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健康爬山
爬山屬於有氧運動,能使肌肉獲得比平常高出10倍的氧氣,從而使血液中的蛋白質增多,免疫細胞數量增加,幫助體內的有害物排出;在促進新陳代謝的同 時,還可以加快脂肪消耗,因此爬山也有塑形功效。堅持下肢承受力的運動,有助於改善關節功能,保持肌肉和運動器官的協調,還可以增加骨中礦物質的含量,減少骨質疏鬆,有利於刺激骨細胞的生長。 在爬山的攀登動作中,你的臀大肌和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將得到有效鍛煉。爬山對減少腿部脂肪,塑造上翹的臀部很有幫助。這點很多經常健身的人都明白,在跑步機上也可以設置坡度,相當於爬坡,這種運動非常有助於腰、腹部的鍛煉,尤其有助於塑造麯線優美而飽滿的翹臀。 25歲爬山 年輕就是資本,資本是你強壯的身體。為保持或提高身體素質,你要在運動中向自己發出挑戰。 大步幅、快速向上挺進,對你來說是可以實現的。你要證實自己的實力,贏得別人欽佩的目光,也要在高強度運動中,全面提高身體素質。 25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70%~85%(140~165)。在此強度下運動,可以提高心血管耐力,燃燒更多體脂。 30歲爬山 需要一個相對平穩的過程,不要急停,也沒必要急進,甚至沖刺,均勻較快的速度最適合你。 30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60%~70%(160~135之間)。在此強度下運動,有助於健康,對心血管頗有益處,同時比低強度運動燃燒更多熱量(包括脂肪)。建議你在這個強度下運動很長時間。 35歲爬山 小步幅、勻速地爬山,可以提高整體健康水平。 35歲的你,「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該保持在最大心律的60%左右。長時間運動,可以降低體脂、血脂。你會感覺很輕松,身體微微出汗,但不必在乎,只要在承受范圍內,時間長一點也沒關系。爬山的同時欣賞山間秀麗的風景,也許從一草一木中,會得到更多生活啟示。 身體就像一部機器,加速運轉需要過程。開始時,先以緩慢的速度爬5~10分鍾,再根據身體情況逐漸加速。但在過程中請盡量保持勻速,身體能夠承受即可。下山時同樣,最好保持加速——勻速——減速的運動狀態。 因為目的是健身,所以請不要盲目地和其他人攀比速度。人體的骨骼、肌肉、內臟器官都是有惰性的,並非你不具備某種能力,而是需要一個過程。只有通過鍛煉,才能使體能得以充分發揮。有人一開始就猛爬,結果氣喘吁吁,頭暈目眩,甚至以後再也不敢爬山了。其實剛開始登山,落後一些,慢一點,並不表明體質差,經過鍛煉,你一定會趕上或超過別人。 我該多久爬一次山? 爬山的過程中,腿部和臀部肌肉發力,可以消耗大量脂肪,使腿部肌肉纖維,變細變長,防止臀部下垂。既然好處這么多,是否可以天天爬?最好不要。因為爬山需要消耗大量體力,肌肉的恢復也需要時間。 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至少要間隔兩三天,體質稍差的需要一周才可以恢復。你們的運動頻率可以是: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 運動訓練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超量恢復」,是說人體機能(如力量、心肺功能)若要得到提高,必須經過鍛煉(增加負荷)。但休息一段後又會逐步退化到之前的水平。如果能在尚未退步之前堅持鍛煉,身體機能還可以提高,攀升到更高的水平,這就是「超量恢復」。 所以,對於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鍛煉不能間斷,否則效果會大打折扣。間隔時間在二三天左右為宜。如果你沒有條件每周登山,至少每隔二三天都要進行其他有氧項目的鍛煉。 健身房中的台階訓練器、爬山機,可以鍛煉到大腿和臀部,增加耐力,起著與爬山相同的鍛煉作用。