主治】冠心病、胸悶、心悸、夜寐不安、頭暈頭痛。
方7
【組成】綠茶1 克,山植片25 克。
【用法】加水400 毫升煮沸5 分鍾,分3 次溫服,可加開水續泡飲,每日1 劑。
【主治】冠心病。
方8
【組成】丹參50~100 克、白酒(55 度)1000 毫升。
【用法】丹參製成粗末,浸酒中15 天,配製為5%~10%的葯酒,每服20~30 毫升,每日3 次。
【主治】冠心病。
方9
【組成】好茶末120 克,煉乳香30 克,食醋、免血各適量。
【用法】共研末,用醋同兔血和丸,如雞頭大,每服1 丸,溫醋送下,每日1 次。
【主治】冠心病,心絞痛。
方10
【組成】茶葉10 克、香蕉50 克、蜂蜜少許。
【用法】沸水沖泡茶葉,香蕉去皮研碎加蜜調入茶水中,當茶飲,每日1 劑。
【主治】冠心病,動脈硬化。
方11
【組成】茶葉5 克、山植、益母草各10 克。
【用法】沸水泡飲,每日飲用。
【主治】冠心病。
方12
【組成】茶葉、山渣、菊花各10 克。
【用法】沸水泡飲,每日飲用。
【主治】冠心病。
方13
【組成】綠茶1 克,蓮心干品3 克。
【甲法】沸水沖泡,加蓋,5 分鍾可飲,飯後飲用,可續泡再飲,直至味淡。
【主治】冠心病。
方14
【組成】靈芝30 克、丹參5 克、三七5 克、白酒500 毫升。
【用法】加蓋浸泡,每天攪拌1 次,15 大即成,每飲適量。
【主治】冠心病。
8,冠心病食療方:
(1)桃仁粥:桃仁10克,粳米適量。將桃仁煮熟去皮尖,取汁和粳米同煮粥,食用,日1次。亦可用桃仁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加粳米煮粥。本方有活血化瘀之效,主治心血瘀阻證。
(2)山楂粥:山楂30克(鮮者60克),粳米100克,砂糖適量。將山楂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而後加粳米、砂糖,煮粥,作上下午點心服用,不宜空腹食用。本方有活血化瘀之效,用於心血瘀阻者。
(3)芥菜粥:芥菜頭數個,同米煮粥,溫熱食用。本方有溫中利氣、宣痹祛痰之功,用於痰濁壅塞者。
(4)澤瀉膏:澤瀉500克,加水煎熬,去渣,加煉蜜250克收膏,每服2匙,日服2次。本方具有祛濕降濁之效,用於痰濁壅塞者。
(5)仙人粥:制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適量。將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煮成粥,再入紅糖少許,而後煮一二沸即成。早晚溫熱分服。本方具有益氣養陰、滋補心腎之效,用於氣陰兩虛,心腎陰虛者。
(6)山萸肉粥:山茱萸15~20克,粳米100克,白糖適量。將山萸肉洗凈去核,與粳米同煮成粥,待粥將熟時,加入白糖稍煮即可。本方具有滋補心腎之效,用於心腎陰虛者。
(7)韭菜粥:白米50~100克,韭菜子20克(研末)先將白米煮粥,入韭末稍煮,即可食用,晨起早餐服之,本方有溫補脾腎之效,用於陽氣虛衰者。
(8)山葯粥:羊肉250~500克,山葯50克,粳米100~150克。羊肉去脂膜,切細,煮成湯,入山葯、粳米煮粥。本方有溫補脾腎之功,用於脾腎陽虛者。
(9)人參銀耳湯:人參5克,銀耳10~15克。先將銀耳溫水浸泡12小時,洗凈。人參切小片後,用微火煮熬2小時,再入銀耳熬1小時即可。本方有益氣養陰之效,用於氣陰兩虛證者。
(10)靈芝田七飲:靈芝20克,田七末3克,先煎靈芝1小時,取汁送田七末,每日1次,30天為1療程,連用2~3個療程。具有益氣通絡之功效。
(11)加味生脈飲:太子參30克,麥冬12克,五味子15克,丹參15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用,連服7~10天。本方有益氣養陰,活血通絡之功效,注意監測血壓。
(12)三仁湯:瓜蔞仁10克,薏苡仁20克,冬瓜仁30克。共煎湯,分早晚二次服用。本方具有豁痰化濁,通陽開結之功效。
(13)丹參飲:丹參20~30克,煎湯代茶,分次飲用,可常服。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
(14)雪紅湯:荸薺300克,山楂糕60克,白糖適量,甜青梅脯丁、桂花糖各少許。荸薺洗凈,去皮、切丁,用小砂鍋加水1大碗煮荸薺,煮沸後加白糖少許,再以文火煮10~15分鍾。山楂糕切丁,放入荸薺湯內,立即離火,加入青梅脯丁及桂花糖少許,拌勻吃。每次1小碗,日服2次。具有開胃消食,清肝化滯之功效。對高血壓、動脈硬化及冠心病有輔助治療作用。
9,冠心病患者保健常識:
