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腰椎手術後如何護理和鍛煉
術後護理(1)術後將患者平穩地抬上床。四肢手術,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時給予軸位翻身。(2)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護理記錄。(3)保持引流管通暢,定時觀察和記錄引流液的色、質及量,發現異常及時報告醫生。(4)定時查看敷料,觀察有無滲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質、量,及時更換,做好記錄。(5)評估傷口疼痛的性質、程度和持續時間,分析疼痛的因素,遵醫囑使用針刺或葯物,以減輕和緩解疼痛。(6)針對不同的情緒反應,鼓勵患者樹立信心,戰勝疾病。(7)根據患者手術的情況指導不同的功能鍛煉。(8)牽引、外固定手術患者,按牽引、外固定護理常規進行
1、術後一個月內,患者應該以躺為主,以坐為輔,禁止站立。
2、腰椎間盤突出術後的前幾天,翻身應由護理人員協助,不宜自行強力翻轉,以保證腰部筋膜、肌肉、韌帶及傷口癒合良好。
3、在恢復期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要逐漸加強腰背部肌肉力量的鍛煉並注意糾正不良姿勢,以防止腰椎間盤突出復發,骨質疏鬆。
4、術後,腰椎間盤突出腦力勞動者兩個月後可以工作,體力勞動者3—4個月後才能開始工作。腰椎間盤突出工作應由輕到重,工作時間由短到長,同時避免做強烈的彎腰或負重活動。
5、傷口癒合拆線後即刻洗澡。
② 了腰椎壓縮爆裂性骨折手術2個月,腰部為何酸痛,如何治療與鍛煉鍛煉或者治療的方法能夠讓酸痛徹底沒有嘛
酸痛的根本原因是因骨折及手術兩次創傷在局部產生的瘀血沒有得到有效清除,從而瘀血滯留在體內影響氣正常運行所致。這種情況會因年齡增大或者體質下降而增強,也會因天氣變化,特別是潮濕陰冷天氣而變得更加明顯。
鍛煉可以緩解當時病症,但事後情況依然。
只有使用中醫活血化瘀、消炎鎮痛的中葯治療,徹底消除體內瘀血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瘀血一日不除,問題始終存在。而且,宜早治,越早越好。否則,時間長了,瘀血更加難消除。
更多詳情請登陸本空間,參看《常見幾個部位的跌打損傷及注意事項》、《葯物療法——中醫醫治骨傷快速痊癒的關鍵》、《駁醫治骨傷葯物作用不大論》及《淺談跌打損傷之熱敷與冷敷》等文章,文中有不少病例可供參考,相信對你有所啟發。
建議找當地中醫治療。
祝早日康復!
③ 腰椎骨折手術後怎樣鍛煉身體
鍛煉腰背肌。平躺用胳膊肘和腳後跟支撐床面,做抬背訓練,或著附卧在床上,抬臂抬腿,盡量向一起靠(身體成弓字形)來鍛煉腰背肌
④ 腰椎盤突出手術二月後做哪些康復鍛煉
據四川 赫爾森康復建議腰椎盤突出手術康復鍛煉方法有
(一) 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減輕炎症、避免損傷加重,當然,床鋪不宜過軟。一般絕對卧床休息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1周。症狀改善後,應盡可能進行一些簡單的日常生活活動。同時,要注意保持正確的活動姿勢或動作,活動時可以佩戴腰圍。
(二) 葯物治療
葯物可以消除炎症、改善症狀,常用的葯物有如下幾種。
1.
