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風病人怎樣鍛煉恢復正常語言能力
給他讀讀報紙,對病情的回復有好處,平時加強肢體的鍛煉,每天陪病人多說說話,要堅持下去,散散心,可以對病人進行按摩或者是針灸,才能治好病,少吃西葯。
2. 癌症病人到底應該怎樣運動才合適
很多癌症患者術後都會選擇靜養,不運動。這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首先,術後體弱,身心疲憊,不宜運動。其次,有人認為運動要消耗能量,加快血液循環,有可能導致癌細胞擴散,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不少經過醫院放療、化療等正規治療的患者出院後,其本人及家屬都認為病人病情嚴重,要精調細養,什麼都不讓病人干,天天卧床休養,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別提進行體育鍛煉了。
但是這種想法是錯的,癌症患者是需要運動的,選擇合適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還可以從心理上獲得鼓勵。那麼什麼樣的運動適合癌症患者呢?在運動中有什麼要注意的呢?
1.球類運動。羽毛球、乒乓球等運動可以調動起患者的注意力,患者的精神狀態可以提高。例如羽毛球,兩人對打時的反應和情緒會很快地調動起來。雖有一定對抗性,不過只能作為癌症患者的輔助鍛煉方法。球類的練習時間較長,對於患者的體力來說可能勉強。
2、慢速運動:慢走、慢跑、散步等。在散步中,患者全身的大部分肌肉骨骼會得到動員,使代謝活動增強、肌肉發達、血流通暢。同時大腦皮層的興奮、抑制和調節過程得到改善,達到了消除疲勞、放鬆、鎮靜、清醒頭腦的效果,所以用散步來調節精神是很好的。尤其是患者在術後身體虛弱,可以經常散步,除了能讓身體機能得到調動恢復,心情也會達到很好的改善。
3、太極拳、瑜伽等一類運動。太極拳作為我國長久以來的養生功法,備受人們的喜歡。這門功法有靜有動,適合癌症患者。在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外家拳和內家拳之分,有養生和格鬥技擊之分。外家拳講究的是肌肉強勁、骨頭鐵硬、招式奇巧、反應靈敏。常練外家拳會使身體非常強悍,同時內臟也間接得到一定鍛煉。
瑜伽也適合癌症患者。腫瘤細胞都是厭氧細胞,通過適當的瑜伽鍛煉,可以增加血氧含量,扼制腫瘤細胞的增殖,可控制腫瘤的繼續生長或者轉移。這也是我所倡導的有氧抗癌操的抗癌機理,都是基於增加血氧含量而制定。另外一方面也是調節患者緊張的情緒。瑜伽可以說是內練精、神、氣,外練筋、骨、皮的統一體,修形的同時,更在養心。
以上是適合癌症患者的運動,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患者。每個患者的情況不同,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不要貪多,也不要急於求成,鍛煉是長久的事情,堅持下去才能達到成效。
3. 帕金森患者如何進行功能鍛煉
帕金森病患者採用合適的鍛煉方法,對於治療和恢復健康有很大幫助。康復治療包括語音及語調,鍛煉面部肌肉,鍛煉手部四肢及軀干鍛煉步態平衡的鍛煉以及姿勢恢復鍛煉等鼓勵患者自行穿脫柔軟寬松的衣服以加強上肢活動及上下肢配合訓練對自行起床,有困難者可以將床頭抬高在床尾系個繩子,便於病人牽拿起床,避免坐過軟的沙發,盡量坐兩側有扶手的坐具,每天有計劃的進行,原地站立及高抬腿踏步站立位坐立位做左右交替踝背屈向前向後。跨步移動重心等運動訓練。在行走時步伐其寬度控制,可以通過地板上架設標記,按標記指示行走,已得到步態控制。如有小碎步可以穿鞋底,摩擦力大的寫手杖,可以幫助病人限制前中步態及維持平衡。總之,康復訓練能使患者減慢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4. 請問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老人每天都運動嗎
大步走1
【看看功效】
老年人做什麼運動好?大步走可以增強耐力、攜氧能力和提高運動速度,還能燃燒脂肪,讓心跳加快,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的阻力。
【正確的走法】
首先以比較慢的速度(但步幅要大)走5~10分鍾後,停下來,慢慢地做5分鍾柔韌性練習和伸展練習;接著加快速度大跨步走,讓心跳達到最快速度的70%。
要把背和腰挺直,盡量挺胸,兩腳腳趾朝向行走的方向,每一步都要用腳趾頭發力,讓全身的肌肉盡可能地參與進來,最好有一種彈起來的感覺。
大步走時,擺臂幅度要加大,盡力前後直臂擺平,有助於讓全身更多的肌肉參與到走步中。因為人體50%的血管集於下半身,當更多的肌肉得到鍛煉時,可以擠壓人體至少50%的血管,推動下肢的血液流動。
每一步都要比平時走路的步子大,簡單的方法是:雙腳底粘些水,先以平常走,測量兩個腳印間的距離,然後在此基礎上增加15~20公分,就是進行大步走的步幅,多走幾次,適應新的步幅,就可以進行「有氧大步走」了,這樣才能收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哦!
