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心理治療的方法有哪幾種
當心理疾病出現問題的時候建議大家可以到正規的專科醫院接受看診治療,因為這一疾病的出現對於人們的生活傷害是比較大的,所以一定要及時看診治療,當下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支持療法:指的是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指導、疏導、勸說、安慰、保證,使病人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消除或減輕對疾病的恐懼與焦慮,恢復對周圍環境的適應。
精神分析療法:也稱心理分析療法,是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為基礎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認為,人的心理障礙起源於無意識沖突。精神分析是藉助於自由聯想法對病人進行治療。病人通過自由聯想把壓抑在無意識中的創傷或痛苦體驗挖掘或暴露出來,醫生對病人進行疏導,使病人徹底領悟並重新認識自己,改造自己的人格,改變原來的行為模式,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催眠療法:是使病人處在催眠狀態,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暗示,使病人消除恐懼的情緒,達到治療的目的。例如,醫生對處在催眠狀態下的焦慮症患者說:「經過這種治療後,你的心情很快就能變得平靜,不再有不安和焦慮,頭痛很快就能減輕和消失,睡眠會一天一天好轉,會睡得很熟很深」。
行為療法:是一種新興的心理治療法,主要是在1960年以後迅速發展起來的,越來越受到醫學界與心理學界的重視。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是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和斯金納操作性條件化原理。行為療法的指導思想是認為人具有自我控制與自我調節能力。人的行為都是從外界環境中學習而來的。行為療法認為人的病態心理與軀體症狀是一種異常行為,是人與環境不協調的表現。它是可以通過學習來進行調整與改造的,因此行為療法又稱為行為矯正療法。
㈡ 基礎心理學的心理測量與評價方向和應用心理學的心理測量與咨詢
輔仁心智心理測評系統(綜合版)
個性測試
1.
卡特爾十六種人格測驗
(16PF)
卡特爾十六種人格測驗是人格分析,187題。主要包括: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支配性、興奮性、責任性、敢為性、敏感性、懷疑性、幻想性、世故性、憂慮性、開放性、獨立性、自律性、緊張性。
2.
艾森克人格測驗
(EPQ)
艾森克人格測驗適用於測試時間要求較短條件下人格分析,自陳式人格問卷,有85個題目,主要測量外顯或內隱傾向;經質或情緒穩定性;潛在的精神特質,受試者的掩飾或防衛。
3.
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
愛德華個人偏好測驗適用於個人需求方面的人格分析,225題。是一種應用廣泛的自陳式人格表量。本量表由心理學家愛德華根據莫瑞(H. A. Murry)的十五種人類需要理論為基礎編制的。這十五種人類需要是:成就(Ach)、順從(Def)、秩序(Ord)、表現(Exh)、自主(Aut)、親和(Aff)、省察(Int)、求助(Suc)、支配(Dom)、謙卑(Aba)、慈善(Nur)、變異(Chg)、堅持(End)、異性戀(Het)和攻擊(Agg)。
4.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
(MMPI)
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適用於進行較全面的人格分析.399題。可以用於測試正常人的人格類型,也可以用於區分正常人和精神疾病患者。
5.
超常行為檢查測驗
超常行為檢查測驗適用於檢查是否具有超常行為特徵,共97題。測查的超常行為能力包括智力、創造力、社會活動能力、身體運動能力四個方面。
6.
中國青年人格測驗
(CPI)
中國青年人格測驗適用於人才選拔方面的人格分析,是專為了解、評鑒與診斷性格特徵而編制的,涉及18個性格變數,這些性格變數大部分與人際交往有關,因此,該測驗在反映性格的人際關系特徵方面是一種理想的測驗工具測驗適用用於16歲到35歲,共230題。
7.
兒童自我意識測驗
兒童自我意識反映了兒童對自己在環境和社會中所處地位的認識,也反映了兒童對自己的評價,是個體實現社會化、完善人格特徵的重要保證。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觀察、自我監督、自我評價、自我體驗、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8.
