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腎虛火旺怎麼調理
腎陰虛會因為陰液不足而出現虛火上炎的熱性的症狀表現。在臨床中可以用一些滋陰降火的食物進行相關的食譜調理,比如銀耳、黑芝麻、黑木耳、山葯、海參、龜露、甲魚、桑葚等。通過滋補腎陰降虛火,可以起到很好的恢復的目的。
同時在葯材方面,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滋陰降火的葯材製作葯膳進行相關的調理,比如熟地、龜板、人參、黃金、麥冬、何首烏。通過這些葯材也可以製作葯膳可以很好的起到滋腎陰降虛火的目的。
在飲食方面一定不能吃過於溫燥的食物以及葯葯物,如胡椒、花椒、辣椒或者是鹿茸等等的一些溫燥的食材。通過這樣的調理,才能達到很好的恢復的目的。
⑵ 怎麼去心火養腎
「上火」是個中醫名詞,是人體陰陽失衡後出現的內熱症,如果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乾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等症狀,中醫就認為是「上火」。一旦出現上述症狀,當務之急就是要採取天然而美味的種種方法,以潤「滅火」。
心火主要表現為心煩急躁、面赤口渴、心中煩熱,失眠、便干尿血、口舌生瘡。心火分實虛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心火上升可引起口腔疾病。中醫提醒需要控制情緒,減少緊張,少生心事煩事,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疾病。心火的預防方法主要是保持良好心態,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之物,禁酒、多運動。
如何去心火呢?可以多食一些性寒味苦的食物,如苦瓜、苦菜、百合、苦丁茶類,多食酸棗、紅棗、百合或者干凈的動物胎盤等補養心腎之品。虛火上升的人可常喝清心潤燥的冰糖蓮子湯,對於心火內熾所至的煩惱、不眠具有較好的作用。百合微寒無毒、補虛清心、除煩安神,用百合、銀耳、玉竹煮的甜湯,具有清心養陰的作用。心火旺者還可常喝竹葉、甘草、燈心草、生地、麥冬煮成的茶飲,具有清心瀉火的作用。也可喝赤小豆粥:赤小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將赤小豆煮開,再下粳米共煮為粥,服時加少許紅糖,每日二次早晚服用。燈芯草柿餅湯:燈芯草6克,柿餅2個,水300毫升共煮至水剩100毫升,加白砂糖適量,溫服,柿餅可吃,每日2次。
解決上火的方法
常用滋陰中葯
天冬、麥冬、玄參等
常用的清熱瀉火葯
大黃、黃連、黃柏等
常用的解毒消腫葯
連翹、金銀花、大青葉等
另外中醫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對於治療上火也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飲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喝酸甜飲料,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上火和心理狀態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其實是人們最好的滅火劑。
這些用於降火的葯物所有人都能吃嗎?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火分為虛火和實火,還要看病人是肝火旺還是肺火旺或者別的類型,所以葯物不要隨便吃,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吃水果也要引起注意,有的水果屬於熱性水果,比如荔枝、橘子、菠蘿、桂圓、石榴等。食品中的蔥、姜、蒜、辣椒、酒、辣椒、胡椒、花椒、熏蒸食品,四川的麻辣燙等都是容易上火的。
夏天喝牛奶容易上火,是這樣嗎?
中醫認為牛奶是牛血所化的,因此是有營養的,但是牛奶喝多了確實也是會上火的,尤其是夏天。牛奶的營養成分很高,含有很多蛋白質、礦物質.
上火了喝涼茶是否有用?
