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骨疽膿出的治療方法

骨疽膿出的治療方法

發布時間:2022-06-01 18:57:29

⑴ 中醫瘡瘍如何治療

瘡瘍中醫治療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應用。1.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為消、托、補:(1)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並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里、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2)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3)後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癒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葯。2.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後期分別辨證用葯:(1)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葯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2)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3)後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葯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乾凈用生肌散、八寶丹,並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癒合。

⑵ 貼骨疽除了陽和湯還有什麼治療方法

為什麼要用陽和湯?你辯證准確了?加點清熱的葯試試

⑶ 附骨疽如何治療

附骨疽好發於氣血未充、骨骼柔弱的小兒,尤以10歲以下男孩為多見。多發於四肢骨幹,以脛骨最常見,股骨次之。常有明顯化膿性病灶存在,或有外傷、感受邪毒等誘發因素。
初期起病急驟。先有全身不適,寒戰,繼而高熱達39℃~40℃,口乾溲赤,舌苔黃膩,脈滑數。初起患肢持續劇痛,疼痛徹骨,一二日內即不能活動,而後出現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明顯,若在大腿部則紅腫不易發現,但用手指深壓皮膚可見凹陷,病變的骨端有深壓痛和縱軸叩擊痛。
成膿期化膿時間約在得病後3~4周之間,局部焮紅、胖腫,骨脹明顯,全身高熱持續不退。
潰後膿出初多稠厚,漸轉稀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而形成竇道。患處可觸及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葯線或探針探之常可觸到粗糙的朽骨,此時即轉為慢性,可遷延數年之久。以後常反復發作,大多數病例均有1個或數個不易癒合的竇道,竇口凹陷,周圍常並發濕瘡、膿皰以及色素沉著。必待朽骨出盡以後,瘡口才能癒合。
本病若見高熱煩躁、神昏譫語等,則為並發內陷,可危及生命。
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榆查:99鍀-MDP、67鎵骨顯像對本病的早期診斷有幫助。X線攝片常在發病約2周後才能顯示病變。CT檢查較X線檢查能明顯提早發現病灶,並可清楚地顯示局部軟組織的變化。
治療以清熱解毒、化濕和營為大法,分期辨證論治。若能早期診斷,及時正確治療,尚有消退之機,否則每易遷延為慢性,日久不愈。外治要注意固定患處;膿熟宜及早切開引流;成漏須用腐蝕葯或手術治療;膿盡有空腔或瘡口深者,應加用墊棉法。必要時配合使用抗生素和支持療法。手術清創適用於竇道經久不斂,死骨大或多,瘡口小而深,不能自動排出朽骨者。

