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痛經很嚴重,中醫治療效果好不好需要調理多久呢
痛經很嚴重,中醫治療效果好不好?需要調理多久呢?
痛經看西醫不行的,要看中醫的,還要靠生活中的調理,平時都要忌食生冷,尤其絕對不能吃冰.生理期就更不必說了,都不能沾冷水的.
以下資料供參考啊:
《關於痛經》
經痛是許多女性都曾有過的經驗,是子宮劇烈收縮所形成的抽筋感,有如快速跑步之後所造成的小腿抽筋。
一般的經痛只持續一兩個鍾頭,最多不超過一天,休息一下即可復原,但病理性的經痛,則可能連痛兩三天,痛到無法移動,甚至休克。
子宮內膜異位協會調查會員的結果顯示,有病理性經痛的女性,許多人下輩子不想當女人,把每個月都要來臨的」朋友〃當成是痛苦的期待與」世界末日〃 。
經痛的症狀也有許多面貌,下腹部的撕裂痛是最常發生的(一半以上)其它如絞痛、腹脹、隱隱作痛、下背部酸、麻、脹,有多人並有惡心、拉肚子、頭痛等等多面性,這樣的痛楚,持續上一整天,甚至好幾天,難怪許多人說想把肚子挖掉算了!〃。
有不少的人患有病理性經痛,所謂病理性經痛,就是骨盆腔中有疾病所導致的疼痛;譬如子宮內膜異位就是最常見的疾理性經痛,大約佔百分之五十,其它疾病還有:子宮發炎(骨盆腔發炎),子宮肌腺瘤,子宮腸道沾黏等。診斷病理性經痛的方法,包括詳細的病史,骨盆腔診視,超音波檢查,以及血液篩檢等,大多數的經痛原因都可檢
得出來,但對於某些輕型的疾病;未曾有過性生活的女性;以及碰到某些檢查的死角時,便可能需要依賴更進一步的腹腔鏡手術才能確實的診斷。
一般的經痛,忍個一天便可以度過,有的人會用熱敷下腹部、喝熱飲、糖水、洗熱水澡等,讓骨盆腔血液循環改善,來去除不少的疼痛。
睡覺,暫時忘掉子宮收縮的感覺,也是不少人推薦的良方,如果這些方法均無法有效地改善經痛,葯物便是第二道防線,大多數的止痛葯都可以對經痛作適當的抑制,若無效可加上抗痙攣葯物或輕型鎮靜劑等。但還是會有某種比例的人無法簡單地跳出此困擾,此時便需要認真地思考:是身體內那個問題無法解決,才會造成這么厲害的症狀?
是否需作個腹腔鏡或長期的葯物治療才能改善疾病?到醫院尋求幫助是最好的方法。
痛經的調理
凡是在行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腹痛、腰酸、下墜等不適,就叫作痛經。原發性痛經是指沒有骨盆腔器質疾病的痛經,對健康並無危害,繼發性痛經則是由於生殖器存在某些病變所引起的,其中最常見的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子宮黏膜下肌瘤以及子宮頸阻塞,經醫生檢查治療,病因若去除,痛經自然消失。
痛經的病人除了尋求醫生的診治之外,平日的自我調理亦很重要,自我調理的原則在於改善體質、增加身體的抵抗力。針對這一點,必須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要有規律的生活、適度的運動、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以及愉悅的心情。說起來簡單,您做到了嗎?
痛經的飲食及營養療法:
痛經以腰腳酸痛、腹部抽痛、乳房脹、抽痛為主的人,平日應攝食富含維他命B1、B2的食物,如:糙米、胚芽米、肝臟、杏仁、乳製品等等,或以合利他命F供作B1、B2的補充。而平日有骨盆腔充血,經來下腹子宮卵巢部位疼痛的人,則建議多攝取富含維他命C、E的食物,如:黃、綠色蔬菜、橙子、檸檬、核桃、杏仁、小麥胚芽等以改善骨盆腔的血液循環,緩解骨盆腔充血的疼痛。
至於經來時整個腹部都痛的人,則平日尤直注意飲食及營養,少食生冷油膩,可以維他命B群、酸奶、表飛鳴等調理腸胃。因貧血而引 起痛經的人,經來時多有頭暈或兼耳鳴、腹痛綿綿,則可以補充鐵劑、深綠色蔬菜或偶爾喝一些白蘭地酒,痛經可以逐漸改善。
痛經的物理療法:
痛經時,有些人覺得以熱水袋在腹部上熱敷可以減輕疼痛,此種體質之人,可以在平日多洗溫泉或作熱水盆浴,每次約一小時,盆浴時同時作臍旁(約手掌寬)之按摩,對骨盆腔血液循環的改善及瘀血(充血)的消除,有良好的效果。唯月經期間並不適合盆浴,此時可以拇指按壓臍下二橫指之部位(此為中極穴),一般按壓十分鍾至二十分鍾,可以減輕或消除痛經。
簡單的葯茶療法:
痛經伴有四肢發冷、面青唇白時,可以等分量的生薑(或乾薑)、大棗、紅糖煎湯溫熱服用。如果痛經嚴重,明顯拒按的,可以川紅花三錢,沖泡三百㏄熱開水當茶飲,每日一至二次,可以消除瘀血作痛的不舒服。
好吃的食補:
痛經覺腹冷或喜熱敷的,可以羊肉半斤、當歸、生薑各五錢,桂皮酌量調味燉煮來吃;痛經伴血色稀淡、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的,可以當歸二錢、黃耆一兩、雞四分之一隻或排骨四兩、虱目魚半尾燉服。
至於經痛綿綿,伴有下腹空重下墜的感覺,則可以聖愈湯(高麗參二錢、黃耆四錢、當歸三錢、川芎錢半、熟地三錢、白芍三錢)燉雞四分之一隻,味道十分鮮美。
《痛經的治療和調理》
遼寧中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門診楊元德說:近年來,由於少女的青春期提前,及追求瘦身使原發性痛經在臨床有增加趨勢。
一、要相信痛經是完全可以治好的。生活要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不用涼水洗頭、洗腳。
二、益母棗茶:用益母草15克、大棗30克加紅糖適量煎煮後服用,每日一劑,早晚服。
三、按摩法:病人仰卧於床,先將兩手搓熱,然後將兩手放在少腹部,先由上至下按摩60~100次,再從左至右按摩60~100次,最後轉圓按摩60次,以局部皮膚紅潤為宜,每日早晚各一次。
四、外敷法:用川烏、草烏各5克共研細末,再用蔥汁、蜂蜜調敷少腹痛處2~3小時。每日一次。
五、針灸法:痛經前或發作時是針刺的最佳時機。選穴以脾經為主,血海、地機、三陰交,留針1小時。每日一次,1~3次可止痛。
連治三個月經周期可痊癒。
江蘇省儀征市中醫院殷佳寶還介紹了一種中葯取嚏法:皂英30g,冰片10g共研極細末,取少許置於掌中,並捂鼻呼吸,傾刻噴嚏頻作,繼而微汗痛減,每天2~3次。
武漢市青山區中國一冶醫院中西醫結合科段正莉特別提出,有些姑娘在大腦皮層形成興奮灶,一遇經期,小腹部便出現疼痛的感覺。所以,首先要思想開朗,不要有恐懼心理,劇痛可服止痛葯,也可口服些中成葯如烏雞白鳳丸、逍遙丸;針灸或耳針也有一定療效,少數頑固性痛經 者在醫生指導下可用性激素來抑制排卵、緩解疼痛。
山東省濱州衛生學校袁惠民、孫金然從1998年進行了「女生入學後月經不調(痛經)防治」課題研究,曾對九八、九九級在校女生作過問卷調查,約有40%的女生有不同程度的痛經。通過經期衛生、心理衛生講座和治療,取得良好效果。方法:
1麝香壯骨膏貼穴位取關元穴(臍下三寸),三陰交穴(內踝上三寸),用1/2張分別貼於以上穴位,2~3天更換一次。
2耳穴壓豆法選耳穴子宮、腎、肝、內分泌、神門等穴,取王不留行(種子),每穴一粒,用膠布貼於以上各穴,並用自己拇食指按壓,每天3~5次。3~5天更換一次。
3自製痛經散調成糊狀,填滿臍眼,外貼麝香壯骨膏,2~3天換葯一次。
以上三法均在月經來潮前一周,痛經發作前應用,也可內服艾附暖宮丸、烏雞白鳳丸、當歸丸等調經活血的中成葯。
