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學習廣東話比較簡單。
第一步首先是要能聽懂。完成聽懂這個步驟就簡單多了。可以和廣東人聊聊天,或者看看粵語電視劇等節目可以有效提高的,一般下面都配有字幕更方便理解。
第二步:學習片語發音。 這一步很難邁出,關鍵是看周圍的環境和自己的臉皮。多找懂粵語的人練習,先學會日常用語,進行簡單交流。同時收看節目也是可以的,可以更熟悉。在沒有人交流的時候,看看粵語節目也可以的。
第三步:當完成第二步(把日常片語都練熟),就可以強迫自己完全改用粵語了。 這一步也需要極大的自信心哦。
第四步:當徹底完成第三步(也就是說,能流利地說出粵語了),則了解廣州或香港的人文,把一些特定片語理解透。有一些俚語是有一定典故,需要理解。比如粵語說的「水魚」,意思是「容易被宰(騙)的人」。
第四步也可以穿插到前面三步去,但必須系統一點。
⑵ 會說廣東話的各位高手! 請來說關於廣東話的音調一些問題
http://bk..com/view/10816.html?tp=8_01
粵語
目錄
粵語地位爭議
概況
形成和來源
香港式粵語和正統粵語的差別
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在廣信
粵語發展時間表
中國國內通行地域
聲調
詞彙
粵語的書寫系統
粵語文學
粵語影響
詞彙
粵語的書寫系統
粵語文學
粵語影響
語言分類學定義
粵語,俗稱廣東話,當地人稱白話,英文叫Cantonese
編輯本段粵語地位爭議
語言學家一般認為,若兩種話語間不能直接通話,則這兩種話語可定義為兩種不同的語言;若兩者間有或大或小的差別,但可以直接通話,則兩者可定義為同一種語言的兩種不同方言。根據這一分類標准,粵語跟普通話是完全無法通話的,應分別歸類為兩種不同的語言。不過,一般認為,這並非語言分類的唯一標准,如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雖然可以通話,卻列為三個不同的語言。並且粵語也與漢語其他方言同具有書寫文字和使用族群的高度統一性,這也與西方語言存在很大的差異。
編輯本段概況
總使用人數
分布圖
6.6千萬~1.2億(右圖為深綠色部分為粵語的大致分布圖)
語系
漢藏語系
漢語族 (Chinese languages group)
粵語 (Cantonese)
語言代碼
ISO 639-1: zh
ISO 639-2: chi (B) zho (T)
ISO/DIS 639-3: yue
通行區域
中國:主要在廣東大部分地區、廣西東南部、香港、澳門等地使用。
加拿大:使用人口排在英語、法語之後,為當地第三大語言。
美國:使用人口排在英語、西班牙語之後,為當地第三大語言。
澳大利亞:使用人口排在英語之後,為當地第二大語言。
東南亞:粵語在東南亞有廣泛的使用人群,在馬來西亞影響力非常強。
標准語及官方地位
粵語有約定俗成的公認標准語,即粵語廣州話。粵語在香港、澳門享有官方語言地位。
編輯本段形成和來源
論粵語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粵語從何而來。來源於古代華夏的語言,即雅言。現在的粵語影響力甚廣,許多電視劇都加入了不少粵語的幽默情節,如《武林外傳》
雅言的基礎是以黃帝為首的華夏部落聯盟使用的原始華夏語。到了周朝,便發展成為中原一帶的民族共同語,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普通話」。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講學,祭祀活動,都使用雅言。孔子就說過:「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編輯本段香港式粵語和正統粵語的差別
香港式粵語,經常出現懶音,如有些字前面的輔音不發音,如「魏」字「我」字發音變成了/ai/、/or/,香港人似乎不會發N音,一般的N音都用L音代替,如「藍」「南」和「男」字「女」字和「鋁」字「黎」字和「泥」字在香港人的口裡都變成了同音字,香港人說粵語的時候經常夾雜著有時連英美人士也聽不懂的港式發音的英語單詞,如「文件」香港人會說「Fai老」,不習慣香港粵語的人會聽不懂。香港人的書面語一般用粵語寫成,所以香港的報紙一般來說非粵語人群看不懂的,如內地叫「粉絲」香港的報章會寫成是「蕃屎」但隨著香港回歸越來越多嚴肅的報章雜志的書面語用中國官方普通話寫成。(右圖)用粵語寫成的香港海報,不懂粵語的人一般都猜不出這些粵語文字所表達的意思
