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白屈菜的種子要怎樣播種
白屈菜的繁殖方法:白屈菜的種子很容易發芽,發芽適溫15~20攝氏度。
一般採用直播,春、夏、秋均可播種,播種前按常規整地,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5~30厘米,開約2厘米深的淺溝,將種子與細砂拌勻後均勻撒於溝內,覆土0.5~1厘米,因種子細小,覆土不宜過厚,輕鎮壓,後澆水,播種後15~20天出齊苗。苗出齊後,要勤鬆土除草,並間去過密的弱苗。
當幼苗出現5~6片真葉時,進行定苗,株距15~20厘米。定苗後及時追肥1次,以後加強管理。
㈡ 白屈菜花圖式
烏頭的花程式為↑K5C0A∞G 3:1
桑和大麻花程式:♂ P4~5A4~5 ;♀ P4~5G(2:1:1)
懶的弄了..自己去看吧...裡面很清楚...不過..花程式要看文字描述來自己寫...有圖片
http://xyzw.plantlib.net/plant/plant/12/1202.htm
㈢ 白屈菜有哪些特徵
(司德昭)
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別名山黃連、土黃連、牛金花、八步緊、斷腸草。為罌粟科多年生草本。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野生或栽培。以全草入葯。全草含白屈菜鹼、白屈菜紅鹼、普魯托品、血根鹼、甲氧基白屈菜鹼、α、β、γ高白屈菜鹼、金雀花鹼等與白屈菜酸、蘋果酸等合成鹽。此外,尚有別克利托品鹼、隱品鹼、α-別隱品鹼、小檗鹼、黃連鹼、膽鹼、組織胺、酪胺、皂甙、黃酮醇、維生素C、胡蘿卜素等,乳汁中含白屈菜鹼、白屈菜紅鹼、鷹爪豆鹼,幼苗含白屈菜醇,為正廿九烷-10-醇。葯理試驗表明白屈菜鹼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類似嗎啡,有抑制痛覺神經作用,並有麻醉知覺神經末梢作用;對卡它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等有抑製作用。味苦,性涼,有毒。有清熱解毒、止痛、止咳功能。主治胃炎、胃潰瘍、腸炎、痢疾、黃疸、慢性氣管炎、百日咳等症。外用水田皮炎、毒蟲咬傷。
一、形態特徵
株高50—80cm。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外面被白粉,全株被白色長柔毛,折斷有黃色液汁流出。葉互生,1—2回羽狀分裂,基生葉較大,小葉5—8對,由上而下漸小,頂端小葉廣倒卵形,上部三裂,每裂又2—3淺裂,基部呈楔形而下延,終與兩側小葉基部相連;莖生葉較小,小葉3—4對,上面綠色,下麵粉白色。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2,橢圓形,早落;花瓣4,黃色,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雄蕊多數;子房條形,心皮2,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條狀圓柱形,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種子細小,卵圓形,有網紋(圖16—13)。
圖16—13 白屈菜形態圖
1.花果枝 2.根莖
二、生物學特性
多生於山谷、河溝的濕潤地帶,村邊、路旁及水溝邊。喜濕潤、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耐寒花期5—7月,果期6—9月。
種子發芽適溫15—20℃。
三、栽培技術
(一)選地與整地
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地,施適量基肥,翻耕,整平。
(二)繁殖方法