江西省興國縣防疫站門診部郭福星對痛經巧用「硝苯地平」。痛經治療以止痛、鎮靜為主,運用甾體激素避孕葯,前列腺素拮抗劑有顯效,但對反復發作患者卻非上策。本人用硝苯地平加消炎痛治療嚴重痛經,起效快,副作用小,3個療程治癒,不復發。硝苯地平20毫克,舌下含化,5~10分鍾疼痛消失。每日三次;消炎痛50毫克,每日三次,7天為一療程。因硝苯地平能降低細胞內鈣離子濃度,使子宮平滑肌鬆弛,消炎痛能減少前列腺素的釋放,故解除痛經取得滿意療效。
江蘇泰州市高港區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田炳照介紹了幾種類型痛經的用葯和處方:
氣滯血瘀型輕者可用中成葯逍遙丸,益母草膏,血塊大而多者需三七片、雲南白葯化瘀止痛。
寒凝胞宮型初感外寒者,可即用生薑、紅糖熬湯服以祛寒,艾葉炒熱布包敷小腹,簡便易行,療效亦佳。
濕熱蘊積型平時服龍膽瀉肝丸、婦樂沖劑。忌辛熱炙類如椒、姜、烤、肥甘類食品。
氣血不足型服益母八珍丸,當歸養血膏,烏雞白鳳丸。烏雞白鳳丸是補氣養血調經止帶之品,不適宜於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內蘊型痛經。
肝腎陰虛型可服六味地黃丸,火旺者用知柏地黃丸,忌食椒姜類辛熱香燥耗陰傷津食物。多吃甲魚、黃鱔、肝、腎等血肉有情之品,山葯、杞子、桑椹類亦食亦葯之類。
山東萊西市李權庄鄉東虎衛生所王安福提供了一種痛經的簡易治療方法:1,經絡治療器一端貼於三陰交:一端置中沖穴,疏密波,十分鍾;2、急性子或王不留行籽,傷濕止痛膏貼敷,穴位同1,並加服金雞片或婦科千金片,6片/次,飯前服,一日即可。經前痛,痛時用;
經期痛,經來第一天用。
江蘇省連雲港市干於縣龍河尚庄衛生室尚修華提供一法,建議一試:取家庭養植月季花花瓣,每次2朵,加適量紅糖開水沖服,每日1次,月經干凈後即可服用,連服7天,下次行經可不痛。
❷ 名老中醫治療痛經的驗方有哪些
一、[通治方]
蔡小蓀:痛經多數是經血排出困難,瘀滯疼痛,治法以通為主。當歸9克 川芎4.5克 牛膝9克 香附9克 元胡9克 丹參9克 紅花4.5克 白芍9克水煎服。服葯時間應在行經前三天即開始服用,特別是膜樣痛經、及內膜異位症等,否則效果不顯。
二、[辨證方]
1、寒 證
韓百靈:溫腎扶陽湯,治胞中虛寒型痛經,婦女經期小腹隱痛,喜溫喜按,經色清稀,腰酸腿軟,四肢不溫,尿頻,白帶下注,面色淡白,舌質淡潤,脈象沉緩無力。人參9克 山葯9克 熟地9克 山萸肉6克 吳茱萸6克 菟絲子9克 肉桂6克 附子6克 補骨脂9克 白術9克《百靈婦科》
顏德馨:治療之法,以通為主,多用溫經逐寒,祛瘀止痛,王清任之少腹逐瘀湯獨擅勝場,每於經前投此,多應手而效。曾以治痛經達十餘年纏綿不愈者,或痛甚則厥,或劇痛需以度冷丁方得小安等頑固病例,亦有殊效。
小茴香7粒(炒) 乾薑0.6克(炒) 元胡3克 沒葯6克(炒) 當歸9克 川芎6克 官桂3克 赤芍6克 蒲黃9克(生) 靈脂6克(炒)水煎服。每次月經來潮前連服5~7劑,一般連續治療3個月即獲痊癒。
陳澤霖:臨床所見以寒凝血瘀為多見,治宜溫通為主。我曾以下方為主加減治癒了不少痛經病人。肉桂3~9克 小茴香6克 制香附9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赤白芍各15克 青陳皮各9克 阿膠9克 艾葉9克 益母草30克 乳沒各4.5克。
2、熱 證
傅山: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方用宣郁通經湯。白芍15克(酒炒) 當歸15克(酒洗) 丹皮15克 山梔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鬱金3克(醋炒) 黃芩3克(酒炒) 生甘草3克水煎,連服4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傅山:婦人有經前腹疼數日,而後經水行者,其經來多是紫黑塊。方用宣郁通經湯。白芍15克(酒炒) 當歸15克(酒洗) 丹皮15克 山梔子9克(炒) 白芥子6克(炒研) 柴胡3克 香附3克(酒炒) 川鬱金3克(醋炒) 黃芩3克(酒炒) 生甘草3克水煎,連服4劑,下月斷不先腹疼而後行經矣。此方補肝之血,而解肝之郁,利肝之氣,而降肝之火,所以奏功之速。
3、虛 證
卓雨農:腎虛肝鬱的,經來色淡而少,經後腹痛腰酸,肢軟無力,益腎調經湯主之。
杜仲 續斷 熟地各9克 當歸6克 白芍(炒)9克 益母草12克 焦艾 巴戟 烏葯各9克水煎服。
朱承漢:經行或經凈後小腹綿綿作痛,按之舒適,經水色淡質清,面色蒼白,精神萎弱。炒黨參12克 炒白術9克 全當歸9克 東白芍9克 炒川芎4.5克 炙甘草4.5克 大熟地12克 茺蔚子9克 制香附9克
4、實 證
劉赤選:婦女月經將來一兩小時,因子宮後屈,瘀滯經血,阻其排出,以致小腹發生疼痛,必候經水排出一兩天內,才能逐漸緩解,宜用失笑散合逍遙散,在月經來潮前3天開始服,每天服1劑,連服3~6劑可經通痛除,照法再服3~6月,可以根治。蒲黃6克 五靈脂12克 當歸9克 白芍12克 柴胡9克 茯苓12克 白術12克 炙甘草4.5克。
卓雨農:瘀血阻滯的,經來腹痛如刺,量少色紫有塊,排出則痛減,加味失笑散主之。蒲黃 五靈脂各6克 延胡 丹皮各9克 桃仁6克 香附9克 台烏6克,水煎服。疼痛引及少腹兩側痛劇者,加姜黃6克、乳香6克;大便燥結,加大黃6克。
冉小峰:乳脹散,治月經前乳房脹滿。當歸9克 紅花9克 白術6克 王不留行9克 橘葉9克 陳皮3克,上6味,研為粗末,以水200毫升,浸泡30分鍾,煮沸15分鍾,濾過;殘渣再加水150毫升,煮沸10分鍾,濾過,合並兩次濾出液備用。每日1劑,分2~3次溫服。
李維芳:痛經一號方系青島已故名老中醫傅乃傑所傳,余用於臨床20餘年,收效甚為滿意。丹參30克 烏葯10克枳殼10克 香附12克 桃仁10克 紅花10克水煎服。每日1劑,每次月經前服。有熱者,方中丹參改為丹皮10克。
三、[食療方]
陳修園:豬肚胡椒湯,治婦人經寒,往來時有痛。豬肚1個,洗凈,入胡椒24克,裝入肚內,燉爛食。(寒證)
朱承漢:治療痛經簡便方。(寒證)
鮮姜 紅糖各15克 焦山楂12克水煎服。
❸ 青少年痛經中葯治療方法
痛經症(dysmenorrhea),系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部痙攣性疼痛,並有全身不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者。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經過詳細婦科臨床檢查未能發現盆腔器官有明顯異常者,稱原發性痛經,也稱功能性痛經。繼發性痛經則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病變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腫瘤等。
診斷
1、中醫痛經辨證分五種證型:氣滯血瘀、寒濕凝滯、濕熱瘀阻、氣血虛弱、肝腎虧損。
2、西醫痛經診斷分"原發性」和"繼發性」:
