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林清玄泡水喝的正確方法

林清玄泡水喝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12 23:30:14

① 林清玄的散文 人生如茶 全文

又一次喝茶了,是一種習慣還是一種貪戀,我的記憶里早已模糊不清了,留下的是一種恬然還有一份渴望已久的平靜。也許是喝得太少並不了解它的真諦;也許是經歷過淺對一切都毫不在意,我不自禁的把它們聯系在了一起。。。
在一次偶然中我喜歡上了茶的味道 ,喜歡濃茶那醇厚的苦澀喜歡淡茶那柔和的芳香,喜歡茶里加糖十味覺上的對比喜歡茶里浸潤花瓣時的水主沉浮。
當然,有些味覺是簡單的茶水所給不了的,比如茶水中加了幾粒鹽以後的腥咸則有若幾經輾轉後的麻醉,放若是一些波折過後對傷口的舔舐與休憩,是鮮血的沸騰與凝聚,是情緒的升華與息奄,最後所有的傷痕都黯淡了,所有的憂郁化為了一滴眼淚,就像那天邊的飄雪一般輕盈一半心兒碎卻。
人生也許就是這樣,去掉了經歷,去掉了情感波動,去掉了思索與拼搏,也許就只剩下了一副軀殼,但至少可以要求這副軀殼簡單的愛著這個世界,我就已經很滿足了。耳畔依然回盪著那首歌:「留愛給最想愛的人,轉身成斷線的風箏,這飄飄盪盪的一生只為了求一個不傷人。。。。」那杯茶去掉了那些扣動心弦的味覺後也許只剩下了一杯白水,那不是乏味而是真正的空虛。
靜靜地品味著手邊的這杯鹽茶水,咸腥的沖擊是那剛剛觸及時的極端的不自然;然後便是面對改變時的極為矛盾的心理,是苦澀是艱難;再後來味蕾逐漸淡化了感覺,淺嘗到了一切背景過後掀去了所有面紗才會有的絲絲微甜,已不知是那茶的甘潤,還是水的清純。那是走出了心靈圍成以後可以直接正視與面對的坦然,看起來這個過程是那麼簡單,可現實中的風雨往往就是那般的命懸一線,甚至有時候生命在一定情況下又是如此的微不足道。因為情感因為道義因為著更多更沉重的責任,就像那九天上的朱雀捨身涅盤起熊熊烈焱照徹黑夜溫暖人間,用一顆熾誠的心來守候著心愛的人。
人生如茶,人生在輾轉中日漸寧靜,茶在沉浮後逐步歸於平淡,一切都在進行一切又都在進行中變得無所謂了。我想向手中的這杯茶問尋,請告訴我什麼才是真正的人生?!!
後記:文字不想做過多的修改,只為漿漿水水留個真切,過於華麗的修飾太過疲憊,我的人生拒絕修飾與遮掩至少面對自己是還留個坦然。也許這是我修改最少的文字吧,哪怕一首詩詞都會至少有兩遍的修正以求找出最貼近自己心靈感受的表達,不求文字多美多通俗易懂只要它表達的是我最真實的心聲就足夠了。尤知琴弦斷,知音自會聽。但求沉沉意,不必刻意尋。相知總是緣,千里有傳音,不求永攜手,一曲已銷魂。我只想做個純粹的自己一片真實的昀!

② 桃花心木教案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我國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語言朴實流暢、寓意深刻。作者借樹苗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寫一個種樹人讓「樹木自己學會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說明了在艱苦環境中經受生活考驗、克服依賴性對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文章從描寫桃花心木的形狀很特別開始,引出桃花心木樹苗和種樹人,再寫作者觀察種樹人種樹的奇怪現象,最後寫作者與種樹人的談論。種樹人的話,使作者受到感動,明白了「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的道理,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在描寫和敘述中轉承自然流暢,由作者的疑問引出種樹人的一番話,使作者受到啟示,感悟到人生的道理。

編選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從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種樹人的話和「我」從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體會到作者介紹種樹的經驗、道理和方法僅是一個比喻,其目的是為了說明育人之道。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這句話寫種樹人的奇怪做法。有兩點奇怪:一是來的時間不確定,隔三差五,或十幾天來一次;二是澆水的量也不確定,時多時少。這句話為後文作者探明原因作了鋪墊。

②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理解這句話首先要弄清楚「不確定」的意思,可先讓學生結合課文前面種樹人給樹澆水沒有規律來理解,明白這里的「不確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預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難。只有經得起生活中風風雨雨的考驗,才能成為堅強的人、有作為的人。

③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

因為種樹人來的目的就是讓樹木適應環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經得起風吹雨打的鍛煉,學會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紮根,茁壯生長。如種樹人所願,現在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說明他種樹成功了。

(2)對詞語的理解。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說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從從容容:非常鎮定,不慌不忙的樣子。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對樹苗的生長了解非常清楚,對樹苗的枯萎一點兒也不驚訝和慌張。

語重心長:言辭誠懇,情意深長。文中用來形容種樹人的說話,表現出對人的真誠懇切和情意深長。

二、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6個生字,抄寫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3.抓住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

4.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三、教學建議

1.可以從以前學過的林清玄的《和時間賽跑》《鞋匠的兒子》導入,讓學生回憶這些課文的寫法有什麼特點。

2.在閱讀中,要引導學生首先從整體上感知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表達順序。可讓學生默讀課文,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種樹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種樹人為什麼這樣做?桃花心木給了作者什麼啟示?圍繞這些問題學習理解具體語句,對種樹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的描寫和作者聽了種樹人語重心長的話受到感動的部分,進行深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探究種樹人奇怪做法的原因。在探究中使學生逐步體會其中的道理,受到啟示,獲得人生感悟。