由於供應心臟營養的血管——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管腔狹窄甚至堵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和影響心臟的功能,從而產生的心臟病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猝死。心電圖、心肌酶測定、放射性核素檢查和冠狀動脈造影能進一步明確診斷。 控制血壓、血脂、體重和戒煙能有效防止冠心病的發生和發展。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硝酸酯類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葯物,必要時可做冠狀動脈成形術和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效果頗好。 1.少吃動物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等,少吃肉,多吃水果。 2.節制飯量,控制體重。 3.限制食鹽的攝入,每日以10克以下為宜。 4.如患高血壓應在醫師指導下長期服用降壓葯物,使血壓保持在正常或較低水平。 5.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度緊張和情緒波動。保持大便通暢,睡眠充足。 6.可做輕微的體育活動,如太極拳、廣播操、散步等。 7.常備緩解心絞痛的葯物,以便隨時服用。若有持續疼痛或服葯不能緩解,應立即到就近的醫院急診。 冠心病的一級預防 對尚未發生冠心病的人群,採取預防性措施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1.高危者的一級預防 高危者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明顯增高或中度增高並伴有其他冠心病危險因素(高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低<35毫克/分升,<0.9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高>160毫克/分升)、高血壓、吸煙、糖尿病、男性>45歲、女性>55歲、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者。為減低血膽固醇水平,要戒煙,控制血壓和體力活動,減輕體重等。 2.中度危險者的一級預防 中度危險者指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無其他危險因素者。危險相對較高,但近期內不會有發生冠心病的危險。該類人群數量大,多為青年和中年男女。 3.治療 (1)早期檢出血膽固醇異常並使之減低。有人認為,動脈粥樣硬化到了晚期才開始降低膽固醇,冠心病的危險仍能降至基線水平,這是不正確的。 (2)有指導性地改善飲食習慣和增加體力活動。從美國年齡標化冠心病,推測發病率降低與膽固醇及飽和脂肪酸攝入減少而使血膽固醇減低有關,推測年齡>4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冠心病危險降低50%;年齡>5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39%;年齡>60歲,總膽固醇下降10%,危險下降27%。中年人輕度降低膽固醇並維持終生,是十分有效降低冠心病危險的預防措施。 (3)大量食用蔬菜和水果。 4.終生預防 如果從兒童期開始有效預防,在他們成為老年人時,冠心病的發病率有可能大大降低。 冠心病的二級預防 1. 指已有冠心病,積極治療危險因素 (1)飲食:既要避免高脂肪飲食,又要確保滿足人體的各種營養素,防止營養不良。 (2)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規律,睡眠時間合理,防止睡眠不足。 (3)個人習慣:抽煙和酗酒是會導致和加重冠心病的。從預防角度來看,特別是年輕人,應遠離這些不良習慣。 (4)應重視基礎病變的治療: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血脂、高膽固醇等。 2. 預防心臟病發作 (1)注意飲食:不要超食;減少膽固醇、脂肪和糖分的攝取量;多吃含有大量水果和蔬菜的均衡飲食;通過適當飲食和運動除去多餘的脂肪;不要給心臟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2)不要吸煙。 (3)增加活動:讓生活充滿活力,多走動,爬樓梯而不乘電梯,定時運動。 (4)應對精神壓力:尋求各種途徑來調解生活上的壓力,你可以培養嗜好或通過運動鬆懈日常生活中的緊張情緒,控制高血壓、高膽固醇和糖尿病,定時檢查身體並遵照醫生的指示去做。
