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外傷面神經麻痹最佳手術方法

外傷面神經麻痹最佳手術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9 05:48:29

⑴ 面神經麻痹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炎炎暑期剛過,我在門診就接診了7、8個面神經麻痹的或者,表現為口眼歪斜、單側眼睛不能閉住,口角流涎等。來都異口同聲說是」空調吹出來「或者說是「電扇扇出來」病。其實空調和電扇只是個誘因,注意病因有二:1
風濕。2 病毒。下面與大家一起談談面神經麻痹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葯物和方法。
一、面神經麻痹急性期的治療
急性期的治療對面神經麻痹的恢復至關重要,直接關乎後遺症遺留的多少和輕重。
1、急性期的診斷
有面神經炎的耳或面部疼痛史,有開窗睡覺或空調、電扇應用史;有口眼歪斜的表現症狀;肢體無活動或者感覺障礙;經頭顱CT檢查除外腦血管疾病。
2、急性期的西醫治療
(1)保護面神經
急性期盡快的保護面神經減輕水腫和脫髓鞘,除大量應用神經營養葯物維生素B1、B2、B6、B12外,早期在清晨靜脈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地塞米松10毫克,加生理鹽水或者5%的葡萄糖中靜滴。至少應用一周減量或者改為口服。
(2)抗感染抗風濕治療
結合臨床表現和輔助檢查分析以哪個病因為主,採取相應的治療。如血液中白細胞分類中性白細胞和C反應單白明顯增高,給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療;如果中性白細胞不高,且有病毒感染的表現,給予抗病毒葯物阿昔洛韋等治療。抗風濕可以口服布洛芬緩釋片等治療。
(3)急性期中葯的治療
中醫把面神經麻痹歸列「中風」范疇,即「小中風」「中經絡」,與腦血管病的「中臟腑」相區別。辯證為外感風寒或者風濕。
治療給予方劑五虎追風散,荊防敗毒散等。
特別提醒注意:急性期不提倡針灸治療,會加重面神經水腫和脫髓鞘改變。
(4)急性期的防護措施
保暖,帶大口罩,患側的眼睛保護帶眼罩或者蒙住患側眼睛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
二、面神經麻痹恢復期的治療
1、西醫治療
大量B族維生素,C等。相應的對症治療。
2、中醫中葯治療
中葯方劑,牽正散,五虎追風散,人參敗毒散等
理療:針灸,按摩,推拿等,可最早在發病的一周後進行。進行語言、眨眼、呲牙等功能訓練。