(1)原發性痛經,指經婦科檢查,生殖器官無明顯器質性病變者,多發生於月經初潮後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輕婦女。
原發性痛經的診斷
主要在於排除繼發性痛經的可能。應詳細詢問病史,注意疼痛開始的時間、類型及特徵。根據:
①初潮後1~2年內發病;
②在出現月經血或在此之前幾個小時開始痛,疼痛持續時間不超過48~72小時;
③疼痛性質屬痙攣性或類似分娩產痛;
④婦科雙合診或肛診陰性。可得出原發性痛經之診斷。
(2)繼發性痛經,生殖器官有明顯的器質性病變者,經婦科檢查、B型超聲顯像、腹腔鏡等技術檢查有盆腔炎、子宮腫瘤、子宮內膜異位病變致痛經。
繼發性痛經症的診斷
反復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之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塊等。肛診捫得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3、根據痛經症程度可分為3度:
(1)輕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明顯,伴腰部酸痛,但能堅持工作,無全身症狀,有時需要服止痛葯。
(2)中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伴腰部酸痛,惡心嘔吐,四肢不溫,用止痛措施疼痛暫緩。
(3)重度:經期或其前後小腹疼痛難忍,坐卧不寧,嚴重影響工作學習和日常生活,必須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蒼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嘔吐腹瀉,或肛門墜脹,採用止痛措施無明顯緩解。
病因
引起痛經症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子宮頸管狹窄主要是月經外流受阻,引起痛經。
(2)子宮發育不良子宮發育不佳容易合並血液供應異常,造成子宮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經。
(3)子宮位置異常若婦女子宮位置極度後屈或前屈,可影響經血通暢而致痛經。
(4)精神、神經因素部分婦女對疼痛過分敏感。
(5)遺傳因素女兒發生痛經與母親痛經有一定的關系。
(6)內分泌因素月經期腹痛與黃體期孕酮升高有關。
(7)子宮內膜以及月經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於子宮肌纖維使之收縮引起痛經。經患者子宮內膜組織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婦女明顯升高。
(8)子宮的過度收縮。雖然痛經患者子宮收縮壓力與正常婦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壓力約為4.9Kpa),但子宮收縮持續時間較長,且往往不易完全放鬆,故發生因子宮過度收縮所致的痛經。
(9)子宮不正常收縮。痛經患者常有子宮不正常收縮,因此往往導致子宮平滑肌缺血,子宮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宮肌肉的痙攣性收縮,從而產生疼痛而出現痛經。
(10)婦科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子宮腺肌症、子宮肌瘤等。子宮內放置節育器(俗稱節育環)也易引起痛經。
(11)少女初潮,心理壓力大、久坐導致氣血循環變差、經血運行不暢、愛吃冷飲食品等造成痛經。
(12)經期劇烈運動、受風寒濕冷侵襲等,均易引發痛經。
(13)空氣不好受某些工業或化學性質氣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經
中醫分析
1.氣滯血瘀 主證: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血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則疼痛減輕,胸脅乳房作脹,舌質紫暗,舌邊或有瘀點,脈沉弦。 分析:沖住氣血郁滯,氣血運行欠暢通,故經前或經期少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排出不暢;經血瘀滯,故色暗有塊;塊下瘀滯稍通,故疼痛暫減;瘀滯隨經血而外泄,故經後疼痛自消。但若郁滯之因未除,則下次經期腹痛復發。舌質紫暗,脈沉弦,均為氣滯血瘀之象。
2.寒凝胞中 (1)陽虛內寒 主證: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痛減,經量少,色暗淡,腰腿酸軟,小便清長,苔白潤,脈沉。 分析:腎陽虛弱,沖任、胞宮先煦,虛寒滯血,故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經少色暗淡;寒得熱化,故得熱痛減;非實寒凝血,故喜按。余症均為腎陽不足之象。 (2)寒濕凝滯 主證: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色暗黑有塊,惡心嘔吐,畏寒,便溏,苔白膩,脈沉緊。 分析:寒濕之邪傷及下焦,客於胞中,血被寒凝,行而不暢,因而作痛,經血色暗黑而有塊;寒濕中阻,陽氣被遏,水濕不運,則畏寒便溏,惡心嘔吐。余症均為寒濕阻滯所致。
3.濕熱下注 主證:經前、經期少腹脹痛,經量多,色紅,質稠或有塊,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紅苔黃膩,脈弦數。 分析:外感或內蘊濕熱,流注沖任,阻滯氣血,經行不暢,故經來腹痛;熱擾沖任,則量多色紅有塊;熱灼津液,則經水質稠;濕熱下注,傷及任帶,則平日帶下色黃或有穢臭。舌脈均為濕熱內盛之象。
4.氣血虛弱 主證:經期或經凈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月經色淡量少,質稀,伴神疲乏力,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虛細。 分析:體虛氣血不足,經行後血海空虛,胞脈失養,或體虛陽氣不振,運血無力,故見經期或經凈後小腹隱痛,喜揉按;氣虛陽氣不充,血虛精血不榮,故經血色淡量少,質稀。余症亦為血虛氣弱之象。
5.肝腎虧虛 主證,經凈後小腹隱痛、腰酸,經血量少而質薄,經色暗淡,或有頭暈耳鳴,小腹空墜不溫,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分析:肝腎虧虛,沖任俱虛,精血不足,行經之後,血海更虛,胞脈失養,故經凈後小腹隱痛;精虧血少,陰損及陽,經量少而色淡質薄,小腹空墜不溫;腎虛精虧,清竅失養,故頭暈耳鳴;腰為腎之府,腎虛則腰酸。
治療
治療思路
(一)一般治療: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平日注意生活規律,勞逸結合,適當營養及充足睡眠。 有效緩解或減輕女性經期的腹痛,腰骶酸痛。重視月經生理的宣傳教育,通過解釋說服,消除病人恐懼、焦慮及精神負擔。加強經期衛生,避免劇烈運動、過度勞累和防止受寒。