茶一般都是喝綠茶和紅茶。綠茶是涼的,有清火的作用。紅茶是溫的,不主張有上火體質的人飲用。另外除了茶以外還有很多簡便易行的祛火方法比如喝綠豆湯就很好。具體喝哪一種茶要根據自身的體質來決定,如果是虛寒體質的人一般不容易上火,喝紅茶就會起到保健作用。如果特別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一些綠茶
五種「去火」食療法
人們容易出現眼睛紅腫澀痛,或喉嚨腫痛、牙齦腫痛、口腔潰瘍疼痛及舌尖糜爛等「上火」症狀。「上火」可通過飲食調節,且「食療」有獨特的效果。
一、喝蓮子湯去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復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桅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二、吃豬肝可去肺火
表現症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三、喝綠豆粥去胃火
表現症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四、喝梨水去肝火
表現症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五、吃豬腰去腎火
表現症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把蓮子心泡水當茶喝,可以清心火。。海參:可補腎益精、滋陰壯陽。富含碘、鋅等微量元素。能參與調節代謝,降低血脂。所含的粘蛋白質及其它多糖成分有降脂抗凝、促進造血功能、延緩衰老、滋養肌膚、修補組織等作用。
蝦:能工巧匠補腎壯陽、通乳排毒。富含蛋白質、脂類、礦物質、維生素,鈣、磷尤其豐富,是壯骨佳品,蝦肉的提取物中還含有免疫增強物質。
芡實:具有補腎固精、補脾除濕功能。含澱粉、維生素及礦物質。可與枸杞子同煮粥食。
此外,動物肉類、雞蛋、骨髓、黑芝麻、櫻桃、桑椹、山葯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補腎功效。
腎虛宜食物品
腎虛者宜吃下列食物。
芝麻
甘平,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氣味和平,不寒不熱,補肝腎之佳谷也。」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頭昏耳鳴,發枯發落及早年白發,大便燥結者,最宜食之。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能補益腎氣。《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明·李時珍還說:「粟,腎之谷也,腎病宜食之,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性平,味甘,能補腎健脾,除脾虛者宜食外,腎虛之人也宜食用,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或小便頻數,婦女白帶,食之最宜。《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補腎健胃,生精髓。」《四川中葯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和腎虛遺精。」
牛骨髓
有潤肺、補腎、益髓的作用。《本草綱目》說它能「潤肺補腎,澤肌,悅面」。對腎虛羸瘦、精血虧損者,尤為適宜。
狗肉
性溫,味咸,除有補中益氣作用外,還能溫腎助陽,故腎陽不足、腰膝軟弱或冷痛,食之最宜。《日華子本草》認為:狗肉「補胃氣,壯陽,暖腰膝,補虛勞,益氣功。」《醫林纂要》亦雲:「狗肉補肺氣,固腎氣。」清代醫家張璐還說:「犬肉,下元虛人,食之最宜。」下元虛者,即腎陽虛弱、命門火衰是也。
羊骨
性溫,味甘,能補腎強筋骨。《飲膳正要》認為:「羊尾骨益腎明日,補下焦虛冷。」《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脊骨補骨虛,通督脈,治腰痛下痢;羊脛骨主脾弱,腎虛不能攝精,白濁。」唐代《食醫心鏡》還介紹:「治腎臟虛冷,腰脊轉動不得:羊脊骨一具,捶碎煮爛,空腹食之。」對腎虛勞損,腰膝無力怕冷,筋骨攣痛者,最宜食之。
豬腎
性平,味咸。唐·孟詵認為豬腎「主人腎虛」。《日華子本草》說它「補水臟,治耳聾」。水臟者實指腎臟而言。故凡因腎虛所致的腰酸腰痛、遺精、盜汗及老人腎虛耳聾耳鳴,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益血填精」。《本草匯言》亦雲:「淡菜,補虛養腎之葯也,此物本屬介類,氣味甘美而淡,性本清涼,善治腎虛有熱。」所以,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食之最宜。
干貝
又稱江珧柱。性平,味甘咸,能補腎滋陰,故腎陰虛者宜常食之,清代食醫王孟英認為:「干貝補腎,與淡菜同。」《本草求真》中也說它能「滋真陰」,實則指滋補腎陰之義。
鱸魚
又稱花鱸、鱸子魚。性平,味甘,既能補脾胃,又可補肝腎,益筋骨。《本草經疏》曾有記載:「鱸魚,味甘淡氣平與脾胃相宜。腎主骨,肝主筋,滋味屬陰,總歸於臟,益二臟之陰氣,故能益筋骨。」《嘉枯本草》認為:「鱸魚,多食宜人,作蚱尤良。」凡肝腎陰虛,或脾虛胃弱者皆宜。
桑椹
俗稱桑果。性寒,味甘,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久服黑發明目。」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充血液,健步履。」故腎虛之人,尤其是腎陰不足者,食之最宜。
芡實
性平,味甘澀,有益腎固澀、補脾止泄的雙重功效。《本草經百種錄》稱之為「脾腎之葯也」。《本草從新》亦說它能「補脾固精」。《本草新編》中還說:「芡實不特益精,且能澀精補腎,與山葯並用,各為末,日日米飯調服。」凡腎虛之人遺精、早泄、帶下、小便不禁或頻多者,宜常食之。
栗子
性溫,味甘,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更有補腎壯腰之功,對腎虛腰痛者,最宜食用。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甚治腰腳不遂。」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干,每旦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
胡桃
