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己在家怎麼做艾灸,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
自己在家是可以用燃燒的艾條做艾灸的,施灸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皮膚2-3厘米左右,進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處灸5-7分鍾,至皮膚紅暈為度。
不過這種方式不適合新手,不然很容易燒傷,所以大唐艾神艾灸床建議大家先用艾灸盒去艾灸,可以綁在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比較安全,也比較有效果。
(1)艾灸正確操作方法擴展閱讀:
隔鹽灸
隔鹽灸,也是臨床上常用的隔物灸之一。最早載於《肘後備急方》,主張用食鹽填平臍窩,上置大艾炷施灸,用以治療霍亂等急症。後世的醫籍《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及元·危亦林的《世醫得效方》等都有介紹。如《本草綱目》卷十一「霍亂轉筋,欲死氣絕,腹有暖氣者,以鹽填
臍中,灸鹽上七壯,即蘇」「小兒不尿,安鹽於臍中,以艾灸之」。現代,在施灸的方法上有一定改進,如在鹽的上方或下方增加隔物;治療的范圍也有相應的擴大,已用於多種腹部疾病及其他病證的治療。
【操作方法】 令患者仰卧,暴露臍部。取純凈乾燥之細白鹽適量,可炒至溫熱,納入臍中,使與臍平。如患者臍部凹陷不明顯者。可預先有臍周圍一濕面圈,再填入食鹽。如須再隔其他葯物施灸。一般宜先填入其他葯物(葯膏或葯末),再放鹽。然後上置艾炷施灸,至患者稍感燙熱,即更換艾炷。為避免食鹽受火爆裂燙傷,可預先在鹽上放了一薄薑片再施灸。一般灸3~9壯,但對急性病證則可多灸,不拘壯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艾灸
② 艾灸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艾灸可以選用艾艾貼牌艾灸器的療法。這種療法是相當不錯的,對身體是特別好的,而且和去艾灸館艾灸效果一樣,可以網路搜索,獲得更多相關信息。
③ 艾灸怎麼用
④ 艾灸的步驟是什麼
艾柱直接灸的操作流程:艾柱引燃,指向穴道或痛疼位置上10-30mm,往返轉動開展薰灼。
實際操作步驟
(1)物品提前准備:艾灸盤、艾絨或艾柱、火柴、攝子、彎盤。
(2)操作流程:
①將艾絨放進艾柱器內,依據病況,做成尺寸適合之艾柱。
②將艾柱放置應灸穴道上,引燃艾柱頂部。
③等艾柱燃至患者感發燙時,即用攝子取出放進彎盤,另換一艾柱,再次引燃。
④一般每一次灸3~5壯(每一艾柱謂一壯)。
什麼樣人適合用艾柱?
1、手和腳冷痛、月經失調、經痛、不耐低溫、畏冷、常拉肚子等虛寒體質群體。
2、艾柱多用以虛症寒症陰症主導的病症。
3、另外也適用免疫力低下、風濕骨病、女性更年期等處於特殊周期的群體。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 5 艾灸肚臍眼的注意事項 1、以肚臍為中心,熏灼肚臍周圍就可以了, 注意不要燙到皮膚,有溫熱的感覺即可; 2、臍部如果有損傷、炎症及孕婦禁灸; 3、第二,在我們剛吃過飯後,不能艾灸,另外就是空腹覺得很餓的時候,也不能灸; 4、艾灸不可離臍部太近,覺得熱熱的感覺就可以了; 5、注意防火,用不完的艾條要徹底熄滅了,切記不要用水澆,特別是粗艾條; 6、艾灸過後不能粘水,如用濕毛巾擦拭或者是用水洗(包括冷水和熱水)都不行;艾灸此穴位後,再用手輕壓輕揉一下該穴位及周圍的部位,這樣效果會更好。
著作權歸分享者所有。
⑥ 艾灸怎麼用
艾灸療法的主要材料為艾絨,艾絨是由艾葉加工而成。選用野生向陽處5月份長成的艾葉,風干後在室內放置1年後使用,此稱為陳年熟艾。取陳年熟艾去掉雜質粗梗,碾軋碎後過篩,去掉尖屑,取白纖絲再行碾軋成絨。也可取當年新艾葉充分曬干後,多碾軋幾次,至其揉爛如棉即成艾絨。
1.艾炷的製作
適量艾絨置於平底磁碟內,用食、中、拇指捏成圓柱狀即為艾炷。艾絨捏壓越實越好,根據需要,艾炷可製成拇指大、蠶豆大、麥粒大3種,稱為大、中、小艾炷。圖146。
2. 艾卷的製作
將適量艾絨用雙手捏壓成長條狀,軟硬要適度,以利炭燃為宜,然後將其置於寬約5.5厘米、長約25厘米的桑皮紙或純棉紙上,再搓捲成圓柱形,最後用面漿糊將紙邊粘合,兩端紙頭壓實,即製成長約20厘米,直徑約1.5厘米的艾卷。
3.間隔物的製作
在間隔灸時,需要選用不同的間隔物,如鮮薑片、蒜片、蒜泥、葯瓶等。在施灸前均應事先備齊。鮮姜、蒜洗凈後切成約2-3毫米厚的薄片,並在薑片、蒜片中間用毫針或細針刺成篩孔狀,以利灸治時導熱通氣。蒜泥、蔥泥、蚯蚓泥等均應將其洗凈後搗爛成泥。葯瓶則應選出相應葯物搗碎碾軋成粉末後,用黃酒、薑汁或蜂蜜等調和後塑成薄餅狀,也需在中間刺出篩孔後應用。
⑦ 如何正確艾灸
自己在家艾灸的話,一定要做到關閉空調,避開風扇,千萬不要坐在當風口。這個時候選擇一種比較舒適的方式,比如說做好或者躺好,然後聽點輕音樂,讓自己平靜下來,再專心致志的找到要艾灸的穴位,然後開始艾灸。
要明確艾灸並不是單純的只是正確選擇穴位進行艾灸,還可以結合推拿、泡腳以及熱敷等這樣的方法來一起施治,這樣獲得的針灸效果會更理想。
03
選擇正確的艾灸方式。目前艾灸的方法有多種,比如說直接灸、間接灸、艾條灸、溫針灸以及溫灸器灸等這五種常見的方式。大家要懂得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更合適的艾灸方法。
04