十四種人格測驗
(14PF)
《十四種人格因素問卷(CPQ)》是由美國印地安納州立大學波特博士同伊利諾州立大學人格及測驗研究所卡特爾教授一起編制而成的,測驗內容包括樂群性、聰慧性、穩定性、興奮性、恃強性、輕松性、有恆性、敢為性、敏感性、充沛性、世故性、憂慮性、自律性、緊張性共十四種人格因素。更能夠對被試人格的十四種不同因素的組合作出綜合性的了解,從而全面地評價兒童的人格,140題。
9.
氣質測驗
氣質測驗,60題。目前國內應用較廣的一種氣質測驗工具,由陳會昌等編制,測量出4種氣質類型:膽汁質、多血質、粘液質和抑鬱質。
10.
人生觀測驗
人生觀測驗本測驗用於測量關於人性的哲學,即受試者對人類一般行為的估計,反映的是被測試者對人的基本看法。它是通過測量個體對各題目觀點的認同程度,來考察個體對於人性的看法和態度。適用於中學生、大學生及成年人使用.
11.
自信心測驗
自信心測驗有13道題,屬於自評問卷,完成問卷大約需要3-5分鍾。適用於18歲以上成人。
12.
自卑感測驗
自卑感也就是低自尊感,是一種對自我的能力、個性品質等評價偏低的自我意識。自卑感一旦形成,如果不能及時克服,就會影響到學習、人際交往和個性發展等許多方面。共36題。
13.
樂觀性測驗
樂觀的人總是看到希望,而悲觀的人總是覺得生活在陰暗中。樂觀與否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生活的質量,你不想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樂觀的人嗎?這個測驗還將告訴你如何看待生活,如何做一個積極樂觀的人!
14.
固執性測驗
生活中,有些人在人際交往中表現得非常謙遜溫順,處處迎合別人的意旨;另有一種人在彼此來往中則常常給人以爭強好勝、自以為是的感覺。通過固執性測驗來看看你屬於哪一種人。
15.
個性成熟度測驗
個性成熟度測驗來測試一個人生經驗豐富的程度。
心理健康測試
16.
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SCL-90)
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適用於測查被試的心理健康狀況. 在精神科和心理健康門診的臨床工作中得到廣泛應用。心理健康臨床症狀自評量表包含了90個項目,它是用來測查人的精神症狀及其嚴重程度和變化情況的量表,包含了比較廣泛的精神症狀學內容,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等均有涉及。
17.
抑鬱自評量表
適用於測查被試最近一段時間的的抑鬱程度.
18.
焦慮自評量表
適用於測查被試最近一段時間的焦慮程度.
19.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測驗(MHT)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量表(MHT)100題。八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社交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沖動傾向等。
20.
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測驗(UPI)
《大學生人格健康調查表》(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UPI)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大學生精神衛生、人格健康的調查表。適用於篩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的篩查。
21.
Beck抑鬱測驗
抑鬱症是一種危害人類身心健康的常見心理疾病,Beck抑鬱測驗適用於分析成年人各年齡段的抑鬱感強度。
22.
生活事件測驗
生活事件對心身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業已促進了醫學模式的轉變。我國研究者楊德森、張亞林於1986年在前人的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生活事件量表」(Lire Event Scale,簡稱LES)。LES共含有48條我國較常見的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的問題。一是家庭生活方面,二是工作學習方面,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
23.
青少年生活事件測驗
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 List ,ASLEC),大致包含青少年時期常見的負性生活事件。該量表是一項自評問卷,由27項負性生活事件構成,被測試者根據事件發生後的心理感受進行評定。適用於小學高年級、初中和高中學生面臨挫折事件的承受程度。
24.
大學生行為問題測驗
大學生行為問題測驗,即戀愛和性的問題、學習問題、健康和情緒狀態以及社會適應問題等,共有78個項目。《大學生行為問題量表》最大的特點是簡便省時、易於掌握,能較為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出該學生目前是否存在嚴重的行為問題。
25.