性溫,味甘,既能補肺止喘,又能補腎固精,還能潤腸通便。適宜腎虛喘嗽、遺精陽痿、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之人服食。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胡桃,為滋補肝腎,強健筋骨之要葯,故善治腰疼腿疼,一切筋骨疼痛。為其能補腎,故能固齒牙,烏須發,治虛勞喘嗽,氣不歸元,下焦虛寒,小便頻數,女子崩帶等症。」
山葯
性平,味甘,為中醫「上品」之葯,除了具有補肺、健脾作用外,還能益腎填精。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葯「益腎氣,健脾胃。」《本草正》亦載:「山葯,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本草經讀》還說:「山葯,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凡上品之葯,法宜久服,多則終身,少則數年,與五穀之養人相佐,以臻壽考。」所以,凡腎虛之人,宜常食之。
豇豆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和健脾的雙重作用。如《本草綱目》記載:「豇豆補腎健胃,生精髓。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每日空心煮豇豆,入少鹽食之。」現代《四川中葯志》也介紹:「豇豆滋陰補腎,健脾胃。治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對腎虛小便頻數者亦宜。
枸杞子
性平,味甘,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食之最宜。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補腎益精,水旺則骨強,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為肝腎真陰不足,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葯。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冬蟲夏草
性溫,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葯材。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葯性考》亦雲:「蟲草秘精益氣,專補命門。」《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冬蟲夏草雖然是一種副作用很少的滋補強壯中葯,但直接用於方劑者不多。凡腎虛者最宜用蟲草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甚至新鮮胎盤等共燉,成為補益食品,更為有益。
杜仲
性溫,味甘微辛,能補肝腎、強筋骨,對腎虛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軟弱無力、小兒腎虛兩下肢麻痹以及婦女腎虧引起的習慣性流產者,最為適宜。正如明代醫家繆希雍解釋說:「杜仲主腰脊痛,益精氣,堅筋骨,腳中酸痛。蓋腰為腎之府,動搖不能,腎將憊矣。杜仲補其不足,益腎故也。」
何首烏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歷代醫家均用之於腎虛之人。明·李時珍說過:「何首烏,能養血益肝,固精益腎,健筋骨,烏髭發,為滋補良葯,功在地黃、天門冬諸葯之上。」清代名醫黃宮綉亦雲:「何首烏,諸書皆言滋水補腎,黑發輕身,備極贊賞。」凡是腎虛之人頭發早白,或腰膝軟弱、筋骨酸痛,或男子遺精,女子帶下者,食之皆宜。
海參
性溫,味咸,質地雖陰柔,但能補腎之陽氣,為腎陰腎陽雙補之品。如《本草從新》中說:「海參補腎益精,壯陽療痿。」《隨息居飲食譜》也說它「滋陰,健陽」。故凡腎虛之人,皆宜食之。
海馬
性溫,味甘,能補腎壯陽,故凡腎陽不足之人,皆宜食之,包括腎陽虛所致的陽痿、不育、多尿、夜遺、虛喘等,食之頗宜。可用海馬研細,每次1~2克,黃酒送服,1日2~3次。
蝦子
性溫,味甘咸,入腎經,有補腎壯陽的作用。凡因腎氣虛弱、腎陽不足所致的腰腳軟弱無力,或陽痿,或男子不育症患者,宜多食蝦。《食物中葯與便方》還曾介紹:「腎虛,陽痿,腰腳痿弱無力:小茴香30克,炒研末,生蝦肉90~120克,搗和為丸,黃酒送服,每服3~6克,1日2次。」
此外,腎虛者還宜服食龜肉、鴿肉、豬肉、甲魚、蛤蚧、蓮子、松子、薺菜、韭菜、蜂王漿、靈芝、燕窩、阿膠、紫河車、地黃、鎖陽、肉蓯蓉等 。
⑶ 中醫心腎不交
一、心腎不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病因:久病,思慮過多,抑鬱,喜怒悲哀,房事不節。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火必須… 一、心腎不交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病因:久病,思慮過多,抑鬱,喜怒悲哀,房事不節。中醫的五行理論,心屬火,腎屬水,心火必須下降到腎,使腎水不寒,腎火必須上炎於心,使心火不亢,這稱為心腎相交,或者叫水火相濟。如果思慮過度,或者心情抑鬱,心火亢盛,就會心神不寧。向下損耗腎水,失陰液濡養,或者過於用腎,則腰酸,頭暈,健忘。且腎陰不足,腎陽相對偏亢,因此就會覺得手心熱,咽干口燥,舌紅等假熱的表現。
二、心腎不交有哪些表現及如何診斷?
主要臨床表現:心煩失寐,心悸不安,眩暈,耳嗚,健忘,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腰膝酸軟,遺精帶下,舌紅,脈細數。
三、 心腎不交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本證以腎陰虛、心火旺為特徵。在生理狀態下,心火下達腎水,腎水上濟心火,使腎水不寒,心火不亢,則水火互濟,心腎相交。若腎水不足,心火失濟,則心火偏亢,或心火獨熾,下吸腎水,則腎陰暗耗,以致腎水虧於下,心火亢於上而心腎不交。心火偏亢,則心煩失寐,心悸不安,健忘;腎水不足,髓海空虛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陰虛生內熱,則五心煩熱,咽干口燥,舌紅,脈細數。虛火內擾精室則遺精。相似證候的辨別:本證當與心火亢盛證相辨別,心火亢盛證僅表現為心煩失寐等心火偏亢的症狀,而無腎陰虛見症。本證既有心火偏亢的症狀,又有腎陰虛的見症。
要點辨證:心火偏亢的臨床表現,伴有腎陰虛的見症。
四、心腎不交可以並發哪些疾病?
心悸健忘,虛煩不寐,頭暈耳鳴,腰痠遺精,或腰膝痠困發涼,潮熱盜汗,五心煩熱,舌質紅,苔少或無,脈細數。臨床上容易誘發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五、心腎不交應該如何預防?