3.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句段,聯系生活實際,領悟文章蘊含的道理——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可讓學生先自讀,勾畫出對自己有啟發的語句,並反復研讀,仔細體會,然後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尤其重點體會課文以「桃花心木」為題,不是單純地寫樹木,而是借樹木的生長,來比喻人的成長。

如,下面這些語句,「奇怪的是,他來得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的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的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對這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要聯繫上下文,前後貫通地反復研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討論交流,讓學生逐步清晰地認識到桃花心木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長成了百年大樹,顯示出勃勃生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經歷風雨和磨難,就能成為意志堅強、有所作為的人。樹似人,人如樹,樹與人的形象疊印在一起,以此體會到文章在表達上借物喻人的方法。

4.朗讀指導應注重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文章以「我」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奇怪——越來越奇怪——更奇怪——非常感動,可以此為線索進行朗讀指導。重點朗讀作者看到種樹人的做法感到奇怪時的所想,聽了種樹人的一番話時的所感,指導學生邊讀邊揣摩「我」的心理活動和變化。

對種樹人說的話,指導學生抓住關聯詞語,體會種樹人不確定地給樹澆水的原因,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看法,加深對課文主旨的感悟。

5.字詞教學應注意聯系字義記憶字形。

在字詞教學中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在理解字義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如,「萎」字上面是草字頭,中間的「禾」最後一筆是捺。「鍛」是金字旁,中間部分最後一筆是「提」,不是「橫」。

四、教學案例

片段:

品讀重點句段,領悟課文主旨

師:當「我」忍不住把心中的種種疑問提出來以後,種樹人有什麼表現?

生:他先笑著說,然後又語重心長地說。

師:好!請在「笑」「語重心長」這兩個詞下面打上著重號。他笑著說的什麼話?語重心長說的什麼話?請同學們一起讀讀種樹人說的話。

師:聯繫上下文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有這種情感變化呢?

生:我覺得種樹人先「笑了」,是因為他覺得我提的問題很幼稚。後來變得「語重心長」,是因為他覺得他這樣種樹有深刻的道理。

師:理解得好。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注意體會種樹人的心情。

(生齊讀種樹人說的兩段話。)

師:聽了種樹人的話,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呢?用課文中的語句說一說。

生:「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努力生長。」

生:人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生:在不確定中生活,能深化對環境的感受與對情感的體驗,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作者受到的啟示以及你的感受?

生:我覺得作者受到的啟示是,人和樹一樣,都要學會在不確定中生活。從種樹人的話中,我們可以知道樹木遇到的不確定主要是老天不會按時下雨,還可能遇到狂風暴雨。我們人也會遇到很多不確定,比如,生病了,下崗了,或者遇到其他災難。

師:是啊,人和樹一樣,常常是在「不確定中」生活。

生:作者受到的啟示還有: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比如,我爸爸已經換了三次工作,他告訴我,這一輩子再換什麼工作,他都能很快適應了。我覺得這就是在不確定中生活,讓我爸爸經受住生活的考驗。

師:所以我們要像你爸爸一樣,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作者受到的啟發還有什麼呢?大家再深入地想想。

生:我覺得作者還感受到了有一顆「獨立自主的心」非常重要。就像種樹人說的,樹木要能在不確定中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才能長成百年大樹。人也一樣,如果長期依賴自己的爸爸媽媽,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長大了就很難有出息。

師:聯系課文,你體會到了獨立自主的重要。

師: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想想,我們的生活中可能有哪些不確定因素?面對這些不確定,我們應該怎樣鍛煉自己「獨立自主」的心?請大家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寫下來。

(生寫話。)

師:誰來讀讀自己寫的話?

生:我從小到大都生活在爸爸媽媽身邊,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可是一個周末,爸爸媽媽同時出差了,讓我自己在家照顧好自己。我吃了兩頓方便麵,覺得膩了,就跑到婆婆家,讓婆婆教我做蛋炒飯和下掛面。後來,我還學會了炒幾樣菜呢。現在我不但不怕爸爸媽媽出差,有時候還主動幫助媽媽炒菜呢。

師:這就是在生活的不確定中鍛煉了你獨立自主的心,深化了你對環境的感受和對父母情感的體驗。還有誰能交流自己寫的想法?

生: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從幼兒園到大學,可能要二十多歲才畢業。要更換好幾個學校,可是有的同學學習總是需要老師或家長督促才肯完成作業,一旦離開家長,或者換了學校和老師,學習就容易退步。像這樣的同學就需要管好自己,培養自己獨立自主的心。

師:看來對「在不確定中生活,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也給了你很深的啟發。我們再一起朗讀課文這兩句話吧。

五、相關鏈接

1.林清玄當代作家,台灣高雄人,1953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連續7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

2.桃花心木常綠喬木。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羽狀復葉,小葉4~6對,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不等。春夏開花,圓錐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質,五瓣裂。原產南美洲,中國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澤美麗,能抗蟲蝕,適於製作車船、傢具等,為世界名貴木材之一。

3.林清玄作品一篇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個偏僻、遙遠的山谷,有一個高達數千尺的斷崖。不知道什麼時候,斷崖邊上長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剛剛誕生的時候,長得和雜草一模一樣。但是,它心裡知道自己並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內心深處,有一個純潔的念頭:「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證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開出美麗的花朵。」有了這個念頭,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陽光,深深地紮根,直直地挺著胸膛。終於,在一個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頂部結出了第一個花苞。

百合心裡很高興,附近的雜草卻很不屑,它們在私下嘲笑著百合:「這傢伙明明是一株草,偏偏說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頂上結的不是花苞,而是頭腦長瘤了。」公開場合,它們則譏諷百合:「你不要做夢了,即使你真的會開花,在這荒郊野外,你的價值還不是跟我們一樣!」