編輯本段早期粵語中心不在廣州在廣信
粵語在分布上的突出特點,是沿江分布。它以西江中部為中心,分四條渠道向東、西、南擴展。第一條渠道是西江——珠江,即沿西江向東至番禺(廣州)一帶。包括廣西梧州和廣東肇慶、佛山、廣州、中山、珠海、東莞、深圳等市,以及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第二條渠道是西江——鬱江,即溯西江、潯江、鬱江直抵交趾郡。包括廣西南寧、崇左、貴港三市及其所屬大部分縣。第三條渠道是北流江——南流江。包括廣西玉林、北海、欽州、防城港等市及其所屬各縣。第四條渠道是南江——鑒江,即溯南江而上,越過雲開山脈到鑒江流域。包括廣東雲浮、茂名兩市及其所屬鬱南、羅定、信宜、高州、化州,湛江市及其所屬吳川、廉江。
雅言在嶺南傳播,始於西漢平南越國之後。漢武帝設「交趾刺史部」監察各郡,東漢撤交趾刺史部設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漢人政權,官方交際必須講雅言。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時間設在廣信(今肇慶封開),雅言就首先在廣信使用。廣信又是嶺南早期的商貿重鎮。漢武帝派使者從徐聞、合浦出發,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以絲綢、瓷器、雜繒等購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經南流江——北流江和鑒江——南江兩條貿易通道輸入廣信,再經賀江——瀟水輸往中原。中原傳入的雅言通過商貿活動而逐步通行於這一帶。
廣信還是嶺南早期的文化中心。東漢時期,一大批文人學者以這里為陣地,開展文化活動,設館客授生徒。其中最突出的是經學家陳元和士燮。陳元被譽為「嶺海儒宗」,晚年回廣信辦學,成為嶺南文化的先驅者之一。上燮擔任交趾郡太守40多年,還一度「董督七郡」,不少中原文人慕其名前來依附,他們來往於交趾、廣信等地,以講學為業。這些文人在傳播中原漢文化時所使用的,當然是有漢字作為紀錄符號的雅言。土著居民在學習漢文化和漢字之時,也就學習了雅言。這些土著居民的語言本來干差萬別,互相無法通話,又沒有文字,因此除了跟漢人交往時使用雅言之外,部落之間交往也不約而同地藉助雅言。這么一來,雅言便成為各土著部落的共同語,就像春秋戰國時各諸侯國交往都使用雅言一樣,形成雙語制,在自己部落內使用自己的母語,對外交往則使用雅言。
粵語形成之初,跟中原漢語差異並不明顯。到晉朝以後,先有「五胡亂華」,接下來便是長達200餘年的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對那裡的文化和語言帶來巨大的沖擊,從周朝以來一直作為民族共同語的雅言逐漸發生重大變化,同時在這一時期,嶺南地區保持較為穩定的局面,由雅言演變而成的粵語沒有發生中原漢語那樣的變化,一直保持著原來的音系。正如李如龍教授所說;「中古之塞擦音聲母的分化,鼻音韻尾的合流,塞音韻尾的弱化和脫落、濁上歸去、入派三聲這些在許多方言普遍發生的變化都被粵方言拒絕了。」(《方言與文化的宏觀研究》)因此,雅言在今天的北方和中原已經發展成為胡化成現代的普通話和官話,粵語卻更好的繼承雅言的原汁原味。
封川話濁塞音:早期粵語的活化石
粵語保存著古代雅言的許多因素,可以通過粵語與《切韻》音系的對照證實。《切韻》是我國最早一部音韻學著作,成書於隋朝初年,所記錄的是南朝時期讀書人的音系,也就是晚期雅言的音系。以《切韻》音系跟今天漢語七大方言進行對照,可以看出,保存這個音系最多最完整的是粵語。以古代的入聲為例,北方的漢語方言由於發展迅速,語言進化較快,塞音韻尾普遍脫離,因此,現在這—帶的人們完全不知道入聲是怎麼一回事。其他漢語方言雖然保存一些入聲,卻不完整。粵語由於和中原隔絕,處於山高皇帝遠的半蠻荒狀態,所以沒有「入派三聲」這一變化規律,所以保存著古代的全套入聲,同鼻音韻尾整齊對應。
在粵語的形成地封開一帶,古代雅言音系的因素保存得較為明顯。《切韻》音系中有一套濁塞音聲母,這套濁塞音聲母在漢語大多數方言中已經消失在今天的粵語廣州話亦已無存。然而,這套濁寒音聲母在封開的粵語中完整保存。更令人注意的是:在封開粵語,不僅在《切韻》中念為濁塞音「並」、「定」、「群」母的字仍然讀為濁塞音,而且有些在《切韻》中已經念為清塞音「幫」、「端」、「見」母的字也讀為濁塞音。我們知道,「濁音清化」是漢語聲母演變的一條規律。根據這條規律,濁塞音聲母越發達,其年代便越久遠。有人說,封開粵語濁塞音比《切韻》音系發達,說明它保存著比《切韻》成書年代更早的音系,也就是兩漢時期的雅言音系。所以說,它是古代雅言不可多得的活化石,也是早期粵語的活化石,是粵語形成於古廣信的見證。