非甾體消炎鎮痛葯(NSAIDs):較常用的消炎鎮痛葯,主要機制為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釋放。胃腸道反應等副作用明顯。近年來出現的COX2選擇性抑制劑的不良反應相對較小。
2. 肌肉鬆弛劑:松解局部肌肉組織以達到消炎鎮痛的作用。
3. 輔助性鎮痛葯:包括抗抑鬱葯、抗痙攣葯、抗驚厥葯等,這類葯物與NSAIDs合用可以增強鎮痛效果。
4. 麻醉性鎮痛葯:多用於緩解急性疼痛,一般不作為首選。
5. 中醫中葯:許多中葯在消炎鎮痛方面都有一定的療效。
在腰椎間盤突出症急性期,脊神經根袖處水腫較為明顯,這不僅是引起劇烈
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也可由此引起繼發性蛛網膜粘連。為了消除局部的反應性水腫,可靜脈滴注類固醇類葯物,服服雙氫克尿塞等利尿劑,靜脈加壓滴注甘露醇等脫水劑
(三) 牽引
有報道認為牽引可以降低椎間盤內壓、減輕神經根刺激和壓迫症狀。牽引可分為持續牽引和三維立體牽引,目前臨床上以骨盆持續牽引多見。牽引重量一般在7~15kg之間,每日2次,每次1~2小時,持續2周~3月。孕婦及患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禁忌。
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CT或MRI檢查提示腰椎間盤膨出而未完全破裂,側隱窩狹窄程度不超過原2/3,椎間盤突出擠壓椎管未超過原容積1/2或椎管前後徑不小於0.8cm、左右徑不小於1.0cm,突出之椎間盤鈣化的位置不位於側隱窩,無明顯骨質疏鬆或增生搭橋、滑脫及有嚴重心臟病患者均適用於該辦法。
中央型椎間盤突出有鞍區麻木、二便失禁者;腰椎間盤突出有明顯神經損傷,如下肢肌力減弱、垂足、拇趾背伸或足跖屈肌力消失;椎間盤突出使椎管狹窄或並椎管骨性狹窄,椎管前後徑小於0.6cm、左右徑小於0.75cm,行走不超過500米者;破裂型椎間盤突出使側隱窩完全消失、椎管容積小於原1/2或前後徑小於0.8cm、左右徑小於1.0cm,破裂型碎片游離於椎管造成壓迫,外側型(神經根孔型)椎間盤突出直接壓迫神經根孔,突出之椎間盤於側隱窩處鈣化並使之狹窄而經保守治療3周症狀無明顯改善或1年內無明顯誘因復發者;經第一、二階段治療6周症狀無顯著改善者
(四)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的作用有鎮痛、消炎、興奮神經肌肉和松解粘連等作用。短波、超短波療法:在起病的初期,為了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環,消除可能產生的滲出、水腫等炎性反應,減輕因壓迫或刺激神經根而引起的疼痛
(五) 傳統手法
推拿可以使突出物回納、改變突出物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和消炎鎮痛。一般首次發作,病程在3個月以內者,或症狀和體征較輕者,或不能耐受手術者,推拿治療有明確的效果;但對突出物較大,突出物與神經根嚴重粘連,椎管嚴重狹窄、腰椎滑脫、側隱窩狹窄,以及有脊椎骨質病變者則不宜進行推拿。針灸在消炎、鎮痛方面,也有明確的療效。
(六) 注射療法
常用骶裂孔注射阻滯療法,即將葯液經骶裂孔注射至硬膜外腔,葯液在椎管內上行至患部神經根處,以減輕局部炎症、粘連。一般多採用皮質類固醇葯液,每周1次,3次為一療程。適用於疼痛明顯,且一般治療效果不佳者。
局部區域性封閉:可分淺部和深部封閉:1、淺部封閉:封閉范圍包括腰背筋膜、腰肌起止點及棘上韌帶、棘間韌帶。一般要求結合壓痛點及精確的解剖部位進行。
(七) 運動訓練 運動訓練的作用有維持患者的正常脊柱形態,提高腰背肌力量,增強椎體周圍韌帶彈性等。
1. 急性期 1周以內,以卧床休息為主,可以適當墊高下肢以減輕脊柱應力。
2. 緩解期 逐步開始腰腹肌訓練,注意避免腰椎過度屈曲或過伸。每日2~3組,每組10~15次,每次持續5~10秒。
(1) 半橋訓練:仰卧位,以頭和雙足為支撐點,使得臀部抬離床面。力量不足時,還可輔以雙手支撐。