Achenbach兒童行為測驗
《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是一種含蓋內容比較全面,使用非常廣泛的兒童行為量表。1970年首先在美國開始應用,我國在80年代初引進,並統計獲得我國各年齡段兒童的常模數據。本問卷由家長根據兒童近期(半年內)表現情況來填寫。適用於測查4-16歲兒童的不同行為問題。113題。
26.
中小學生適應能力測驗
中小學生適應能力測驗採用情境判斷的方法,讓被測者根據給定情境的描述與自身情況的符合程度來評定等級。
27.
壓力應對方式測驗
壓力應對方式測驗適用於初中以上形成相對穩定應對方式的被測試者使用,62題。壓力對個體有著什麼樣的影響主要取決於個體選擇怎樣的方式來應對。
28.
兒童多動症核查測驗
兒童多動症核查適合診斷年齡低於17歲的兒童是否具有多動行為傾向。
29.
網路成癮測驗
網路成癮,又稱網際網路性心理障礙,臨床上是指由於患者對互聯網路過度依賴而導致的一種心理異常症狀以及伴隨的一種生理性不適。
中學生網路成癮量表可用於測查中學生使用網路的情況。該量表為自評量表 ,適用對象為12到19歲的中學生。一次測驗時間約為10分鍾,28 題。包括兩個因子,分別為成癮症狀(包括耐受性和戒斷反應2個維度)和網路成癮相關問題(包括人際關系與健康及時間管理2個維度)。
30.
兒童孤獨測驗
《兒童孤獨量表》(Children's Loneliness Scale)由Asher, Hymel和Renshaw於1984 年編制,用於評定兒童的孤獨感與對社會不滿程度,挑選出不合群的兒童,並了解最不被同學接受的兒童是不是最孤獨。該量表有24道題目,適用於8-12歲的兒童。對於高分兒童應該給予社交技巧訓練,改善他們不合群的狀況。
31.
自殺態度測驗
自殺態度測驗一個國家或地區自殺率的高低與其居民對自殺的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效的自殺預防項目必須以對公眾自殺態度的深入了解為基礎,因此全面而具體的測量公眾對自殺的態度對預防自殺有很重要的作用。適用於分析16歲以上的人群對自殺的態度。
32.
社會適應性自評測驗
社會適應性自評測驗適用於測查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15題。適用於14-28歲范圍。本問卷將幫助被測試者了解自己的心理成熟程度,即社會適應性處於怎樣的發展水平,幫助被測試者更快的完善自身,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
學習能力測試
33.
考試焦慮測驗
考試焦慮測驗可以用來判別學生考試焦慮的程度。測驗由33個問題構成,採用情境判斷的方法,讓被測者根據給定情境的描述與自身情況的符合程度來選擇相應等級。
34.
學習方法與技能測驗
適用於測量和評價學生學習方法與技能的有效工具之一。本測驗從學習方法與技能、復習方法與復習習慣、閱讀習慣與技能、對學校的態度、記筆記與寫作文五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與技能進行描述,為學生自身調整和教師的指導訓練提供參考。本測驗適用於小學至大學的所有學生。
35.
學習動機測驗
關於學生學習動機強弱程度的測試。學習動機是取得學習效果的直接動力,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
36.
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測驗
測試內容由兩部分構成,用來測量人的對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兩個不同方面成功或失敗的經歷解釋的歸因傾向。這兩個方面均由四個分量表組成,每個分量表代表一種可能的歸因傾向,即將成功或失敗的經歷歸於能力、努力、情境、運氣等因素。
37.
家庭教育方式綜合測驗
適用於指導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法,56題。
意志力測試
38.
承受能力測驗
所謂心理承受能力是個體對逆境引起的心理壓力和負性情緒的承受與調節的能力,通過承受能力測驗來測試對逆境的適應力、容忍力、耐力、戰勝力的強弱。
39.
意志力測驗
本測驗適合成年人(18-60歲)使用,25題,提供5個等級以供選擇。
40.