百合說:「我要開花,是因為我知道自己有美麗的花;我要開花,是為了完成作為一株花的庄嚴使命;我要開花,是由於喜歡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沒有人欣賞,不管你們怎麼看我,我都要開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釋放著自身的能量。有一天,它終於開花了。它以自己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花。這時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兩朵地盛開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開花、結籽。它的種子隨著風,落在山谷和懸崖上,到處都開滿潔白的野百合。

幾十年後,無數的人,從城市,從鄉村,千里迢迢趕來欣賞百合開花。人們看到這從未見過的美,感動得落淚,觸動內心那純凈溫柔的一角。

不管別人怎麼欣賞,滿山的百合花都謹記著第一株百合的教導:「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③ 現代文閱讀《生命的出口》林清玄文章內容及答案

生命的出口
林清玄
坐在窗邊喝茶看報紙,讀到一則消息:一個高中女生為清跳樓自盡,第二天,他的男友從橋上跳入河心,也自殺了。
這時候,一隻小黃蜂從窗外飛了進來,在室內繞了兩圈,,再回到原來的窗戶,竟然就飛不出去了。
可憐小黃蜂不知道世上竟有①「玻璃」這種東西,,明明看見屋外的山,卻飛不出去,在②玻璃窗上撞的「咚咚」作響。
忙了一陣子,眼看無路可走了,他停在③玻璃上踱步,好像在思考一樣,想了半天,小黃蜂突然飛起來,繞了一圈,從他闖進來的紗窗縫隙飛了出去,消失在空中。
小黃蜂的舉動使我感到驚奇,原來黃蜂是會思考的,在無路可出之際,他會往後迴旋,尋找出路。
對照起來,人的痴迷是我感到迷茫了。
對於陷入情感里的男女,是不是正像闖入一個房子的小黃蜂,等到要飛出去時已找不到進入的路口?是不是隔在人與生活中的情感④玻璃是我們陷入絕境呢?隔著⑤玻璃看見的山水和沒有⑥玻璃相隔的山水是一樣的,但為什麼就走不出去呢?
在這樣的絕境,為什麼人不會像小黃蜂退回原來的位置。繞室一圈,來尋生命的出口呢?是不是人在情感上臂小黃蜂還要沖動?是不是由於人的結構更加細密,所以失去向小黃蜂那種單純的思維?是不是一隻小黃蜂也比人更珍惜生命呢?
對這一層一層湧起的問題,我也無力回答,我只知道人在身陷絕境時,更應該懂得靜心,,懂得冷靜的思維。在生命找不到出路時,要後退一步,關照全局。或者,就在靜心與關照時,生命的出路就顯現出來了。
昨日當我們年輕時,在情感挫折的時候,都會想過了結生命,以解脫一切的痛苦與糾葛。
何況,活著,或者死去,世界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情感也不會變的深刻,反而失去在創造在發展的生機,豈不可惜復課連?
正如一隻山上飛來的黃蜂,如果剛剛撞⑦玻璃而死,,山林又有什麼改變呢?現在它飛走了,整個山林都是他的,它可飛或者不飛,它可以跳舞或者不跳舞……他可以有生命的許多選擇,他的每一個選擇都會比死亡更生動而有趣呀!
第一次情感失敗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
第二次情感受挫沒有死的人,可能找到更幸福的人生。
許多次在情感里困苦受難的人,如果有體驗,一定會更觸及靈性的深度。
我這樣想著,但是我並不譴責那些殉情的人,而是感到遺憾,他們自己斬斷了一切幸福的可能。
我的心裡有深深的祝福,祝福真有來生,可以了卻他們的愛戀痴心。
可嘆的是,幸福的可能是今生隨時可以創造的,而來生,誰能知道呢?
(選自《讀者》2004年第一期)

20、作者在文章中認為人如果因為情愛受挫就自盡「豈不可惜復可憐」,「可惜復可憐」是因為:

21、「玻璃」一次載文中共出現了7次,請分類歸納「玻璃」在文中共有哪幾層意思。
22、作者在文中說,「但是今日回觀,並沒有必死之理」,聯系全文,請分類說說作者認為沒有必死之理的原因是什麼?(至少答出三點)
答:23、下面對本文內容的理解與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有高中女生跳樓自殺寫起,用小黃蜂的舉動和人類進行對照,全街人們在陷入絕境時要冷靜思考,尋找生命的出口,不要輕易放棄生命。
B、作者說「小黃蜂的舉動使我感到驚奇」,是因為作者沒有想到小黃蜂在無路可出之際,竟然仍能執著的尋找出口。
C、作者朵小黃蜂陷入絕境時的舉動西家描繪,是為了表明小黃蜂的選擇以便和某些人的選擇加以對照。
D、「現在它飛出去了,整個山林都是它的。」作者意在說明小黃蜂從絕境中出去了,就會享有更多的自由。
E、作者意娓娓樸素的語言道來,像一位長者,言語中透出對生命尊重,雖人類的祝福。
六、
24、給下列材料擬一個簡明的標題
塑料袋消費者中的一些人不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而是貪圖個人便宜。在他們眼中,「塑料袋」等同於「方便袋」——現買東西即宋代子,省事省力又免去了上班拎布兜、菜籃的尷尬。殊不知,環境保護是利人利己、造福子孫的大事,每人每天使用一兩個塑料袋,享受一兩次方便,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將產生多麼龐大的白色垃圾,給後人造成多大的麻煩。消費塑料袋看起來不過是芝麻大點兒的小事,但卻與祖國的環保事業息息相關。
標題:
(不超過12個字 )
25、提取下列材料的要點,整合成一個單句,對 「二十四史」作一解說。(可適當增刪詞語,不得改變願意。)
①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是二十四史的編撰目的。
②封建統治者稱二十四史為 「正史」
③紀傳體是二十四史採用的體例。
④對中國四千多年來的歷史,二十四史所作的紀錄是比較系統的。
答:二十四史是