(2) 背飛訓練:俯卧位,以腹部為支撐點,上肢背與身後,胸和雙下肢同時抬起離床,形如飛燕,也稱為「飛燕式」。
(3) 後伸訓練:俯卧位,雙下肢自然伸直,交替向上盡力抬起。
⑤ 腰間盤手術後怎麼鍛煉
早期應該行雙下肢直腿抬高鍛煉,這樣可以防止手術後神經根與局部硬膜外組織粘連,從而充分緩解下肢放射痛。
如果是開窗髓核摘除術的話,有人說不要卧床,有人主張卧床6周以上,我個人主張老年人卧床不少於6周。其間應該於術後切開疼痛基本消失時行腰背肌功能鍛煉。老年人採取俯卧位上身後伸比較容易完成,50歲年齡可以考慮三點或五點支撐鍛煉,但是早期要慎重,腰背肌鍛煉常規3-6個月以上,最好養成腰背肌鍛煉的習慣終身堅持,一般可以預防慢性腰痛。如果是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術的話,絕大多數骨科醫生主張卧床6-12周,其間仍要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方法同前。
⑥ 腰椎手術後 如何恢復
腰椎手術後的功能鍛煉是很重要的,最好盡早進行功能鍛煉,逐漸增加活動量。因為正確的鍛煉有助於恢復脊柱功能,增加力量和靈活性。在鍛煉的過程中,應當注意的是要始終維持脊柱的平衡和舒適。 下肢的拉伸運動平卧,用皮帶套住腳,緩慢把腿拉高,注意保持膝蓋伸直。重復數次。可避免坐骨神經周圍瘢痕粘連。 蹲坐運動坐在椅子前端,手支撐膝蓋用力站起來,保持扎馬步姿勢,盡可能保持較長時間。可增強大腿肌肉力量。 半仰卧起坐運動仰卧,胳膊向前伸,收縮腹部肌肉使肩抬起,然後緩慢平躺,重復數次。可增強腹部肌肉力量。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⑦ 腰椎手術已有二個月了在床上做五點式鍛煉要戴腰托嗎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腿痛的常見原因。在腰椎間盤退變的基礎上,腰部的損傷易使髓核及破損的纖維環組織向後突出,壓迫神經根而引起一系列的臨床表現。
中文名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
快速
導航
適應症術前准備手術步驟術中注意事項術後處理
基本介紹
引起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是多種的,有時診斷比較困難。臨床有將腰椎結核或其他疾病誤診為間盤突出而施行手術的;也有術前診斷為間盤突出,而術中卻無所發現;雖然部分病例可以用髓核在麻醉下自行回縮來解釋,但也說明診斷的復雜性;另外椎管、隱窩、根管狹窄更增大診斷的難度,還須除外腫瘤、畸形等等其他疾患。因此,術前必須詳細檢查,仔細分析,加上各種輔助檢查,如脊髓造影、腰前側硬膜外造影、間盤造影等,對診斷與定位有一定價值。近代CT掃描、CTM、MRI在臨床的應用,又大大提高了診斷正確率。但所有這些檢查,仍可出現假陽性或假陰性,故決不能依賴儀器檢查而忽視臨床檢查,更不需作為常規應用。
本症早期可用非手術治療,只有部分病人需要手術治療。手術目的是切除突出的髓核及游離的纖維環組織,以解除神經根的壓迫。這個手術並不是一個大手術,但要求細致和技巧,手術效果也比較滿意。對於那些診斷尚未肯定的病例,應先進行非手術治療,同時反復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不能冒然以探查作為確診手段。
腰椎間盤突出切除術效果滿意的可達78%~92%。效果不佳的報道有4.6%~8%,其中大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術。其原因多由於:①診斷錯誤;②定位錯誤,間盤突出未切除;③適應症選擇不當;④技術不熟練或操作粗暴而引起出血、神經根粘
⑧ 腰椎骨動好手術之後可以做些什麼運動之類的
腰椎手術後要卧床一個半月,平時可以在腰下面墊個墊子,上抬腰部,鍛煉腰背肌
⑨ 腰椎間盤突出手術後怎樣鍛煉