文章中醫中葯網www.zhong-yao.net
1、碰傷摔傷,傷處疼痛:
土鱉蟲1兩 ,焙乾,研末。每服1錢,黃酒沖服,每天2次。
2、經閉,痛經:
土鱉蟲2錢,丹參5錢,赤芍、香附各4錢,桃仁、延胡素各3錢,水煎服。
3、黑色素瘤:
土鱉蟲、金銀花各2斤,紅棗、核桃仁各1斤,制馬錢子半斤,冰片6錢,豬膽汁1.5斤。除豬膽汁外共研細粉。將豬膽汁煮沸1小時,加入葯粉,用適量蜂蜜為丸,每丸重2.5錢。每日早晚各服1丸。
4、治療痰瘀阻絡型增生性關節炎、肩關節周圍炎、術後關節粘連、滑囊炎等:
酒制土鱉蟲15克 配牛蒡子15克 僵蠶15克 膽南星6克 蒺藜10克 獨活15克 白芷6克 丹參20克 川烏10克 細辛6克 炙甘草30克。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用。
5、治療肝硬化:
本方於十年前在廣州中醫大學一次座談會間由鄧鐵濤所授:土鱉蟲10克 配太子參30克 炙鱉甲30克 白術15克 茯苓15克 楮實子12克 菟絲子12克 萆薢10克 丹參20克 炙甘草6克。
6、治臌脹(屬肝鬱氣滯,肝脾不和):
土鱉蟲10克配生曬參15克,川芎20克,當歸15,車茵陳30克,姜黃10克,鱉甲30克,醋柴胡10克,青皮10克,白術15克,鬱金20克,炒丹皮20克,赤芍15克,雞內金15克,甘草6克。
(7)鄧鐵濤治療痰阻的方法擴展閱讀:
葯理作用:
提取液及水提醇沉液分別有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的作用;提取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減少聚集數;總生物鹼可提高心肌和腦對缺血的耐受力,並降低心、腦組織的耗氧量;水煎液具有調脂作用,能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提取物可抑制D-半乳糖所致的肝損害而有保肝作用。
相關配伍
1、治骨折筋傷後期,筋骨軟弱無力者,常配伍續斷、杜仲等,如壯筋續骨丸。(《傷科大成》)
2、治癓瘕痞塊,常配伍柴胡、桃仁、鱉甲等,如鱉甲煎丸。(《金匱要略》)
⑧ 鄧鐵濤的四界指什麼
養生重於治病」是鄧鐵濤一直倡導的健康理念。早在1986年,鄧鐵濤教授就設想把人們的健康要求上升到精神世界,使氣功、文學、音樂、歌舞、美食、葯膳、模擬的環境和夢幻世界成為「保健園」,讓人們能享受到健康的快樂。他強調應發揚傳統食療養生和體育運動等保健方法,用中醫扶正固本、祛邪防病理論指導保健工作。鄧鐵濤生前身體力行,年逾百歲仍然耳聰目明、思維敏捷、氣色紅潤、皮膚富有彈性,除了他最強調的養心養德及運動外,鄧鐵濤的日常飲食看似非常簡朴,但蘊含著中醫陰陽學說及五臟相關學說相關內涵,值得我們去整理和研
靈魂匹配,我在另一邊等你
近十年來,鄧鐵濤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平時吃什麼能夠長壽?每當這個時候,鄧鐵濤總是笑著說:「只有四個字,那就是『雜食不偏』」。這是鄧鐵濤從中醫經典和日常生活保健中總結出來的,五行學說認為萬物能分為五行,食物更不例外。《黃帝內經》中總結了「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的膳食配製原則,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應當以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補充人體氣血精微,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無論是養生保健,還是治病救人,他都重視脾胃功能的調理,強調進食「七分飽」。鄧鐵濤日常飲食偏於清淡,注意營養,多吃容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主食以米飯為本,每周有1~2頓雜糧,如番薯、芋頭、淮山、土豆、燕麥、饅頭等。喜食蔬菜、水果、豆類、牛奶、雞蛋、核桃等,在動物食品的選擇上 ,鄧鐵濤喜歡吃魚、蝦、雞肉和牛肉等。在飲食養生方面,鄧鐵濤強調飲食要有節度,他說:「大凡食無定時,過飢和過飽,都易傷脾胃,脾胃損傷,則諸病叢生」
⑨ 請問先生有什麼草葯對高血壓治療比較有效呀還有治療冠心病的!