編輯本段粵語發展時間表
秦漢時期
自上古時期,居於嶺南地區的多個原始部族被居於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人泛稱為南越族。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後,華夏族人來到嶺南地區,南越族人則逃往山區或更南方的地區,當時的華夏族語言開始傳入嶺南地區。秦朝滅亡後,南海郡尉趙佗兼並桂林郡和象郡稱王,建立了短暫的南越國。在漢朝的鼎盛時期,華夏族融合當時周邊多個民族演變成漢族。這一時期是粵語出現雛形的時期。
魏晉南北朝時期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再次處於長年內戰,北方更首次淪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嶺南地區,嶺南地區漢族人口大量增加,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一次高峰期。當時中原傳入的漢語與以前形成的古粵語混合,拉近了古粵語和中原漢語的差別。這一時期是粵語的成長時期。
唐宋時期
在唐朝頂盛時期,嶺南地區的漢族人口進一步增加,與漢族長期接觸的原住民已被漢化。而在漢族分布較少的山區,原始部族則繼續保持自己的語言文化。這一階段粵語仍受中原漢語影響,成為一種既能對應中古漢語發音但有獨立詞彙文法的語言。唐朝滅亡後,燕雲十六州淪陷達四百年之久,宋朝時期,北方更再次淪陷到外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嶺南地區,這是中國歷史上中原人口南遷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後一次拉近粵語和中原漢語差別的時期。唐宋時期可被視為粵語的定型時期,因此現代粵語仍能對應宋朝《廣韻》的發音,但難以對應元朝或以後的中原漢語發音。
元明清初時期
在元朝,蒙古人遷都至位於燕雲十六州內的大都(前稱燕京,後改稱北京),並以當地話作為官方語言,當時的中原漢語與中古漢語和粵語的差別在此後不停變大:當時的中原漢語已急劇地向北京官話方向發展,北京官話的入聲迅速消失(即是-p/-t/-k韻尾脫落,如「入日北」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都帶有不同入聲韻尾),又出現了不屬於「平上去入」傳統四聲的輕聲聲調;已經定型的粵語則不受元朝影響而獨立發展。
明朝至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話韻尾進一步消失(現代官話僅存-n/-ng韻尾,-m尾與-n尾合並)。又有連接i/ü韻母的g/k/h聲母被完全顎音化成j/q/x聲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漢語和現代粵語均帶有g/k/h聲母,在現代官話則被完全顎音化成j/q/x聲母);粵語則平穩而緩慢地變成現代粵語,最明顯是不再分辨z/c/s聲母和j/q/x聲母,又按粵語韻母長短把陰入聲派入上下兩種陰入聲(如「色錫」兩個陰入聲字分別帶有短和長的韻母,前者被派入尖銳的上陰入聲,後者被派入近似陽入聲般低沉的下陰入聲)。
清朝中末時期
由於清朝閉關自守,僅留下廣州作為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故相當一部分外國人來到中國後掌握的漢語是粵語而非官話,不少京官為了與外國人經商議事亦常常接觸粵語,使得粵語首次逆向傳播到中原。在這一時期又有大量的粵人遷移到美洲、澳洲和東南亞等各地,粵語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
近代
中華民國成立時,雖然有用北方白話取代文言文正式書寫的地位,但粵語的實際使用未有受到任何限制。但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在全面「推廣普通話」的運動中,粵語受到前所未有的限制,地位已大不如前。粵語受到北方漢語的影響越來越大,以致在中國大陸粵語分布區的許多年輕的一代不懂得一些專門名詞的粵語讀法。由於國家政策規定,學校都要用普通話進行教學,年輕一代長期在普通話的環境下成長,變成有部分小孩可以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和外省人溝通,但是廣州話就不太懂,這種情況的出現使得不少以粵語為母語的人士開始產生一種母語危機感,因此中國各地近年來要求保護本土語言文化的呼聲逐漸開始壯大。亦因此故,香港和澳門廣泛運用粵語讓南粵文化和粵語的保留起了極大的作用,加上粵港澳地區受惠於長年的經濟開放和流行文化發展,這些成果也令不少帶有粵語源頭的詞彙被傳播開去。