⑷ 慢性骨骨髓炎中醫

疽之生於筋骨部位的稱為「附骨疽」。多因風寒濕阻於筋骨,氣血凝滯而成。 其症初起見寒熱往來,繼則筋骨疼痛,表面不紅不熱,但痛如錐刺,不能屈伸轉動,久則寒郁化熱,腐肉成膿,而外形仍漫腫無頭,皮 色不變。潰後稀膿淋瀝不盡,不易收口,易形成瘺管和死骨,待死骨脫出後,才能逐漸癒合,類於化膿性骨髓炎.
凡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叫做附骨疽,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於現代西醫學的 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
附骨疽的診斷要點
好發於兒童,以10歲以下的男孩更為多見。 發病部位以脛骨為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橈骨等長骨。有疔瘡或損傷病史。 初起即有寒戰高熱,溲赤口乾,患肢疼痛徹骨,l~2日內即不能活動,繼則皮膚微紅微熱,胖腫骨脹。成膿約在得病後1—3月左右,身熱持續不退,色紅胖腫,骨脹明顯。潰後膿出初稠後薄,淋漓不盡,不易收口而成漏管。患部可摸到骨骼粗大,高低不平,以葯線探之,常可觸到粗糙的死骨,日後必待死骨脫出方能癒合。 患肢活動功能一般影響不大。 發病2周後X線攝片檢查,顯示骨影模糊或骨破壞。發病4周後才能發現死骨。 本病需與流注、髖關節流痰相鑒別。流注患處皮色不變,漫腫疼痛,為多發性,位於肌肉深部,常此處未愈,他處又起,潰後不損傷筋骨。流痰好發於骨關節間,初起局部和全身症狀均不明顯,化膿約在得病後半年至1年以上,潰後膿水清稀,且夾有敗絮狀物質,愈後往往形成殘廢。
附骨疽的辨證分析
本病是由風寒風熱之邪外襲,化熱搏結於骨節,或由於疔瘡走黃,疽毒內陷,或病後餘毒不清,濕熱內盛,其毒深竄入里,留於筋骨,或由於外來直接傷害,局部骨骼損傷,復因感染邪毒,瘀熱搏結,凝滯筋骨而成。本病有好發於四肢長骨,局部胖腫,附筋著骨,推之不移,疼痛徹骨,潰後膿水淋漓,不易收口,可成漏道,損傷筋骨的特點。
本病始則全身不適,繼而寒熱交作,甚而壯熱不退,或伴有汗出,便秘尿赤,肌骨脹痛,疼痛徹骨,拒按,是為實熱之證。成膿期濕熱郁滯於骨,熱盛肉腐骨敗,則焮腫日著,寒熱交作,或日晡更甚,但患肢疼痛可略緩解。潰後諸症漸伏,精神漸佳,唯瘡口膿水淋漓,遲遲不斂,或有腐骨從瘡口排出,可形成漏道。若經久不愈,久耗氣血,則見氣血兩虛之象。治療以清熱化濕解毒為原則。

附骨疽的辨證論治
風熱熾盛型【證見】 寒戰、高熱、面紅,氣熱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疏風通絡。
【方葯】
1.主方黃連解毒湯加減(王燾《外台秘要》)合仙方活命飲加減葯物(吳謙等《醫宗金鑒》)。 附骨疽的外治法

膏葯貼敷竇道口處,去腐生肌。 內服外用治療,治癒不復發。

⑸ 骨髓炎如何治療

不知道你是哪個時期的骨髓炎患者,因此詳細給你做一下描述:

骨髓炎,民間俗稱「鐵骨瘤」,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骨髓、骨皮質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多數由血源性引起,也多由外傷或手術感染引起,多由癤癰或其他病灶的化膿菌毒進入血液而達骨組織。骨髓炎嚴重影響身心健康和勞動能力,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接連不斷的痛苦。

骨髓炎多病程纏綿,反復發作,久治難愈。苗醫認為附骨疽多因疔瘡,癤腫發病後,治療護理不當,餘毒濕熱內盛,深竄入里,留於筋骨,侵筋蝕骨,血敗肉腐而成;或因外傷感染邪毒,濕熱蘊蒸而成;若病勢纏綿,病程長;病變部位深,局部竇道常有粘滯或稀薄膿液。竇瘺形成,多為濕熱餘毒未清,常與病久傷正、陰虛腎虛、氣血不足、脈絡損傷瘀滯而引起無力托毒外出,難以生肌斂瘡有關

一、

初期骨髓炎

局部腫脹不明顯,一般不紅不熱,患部隱隱作痛,皮色如常。若病變在骺端,波及關節,出現關節功能障礙,伴有形寒、肢冷、盜汗或食慾減退,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狀。證屬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氣血虛弱,毒邪寒痰壅滯、經絡陰塞,聚毒入骨。故苗方骨髓貼以補益肝腎、溫經散寒、化痰通絡,促其消散療之。

二、
成膿期骨髓炎

病變部位漫腫時痛,皮膚不紅不熱,骨酸疼痛,全身乍寒乍熱,朝輕暮重,膿腫中心透戲,有波動感,有明顯乏力、消瘦、潮熱、盜汗。舌紅、少津,脈細數。若多種細菌混合感染,可出現高熱、寒戰等症。故苗方骨髓貼補益氣血,養陰清熱,托毒排膿療之。