高血壓
(一)
【辨證】肝鬱化火上炎。
【治法】清肝瀉火,行血通經,緩急解痙。
【方名】三草湯。
【組成】夏枯草10克,龍膽草3克,益母草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劉渡舟方。
(二)
【辨證】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平肝。
【方名】玄參鉤藤湯。
【組成】元參21克,生地15克,白芍12克,麥冬10克,夏枯草15克,鉤藤15克,菊花10克,丹參15克,澤瀉10克,生山楂10克,木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30天為1療程。
【出處】傅雲江方。
(三)
【辨證】瘀熱。
【治法】化瘀清熱。
【方名】化瘀清散湯。
【組成】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參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紅花12克,地龍12克,薄荷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李潤民方。
(四)
【辨證】氣虛痰濁阻滯。
【治法】益氣化痰。
【方名】赭決九味湯。
【組成】黃芪30克,代赭石30克(先煎),草決明24克,黨參15克,茯苓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白術9克,甘草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五)
【辨證】肝火上擾清空。
【治法】平肝清熱,通絡止痛。
【方名】清肝湯。
【組成】川芎15克,川牛膝15克,地骨皮15克,菊花20克,地龍10克,夏枯草30克,玉米須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龔志賢方。
(六)
【辨證】肝腎陰虛,陰虛陽亢。
【治法】滋陰補腎,平肝潛陽。
【方名】蓮椹湯。
【組成】蓮須12克,桑椹子12克,女貞子12克,旱蓮草12克,山葯15克,牛膝15克,龜板30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出處】鄧鐵濤方。
(七)
【辨證】腎陰陽兩虛。
【治法】平肝滋腎潛陽。
【方名】脾腎雙補湯。
【組成】桑寄生30克,玉米須30克,生龍骨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首烏24克,川芎9克,淫羊藿9克,杜仲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鄧鐵濤方。
(八)
【辨證】陰陽兩虛,虛陽上亢。
【治法】滋陰潛陽。
【方名】附子龜板湯。
【組成】附塊6克,龜板9克,女貞子9克,旱蓮草9克,何首烏15克,丹參15克,磁石30克,石決明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姜春華方。
(九)
【辨證】脾腎陽虛,痰濕內盛,水氣上逆。
【治法】溫陽利水,健脾化痰。
【方名】龍牡真武湯。
【組成】茯苓9克,清半夏9克,白術6克,白芍6克,附片6克,生龍骨12克,生牡蠣12克,生薑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蒲輔周方。
(十)
【辨證】肝陽上亢。
【治法】清肝,平肝,潛陽,鎮痙熄風。
【方名】紅龍夏海湯。
【組成】紅牛膝12克,地龍12克,海藻30克(另包水洗),夏枯草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黎炯方。
(十一)
【辨證】肝陽上亢,肝腎陰虛。
【治法】平肝熄風,育陰潛陽。
【方名】清腦降壓湯。
【組成】珍珠母20克,石決明25克,何首烏50克,白菊花15克,鉤藤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張成思方。
(十二)
【辨證】肝經熱盛,痰濁中阻。
【治法】清肝熄風,活血散瘀。
【方名】八味降壓湯。
【組成】紫丹參30克,懷牛膝15克,夏枯草30克,丹皮15克,馬兜鈴30克,鉤藤15克,刺蒺藜15克,代赭石30克(碾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出處】來春茂方。
(十三)
【辨證】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肝腎,降壓熄風。
【方名】七子湯。
【組成】決明子24克,枸杞子12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5克,金櫻子9克,沙苑子12克,桑椹子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 高血壓 -
專方治療
(1)降壓方
組成:生石決30克,羅布麻葉30克,豨薟草30克,白芍10克,益母草10克,漢防己10克,桑寄生15克,丹參15克。