⑵ 面神經損傷的治療

⒈治療原則
面神經損傷後神經的完整性恢復得越早,遠期效果越好,因此早期診斷和早期修復治療尤為重要。約75%的面神經損傷能完全恢復,15%能部分恢復。早期治療的重點為通過系統、反復的電檢查篩出那些預後較差者,以便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面神經損傷應盡早診斷,採用葯物、手術等綜合治療,以最大可能地恢復面神經,減少並發症的發生。
⒉非手術治療
(1)葯物治療①激素類葯物可以減少滲出及水腫,有利神經恢復;②神經營養葯如維生素B1和B12等;③神經生長因子(NGF)可以全身用葯或神經損傷局部用葯;④血管擴張劑早期可應用;⑤中草葯制劑酌情採用;⑥針灸治療。
(2)物理療法①表情肌功能訓練適用於神經損傷後各期,主要包括額、眼、鼻、唇四個主要表情肌運動功能區的鍛煉,以損傷後2周至3個月尤為重要;②離子導入適用於神經損傷後早期,主要包括維生素和碘離子導入等,能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③神經電刺激一般在神經損傷後中晚期應用,主要用多功能電刺激;④高壓氧能迅速改善神經纖維的缺氧狀態、緩解水腫、增強吞噬細胞的活力和纖維蛋白溶解酶的活性,促進面神經的功能恢復。
(3)適應證①顳骨骨折外傷後早期神經功能正常、發生或不發生遲發性面癱者;②外傷後即發生不完全性面癱,且不再繼續發展者;③傷後即發生完全性面癱而預後差者。
⒊手術治療
(1)手術方式早期手術多以面神經減壓術為主,術後神經功能恢復不良時再考慮行神經修補術,僅有面神經全部或近全部離斷時才可考慮神經吻合或移植術。其他方法還有面神經與其他鄰近部位的運動神經吻合術、利用自體靜脈套接吻合口並注入神經生長素、自體神經移植術、血管化神經移植術、跨面神經移植術、血管化游離肌肉移植術及血管神經化游離肌肉移植術等。目前以施萬細胞為中心的神經再生微環境、組織工程神經橋接材料和評價系統是面神經組織工程技術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熱點。
(2)手術時機越早越好,通常以14天為面神經有效減壓的時間,超過14天者應考慮面神經修復術,超過8~12個月神經功能仍未恢復者考慮神經修補或其他神經吻合移植術。有學者認為面神經肌電圖檢查減少>90%作為手術主要標准。
(3)手術入路主要依據患者受傷部位以及患者的聽力前庭功能進行選擇,主要有以下三種:①經中顱窩手術可以暴露面神經迷路段、內聽道段及膝狀神經節;②經乳突和中耳手術可以暴露膝狀神經節、鼓室段及乳突段面神經;③若已喪失耳蝸和前庭功能,可以採用迷路入路達到暴露迷路段及內聽道段的目的。
(4)面神經減壓術
1)適應證早發性完全性面癱,特別是傷後3~4周內者;遲發性完全性面癱應盡早手術;傷後6~8周仍應手術,以爭取面神經功能得到較好的恢復。
2)手術原則宜行全程減壓;聽力無明顯受損或輕度受損者應注意保持正常聽力;如不考慮聽力可行迷路減壓、內聽道減壓或標準的乳突切開術;減壓的同時可行神經斷端吻合或移植術。
3)手術方法經迷路入路適合於顳骨橫行骨折致聽力喪失的面神經麻痹者;經乳突入路、經中顱窩入路和乳突-中顱窩聯合入路,均適用於耳蝸和前庭功能正常者。
(5)面神經吻合或移植術對某些貫通性、非貫通性顳骨骨折損傷所致的完全性神經麻痹和壞死者:①如無神經缺損可行面神經吻合術,常用顳骨外端的面神經主幹與同側的舌下神經或副神經行吻合,適應證為面神經廣泛受損、經前述各種手術治療失敗者,或面神經修復術可能損傷內耳、腦干而不能實行上述手術者;②如有神經缺損、不能直接吻合或吻合張力較大者可行神經(耳大神經、腓腸神經或股外側皮神經)移植術。
(6)積極預防感染特別是伴有鼓膜破裂和中耳內積血者。

⑶ 面癱怎麼治療。 急。

面癱學名叫面神經炎,俗語叫面癱、嘴歪、吊斜風等,患了面癱後應積極、盡早就醫,以便為醫生診治創造良好時機。
面癱的治療在現代醫學主要採用激素、B族維生素和理療等方法治療。但現代臨床普遍認為中西醫結合特別是針灸治療該病為首選療法。
)面癱治療在中醫上一般選用針灸和按摩,效果十分不錯。首先要找專業的中醫,針刺患者的合谷、風池、翳風和下關等穴位,注意強度要適中,以患者不出 現發緊最適宜,防止影響面面癱的正常恢復。同時要注意按揉,針灸配合按揉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地改善麻木感,更有利於促進面癱的恢復。

(2)面部表情康復訓練。除了針灸按揉等治療,患者也可以同時自己就行康復訓練,尤其是早期的面癱通過自我康復治療的效果會更好。在訓練的時候,可以做出 抬頭、聳鼻、努嘴、閉眼、皺眉頭、示齒、吹氣、鼓起腮幫等一系列的動作,每天堅持半個小時的自我康復訓練,這對於面癱的及早康復十分有利。

(3)局部理療以及手術治療。局部理療治療面癱的時候,熱敷面癱的一側,每天熱敷四次每次堅持20分鍾,這樣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消除炎症。手術治療方法也比較常用,一般常見於外傷引起的面神經離斷患者,通過神經移植術等手術方法進行治療。