或者在家練習蹲起、扎馬步,每天5~10分鍾,感覺累了就休息1分鍾。最簡單的練習就是爬樓梯,堅持鍛煉,再去登山時你會感覺雙腿分外有力。 什麼時間去爬山? 下午5點~8點,是鍛煉的最佳時間。此時,人體運動機能最強,經過一天的活動,身體已經被預熱,活動能力最強。所以,此時是做有氧鍛煉的最佳時間。 也許爬山不適合你 爬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爬山,比如: ·腿部有疾病的人 比如關節炎和骨質疏鬆。上山時,膝關節要屈曲成130~150°,這是髕骨負擔最重、容易引起膝關節疼痛的角度,下山時,下身骨骼和關節要承受很大沖擊力,這些刺激會加重病情。所以患有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的人最好不要爬山。 ·冠心病患者 爬山時體力消耗較大,血液循環加快,身體負擔加重,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 ·癲癇病患者 不宜爬山,一旦癲癇發作,有生命危險。 ·如果你有眩暈症 ·如果你特別想 25、30、35速度大不同 爬山的速度、山的高度、坡度,都會影響運動強度,從而收到不同的運動效果。那麼,以怎樣的頻率爬山才能達到健身目的呢?怎樣的頻率才適合你? 保持「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是健身登山最適宜的強度。 持續20分鍾以上的爬山才算有氧運動。而有氧運動的強度可以參照心率估算。首先,要掌握如何計算最大心率。 最大心率=220-年齡 接下來請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頸部喉管的任意一側,默數10秒鍾內的心跳次數,然後乘以6就是每分鍾的心跳次數,既正常心率。健康人的「有氧運動有效心律范圍」應是最大心律的65~85%之間。 如果覺得測脈搏量心率麻煩,建議嘗試簡單有效的「談話試驗法」:爬山時如果能正常交談,表示沒有超負荷,如果不能,就需要調整速度或強度了。 了解運動強度不足的方法:「自覺用力平分法」。爬山後感覺疲勞,但休息一夜後就恢復了,這表示運動強度合適。如果一點不累,則表示運動強度不足。 檢測心率,有助於調整爬山的節奏、速度,實現運動目標。不同身體狀況,不同年齡的人,則需要按照適合的方案去爬山。 爬山不能忘 1.爬山前熱身在做熱身運動時特別要注意下肢肌肉和關節的活動,你可以先在原地慢跑幾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 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讓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能夠適應了。登山前熱身,可以使肌肉、韌帶得到拉伸,防止關節受傷。 2.姿勢要正確專家認為,登山時全腳掌著地最省體力,而用前腳掌或腳後跟著地是不科學的爬山姿勢。還有,上山時小腿肌肉群已經得到充分鍛煉,下山時還要繼續發力,容易造成下肢不穩定,所以下山的時候最危險。這就是所謂的「上山容易下山難」。建議下山前要稍事休息,以作調整,讓這部分肌肉得以恢復。另外,下山時不要走得太快甚至奔跑,以免剎不住「車」,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如果坡度比較陡,可以沿「Z」字形路線,以降低坡度。 當前位置: 首頁> 戶外 > 爬山 > 爬山知識 > 健康爬山運動ABC 時間:2010-04-27 12:01來源:未知 作者:bandiy 點擊: 44次 3.多久爬一次對於沒有運動基礎的人來說,至少要間隔兩三天,體質稍差的需要一周才能恢復體力。普遍的運動頻率可以是:每周一次或隔周一次。 運動訓練學中有一個概念叫「超量恢復」,是說人體機能若要得到提高,必須經過略加負荷的鍛煉。 如果你沒有條件每周登山,至少每隔兩三天都要進行其他的有氧運動。比如健身房中的台階訓練器、爬山機,可以鍛煉到大腿和臀部。最簡單的是爬樓梯,堅持鍛煉,再去登山時你會感覺雙腿分外輕松。 4.何為最佳時下午5時,是鍛煉的最佳時間。此時,人體運動機能最強,經過一天的活動,身體已經被充分預熱,活動能力最強。此時是做有氧鍛煉的最佳時間。 5.也許不適合你爬山是一項大眾體育運動,因為沒有過高的技術要求,多數人都能參與。但也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緣故並不適合爬山,比如: ●腿部有疾病的人。 ●冠心病患者。 ●癲癇病患者。 ●眩暈症。 ●其他如內臟下垂、高血壓、肺氣腫病,以及處於生理周期的女性一般不宜爬山。