答案:
20 、非不管人活著,或者死去,世界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情感也不會變的深刻,反而失去在創造再發展的生機。
21 、(1)①②③⑦是指現實中實實在在的玻璃。
(2)④⑤⑥是指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情感困惑,一種自我的情感桎梏。
22、①情感的發展只是一個過程接一個過程,,沒有必要因為一點的因緣不如意就自殺。②不管或者還是死去,世界並不會有什麼改變,情感也不會變的深刻,反而失去了再創造、再發展的機會,斬斷了一切幸福的可能。③生命可以有多種選擇,每一種選擇都比死亡更生動有趣。④多體驗失敗可能找到更深刻的情感,更幸福的人生,更觸及靈性的深度 。⑤並沒有想像中的來生。
23、AE
24、小小塑料袋,污染大環境(只要概括主要內容,不超過12字即可)
25 、為封建統治階級提供歷史借鑒而編撰的,對中國四千年歷史作了較系統地記錄,被封建統治者稱為「正史」的紀傳體史書。

④ 桂花醬的《長憶木樨香》——林清玄

林清玄

想想真讓人生氣,大好春光,竟病卧宿舍.舍友逛超市回來,帶來一包桂花,說,泡水喝吧,去火.我說,這東西好,認識它的時間比認識你們還長呢.打開包裝,撲鼻一陣桂花香.
怎樣形容這香氣呢?鬱郁花香中似乎摻入了幾絲糖的甜味,但又不是膩人的那種甜氣,甜的恰到好處,深吸一口氣,讓香味隨呼吸直入肺腑,彷彿喝了一杯清甜的香茶,怎一個爽字了得,想不心醉都不行.難怪小時候總覺得桂花里長著糖,是這香氣給人的一種錯覺.
小時候院子里也有這么棵桂樹,枝幹不是很粗,但很高,桂花怒放時,清香遠逸,還沒進院子就覺得清香撲鼻.走進樹下觀桂,靜謐、空靈、泠泠,偶爾從樹間深處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顯得更加幽靜.這時,點點桂花就如調皮、可愛的孩子撲入你的懷抱,親吻你的臉;又像金黃的蝴蝶站立在人的頭上、肩膀上,有時當你用手去捕捉它,它卻無聲地飛走了.正因為有這般的情趣,桂花翩翩飄落之際,這里才不會過於寂寥。每當我駐足桂花樹下,我是那樣依依不捨,我是那樣留戀.點點桂花雨,淅淅地灑在葉子上,灑在飄香的桂花中,灑在我朦朧的心上,悠揚的調子,幽幽的音律,交織於清風之中.
還記得桂花醬的做法,,把盛開的桂花採下,在玻璃罐中放滿半罐,然後把酸梅的肉剝下,撕成片片,放入桂花罐中,最後以蜂蜜倒滿罐子,用蠟密封,十天後就可以食用,而且愈陳愈香.我喜歡用桂花醬泡冰水喝,坐在陽台上,細的品嘗那甜蜜中帶點酸楚,芬芳里散放清雅的滋味.對著院子里的那棵桂花,香氣穿過層層雲影流來了,暗香浮動、驚鴻照影.
還有桂花茶,把桂花以三比一的比例放在茶罐里,因為茶葉會吸取桂花的香氣,桂花自然會干去,這時泡了就是桂花茶了.桂花是不能曬乾的,曬幹了,香氣就飛走了,要用新鮮的桂花才好.桂花茶不只是茶香葉味美而已,還有一種細膩溫潤.漂浮在壺面的桂花,彷彿還活著,那樣晶瑩、那樣明亮.
其實最誘人的莫過於桂花糕了,還是用桂花醬做餡子,一層餡,一層面,像千層糕似的疊起來蒸,蒸好後再切成塊吃.隔著十幾年,這香氣依然傳越時空,直直的鑽如人心裡.可笑這世上有些人,搜腸刮肚地想尋遍天下珍奇之物來吃,天上的地下的水裡的,無一不放過,以至於什麼珍珠磨的粉,玉磨的面,殊不知這美味卻孕育於平常物件之中,只不過需要用心去品嘗罷了.少年時代,世界總是以混沌的徵象進入我的心裡,一疊光影,一聲蟲鳴,就足以成就一顆小小的心靈,一切彷彿都曾經過,一切彷彿又都未起程。因此也就沒有了因太多失去而生的敏感,也沒了因敏感而起的對塵世的固定.如今,童年不在,童心已改,只是這童趣依然像燕兒掠過後水面留下的波紋,總是在心裡輕輕的漾著,久久不散, 這個時候,所有的碎屑都會震盪開來,紛紛揚揚地灑在我的手中.人世已太多變遷,不過好在這桂花還沒有走了味,多少年過去了,香氣依然.

⑤ 林清玄散文精選《野薑花》主要內容和讀後感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⑥ 林清玄基本資料

林清玄
林清玄,筆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灣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畢業於台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台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一九七三年開始散文創作。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他的散文文筆流暢清新,表現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17歲開始發表作品,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之後一發而不可收。作品有報告文學、文藝評論、劇本等,最有成就的是散文創作(一九七三年開始). 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鍾笛》、《溫一壺月光下的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過二十次。

一九七九年起連續七次獲台灣《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秀獎和報導文學優等獎、台灣報紙副刊專欄金鼎獎等。30歲前得遍了台灣所有文學大獎:國家文藝獎、中山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金鼎獎、時報文學獎、中華文學獎、中央時報文學獎、吳魯芹散文獎、作協文學獎等,直到他不再參賽為止,被譽為得獎專業戶。