⑷ 面神經麻痹的最佳治療方法及預後時間大神們幫幫忙

面神經麻痹分中樞性面神經麻痹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痹。 A、中樞性(即核上性)面神經麻痹,病變部位在面神經運動核上,如大腦腳、內囊、基底節、大腦皮層下及大腦皮層等處的病變,如腫瘤,腦血管栓塞或出血外傷,多發性硬化,腦膿腫,腦炎,腦動脈瘤,脊髓灰質炎。 B、周圍性(包括核性與核下性)面神經麻痹 ① 顱內疾患,自橋腦下部的面神經運動核內耳道間的各種病變,均可導致此段面神經受損,如橋小腦角腫瘤(含聽神經膜瘤)、膽脂瘤、顱底腦膜炎、腦干腦炎、顱底骨抵或出血。 ② 顳骨內疾病,顳骨內病變引起的面神經麻痹最多見,常見的有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結核性中耳炎,手術外傷,顳骨骨折,耳帶狀皰疹,以及中耳癌腫,頸靜脈球瘤,面神經腫瘤,聽神經瘤,及轉移性腫瘤,外耳道和面神經先天性畸形,以復發性周圍性神經面癱,上唇及面部腫脹舌裂為特片的綜合征,其面神經病變亦可能在顳骨段。 ③ 頸面部疾病,頸上深部和腮腺的良性或惡性腫瘤,產傷,手術或面部暴力傷,耳源性頸深部膿腫等。新生兒面神經麻痹除先天性畸形外,可因妊娠後期胎位不正而面部受壓所致,或產程中由於產道狹窄不當的產鉗助產等造成顳骨外面神經損傷,這種面癱多為不完全性,預後一般較好。 ④ 各種傳染性或中毒性面神經炎,如白喉、鉛中毒、梅毒等可侵犯名段面。神經結節病、白血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亦可引起面癱,但病變部位尚不清楚,可雙側受累。

⑸ 面神經麻痹有什麼好的治療方法

您好,面神經麻痹的治療方法分為中醫、西醫兩類,西醫治療以激素為主,短期使用激素對人體無較大危害。其次使用營養神經葯物,補充維生素B族、神經生長因子。同時對症治療,採取相應辦法解決患者的伴隨症狀,如預防結膜炎、眼球炎症,保護眼睛。適當採取合理的物理治療。中醫治療重點為針灸治療,有效性已經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有效率遠遠超過西醫治療。同時配合中葯治療達到祛風散寒、通絡活血的作用。

⑹ 怎樣選擇面癱最佳治療方案

(1)面癱發生後如何就醫。患了面癱的患者,發病後不必著急,但應積極、盡早就醫,以便為醫生診治創造良好時機,就診是否及時直接關繫到面癱之預後好壞。

面癱後就醫,如當地醫療條件較好,則不應盲目就醫,建議盡量選擇較大醫院、專科醫院及有經驗醫生就醫,推薦醫生是中醫(神經─針灸科醫生,既懂神經科又專針灸科的醫生)、神經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如沒有以上專科醫生,可以在內科、針灸科就診。

但應注意,如一個月治療無顯效者,應立即轉為上面專科醫生診治。

(2)面癱治療專科的選擇。面癱治療方案的選擇,首先要做出明確定位診斷,然後定性,分專科治療。

①如屬中樞性面癱,應在神經科就診,做神經科查體、光、電、化、CT、MRI診斷,屬於腦血管病或腫瘤或其他疾病,治療其原發疾病為中心任務,面癱的預後由其原發病決定。當然可以對症應用中醫針灸療法:頭針取面運動區;體針取地倉、頰車、合谷、太沖等。

②如屬周圍性面癱,也不能簡單地稱為面神經炎,亦當由神經科查體,以及其他光、電、化、CT、MRI檢查。

因為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腦炎、進行性延髓性麻痹、先天性面神經核形成不全,可以引起面神經核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其鑒別診斷見前面的論述。