加減:頭痛項強加葛根、藁本;面紅目赤、便秘加黃芩、大黃;腰痛楚、夜尿多加川斷、益智仁、黃精;心悸、脈結代加炙甘草、桂枝、大棗、阿膠;胸悶、心前區前痛加全瓜蔞、鬱金、失笑散、延胡;血脂高加山楂、澤瀉、茵陳、制首烏、決明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一次。
療效:共治療103例,其中顯效44例,有效52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93.2%。
(2)活血潛降湯
組成:川牛膝20克,鉤藤30克,丹參20克,益母草10克,桑寄生15克,地龍10克,川貝母6克,生地10克,山葯10克,澤瀉20克,甘杞子10克,制附子3克,茶葉適量。
加減:失眠加夜交藤、炒棗仁;心悸氣短加五味子、明黨參;神疲乏力加焦自術、黃芪;腰酸肢冷者川牛膝改懷牛膝,附子增至10克,加杜仲;舌麻肢麻加全蠍、白僵蠶;半身不遂加川芎、黃芪;動脈硬化加首烏、草決明;血脂及膽固醇高加山楂;納差加山楂或萊菔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102例,其中顯效39例,有效5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90.2%。
(3)平調陰陽方
組成:女貞子15~30克,旱蓮草15~30克,桑椹子15克,白芍15克,丹參15克,牛膝12克,地龍10克,鉤藤12克,茺蔚子12克,珍珠母30克,杜仲12克。
加減:肝陽上亢加黃芩、梔子、澤瀉、車前草;痰濕盛加半夏、蒼術、佩蘭;夾血瘀加赤芍、川芎、桃仁、紅花;陽虛加附子、肉桂;氣虛加黃芪、黨參;高血脂加山楂、首烏、澤瀉;肢麻加伸筋草、豨薟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101例,其中顯效43例,有效40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82.18%。
(4)平降湯
組成:澤瀉60克,益母草30克,懷牛膝15克,鉤藤15克(後下),夏枯草15克,桑寄生15克,生石決明30克(先煎),明天麻10克,青木香10克。
加減:肝火旺加生地、龍膽草、黃芩、大黃;陰虛陽亢加茺蔚子、生龍牡、生熟地、桑椹子、豨薟草;陰陽兩虛加淫羊藿、仙茅、鹿角膠、肉桂、知母、黃柏、山萸肉、生地;痰濕壅盛加蒼術、白術、半夏、茯苓、陳皮、厚朴、木香;肝風上擾加生地、菊花、丹參、珍珠母、龍齒、女貞子、旱蓮草。
用法:每日1劑,水煎至500毫升,早晚分服,20天為一療程,連服二個療程,中間停7天。
療效:共治療100例,其中顯效74例,有效2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
(5)清腦降壓湯
組成:珍珠母20克,石決明25克,何首烏50克,白菊花15克,鉤藤15克。
加減:肝陽上亢(高血壓Ⅱ~Ⅱ期)加玄參、白術、牛膝、蒺藜、地龍、黃芩、夏枯草;肝腎陰虛(高血壓Ⅱ~Ⅲ期)加淫羊藿、金櫻子、巴戟天、黃芪、茯苓、杜仲、熟地。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76例,其中顯效66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6%。
(6)涼肝通絡湯
組成:丹皮20克,地龍30克,梔子12克,白芍24克,石決明24克,牛膝15克。
加減:心悸加桂枝;口渴加玄參;肢麻加桑枝;胸悶加川楝子;眼花或耳鳴加菊花;腰膝酸軟加桑寄生;面及下肢浮腫加黃芪、附片;咳嗽痰喘加礞石、半夏。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Ⅱ~Ⅲ期高血壓病人53例,顯效47例,有效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6.23%。
(7)降壓湯
組成:丹參30克,葛根20克,鉤藤30克,澤瀉60克,川芎10克,川牛膝20克。
加減:肝腎陰虛加杞子、沙菀、蒺藜、白芍、黑芝麻;腎陽虛加懷牛膝、仙茅、仙靈脾、桑寄生;脾虛肝鬱加黨參、白術、茯苓、陳皮、木香、鬱金、白芍;心脾兩虛加山葯、白術、茯苓、棗仨、炙遠志、當歸;痰濕壅盛加半夏、陳皮、茯苓、鬱金、姜南星、炙遠志。
用法:2日1劑,水煎服,日服3~4次,15劑為一療程,連服1~2個療程。
療效:共治療47例,其中顯效37例,有效5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9.3%。
http://www.pharmnet.com.cn/tcm/nbzz/xxgxt/1095/zfzl.html
參考資料:http://www.poptool.net/health/disease.asp?key=%B8%DF%D1%AA%D1%B9&noon=%BC%B2%B2%A1%B2%E9%D1%AF
⑩ 鄧鐵濤的真諦