編輯本段中國國內通行地域
在中國大陸,粵語通行於廣東、廣西境內,以廣州話為中心。使用人口約5000萬。通行地區大致如下:
廣東省境內純粹屬粵方言或以粵方言為主的縣市有47個,佔全省面積的1/3以上,即廣州、佛山、肇慶、江門、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東莞、順德、龍門、佛岡、增城、從化、花都、清遠、連縣、陽山、連山、懷集、廣寧、四會、三水、高要、雲浮、高明、新興、鶴山、封開、鬱南、德慶、羅定、陽春、陽江、信宜、高州、化州、吳川、台山、開平、新會、恩平、斗門。此外,惠州、韶關、湛江、海豐、博羅、惠陽、惠東、仁化、樂昌、英德、寶安、電白、遂溪、海康、徐聞、廉江等16個縣市也有部分地區講粵方言。
廣西壯族自治區通行粵方言的縣市有24個,即南寧、橫縣、貴港、桂平、平南、藤縣、梧州、玉林、北流、容縣、博白、陸川、防城、欽州、合浦、浦北、靈山、北海、蒼梧、岑溪、昭平、蒙山、賀州、鍾山。此外,海外華僑及華裔中以粵方言為母語的也很多,他們主要分布在東南亞、南北美洲、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美洲華僑和華裔幾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粵方言區。
港澳地區: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全境使用粵語。
粵方言區分布在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海南的儋州話—邁話—蛋家話,廣西東部—南部,香港,澳門。
百色—南寧—桂平—梧州—肇慶—廣州這一線,是西江航運的黃金水道,通行粵語。
方言
粵海方言(Standard Cantonese)
廣州話:也稱廣府話,是粵語的公認標准口音。廣府話本身亦不斷地變化發展。1949年前的廣州話用詞比較古雅,受北方方言的影響也較少。
分為以下幾類:
南番順方言:廣州本身乃由番禺及南海的一部份組成,所以廣州方言其實可以算是南番順方言的一個特例。廣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較接近,但順德有不少字的發音跟其它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讀[lap]而讀[nap];「吃飯」不叫「食飯」而叫「吔[yɑ:k]飯」。
羅廣方言:分布於肇慶、四會、羅定、廣寧、懷集、封開、德慶、鬱南、陽山、連縣、連山等縣市。以肇慶話為代表。
雖然所有語音、詞彙都在跟廣州方言片靠攏,但在語調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語的特色。如陰平調的高降調與高平調有明顯差別,陰入調的重讀(調值與普通話第四聲相近)。幾乎無粵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懶音,如所有非【i】母音開頭的字,均冠以聲母[ng],珂[ngo1],矮[ngai2],亞[ngaa3],愛[ngoi3],惡[ngok3];[n],[l]音分明
(近代)香港方言:1949年前的香港,由於主、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帶有很濃的粵客混雜的口音(即客家人說的客家話受到廣府話的音調和詞彙的影響和反過來)。當中以錦田話為代表,但這種口音今日只在上了年紀的香港人身上找到。
1949年後,香港方言開始出現大量懶音,當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為顯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nei]」和「我」[ngo]念成[lei]和[o]。把「國」[gwok]誤讀成「角」[gok],「過」[gwoh]讀成「個」[goh]。這現象似乎與大量外地移民有關,對他們而言,n/l的發音差異不大,在大部分情況下混淆兩者亦不會帶來嚴重的溝通障礙,於是他們來港學習這種新方言時,往往舍難取易,淡化一些難以分辨的發音之差異。這亦所謂「民理論」,這種現象在台式國語、美式英語的演化過程中,亦曾出現。