因為腦血管病(出血、梗死)、腫瘤、炎症、多發性硬化症可以引起面神經髓內根段的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其要點是伴有病側外展神經癱,眼球運動障礙,或對側偏癱。

因為顱底動脈瘤、腦膜炎、顱底腦膜瘤及其他腫瘤、小腦腦橋角蛛網膜炎、聽神經瘤,均可引起面神經髓外根段病變,引起周圍性面癱,其特點尚有其原發病的症狀及舌前2/3味覺、淚、唾腺分泌減少症狀。

以上多種疾病產生的周圍性面癱,均應到神經內科、腦外科、耳鼻喉科保守或手術治療,在明確診斷基礎上,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急性期可配合針灸與中葯,後遺症期可繼續針灸、中葯治療,配合理療。

因為岩骨骨折、面神經鞘瘤、顳骨腫瘤、中耳炎、膽脂瘤、膝狀神經節皰疹、腮腺腫瘤、腮腺炎、面神經炎、產鉗拉傷等,分別可以引起岩骨內段或莖乳突下段面神經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

其中除膝狀神經節皰疹、面神經炎、面神經產鉗損傷可以作為中醫面癱病證診斷,在中醫科、針灸科用針灸、中西葯物治療外,其餘的疾病均應在專科治療,有些必須手術。

對以上各種情況的周圍性面癱,尤其是久治不愈,多方求醫的難治面癱,醫生應重新耐心、細致地詢問病史與檢查,才有利於鑒別診斷,更正誤診。筆者近年經歷過2例半年以上面癱患者,一例由於重新詢問發病歷史及發病情況,疑是耳部疾患,轉至耳科診為膽質瘤,更正了面神經炎(面癱)的診斷;另一例年齡在60歲的女患者,由於忽視了其癱瘓側面肌水腫症狀,沒有深究其病因,貽誤了其鼻咽癌本病的診斷時機,最終患者死亡。

⑺ 面神經麻痹如何治療

面神經麻痹的治療,可以給予營養神經的葯物,如甲鈷胺、維生素B1、地巴唑等,同時給予改善循環以及減輕面神經水腫的葯物治療。
如果眼瞼不能完全閉合,要給予滴眼液或眼葯膏塗抹,保護眼角膜以免受損傷。在病情的恢復期可以給予針灸、理療治療促進面部肌肉的恢復。
同時可以行表情肌功能鍛煉,進行面部的按摩以及抬眉、鼓氣、示齒、嘬嘴等訓練促進表情肌的恢復,改善流涎、患側留食等症狀,那麼面神經麻痹是可以治好的。