(二)抑制排卵:如病人願意控制生育,則口服避孕片(復方炔諾酮片或復方甲地孕酮片)為治療原發性痛經的首選葯物。應用口服避孕葯物,90%以上症狀可獲得緩解,可能由於內膜生長受到抑制,月經量減少,pg量降到正常水平以下導致子宮活性減弱。治療可試服3~4個周期,如療效滿意,可繼續服用;如症狀改善不明顯,可適當加用pgs合成抑制劑。由於要在整個月經周期用葯,而發生效應僅在周期末1~2天,除非需要同時避孕,一般不受病人歡迎。
(三)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劑(pgsi):芬必得該類葯物能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子宮張力和收縮性下降,達到治療痛經的目的。服用方法:一般於月經來潮痛經開始前連續服葯2~3天,1片/qd,痛的厲害的可予以2片/q12h,因為前列腺素在經期初的48h釋放量最多,早期用葯可糾正月經期血中前列腺素合成釋放過多。痛時時再服用可能效果不明顯,而且最少要3小時後起作用。消炎痛也行。 副作用:有消化道反應和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極少引起支氣管痙攣和暫時腎功能損害。
(四)鈣通道阻滯劑:該類葯物干擾ca++透過細胞膜,並阻止ca++由細胞內庫存中釋出而松解平滑肌收縮,為心血管疾病治療上的一項重要進展。應用硝苯啶(nifedipine,尼福地平),商品名:心痛定、利心平20~40mg治療原發性痛經。給葯後10~30分鍾子宮收縮減弱或消失,肌肉收縮振幅、頻率、持續時間均下降,基礎張力減少,同時疼痛減輕,持續5小時,無特殊副反應。
(五)維生素b6及鎂—氨基酸螯合物:利用維生素b6促進鎂離子(mg++)透過細胞膜,增加胞漿內mg++濃度之作用,來治療原發性痛經。每日量200mg,4周後可見紅細胞鎂含量顯著增加。亦可與鎂—氨基酸螯合物合用,每種各100mg,日服2次,治療4~6個月,痛經的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均呈進行性下降。
中葯治療
中醫認為,痛經主要病機在於邪氣內伏,經血虧虛,導致胞宮的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或胞宮失於濡養,「不榮則痛」,因此導致痛經。鹿胎性溫,對經血虧虛、運行不暢,宮冷畏寒有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氣行則血行,「通則不痛」,鹿胎是治療多種原因引起的痛經首選的純天然動物葯。 鹿胎 性味歸經:溫;甘、咸;歸肝、腎經 功能主治:益腎壯陽,補虛生精。用於治虛損勞瘵,精血不足,婦女虛寒,崩漏帶下。 用法:鹿胎目前常見的劑型有鹿胎膏、鹿胎膠囊、鹿胎素、鹿胎顆粒等。服用可按產品說明書單獨服用或配合配伍其他中葯。請遵醫囑。
日常生活中以茶為飲品除預防和改善痛經外還能調節人體機理平衡,增強人體抵抗力,極大的降低疾病的復發率。消炎滅菌,清利濕熱,除異味,止癢,補氣養血的作用,像紫草、葯仙茅、仙靈脾等。
熱敷療法
相信很多有過痛經的女性都有過這種體驗:痛經時候在小肚子上放一個熱水袋,或者是躺床上用加熱毯墊身下等加熱方法來緩解痛經!專家指出,用熱毛毯、熱水袋進行痛經治療,已經有好幾代人歷史了,效果非常不錯,現在可以用痛經貼。
葯物治療
1)止痛葯
2)阿司匹林,該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葯物參因治療。
食療
湯劑:雞蛋當歸姜湯素材:雞蛋1枚,當歸15克,乾薑5克,紅棗15克(去核),陳皮5克,米酒20毫升。
做法:將當歸、乾薑、陳皮加水煮沸30分鍾,去渣,將雞蛋打散和米酒紅棗放入葯汁,再煮沸至紅棗爛,飲湯吃蛋棗。
治療效果:主要治療痛經氣血虛弱型:經期或經凈後,小腹綿綿作痛,按之痛減,經色淡、質清稀,面色蒼白、精神倦怠,舌質淡紅,苔薄白,脈虛細。
注意事項:
1.熱盛出血者禁服當歸,濕盛中滿及大便溏泄者、孕婦慎服當歸; 2.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禁服乾薑,且乾薑惡黃連、黃芩、天鼠矢。
指壓緩解痛經
足部含有一些與骨盆氣路想通的指壓點。在腳踝兩邊凹陷處,用拇指與其它指尖從跟腱向上到小腿肌進行輕輕揉捏,每次指壓數分鍾。
喝酸奶以及牛奶
酸奶或者是牛奶中大量鈣,具有平穩神經,促進體內電離子平衡作用,女性在生理期的時候,子宮肌肉處於過度收縮,會引發疼痛。因此多喝酸奶或者是牛奶,可有效減輕月經經期疼痛。
及時補充礦物質
鈣、鉀及鎂礦物質,也能幫助緩解經痛。專家指出,服鈣質的女性,會比沒有服的少出現經痛。而鎂的作用是幫助身體高效吸收鈣。因此,可以嘗試在經前、經中,增加鈣、鎂攝入量。
按摩療法
(一)取穴
(1)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 2.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
(二)治法 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葯液(如葯油、葯酒),後再進行按摩: 1.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 2.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 3.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 4.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交、太沖等穴。
(三)溫通經絡,治療痛經用扶陽罐溫灸關元
針灸治療
體針(之一)(一)取穴 主穴:分2組。1、承漿、大椎;2、十七椎下、阿是穴。 配穴:承山、三焦俞、腎俞、氣海俞。 阿是穴位置:下腹部壓痛點。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組,效不顯時加用或改用配穴。承漿穴,以28號1寸針向下斜刺5分,待患者有針感後,快速提插捻轉約30分鍾,留針30分鍾,每隔10分鍾行針1次。大椎穴將針刺入皮下,向深部緩慢進針,使針感向背部下方傳導,亦留針30分鍾。十七椎下,以28號1.5~2寸針快速刺入皮下後,針尖對准第五腰椎棘突下,向下斜刺捻轉提插,針感要求向下達子宮,並朝會陰方向放射,待劇痛緩解可根據症情,持續提插捻轉運針5~10分鍾,予以留針30分鍾。阿是穴用艾卷作溫和灸,距離以局部溫熱不灼燙為度。承山穴雙側均取,以6寸毫針速刺入皮,徐徐捻轉進針,以有強烈針感為度,留針15~30分鍾。其他穴位,亦用提插捻轉,使針感擴展到小腹部,留針15分鍾。上法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三)療效評價 療效標准:臨床痊癒:治療後,症狀完全消失,隨訪年未復發;顯效:症狀基本消失,經期腹部稍感不適;有效:症狀減輕,隨訪1年內仍有復發;無效:治療後,症狀未見改善。 共治182例,臨床痊癒148例,顯效24例,有效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8.4%[3~6]。