不過,80年代之前的大眾媒體依然盡力避免在電台電視節目上出現懶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語言學家亦對懶音屢加抨擊,並提出「正音」活動,但懶音似乎已經為香港粵語的特色,在大多數大眾媒體、歌手錶演中,懶音更被視作「潮流」、「入時」的口音。但總體上,香港方言與廣州方言仍然異常接近。
英語在香港比較普及,加上從前香港通常比內地較先接觸外來的新事物,過去不諳英語的低下階層會用廣州話拼讀日常的英語詞彙,所以香港粵語的英語外來詞十分普遍。例如「地盆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車掣」叫「逼力」(brake)、「軸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郵票」稱作「士擔」(stamp)、「保險」叫「燕梳」(insurance)等。這些地道的用語可能會使外地漢語使用者不知所雲。
四邑方言片(Toishanese)
四邑方言是指新會、恩平、開平、台山等地的方言,當中以台山話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講四邑方言(特別是斗門一帶),而其它地區則使用香山片粵語。四邑方言和廣州話發音相差較大。
高陽方言片
高陽方言主要分布於茂名、化州、高州、信宜、電白、湛江、吳川、陽江、陽春、雷州半島北部一帶。
化州方言片(Huazhounese)
化州話屬粵語的次方言,是現今全國最為古遠、最特殊的方言之一,化州話古樸,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中原雅語的古音古詞古義多,同時又摻合了古代粵西俚語文化,是中原文化與粵西文化融合的結果。化州話使用人口約140萬。
桂南方言片(Cancerese)
主要分布桂東南。以桂東北的賀縣至桂南的南寧市、憑祥市為分界線。線的東南主要說粵語,幾乎占廣西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線的西北主要說官話。廣西粵語與廣州話相近,互能聽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廣東話區的居民遷入少數民族地區雜居,吸收了少數民族語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粵語等與廣州話相異較大的土語。主要包括邕潯粵語,梧州粵語,勾漏粵語以及欽廉粵語。
分類如下:
邕潯粵語(南寧話):與梧州粵語比較接近。主要流行於邕州、潯州兩岸交通便利的城鎮,如南寧市及邕寧縣、崇左縣、寧明縣、橫縣、平南縣等縣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區。以南寧市為代表點。
梧州粵語(梧州話):與廣州話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縣大安、丹竹、武林3鎮,桂平縣城及金田鎮,蒼梧縣城,賀縣縣城(現賀州)及附近。內部差異很小。以梧州話作代表,語音系統聲母21個,韻母46個。
勾漏粵語(北流話):主要分布在玉林及貴港兩地區13個縣市(除平南縣、桂平縣城外)。北流在玉林地區,北流話是勾漏粵語的典型代表,自古以來勾漏地方都屬於北流,容縣話與北流話最相近,而與玉林話相比北流話更接近廣東粵語。音系復雜,聲調有10個。有粵語的其它方言中罕見的b、d濁聲母。許多字的韻尾失落,如兩讀為[lar]。以及詞彙也很有特點。與廣州話差別較大,操語雙方對話溝通交流困難。
⑶ 想學廣東話怎麼學哦
學廣東話需要多聽、多交流、多看、多打字。
多聽,可以聽歌、聽電台,有可能就放歌或開著電台,盡可能的多聽,如果剛開始聽歌聽不懂,可以看著歌詞聽,多聽幾次就懂了。
多交流,剛開始如果不知道怎麼說,可以先學一下平日最常用到的字、詞彙及句子,然後多些跟人說,也可以上網用廣東話打字聊天。
多看,看電影、電視,可以看自己喜歡看的,如果聽不明白可以看一些有字幕的,看起來容易一些。
多打字,多打字學會正確的廣東話發音很有用,並且會學得快及容易很多,輸入法用速打粵語輸入法,這個打字超快的,要比用普通話打快很多,很好用。
⑷ 怎麼學廣東話
廣東話里有促音(韓語里有類似的促音), 講慣國語的人會不習慣, 先把這個練習好了會比較好.