⑻ 能詳細的說說面部神經麻痹產生的原理以及治療方法嗎

面神經麻痹的病因
(1)感染性病變(約42.5%):感染性病變多是由潛伏在面神經感覺神經節內休眠狀態的帶狀皰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 (3)特發性(常稱Bell麻痹 (4)腫瘤(約5.5%):、 (5)神經源性:約13.5%, (6)創傷性 : (7)中毒:如酒精中毒。長期接觸有毒物; (8)代謝障礙:如糖尿病、維生素缺乏; (9)血管機能不全; (10) 先天性面神經核發育不全。
治療
體針
(一)取穴 主穴:地倉、水溝、顴髎、四白、太陽、絲竹空、翳風、睛明。 配穴:合谷、內庭。 (二)治法 每次選主穴4~5穴,配穴1穴。面部穴可用透刺法,據透刺之兩穴間距離選針。並以針尖到達止穴後再刺入0.3寸左右為宜。進針時,宜迅速點刺破皮,然後慢慢送針,不可提插捻轉,針身與皮膚成10~15度交角,針尖指向止穴。可用左手拇指或食指貼附在皮膚上,感覺針尖和針身的位置、方向和深淺。最佳者應將針身置於肌纖維之間,但不可過深。配穴宜直刺,用小幅度振顫法,使得氣明顯後留針。均留針20~30分鍾。在留針期間行針1~2次,施捻轉法,平補平瀉。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5~7天。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准:痊癒:患部完全恢復正常;顯效:患部基本正常,僅笑時口角稍向健側歪斜,或皺眉時額紋比健側淺;有效:患部明顯恢復,患眼尚閉合不嚴,口角輕度歪斜;無效:治療後無好轉或略有改善。 共觀察938例,結果痊癒767(81.7%),顯效107例(11.4%),有效52例(5.5%),無效12例(1.4%),總有效率為98.6%[5~8]。
電針
(一)取穴 主穴:牽正、地倉、水溝、陽白、魚腰、翳風、下關。 配穴:合谷、行間、外關、後溪。 牽正穴位置:耳垂前方0.5寸處。 (二)治法 每次選2~3個主穴,配穴一般取1~2穴,如為後遺症,則宜取3~4穴。針刺前,先用左手指腹或手掌在患側面部由輕到重向耳根方向推拿數次。針刺方法如下:額紋消失或變淺,眼裂增大,宜針陽白向下透魚腰,迎香向上刺至眶下;鼻唇溝變淺,口角低垂歪斜,針地倉透頰車;太陽穴深刺。癥候明顯部位,接負極;正極可接於太陽穴,如為面肌麻痹後遺症可接雙下關穴。採用慢波,電流強度以面部輕度抽動為宜。電針治療,據觀察在發病後15天應用效果較好。如早期用電針,通電時間須控制在5~10分鍾左右,病程超過半月者,通電時間可延長至15分鍾。亦可在得病後先針刺5~7次,再加用電針,以利恢復。電針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948例,痊癒率為75.5~93.3%,總有效率為95.7~97.2%。其中,面神經麻痹後遺症18例,治癒1例,顯效2例,有效5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為44.4%[9~15]。
穴位敷貼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陽白、四白、牽正、地倉;2、下關、翳風;3、阿是穴。 配穴:頰車、太陽、大椎、大迎、瞳子髎。 阿是穴位置:共九個刺激點。第1點在患側內頰膜部咬合線上,相當於第二臼齒相對區,在此點前後0.5厘米處各為1刺激點,然後在咬合線上下約0.5厘米的平行線上各選和前3點相對應的刺激點6個。 (二)治法 貼敷葯物:分2組。1、麝香2克,全蠍1.5克,白鬍椒1.5克,白花蛇1克,蜈蚣1條。共研細末。2、川芎、當歸各500克,黃連600克,植物油500克,同置煎枯去渣,煉至滴水成珠,加黃丹360克,攪勻,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後,加入天牛粉286克,攪勻,分攤於紙上配,每帖膏重2克。 治療時,第1組葯物用於第1組穴位,每次取4穴,主穴為主,酌加配穴。皮膚常規消毒後,醫者捏起穴區皮膚,右手持經嚴密消毒之手術刀片,在穴位上輕割皮膚,成「X」型,並擠出少量血,然後將撒有葯粉之小塊傷濕止痛膏(或膠布)貼在穴位上。注意不可割劃太深,每周1次,穴位輪換。 第2組穴採用第2組葯物貼敷,每次取主穴1個,酌加配穴1個。貼時將膏葯加溫融化,5天一換,穴位輪用。 第3組穴為點刺加芥末貼敷。