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抱孩子餵奶的正確方法圖片精選
側躺式在分娩後的頭幾天,媽媽坐起來仍有困難,這時,以半躺式的姿勢喂哺寶寶便最為適合。把寶寶橫倚著媽媽的腹部,背後用枕頭墊高上身,斜靠躺卧。2.側卧式在晚上喂哺或想放鬆一下時,可採用這種姿勢。媽媽和嬰兒都側卧在床上,腹部相對,這樣嬰兒的口便會正對乳頭。媽媽的手臂及肩膀應平放在床墊上,只有頭部以枕頭承托。媽媽可用捲起的毛巾或類似物品墊著嬰兒,讓嬰兒保持同一姿勢。3.搖籃式搖籃式喂哺最廣為人熟悉。嬰兒的頭部枕著媽媽的手臂,腹部向內,而媽媽的手應托著嬰兒的臀部,方便身體接觸。利用軟墊或扶手支撐手臂,手臂的肌肉便不會因為抬肩過高而拉得綳緊。採用這種喂哺姿勢時,墊高雙腳有助身體放鬆,例如把腳放在腳踏上。4.欖球式在喂哺雙胞胎時,或同時有另一位孩子想依偎著媽媽時,這種姿勢便尤為適合。嬰兒躺在媽媽的臂彎,臀部相對,有需要時可用軟墊支撐,而媽媽的下臂應托著嬰兒的背部。身子應稍微前傾,讓嬰兒靠近乳房。開始喂哺後,便可放鬆及將身體後傾。這種姿勢能讓嬰孩吸吮下半部乳房的乳汁。
⑵ 新生兒怎樣抱正確姿勢視頻教程
手托法就是一種比較不錯的方法,還有腕抱法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在抱新生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用手托著寶寶的背和頭,並且也要托著小屁股和腰。抱新生兒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不要豎著抱,以免傷到寶寶的頸椎。
新生兒的關節和肌肉都比較脆弱,對於很多新手父母來說,沒有抱孩子的經驗,所以在抱孩子的時候就會小心翼翼,害怕會傷到寶寶。其實選擇正確的姿勢和方法,就不會傷到寶寶。下面就給大家來詳細的介紹一下怎樣抱新生兒。
1.搖籃式抱法
這種抱法需要讓嬰兒的頭放在左臂彎里,然後使用肘部護著嬰兒的頭,然後使用左手腕和左手護著寶寶的背和腰部,再使用右手從嬰兒身上伸過去抱著嬰兒的腿部,在抱的時候要注意,用右手托著寶寶的腰部和小屁股。由於寶寶太小,很容易傷到頸椎,使用這種方式來抱寶寶,可以避免傷到頸椎。
2.手托式抱法
隨著寶寶的成長,可以慢慢試著使用這種方式來抱,在抱寶寶的時候,一隻手寶寶的背和頭部,用另一隻手拖住寶寶的腰和小屁股,並且需要撐起下半身,使寶寶的身體基本呈一條直線的狀態。這種方式一般多用於從床上抱起寶寶的時候,以及從懷里把寶寶放到床上的時候,還有就是給寶寶拍嗝的時候比較常用。
出生不久的寶寶,每天需要的睡眠時間是二十個小時,到了六個月的時候,需要的睡眠也還需要十六個小時,所以除了餵奶和換尿布的時候,需要把寶寶抱起來,其餘的時間,還是要讓寶寶躺著,這樣更利於寶寶各方面的發育,也能讓寶寶得到更好的休息。
寶寶的骨骼生長比較快,所以經常抱著寶寶會對骨骼的發育不利。所以建議在每次抱寶寶的時間不要超過十分鍾,除非是寶寶一直哭鬧,需要抱起來哄,不然還是要讓寶寶躺著休息,這樣才能使寶寶的身體發育更好。也能避免久抱放不下的情況,這樣也能減少媽媽們的負擔。
⑶ 想要不傷到寶寶,該如何正確的抱寶寶
1.搖籃抱。對於剛出生的寶寶來說,這是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姿勢。抱的重點是讓寶寶的身體保持在一個平面上,頭部要略高於身體,以免影響呼吸。寶寶被抱起後,大人會握住頭頸部的手,慢慢向臀部移動,支撐寶寶的背部、頭部和頸部。讓寶寶的頭剛好躺在大人的手肘里,另一隻手可以提供支撐。同時,讓寶寶的頭貼近大人的胸腹,以免長時間疲勞。
4.腕抱法。將寶寶頭部放在左臂灣內,手肘保護寶寶頭部,左手腕和左手保護背部和腰部,右前臂從寶寶身上伸出保護寶寶腿部,右手托住寶寶屁股和腰部,這種方法比較常見。不能豎著抱寶寶,新生兒的頭佔全省體重的四分之一,把寶寶豎著抱,會讓頭部的重量全部壓在頸椎上。出生的時候,寶寶的頸椎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這對寶寶的頸椎發育特別不好。
托住他的頭和腰,右臂托著頸,讓嬰兒貼近身體,左臂托著嬰兒的腰和屁股處。抱著舒服,嬰兒舒服就Ok了!!! 全完依據個人習慣!