因為普通話里就是簡單的聲母+韻母的結構, 每個字發音就是把韻母讀完就好了. 舉個例子, "學"的廣東話注音是[hok6], 6是音調先不管, 這里的[k]就是促音. 如果習慣說普通話的人好多都會念成[ho], 就是因為不習慣促音的關系. 這個字正確應該是短促的發一聲ho, 但是喉嚨迅速閉合發類似[克]這個形狀, 但是這個[克]絕對不能念出來. 例如英文字, 單詞park發音, 嘗試不把那個k音念出來但是又保持[k]的嘴型來收尾.
⑸ 怎樣講廣東話
廣東話中也有很多方言的,以下是以廣州話為例
有的表達與國語相同,不過大多隻是名詞。
(當然發音也是不同的,而且要發好廣州話的發音對母語不是廣州話的人來說比較難,廣州話中也有聲調)
有的表達就有一定的區別,如(e 是 yes 里的e 同音,在廣州話書面語寫法大多與國語相同,口語中基本不用)
「為什麼」書面語發音是「wai sam mo", 口語里是「點解」發音「dim gai"
「去哪裡?」是"hui na nui" 「去邊度?」「hui bin dou「
「干什麼?」是"gon sam mo" 「做咩嘢?」"jo meh ye"
例句:"你昨天為什麼不去上學?" -> "你尋日點解唔去番學?"
要說明白可能不在本人能力范圍里了,有興趣可以與本人聯系
⑹ 怎麼學廣東話
廣東話包括有很多種的,如:吳川話、蛋家話、潮州話;所處的地域不同也有不同的方言,如: 廣州方言、南番順方言、羅廣方言、香港方言;粵語也有分幾種,如:邕潯粵語(南寧話)、梧州粵語(梧州話)、勾漏粵語(玉林話)、欽廉粵語(欽廉話)等等。
標准粵語
粵語是一種屬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在中國廣東、廣西及香港、澳門和東南亞,以及北美、英國和澳洲華人社區中廣泛使用。它的名稱來源於中國古代嶺南地區的「南越國」(《漢書》作「南粵國」)。為區別江浙吳語地區的「越」,故兩廣今取「粵」為正字,特指南粵兩廣,因而越劇與粵劇並非指同一事物。另外,「粵」,也長期作為嶺南地區的統稱。 兩廣分別稱為「兩粵」, 廣東為「粵東」,廣西為「粵西」,並且海南島長期屬於廣東省下屬的行政單位,因此也包含在這個「粵」的歷史概念內。 到民國時期開始,「粵」才收窄范圍特指廣東省。 因此,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粵」有廣義(兩廣及海南)和狹義(僅指廣東省)之分。「粵東」「粵西」在不同歷史時期其指代范圍也截然不同。粵語的起源,定型遠在宋代兩廣初分之前。 因此,在歷史文化的概念上看,「粵語」應該理解為廣義上的「嶺南語」, 而非「廣東省語。」
在語言學分類上,中國北方學者與一些兩廣及西方學者間存在分歧。一種說法是粵語是融合了古南越語的漢語;另一種則是古南越語融合了漢語成分而成為一種全新的語言。前者出於文化和政治上的考慮,將粵語作為單一語言漢語的一種方言;而反對者,從嶺南地區的政治立場出發,認為粵語是漢語族語言之一,是一門獨立的語言。兩者各有其語言學的依據。
廣州話
舊稱廣府話,又被稱為省城話、白話,中國官方一般稱作廣州方言、標准粵語。廣州話是粵語的標准音,亦是主要的一種口語形式。一般視廣州老城區的西關口音為正宗,但現時西關口音已近乎失落,省內通常以《廣州音字典》(1983年)收錄的字音為標准。廣州話由廣州音、粵語詞彙、粵語語法構成。廣義的廣州話主要流行於廣東珠三角及廣西粵語地區、香港及澳門、海外廣東籍移民的華人社區,狹義的廣州話指現廣州市中心城區使用的粵語,而廣州與佛山、中山、梧州、香港、澳門的口音相比則大致相同。以廣州話為母語的人部分能書寫粵語白話文。受到廣州(廣東省會)的經濟及文化影響,廣東珠三角居民都能使用帶口音的廣州話,粵東、粵北部分地方也有使用粵語的居民。粵語是省內的通行語,不少廣東人能操二種以上的母語。