三、
潰後期骨髓炎

局部潰爛流膿,皮膚色澤灰暗,膿液清稀或挾有絮狀物,並有面色無華,形瘦肢冷,心悸失眠,自汗等。舌淡、苔薄白、脈濡細而虛大。證屬久病不愈,氣血雙虧,毒邪內盛,腐蝕爛骨,正氣難復,邪毒難盡。故苗方骨髓貼以補益氣血,托毒促潰療之。

⑹ 骨疽病是什麼病

附骨疽,指毒氣深沉,結聚於骨而發生的深部膿瘍,又稱骨癰、貼骨癰。因潰後常脫出敗骨,故又有多骨疽、朽骨疽、咬骨疽之稱。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多因風寒濕阻於筋骨,氣血凝滯而成。

⑺ 附骨疽的辨證施治

1.內治法
(1)風熱熾盛型 ①證候 寒戰、高熱、面紅,氣熱息粗,便秘溲赤,渴喜冷飲。舌質紅,苔黃,脈滑數。②治則 清熱解毒,疏風通絡。③方葯 黃連解毒湯加減。黃連,梔子,黃芩,金銀花,赤芍,當歸尾,防風,連翹,蒲公英,羚羊骨,甘草。水煎服,每日1劑。中成葯醒消丸、新消片,溫開水送服。
(2)濕熱瘀滯型 ①證候 患部掀腫日增,疼痛,寒熱交作或日晡尤甚,口乾不甚喜飲。舌苔黃膩,脈滑數。②治則 清營托毒,化濕開郁。③方葯 金銀花散加味。金銀花,甘草,茯苓,蒼術,黃柏,薏苡仁,土茯苓,炙穿山甲,皂角刺,蒲公英,象貝母。水煎服。中成葯虎掙片、四季青片,溫開水送服。
(3)氣血兩虛型 ①證候 瘡色晦暗不鮮,膿水林漓,面色蒼白或萎黃,唇淡,全身倦怠,或心悸,失眠,自汗,短氣。舌淡苔少,脈細數或無力。②治則 調補氣血。③方葯 十全大補湯加減。黨參,炙黃芪,當歸,白芍,焦白術,茯苓,陳皮,炙甘草,谷芽,肉桂(煽服)。水煎服,每日l劑。中成葯十全大補丸、虎掙片,溫開水送服。
2.外治法
初起皮色不變者,以透皮擴散式中葯外敷,其病自消。
若皮色轉紅時,宜用透皮提引式中葯聚膿,膿成,宜及時切開排膿,並於瘡口納入引流條以利引流。也可酌情用葯沖洗膿腔。
潰後宜用提膿拔毒生肌之葯外敷,以肌養骨、生骨,如觸及死骨松動者,可用鑷子鉗去。形成竇道者,用千金散或五五丹葯線腐蝕竇道,後改用八二丹葯線,骨炎膏蓋貼。也可作手術清創,膿盡改用生肌散,生肌白玉膏。

⑻ 中醫怎麼治療骨髓炎

急性化膿性骨髓炎,由熱毒注骨或創口成癰而膿未成者,以消法為主,治則為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可選用仙方活命飲,黃連解毒湯,五味消毒飲加減。外用葯可選金黃散,雙柏散,水調外敷,每天換一次。若膿已成而未潰者,治則為托里透膿,可用托里消毒散。正虛邪侵,急性骨髓炎膿已潰或已轉入慢性期者,治則以氣血雙補為主,可選八珍湯,十全大補湯。若無死骨,破潰創面肉芽紅潤,可用生肌膏換葯。
以上只是泛泛的說,急、慢性化膿性骨髓炎相當於中醫外科里的附骨疽。治療貴在早期診斷,早期正確治療,否則容易遷延為慢性就不好治了,而且一般是以內外治結合的方式治療。疾病治癒後,「必須」繼續服3-6個月以防復發。一般內治分濕熱遇阻、風寒濕邪、熱毒熾盛、膿毒附骨四型。具體屬於證型網上也說不清楚,如果打算採用中醫中葯治療的話還是建議盡早到當地中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希望以上回答可以對閣下有所參考。