體針(之二)(一)取穴 主穴:按證型分3組。 1、氣滯血瘀:中極、氣海、三陰交; 2.氣血兩虛:關元、足三里、血海; 3.寒濕凝滯:命門、帶脈、歸來。 配穴:腎俞、次髎、地機、天樞。 (二)治法 據所辨之證型取主穴,酌加配穴。用28號2寸長之毫針,迅速破皮,然後沿皮下刺入1.5寸。針刺的方向,腹背部穴均向下,四肢穴均向上。然後施行提插加小捻轉的補瀉手法,氣滯血瘀型用瀉法,寒濕凝滯型用平補平瀉手法,氣血兩虛型用補法。但刺激宜輕。留針20~30分鍾,每隔3~5分鍾運針1次。針後,關元、足三里及歸來可以艾卷作溫和灸15分鍾。每日1次,不計療程,以愈為期。 (三)療效評價 共治134例,痊癒93例,顯效24例,有效12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6.3%[7,8]。
皮膚針(一)取穴 主穴:行間、公孫、隱白、太沖、三陰交、關元。 (二)治法 主穴均取。常規消毒後,用七星針以腕力進行彈刺,刺時要求落針要穩、准,針尖與皮膚垂直。每分鍾叩刺70~90次。每穴叩刺約1分鍾,中等強度刺激,以局部微出血為度。於每次月經來潮前3天治療,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觀察3個療程(三個月)。 (三)療效評價 共治106例,臨床痊癒30例,顯效39例,有效25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為88.7%[9]。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內生殖器、肝、膽、腎、腹、內分泌、腎上腺、耳背溝、耳迷根、皮質下。 配穴:惡心嘔吐加胃,心煩不安加心、神門。 (二)治法 主穴每次選3~4穴,據症加配穴。用王不留行子,以膠布固定於所選的耳穴上。每次一側穴,雙耳輪替。囑患者每日自行做不定時按壓,每天按壓10次左右,每次按壓2~3分鍾。耳穴出現發熱效果更佳。每周換貼2~3次。治療的起始時間及療程,同毫針法。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80例,結果臨床痊癒891例,顯效159例,有效24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9.4%[8,14,15]。
冷灸(一)取穴 主穴:中極、關元。 (二)治法 灸葯制備:斑蝥、白芥子各20克,研極細末,以50%二甲基亞 碸調成軟膏配。 主穴每次取1穴,可交替使用,每次於經前5日貼敷第1次,月經始潮或始覺腹痛貼第2次,兩個月經周期為一療程。貼時,取麥粒大之葯膏置於膠布上貼敷。一般貼3小時揭去葯膏,可出現水泡並逐漸增大,2~3日後漸干癟結痂。如水泡擦破,塗龍膽紫葯水以防感染。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82例,經一個療程後,顯效56例,有效18例,無效18例,總有效率為78.1%[11]。
穴位敷貼(一)取穴 主穴:神闕、關元。 配穴:三陰交。 (二)治法 痛經貼, 有效緩解或減輕女性經期的腹痛,腰骶酸痛。
穴位激光照射(一)取穴 主穴:內生殖器(耳穴)、三陰交。 (二)治法 主穴均取。用氦氖激光治療器,進行照射。輸出功率為2.5毫瓦,通過道光纖維功率減為1.5毫瓦。波長為6328埃。每穴照射5分鍾。每次1側穴,交替照射。自行經前10日開始治療,隔日1次,5~6次為一療程。
溫針(一)取穴 主穴:太沖、足三里、三陰交、內關、腎俞 配穴:關元、命門。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二穴,均雙側,配穴酌加1穴。以28號毫針針刺得氣後留針,選一對主穴行溫針。其方法為:用薄鐵皮捲成高3~5厘米,直徑2~4厘米園筒,在筒壁上穿5~7排孔,每排8~10孔,在筒下端1.5厘米處作一鐵篦上裝滿艾絨。先將鮮薑片中間穿孔套於針體貼放在皮膚上,點燃筒下端艾絨套在針體上,並行固定,隨時從底部用吸淮橡皮球打氣助燃。當皮膚有灼熱感時再加姜生片墊上,保持筒內一定溫度。於月經來潮3~5日行第1次溫針,以後每周1次,3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25例,結果臨床痊癒254例,顯效157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為96.7%[17]。
太陽灸貼敷法取穴:關元、中極、神闕穴交替貼。 治療方法:在每月月經來潮前兩天開始貼四天,連續用六個月可對原發性痛經有99%以上的效果。
危害
痛經患者應注意
在經期的時候多喝紅糖水、注意保暖, 痛經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痛經兩種。原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沒有器質性病變的痛經,常見於初潮後6~12個月內或排卵周期初建立時;繼發性痛經是指盆腔器官有器質性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或子宮頸管狹窄等引起的痛經。 痛經是指經期前後或行經期間出現下腹劇烈疼痛、腰酸。甚至惡心、嘔吐的現象,是婦女的常見病。其實該病只是子宮異常最明顯的外在表現。子宮異常還會使陰道內表層細胞數和分泌液逐漸減少,引起陰道萎縮、乾燥不適,產生痛苦的性生活不悅感。據臨床統計,60%的痛經女性,婚後易出現性慾底下、性能力差、性生活後盆腔酸漲感、子宮炎等症狀,這直接導致夫妻性生活不和諧。痛經總會給女性帶來許多煩惱,嚴重的會直接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而且與不孕的確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臨床觀察,不孕患者中約有半數以上伴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痛經,因此積極的治療具有很得要的現實意義。
導致不孕
很多女性都受著痛經的困擾,她們常常會有疑問:痛經會導致不孕嗎?痛經與不孕的關系十分密切,據臨床觀察,不孕患者中約有半數以上伴有輕重程度不同的痛經。大量臨床資料表明,不孕症中伴有痛經者佔56%,並且發現痛經一旦消除,患者也隨即受孕。由此可見痛經與不孕的關系確實是非常密切的,同時也表明古人所謂「種子先調經,經調孕自成」的觀點正確。乳腺增生中醫稱之為「乳癖」。其臨床特點是單側或雙側乳房內生有腫塊,平時輕微作痛或不痛,一般在月經將來潮時有腫塊增大並作痛或加重,多發生在20~40歲之間的婦女。從臨床觀察來看,約有1/3以上的痛經病人伴有乳腺增生病,和痛經的關系較為密切。
預防