1、若心腎不交證小失眠嚴重得,應要求病房安靜,室內要清潔衛生,溫度濕度要適宜,以保證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
2、若表現為遺精精頻繁的患者則應告知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如保持陰部的清潔,乾燥;內褲寬大不宜過緊,夜間睡眠不能使陰部太暖。
3、.未婚男青年的手淫常是心腎不交的遺精病的病因,應告誡其危害性,使病人決心戒險惡習。若因陰莖包皮過長,動員病人切除,不願切除者,必須每天清洗陰莖、龜頭部的尿垢,防止包皮嵌頓龜頭。
中醫對心腎不交的認識
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悸謂之心腎不交。一般發生於男性,又稱為現代「富貴病」。中醫對心腎不交的病因可以歸納為如下幾點:
(1)、體質虛弱:體質軟弱,萎靡不振,久病或勞欲過度,或各種失血,造成氣血陰陽的虧虛,以致心失所養,發為心悸。
(2)、久病體虛:熱病傷陰,或房室過度,均可導致腎陰虧損,心火妄動,擾亂心神,形成心悸。
(3)、飲食勞逸不當:勞倦太過傷脾,或久坐久卧傷氣,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虛少,心失所養,神不潛藏,引起心悸。或飲食不節、酗酒無度,均可生痰蘊熱化火,或傷脾而滋生痰濁、痰火擾心而致心悸。
(4)、七情刺激:平素心虛膽怯之人,如驟遇驚恐,或情懷不適,悲哀過極,憂思不解等致七情擾動,忤犯心神,不能自主而心悸,所謂「思慮煩多則損心」(《諸病源候論�6�1心痹候》),「悲哀愁憂則心動」(《靈樞�6�1口問》)。
長期憂思驚恐則精神情緒過度緊張,心氣虛怯,陰血暗耗,不能養心;或心氣郁結,生痰動火,痰火擾心,心神失寧而為心悸。
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怒則氣逆,恐則精卻,陰虛於下,火逆於上,亦可動撼心神而發驚悸。若郁熱內蘊,復加恚怒,變生肝火,肝火擾心;或痰火擾動心神,心神失寧,也易導致心悸。
(5)感受外邪: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證日久,復感外邪,內舍於心,邪阻心脈,阻塞經隧,心血營行受阻;或風寒、濕、熱等外邪,由血脈內侵於心,耗傷心氣或心陰,亦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證。溫病、疫證日久,邪毒灼傷營陰,心腎失養,或邪毒傳心擾神,亦可引起「心中忄詹忄詹大動」等悸、忡之症。如春溫、風溫、暑濕、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見心悸。
(6)葯物過量:葯物過量,可以損害心氣,甚則損傷心體,引起心悸。如近代使用銻劑、洋地黃、奎尼丁、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葯過量或失當,均能引起「脈結代、心動悸」一類證候。 中醫病機 本證為心腎之間的陰陽水火關系失調所表現的證候。多因稟賦不足,或久病傷陰,或房室不節,縱欲過度;或思慮太過,情志郁久化火;或外感熱病致心火獨亢等使心陰暗耗,心陽亢盛,心火不下交於腎、腎水虧虛於下,不能上濟心火、形成心火不降,腎水不升,水火不濟。本證病位在心腎,屬慮實夾雜證的證候。 治療法則: 滋陰降火,交通心腎。
施治方法:
(一)內服方葯
1.基本方葯:(1)天王補心丹合硃砂安神丸加減:生地15克、玄參10克、茯苓10克、五味子10克、當歸10克、朱麥冬12克、柏子仁10克、酸棗仁10克、黃連6克。本方運用於心腎不交之心陰不足者。(2)知柏八味丸加味: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2克、山萸肉10克、丹皮6克、澤瀉6克、茯苓10克、夜交藤18克、合歡皮12克、石菖蒲10克、蓮心10克。本方適用於心腎不交偏於腎陰虧損者。以上方葯,濃煎取汁200~300毫升,每日1劑,溫服,1日3次。
2.加減變化:若兼見火旺傷陰,舌紅絳無苔者,於基本方(2)中酌加石斛12克、沙參12克以甘寒滋陰;若兼見有濕熱,舌苔黃膩者於基本方(1)小加梔子10克。馬尾連6克、車前草15克、苡仁15克清熱利濕;若陰虛盜汗劇者於基本方(2)中加煅龍牡各15克、浮小麥15克、癟桃干15克斂陰止汗;若兼見肝火上炎,症見頭暈目眩較重者,可加菊花12克、桑葉10克、黃芩10克、鉤藤12克清散肝火;若熱擾精室,遺精頻作者加金櫻子10克、蓮須10克、沙菀蒺藜15克、刺蝟皮10克滋腎固精。(二)飲食療法
(1)山葯荔枝粥:取鮮山葯100克、荔枝肉15~30克、桂元肉15克、五味子3克,冰糖適量。先將山葯切薄片,與荔枝肉、桂元肉、五味子煮,同取汁再加粳米100克煮成粥,加冰糖即成,可早晚服食。
(2)茅根赤豆粥:先取鮮白茅根30克,煎湯取汁,再煮赤豆30克待豆熟,加粳米200克煮粥,以豆煮爛為度,即可食用。