鄧鐵濤既重視理論又著力於臨床,學術上能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這完全得益於「早臨證,跟名師」。他親見父親運用仲景的「枳實芍葯散」治療一例注射嗎啡才能止痛幾小時而過後又劇痛的產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按當時他的認識,「枳實芍葯散」只不過是一個平淡的方劑,但經過他父親的實踐,「經方」之效力竟如此非凡。在50多年的醫療教學實踐中,他更深地體會到中醫理論來自實踐,必須在長期的臨床體驗中,不斷驗證探討,才能探求得中醫理論的真諦,從而掌握其要領,加以發揚。「寒」「溫」統一辨證論治長期以來,外感發熱病的論治,有「傷寒」與「溫病」之分,在歷史上發生過數百年的爭論。鄧鐵濤自幼受父親的影響,對「傷寒」與「溫病」無所偏執。以後在實踐中,更體會到只要真正辨證論治,有是證而用其方,無論是傷寒方或溫病方,都能取效活人。如何看待「寒」「溫」之爭?鄧鐵濤在50年代便開始對此進行研究探討,他對溫病學說的產生與發展作了較全面的剖析,認為傷寒學派以東漢張仲景為宗師,以《傷寒論》為典範。但宋元以後,由於都市人口密集,水陸交通頻繁,並且遠洋業也日漸發達,為傳染病的流行釀成條件,傳染病的種類續有增加,這就使醫家感到運用傷寒經方治病有時而技窮,於是便有了溫病學派的萌芽。到了明清時期,經吳又可、葉天士、薛生白、吳鞠通、王孟英等醫家的探索研究,溫病學說日臻成熟,從而形成了溫病學派。從發展的觀點來看,溫病學派是在傷寒學派的基礎上向前發展了的,可以看成是傷寒派的發展。但如果認為既然是發展了,便可取代傷寒派,取消傷寒派的寶貴經驗——法與方,那是錯誤的。同樣,認為溫病派微不足道,殺人多於救人,而一筆抹煞溫病派數百年來的學術經驗,也是不對的。他主張:傷寒與溫病的學說和方法同樣是我國醫學寶貴的遺產,應該以科學的方法通過臨床實踐進行研究與實驗。1955年8月,他在《中醫雜志》發表了題為《溫病學說的發生與成長》一文,闡明了自己的學術觀點,在中醫界引起了較大反響(此文後來被日本神戶中醫學研究會翻譯,刊於《中醫臨床》1980年第3期,對日本中醫學界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寒」、「溫」到底如何合流?鄧鐵濤提出了更高層次的研究課題。他從毛澤東的「兩論」中得到啟迪:理論之重要,在於能指導實踐。「寒」、「溫」之爭,主要矛盾在辨證。在教材中,外感發熱病的辨證,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六淫辨證」,這對學術流派學習是必要的,但在臨床上,則往往使初學者見證茫然,所以他認為「寒」、「溫」合流的關鍵在辨證上,從而提出了「外感發熱病辨證之統一」的學術觀點。他認為傷寒派與溫病派有一脈相承的關系,其所研究的對象又同是外感發熱性疾病,所以辨證的統一是可能的,亦是完全必要的。怎樣使分歧的辨證比較緊密周詳,取長補短使之統一,便於掌握和指導臨床,把前人的學說提高一步?鄧鐵濤對文獻醫著做了大量的研究,並以臨床實踐為依據,於70年代初,先後發表了《外感發熱病辨證芻議》、《外感發熱病的辨證論治》等文,從歷史發展、病因、病機、辨證、實踐等方面闡述了外感發熱病辨證可以統一,而且能夠統一的觀點,提出了一套較完整的辨證提綱和論治方法。《外感發熱病的辨證論治》內容,於1971年編入《中醫學新編》。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鄧鐵濤在所主編的《實用中醫診斷學》中,將「外感發熱病辨證之統一」的學術觀點,更統一化、理論化地融會到「辨證方法在臨床上的綜合應用」的章節中。 五行學說之研究60年代初,有學者在哲學領域上對古代的五行學說持否定態度,認為是簡單的循環論和機械論,這些觀點亦直接影響中醫的教學界,有人主張在教學上廢棄中醫的五行學說。如何對待這一學術爭鳴?鄧鐵濤以唯物史觀和唯物辯證法為准繩,涉獵《周易》、《尚書·洪範》以及先秦諸子有關學說,結合歷代醫家理論及自己的體會,認為中醫五行學說來源於古代哲學,但又不是古代哲學,因為它與中醫臨床相結合,經過歷代醫家的發揮,已成為中醫理論體系不可缺少的核心之一。
1962年11月16日,鄧鐵濤在《光明日報》「哲學」版上發表了題為《中醫五行學說的辯證法因素》一文,指出中醫的五行學說主要落實在藏象學說中,臟腑配五行,是經過無數醫療實踐提煉出來的。反映了中醫把人體的功能歸納為五大系統(五臟),內外環境都與這五大系統聯系起來,並用五行生剋關系表達五大系統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關系,用以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治療與預防。通過該文,鄧鐵濤肯定了中醫五行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因素。
1975年,鄧鐵濤就其研究心得,又發表了《再論中醫五行學說的辯證法因素》,指出:中醫五行學說不等同於古代哲學上的五行學說,後世中醫的五行學說,也不完全等同於秦漢以前醫學的五行學說,它在中醫學中有一個發展過程。它所概括的生克制化關系,實質是臟腑組織器官之間,人與環境之間,體內各個調節系統促進和抑制之間的關系,五行學說指導臨床治療過程,實質是使人體遭到破壞的內穩態恢復正常的過程。從而肯定了五行學說隨著醫學歷史的發展,不斷豐富其辯證法因素。進一步指出這一學說值得研究和發揚。