⑦ 林清玄 陽光的味道全文

陽光的味道 林清玄我遇見一位年輕的農夫,在南方一個充滿陽光的小鎮。那時是春末,一季稻穀剛剛收成,春日陽光的金線如雨傾盆地潑在溫暖的土地上,牽牛花在籬笆上纏綿盛開,苦苓樹上島雀追逐,竹林里的筍子正紛紛綻出土地。細心地聆聽植物突破土地、在陽光下成長的聲音,真是人間非常幸福的感覺。農夫和我坐在稻穀旁邊,稻子已經鋪平攤開在場上。由於陽光的照射,稻穀閃耀著金色的光澤,農夫的皮膚也染上了一種強悍的銅色。我在農夫家做客。剛剛是我們一起把稻子倒出來,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脈一般,一條棱線接著一條棱線,這樣可以讓「山脈」兩邊的稻穀同時接受陽光的照射。似乎幾千年來就是這樣曬穀子,因為等到陽光曬過,八爪耙把棱線推進原來的谷底,則稻穀翻身,原來埋在裡面的穀子全翻到向陽的一面來--這樣曬谷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簡直是一種陰陽哲學。農夫用斗笠扇著臉上的汗珠,轉過臉來對我說:「你深呼吸看看。」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吐出。他說:「你聞到什麼沒有?」「我聞到的是稻子的氣味,有一點香。」我說。他開顏笑了,說:「這不是稻子的氣味,是陽光的香味。」陽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著他。那年輕的農夫領著我走到稻穀中間,伸手抓起一把向陽一面的穀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氣整個撲進我的胸腔;然後,他抓起一把向陰的埋在內部的穀子讓我嗅,卻沒有香味了。這個實驗讓我深深地吃驚,感覺到陽光的神奇,究竟為什麼只有曬到陽光的穀子才有香味呢?年輕的農夫說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穀曬太陽時發現的。那時他還是個大學生,暑假偶爾幫忙,想像著都市裡多彩多姿的生活,自從曬谷時發現了陽光的香味,竟使他下決心留在家鄉。我們坐在稻穀邊,漫無邊際地談起陽光的香味,然後我幾乎聞到了幼時剛曬乾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曬的棉被、新曬的書畫的味道,光的香氣就那樣淡淡地從童年中流瀉出來。自從有了烘乾機,那種衣香就消失在記憶里,從未想過竟是陽光的原因。農夫自有他的哲學,他說:「你們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陽光,有陽光的時候,空氣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說花香好了,你有沒有分辨過陽光下的花與屋裡的花香氣不同呢?」我說:「那夜來香、曇花香又作何解呢?」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種陰香,沒有壯懷的。」我便那樣坐在稻穀邊,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細細品味陽光的香氣。看我那樣正經莊重,農夫說:「其實不必深呼吸也可以聞到,只是你的嗅覺在都市退化了。」

⑧ 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答案

1.現象:現在很多孩子不會講甚至聽懂紹興本地話。
網友認為的原因:孩子缺少講紹興話的環境;紹興話比較土,外地我人不容易懂(或:紹興話的交流正在減弱)。
學者的解釋:全球化時代,需要用公共語言交流方言的溝通交流價值不斷減少,使用方言的機會也就不斷減少,因而年輕一代對方言了解的也越來越少。
2.(1)方言里有親切的鄉土情。(2)方言里蘊含文化。(3)方言的藝術表現力更強。(4)方言體現了一座城市的特點(或:方言是一座城市的根)。(答出三點即可)
3.示例:
①我同意「先學方言,再學普通話」的觀點。第一,現代社會講方言的環境越來越少,如果小的時候不學,長大後方言交流的環境就更少了,學習方言的困難也就更大了。第二,實踐證明在過去漫長的時間里,從小講方言的人在經過學校教育後都學會了普通話,因而「先學方言,再學普通話」不失為一個學習方言、普通話兩不誤的好方法。
②我同意「讓方言作為教學內容進入課堂」的觀點。第一,既然方言交流的環境越來越少,那麼在課堂上營造這樣的環境就顯得非常必要,英語學習的環境對大多數人來說也主要是課堂。第二,讓方言作為教學內容進入課堂還可以學習方言背後的文化,增強我們作為紹興人的自豪感,是具有特色的地方性課程。
③我同意「工作普通話,生活紹興話」的觀點。第一,工作需要與更多的人,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中國人和外國人進行交流溝通,普通話作為公共語言會使交流更便捷更准確。第二,生活中用紹興話交流,大部分人也都聽得懂,而且更加親切,可以准確表達很多普通話難以表達清楚的意思。
④我認為方言和普通話應該順其自然地發展,我們不應該過多干涉。一種語言在沒有使用價值的情況下消亡是自然規律,如果一種方言特別具有文化價值,我們也可以做些保護。但是對於大部分方言來說「優勝劣汰」的自然規律是人力所無法也無需阻擋的。對方言和普通話就應該一視同仁,讓語言和語言對話,決定誰更適合在未來世界。

⑨ 沉香能直接泡水喝嗎

沉香可以直接泡水喝。

很多人都知道,沉香是名貴香材,價值不菲。其實,沉香不僅是香材,也是一味葯材。許多醫葯典籍,比如《本草新編》、《中國基本中成葯》、《本草備要》等等都有關於沉香葯用的記載。

⑩ 求林清玄最好的幾篇作文

折疊分別心

我們凡夫對世間萬象總會生起分別的執著,對現前的事物產生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醜、從容彼岸是生活-新華閱讀好壞等種種的差別觀感,這種取捨分別的心正是障礙佛道修行的妄想情執,這種心也稱為"執著心"、"涉境心"。

依照《攝大乘論》的說法,凡夫所起的分別,是由迷妄所產生的,與真如的理不相契合,如果要得到"真如的心",就必須舍離凡夫的分別智,依無分別智才行。菩薩在初地入見道的時候,緣一切法的真如,超越"能知"與"所知"的對立,才可能獲得平等的無分別智,所以才說:"大道無難,唯嫌揀擇。"