應付困境能力測驗
心理學家斯摩爾泰說:「一個人處在困境之中,最能表現出其心理素質的好壞。心理素質好的人視困境是另一種希望的開始,它預示著明天的好運;心理素質差的人一旦陷入困境,就悲觀失望,自己給自己增加很大的壓力。」那你應付困境的能力怎樣呢通過下述測試你就會了解。
情緒測試
41.
嫉妒測驗
本量表一般用於成人被試,也可以用於中學生,目的是幫助被試了解自己現有的嫉妒水平,並且給予相應的分析和建議,以幫助被測試者形成更良好的心態。
42.
情緒類型自測
您屬於哪一種情緒類型,理智,平衡,沖動型。
43.
情緒社交孤獨測驗
《情緒-社交孤獨測驗》是用來測量一個人在最近兩周以來的孤獨情況的,它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的老師根據國外的相關量表和國內的實際情況修訂而成,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適合高中文化水平以上的成年人的孤獨程度
44.
情緒穩定性測驗
有的人能力一般,卻能夠冷靜地處理判斷事物,因而取得成功;有的人雖然智力發達,但情緒卻不穩定,因而改變了其成功的發展方向。情緒的這種重要意義愈來愈被人所關注。請測評一下你的情緒穩定程度。
45.
情緒緊張測驗
情緒緊張測驗來測試緊張程度。緊張是一種有效的反應方式,是應付外界刺激和困難的一種准備。有了這種准備,便可產生應付瞬息萬變的力量。因此緊張並不全是壞事。然而,持續的緊張狀態,則能嚴重擾亂機體內部的平衡,並導致疾病。所以我們應該學會自我消除緊張狀態。
46.
情緒自我控制測驗
情緒自我控制是用來測試情緒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並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
47.
恐懼情緒測驗
恐懼是在可怕情景影響下產生的一種十分緊張的情緒反應。因此對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最大的是恐懼的情緒。本測驗來測試情緒恐懼的程度。
交際能力測試
48.
包容能力測驗
有包容力的人能夠接受別人的不同意見、見解、道德觀、生活方式等,這種品質被人們視為高睿智、有修養的表現。本測驗測查包容的能力。
49.
交際能力測驗
本測驗將清楚的得知自己在人際關系的學理、應用技巧,以及態度的認知上分別是什麼水平。
50.
處世能力測驗
處世能力是一個人情商指數具體化的較為綜合體現,在社交日益重要的時代,情商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重視。本測試將測試你的處世能力的水平。
51.
取悅能力測驗
取悅他人也是一種能力,個中高手可以輕易地齊悅於人,其中的一些高明的技巧也會讓常人十分佩服。本測驗將測試你取悅的能力。
52.
學生與教師相處的行為困擾的診斷測驗
《學生與教師相處的行為困擾的診斷量表》共有18個項目,涉及到學生與教師相處的三各方面,其中包括在教學情境下師生之間的互動質量、學生和老師的情感距離是否存在問題、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地位關系是否存在問題等。
53.
交往焦慮測驗
交往焦慮測驗由15道題組成,要求被試做五級評分,分數范圍從15(低社交焦慮感)到75(高社交焦慮感)。量表條目少,信度穩定,效度高。適用於18歲以上的正常人。
54.
大學生人際關系綜合診斷測驗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測驗》是用個體在近段時間內與人交往時的表現來測量其人際交往能力的高低,本測驗由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鄭日昌教授編制,共有28道題目,屬於自評問卷。適用於18周歲以上的成人。
55.
交往迴避與苦惱測驗
社交迴避及苦惱分別指迴避社會交往的傾向及身臨其境時的苦惱感受。迴避是一種行為表現,苦惱則為情感反應。社交迴避及苦惱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有28道題,適用於18歲以上的正常人。
其它
56.
戀愛方式測驗
本測驗在可以適用於正處於戀愛階段的18-35歲的青年人。測驗共有40個題目,要求被測試者選擇題目描述的常見戀愛情景下自己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通過測驗,被測試者可以了解到自己的戀愛方式,並可據此分析這份情感未來的發展趨勢。
57.