(1)學習掌握月經衛生知識:月經的來臨,是女子進入青春期的標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於對月經出血現象缺乏了解,會產生不必要的恐懼、緊張與害羞等心理變化。這些不良的心理變化過度持久的刺激,則易造成氣機紊亂,血行不暢而誘發痛經。因而女青年多學習一些有關的生理衛生知識,解除對月經產生的誤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變化,是預防痛經的首要問題。正如《素問·上古天真論》中所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規律:《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就是說要保持身體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飲食、起居、勞逸等要有節制並科學安排,方不致生病。婦女由於特殊的生理現象,在生活與起居、勞作方面必須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規律。不宜過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濕之地,不宜過勞或過逸等,尤其是月經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劇烈運動和過度精神刺激等。
(3)積極做好五期衛生保健:五期衛生保健是指婦女月經期、妊娠期、產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衛生保健。在這五個時期,婦女抗禦病邪的能力降低,易於導致病邪的侵害而發病。認真做好五期衛生保健,對於預防痛經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一些繼發性痛經患者,往往是由於五期衛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這五期,無論是個人衛生,還是飲食起居,情志調養,勞動鍛煉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護措施。
(4)鍛煉身體提高健康水平: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減少和防止疾病的發生。如漢代醫學家華佗就早已認識到體育鍛煉能促進血脈流通,關節流利,氣機調暢,可防治疾病,從而創立了「五禽戲」,供世人健身運用。婦女經常地參加一些體育鍛煉,對於預防和治療月經期腹痛也是有好處的。
(5)積極進行婦科病的診治:積極正確地檢查和治療婦科病,是預防痛經的一項重要措施。首先月經期應盡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婦科檢查及各種手術。若行放環、通液術,以及婦科檢查等,均應在月經干凈後3~7天內進行,這樣可防止細菌上行感染。再則在行剖腹產、子宮切開術時,縫合肌層,縫線不要穿過子宮內膜,避免造成子宮內膜異位。關鍵是發現患有婦科病疾,要做到積極治療,以祛除引起痛經的隱患。 診斷 反復盆腔炎症發作史、月經周期不規則、月經過多、放置宮腔節育器、不育等病史有助於繼發性痛經之診斷。 通過雙合診及三合診,可發現一些導致痛經的病因,如子宮畸形、子宮肌瘤、卵巢腫瘤、盆腔炎等。肛診可知子宮骶骨韌帶結節狀是否增厚,對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尤為重要。 其他檢查:如血沉、白帶細菌培養、B超盆腔掃描、子宮輸卵管造影、診斷刮宮,最後應用宮腔鏡、腹腔鏡檢查可及早明確痛經之發病原因。 宮腔鏡檢查可發現刮宮時遺漏的細小病灶,如小肌瘤、息肉、潰瘍等,而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可在診刮之後進行。
❹ 老中醫說:女人痛經怎麼辦
現代很多女性朋友都遇到過痛經的情況,痛經一般除了通過西醫葯物治療,以及通過膳食進行調理外,其實我國傳統的中醫對治療痛經也是非常有效果的,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中醫怎麼治療痛經,下面讓小編給大傢具體介紹一下吧。
1、腎氣虧損型。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小腹隱隱作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小便清長,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脈沉細。
治療法則:補腎填精,養血止痛。
治療方法:調肝湯(《傅青主女科》)。當歸、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葯、阿膠。葯方中巴戟、山茱萸補腎氣,填腎精;當歸、白芍、阿膠養血緩急止痛;山葯、甘草補脾腎、生精血。全方共奏補腎填精養血,緩急止痛之功。若經量少者,酌加鹿角膠、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劇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2、氣血虛弱型。
主要證候: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神疲乏力,頭暈心悸,失眠多夢,面色蒼白,舌淡,苔薄,脈細弱。
治療法則:補氣養血,和中止痛。
治療方法:黃芪建中湯(《金匱要略》)加當歸、黨參。黃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薑、大棗、飴糖。葯方中黃芪、黨參、桂枝補氣溫中,通絡止痛:當歸、白芍、飴糖養血和中,緩急止痛;炙甘草、生薑、大棗健脾胃以生氣血,欲補氣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補氣養血,和中止痛之效。
3、氣滯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胸脅、乳房脹痛,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塊下痛減,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澀有力。
治療法則: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治療方法:膈下逐瘀湯。若痛經劇烈伴有惡心嘔吐者,酌加吳茱萸、半夏、莪術;若兼小腹脹墜或痛連肛門者,酌加姜黃、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葉、小茴香;挾熱者,口渴,舌紅,脈數,宜酌加梔子、連翹、黃柏。
4、寒凝血瘀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熱則痛減,經血量少,色黯有塊,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脈沉緊。