跑步2
【看看功效】
跑步是當今最流行的心肺鍛煉方式,跑步時鍛煉到的肌肉群包括踝關節、臀部和膝蓋、腿窩、臀屈肌和足部肌肉。老年人做什麼運動好?研究顯示,一個體重66公斤的普通人如果在30分鍾內跑完8.4公里,就能燃燒掉300千卡的熱量。
【正確的跑法】
跑步前最好有5分鍾的熱身散步,這樣能把更多的營養物質輸送到特定的身體部位,以供鍛煉所需。接下來要做5~10分鍾的伸展運動或慢跑,提高肌肉的柔韌性和靈活性。
在開始跑步的第一周運動量宜小,然後逐漸提高速度和增加距離。通過慢跑結束鍛煉,不要突然停下來。如果感到極度疲勞,可以適當休息1~2天。
5. 中風,復健最有效的運動是什麼,怎樣鼓勵病人 講話,走路,還有胳膊,這三個復健怎麼練最有效
中風後的肢體康復
日常生活訓練:經日常生活的訓練,使患者盡快能獨立生活。訓練應由簡到繁,由室內到室外,由院內到院外 ,逐步擴大;1、墊操:讓患者在墊子上學習如何來去移動,側卧和坐起,漸延及起床、上下床等;2、拐杖平衡練習:學習和應用拐杖技巧,上下輪椅;3、自我護理訓練:個人衛生、刷牙、洗臉、洗澡等;個人體表修飾、梳頭、修面;上廁所或便器,大小便自我處理;就餐,穿、脫衣服;帶手錶、開燈、打電話、戴眼鏡等;4、旅行活動:上下汽車及其它交通工具。
中風後的語言恢復
半數以上的中風病人不會說話或說話不清楚或雖能自發說話,但答非所問且聽不懂別人說話的意思等。這些都是中風引起的語言障礙。醫學上將中風病人的語言障礙分為失語症與構音障礙兩大類。前者又分為運動性失語、感覺性失語、混合性失語、命名性失語等。
功能康復訓練包括發音訓練、短語訓練、會話訓練、朗讀訓練、復誦句子訓練、文字辨識、指出物品名稱、執行命令以及圖片、實物配對練習等。
對完全性失語症病人的康復訓練要像教小孩學說話一樣從學發音開始,如讓病人發「啊」音或用嘴吹口哨誘導發音。然後再說常用單字,如吃、喝、好、行等,或出示卡片,讓病人讀出上面的字。再依次教雙音詞、短語、短句、長句等。訓練時說話與視覺刺激結合起來,如說「吃」時與飯菜結合起來,或以看圖識字方法,說與看圖結合起來。不完全性運動性失語病人,能說出一些單字、片語、句子或說話不流利,病人常常有詞彙貧乏、講話緩慢、重復語言等。對這類病人要耐心地教,反復復述閱讀的故事,練習靈活性,鍛煉語言的運用技巧。
感覺性失語症病人的訓練要比運動性失語困難些。可運用視覺邏輯法、手勢方法進行訓練。如給病人端上臉盤,放好毛巾,並對病人說「洗臉」,病人雖不理解「洗臉」二字之意,但從邏輯上他會理解你是讓他洗臉。如此反復多日進行,久之就會使語言與視覺結合,語言功能得以恢復。手勢方法即家屬或陪護人用手勢與語言結合的方法來訓練病人。如讓病人「吃飯」,訓練者拿筷子以吃飯的動作多次示範,病人很快就會理解,從而主動拿筷子吃飯。
混合性失語症的病人功能訓練更困難,必須採取說、視、聽三結合的方法反復多次進行。如讓病人穿毛衣,則必須既說「穿毛衣」讓病人聽,又要指著准備好的毛衣,並作出手勢示意讓病人看。
中風引起的另一類語言障礙為構音障礙,主要表現為發音不準、吐字不清,語調、語速及節奏等異常以及鼻音過重等。康復方法必須盡早進行發音訓練,包括開始發音、持續發音、音量控制、音調控制等;發音器官的運動訓練,如唇、舌的運動以及軟顎抬高等;發音節奏訓練,包括重音訓練、語調訓練以及停頓練習等。這類病人多出現全身肌肉過度緊張,包括咽喉語言肌肉的過度緊張,通過呼吸訓練、呼吸控制及其他鬆弛療法,降低咽喉語言肌肉的緊張度,可為呼吸及發音打下基礎。通過心理行為或葯物進行鬆弛療法,降低語言肌的緊張度,也是這類病人的重要康復方法之一。
6. 偏癱患者康復訓練的方法