用種子繁殖。春、夏、秋季均可播種。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100cm開淺溝,進行條播。播種前,將種子與倍量細砂混拌均勻。播後覆土5cm,輕輕鎮壓。春、秋季播種的約15天出苗。苗出齊後,過密處應適當間拔,並除去雜草。幼苗出現5—6片葉時,按株距25—30cm定苗。開花前,澆水2—3次,追肥1次。
(三)蟲害及其防治
㈣ 白屈菜有什麼特徵
白屈菜為多年生草本,株高40~90厘米,植物體折斷後,流出紅黃色乳汁。主根粗壯,圓錐狀,土黃色或暗褐色,生多數須根。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外面被白粉,全株疏生白色長柔毛。葉互生,1~2回羽狀全裂,基生葉較大,小葉5~8對,由上而下漸小,頂端小葉廣倒卵形,上部3裂,每裂又2~3淺裂,基部呈楔形而下延,終與兩側小葉基部相連;莖生葉較小,邊緣有不整齊缺刻,小葉3~4對,上面綠色,下麵粉白色,全裂片2~4對。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片2枚,橢圓形,早落。花瓣4枚,黃色,倒卵形或長倒卵形;雄蕊多數。子房條形、無毛,心皮2枚,花柱短,柱頭頭狀。蒴果條狀圓柱形,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種子細小卵形,多數,成熟後暗褐色,有光澤及網紋。花期5~7月,果期6~9月。
㈤ 白屈菜有哪些作用
白屈菜含白屈菜鹼、白屈菜紅鹼、血根鹼、α-高白屈菜鹼、β-高白屈菜鹼、γ-高白屈菜鹼、普托品、小檗鹼、黃連鹼等,尚含白屈菜酸、膽鹼、芸香甙等。白屈菜鹼能抑制各種平滑肌,有解痙、鎮痛及催眠作用,毒性較低,治療劑量小不抑制呼吸,劑量大則減慢呼吸。白屈菜鹼還能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有絲分裂和抑制中樞神經,尤其對末梢的作用較強,延緩惡性腫瘤的生長。人內服白屈菜制劑可使心跳略慢、血壓下降,並有利膽作用。能鎮痛、止咳、平喘、消腫,用於胃痛、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四氫黃連鹼有顯著的鎮靜作用,如眼瞼下垂、自發運動降低,延長環己巴比妥睡眠、拮抗麥角醯二乙胺(LSD)及苯丙胺等,黃連鹼是一種細胞毒。
白屈菜中的血根鹼及白屈菜紅鹼等生物鹼可抑制大鼠肝臟L-丙氨酸和L-天冬氨酸氨基轉化酶。血根鹼能抑制離體豚鼠心臟的鈉、鉀ATP酶,對由於鹿角菜膠引起的關節浮腫,血根鹼的抑製作用較白屈菜紅鹼強。有很強的抗菌作用,亞急性毒性試驗表明對動物生長無明顯影響,所以毒性較低,可用於治療口腔炎症疾病。
此外,白屈菜莖還能用做生物農葯,用做植物殺蟲、殺菌劑。殺滅菜青蟲、地蚤、蚜蟲、紅蜘蛛、甲蟲類及有足類害蟲,可用於防治稻瘟病病毒、小麥稈銹病病毒、小麥葉銹病病毒,此外還可用於做熏煙劑,噴灑到糞池或水塘可殺死蠅蛆等。因此,在白屈菜人工栽培、新產品開發性研究等方面均有廣闊前景。
㈥ 中葯中的是白屈菜什麼
白屈菜生於山坡、山谷林邊草地;有栽培。主產東北、華北。
採制 夏、秋季采割,陰干或鮮用
白屈菜是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黃色乳汁。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被白粉,疏生柔毛。性味 性涼,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鎮痛,止咳,平喘,消腫。用於胃痛、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㈦ 白屈菜要怎樣留種
白屈菜的留種:白屈菜花期5~7月,果期5月下旬至8月,因花果期較長,種子成熟期也不一致,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