治療法則:溫經散寒,祛瘀止痛。
治療方法:溫經湯。若痛經發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涼,四肢不溫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若經行期間,小腹綿綿而痛,喜暖喜按,月經量少,色淡質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脈沉細而遲或細澀,為虛寒所致痛經。治宜溫經養血止痛,方用大營煎加小茴香、補骨脂。
5、濕熱蘊結型。
主要證候:經前或經期小腹灼痛拒按,痛連腰骶,或平時小腹痛,至經前疼痛加劇,經量多或經期長,經色紫紅,質稠或有血塊,平素帶下量多,黃稠臭穢,或伴低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或濡數。
治療法則: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治療方法: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鑒》)加紅藤、敗醬草、薏苡仁。牡丹皮、黃連、生地、當歸、白芍、川芎、紅花、桃仁、莪術、香附、延胡索。葯方中黃連、薏苡仁清熱除濕;紅藤、敗醬草清熱解毒;當歸、川芎、桃仁、紅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經;莪術、香附、延胡索行氣活血止痛;生地、白芍涼血清熱,緩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熱除濕,化瘀止痛之效。若月經過多或經期延長者,酌加槐花、地榆、馬齒莧;帶下量多者,酌加黃柏、樗根白皮。
以上就是有關中醫怎麼治療痛經的內容介紹,雖然痛經中西醫都可以進行治療,西醫對治療更注重快速有效,而中醫治療是通過內服中葯來慢慢調理改善痛經狀況,從而達到根治的療效,因此中醫比西醫在治療上更具優勢,大家不妨可以嘗試一下中葯調理痛經的方法,希望對痛經者有幫助。
❺ 中醫方面有哪些調理痛經的方法
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月經周期,痛經的發生給她們的月經生活帶來麻煩,嚴重危害她們的健康。我提醒女性朋友注意痛經。一旦出現月經疼痛症狀,可以用中葯調理。以下三種中葯方劑對痛經有明顯療效,能改善女性的不適感。
❻ 中醫治療痛經有哪些方法
「中醫認為經水出諸腎,意思是月經病和腎功能有關,和脾、肝、氣血、沖脈、任脈、子宮也相關。」中醫認為痛經發生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虛證,即「不榮則痛」,是由於氣血虛弱或肝腎虧損造成的,這類人平時應注意調補,補氣養血或滋補肝腎。二是實證,即「不通則痛」,是由於氣血運行不暢造成的,這類人宜祛淤止痛。
在治療上,中醫將痛經大致分為四種類型。根據不同症狀,治療方法各不相同:
氣滯血淤:
經前或行經期間出現小腹脹痛、乳頭觸痛、心煩易怒,經量少或行經不暢等。應服具有舒肝理氣、化淤止痛作用的葯物。食療可以用益母草煮雞蛋。
氣血虛弱:
經期小腹綿綿作痛,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蠟黃,食慾不佳,大便溏瀉等。應服具有益氣補血止痛作用的葯物,如烏雞白鳳丸,還可多吃羊肉。
肝腎虛損:月經干凈後1—2日出現腰酸腿軟,小腹隱痛不適,或有潮熱,頭暈耳鳴等。應服具有益腎養肝止痛作用的葯物。或是多吃點川芎丹參煲雞蛋。
陽虛內寒: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月經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軟,手足不溫,小便清長等。應服有溫經散寒,養血止痛作用的葯物。比如紅糖姜湯,對寒性痛經就非常有效。紅糖具有補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薑有補中散寒、緩解痛經的功效。二葯合用,能補氣養血,溫經活血。
❼ 痛經中醫辨證論治及方葯治法
婦女正值經期或行經前後,出現周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痛劇昏厥者,稱為痛經,亦稱經行腹痛。西醫將痛經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兩種。原發性痛經以月經初潮1~2年開始發病的青年婦女為多見。
【辨證治療】
1.氣滯血瘀
臨床表現:每於經前一二日或經期小腹脹痛,拒按,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凈疼痛消失。常伴胸脅,乳房脹痛,煩躁易怒,舌質紫暗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
立法:理氣化瘀止痛。
主方: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加減。
加減:若兼口苦,苔黃,月經持續時間延長,經色紫暗,質稠粘,為肝鬱化熱象,當佐以清泄肝熱,上方加梔子、夏枯草、益母草等;若肝鬱伐牌,證見胸悶,食少者,加炒白術、陳皮、茯苓;若痛甚而見惡心嘔吐者,為肝氣挾沖氣犯胃,上方加吳萸、黃連、生薑,以和胃降逆:若兼前後二陰墜脹者,加川樣子、柴胡。
2.寒凝胞中
(1)陽虛內寒
臨床表現: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喜按,得熱則舒,經量少,經色黯淡。腰腿瘦軟+小便清長:舌苦白潤,脈沉。
立法:溫經暖宮止痛。
主方:溫經湯(《金匱要略》),加附子、艾葉、小茴香。
加減:若手足不溫,面色青白,舌質淡嫩,宜去麥冬、阿膠,以其陰柔礙陽滯血。
(2)寒濕凝滯
臨床表現: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經色黯黑有塊。畏寒身疼,菩白膩,脈沉緊,立法: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主方: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加蒼術、茯苓。
加減:痛甚而厥,證見手足不溫或冷汗淋漓,為寒邪凝閉陽氣之象.宜於方中加附子、細辛,溫壯陽氣而運血行。
3.濕熱下注
臨床表現: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低脹痛,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平時少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或糯數。
立法:清熱除濕,化瘀止瘤。
主方:清熱調血湯(《古今醫鑒》)+加紅藤、敗醬草、苡仁,加減:若兼有月經不調或帶下異常者,參照有關章節處理.
