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Ⅱ 中醫都有哪些特色療法
引言:大家對於中醫的療法就有多少了解呢,它的特色療法不僅能夠方便,要那些身體出現問題的人能夠恢復健康。同時他的治療方法還是非常安全可靠的,因為本身就是沒有服用太多的葯物,而且採用的就是用一些葯物敷貼的辦法。這些都是很好的發揮了它的作用,而且像那些療法也可以採用那些針灸,這樣就可以安全有效的讓人的一些器官裡面的毒素都能夠排出來。所以在現在的社會中隨著那些古老的醫療辦法被挖掘,就會有更多的人去喜歡中醫療法。在這里小編通過查閱相關的資料,了解到以下的中醫療法。
葯酒療法
葯酒療法一般就是好點的,搭配一些葯酒然後塗抹在身體上,然後不停的揉搓。這樣就能夠使葯效充分的發揮起來,而且一般來說它的葯效是非常明顯的。在短期的治療中就能發現自己的身體會越來越好,而且也沒有副作用。
Ⅲ 中醫特色療法技術都包括什麼
中醫特色治療,有以下幾種:第一、針灸療法,用毫針剌入人體的穴位,發揮經脈作用。適用於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皮銀屑病等疾病。第二、拔罐療法,具有消腫止痛、通經活絡、解毒瀉火的功效。適用於腰酸背痛、慢性濕疹、毒蟲咬傷等。第三、中葯濕敷,用紗布把葯液吸入,敷放於患處,使葯物深入皮膚內,幫助消除患部壞死組織,控制感染,起到去腐生肌的作用。等第四、中葯泡浴,用葯物煎湯浸泡於患處,長時間的浸泡使葯效作用於患部,從而起到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等作用。
中醫特色的診療項目其實非常多,比如針灸科用的毫針、三棱針、皮膚針、撳針、火針,其實都是常用的項目。再有各種的灸法,如艾條灸、艾柱灸、隔物灸、長蛇灸、督灸,在灸法中體現。常用的頭針、耳針、拔罐、電針、穴位注射、穴位埋線,都是中醫的特色療法。
推拿屬於中醫,也可以熏蒸,另外小針刀可以算成是中醫的特色療法,足浴也可以算中葯的療法。中葯內服是更重要的中醫療法,中葯的灌腸、外敷、穴位貼敷,以及葯捻,是在肛腸科常用的方法,中葯的霧化吸入都是中葯的診療項目。
Ⅳ 中醫的治療手法是什麼
傳統中醫向來是防治結合,手段有:
一、湯液法——中葯內服法,有丸、散、膏各種葯劑,口服多為湯液。
二、針灸——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包括針刺放血)。通經脈,調氣血,平陰陽,調臟腑,防治疾病。
三、按摩——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
四、導引——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
五、食療——葯食同源、葯膳。
六、其他——外治法等。
外治法:
拔罐:使局部皮膚充血,防治疾病。適用於各種疼痛、風濕、痹痛、神經麻痹、感冒、咳嗽、哮喘、消化不良、胃脘痛、眩暈等及丹毒、紅絲疔、毒蛇咬傷,瘡瘍初起末潰等外科病。
捏脊、刮痧、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貼、膏丹丸散外塗外敷、葯浴、坐浴、中醫骨傷科的整骨。
養生七法:神養:包括精神心理、情趣愛好和道德品質調養。居養: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行為調養。氣養:健身氣功的內養功。形養:形體鍛煉及體育健身,多融合了醫學文化和武術文化內容。食養:內容包括醫、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葯養:養生葯劑選配調制,中醫常有「葯膳」之說。術養:非食非葯的養生法。用按摩、推拿、針灸、沐浴、熨燙、磁吸、器物刺激療法養生。
四時養生法: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安排生活起居。中醫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1、春三月,應晚卧早起,鬆弛心胸,庭間散步,呼吸新鮮空氣,順應春升之氣機,不束縛自己; 2、夏三月應晚卧早起,夏天該天熱而汗出,讓它出個夠,是陽光宣洩於外不要過於貪涼,順應夏長之氣;3、秋三月,應早卧早起,心情平靜安寧,不煩不燥,保養肺陰,免受燥氣之侵襲;4、冬三月,時令閉藏,冰天雪地,保護陽氣,勿使外泄,不使皮膚出汗過多,早卧晚起,像冬眠的動物一樣,祛寒就溫,減少活動,養精蓄銳,以待來春,這是冬藏之道。
Ⅳ 中醫治療中最具特色的是哪些方法你認識的中葯有哪些
針灸是中國最早的一種治療方法,擁有屬性是將針插入患者身體的某些部位,或者用火熱燒灼身體的某些部位,以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這種療法可能起源於新石器時代,古人有用石針治療的經驗,後來發展成為針灸。周朝以後,它逐漸成為一種特殊的處理方法。在馬王堆出土的周代醫籍中,有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等帛書,反映了當時經絡學說基本確立。《內經》和《難經》詳細記載了十二經、八經、全身經絡、腧穴及其分布、循經和針灸治療、針灸、燒炙等具體內容,高度評價了經絡「決定生死、治百病、調虛調盛」的重要作用,為中醫和世界醫學的發展作出了獨特貢獻。針灸療法早在漢唐時期就傳入日本、韓國等國家,宋元以後又傳入阿拉伯和歐洲,震驚了國際醫學界,影響了世界醫學的發展。因此,國外學者經常稱贊我國為「針灸中國」。