"分別心"的對待是"平常心",平常心不是沒有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醜、好壞的智覺,而是以心為主體,不被是非、善惡、人我、大小、美醜、好壞所轉動、所污染。

讓我們再來復習一下馬祖道一和南泉普願禪師的話--"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為污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污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6]

折疊清凈之蓮

鄉下老家屋旁,有一塊非常大的空地,租給人家種桃花心木的樹苗。

桃花心木是一種特別的樹,樹形優美,高大而筆直,從前老家林場種了許多,已長成幾丈高的一片樹林。所以當我看到桃花心木僅及膝蓋的樹苗,有點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種桃花心木苗的是一個個子很高的人,他彎腰種樹的時候,感覺就像插秧一樣。

樹苗種下以後,他常來澆水。奇怪的是,他來的並沒有規律,有時隔三天,有時隔五天,有時十幾天才來一次;澆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時澆得多,有時澆得少。

我住在鄉下時,天天都會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種樹苗的人偶爾會來家裡喝茶。他有時早上來,有時下午來,時間也不一定。

我越來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時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來的時候總會帶幾株樹苗來補種。

我起先以為他太懶,有時隔那麼久才給樹澆水。

但是,懶人怎麼知道有幾棵樹會枯萎呢?

後來我以為他太忙,才會做什麼事都不按規律。但是,忙人怎麼可能做事那麼從從容容?

我忍不住問他,到底應該什麼時間來?多久澆一次水?桃花心木為什麼無緣無故會枯萎?如果你每天來澆水,桃花心木苗該不會枯萎吧?

種樹的人笑了,他說:"種樹不是種菜或種稻子,種樹是百年的基業,不像青菜幾個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樹木自己要學會在土裡找水源。我澆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它幾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無法在這種不確定中汲水生長,樹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確定中找到水源、拚命紮根,長成百年的大樹就不成問題了。"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澆水,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

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麼優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

種樹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6]

注:本文章已收入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第3課。[6]

折疊生命的化妝

我認識一位化妝師。她是真正懂得化妝,而又以化妝聞名的。

對於這生活在與我完全不同領域的人,我增添了幾分好奇,因為在我的印象里,化妝再有學問,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實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應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問她:"你研究化妝這么多年,到底什麼樣的人才算會化妝?化妝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麼?"

對於這樣的問題,這位年華已逐漸老去的化妝師露出一個深深的微笑。她說:"化妝的最高境界可以用兩個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妝術,是經過非常考究的化妝,讓人家看起來好像沒有化過妝一樣,並且這化出來的妝與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現那個人的個性與氣質。次級的化妝是把人突顯出來,讓她醒目,引起眾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妝是一站出來別人就發現她化了很濃的妝,而這層妝是為了掩蓋自己的缺點或年齡的。最壞的一種化妝,是化過妝以後扭曲了自己的個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協調,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濃眉,大臉蛋的人竟化了白臉,闊嘴的人竟化了紅唇……"

沒想到,化妝的最高境界竟是無妝,竟是自然,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妝師看我聽得出神,繼續說:"這不就像你們寫文章一樣?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詞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個性。好一點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視線,但別人知道你是在寫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讀的時候不覺得是在讀文章,而是在讀一個生命。"

多麼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妝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嘆地說。

"不對的,"化妝師說,"化妝只是最末的一個枝節,它能改變的事實很少。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體質,讓一個人改變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運動與營養,這樣她的皮膚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妝有效得多。再深一層的化妝是改變氣質,多讀書、多欣賞藝術、多思考、對生活樂觀、對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關懷別人、自愛而有尊嚴,這樣的人就是不化妝也差不到哪裡去,臉上的化妝只是化妝最後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簡單的話來說明,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化妝師接著作做了這樣的結論:"你們寫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妝師嗎?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這樣,你懂化妝了嗎?"我為了這位女性化妝師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為我最初對化妝師的觀點感到慚愧。

告別了化妝師,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這樣深刻的體悟:在這個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獨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內在意義,那麼,改變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從內在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這個道理。[4]

折疊黃金鼠

在饒河街夜市,看到一隻黃金鼠,全身長著拖地的長毛,背的部分是金黃色,尾端是銀白色。它的長毛中分,一絲不亂,顯然被仔細地梳理過。

那隻金銀兩色的黃金鼠,引起逛夜市人群的圍觀,大部分的人議論紛紛:"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美麗的老鼠呀。"當大家看到它竟然可以把食物藏在腮邊,還可以清洗長毛的時候,更是忍不住驚嘆。

根據賣黃金鼠的小販說,黃金鼠多是短毛的,原產於歐洲,性情乖順,一般的黃金鼠是灰色或土色,他說:"從中古世紀以來,黃金鼠就是歐洲貴族的寵物,現在則是台北人最時髦的寵物。"

他輕輕抓起那金銀兩色的黃金鼠,說:"這一隻更是稀有、名貴,這是變種的黃金鼠,才會有長毛,還有兩種最珍貴的顏色呀!"

有人問說:"這一隻要賣多少錢呢?"

