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葯煎熬的正確方法
熬葯前,先要將葯浸泡30分鍾,而熬葯所需要的水一般是高於葯面的1-2指為宜。一般選取的熬葯方法,將葯熬兩到三次,最後將熬取的葯汁混合在一起服用。先煎的中葯需要煎30分鍾以上,後下的中葯建議煎3~5分鍾即可
2. 怎樣熬中葯
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沒有問題
生活中,有一些人在喝中葯後抱怨效果不好,其實這很可能是由於煎葯不當導致的。葯煎得如何,會直接影響到臨床治療的效果。因此,必須了解和掌握中葯湯劑正確的煎煮方法,才能更好地發揮其臨床療效。煎煮中葯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煎葯器具
煎煮中葯最好用沙鍋,因為沙鍋材質穩定、導熱均勻、熱力緩和,不會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不要使用鐵鍋和銅鍋,因為鐵和銅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在煎煮過程中易與中葯的某種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影響療效。
2.煎葯用水
煎葯用水以潔凈為原則,自來水、井水、泉水、純凈水均可。加水多少應根據中葯飲片疏密、吸水性能和煎煮時間長短來確定。常用目測法,即煎葯時觀察到加水量超過葯面2--3厘米即可。
3.煎前浸泡
中葯飲片在煎煮前應先用冷水浸泡20~30
分鍾,以種子、果實為主的中葯可浸泡1小時,這樣有利於中葯有效成分的煎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
4.煎煮火候及時間
煎煮中葯應注意火候和煎煮時間的長短。一般中葯煎煮時應在煮沸前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保持微沸狀態。關於火候和時間的控制,主要取決於中葯的質地和性質。一般解表葯和芳香化濕類葯物不宜久煎,宜用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煮
10-15分鍾。滋補類葯物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煮30-40分鍾。
5。煎煮次數
為了充分利用葯材,避免浪費,一劑中葯最好煎煮2-3次。當濾取第一次葯液後,再加水適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葯液,將兩次葯液混勻,分兩次口服或遵醫囑。
6.入葯方法
一般葯物可同時煎煮,不用做特殊處理,但有些葯物因其性質、性能和性狀的不同,在煎煮時需做特殊處理。
①先煎:貝殼類、礦石類葯物,如龜板、鱉甲、石決明、磁石等,因其質地堅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需先煎30分鍾左右再放人其他葯物同煎。還有一些葯物因毒性較大,宜先煎或久煎以減輕其毒性,如川烏、附子等。
②後下:氣味芳香,有效成分為含揮發油的葯物,如薄荷、砂仁、白豆蔻等,宜在一般葯物煎好時放人,煎4-5分鍾即可,以防有效成分揮發。
③包煎:為了防止某些葯物煎煮後葯物黏膩、渾濁及減少某些葯物對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需用紗布將其單獨包好,再放人葯鍋與其他葯物一起煎煮,如車前子、赤石脂、滑石、旋覆花、蒲黃、海金沙等。
④烊化:膠質葯物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飴糖等,應單獨加溫熔化與葯液兌服,因與其他葯物同煎時易粘鍋或黏附其他葯物,影響有效成分煎出率。
⑤沖服:不宜煎煮的葯物、貴重葯物以及自然葯汁,多需要沖服,如琥珀、牛黃、麝香、羚羊角粉、
3. 怎樣熬中葯才是正確的