Ⅵ 中醫治療有什麼方法
按治療途徑可分為外治、內治兩大類。按採用的手段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精神的、綜合的五大類。在外治中最具特色的有針灸療法、推拿療法、拔火罐療法等。在內治中最具特色的是各種中草葯療法。其中最著名的有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
除了各種具體療法以外,中醫還有頗具特色的極其重要的治療思想。例如在治療中強調營養為主、精神為主、預防為主、整體為主等。近年來在中西醫結合的過程中,中醫治療方法大放異彩在方葯分析、病症研究和思想探討等方面都取得很多成果
Ⅶ 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汗法是運用各種發汗葯物組成方劑,來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涼,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薑糖水或酸辣湯,發一發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因為生薑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熱喝下去,可以擴張周圍小血管,刺激毛孔發汗,驅散體表寒邪。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這樣。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銀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葯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涌吐而出的一種方法。吐法大都用於病情嚴重急迫,必須迅速吐出的積結實證。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誤食的毒物還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金元時代的大名醫張子和就很擅長這種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瀉劑和吐劑。他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有記載:一位患風癇病的婦女,偶吃一種像蔥一樣的章,吐涎如膠,大約有一二斗,不想從此不再發病,而且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張子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走訪了許多人才知道這種像蔥一樣的草叫「憨蔥苗」,在《本草經》中稱「藜蘆苗」。從這件事以後,張子和認識了吐法的重要,高興地說,「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運用瀉下葯物攻逐體內結滯(如宿食、水飲、瘀血等)的一種方法。這種治法可以排除蓄積,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儒門事親·偶有所遇厥疾獲療記》中記載,有一次,張子和看見一個小孩因為誤吞銅鐵而患病,身體很瘦弱,足不勝身。那時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沒有木柴煮飯,小孩挨餓幾天。一天早晨,鄰居牛死了,煮牛肉葵菜飯吃,病孩乘機飽吃一頓。不久,覺腸中痛,泄注如傾,瀉下所誤吞的東西。張子和因而明白《內經》中所說的「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的道理。因「牛肉、大棗、葵菜皆甘物也,故能寬緩腸胃。且腸中久空,又遇甘滑之物,此銅鐵所以下也」。張子和高興地說:「亦偶得瀉法耳。」
和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一種方法。病邪既不在里,又不在表,或者氣血營衛不和,或者臟腑關系失調,採用汗、吐、下、溫、清、補、消都不適宜的,就可以採用和解的方法。目前許多中醫都用「加味逍遙丸」來治慢性肝炎,這種葯也是一種和劑。
溫法是用溫性或熱性葯物補益陽氣、驅除寒邪的一種治法。人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等,胃中常有一種燥熱的感覺,不僅食慾增加,消化旺盛,甚至整個身子都會有熱感,於是我們就說這類東西屬於熱葯。使用溫熱葯可以起到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等作用。
清法是用寒涼葯物以達到清熱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人們在氣候酷熱、氣悶難忍的時候,常喜歡吹風納涼,冷飲冰水,目的是為了消除煩熱。由此推論,遇到內熱燔熾、煩渴神昏的病證,服用苦寒清涼葯物,也能達到清熱的作用。