(三)氣功療法:心腎不交患者可用氣功作輔助治療、以坐位練入靜為主的強壯功為好。練功方法,要求環境安靜,坐後要全身放鬆,眼開一線,注意鼻尖,舌尖抵上齶。唾液多後徐徐下咽。如有雜念而忘記念數時,當及時收回從頭再念,如念到100次而未忘,再從l念起。也可用隨息法,即思想高度集中在呼吸上,吸時氣下沉入小腹,呼時漸升細細呼出,思想隨呼吸升降,如有雜念,即把思想收回,初練10分鍾即可,練功中雜念太多,或見煩躁,立即收功,下次再練。徵逐漸提高入靜境界的基礎上延長練功時間,常有較好療效。
施治要點:
(一)在腦外傷後遺症中的心腎不交之證頗多,此症因腦受震盪而致,治療時應以益腎填精為主,因腎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之故。葯物可用生熟地、何首烏、鹿角膠、龜板膠、菟絲子、紫河車、魚膘膠等品。再隨證適當加減即可,不必多用瀉心火之葯,防止苦寒過度傷陰。
(二)一般認為心腎不交證,從病機上分析多為心火旺於上,腎陰虧於下,水火不交而成。對於這種「心火旺、腎陰虛」常用黃連阿膠湯火「瀉心火,滋腎陰」;從臨床上分析,尚有「心火旺、腎陽虛」.「心氣虛、腎陽虛」、「心氣虛,腎陰虛」,亦可說是心腎不交證。其治療,「心火旺,腎陽虛」可用交泰丸瀉心火,助腎陽;對「心氣虛,腎陽虛,「用茯菟丸養心氣,補腎陽;對「心氣虛、腎明虛」用天王補心丹來益心氣,滋腎陰。 針灸 主穴可取心俞、內關、大陵、太溪,配穴可取太沖、神門、腎俞、合谷等,手法宜平補平瀉,留針15—20分鍾,捻轉結合提插。每日一次。亦可採用腕踝針治療,進針點取內關、神門。進針方法為:常規消毒,針尖迅速刺入皮膚後,使針體與皮膚面呈3O度角,針體在皮下的位置,盡可能緊貼在真皮下不能過深,進針塊,推針慢,不必捻轉,注意表淺,要鬆弛.進針時如遇有阻力或有酸、麻、脹痛等感覺,這是進針過深,應將針尖退至皮下再沿表淺層刺入,進針2—6分,留針20—30分鍾。輕刺激為補,重刺激為瀉,治療心腎陰虛可取平補平瀉之法。護理1.若心腎不交證小失眠嚴重得,應要求病房安靜,室內要清潔衛生,溫度濕度要適宜,以保證病人能得到充分休息。2.若表現為逝精頻作的病人則應告知個人衛生的重要性,如保持陰部的清潔,乾燥;內褲寬大不宜過緊,夜間睡眠不能使陰部太暖。
3.未婚男青年的手淫常是心腎不交的遺精病的病因,應告誡其危害性,使病人決心戒險惡習。若因陰莖包皮過長,動員病人切除,不願切除者,必須每天清洗陰莖、龜頭部的尿垢,防止包皮嵌頓龜頭。
⑷ 心火旺盛,用哪些方法可以瀉心火
很多人都有過心火旺的情況,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心煩、易怒和失眠,出現這種狀況及時的降心火才是關鍵。
降心火的方法很多有食療、養生茶飲、中葯和按摩等方法去火,這里就介紹一下按摩去心火的方法,只需按按以下幾個穴位就可。
1.勞宮穴
作用:這是一個與心相連的穴位,勞宮穴五行屬火,具有清心火,安心神的作用,用於治療失眠、神經衰弱等症。
位置:勞宮穴位於手掌心的第二、第三掌骨之間,偏於第三掌骨。如果您把手握成拳頭狀,中指指尖抵著的地方就是勞宮穴了。火氣大的人,不妨按按勞宮穴。
操作:以拇指指端點壓穴位,力度由輕到重,按壓時要有節奏感,以出現酸、麻、脹的感覺為宜。先連續點按4-5分鍾,然後再輕揉神門穴3-5分鍾。
⑸ 腎陰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腎不交,其治療宜採用
正確答案:E
解析:腎陽虛不能溫脾,以致脾陽不振,可根據五行生剋規律採用益火補土法進行治療
。腎陰不足,心火偏亢,以致心腎不交,其治療可採用瀉火補水法以瀉腎之所不勝
。
⑹ 五行確立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系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發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系。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系。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系的統一性。
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郁土虛或土壅木郁;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系,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臟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從它臟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臟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臟,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系。