癱瘓肢體的早期要做被動鍛煉 以預防關節攣縮變形,保持肢體於功能位。按關節活動閾進行被動活動,按由健側到患側,由大關節到小關節循序進行,既要注意各方向運動到位,還要注意動作強度,切忌粗暴,以免肌肉損傷。對肘、趾(指)、踝、膝關節要因其易發生強直,特別注意多運動。按摩患肢要輕柔而有節律,以使其放鬆。被動鍛煉每天2次,每次15min。 配合神經營養葯物,如腦活素,腦復康效果更好點.做好康復訓練 (1) 行走訓練 步幅均勻,頻率適中,伸髖曲膝,先抬一足跟部,重心轉移要平穩,不要過急,一腳足跟亦先著地,重心再轉移至足跟,開始下一個步態周期。 (2 ) 日常生活動作訓練 (1)擊球,可教患者雙手交替拍球或打擊氣球,以訓練患者的協調運動,促進患者無意識的自主活動。(2)編織毛衣,這屬於精細動作訓練,既有利於訓練患者的眼手配合,又有利於感覺、感觀等知覺的培養,有助大腦神經的功能恢復。 (3) 語言訓練 指導患者做口腔操:教患者撅嘴、鼓腮、齜牙、叩齒等每個動作做5~10次/一個單元訓練,教患者學習發音,先單個發音,准確後,可逐漸加深難度,可利用圖片、字卡、實物等強化患者記憶,要求患者大聲的讀,刺激記憶。 5 心理護理 (1)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與患者談話時聲音要大,速度要慢,措辭應簡短清晰,重復重點,必要時可使用輔助器材,如助聽器、識字卡片等,以便更好的溝通。(2)患者可能因偏癱或失語而自卑、消極,或因生活不能自理導致性情急躁,家屬應注意關心患者,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精神及物質方面的支持,解除患者的顧慮,穩定患者的情緒,有利於患者的康復。
7. 共濟失調家人該怎麼幫助患者做好日常鍛煉
對於共濟失調患者的日常護理主要是自己日常生活管理和家庭護理。走路不穩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很大,主要是避免外傷。共濟失調飲食上注意什麼?飲食應營養豐富,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營養的食物。患者應戒煙戒酒,若根據病因查明是維生素缺乏導致的共濟失調,則應根據醫生建議補充對應維生素。共濟失調生活習慣注意什麼?走路不穩的患者應注意避免受傷,家屬應做好患者的照顧工作。起坐、行走均應緩慢,避免去人流量多的地方;應注意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地方,避免騎行;起坐、行走要緩慢,拄拐及家人的照護對於防止跌倒非常重要;對於感覺性共濟失調患者,則避免夜間外出行走。共濟失調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對於該症狀的患者,應做好患者的照護工作,避免出現意外,此外,需注意患者的情緒,及時安慰和疏導,提高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信心。對於共濟失調病人,神經康復亦是治療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於腦血管病患者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減少致殘風險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對於多系統萎縮、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等神經系統變性病患者,亦可從康復治療中獲益。共濟運動是在前庭、小腦、脊髓、椎體外系等共同參與下完全運動的協調與平衡,因此,當這些器官與組織出現了病理改變導致他們之間的聯系出現了問題,或者這些神經組織與肌肉之間的聯系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共濟失調的出現。
8. 如何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
2 家庭氧療指導