⑼ 骨髓炎怎麼治療

骨髓炎是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骨組織化膿性感染,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絕大多數是由血行播散所致的。急性化膿性骨髓炎,在治療上關鍵在於早期診斷,早期控制感染,防止死骨形成,避免轉為慢性骨髓炎。早期需要聯合應用大劑量有效抗生素,通常在體溫恢復正常後,仍繼續使用兩周左右。抗生素治療2-3天,不能控制局部症狀時,應即刻手術治療。局部制動固定,緩解疼痛。慢性化膿性骨髓炎以手術治療為主,原則上是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組織和消滅死腔。

⑽ 骨髓炎的病因、臨床表現與診斷治療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組織(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臨床上常按病程分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兩大類。

一、病因病機

(1)內因:包括內傷七情和飲食勞傷兩個方面。七情過度刺激,可影響內臟的功能,使其發生紊亂,氣血瘀帶,瘀毒內生,發為「疽變」。此類多以思、憂、郁、怒為常見。五味不節,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調,濕熱內蘊,炎毒內生,灼筋傷骨,發為骨疽。房勞過度,腎精內傷,腎氣虛弱,正氣不足,風寒濕邪乘虛侵襲,脈瘀血滯,亦可為患。

(2)外因:可分為六淫所傷和外來傷害兩個方面。六淫尤以風、寒、濕、火邪致病為多。風、寒、濕皆可化火,炎毒內傷,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癰疽原是火毒生」之說。凡跌打損傷,金刃創傷,水火燙傷,蟲害咬傷皆屬外來傷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種因素,常有連帶關系。不論內因還是外因都可使營衛不和,氣血凝滯,經絡痹阻,傷筋損骨。

二、臨床表現與診斷

1.臨床表現

(1)急性骨髓炎的臨床表現是發病急,開始先有全身不適,頭痛,食慾不振,寒戰,繼而出現高熱,體溫可達39℃以上,心率和脈搏加快。舌質紅,苔黃,嚴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徹底轉化而來的。臨床常見局部竇道經久不愈或時愈時發。局部紅腫不明顯,或周圍皮膚呈暗褐色。有時死骨隨膿液從竇道排出。竇道周圍軟組織增生,使病變的骨變粗呈凹凸不平狀,並可出現畸形。

軟組織瘢痕粘連有慢性水腫及炎症等病變,少數患者的低熱久治不愈,但白細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現為消瘦,食慾減退,疲乏無力,舌淡苔白,脈細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虛,竇道引流不暢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發作,出現與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狀。同時患肢紅腫,疼痛加劇,須待膿液引流通暢後,全身與局部症狀才會逐漸消除或減輕。

2.診斷骨髓炎的診斷主要靠病史、症狀、全身和局部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檢查(組織培養)等,並經綜合分析作出明確診斷。

三、辨證施治

1.毒熱熾盛型

【辨證】局部紅腫熱痛,膿液黃稠而臭。證見高熱,寒戰,煩渴,納呆。小便黃赤,大便乾燥。舌質淡紅,苔黃膩,脈弦數。

【施治】益氣養血,清熱解毒。

【方葯】五味消毒飲:金銀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連翹20g,赤芍15g,丹參10g,甘草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滯型

【辨證】局部紅腫硬,疼痛,肢體活動受限。證見發熱惡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紅有瘀斑,苔黃厚,脈澀或洪數。

【施治】活血祛瘀。

【方葯】活血解毒湯:當歸12g,丹參、乳香、沒葯、透骨草、連翹各15g,黃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3.血虛寒凝型