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系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系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根據相剋關系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葯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葯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針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剋製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一般關系,而且可以說明事物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較為具體和復雜的關系,從而有利於解釋復雜的生命現象和病理過程。
四柱五行生剋中對應需補的臟腑和部位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血脈及整個循環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皮膚,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 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武術中,古代武術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鑽、炮、橫五種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極拳中的進、退、顧、盼、定五種步法。
臨床應用
祖國醫學的五行學說,是將人體各部分歸屬成木、火、土、金、水五大類。同類事物之間發生縱的聯系:例如屬於木的,有肝、膽、目、筋、怒、青、酸、風等,其相互之間的聯系是「肝開竅於目」,「肝主筋」,「怒傷肝」,肝病易生「肝風」等;望診時,青色多屬肝風,赤色多屬心火,黃色多屬脾濕,白色多屬肺寒,黑色多屬腎虛;
用葯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鹹味入腎等。各類事物之間發生橫的聯系:即運用生克、乘侮等變化來說明五臟之間在生理和病理情況下的相互聯系。例如某一臟有病,既可以因生克關系由另一臟傳來,也可以通過生克關系傳到另一臟。「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等就是這個理論的具體應用。
⑺ 瀉南補北法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瀉南補北法的理論基礎是五行相剋。
瀉南補北法即瀉心火滋腎水,又稱瀉火補水法、滋陰降火法。適用於腎陰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濟,心腎不交之證。
該證表現為腰膝酸痛,心煩失眠,遺精等。因心主火,火屬南方;腎主水,水屬北方,故稱本法為瀉南補北,這是水不制火時的治法。因水能克火,此法通過瀉火補水,達到正常克制。
(7)滋補腎陰以瀉心火的治療方法擴展閱讀
五臟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五行學說不僅用五行特性說明五臟的功能特點,而且還運用五行生剋制化理論來說明臟腑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系,即五臟之間存在著既相互資生又相互制約的關系。
五行學說不僅用以說明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傳變,指導疾病的診斷和預防,而且還以五行相生相剋規律來確定疾病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⑻ 心火太旺盛了,用哪些方法可以起到瀉心火的作用
心火旺盛可能導致我們身體頭昏腦脹,口乾舌燥並且十分的暴躁健忘。情況嚴重的還會引起腸道的疾病,導致腸道病變,比如說腸道的腫瘤以及結腸癌這些病症其實都和心火旺盛是有密切關系的。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選擇吃一些性味辛涼的蔬菜來瀉心火,比如說藕片,黃花菜,綠豆,百合,綠豆,芹菜都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如果需要簡單有效的話,可以直接服用六味地黃丸治療。
當然我們還是需要補充水和無機鹽。在我們飲用水的時候應該選擇少飲,多量,這樣就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排汗較慢,減少我們人體水分的蒸發。而無機鹽的補充方式就比較的多樣化,我們可以直接通過食用鹽攝取,當然也可以通過一些飲料以及含鉀量高的食物當中獲取,比如說海帶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獲取無機鹽的方式。