2. 1 用氧安全指導家庭用氧應注意安全,氧氣筒放在陰涼通風處,做好防震、防火、防熱、防油。在搬運途中避免撞擊震動,室內不可抽煙,不可使用電爐、煤氣(天然氣) 、取暖爐等明火設施,防紫外光照射,氧氣表及螺旋口上勿上油,換氧氣筒時不可用帶油的手擰螺旋或帶油的扳手擰螺旋。氧氣筒內氧氣不可用盡,壓力表上指針降至5 kg/ cm2時,即不可再用,以防灰塵進入筒內。使用氧氣時,應先開總開關,調節流量後戴上單鼻塞,停止用氧時取下單鼻塞,先關總開關,放出余氣後關流量表。使用時注意氧氣裝置有無漏氣,如有漏氣,及時擰緊各銜接處。肺心病病人採取1 L/ min~2 L/ min給氧,告誡不可隨意調節氧流量,每天持續吸氧15 h以上。隨訪中發現2例病人為節約用氧,將氧流量調至1 L/ min以下,吸入氧濃度與大氣壓中的氧濃度相等,達不到給氧效果。防止病人為了改善缺氧狀況將氧流量調至3 L/ min~4 L/ min持續吸氧,持續吸入高濃度氧,雖缺氧得到改善,但解除了對中樞的興奮作用,使呼吸抑制,加重二氧化碳的瀦留。隨訪中發現每天吸氧在15 h以上者僅2例,大多由於經濟困難不能做到。講解持續吸氧可使缺氧性肺血管收縮得到控制或緩解,PaO2維持在8 kPa以上,可避免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發生,改善生活質量[ 1 ] 。
2. 2 消毒技術指導指導每日更換濕化液1次,可採用冷開水或礦泉水;每日更換單鼻塞1次;濕化瓶和輸氧管每周更換兩次,換下的濕化瓶和輸氧管用含氯消毒液(消洗靈) 浸泡30 min ,晾乾後使用。
3 其他護理指導
3. 1 配合胸部物理治療,增強氧療效果
3. 1. 1 指導深呼吸和咳嗽指導病人定時進行隨意的深呼吸,吸氣終了屏氣片刻,然後進行咳嗽,使分泌物從遠端移向大氣道隨咳嗽排出[ 1 ] 。
3. 1. 2 胸部叩擊,促進排痰手指並攏拱成杯狀,腕部放鬆,迅速而規律地叩擊背部,叩擊力量適中,發出空響,病人不感到疼痛,避免在骨突出處、心臟、乳房等處叩擊。叩擊方向:從外向內,從下向上進行。以利痰液排出,改善通氣,增強氧的彌散功能。
3. 2 加強全身鍛煉,增加心肺功能
3. 2. 1 指導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病人取半坐卧位,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前,吸氣時盡力挺腹,胸部不動,呼氣時腹部內陷,盡量將氣呼出,吸呼時比1∶2或1∶3 ,用鼻吸氣,用口呼氣,成縮唇狀,緩呼深吸,每日鍛煉2次,每次10 min~20 min ,以改善肺功能[ 3 ] 。
3. 2. 2 禦寒鍛煉指導病人從夏季開始養成用冷水洗臉,洗鼻,按迎香穴,揉風池穴等,堅持一年四季按此方法做。
3. 2. 3 全身鍛煉評估病人心功能分級情況,合理制定鍛煉計劃,指導病人正確地進行呼吸鍛煉[ 4 ] ,如呼吸操:擴胸與呼吸,彎腰,下蹲和四肢運動等。心功能二級以上者可行太極拳、散步,心功能二級以下可行慢跑。活動強度以每次運動後出現輕度氣緊,休息10 min後呼吸恢復至運動前的水平為宜。
3. 3 葯物指導肺氣腫、肺心病病程長,病人長期服用止喘葯和祛痰葯,如氨茶鹼和化痰片等。兩種葯物對胃腸道都有刺激,可引起惡心、嘔吐,應飯後服用;隨訪中發現病人一發生上呼吸道感染,就自作主張服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黴素V鉀、頭孢羥氨苄等,且服用時間長,應講明長時間服用抗生素可發生二重感染和耐葯菌株的出現,使感染難以控制,應在醫生指導下短期使用。
3. 4 改變不良行為隨訪中了解到有一位病人有吸煙行為,勸其戒煙,講明吸煙可引起支氣管黏膜上皮細胞纖毛運動障礙;使杯狀細胞粘液腺分泌增多,導致分泌物在管腔內堆積;吸煙可使肺巨噬細胞功能降低;還可使支氣管痙攣,氣道的凈化功能削弱,易發生感染[ 1 ] ,加重病情。
3. 5 培養自我監測的能力教會家屬觀察病人用氧後面、唇、舌尖的色澤,有紫紺說明缺氧,需持續低流量吸氧;觀察病人呼吸頻率、節律、幅度有無改善;觀察有無頭痛,白天嗜睡,夜間失眠,興奮,球結膜水腫,使家屬能夠辨別肺性腦病並能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