補法是運用補葯補益人體氣血,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種治法。補法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種種區別。醫聖張仲景用當歸羊肉湯治癒貧窮百姓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消法是採用消食、化瘀、軟堅、化痰、化濕、利水等葯物,對慢性積聚脹滿進行漸消緩散而不傷正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於上述八法的運用是相當靈活的。由於有不少病的情況相當復雜,往往不是單獨使用某法,而是把許多治療方法配合起來使用,如汗下並用、溫清並用、攻補並用、消補並用等等。除去「八法」之外,歷代醫家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的治法,並且還創造了相當豐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貼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撲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導引法等。
中醫靈活運用八法以及其他方法治病的向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治病必求於本。「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質。「必求於本」,是強調一定要透過錯綜復雜的現象,抓住疾病的實質,找出治療的關鍵。有些疾病的症狀往往是很復雜的,在一大堆頭緒紛亂的症狀中,不僅有主次本末、輕重緩急的區別,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某些假象。所以,中醫治病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識別那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的虛假證狀。否則寒熱不分,虛實不辨,以假當真,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非但治不好病,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第二條原則是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一切病證都是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所造成的。「正」,指人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邪」,指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的正氣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相反,受了病邪的侵犯,人體的正氣就要受到損傷。所以醫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扶助人的正氣,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又要設法驅除病邪,以求邪去正復,使疾病朝著治癒的方面轉化。這一原則就叫做扶正祛邪。
在治病的時候,首先要看正邪雙方的盛衰情況,如果病邪顯著而正氣又不太虛,應以「祛邪」為主,如果正氣虛而病邪不盛,則應以「扶正」為主,如果正氣已虛而病邪又盛,就應該採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則。但應該注意的是,扶助正氣不要造成「留邪」的惡果。有些人得了病,總喜歡服補葯,而庸醫也喜歡投人所好。結果往往「閉門留寇」,遺害很多。尤其是有些急性傳染病,發病急遽,如果正氣不很虛弱,更應該及時驅邪。另一種情況是祛邪不要傷害正氣。《紅樓夢》中的胡太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在給睛雯治病的時候就犯了祛邪傷正的大忌。晴雯本來是偶感風寒的小病,可是胡大醫卻搬出了一大堆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解表葯,又用上了枳實、麻黃一類的猛峻葯物。這就難怪賈寶玉罵他「該死,該死」。賈寶玉說:「雖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還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虎狼葯。我和你們(指丫環們)就如……那才開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葯,你們哪裡禁得起?」
除上述原則外,還有正治反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等等。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貫徹了從整體出發,又聯系時間、地點和人的各種不同的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Ⅷ 中醫怎麼調理失眠