❷ 如何爬山鍛煉體能幫助大些
個人建議,上山的時候,勻速但是不要停。
下山的時候,要控制速度,不要過快,也不要停。
注意:山不要太高呀,泰山的話,還是要稍微休息的。呵呵。
鍛煉完了,一定做好放鬆,否則腰酸背痛,就慘了。
想加強的話,可以適當加一個背包。但是一定要貼身背著。
❸ 爬山是最好的鍛煉嗎
個人認為,爬山並不是最好的鍛煉身體的方式。
上山容易下山難,爬山其實並不是一件如我們想像那種的愉快的事情,很累也很考驗人,我去爬了一趟山,回來連著休息了兩天,身上還是感覺很累,可見,爬山真的是一種體力活,如果你需要鍛煉,個人建議你選擇跑步,羽毛球,足球,籃球等鍛煉方式,因為運動畢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事情,凡事預則立,一口吃不了一個大胖子,爬山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鍛煉方式,因為我們所有人的體質是不同的,具體你自己適合什麼運動方式,還要根據你自己的身體狀況來,什麼是最好的?呵呵,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你說呢?
❹ 怎樣爬山更輕松
熱身運動往往被爬山的人忽略,人們常常是到達山下後就開始上山,不做任何准備活動,這樣做對關節和肌肉不利,尤其是乘車到山下的人,沒有充分活動開,如果立即上山,很容易對關節,肌肉,韌帶造成損傷。
所以在上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夏天要做5分鍾左右的准備活動,冬天要做約10分鍾的准備活動,活動的內容包括,全身各主要關節,韌帶,肌肉的大范圍活動,伸拉,放鬆,使心臟,關節,肌肉等進入運動狀態。
上山運動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心率等狀態,階段性地逐漸加快上山的速度,放慢速度,再加快,再放慢,使心率控制在有效心率范圍內,還要根據每個人的體力,決定爬山的高度,不一定非要爬到山頂。
如:想增加耐力,可採用小步幅,中頻率上行,配合深呼吸;想增長腿部力量,可採取中大幅,中等速度,間歇性上行,走一段,稍許休整,再走一段,加強速度素質(尤其是年輕人),可採用中步幅,高頻率,間歇跑;即跑一段,走一段後調整,再跑一段,再走一段,在一些平緩地段或有台階的扶手的地段,可做倒向下山的練習,這樣做會對人的平衡能力,協調性等素質有較明顯的鍛煉作用但是這個動作也較危險,最好有旁人扶助,尤其不要在地勢較陡的地段做此項練習。
下山後,不要著急馬上乘車回家,要在平緩的地方做一些放鬆運動,使快速跳動的心臟逐漸地恢復正常,使身上的汗漸漸退掉,將緊張的關節肌肉,韌帶適當伸拉,放鬆,使其恢復到平常狀態,同時還要注意保暖,以防著涼。
人們爬山時,容易興奮,超體力向山上行進,這樣爬山易造成心動過速,對身體贊成損害,有心肝離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出現危險。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大家在爬山時,要密切注意自己每分鍾脈搏的次數,注意做深呼吸放鬆,使心跳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
❺ 登山的技巧是什麼
人們喜歡爬山,是因為它既可飽覽秀色,又可以健美身心。運動專家指出,如果出於健康目的,爬山應該避開人多的時候,而在平時持之以恆,同時還要講究技巧。
「熱身」再上