⑼ 什麼中成葯治療清心火,滋腎水
呵呵,清御醫黃坤載常講「心火上炎則神病,腎水下寒則精病」他將人體比喻為一個圓樞,
心為火,在卦為離,心肺居上;
腎為水,在卦為兌,居下;
中左為脾肝,中右為膽胃;
左旋主升,右轉主降;
腎水溫升化氣,肺氣清降化水,腎水上乘,心火下降。而「升降之權則在陰陽之交」是謂中氣,,,這正是一個圓樞運動,如此人才能生生不息。
中氣不治則升降無權,所以才會導致「心火愈熱,腎水愈寒」等出現如「上火「和「拉肚子」的症狀。
如果的確出現你心火亢盛、腎虛等症,可以嘗試用黃元御的方子看一下,如術甘苓澤湯和黃芽湯。
若心火極盛可用黃連丹皮湯。
單純治心火可用牛黃清心丸、牛黃上清丸、滋腎陰所謂「壯水之主」可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八味丸。
⑽ 陰虛火旺不吃吃葯怎麼調理
陰虛火旺是中醫辨證的診斷,主要採用中醫中葯方法調理,建議養陰清熱。同時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保持情緒穩定,心平氣和。陰虛火旺的人在乾熱少雨的夏季症狀容易加重,推薦以下既能滋陰又能調理脾胃的食療方: (1)生地黃粥:生地黃汁150毫升(或乾地黃煎濃汁150毫升)、大米100克。大米煮粥,粥熟加入地黃汁,攪勻食用。 (2)天門冬粥:天門冬60克、大米100克。天門冬煎濃汁去渣,加入大米煮粥,作早餐食用。 (3)百合粥:鮮百合50克、大米100克、冰糖適量,先將大米煮粥,將熟時放入百合,煮熟,冰糖調味後食用。如無鮮百合,可用干百合粉30克,與米同煮粥亦可。 在生活中要注意: (1)節制性生活,一般陰虛火旺都是由於陰精虧損所致。 (2)禁食溫燥的水果、調味品等,如荔枝、龍眼、榴槤、芒果、八角、花椒、肉桂等,也不要吃高脂肪、高熱量等油膩的食品,麥當勞、肯德基的東西還是戒了的為好。 (3)禁食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可以少喝一點綠茶。平時也可以以綠豆湯解渴,但綠豆性寒,脾胃虛寒滑泄者忌之。 (4)晚飯少食。 另外:可試試《調節陰虛火旺之丹功》 具有清熱敗火作用的食物種類較多,跟我來吧養生坊針對上火時不同癥候把食物以及葯食同源的葯物分為下列幾類: (1)清熱解毒類:如菊花、黃瓜、板藍根、番茄、竹筍、綠豆、豆腐、芹菜、荸薺、菱角、馬齒莧、金針菜等,多有抗菌消炎作用,適用於各種實火癥候。 (2)苦寒制火類:如苦瓜、苦菜、厥菜、絲瓜、田螺、茄子、小米、蕎麥、兔肉、田雞等,可以寒涼之性化熱降火,多用於實火症。 (3)利濕瀉火類:如冬瓜、西瓜、薏仁、扁豆、大麥、莧菜、甜瓜、赤小豆、黑魚、鴨肉、鯉魚、鯽魚、泥鰍、萵筍、綠豆芽、雞內金等,適用於各種實火癥候。 (4)攻下實火類:如大黃、知母、黃連、黃芩、香蕉、芹菜、馬鈴薯、芝麻、桃仁、海蜇、白蘿卜等,適用於小便短黃、大便干結、口乾口苦、腹脹納差等癥候。 (5)涼血斂血類:如蓮藕、梨、荸薺、生地、木耳、黃鱔、糯米、藕粉、薺菜、玉米須、芒果、鰻魚、竹葉、白茅根、馬齒莧等,可用於鼻衄、便血、尿血、牙齦出血等血熱妄行的情況。 (6)甘溫除熱類:如黨參、白術、白菜、荔枝、栗子、大棗、胡桃仁、百合、黑芝麻、燕窩、蜂乳、高梁、茴香、刀豆、芥菜、櫻桃、石榴、烏梅等,適用於氣虛火旺的病況。 (7)滋陰降火類:如甲魚、海帶、紫菜、海參、菠菜、豬血、豬肝、紅糖、烏雞、南瓜、蛤蜊、銀耳等,多用於陰虛火旺、五心煩熱、潮紅盜汗、夜不能寐等症。 (8)補臟熄火類:如黑豆、山葯、花生、牛乳、薏仁、白木耳、鴿蛋、鵪鶉、雀肉、鱔魚、羊肉、狗肉、韭菜、桑椹等,適用於因臟腑虛弱、陽氣不舉所致的各種虛火癥候。 [編輯本段]對症中葯 對症中葯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玉女煎等。具體是否需要服葯、需服何種葯,請經中醫師診斷後由醫生確定。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名方,市面也容易買到中成葯,若合陰虛火旺證型的均可服用,但感冒期間不宜服用。除了服葯外,最好的育陰方法當然是健康的起居生活,因過度勞累、夜眠、思慮過多心力消耗都是損傷陰份的。可見《內經》:「不妄作勞」確是育陰養生的重點。 [編輯本段]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 陰虛火旺引起的口腔潰瘍可以用熟地歸芪湯治療。 1、葯物組成:熟地15g 女貞子10g 山葯10g 丹皮l0g 生黃芪10g 當歸10g 川芎10g 牛膝10g 山茱萸10g 茯苓l0g 2、制劑用法:上方加水煎至300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連服4周為1療程。 3、適應病證:口腔潰瘍,肝腎陰虛,虛火挾瘀型。證見口腔潰瘍反復發作,疼痛,伴頭昏,腰酸乏力。 4、病案舉隅:王某,女,53歲 醫學教 育網收集整理 。口腔潰瘍反復發作5年余,每年發作10餘次。