威廉斯創造力傾向測驗
用來測量人的創造潛能,共50題。
58.
升學就業指導測驗
(職業傾向)
用於測查被試傾向於何種職業特徵的工作。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多選擇,其中升學和擇業就是兩個非常重要的抉擇,因為它們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奮斗目標和發展方向。
幼兒特長
59.
幼兒觀察能力檢測表
觀察是孩子們認識周圍世界的主要途徑,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十分重要。《幼兒觀察能力檢測表》採用的是他評的方式,父母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對題目進行作答,能夠有效、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幼兒的觀察力的水平。
60.
幼兒繪畫素質檢測表
幼兒繪畫能力的發展是幼兒美術啟蒙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幼兒繪畫素質檢測表》採用的是他評的方式,父母根據孩子的平時表現對題目進行作答,能夠有效、准確而迅速的反映幼兒的繪畫素質水平。
61.
幼兒記憶能力檢測表
記憶是人類智力活動的倉庫。在智力發展迅速的幼兒時期,記憶同樣具有重大的意義。對幼兒記憶能力的測查有助於家長清晰地了解孩子的記憶水平,並可以根據其現有的記憶能力水平來培養和訓練各方面的能力。
62.
幼兒交往能力檢測表
交往活動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也是一種塑造幼兒性格,培養幼兒品德、提高幼兒能力,使幼兒從個體走向社會化的重要的實踐活動,對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63.
幼兒音樂能力檢測表
幼兒時期是發展音樂能力的最佳時期。對孩子音樂素質的判定與培養,不僅可以幫助你了解孩子在此方面的特點,而且可以為孩子早期音樂能力的培養與後期特殊才能培養的選擇提供較科學的依據。
64.
3-7歲兒童氣質問卷(PTQ)
3-7歲兒童氣質問卷(PTQ)由9個分量表組成,由最了解孩子的撫養者根據孩子最近一年的表現來評定。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氣質特點,提出合理的期望、要求,尋求適合孩子天性的個性化教養
詳情建議咨詢 輔仁心智軟體
㈢ 國內有什麼心理學流派
1、認識領悟療法
認識領悟療法是鍾友彬根據心理動力學理論結合中國的具體情況和其多年實踐於70年代末提出的,又稱「中國式的心理分析法」。認識領悟療法是通過解釋來改變求治者的認識、使其得到領悟,從而使症狀得以減輕或消失,達到治癒心理疾病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它是鍾友彬把心理動力學療法的原理與中國社會文化及中國人的生活習慣完美結合的產物。鍾友彬認為,中國人至少有以下兩方面的生活習慣,與傳統認識、心理動力學的原理相近:一是相信幼年經歷或遭遇對人的個性及日後心理健康有重大影響。幼年和成年心理特徵的連續關系;二是他們認為,可以從成年人的觀念、作風和行為中看出他幼年時期受到的影響。
2、意象對話心理療法
朱建軍從1987年開始從事心理咨詢和治療,是一位心理咨詢與治療方面的專家。朱建軍認為,心理學是一種生活態度,了解自我,才能給予別人幫助和引導。在從事心理學研究的最初,他就是一個探索者和冒險家,他將自己作為實驗對象,根據自己當時的心理狀態,選取合適的切入點將自己引入一種意象狀態,然後去分析這些意象的意義,對自我進行深度分析。
3、悟踐療法
悟踐療法是李心天、李崇培等在治療神經衰弱基礎上創立的一種療法,開始稱為「綜合快速療法」。
悟踐療法在理論上注重人性的三重屬性,即生物屬性、精神(心理)屬性和社會屬性。這三種屬性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融為一體而不可分割。三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形成三組緊密聯系的矛盾,三組矛盾的對立統一即構成了產生並推動心理活動的動力。這一關於心理動力系統的理論被稱為「悟踐決定論
4、道家認知療法
道家認知療法的創立 1992至1995年, 這是完全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的一種心理療法。由湖南醫科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教授張亞林博士在導師楊德森教授的指導下創立。