鄧鐵濤認為,中醫學之發展,必須與時代各種最先進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在此同時,中醫學本身首先要把原有的寶藏來一次大整理,使中醫的理論更加系統化、規范化。「陰陽五行學說」一直是中醫理論的核心之一,但「五行學說」在古代哲學上唯心主義者運用得較多,只有中醫學之五行學說一直與醫學之唯物辯證法相結合。而我國學術界對此了解甚少,因此一直懷疑中醫理論的科學性。日本的漢方就不信中醫的五行學說。如何向科技界展示中醫五行學說之精華——相互聯系的辯證法思想?鄧鐵濤迫切地感到應對五行學說加以發展,賦於它現代系統論的內容。1988年,他在《廣州中醫學院學報》第2期發表了《略論五臟相關取代五行學說》,指出五行學說的精髓是強調以五臟為中心的臟腑組織之間,人與外環境之間等相互促進,相互抑制關系,主要是五臟相關關系。並提出用五臟相關說取代五行學說,指出五臟相關說提取、繼承了五行學說之精華,並賦予它現代系統論內容,是五行學說的發展方向。心主神明論的新認識有人提出到底是腦主神明還是心主神明?其實質是懷疑中醫「藏象」學說的科學性。鄧鐵濤認為,所謂「藏象」,就是心、肝、脾、肺、腎5個臟的宏觀現象,是中醫運用陰陽五行學說對人體功能加以歸納的五大系統,這一學說是中醫通過幾千年的治療與預防疾病的觀察而升華為理論的。對其不能以西醫的解剖生理學來衡量與理解,只有用當今的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才能理解中醫的藏象學說的科學性,才有可能發現藏象學說的奧秘。他在70年代就認為心臟不單是個血泵的作用,心臟一定有內分泌物質足以調節大腦的作用。當西醫學者研究發現肺臟除了呼吸功能之外還有「非呼吸功能」(即肺還是機體很多內分泌素產生、釋放、激活及滅活的主要場所),從而證明了藏象學說的「肺主治節」理論的科學性之後,他更堅定了自己的看法。1983年3月24日,世界第一個植入人工心臟患者死亡後,外電引述了為克拉克植入人工心臟的外科醫生德夫里斯的話說:「雖然塑料心臟不斷泵血,但克拉克的血管變得鬆弛無力,發生膨脹,他的循環系統不能保持把帶氧的血推向全身器官所需要的壓力。他的結腸功能喪失了,接著他的腎功能喪失了,然後大腦功能喪失了。」鄧鐵濤對這一報道十分重視,他估計,心臟被置換之後,「心激素」的分泌停止了,當肺臟代替心的部分功能維持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心激素」在體內的儲存用盡之時,生命便終止了,並指出要使人工心臟能長期顯效,必須尋找心臟的內分泌素。他於1983年4月發表了《心主神明論》,文中指出,中醫把心藏血脈與主神明合一起來,是把循環系統與高級神經活動合起來都歸屬於心。提出心臟這個實質器官,不僅只具有血泵的機械作用,它一定還有能作用於大腦的內分泌物的假設。並預言:當人工心臟的使用擴大之時,就會發現心臟的內分泌物質的存在及其重要性,從而將證明「心主神明」論的科學性。1984年,世界醫學界便有學者報道發現心臟有內分泌素。 脾胃學說之繼承與研究脾胃學說是祖國醫學的璀璨瑰寶,鄧鐵濤向來十分重視。他善治胃、十二指腸潰瘍,完全得益於這些理論作指導,他認為此病成因較為復雜,多因幾種因素的反復作用而成。於諸因素中,較為重要的有三大因素——飲食因素、精神因素、體質因素。三者之中又以體質因素為關鍵性因素,體質因素即脾胃虛。從臟腑的關系來看,病生於胃,受侮於肝,關鍵在脾。脾氣虛常為此病的重要一環。在分型治療上,對肝胃不和者,常用四逆散加雲苓、白術、大棗;脾胃虛寒者,常用黃芪建中湯加減;脾虛肝鬱兼瘀者,常用四君子湯加黃芪、紅花、桃仁、柴胡、白芍、海螵蛸之屬;胃陰虧損者,常用麥門冬湯加減(麥冬、黨參、沙參、石斛、玉竹、雲苓、烏梅、甘草)。並指出,此病雖成因多種,但必因脾胃之氣受損至不能自復而後成病,常是慢性而反復發作,故不能滿足於症狀的緩解而中止治療;脾胃氣虛為本病之根本,因此不管原屬何型證,最後均需健脾益氣或健脾益氣再加養胃陰,鞏固治療2至4個月,方可言收功。他的這一學術觀點,是脾胃學說理論在治療胃腸道疾病上的繼承與深化。
60年代初,廣州中醫學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157醫院聯合進行脾胃學說的研究,根據張仲景「四季脾旺不受邪」與李東垣「內因脾胃為主論」,提出了脾胃與預防疾病關系的研究。鄧鐵濤是研究組的主要領導成員。他們對嬰兒消化不良和慢性無黃疸型肝炎進行治療和實驗觀察,發現消化不良病兒經健脾施治後,胃排空時間縮短,胃液酸度與酶活性均提高,血白細胞增加14.6%~40%,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的增加為明顯,其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吞噬率增加0.5~1.5倍,吞噬指數提高0.2~16.7倍,取得了「健脾與免疫功能的加強緊密相連」的臨床與實驗資料。