診見舌尖及兩頰粘膜多處潰瘍,疼痛劇烈,伴頭昏、腰酸乏力,舌質暗紅有瘀斑,脈沉細。診斷為口腔潰瘍,證屬肝腎陰虛,虛火挾瘀。治以滋養腎陰、活血散瘀。用上方連服4劑後,部分小潰瘍開始癒合,疼痛緩解,又原方繼服6劑,口腔潰瘍痊癒。為鞏固療效,原方再服5劑,隨訪半年未發。 5、治療機理:《聖濟總錄·口齒門)謂:「口瘡者,由心脾有熱,氣沖上焦,重發口舌,故作瘡也。」本病初起在心脾,但久病不愈或久治不愈者,其病變在腎。或因心脾積熱,熱盛傷陰,久病及腎;或因治療時濫施苦寒瀉火之品,攻伐太過,耗氣傷陰,則虛火愈熾;或因酒色勞損,素體肝腎虧虛。故本病雖與全身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但主要以腎虛為主,腎陰不足,虛火上炎,氣機失暢,氣滯血瘀為基本,故治以滋補腎陰為主,佐以活血散瘀以促進血液循環。方中熟地、山茱萸、女貞子、山葯、丹皮、茯苓滋補腎陰,滋補而不留邪,降泄而不傷正;加黃芪益氣托毒,斂瘡生肌活血;加當歸、牛膝、川芎以養血活血散瘀,引火下行。該方功在滋補腎陰、活血散瘀、斂瘡生肌。應用本方時應注意,兼心脾積熱者加炒山梔、川連、淡竹葉;兼中焦虛寒者加黨參、白術、乾薑;兼腎陽虛者加肉桂、補骨脂、仙茅;兼便秘者加火麻仁、郁李仁。 [編輯本段]夜貓子:小心別熬出陰虛火旺 陰虛火旺型失眠與體質關系密切,好發於經常熬夜的「夜貓子」及老年人群。陰虛火旺型失眠患者,除有上床後難以入睡、早醒或中間間斷多醒,或多夢、噩夢、似睡非睡,或通宵難眠等主要症狀表現外,往往還同時兼有心煩、心悸、手足心發熱、盜汗、口渴、咽干、口舌糜爛、舌質紅、少苔、脈象細數等俗稱上火的症狀。而這惹禍的「火」,卻不是那種單純喝點涼茶清清熱就能解決的「實火」,而是中醫所說的「虛火」。 陰虛火旺型失眠累及的臟腑主要是心和腎。中醫五行學說認為,心屬火,腎屬水,水能制火,在生理情況下,腎水上濟心火,使心火不至於偏旺而擾亂心神。經常熬夜、房事太過、老年腎氣漸衰等,導致腎水不足以制火,心火就會亢盛起來,擾亂心神,腎陰虛而心火旺,陰陽不相和諧,因而發生失眠。可見,此型失眠,總的病理機制足陰不足而陽有餘。 失眠是慢性病,中葯、針灸等具有安眠葯所沒有的、既不成癮也不產生依賴性的特點,故失眠症者選用中醫中葯進行辨證治療,效果明顯。符合陰虛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可嘗試中醫保健療法。 療法一:不熬夜 食清淡 陰虛火旺型失眠與熬夜、飲食等關系密切。中醫認為,子時(相當於每天的23點到隔日1點之間)為人體陰陽交接時分,若子時過後仍不睡覺,就容易損陰耗津。另外,南方氣候濕熱,過食辛辣、抽煙、喝酒等不良生活習慣,容易導致體內津液損耗,虛火內生,所以,避免陰虛火旺型失眠的最有效方法,是規律的生活起居,養成定時入睡與定時起床的習慣。還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飲食盡量清淡,少沾煙酒。陰虛火旺型的失眠患者,宜服用生津養陰、清心降火的食物,如銀耳、靈芝、百合、金針菜、蓮子、連子心、酸棗仁、黃魚等。在此介紹一些食療方,供讀者選擇: 棗仁地黃粥:酸棗仁20克,生地黃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有滋陰安神之功。 桂圓紅棗粥:桂圓肉15克,紅棗5~10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有養血安神之功。 柏子仁粥:柏子仁10~15克。蜂蜜適量,粳米50~100克。煮粥食用,有潤腸通便、養心安神之功。 百台糖水:百合100克,加清水500毫升,用文火煮至熟爛後,加糖適量,分兩次服食。百合甘苦微寒,能清心安神,治療心煩不安、失眠多夢。 鹽蓮子心茶:將蓮子心30粒用水煎,放入鹽,每晚臨睡前服用。 療法二:刺激耳穴、足穴 耳穴壓丸法 選穴:神門、腎、心、腦點、皮質下、失眠、百靈等。 材料:質硬、表面光滑的小圓粒(多用王不留行子,葯店有售)、膠布(剪成0.6厘米x0.6厘米大小數塊,備用)。 方法:先將王不留行子置於剪好的膠布中央,用75%乙醇棉簽消毒或擦洗耳廓,然後將膠布對准穴位貼壓好,耳穴貼壓時要稍施加壓力。每貼壓1次,可在耳穴上放置3~5天,貼壓期間,要每天自行按壓2~3次。足部按摩療法每天睡前半小時,赤足在鵝卵石鋪就的路面上(也可選購簡便的塑料健康路)走約5~10分鍾。 療法三:針葯齊下如果出現失眠症狀,連續時問兩周以上,經過以上治療仍不緩解,並有頭暈脹痛、心慌心煩等症狀,影響白天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時,那就要服葯治療了。 中醫的措施是:滋陰降火,消心安神。中葯選方採用以黃連、黃芩、白芍、阿膠、雞子黃等為主的黃連阿膠湯。方中黃連、黃芩降火,白芍、阿膠、雞子黃滋陰,共同起到清心安神之功效。針灸選穴以心經及腎經穴位為主,如神門、內關、照海、大陵等,針刺以瀉心經、補腎經、安神為法。 前面介紹的輕症失眠療法仍可配合使用,作為輔助治療。另外,結合心理療法,從生理、心理備方面綜合治療,療效更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