先將芥末粉10克(小兒及少女用5~7克),用溫水調成糊狀,攤在紗布上,面積約2~3厘米,厚0.5厘米。先令患者以1.3%食鹽水漱口,然後用消毒三棱針以雀啄式在阿是穴每個刺激點,迅速點刺10~20下,然後將芥末敷於面頰外側相應部位,約相當於下關、頰車、地倉3穴。病情重者,可加敷太陽等穴。敷後12~24小時取下。局部紅腫,起水泡,宜按燙傷治療。敷葯後如出現熱痛或流淚等,系正常現象,多在4小時左右停止。 上述方法,可單用一種,亦可輪用。一、二兩組穴位,可以互相交替應用。 (三)療效評價 穴位貼敷法治療本病患者869例,痊癒668例(76.9%),顯效111例(12.8%),有效67例(7.7%),無效23例(2.6%),總有效率為97.4%[15~18]。
針罐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地倉、頰車、太陽。 配穴:睛明、承漿、聽會、大迎、絲竹空。 阿是穴位置:顴髎穴下後方1寸許。 (二)治法 主穴每次用1組,交替輪用。配穴為透針所到之止穴,據主穴需要而定。第一組阿是穴,以28或30號毫針進3針,分別自皮下透向睛明、地倉、頰車,施捻轉手法,平補平瀉,運針1~2分鍾後,出針,然後在針處拔火罐10~15分鍾。第二組,在患側地倉進2針,沿皮透刺至承漿;再從頰車進針2支沿皮透刺到聽會和大迎穴;太陽進針2支,沿皮透刺至絲竹空和四白穴,留針20分鍾。上述2組均為隔日1次,15次為一療程。平時囑患者自行按摩患部。 (三)療效評價 以多針透刺配合拔火罐,共治800例,結果痊癒783例(97.9%),顯效12例(1.5%)有效5例(0.6%),有效率達到100%[19]。
溫針
(一)取穴 主穴:下關。 配穴:頰車、地倉、顴髎、太陽、四白、迎香、陽白、水溝、承漿、牽正。 (二)治法 主穴必取,酌加配穴3~4穴,交替輪用。下關穴取患側,以28號毫針深剌得氣後,針柄上置一1寸長之艾條段,距皮膚約1寸左右,點燃灸灼,以病人感溫熱為度,待艾段燃盡出針。備用穴採用針剌或透剌之法。下關穴溫針,也可用95%酒精中浸過之棉球,燃著後燒針,熱度以病人能耐受為度。第一療程每日一次,共針10次,停針3~5天,繼續下一療程,改為隔日1次。 (三)療效觀察 共觀察237例,結果痊癒196例(82.7%),顯效21例(8.9%),有效18例(7.6%),無效2例(0.8%),總有效率99.2%[20~22]。
電針加穴位紅外線照射
(一)取穴 主穴:陽白、下關、地倉、禾髎、魚腰。 配穴:翳風、合谷。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3~4穴,酌加配穴。先以毫針刺,提插結合捻轉手法持續1分鍾後,即接通電針儀,用疏密波,強度以面部肌肉出現輕微抽動為宜,刺激15~20分鍾。取針後,用紅外線燈照射,燈與皮膚距離為31~40厘米左右,照射時間約15~20分鍾。為防止紅外線損傷眼睛,照射前,宜以3×3厘米紗布數層將患者雙眼蓋住。在照射過程中,要調整燈距,以免灼傷皮膚。亦可電針後,留針照射。照射完畢出針,再按摩10~15分鍾。隔日1次,5~7次為一療程,停針3~5天再作下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觀察221例,有效率在98~100%之間[23~25]。
綜合法
(一)取穴 主穴:分3組。1、夾脊頸1~7,地倉、四白、陽白、下關;2、臼間、糾正;3、上2(腕踝針穴)。 配穴:攢竹、迎香、翳風、合谷、足三里。 臼間穴位置:口腔內後壁,上下臼齒咬合線上。 糾正穴位置:手小指尺側指掌關節橫紋頭赤白肉際處。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可取1組,亦可2組或3組綜合取用。療效不滿意時,可酌加或改用配穴。第1組穴操作法:先取體穴2~3個,行透刺法,法同前述。在留針期間,以皮膚針叩刺夾脊頸1~7,包括督脈及椎旁,反復以中等度手法叩刺3~5遍,然後用艾條溫灸至穴區潮紅。第2組穴,針尖朝向屏間切跡底水平線進針,針深約2寸,提插2~3次,得氣後即予出針;糾正穴可用28號毫針深刺,透合谷穴,略作捻轉,使針感強烈後出針。患側頰內粘膜如有瘀血,可用消毒三棱針點刺出血。第3組上2區,相當於內關穴而稍低些。用32號毫針2寸長,成30度角速刺入皮內,進後,放平針體,使針尖向肘部並與前臂平行,在皮下緩緩送入1.5寸左後,患者應無疼痛或酸麻脹等感覺,留針30分鍾。第一、二組穴宜隔日1次,第3組穴可每日1次。15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5天。 (三)療效評價 共治682例,痊癒339例(49.7%),顯效188例(27.6%),有效98例(14.4%),無效47例(6.9%),總有效率93.1%[26~28]。