⑸ 新生兒正確餵奶姿勢圖
主要還是不嗆到孩子就行
⑹ 抱新生兒的正確姿勢是什麼新生兒什麼時候可以豎抱
抱新生兒有腕抱法和手托法:
1,腕抱法:將新生兒的頭部單臂彎曲,用肘部保護嬰兒的頭部,用手腕和手保護嬰兒的背部和腰部。同時,另一隻手的前臂伸出以保護嬰兒的腿,另一隻手握住嬰兒的屁股和腰部。這種方法是最常用的姿勢。
2,手托法:一隻手握住新生兒的背部、頸部和頭部,另一隻手握住新生兒的小屁股和腰部。這種方法主要用於新生兒從床上抱起和放下時。
⑺ 怎樣抱嬰兒姿勢正確圖片
仰面斜抱式,這是最常見的抱寶寶的姿勢,這個姿勢尤其對3個月內的寶寶最常用,因為他們頸椎未發育好,還不能直立,而且這個姿勢便於寶寶進入睡眠。
正面立式,寶寶能直立後,他們往往喜歡直立著,這時候你要是仰面斜抱他,可能寶寶會反抗。正面立式能滿足寶寶直立慾望也能保證寶寶廣闊的視野。
背面立式,同樣能滿足寶寶直立的需求,並且能給寶寶安慰感,也便於寶寶休息睡眠。
正面半坐式,這種姿勢便於媽媽坐著或者躺著抱寶寶,並且也方便給寶寶餵奶。
最後就是使用外界工具,有育嬰帶、寶寶坐墊等等,這些很方面媽媽們解放雙手,也能提高抱寶寶的安全性。
長命富貴祝福寶寶,一身長命富貴,一生長命富貴。
⑻ 新生兒餵奶正確姿勢與方法視頻
新生兒餵奶的正確姿勢是怎樣的?沒有喂養經歷的年輕媽媽可能都誤以為,給寶寶餵奶,只需要把媽媽的乳頭送進寶寶嘴裡就完帶完事了。其實,哺乳姿勢是講究的,正確的哺乳姿勢不僅能讓寶寶吃奶更順利媽媽也會更輕松。
新生兒餵奶的正確姿勢
1、半躺式
具體的方式:
1、媽媽把寶寶橫倚著媽媽在自己的腹部,臉朝向媽媽的乳房,寶寶後面可以墊一個枕頭;
2、媽媽的背後用枕頭墊高上身,斜靠躺卧;
3、媽媽用手臂托起寶寶的背部,手靠在寶寶後面的枕頭上,以便寶寶的嘴巴可以銜住媽媽的乳頭。
最合適:這種方式適合於分娩後頭幾天,媽媽坐起來仍有困難,而以半躺式的姿勢喂哺寶寶最為適合。
2、橄欖球式
具體的方式:
1、寶寶放在體側的胳膊下方,他應該面朝你,鼻子到媽媽的乳頭高度,寶寶雙腳伸在你的背後;
2、媽媽用手托起寶寶的肩、頸和頭部;
3、另一隻手呈C形托住乳房(見圖)引導他找到乳頭,媽媽這時身子應稍微前傾,讓寶寶靠近乳房。
最適合:這種方式適合於破腹產的媽媽,因為可以避免寶寶壓到你的腹部。另外,如果你的寶寶很小或含奶頭比較困難,這種姿勢也可以讓你幫他找到乳頭。橄欖球式還適合乳房較大、乳頭扁平或雙胞胎媽媽。為了舒服起見,可以在腿上放個墊子。
3、側躺式
具體方式:
1、媽媽在床上側卧,背後用枕頭墊高上身,斜靠躺卧;
2、把寶寶橫倚著媽媽的腹部,讓寶寶的臉朝向你,媽媽身體下側的胳膊枕在自己頭下,另一隻手抱著寶寶;
3、使寶寶的嘴和你的乳頭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
最合適:這種方式適合於早期餵奶,也適合剖腹產的母親。如果你是剖腹產或分娩時出現過難產、坐著不舒服、白天晚上都在床上餵奶,你可能會願意躺著喂。
4、搖籃式
具體的方式:
1、寶寶的頭部枕著媽媽的手臂,腹部向內;
2、媽媽的手托著寶寶的臀部,方便身體接觸。(利用軟墊或扶手支撐手臂,手臂的肌肉便不會因為抬肩過高而拉得綳緊。)
最合適:搖籃式往往最適合順產的足月嬰兒。剖腹產的媽媽可能會覺得這種姿勢對腹部的壓力過大。
母乳喂養不能吃什麼食物
1、咖啡: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1杯150毫升的咖啡,即含有100毫升的咖啡因,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過3杯。雖無證據表明它對嬰兒有害,但對母乳喂養的媽媽來說,應有所節制地飲用或停飲。