失眠中醫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1、葯物治療,對於失眠的患者可以服用中葯湯劑或者中成葯進行治療,通常治療失眠的中葯有酸棗仁、硃砂、龍眼肉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中葯具有改善睡眠的質量。
2、針灸,失眠患者可以針灸相應的穴位進行治療,常用的針灸穴位有神門、內關和安眠穴等,陰虛火旺可加上太沖、太溪等穴位滋陰降火,心脾兩虛可加上心俞、脾俞。心膽氣虛可加上心俞、膽俞。
3、葯浴泡腳,泡腳時加入中葯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療失眠的作用。
1、葯物治療:中葯湯劑調理身體氣血,看氣血的失衡狀態來調理失眠狀態;
2、針灸治療:針灸治療有很大優勢,因不用口服葯物能為患者緩解胃腸功能負擔;
3、足浴治療:通過物理的方法調解身體氣血來緩解失眠;
4、耳穴壓診:是一種中醫的特色療法,根據氣血盈虧按壓耳穴穴位來緩解失眠。
第一、調和氣血,平衡陰陽。中醫將失眠分為實證和虛症,實症見肝鬱化火,治療失眠時可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痰熱內擾用溫膽湯加味。
虛症若陰虛火旺,用黃連阿膠湯和硃砂安神丸加減。心脾兩虛者用歸脾湯,心膽氣虛者,用安神定志丸。
第二、精神調整,舒暢情志。臨床中還應隨之加減,採用精神調制方法以消除患者顧慮和緊張的情緒,保持精神舒暢。
第三、針灸療法,安寧心神,鎮靜安神,補鎂,病位在心,因此可採用三陰交、健脾益氣,柔肝宜陰,可使脾氣和並開氣通瀉、心腎交通,心氣安而不寐者。
心脾虧損則配心俞、脾俞,心腎不交配心俞、腎俞、太溪。胃脾不和配足三里,痰熱內擾配內關。豐隆可以採用二針、梅花針灸法,推拿等療法治療失眠。
第四、睡前泡腳,可安心神。
第五、可以改用物理療法,如推拿、按摩穴位可以使睡得更香甜。
第六、可以自製安神補腦粥,如給給予酸棗仁、小米加適量水煮粥,粥好後,加入紅糖25克,睡前給予1小時內服用,均可起到治療失眠的作用。
Ⅸ 中醫有哪些治療方法
中國中醫學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連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從此,中國醫葯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國的醫學就完成了它的基本體系。如集生理學、病理學、治療學於一身的《黃帝內經》、對於急性病和熱性病都有系統記載的《傷寒論》、闡述慢性病治療法的《金匱要略》,以及關於葯物學基本理論的《神農本草經》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基礎醫學的重要文獻。兩千年來,我國的醫學就憑借這些基礎,不斷地延續發展;當然這期間也有不少新的發現。現在將各種排毒治療方法分類說明於下:
一、湯液法——這是利用各種植物、動物、礦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所謂漢葯,有丸、散、膏各種葯劑,但口服的葯劑,多半為湯液。湯液可以說是葯物治療用品的總稱。在我國有一種說法「有四隻腳,而不能吃的,只有桌子而已」,可見在中國,食物種類繁多,製作湯液的材料,更是不勝枚舉。只要是湯葯必能食用,能食用的都可以算是食物,所以湯液與食物並無多大的差別。傳說製作湯液的始祖——伊尹,是個出身廚師的宰相。
二、針灸——此乃以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渦)的疾病治療法。針是以金、銀、鐵等製成的;施灸時要使用艾草。用針灸治療疾病,不但效果奇佳,而且不會有任何痛苦,這點許多有的外國友人驚嘆不已。
三、按摩——按摩的方法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有很多人都將按摩與「馬殺雞」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馬殺雞」起源於西洋,它和我國傳統的按摩治療,大不相同。
四、導引——這是利用醫學上特殊體操的醫療方式,這種體操與太極拳有很密切的關聯。
五、食治——即食物治療法的簡稱,本書所要闡述的重點,就是這種食物治療法。
六、其他——除了上述幾種醫療方式之外,還有外治法及吸角療法與其他等等;由此可見中國醫學確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所謂外治法,就是將加工後的葯物,貼在患部表皮的治療方式;而利用吸葫蘆陰壓的方式,即吸角療法。
Ⅹ 中醫都有哪些治療方式
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分為內治法和外治法,內治法主要包括中葯組方配伍製成湯劑、散劑、丸劑、膏劑等,按照一定的服用方法進行內服,從而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外治法內容豐富,主要包括中醫外科手術、針刺、艾灸、拔罐、刮痧、中葯外敷、中葯栓劑塞入、中葯滴劑滴入、埋線、穴位注射、推拿按摩、熱奄包、葯物、熏蒸等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