小販笑著說:"一隻才1800元。"

"太貴了,哪有老鼠賣這么貴的。"問的人搖搖頭,走了。

"這個價錢很公道,因為真的是很稀罕,很稀罕呀!"小販對圍觀的人說。

"1800元?"站在一旁的我,也以為是聽錯,又問了一次。

"是,才1800元。"小販加強語氣說,"你要買便宜的也有哪,這個箱子里的每隻150元,那個箱子里小一點的,一隻100元。"

我仍然感到吃驚,眼前這只稀罕的黃金鼠雖是變種,又是長毛,也仍然是一隻老鼠,一隻老鼠賣到1800,在我的想像中是不可思議的。

我隨著走過黃金鼠的攤位,隔壁正好是賣大陸陶瓷的攤位,一個米粒燒的瓷杯賣20元,一個很好的宜興陶壺賣五百元。看著這些來自彼岸的物品,使我想起一隻長毛黃金鼠的價格,正好是360元人民幣,很多大陸人工作兩個月的薪資,還比不上一隻老鼠的價錢。這樣想,使我感到一種幽微的痛心。住在台灣的人,玩狗、玩鳥、玩貓之不足,玩紅龍、玩娃娃魚,現在竟可以花1800元買一隻老鼠了。

幾天前看報紙,知道台北的寵物店無奇不有,鱷蜥與變色龍一隻要價七千元以上。

甚至有人進口青蛙當寵物,小丑蛙一隻2500元,綠樹蛙700元,最普通的紅肚青蛙,一隻也要賣400元。我不能了解為什麼有人要花昂貴的價錢養這些野生動物當寵物,是為了時髦、好奇或是無事可做呢?

正在這樣想,已經不知不覺走到夜市的盡頭,看到有一堆垃圾,周圍有兩三隻狗,四五隻貓正在覓食垃圾里的食物。我在旁邊仔細地觀察著它們。狗是比較無覺的,對於我的注視渾然無知,或者說是懶得理睬。但敏感的貓很快就察覺到,警覺地抬起頭來瞄我許久,發現我並沒有要趕跑它們的意圖,便繼續埋首吃垃圾了。

其中有一隻,外形特別美麗的,看了我一眼,立刻有些羞澀地跳下垃圾堆,它那躍下來時優雅與敏捷的動作似曾相識,呀!竟是我從前飼養過的那種白色長毛的波斯貓。

我不敢確定波斯貓也會流落到垃圾堆撿食物,不敢確定被稱為"白貓王子"的波斯貓竟沒有疼惜它的主人,於是跟隨它走了一段路,直到燈光燦亮的路燈下才敢確定,沒有錯!是一隻波斯貓!

是因為年紀老了?或者因為生病了?或者,是走失了?亦或是,主人養膩了?這純種、有著美麗白毛的波斯貓,竟被它的主人棄養,淪落成為街頭流浪的野貓。當我思考的時候,白貓垃圾王子,迅速越過街道,消失在對街黑暗的小巷之中。

人間的是非正是如此難以評斷,長毛的黃金鼠以一隻1800元的價格被當成稀有的寵物;一向被當成寵物的波斯貓,流落在夜市的垃圾中尋找食物,這種相反的生命情境,使我有一種深刻的荒謬之感。

貓鼠原沒有固定的價值,只是由於人的好惡而顯出貴賤,當一隻優雅的波斯貓在垃圾中尋找食物,它的內心是不是也有如是的感嘆呢?

當然,我並沒有資格評定動物的貴賤,只是我知道,不管面對什麼動物,我們都要有珍惜的心,我相信,不能愛惜貓的人絕對無法疼惜一隻老鼠;我也確信,不能愛惜田間青蛙與蜥蜴的人,也絕不可能對變色龍或小丑蛙有真愛的心。

即使不是寵物,像提供我們食物的牛羊雞鴨,不斷地奉獻生命,死而後已,我們的心裡可曾有一絲疼惜與感念呢?

當我們買1800元的老鼠之際,我們是真愛那隻老鼠,還是重視那個價錢?如果長毛黃金鼠一隻18元,我們還會寵愛它嗎?當我們花2500元買一隻青蛙的時候,是因為價錢而重視青蛙,還是真愛一隻青蛙呢?如果真愛青蛙,市場里多的是,一斤才40元呀!

在人世里,我們重視一個人不也如此嗎?往往重視的是附加在人身上的名利、權位,甚至衣服,只有一個人能看透外在的虛妄,進入內在的照見與品質,才是真正的智者呀!

折疊海獅的項圈

舊金山的漁人碼頭,有一處海獅聚集的地方,遊客只能遠距離地觀賞,碼頭上貼著布告:"此處碼頭屬美國海軍所有,餵食、丟擲或恐嚇海獅,移送法辦。"美國在保護野生動物這方面,確實是先進國家,連"恐嚇"動物都會被法辦哩!出神觀看海獅的時候,一群小孩子吱吱喳喳地走到碼頭,由兩位年輕的女老師帶領,原來是幼稚園的老師帶小朋友來看海獅,戶外教學。在碼頭邊的大人紛紛把最佳的觀賞位子讓出來給小朋友--在禮讓和疼惜老弱婦孺這方面,美國也是先進國家。我聽到幼稚園的老師對小朋友說:"你們有沒有看到右邊那隻海獅脖子上有一個圈?""有!""那不是它的項鏈,而是它的傷痕,這只海獅小時候在海里玩,看到一個項圈,它就鑽進去玩,沒想到鑽進去就拿不出來,小海獅一直在長大,項圈愈來愈緊,就陷進肉里,流血、痛苦,就在它快被勒死前被發現了,把線圈剪斷才救了它。"小朋友聽得入神,臉上都露出十分痛苦的表情。"所以,你們以後千萬不要亂丟東西到海里,可能會害死一隻海獅。"老師帶著小朋友走了。我在清晨的漁人碼頭深受感動,這就是最好的教育,我但願我們的老師也都能這樣地教育孩子。海獅的項圈是無知與野蠻的項圈,我們的許多大人都戴著這樣的項圈而不自知。我們要教孩子懂得疼惜與關愛眾生,就要先取下我們無知與野蠻的項圈呀!