道家認知療法是在道家的處世養生哲學和我國古代樸素的辯證法的基礎上,參考國外成功的經驗,並結合我們多年的心理治療的臨床體會而創立的。它主要是通過改變個體的認知觀念和應對方式來達到調節負性情緒、矯正不適行為和防病治病的目的。
5、疏導療法
疏導療法由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腦科醫院魯龍光教授,於八十年代初期創立。這是以辯證唯物主義為原則,結合國人的心理特徵,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以「三論」即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為基礎,而形成的較為系統的心理治療方法。
所謂疏導,即「疏通」和「引導」。「疏通」是指醫患之間通過信息收集與信息反饋,有序地把病人心理阻塞症結、心靈深處的隱情等充分表達出來。實現從不原合作到願意合作,從消極情緒到積極情緒,從逃避現實到面對現實的心理轉化過程。「引導」是指在系統了解的基礎上,抓住主線,循循善誘,提高病人的認識,把各種不正確的認識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學、正確、健康的軌道,也就是病理心理到生理心理的轉化過程。
以上是中國比較有影響的本土流派,當然還有外國傳入的。。。
㈣ 生活事件量表的簡介
(Life Event Scale,LES)
1、楊德森、張亞林1986年編制
2、內容:
(1)家庭生活方面(28條)
(2)工作學習方面(13條)
(3)社交及其它方面(7條)
3、對精神刺激進行定性和定量的量表。 1.甄別高危人群,預防精神障礙和心身疾病,對LES分值較高者加強預防工作。
2.指導正常人了解自己的精神負荷、維護心身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3.用於指導心理治療、危機干預,使心理治療和醫療干預更具針對性。
4.用於神經症、心身疾病、各種軀體疾病及重性精神疾病的病因學研究,可確定心理因素在這些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中的作用份量。 生活事件對心身健康的影響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業已促進了醫學模式的轉變。許多研究報告了生活事件與某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或轉歸的相關關系。可是,大多數這類研究的結果不盡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原因是多方面的,生活事件的評定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在研究生活事件評定的初級階段,人們只注重那些較重大的生活事件,因而只統計某一段時期內較大事件發生的次數。次數越多。表示遭受的精神刺激越強。這種評定方法非常簡單,不足之處是顯而易見的。不同的生活事件引起的精神刺激可能大小不一,丟失一件衣物與經歷一場浩劫是不能等量齊觀的。於是,人們相信,每種生活事件理應具有其「客觀」的刺激強度。
從六十年代起,人們對各種生活事件的「客觀定量」有了較多的研究興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美國的Holmes TH。他和Rahe於1967年編制了著名的「社會重新適應量表(sOciaI Readjustment Rcale,簡稱SRRS)。SRRS的理論假定是:任何形式的生活變化都需要個體動員機體的應激資源去作新的適應,因而產生緊張。SRRS的計算方法是在累生活事件次數的基礎上進行加權計分,即對不同的生活事件給予不同的評分,然後累加得其值。SRRS加權的依據來自一個5000人的常模。在制定常模時,Holmes等事先規定「喪偶事件,為1000分,「結婚事件」為500分,讓被調查者以上述兩事件的評為標准,按自己直接或間接的經驗去評估其它種種生活事件的分數。然後求得每種事件(5000人)的平均值,將均值除以10,再取其整數作為該事件的標准化計分。SRRS選用了調查中發生頻率較高的43項生活事件。SRRS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當時社會生活的實際情況,是科學地、客觀地評定生活事件的開端。SRRS被推廣到許多國家,再研究的結果顯示相關系數多在O·85~0·99之間(3),被公認為評定生活事件的有效工具,甚至有人認為可以作為金標准以檢測其它生活事件量表的效度。
我國於八十年代初引進SRRS(4),使用者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生活事件的某些條目進行了修訂或刪增。有的將百分制改為十分制,有的則沿用Holmes的計分方法(45。這些生活事件量表的基本理論、計算方法均與SRRS類似,故它們與SRRS的一致性較高(r=0.643~0.887)。 LES適用於16歲以上的正常人、神經症、心身疾病、各種軀體疾病患者以及自知力恢復的重性精神病患者。