■火候一般先用急火(武火)煮沸,再用慢火(文火)煎熬。也有單純用急火或慢火煎的,要遵醫囑。■時間與次數一般頭煎沸滾後半小時為宜,二煎的加水量與時間,按頭煎的二分之一為適宜。據試驗,兩次煎煮比一次長時間煎葯得到的有效成分要多。因為葯物煎煮後,溶劑形成兩部分,一部分在葯物之內,另一部分在葯物之外,形成兩種不同的濃度。當葯物內部有效成分的濃度大於外部時,可繼續向外釋放,到濃度相等時,就不再向外釋放了。所以必須換水重煎,使有效成分繼續向外釋放。因此,中葯湯劑一般煎兩次為宜。■具體方法先用冷水將葯浸泡半小時到1小時後再煎。隨著水溫的逐漸升高,植物細胞慢慢膨脹、破裂,蛋白質及澱粉等也會逐漸溶解在水中,不會阻滯有效成分的釋出,所以葯效較高。如用開水煎葯,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澱粉等會產生凝固現象,使細胞不易破裂,即使破裂了,有效成分也留在凝固體內不易釋出,葯效就不能充分發揮。煎葯時要避免葯液溢出或過快熬干,也不要反復揭蓋,以避免有效成分揮發。根據葯物的功效、毒性的不同,要採取不同的煎葯方法。如解表、清熱類葯宜急火煎,時間要短,否則會降低葯效,改變葯性;厚味滋補葯如肉蓯蓉、熟地之類,宜慢火久煎,時間要長,使葯中的有效成分更多地釋出。某些毒性葯物如烏頭、附子之類,亦應慢火久煎,才能減低毒性,增加葯效。
4. 中葯的正確熬法是什麼
煎葯的方法1.煎葯前的浸泡: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於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15分鍾。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一般為半小時。
2.煎煮次數:以兩次或三次為宜。
3.煎葯的溫度:一般是在未沸騰前用武火(即強火),至煮沸後再改用文火(即弱火),保持在微沸狀態,這樣有利於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時間:一般對第一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30分鍾,第二煎以沸騰開始計算需要20分鍾。滋補類葯物煎煮時間可適當延長。
5.特殊葯的煎煮:先煎葯:一些質地堅硬的葯材,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鍾,再與其它葯物混合後煎煮。
後下葯:一般是氣味芳香含揮發油或不宜長時間煎煮的葯物,要在葯物煎好前510分鍾投入鍋內。包煎葯:一般是種子和各種花粉葯物,用紗布袋裝好放入群葯內共煎煮。另煎兌入:一些貴重葯要單獨煎煮後,再將葯液兌入一起服用。常見的有人參,西洋參,鹿茸等。
熬中葯的講究
中醫中葯在治病保健方面有其獨特的療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但許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面對大包小包的中草葯,不知如何煎服為好。現就此談一些煎服中葯的知識。
要選好煎熬中葯的容器。煎熬中葯最好是沙鍋,陶瓷瓦罐(鋁制
品、搪瓷器也可用),忌用鐵器。因為陶瓷化學性質穩定,在葯物水煎復雜的化學應中,不會「干擾」葯物的合成與分解,導致影響葯效。而我們常用的鐵鍋容器在葯物煎煮過程中,極易同中葯內所含的鞣酸質、甙類等成份起反應,造成葯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以至發生反作用,所以不宜使用。
要掌握正確的煎煮法。葯物入鍋後,先用涼水浸泡半小時,使葯
的有效成份易煎出。放水量要注意,一般放水要高出葯面少許,治水腫病的葯宜少放水;小孩葯要少放水,發汗葯可多放水。放水要一次放足,不可中途加涼水,切不可用沸水煮葯,以免葯物表面蛋白質變性,而影響有效成份析出。煎中草葯時,為了使葯煎透,最好是加蓋煎。尤其是含有揮發性成份的中草葯,如薄荷、蘇葉、藿香、佩蘭等,更要蓋好蓋,並要在短時間內煎好,以減少有效成份的揮發;有些貴重葯物,如人參、鹿茸等也要蓋住,並要用文火細煎。煎葯要掌握好火候。一般未沸前用急火,沸後用文火。如解表發汗的葯,猛火煮沸3~5分即可;熟地、山萸之類補益葯則宜用文火煎,煮沸後再煎20分鍾左右。此外,絨毛類葯物及散劑煎煮時宜做成布包入鍋,以減少絨毛對喉的刺激。對於抓的特殊葯物,先煎、後煎、沖服、包煎等,都要遵醫囑。
要掌握服用方法。中草葯有「冷服」、「熱服」之說,服葯時間
也有講究。解表葯一般宜溫服,為了達到發汗的目的;祛寒葯也宜熱服;解毒葯、止咳葯、清熱葯則應冷服;滋補葯宜空腹溫服,易於消化吸收,但量不宜太多;安神葯在睡前半小時,以加強葯物作用;脾胃虛弱者宜飯後服葯,對胃腸有較強刺激的葯物更應飯後服;瀉下葯須空腹時服,而不宜於夜間服用,大便通暢後則應停葯;糖尿病人口渴時服,不拘時間;驅蟲葯早晚空腹時服,利於驅蟲;口腔咽喉病人宜含葯,充分發揮葯物局部作用;嘔吐病宜少量多次飲葯,減輕胃的負擔,或先服薑汁少許,以降逆止嘔;小孩及體弱患者,葯量宜少;婦女孕期服葯更要謹慎。中葯不宜用茶水和乳汁送服,因茶葉、乳汁易和某些葯物發生化學作用,降低葯效。