刺血
(一)取穴 主穴:為口腔內粘膜刺區,共三個。後區:患側大臼齒對側;中區:串側小臼齒對側;前區:患側上下犬齒對側。 (二)治法 每次可選定一個刺區。上部病變較重者取後區,中部病變較重者取中區,下部病變較重者取前區。如病程短者,可探尋得口腔粘膜的麻痹區或硬結處。治療時,先令患者用溫鹽水漱口,清潔口腔,再以消毒之鈹針(如無鈹針可用手術刀代替)在選好之刺區,對口腔粘膜劃割,作斜切口,長1.0~1.5厘米,深0.1~0.3厘米(小兒酌減)。然後用拇指與食、中指按摩擠壓,並以壓舌板向下刮血,體壯多出,體弱少出,直至血色鮮紅為止。術後以5%鹽水棉塊蘸少許白糖敷貼刺血處。上法每日或隔日施行1次。注意:操作時應嚴格消毒,有出血傾向者及孕婦禁用本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248例,結果痊癒828例,顯效247例,有效163例,無效10例,總有效率99.2%[29]。
葦管器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阿是穴位置:患側耳道口。 (二)治法 先應製作葦管器這一灸具。施灸時,令病人取卧位,將純艾製成半個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放在葦管器半個鴨嘴形處,用線香點燃後,將膠布封閉葦管器內端插入耳道內。施灸時,以耳部感到溫熱為宜,一般皮膚溫度約升高2~3℃,每次灸3~9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3天。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51例,結果治癒33例,顯效8例,有效9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8.04%[20]。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陽白透魚腰、陽白透攢竹、陽白透絲竹空、顴髎透迎香、顴髎透地倉、顴髎透夾承漿、頰車透顴髎、下關透顴髎。 (二)治法 一般每次取三對穴,交替應用。 按所透兩穴之間的距離選 取相應長度的毫針,以15度夾角的方向行沿皮透剌至預定穴區。透剌完畢,以食、拇指將針柄向一個方向捻轉,直到針下出現阻滯而不能作單方向旋捻時,再行牽拉:緊握針柄,向透剌相反方向進行快速、輕柔、有彈性的牽拉,每組穴牽拉3分鍾左右,每隔10分鍾行上述方法一次。共3~4次。在最後一次時,將癱瘓肌群牽拉至與患側基本對稱的位置,並以膠布固定針柄 ,留針1小時後,反捻針柄取針。第一個月隔日針1次,第二個月隔2日針1 次,第三個月隔3日針1 次,一般須治三個月。 (三)療效評價 本法主要用於難治性重症面肌癱瘓患者。共治42 例,病程均在3個月以上。結果痊癒26例,顯效11例,好轉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7·6%[31]。

閱讀全文

與外傷面神經麻痹最佳手術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做葫蘆方法視頻 瀏覽:341
瓷磚防污檢測方法用酒精對不 瀏覽:77
多種系鞋帶的方法視頻 瀏覽:457
高中生物學習方法與步驟總結 瀏覽:273
肱三肌鍛煉方法 瀏覽:161
長城幣伍角的鑒別方法 瀏覽:335
手臂訓練方法圖解 瀏覽:48
如何鑒定陽性克隆子有哪些方法 瀏覽:936
蘋果手機定時響鈴的調整方法 瀏覽:689
圖片摳logo轉成cdr的方法 瀏覽:228
簡單早起方法 瀏覽:542
簡單的八字算命方法 瀏覽:981
OVID方法什麼意思 瀏覽:427
鋸片銑刀使用方法視頻 瀏覽:787
快速去皺紋方法圖片 瀏覽:958
回奶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瀏覽:53
費用與效益分析的方法 瀏覽:40
名師教學方法交流簡報 瀏覽:703
兒童鍛煉抵抗力的方法 瀏覽:596
免費圖片點亮的方法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