㈤ 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有七種:
第一、精神分析療法,
第二、支持性心理療法,
第三、行為療法,
第四、森田療法,
第五、認知療法,
第六、催眠療法,
第七、音樂療法。
㈥ 如何理解西方心理學中的"認知療法"與道家思想的借鑒與融合
心理疾病與文化環境密切有關,在文化巨變時容易發生,現代社會就是如此。中國人的心理疾病與中國文化背景有關,而目前使用的心理療法都來源於西方文化,所以治療的意義有一定的限制,形成了治療沖突。此時應用產生於東方文化的心理治療方法更有意義,中國人更適合於這種方法,治療後回到原來的中國文化環境中更容易適應,這是道家認知療法的意義所在。
道家學派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道家思想是哲學,區別於道教這種宗教理論。道家思想對現代社會仍然有重要意義,尤其在心理治療方面。
一、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下的價值觀念與心理健康
價值是人們對事物意義的評價。作為社會心理現象,價值既反映了事物的客觀效用特徵,又反映了人們的一定的價值觀念,即人們關於事物價值的觀念和信念,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在穩定的價值觀的基礎上,個體形成判斷具體事物的利弊,是非和美醜的一定價值標准。又在一定價值標準的基礎上,個體對各種事物的價值確定一個主次,大小地位,形成價值體系,從而決定個體對事物的態度,情感和行為反應。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個人價值觀念的選擇作出了可貴的思索,至今仍有重要影響。
1、有為與無為: 人生能否有所作為,是否應該有所作為,這涉及到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它既是個人價值觀念,又是其它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儒家主張有為,道家主張無為。
1) 儒家:孔子提出「仁」的概念,把仁作為人生的最高境界,說「仁者不憂」,「仁人志士,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宣傳「禮樂」和「仁義」,並期望建立一套倫理規范來約束人的行為。孟子說「人皆有所不忍,達之於有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為,達之有所為,義也。」人本性善,而仁,義,禮,智是人的必要規范。旬子把「有為」理解為「制天命而用之」,旬子認為「自然」有二,一為外部自然界,二為內心的性,「有為」即:「制天」,「化性」。
2) 道家:老子認為有為帶來失敗和煩惱,「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道是對天道的順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強調順其自然,對事物不要人為的干預,無為就是讓事物自然發展,「天網恢恢,疏而不失。」要無為中有為,「為學日益,為道人損,以至無為,無為而無不為。」莊子認為善惡皆屬有為,都免不了為其所累。要求人不為物喜,不以物悲,不以物挫志,不以物傷情,達到忘己入天的境界。莊子理解為無所作為。事實上絕對無為是不可能的。道家反對的「有為」是違背客觀規律的「為」,而對順應規律的為,則可視為無為。
2、利與義:義是規范人們思想和行為一定標准,即倫理道德和社會規范。社會需要的反映,利是物質利益,功利,是個人需要的反映。
1) 儒家尚義反利,重義輕利。儒家認為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亂。做人首先要崇尚道義。孔子提出:「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強調:「惟義所在」,「先義而後利」,「捨生而取義。」「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旬子認為:義和利為人之屬性,利是人之本性,尚利是性惡的表現。
2) 墨家義利統一,利義並重。認為「天下莫貴於義,」百姓之利為最高義,其利為公利。
3) 道家義利皆斥。義利皆為「有為」,莊子認為義利是社會強加於個人的東西,是背人性的。應該拋棄。道家也承認物質利益的合理性,反對過分追求物質利益和不擇手段地攝取,「利而不害」。