有人指,用「廣州話」指代廣州以外的口音(包括港澳粵語)不恰當,所謂的「廣州話」亦不合理,因廣州話不是廣州人發明。現時的廣州話是由各地商人在廣州經商而發展出來的,因此使用「廣東話」方為正確。由於外國人在廣州通商時誤將省城(今廣州)等於廣東「Canton」(現時的廣交會英文為「Canton Fair」),將廣州話及粵語通通譯為「Cantonese」,事實上廣東與廣州不是同一概念,所以應將「Cantonese」譯為「廣州話」方符合本義。廣州話早已是學術名稱,而廣東話則只是俗稱,香港學術界仍稱之為廣州話。正如將閩南語稱為福建話一樣,稱廣州話為廣東話是民間口語習慣。但因廣東地區又主要有三大方言:粵語、潮汕話、客家話,這三種方言又完全不同,所以將將其稱之為廣東話確實牽強。而且省城(今廣州)稱為「Canton」,而且廣交會原本就是廣州交易會,所以大眾還是將「Cantonese」對應「粵語」,「Standard Cantonese」對應「廣州話」或者「標准粵語」。
廣州話中除了粵語中所含的詞語之外,還吸收不少潮州話及客家話的詞語,例如「口渴」讀成「口涸」、「喉干」或「口乾」。另外廣州也是外國人的集中地,有不少外來語,如士多、士多啤梨、摩登等等,與香港相同。廣州本地也有一些原創的詞語,如黃犬(蚯蚓)、塘尾(蜻蜓)。廣東話經常在形容某事情誇張時,喜好用「好」字。如:好大,好高興,好喜歡....
香港粵語
香港粵語(又叫港式粵語或香港話,相對於港式英語),以前香港對當地的粵語口語並沒有正式的名稱,通常沿用廣東民間的叫法:廣州話、省城話、白話,而香港官方只稱粵語。1970年代之前,當地粵語混合了多種地區的粵語口音,如「媽姐」按順德音叫成「馬姐」,但傾向以廣州話為准。於1980年代開始,「廣東話」被香港政府作為當地粵語口語的標准稱謂,而廣州話、省城話、白話等名稱則逐漸退出正規場合。以前習慣稱粵語做廣東話的人主要是外省移民(包括台灣),他們將廣府人的粵語稱為廣東話,同時人們學習香港的廣東話時明顯帶有懶音。
香港粵語口音標准源自廣州話,加入了香港本地文化,慢慢地形成為一套具有香港特色、以口語為主的語言。香港又是英國殖民地,因此出現很多外語詞彙,香港人亦習慣中英混合使用。粵語是香港的法定語言之一,政府內部溝通以及發布消息常以廣州話與英語為主,廣播媒體一般設有粵語頻道。雖然港式粵語使用者眾多及覆蓋面很廣,不過港式粵語只當作一種廣州話口語變體,即使香港有所謂粵語正音運動,但仍未作為口音標准。
粵語保留不少已在現代標准漢語消失的古漢語詞彙,例如:
渠:即「他」之意,今又作「佢」,『渠所謂小令, 蓋市井所唱小曲也。』明王驥德《曲律》
尋日:「昨天」之意,「尋日尋花花不語 (程垓,宋詞)」
幾時:「何時」之意,「明月幾時有(宋詞蘇軾《水調歌頭》)」
求祈:-要求]神佛\祈福的口碼,多由祖輩留下,不必經過思考,隨便說說,應酬過後便算。
求祈講,事旦噏,隨口噏;不經大腦的說話。
謦欬:「聊天」之意,現在多用同音字寫作「傾偈」
崖廣:原意為「懸崖上的小屋」,引申為「危險」之意,今常用近音字「牙煙」表示
英語等外來詞彙
廣州地區由於歷史原因,很多詞彙受到英語影響,如稱:球為「波」(Ball),小商店為「士多」(Store),計程車為「的士」(Taxi)...。但這些詞在內地卻很少見到,以至於慢慢發展到,成為珠江地區特有的詞彙,但「的士」一詞,已幾乎蔓延全國,由過去說「截計程車」到現在流行說「打的」。
要學好粵語,首先要主動,多結交會說廣州的朋友,與他們打成一遍,從日常生活用語開始。
給你一個《粵語在線發聲字典》,打開網頁後,在右邊的工具蘭中,你可以輸入你要讀的單詞(繁體字),或者輸入對應和音標,你自己找一下:
http://arts.cuhk.e.hk/Lexis/lexi-can/
廣州話常用語請用內置萬能五筆輸入法,或智能五筆輸入法,祝你成功!