5. 求熬中葯的正確方法
你好,熬葯時先泡上30分鍾,等中葯吸足了水分就好把握了,放水量大概高出中葯的2-3毫升左右。
等中葯熬開後再熬30分鍾。
6. 熬中葯怎麼熬需要詳細步驟。
泡葯40分鍾~1小時。一般兩煎(煎煮兩次) 第一煎(大火開鍋後計時)30~40分鍾。篦出葯汁備用。第二煎加溫水(大火開鍋後計時)20~30分鍾。篦出葯汁。兩煎葯汁混合後分成2杯,早晚各一杯。
如果你的葯方里有先見葯,後下葯。(先煎葯,單獨准備一個小鍋,倒入先煎葯加入涼水,直接開火,大火開鍋後不用換火,計時30分鍾,把煎好後的葯湯和葯渣一起倒入泡好的群葯里再煎煮群葯) (後下葯,第一煎出鍋前 5~10分鍾,倒入先煎葯。)
如果你的處方中有沖服葯。看清計量,用煎好的葯汁送服,或把重復要混合進煎好的葯汁里。比如處方中沖服葯為三七粉10g/付。那麼你要把一付量的三七粉分成2份,早晚各1次。混合在你煎好的葯液里服用。
如果你的葯是治療感冒的,(需要輕煎)那麼你一煎和二煎的時間應該是 一煎開鍋後20分鍾左右。 二煎開鍋後15分鍾左右。
另外如果大夫特別交代,遵醫囑就好了。希望能幫到您。歡迎追問。
還有。。。。如果你的葯里 材質堅硬厚實的比較多。。還可以適當多泡一會兒。以葯材泡透發軟最好。
7. 中葯怎麼熬可以用高壓鍋嗎
不能用高壓鍋煎葯,下面是中葯煎葯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煎煮前———
●清洗
中葯材是否需清洗,這是很多人的疑問。雖然很多中葯飲片看起來表面會有些灰黑,其實在出售前都經過了加工炮製,所以煎煮之前一般無需清洗。如果實在覺得草葯有些泥沙,可以用水迅速漂洗一下,但切忌浸洗,以免一些水溶性成分丟失,以及一些細小種子類的葯材(如車前子等)被沖走流失。
●浸泡
清洗步驟不能浸泡中草葯,但煎煮之前,卻需要有個浸泡葯材的過程。
煎煮前用涼水浸泡葯材約半小時,可以使水溶性成分析出在湯水中,同時也能增加湯葯的濃度。冬天可以用20-30度的溫水浸泡,以縮短煎煮時間,但切不可用開水浸泡,以免某些植物細胞中的蛋白質受熱凝固,或是部分高分子物質形成膠體,不利於有效成分析出。
浸泡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特別是在夏天,浸泡時間過長會很容易引起酸敗。
煎煮中———
●用水
傳統的「3碗水煮成1碗」,其實不是個科學的標准。因為不同處方的葯味多少、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如果真的有人一邊煲葯,一邊不斷把葯汁倒來倒去,作為煲中葯的標准,這樣瞎折騰其實也不可能煲出最佳效果的中葯。
應以水浸過葯材面2-3cm為佳,或者用手輕輕摁住葯材,水面剛好漫過手背。而不是機械地用3碗水煮葯。通常一些花草類的葯物吸水量較大,在浸泡半小時後水位下降,可以另加涼水至標准水位,再開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葯應先用武火,煮沸後改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義在於,若火候過強,水分蒸發過快,影響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
但一些治療外感的中葯,可以在煮沸之後不改文火,繼續用武火煎煮15分鍾左右即可。●時間
中葯煎煮時間,應根據不同葯物和疾病性質、有效成分溶出的難易和用葯情況而定。沸騰後再用文火煲葯的時間,一般中葯,頭煎應在20-25分鍾,二煎15-20分鍾;解表類中葯,頭煎10-15分鍾,二煎10分鍾;滋補類中葯,頭煎應在30-40分鍾,二煎25-30分鍾。
如果有「大頭蝦」不慎煎煮時間過長,令葯湯太濃,這時可以加些白開水再煮沸,就可以避免有效成分反滲透的問題。
●復煎
許多老人家習慣於一副中葯「返煎」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葯在煎煮兩次後,所含有效成分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滋補類的中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葯量較大的處方,也可以煎煮三遍。