種子易散落,故應分批採收,應選健壯、無病蟲害、枝葉茂盛的植株留種,當蒴果黃綠色將開裂時及時採摘,集中曬干脫粒,篩去果皮雜質,裝布袋內,置通風乾燥處貯藏備用。種子不耐貯藏。過年種子發芽率很低,不宜留用。
㈧ 做菜時怎麼勾芡
勾芡是指菜餚將要裝上盤時,將調好的濕粉倒入鼎中拌勻,使湯汁粘稠,且菜餚表面粘上一層薄粉糊的過程。勾芡也指菜餚裝上盤碟之後,把湯汁留在(或倒入)鼎里,用濕粉調稠後把芡汁淋入已裝盤的菜餚中。勾芡的粉漿一般由澱粉加水調成,因澱粉在高溫下糊化,故粉漿具有粘性。
一、勾芡的作用
1、增加菜餚鮮香美味
菜餚有多種烹調方法,如炒、煎的菜餚,加熱時間短,通過勾芡,湯汁稠濃,使調味料與芡一起附著在菜餚上,使菜餚鮮甜可口。用燜、紅燒、燉等方法烹制的菜餚,由於加熱時間長,原料本身的鮮香味道大量外溢滲入湯中,勾芡以後,溶於湯汁中的美味,同樣粘在原料表面上,使軟爛的菜餚,鮮美香醇,嫩滑爽口。屬油炸的菜餚,淋上摻入配料、味料芡汁,更使菜餚外酥脆內潤滑、味香濃。
2、增加菜餚的鮮艷色澤
澱粉與水調勻,經加熱而粘稠,淋在菜餚上,潤白光潔透亮,使菜餚,呈嫩滑狀態,映襯出鮮麗光澤與色彩,給顧客以美感。
3、突出了菜餚主料
有些湯菜,因為湯汁較多,主料下沉碗底,因此見湯不見菜。經過勾芡之後,由於湯汁粘稠,主料有的因稠液粘結而上浮於湯面或湯中間,因而使顧客能見到湯中的固體料,菜餚主料也被突出了。
4、幫助菜餚造型
有些菜餚經勾芡之後,有助於菜餚的造型。如「綉球白菜」,最後需藉助勾芡的粘液,在白菜球上撒上火腿茸,才使白菜呈「綉球」狀。若白菜球上沒有勾芡的稠汁,火腿茸就不能粘結在表層,菜餚造型就不完美。
5、保存菜餚的營養成分
原料經加熱烹制,其中部分營養成分受破壞。有的溶解在湯汁中。菜餚經過勾芡,湯汁變粘附著於菜餚上,這樣溶解於湯中的營養成分因此得到保存。
二、勾芡的方法
1、主輔料一起勾芡
主輔料一起勾芡是指菜餚烹調至最後階段把芡汁倒入鼎中勾芡。一般採用炒、燜煎方法烹制的菜餚,而且原料不是大件的,較多採用此法。如「紅炆田雞」,田雞與輔料炆至將近收汁時,用濕生粉勾芡。有些採用燉法烹制的菜餚,主料是小塊件的,也採用此法。如「紅燉大()」,最後把切片的螺肉與筍尖、冬菇等一起下鼎勾芡。
2、輔料勾芡主料不勾芡
輔料勾芡而主料不勾芡,其具體方法分為下列三種:(1)主料是油炸品,為保持其酥、香、脆,一般不下鼎勾芡,而是將輔料勾芡後淋於主料上,以增加美味。如「酸甜佛手排骨」,把菠蘿、冰肉、紅辣椒、蔥、冬菇切丁炒熟後,加入糖、醋、梅糕醬及濕粉勾芡,然後淋於炸排骨上,使排骨達到酸甜酥脆的質量要求。(2)為了菜餚的造型,主料不放進鼎里勾芡。如「草菇(火屈)乳鴿」,乳鴿先炸至呈金黃色,再(火屈)後斬件,在盤中拼成鴿形,然後將輔料勾芡後淋於鴿面上。(3)主料是大件原料,不便勾芡;或主料經烹制之後,不適宜再放到鼎里勾芡,在這樣情況下也採用輔料勾芡後淋於主料面上的方法。
㈨ 雄黃草又叫白屈菜能種植嗎
可以種植
白屈菜種子一般在6月上、中旬成熟。6月中、下旬開始采種,采種時要選壯株采種,一般在種子成熟1/2時整株採收,採收的整個植株在陰涼處陰干,促其後熟,陰干後,用小木棍把種子打落在塑料布上,去除雜質,即得新鮮種子。
種子處理:選一年生種子、且早熟、分枝力較強、抗倒伏的高產品種,將種子浸入清水中,水面淹沒種子,經常攪拌、翻動,浸泡48小時,種子吸水量為種子自身重量的80%,撈出晾至散落備用。為使種子早出苗、出齊苗,可將處理後的種子置於常溫下存放,3-4小時翻動1次,待種子開始露白即可播種。
播種:白屈菜一年生的種子發芽率80%以上,隨著時間的延長,發芽率逐年降低。為了提高發芽率和保證全苗,要選一年生種子,以春季播種為最佳時期。播種分條播、穴播兩種方法。條播是在備好的大壟上開10厘米寬、2-3厘米深的溝,踩底格子,均勻撒種,種子間距1厘米左右,覆土1厘米左右厚,及時採好頂格子。此項作業要及時認真,方可確保墒情。條播法適用於園田地,種子較集中,易拱土出苗,便於鬆土除草。穴播法是在備好的大壟上刨垵播種。穴距6厘米左右,每穴播7-10粒種子。覆土1厘米左右。穴播法頂土能力強,適合較板結土壤。但出苗密集在一起影響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