3、欲與理:慾望是思想上明朗地意識到並企圖實現的需要。欲為人慾,是生理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慾望。理是控制和調節慾望滿足的社會規范。
1) 儒家的節欲觀念:節欲稱寡慾,部分承認人的慾望是存在的。孔子說:「人生則有欲,欲而不得,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欲雖不可盡,可以近盡也,欲雖不可去,求可節也。」
2) 理學家「存理去欲」,要求「存天理,滅人慾。」如宋明理學家朱熹。把理和欲對立起來。理學家也有部分學者提倡理欲一致。還有認為理存在於欲。
3) 道家無欲,寡慾的觀念:老子說:「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提倡「少私寡慾」,道家強調慾望對人性的害處,無欲不是消除慾望,而是要求人們知足知止,這才能得到快樂,就是降低自己的期望水平。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 縱欲的觀念。
4、利己與利他:人生活在社會,個人究竟應該以自己的利益還是以社會和他人利益為最高利益,歷史上有爭論。
1) 墨家「兼愛天下」的利他主義思想,墨子推崇大禹的自我犧牲精神,「自苦為樂」。
2) 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主張憂國憂民的利他主義,孔子積極從事社會活動,但是不如墨家。孟子要求量力而行,這「獨善和兼善」的態度更現實和符合處世原則。
3) 莊子「為我」的思想:陽子的極端個人主義,孟子說「陽子限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莊子認為惡固然不為,善也不必為,人最重要的是保身全性,「修身養性,以盡天年」。
5、結語:價值觀念是在個體的需要,利益,志趣,知識等個性特點和社會需要的基礎上形成的,受到社會文化背景的塑造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家馬斯洛認為:基礎需要從低級到高級,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個人需要之間常常有沖突。需要還受到社會的約束,這導致多種價值觀念的產生,個人需要和社會需要一致,或社會需要能夠滿足個人的需要,個人價值取向是穩定的。可是沒有一個社會可以滿足所有個人的需要,所以必然存在心理沖突,帶來痛苦和煩惱,影響心理健康。我國的改革,傳統價值觀念和現代價值觀念,西方價值觀念和東方價值觀念在人們心理產生矛盾。
㈦ 楊德森等人創立的道德認知療法的保持心理健康的「32字」方針
摘要 32字養生處事原則摘自老子的《道德經》,倡導淡泊、自在、不爭、謙讓等超脫的生活態度,藉此緩解焦慮和緊張的想法。32字分為4條,分別從行為、慾望、人際和自我四個方面闡述了為人處世的霍達態度。
㈧ 心理治療有哪些方法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指以一定理論(如心理學、精神醫學、社會學等有關學科理論)體系為指導,通過一系列的方法,達到減輕乃至消除心理障礙和疾病帶來的痛苦。簡言之,心理治療就是用「心靈」的鑰匙去醫治人們的「心病」。分為一般心理治療和特殊心理治療。
(1)一般心理治療:最常用的方法是解釋和指導。即以心理學的原理向病人說明所患疾病的因由、性質、演變規律、處理方案及預防,從而解除其顧慮,指導其如何減輕或緩解緊張、焦急情緒。
心理治療本身含有教育治療的意義。某些心理性疾病是由於患者無知或偏見和錯誤而引起。由於認識上的偏見和錯誤,過分恐懼或內疚,久而久之可能導致神經症。對此應及時幫助、教育其提高認識,消除顧慮,建立良好習慣,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工作等有意義的活動中去,就會不葯而愈。對於受到委屈,內心苦悶痛楚難言者,應以同情、諒解的態度傾聽他們訴說心理上的壓抑、怨氣以及內心難言的隱情,並恰當適時地給予勸慰、疏導和積極評價。有時鼓勵他們把滿腹壓抑之情全部傾述出來,病情就會大有好轉,就是痛哭一場,也是有利於調整機體平衡的一種防禦方式,女性患者最適於用此法醫療心理疾病。
㈨ 楊德森的四大弟子
郝偉、肖永源、張亞林及李凌江。
楊德森教授(1929~2017)是我國現代精神醫學第二代(指1949年以後)開拓者的領軍人,他刻苦鑽研學識淵博著作等身,為提高發展我國精神衛生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1999年7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了一冊專著,名為《師道》,此書是以祝賀楊德森教授70誕辰為內容而匯編出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