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分別服用,這樣未能將葯效發揮至最佳。應該將頭煎與二煎的葯液混合,分早晚兩次服用。同樣,煎煮三遍的葯液也相應地改為一天3次服用。
煎煮後———
●立即濾取
葯湯煎煮好,應趁熱過濾倒出,不宜久置鍋中。否則含膠體過多的葯液,隨溫度下降產生膠凝,難以過濾,影響葯效,同時也易造成酸敗。
煎煮器———
●瓦罐沙鍋最好
最佳煎煮器當然還是傳統的瓦罐、沙鍋,搪瓷、不銹鋼亦可,但忌用鋁鍋、鐵鍋和銅鍋,以防止這些活躍性強的金屬器皿與葯物發生反應,影響葯物療效甚至對人體產生危害。
傳統的沙鍋、瓦罐以及陶瓷,不會與各種中葯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而且傳熱均勻緩慢,煎出的湯劑質量好。不銹鋼屬於鈍性元素,也不會容易產生化學反應,現在許多大醫院的煎葯器皆為不銹鋼鍋。但鐵質煎器,雖然傳熱快,但不僅易氧化,化學性質也不穩定,它能與鞣質生成鞣酸鐵,使湯液色澤加深,還會與黃酮類成分生成難溶性絡合物。
對於微波爐加熱是否會影響中葯葯性,目前未有定論,所以樓步青亦不推薦以微波爐加熱中葯。
此外,樓步青提醒,若以葯煲煎煮過有毒性的外用葯,應洗凈後再用清水煮一次,以免毒性物質殘留。
葯師提醒:注意先煎、後下
中葯的煎煮指示上,常會出現「先煎」、「後下」的字眼,這是什麼意思?「先煎」的目的通常是為了增加某些葯物的溶解度或降低葯物的毒性;而「後下」,則是為了減少揮發油的損耗,避免有效成分被破壞。所以應嚴格遵照中葯師的煎葯指示。
通常礦石類,如貝殼類、角甲類葯物,因質地堅硬,必須先煎以助煎出其有效成分。如生石膏、石決明、龜板、鱉甲等可先打碎煎30分鍾,再加入其它葯材中一同煎煮;而一些有毒的葯物,如烏頭、附子、商陸等,必須先煎1-2小時,才能達到減毒或去毒之效。此外,某些植物葯,如天竺黃、火麻仁、石斛等,也須先煎10-30分鍾才能發揮效用。
後下的葯物包括氣味芬芳、含揮發油多的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檀香以及一些不宜久煎的葯物,如鉤藤、杏仁、大黃等,通常應在湯劑煎好前5-10分鍾入鍋。
8. 中葯的正確熬制方法
中葯熬制有講究,正確的熬制方法是什麼?我們知道,中葯治病是最接近我們食療的方法,中醫使用中葯治病,而中葯很少有成葯,每次都是拿會成包的葯材回來自己熬,一般醫生都會告訴我們熬制的一些要求,現在已經有很多醫院提供中葯代熬的業務,但是很多人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學會熬制,這樣感覺會更加好一些,今天就把熬葯的注意事項說一下,其實無外乎熬葯的工具、火候和盛放葯材的工具這幾個方面。
中葯泡好後,開始放在煤氣或爐子上熬,第一次不用熬太久,開後小火煮10分鍾左右就可以,要是農村有條件,用柴火熬,效果最佳,因為柴火停熬後,柴火還有最細、最慢的余火熬出最全面的葯質,熬中葯一定要有人看守,剛開始用大火,等開後就調到小火,被稱作文火,中葯千萬不能熬幹了,不要以為熬幹了再加水,這樣是非常錯誤的,熬乾的中葯已經起了反作用,帶有非常重的毒性!切記!
熬第二遍這樣的時候,直接加水就可以了,不要再泡,要比第一次加的水多一些,第二遍比第一遍葯性少了,所以要多一部分水,熬久一點,小火熬20分鍾左右的樣子,然後用筷子比住葯材,倒出葯湯、等到溫熱的時候飲用就可以了,最好是溫熱,不要等到涼了,趁熱喝更加有效!
中葯一般最多熬三遍,不是說熬了就不能喝,而是三遍基本上就沒有什麼葯質了,第三遍最好也多一點水,如果你有條件的話,水加到可以熬20至35分鍾都可以,反正最後一遍,就倒掉了,
把三次熬好的湯葯兌在一個容器中,然後平均分成三份,根據醫囑分三次喝掉,不要因味道不好添加其他東西,會影響葯效的,豈不聞「良葯苦口利於病」說的其實是中葯。
盛放重要的器皿:
盛中葯的器皿也有講究,最好是用陶瓷的,這樣避免中葯與器具產生化學反應!中葯很苦,很多人問可不可以加糖熬,這樣是錯誤的,加糖會大大影響葯效的,怕苦,可以在喝完葯後,准備一些涼白開漱口即可,只是舌根部感覺苦,其實閉住呼吸繞開舌根喝,一點問題都沒有,誰讓生病了呢?
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謝謝!
9. 熬葯怎麼熬
將葯泡半小時 然後換水 是為了洗掉臟東西 然後放入熬葯的鍋 沒有也不要用鐵鍋熬 用帶蓋的搪瓷盆也可以 放四兩碗三碗水 用大火燒開然後轉文火 三碗水熬成一碗 中間要經常攪動 防止糊鍋 如果糊了一定就不要喝了 跟毒葯也才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