熱身運動往往被爬山的人忽略,人們常常是到達山下後就開始上山,不做任何准備活動,這樣做對關節和肌肉不利,尤其是乘車到山下的人,沒有充分活動開,如果立即上山,很容易對關節,肌肉,韌帶造成損傷,所以在上山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夏天要做5分鍾左右的准備活動,冬天要做約10分鍾的准備活動,活動的內容包括,全身各主要關節,韌帶,肌肉的大范圍活動,伸拉,放鬆,使心臟,關節,肌肉等進入運動狀態。
上山運動要根據自己的體力,心率等狀態,階段性地逐漸加快上山的速度,放慢速度,再加快,再放慢,使心率控制在有效心率范圍內,還要根據每個人的體力,決定爬山的高度,不一定非要爬到山頂。
爬山的技巧
通常人們爬山,多數是根據個人的體力,感覺,以比較單一的方式向上行進,其實上山的方法也有多種。如:想增加耐力,可採用小步幅,中頻率上行,配合深呼吸;想增長腿部力量,可採取中大幅,中等速度,間歇性上行,走一段,稍許休整,再走一段,加強速度素質(尤其是年輕人),可採用中步幅,高頻率,間歇跑;即跑一段,走一段後調整,再跑一段,再走一段,在一些平緩地段或有台階的扶手的地段,可做倒向下山的練習,這樣做會對人的平衡能力,協調性等素質有較明顯的鍛煉作用但是這個動作也較危險,最好有旁人扶助,尤其不要在地勢較陡的地段做此項練習。
下山,別急著回家
下山後,不要著急馬上乘車回家,要在平緩的地方做一些放鬆運動,使快速跳動的心臟逐漸地恢復正常,使身上的汗漸漸退掉,將緊張的關節肌肉,韌帶適當伸拉,放鬆,使其恢復到平常狀態,同時還要注意保暖,以防著涼。
爬山,當心你的「心」
人們爬山時,容易興奮,超體力向山上行進,這樣爬山易造成心動過速,對身體贊成損害,有心肝離血管疾病的人,甚至可能出現危險。針對這個問題,建議大家在爬山時,要密切注意自己每分鍾脈搏的次數,注意做深呼吸放鬆,使心跳保持在正常范圍之內。
❻ 爬山是有氧還是無氧運動
爬山是一項極佳的有氧運動,山中的空氣新鮮,對於提高肺功能有很多益處,同時還能增強心臟的收縮能力。而且運動量、運動強度可以根據自己的體力、身體素質進行調節。可以說爬山是一項健身作用較全面而危險性相對較小的鍛煉方式。❼ 登山鍛煉的益處及方法是什麼
登山可以增強人體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功能,使脊髓的造血功能得到改善,從而使機體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增多,心臟輸出血量和肺活量增大,在登山時由於高度不斷增加、氧氣逐漸稀薄,經常鍛煉對增強人體的缺氧情況下的耐力是大有裨益的。登山對增加肌肉韌帶力量,尤其是腿部、腳、踝部力量也有很大的作用。通過登山鍛煉後再走或跑起來會感到輕松有力,而且不易受傷。登山對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的作用也是明顯的,有的神經衰弱患者通過登山鍛煉可以吃得香甜,消化吸收也加強了。登山運動還可以鍛煉意志,陶冶情操,提高工作學習效率。
登山運動初期會出現氣喘、呼吸次數增加、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酸痛等一系列反應。這均屬正常生理反應,隨著時間的推移則會消失和適應的。山區地勢越高,風勢越猛,氣溫越低。應備以防寒用品。飲食應少吃多餐高糖飲食,加強營養和維生素。凡有心臟病、肺結核、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甲亢與年邁老人,對缺氧耐力低者,均不宜作登山運動。
❽ 怎樣爬山才不傷膝
現在越來越多市民意識到鍛煉的重要性了,茶餘飯後都主動參與到鍛煉中來,但鍛煉也是有講究的,應讀者需求我們也發布一些與鍛煉有關的醫學科普知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為什麼骨科醫生說,爬山爬樓梯是最笨的運動?》這篇文章,講的是爬山容易導致膝蓋損傷,確實對於膝關節有傷或疼痛的人,爬山爬樓梯不是很好的選擇,這是為什麼呢,有沒有預防的辦法或更好的選擇呢?