折疊海邊的白蝴蝶

我和兩個朋友一起去海邊拍照、寫生。朋友中一位是攝影家,一位是畫家,他們同時為海邊的荒村、廢船、枯枝的美驚嘆而感動,白凈綿長的沙灘反而被忽視了。我看他們拿出照相機和素描簿,坐在廢船頭工作,那樣深情而專注,我想到通常我們都為有生機的事物感到美好,眼前的事物生機早已斷失,為什麼還會覺得美呢?恐怕我們感受到是時間,以及無常、孤寂的美吧!然後,我得到一個結論: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之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根源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

正在思索的時候,攝影家驚呼起來:"呀!蝴蝶!一群白蝴蝶。"他一邊叫著,一邊立刻跳起來,往海岸奔去。

往他奔跑的方向看去,果然有七八隻白影在沙灘上追逐,這也使我感到驚訝,海邊哪來的蝴蝶呢?既沒有植物,也沒有花,風勢又如此狂亂。但那些白蝴蝶上下翻轉的飛舞,確實是非常美的,怪不得攝影家跑得那麼快,如果能拍到一張白蝴蝶在海灘上飛舞的照片,就不枉此了。

我到攝影家站在白蝴蝶邊凝視,並未舉起相機,他撲上去抓住其中的一隻,那些畫面彷彿是影片里,無聲、慢動作的剪影。

接著,攝影家用慢動作走回來了,海邊的白蝴蝶還在他的後面飛。

"拍到了沒?"我問他。

他頹然而地張開右手,是他剛剛抓到的蝴蝶。我們三人同時大笑起來,原來他抓到的不是白蝴蝶,而是一片白色的紙片。紙片原是沙灘上的垃圾,被海風吹舞,遠遠看,就像一群白蝴蝶在海面飛舞。

真相往往就是這樣無情的。

我對攝影家說:"你如果不跑過去看,到現在我們都還以為是白蝴蝶呢!"

確實,在視覺上,垃圾紙片與白蝴蝶是一模一樣,無法分別的。我們對美的感應,與其說來自視覺,還不如說來自想像,當我們看到"白蝴蝶在海上飛"和"垃圾紙片在海上飛",不論畫面或視學是等同的,差異的是我們的想像。

這更使我們想到感官的感受是非實的,我們許多時候是受著感官的蒙騙。

其實在生活里,把紙片看成白蝴蝶也是常有的事呀!

結婚前,女朋友都是白蝴蝶,結婚後,發現不過是一張紙片。

好朋友原來都是白蝴蝶,在斷交反目時,才看清是紙片。

未寫完的詩,沒有結局的戀情、被驚醒的夢、山頂縹緲的庄園、緣盡情未了的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邊飛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達了,有結局了,不再流動思慕了,那時便立刻停格,成為紙片。

我回到家裡,坐在書房遠望著北海的方向.想著,就在今天的午後,我們還坐在北海的海岸咣海風,看到白色的蝴蝶--喔,不!白色的紙片_隨風飛舞.現在,這些好像真實經歷過的,都隨風成為幻影.或者,會在某一個夢里飛來,或者,在某一個海邊,在某一世,也會有蝴蝶的感覺.

唉!一隻真的白蝴蝶,現在就在我種的一盆紫茉莉上吸花蜜呢!你信不信?

你信,那麼你是個有美感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看見白蝴蝶飛進飛出。

你不信,那麼你是個重實際的人,在人生的大海邊,你會時常快步疾行,去找到紙片與蝴蝶的真相。

溫一壺月光下酒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嘗。

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緻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里,用文火一起溫不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著"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最後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著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雲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

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實體的事物也能轉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眼便如雲煙無形。但是,這些消逝於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後便會浮現出來。

喝酒是有哲學的,准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和盤豆腐乾,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於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麴。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當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歷代詩余引吹劍錄》談到一個故事,提到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也能引用到飲酒上來,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麴;讀李後主,要用馬祖老酒煮薑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於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駿鸞錄》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開者,著凈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我想,應做茉莉心香的法門也是摻酒的法門,有時不必直摻,斯能有純酒的真味,也有純酒所無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釀酒時以秋天桂花圍塞,酒成之際,桂香裊裊,直似天品。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想李白當看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現代人飲酒講格調,不講詩酒。袁枚在《隨園詩話》里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辨。"在秦樓酒館飲酒作樂,這是格調,能把去年的月光溫到今年才下酒,這是風趣,也是性靈,其中是有幾分天分的。

《維摩經》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記載,正是菩薩為總經弟子講經的時候,天女出現了,在菩薩與弟子之間遍灑鮮花,散布在菩薩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卻像粘黏那樣粘在他們身上,弟子們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說:"觀諸菩薩花不著者,已斷一切分別想故。譬如,人畏時,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聲、香、味,觸得其便也。已離畏者,一切五欲皆無能為也。結習未盡,花著身耳。結習盡者,花不著也。"

這也是非關格調,而是性靈。佛家雖然講究酒、色、財、氣四大皆空,我卻覺得,喝酒到處幾可達佛家境界,試問,若能忍把浮名,換作淺酌低唱,即使天女來散花也不能著身,榮辱皆忘,前塵往事化成一縷輕煙,盡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謂苦修深修的境界嗎?

閱讀全文

與林清玄泡水喝的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哮喘早期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28
糖尿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870
小米筆記本mac地址怎麼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19
建築樓梯支模測量方法 瀏覽:49
豬棚製作方法視頻 瀏覽:903
解決問題方法小學 瀏覽:778
玫瑰疹治療方法 瀏覽:612
抑鬱症的解決方法 瀏覽:59
150蝦米彎頭下料最簡單方法 瀏覽:542
四階行列式直接的計算方法 瀏覽:345
搏擊拳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3
分析力的變化方法 瀏覽:606
解決商品生產基本矛盾的方法 瀏覽:757
租用土地和徵用測量方法 瀏覽:937
輸送皮帶裙邊粘接方法視頻 瀏覽:399
研究牛頓第一定律時用的什麼方法 瀏覽:896
三星vpn使用方法 瀏覽:259
絕地求生如何訓練狗的方法 瀏覽:815
轉筆方法一分鍾就學會視頻教程 瀏覽:551
解決一類題的方法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