腰椎間盤突出,多數是由於長期的不合理姿勢所導致。最初的表現只是姿勢不正彎腰駝背,局部的過度受力,時間久了會造成軟組織的慢性損傷,形成腰肌勞損等慢性腰痛,所以也稱姿勢性腰痛,而腰椎間盤突出則是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積累的結果。所以,矯正姿勢是關鍵中的關鍵的,合理的姿勢是康復運動的基礎和前提。否則,病因的問題不解決,只能是反復發作,惡性循環,越來越重。
腰椎間盤突出的保守治療方法,目前公認效果最好的是倒走。其根本,就是作為反向運動,能有效強制人體重心後移,減小腰椎前凸,從而矯正姿勢,(有時間可以試試倒走,倒走注意穿平底鞋小步子慢走,要選擇安全的地帶進行倒走鍛煉)。倒走時能強制人體重心後移,矯正脊柱的過度彎曲,只是倒走不容易堅持,也不太安全。
⑩ 腰椎病患者手術後康復時需要什麼訓練
腰椎退變性疾病,尤其是腰椎管狹窄的治療常涉及脊柱的減壓、固定、融合。隨著外科技術的進步,多數脊柱融合的患者可獲得即刻的脊柱穩定性。著使得早期開展康復訓練成為可能。
術後早期開展過剩肌和股四頭肌以及腰背肌的牽拉訓練是很重要的,這有助於防止神經根粘連和瘢痕形成。每次牽拉動作可持續30秒,重復3次,左右側分別進行。若患者耐受性良好可每2小時重復一次。
神經牽拉訓練可以仰卧位進行,將下肢伸直,慢慢抬離床面,直到大腿後部感覺到張力為止。可用手於膝下輔助抬腿,同時注意保持膝關節伸直,踝關節背屈。股四頭肌牽拉需仰卧位進行,使足跟盡可能靠近臀部。
一、術後1-9周:術後靜態穩定訓練
之所以稱之為靜態穩定訓練是因為此期的訓練只包括肢體,而應盡量避免軀干下部的旋轉或屈曲。具體內容如下:
1、骨盆傾斜訓練,俯卧位,膝關節屈曲,使腹部向脊柱傾斜。
2、相同體位,下肢交替抬起約3-4英寸,保持骨盆水平。
3、提髖,使軀干升起,自肩到髖關節保持直線,也稱搭橋訓練。
4、俯卧位,雙手背後,將頭和肩膀輕輕抬離床面1英寸,注意始終保持視線向下。
5、俯卧位,膝關節伸直,雙髖關節交替後伸,注意保持骨盆水平。
6、牽拉彈力帶,作劃船的動作,保持肩關節和胸廓固定,訓練軀幹上部的力量。
手術後的最初6周訓練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患者的耐受能力。6周後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訓練量和訓練項目。動態訓練開始的具體時間要根據患者脊柱的穩定情況以及醫生的臨床經驗來決定。
二、術後6-12周:增加動態穩定性訓練
這一階段的訓練要求活動軀幹部,因此需訓練球輔助訓練。具體內容簡介如下:
1、仰卧位,膝關節屈曲,將頭和一側肩膀抬向另一側的髖關節方,通過此動作訓練腹部肌肉力量。
2、四點跪位,將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交替抬起,以後伸背部。
3、上肢保持固定,軀幹部後仰以牽拉阻力帶。
4、雙腳分開與肩同寬,阻力帶一端固定於地面,雙手抓住阻力帶另一端自左下向右上方向牽拉,同法訓練另一側。
使用訓練球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關節活動度,而非最大限度的擴大關節活動度,這點對那些不熟悉訓練球的患者尤為重要。每次訓練強度以出現疲勞感或難以維持平衡為准。具體內容如下:
1、坐於訓練球上,交替抬起一側上肢和對側下肢。
2、坐於訓練球上,以腰部為支點移動訓練球,注意保持肩關節水平。
3、腹部卧於訓練球上,雙上肢支撐並向前移動軀干,直到訓練球移動到大腿下方,交替抬起大腿。
4、跪位腹部卧於訓練球上,利用上肢向前移動軀干,注意保持軀干平直。
5、仰卧位,將訓練球置於雙小腿下方,抬起髖部,臀部和軀干下部,使腹肌保持緊張。
三、9-12周:在輕度載荷下開始強化訓練
在此階段常規有氧訓練對促進融合具有重要作用。常規有氧訓練可增加血供和氧供,保持體重,減少脊柱的所承受的載荷。訓練時間可從每天幾分鍾增加到每天30分鍾,以不出現疼痛為准。推薦的有氧訓練項目包括散步、游泳、蹬車等。但不推薦跑步、跳舞和體育運動等。
因害怕融合失敗而放棄訓練的做法是完全錯誤的。盡管醫生對訓練的方法和強度有不同的觀點,但研究表明良好的術後康復訓練對提高融合率和手術效果是十分有利的。具體的訓練項目應根據患者術後的不同階段和植骨融合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