膝關節天生有些小缺陷
人類原來是像猴子一樣手腳並用的,開始直立行走後,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就比四肢行走時大了一倍,因此更容易出現關節軟骨的磨損,導致膝關節疼痛,主要是超重人群和老年人中發作。(直立行走帶來的小缺憾)
另外膝關節中有兩塊關節軟骨,稱為半月板,這是兩塊一次性的軟骨,其功能是輔助和穩定膝關節運動的作用。這也一位易受傷的主兒:在籃球、足球等運動中,半月板容易在扭轉時損傷,受傷的以年輕人居多。
無論是半月板還是關節軟骨,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一旦損傷了就很難修復如初,也是關節病難治療的原因之一。
爬山並非對習慣完全沒有好處
爬山這項運動是一把雙刃劍,對膝關節有好處也有壞處,關鍵是鍛煉的時候得當或者是否適合這項鍛煉。
爬山的過程中,尤其需要調動膝關節附近的肌群,有助於增強膝關節的力量。從這個角度講,爬山這項運動對膝蓋而言,又有鍛煉、增強的作用。
但運動不當,確實容易對膝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尤其是有膝關節疼痛的中老年人或體重超標的成年人。
下山、下樓要注意膝關節保護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對於膝關節來說是真的,下山的著地沖擊力是上山的兩倍,實驗表明上樓時膝關節的負荷接近於體重,而下樓梯時承受的力量是體重的兩倍。因此,說爬山容易造成膝關節損傷,主要指的是下山,骨科醫生有電梯絕不爬樓梯的說法略誇張。
正確的下山方法:下山或下樓梯時盡量使用登山手杖或扶著扶手,將重心偏後並稍降低,前腳站好才把重心移過去,而不是重心放在前腳上往下砸,要控制下山的速度,不要貪快。
另外,開始爬山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備活動。包括拉伸,讓關節、肌肉、韌帶等得到良好的預熱。也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關節潤滑液的分泌。盡可能減少負重。
如何在運動中保護膝關節
1、熱身活動一定要充分,不要直接上大運動量,運動也要適量,避免過勞,損傷的發生最常見於疲勞或精力不足的時候。
2、股四頭肌的鍛煉有助於強化膝關節的穩定性,這對於年輕人來說更有意義。平日里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和十字韌帶的鍛煉,例如深蹲、馬步等,可保護膝關節在運動中不容易損傷。
3、超重人群盡量避免登山等運動,鍛煉最好選全身運動,最好的是游泳,不太方便,可以選擇騎車這種對膝蓋軟骨負荷相對較小鍛煉。
4、如果爬山,登山杖對保護膝蓋有好處,尤其是負重時和膝蓋有問題時。
5、運動講究量力而行,循序漸進,並且還應講究正確的運動姿勢,違反這些原則,無論是跑步還是爬山,都容易損傷膝關節。
❾ 下山時,動作要怎樣,才更安全更快上山呢
爬山也講究正確的姿勢。
·上山:身體放鬆並前傾,雙膝自然彎曲,雙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這個動作主要靠大腿和臀部肌肉發力,經常練習有提臀功效。盡量不要用前腳掌著地,因為發力部位是小腿,肌肉較少,長時間收縮容易疲勞,出現不美觀的小腿肚。
登台階時可以用「登山步」:一條腿在台階上,一條腿在台階下,攀登時後腿用力蹬地,以減輕前腿膝關節的壓力。
·下山:身體保持正直或稍向後仰,膝蓋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盡量放低。
下山時不要走得太快甚至奔跑,以免剎不住車,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如果坡度比較陡,可以沿"Z"字形路線下山,以降低坡度。
心臟和呼吸系統是有惰性的,正常狀態下只發揮部分功能。運動時肌肉中的能量被迅速消耗,必須通過加快呼吸、加快心臟搏動來輸送營養。此時會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非常難受。這就是生理的「極點」現象。
上山前熱身
經過休息和適當調整,心肺功能從發揮部分功能轉變為發揮全部功能,再做同樣強度的運動,就不會難受了。登山前熱身,可以使肌肉、韌帶得到拉抻,關節增加關節液防止受傷,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或減輕「極點」現象的發生。
所以,上山之前要熱身,特別是針對下肢肌肉和關節的運動。先在原地慢跑2分鍾,然後做有針對性的伸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