4.氣血虛弱
臨床表現:經後一二日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神疲乏力,面色不華,納少便溏,舌質淡,脈細弱:
立法:益氣補血止痛,
主方:聖愈湯(《蘭室秘藏)),去生地,加白芍,香附、延胡索。
加減:血虛肝鬱,證見脅痛,乳脹,小腹脹痛,上方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台烏葯;血虛甚,證見頭暈,心悸,眠差者,加雞血藤、大棗、酸棗仁;兼腎虛,腰腿疫軟者,加絲子、續斷、桑寄生.
5.肝腎虛損
臨床表現:經居一二日內小腹綿綿作痛·腰部瘦脹,經色黯淡,量少質稀薄,潮熱,耳鳴,舌淡苔薄白,脈細弱。
立法:益腎養肝止痛。
主方:調肝湯(K傅青主女科》).
加威:痛及腰骶,加續斷、杜仲;尿頻清長,加益智仁、桑螵蛸、菟絲子;兼少腹兩側或兩脅脹痛,乃挾肝鬱所致,宜佐以調氣,上方加川楝子、延胡索,或加小茴香,橘核、鬱金等。
【其它療法】
1.體針
取穴關元、中極,次髎,地機、足三里(雙)三陰交(雙)。實證用瀉法,留針15~20分鍾。
2.耳針
取子宮、內分泌、交感、腎穴,每次選2~4穴,用中、強刺激,留針15~20分鍾,或用耳穴埋針。
3.穴位敷貼痛經葯
痛經膏主葯為丁香,白芷、生草烏、生川烏、川椒、川芎、麝香等加入皮膚滲透劑。有活血止痛,溫經散寒,祛瘀開竅等作用。於月經來潮時或經前腹痛時+進行穴位(氣海、子宮、三陰交)敷貼。
4.單方、驗方
(1)雲南白葯,每次2丸,每日4次。
(2)傷科七厘散,每次1支,每日2~3次,於經前或經痛時溫開水送服。
(3)田三七末2~3克·經前或經痛時溫開水送服,每日1~2次。
❽ 中醫推拿治療痛經有哪些方法
痛經推拿治療以通調氣血為主,因氣滯血瘀者,以行氣活血為主;因寒濕凝滯而痛者,以溫經化瘀為主;因氣血不足而致痛經者,以溫補為主。
痛經推拿取穴和部位
氣海,關元,腎俞,肝俞,脾俞,膈俞,八髎,血海,三陰交等穴。
推拿方法:患者仰卧,推拿者坐於右側,先揉摩膻中至中極,繼而摩少腹部(順摩約5分鍾或更長時間),再用一指禪推拿法施於氣海,關元,中極,往返推2-3遍;按揉氣海,關元,拿揉血海,三陰交,然後患者換俯卧位,推拿者利於一側,按揉肝俞,脾俞,膈俞,腎俞與八髎主穴(亦可用㨰法),擦八髎及腰骶部。
❾ 治療痛經的中葯方子
中醫看待痛經,有如下幾個類型,你告訴我你屬於哪個,我再給你推薦方子,OK? (1)氣滯血瘀型,症見每於經前一二天或月經期小腹脹痛,拒按,或伴胸脅乳房脹,或經量少,或經行不暢,經色紫黯有塊,血塊排出後痛減,經凈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點,脈弦或弦滑。治宜理氣化瘀止痛。 (2)寒濕凝滯型,症見經前數日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痛減,按之痛甚,經量少,經色黯黑有塊,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膩,脈沉緊。治宜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 (3)氣血虛弱型,症見經後一二天或經期小腹隱隱作痛,或小腹及陰部空墜,喜揉按,月經量少,色淡質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華,或納少便溏,舌淡,脈細弱。治宜益氣補血止痛。 (4)濕熱下注型,症見經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熱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時小腹時痛,經來疼痛加劇。低熱起伏,經色黯紅,質稠有塊,帶下黃稠,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數或濡數。治宜清熱除濕,化瘀止痛。 (5)肝腎虧虛型,經來色淡量少,行後小腹作痛,腰部酸脹,舌淡紅,苔薄,脈沉細。
❿ 痛經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①氣滯血瘀型:宜理氣化瘀止痛。治以隔下逐瘀湯加減:當歸、川芎、丹皮、枳殼各15克,桃仁5克,赤芍、元胡各25克,靈脂、烏葯、香附各10克。水煎服。若兼口苦,苔黃,月經持續時間延長,經色紫黯,經質稠粘,當佐以清泄肝熱,上方加梔子、夏枯草、益母草各15克。若兼前後二陰墜脹者加川楝子、紫胡各15克。若肝鬱伐脾,症見胸悶、食少者加炒白術、茯苓、陳皮各15克。若痛甚而見惡心嘔吐者,上方加吳茱萸10克,黃連15克,生薑5克。
②寒凝胞中:可分陽虛內寒和寒濕凝滯。
陽虛內寒:宜溫經暖宮止痛。治以溫經湯加減:芍葯25克,人參10克,生薑5克,麥門冬、半夏、丹皮、艾葉、小茴香、當歸、川芎各15克。水煎服。
寒濕凝滯:宜溫經散寒除濕,化瘀止痛。治以少腹逐瘀湯加減:元胡、赤芍各25克,乾薑5克,沒葯、川芎、肉桂、靈脂各10克,蒲黃、蒼術、茯苓、小茴香、當歸各15克。水煎服。
③濕熱下注型:宜清熱除濕,化瘀止痛。治以清熱調血湯加減:牡丹皮、黃連、當歸、川芎、莪術各15克,紅花、香附各10克,桃仁、生地、薏苡仁各20克,延胡索、紅藤、白芍各25克,敗醬草30克。水煎服。
④氣血虛弱型:宜益氣補血止痛。以聖愈湯加減:黃芪30克,當歸、川芎各15克,熟地、人參、香附各10克,白芍、延胡索各25克。水煎服。若血虛肝鬱,症見脅痛、乳脹、小腹脹痛,上方加川楝子、柴胡、小茴香、烏葯各15克。血虛甚,症見頭暈心悸、失眠多夢者,加雞血藤15克,酸棗仁20克。兼腎虛,症見腰腿酸軟者,加菟絲子30克,川斷、寄生各20克。
⑤肝腎虛損型:宜益腎養肝止痛。治調肝湯加減:白芍、山葯各25克,山茱萸15克,巴戟、枸杞20克,當歸、甘草各10克。水煎服。若痛及腰骶加川斷20克,杜仲15克。若兼少腹兩側或兩脅脹痛,乃挾肝鬱所致,宜佐以調氣,上方加川楝子15克,延胡索25克,或加小茴香、橘核、鬱金各15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