另外,他們以「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理論作指導,治療了162例慢性無黃疸型肝炎,取得了較高的療效,從而認識到本病不單在肝,更重要的是在脾,提出了著重治脾,兼治肝腎的治療原則。並撰寫了《脾旺不易受病》的學術論文,提出了脾旺與免疫功能的正常有一定聯系的學術觀點。在那些日子裡,他們還運用中醫中葯治療了不少急腹症的患者,總結出採用攻下、針灸等療法治療急性闌尾炎、腸套疊、蛔蟲團梗阻、膽石症、膽囊炎等急症的治療經驗。為中醫葯能治療急腹症提供了一定的臨床依據。70年代,鄧鐵濤在醫療教學中,更感到脾胃學說有極豐富的內涵和重要的臨床指導意義,很值得倡導與研究。他翻閱了大量文獻資料,就其研究心得,撰寫了一系列論文,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在廣東中醫學會的學術會上發表的《略論脾胃學說》,其文以生理、病理及治療為主線,對《內經》、張仲景、李東垣、張景岳、葉天士、張子和等有關脾胃學說上的論述加以整理、歸納,並結合臨床體會闡述了個人的認識與評介,對脾胃學說作了一次較全面的概括。指出脾胃與人體的消化、吸收、代謝、排泄、內分泌、免疫以至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都有密切關系,並對「中醫的脾胃實質是什麼」進行了探討。認為從生理、病理來看,中醫的脾胃應包括整個消化系統的功能與有關體液,從治療角度來看,范圍就更大,可以說,調理脾胃能治療各個系統的某些有脾胃見證的范圍相當廣泛的疾病。
鄧鐵濤的上述認識,是從實踐中來,又在實踐中反復驗證的。他不單運用脾胃學說指導治療胃腸疾患,而且對西醫學中多種病症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細胞減少症、重症肌無力、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肝硬化、子宮脫垂等,均有採用脾胃論治而收到良好效果的例子。他認為脾胃乃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受納運化水谷精微,達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在生理、病理學上佔有重要位置,一旦發病,設法恢復脾胃正常功能,使氣機調暢,升降得度,是治療疾病,促進機體康復的關鍵環節。抓住脾胃這個軸心,不少奇難雜症多可迎刃而解。80年代,鄧鐵濤以「重症肌無力疾病脾虛型的臨床和實驗研究,探討其辨證論治規律及發生機理」為科研題組織課題組上報衛生部,於1986年10月經衛生部中醫司批准,定為國家科委「七五」重點攻關項目。經過4年努力,提出了重症肌無力的病因病機為脾胃虛損且與五臟相關的學術觀點,總結出其辨證論治規律,使重症肌無力的辨證論治系統化、規律化。用這些辨證論治規律指導臨床實踐,治療252例,取得了總有效率98.8%的療效,並進行了與激素治療對照共94例,兩組療效無差異,但無激素之不良副作用。該項研究成果於1991年1月通過國家級技術鑒定,認為這一研究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 致力於中醫急診術的研究在過去,中醫私人開業,搶救病人多在家庭病床進行。當西醫院迅速發展後,危重病人都送入了醫院急診室,中醫治療急症的機會幾乎沒有了。鄧鐵濤認為,中醫治療急症有許多散在的寶貴經驗,問題是未有加以系統總結,使之成為有效常規。早在50年代初,鄧鐵濤便對急腹症之一的闌尾炎運用針灸、中葯及外敷法進行綜合性治療,使闌尾炎患者免除開刀之苦。他於1956年11月在《中醫雜志》發表了《試論中醫治療闌尾炎》,此文從歷史文獻、中醫理論及臨床驗證等方面闡明中醫能治療闌尾炎,打破西醫主張闌尾炎在24小時內施行外科手術把闌尾截除的定論。60年代初,他在中醫學院和157醫院聯合搞科研之時,參與了急危重症的搶救工作,使不少病人轉危為安。特別是在急腹症上,如對急性闌尾炎、膽道蛔蟲、膽囊炎、膽石症、尿路結石、腸套疊、蛔蟲團梗阻等急症,摸索並總結出不少中醫中葯的救治法和經驗。近年來,他一直致力於中醫急症的研究。對急性痛證,他研製成功的「五靈止痛散」,臨床上可用於氣滯、血瘀、邪閉等各種痛證,並於1984年8月通過技術鑒定,現已由葯廠投產。對昏迷病人,鄧鐵濤以「心主神明」,「舌乃心之苗」為據,首創安宮牛黃丸、紫雪丹、至寶丹點舌法,據臨床觀察,點舌後昏迷患者痰涎分泌物明顯減少,口腔穢臭辟除,對幫助昏迷患者復甦起到重要作用(治例包括高熱、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梗死等昏迷患者),不失為搶救昏迷病人的一種創新手段。鄧鐵濤在搶救危重病證,如高熱、大出血、心衰、休克、尿毒症等,積累了不少經驗,口服葯物力求少而精,灌腸用葯則峻而猛,內外治法兼施並舉。他於1983年2月發表了《中醫急診術必須搶救》一文,為搶救中醫急診術大聲疾呼,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