【辨證】面色蒼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長。舌質淡紅或嫩紅,蒼白,脈沉遲無力。

【施治】溫陽散寒。

【方葯】陽和湯:熟地30g,鹿角膠10g,姜炭5g,玉桂3g,麻黃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4.正虛邪實型

【辨證】面色萎黃無華。唇舌色淡,苔薄黃,脈細弱或細數。

【施治】托里消毒。

【方葯】托里消毒飲加減:金銀花15g,黃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當歸、白芍、白術各10g,茯苓12g,黨參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5.氣血兩虛型

【辨證】心悸,氣短,面色倦怠,納呆。舌淡,脈細弱。

【施治】補氣補血。

【方葯】人參養榮湯:黨參30g,茯苓、白芍、大棗各10g,熟地、黃芪各20g,歸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陳皮、遠志各6g,玉桂、生薑各3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6.肝腎虛損型

【辨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四肢無力。舌質淡紅,脈沉細無力。

【施治】補肝腎,強筋壯骨。

【方葯】六味地黃湯:熟地25g,淮山葯、山茱萸各12g,茯苓、澤瀉、丹皮各10g。日1劑,水煎,2次分服。

【加減】偏陰虛者,用六味地黃丸;偏腎陽虛者用右歸丸加減。

四、輔助治療

1.成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2)虎掙片、四季青片(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3)十全大補丸、虎掙片(適用於氣血兩虛證)。

2.驗方

(1)黨參、黃芪、葛根、連翹各15g,白芷10g,當歸、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銀花、九里明各30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正虛邪實型)。

(2)黃芩12g,地丁、蒲公英、銀花、生地各20g,連翹15g,川連、赤芍、柴胡、七葉一枝花、梔子各10g,甘草3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毒熱熾盛型)。

(3)雞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膠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劑,水煎服(適用於腎虛血瘀型)。

(4)銀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車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頻服(適用於附骨疽濕熱凝結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銀花、茯苓各15g,甘草、蒼術、炙山甲、皂角刺、象貝母各9g,蒲公英30g,黃柏12g。水煎服,日1劑(適用於濕熱郁滯證)。

(6)金銀花15g,黃連、山梔子、黃芩、赤芍、歸尾、防風、連翹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劑。寒戰高熱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黃9g(後下)(適用於風熱熾盛證)。

五、調護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長,治療期長,效果欠佳,易於復發,長期體質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導致各種並發症。

(2)急性期應卧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衛生,經常翻身,預防褥瘡。

(3)因病程長,患者易產生苦悶、悲觀等情緒,應注意心理護理,從生活上、精神上多給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4)做好出院指導,囑病人出院後不要劇烈運動,堅持治療,防止復發。

閱讀全文

與骨疽膿出的治療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銅四合扣的安裝方法 瀏覽:818
燈帶連接的正確方法 瀏覽:704
脈沖電子血壓計測量方法 瀏覽:132
馬桶的外圈安裝方法 瀏覽:560
道家解決牙齒痛的方法 瀏覽:143
男生去痘痘的簡單方法 瀏覽:302
衛生間落水管正確安裝方法 瀏覽:94
讀書的時候有哪些快速閱讀的方法 瀏覽:775
老外解決問題的天才方法 瀏覽:209
白菜切了有什麼保存方法 瀏覽:354
cah經典治療方法 瀏覽:105
導尿管的環形固定方法有哪些 瀏覽:584
用格子乘法計算方法264乘以37 瀏覽:593
籃球體能訓練方法視頻 瀏覽:255
學霸學習方法與技巧下載 瀏覽:140
壓電材料壓電性的參數及測量方法 瀏覽:535
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具體內容 瀏覽:439
做防水都有哪些方法 瀏覽:350
新生兒換尿布的錯誤方法圖片說明 瀏覽:490
餐飲廚房著火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