2、香煙和煙草:如果母乳喂養期間仍吸煙的話,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研究顯示,尼古丁對寶寶的呼吸道有不良影響,因此,母乳喂養媽媽最好能戒煙,並避免吸入二手煙。
3、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人參等食物。
4、刺激性的東西:產後飲食宜清淡,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包括:辛辣的調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煙等,母乳喂養的媽媽們一定要重視此項。
5、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如辣椒等物,母乳喂養媽媽應加以節制。
6、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且熱量偏高,應酌量攝取。
7、酒:一般而言,少量的酒可促進乳汁分泌,對嬰兒亦無影響;過量時,則會抑制乳汁分泌,也會影響子宮收縮,故應酌量少飲或不飲。
⑼ 抱嬰兒的正確姿勢
1、搖籃式。將雙臂彎曲,讓寶寶的頭枕在手臂彎曲處,托住寶寶的頭和頸部,一隻手臂托住後背和小屁屁,另一隻空閑的手就可以輕輕地撫觸,安撫寶寶。
2、依偎式貼胸。將寶寶的頭靠在胸前或肩膀下方,一隻手臂托住頸背部,另一隻手臂托住寶寶的小屁屁,但要確保寶寶的頭部偏向一邊,不會影響呼吸。
3、靠肩式豎抱。將寶寶豎起緊貼你的身體,頭部靠在你的肩膀處,一隻手臂托住寶寶的頸背部,另一隻手臂托住寶寶的小屁股。
(9)新生兒的正確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抱新生兒需注意的事項:
1、將寶寶放下時,最安全的姿勢是讓他背部向下仰躺在床上。
2、多數寶寶都喜歡玩在空中盪來盪去的游戲,如果寶寶不喜歡,應立即停止飛飛游戲,改用其他更具有安全感的抱姿。
3、每次開心的游戲之後,最好能靜靜地抱寶寶一會兒,讓他安靜放鬆一下。
4、不要久抱:人們對孩子的愛達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親不夠,愛不夠,孩子出生幾天就開始抱來抱去。殊不知,這種做法違背了嬰兒生長發育的自然規律,對孩子是有害無利的。
⑽ 如何正確抱新生兒
寶寶剛出生時,整個人的身體軟綿綿的,看著襁褓里小小的可愛的人兒,想要抱抱,卻擔心抱寶寶的姿勢不對,造成寶寶不舒服,甚至造成傷害,這是我剛開始當媽媽的真實心理活動。後面在婆婆還有同產房的寶媽的示範下,我終於敢抱自己的寶寶了。
現在介紹抱寶寶的姿勢:
1.手托法
用左手托住寶寶的背、頸、頭,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這一方法比較多用於把寶寶從床上抱起和放下。
2.不要長時間豎抱寶寶。新生兒整個身體很柔軟,豎抱寶寶容易扭傷寶寶。
3.輕柔地抱寶寶,以寶寶最舒服的姿勢抱就好。
希望以上能幫助到你。
我是然媽,歡迎關注智慧媽媽育兒說,與你分享更多孕產,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