給你一個《粵語學習網》
http://www.520hai.com/jichu/
免費粵語學習軟體v1.1綠色版------鬧猴粵語發音入門軟體,具體下載地址,你在網路里再搜索,注意可能會有很多掛件或木馬。
鬧猴粵語發音入門軟體是一款粵語發音的小軟體。它可以將您輸入的文本內容轉換成粵語的發音規范,並可以用粵語朗讀出來。軟體使用簡單,雖然不能對所有漢字都能用粵語朗讀,但不失為一個學粵語(廣東話)的好軟體! 其實,要學粵語不難,多聽一些粵語歌和多看一些粵語版的港產片就OK,要不然就到廣東去,呆它一兩年,俺就不信您學不會廣東話。軟體粵語發音不算很地道,但對初學者勉強足夠了 。
軟體使用:輸入文本文字 → 點「文本轉換」 → 朗讀文本 ,也可以點右邊的單字單獨發音。
有空請看佛山電視台的粵語文化節目《粵講粵過癮》,網址在網路里不讓人發,你自己找一下吧,是土豆網里有的。
⑺ 廣東話怎麼學
學習廣東話需要學的內容:廣東話打字、聽、說。
學習廣東話的方法:多些打字、聽、說、看。
打字用速打粵語輸入法,多打就可以了。
聽,聽粵語歌、聽收音機。
說,有可能就跟人說。
看,看粵語電影、粵語電視節目。
⑻ 關於廣東話的語氣詞的規律方法
沒研究過,一般是按想表達的意思或者是句式搭上去的..聽起來比較順口..我認為不加聽起來比較生硬,加上去就可以從語氣詞聽出態度比如:對唔住..就一句對不起,純粹道歉,如果變:咪對唔住咯..聽起來就變得很不願意道歉,還好像被人委屈一樣,不服氣
⑼ 學廣東話的竅門在哪
學語言都要多聽,多講。
就個人經驗來講,講普通話的朋友學好廣東話有下面幾個難點,根據難點也有一定的辦法應對:
1)廣東話的發音有很多是普通話里沒有的
廣東話拼音韻母比普通話多差不多一半,很多發音是普通話里沒有的,要講標準的廣東話,如果先從韻母入手,將韻母發標准了,那麼由這些韻母拼出來的字的發音也會比較好掌握准確。
2)廣東話聲調與普通話不同,有時會發音,但是講出來的話總覺得與標准廣東話的腔調不一樣
廣東話有9聲6調,與普通話的4個聲調相比,有很大不一樣。 如果熟悉了解這9個聲調,解決上述問題就比較輕松
3)廣東話口語的語法與普通話有很多不一樣,很多俚語外地人不明白
其實講廣東話地區的人(包括港澳),他們的書面語是現代漢語白話文,實際上語法與普通話相差無幾,有些話如果不知道廣東口語怎麼說,也可以用普通話直接翻譯成廣東發音與說廣東話的人溝通,他們是能夠聽懂的。 但是要熟悉廣東話口語特有的語法和俚語,還是要多與港澳朋友聊天。
以上是按部就班的系統學習廣東話的方法,很多人覺得有機會在講廣東話地區生活,多聽多講也是可以學得不錯的,但是如果有條件按上述方法學習,應該會事半功倍些。
另外,推薦個比較有效的辦法,如果你喜歡看港劇,多看看廣東話原版的吧,我身邊很多非廣東人,因為用這個辦法,學起廣東話來比別人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