如果想要直接灸的話,要記得選購大小適宜的艾柱,這類艾柱可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就是有的如果將皮膚給燒傷的話,過後會留疤,就叫做瘢痕灸;如無燒傷化膿不留疤的話,叫做無瘢痕灸。
05
如果想要間接灸的話,需要藉助外物或者葯物等,將艾柱跟施灸穴位的皮膚進行隔開,然後才開始施灸。這類辦法可以是用生薑來隔開,或者用鹽,或者用蒜等來隔開,我們分別稱之為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
06
如果是要用到溫針灸的話,這個時候就需要採用到針刺跟艾灸一起結合的辦法來實施了。我們可以用長約2厘米的艾條插在針柄上,然後點燃施灸。等到艾條燒完了,灰燼去除了,就可以取出針了。
做完艾灸後要注意一些事情,比如說施灸後要盡量保持飲食清淡,還不能過度操勞,建議一定要避免性生活,同時還要讓心情持續在開朗的狀態。
08
另外,開始艾灸後一般是無不良反應的,若發現有不良反應的話,比如說發熱、疲倦、口乾或者全身不適等,這些情況問題不算嚴重,通常情況下繼續施灸的話會讓症狀消失的。
⑧ 艾灸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第一:首先這種那個方法非常的簡單,很多患者都可以在家學習和嘗試,但是記住一定要先灸左方,再灸右方。這個主要是由於人體的各種機能決定的,所以我們應該對其有所了解。要不然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第二:其次艾條點燃以後,需要將燃端插入到溫灸棒裡面,然後用手去接觸然段,感覺起溫度,其中溫度適中的時候才可開始溫灸,要不然由於溫度過高會燙傷皮膚,如果溫度過低又達不到治療的效果。
第三:最後就是治療部位的區分了,腹部需要用精油按摩,然後再溫灸,首先要用溫灸棒在腹部滾動,其次再對穴點進行定點治療,一般要控制好時間,時間不能太長,正常的時間一般要控制在一刻鍾左右,這樣效果最佳。
注意事項
通過對其治療方法的了解以後,我們要知道其中的注意事項,那就是如果感覺身體極度的疲勞的時候,建議不要進行治療。要循序漸進,初次使用要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時間短一點,以後再加大劑量。
⑨ 艾灸的方法
艾條灸簡稱艾灸,大致可分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時離皮膚10~30mm,至皮膚溫熱發紅。
穴位艾灸
取艾條一支點燃後,在穴位上方約10~30mm處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鍾左右,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致灼痛或燒傷皮膚為宜。
施灸的方法分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要灸的穴位或患處,進行熏燒)、迴旋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離,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復旋轉地進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點燃的一端與施灸部位的皮膚並不固定在一定的距離,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也可以配合各種艾灸器使用,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是為了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條,用膠帶捆成一排,距離皮膚10~30mm,上下來回艾熏。
如痛經,用6根艾條,來回熏小腹至肚臍,一周2次,一次30~40分鍾,促進小腹的血液循環。
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條從頸部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鍾左右。在艾熏時,一定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不能受涼。
如腹部受涼、腹瀉等,可以用幾根艾條熏小腹至肚臍的位置,可以祛寒。
如小孩子遺尿,同時伴有手腳冰涼、面色蒼白、舌質淡、舌苔白等症狀,可以用1~2根艾條熏肚臍及周圍,熏5~10分鍾,然後再到背後熏脊柱及腎,可以補氣、補腎、祛腎寒。
如有口臭,舌質暗紫或者舌苔發黑,說明脾胃寒氣非常重並伴有經絡淤阻,可以用3~5根艾條熏小腹到肚臍周圍,每天20分鍾,隔天一次,堅持一周,口臭就會消失。
全身艾熏
(1)全身熏艾條前要喝生薑紅棗桂圓羹,以養生補陰。用3片生薑,10粒紅棗(去核),10粒桂圓(去核),加水煮15分鍾,倒入粉碎機打成糊狀喝下。
(2)將生薑切成薄片,上鍋蒸軟後備用。
(3)夏季用6~8根艾條(冬天用8~10根),捆成一排,點燃。
(4)將蒸好的薑片貼在後背上。點燃的成排艾條,保持離薑片半寸到一寸的距離,上下慢慢移動,通常熏30~40分鍾。
(5)在小腹及肚臍的周圍都貼上薑片,上下熏20~30分鍾。
(6)在雙小腿的外側、內側,從腳踝至膝部上下、來回各熏30~50下。
家庭灸方法:
將艾條一端點燃,讓燃端靠近皮膚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溫熱。將艾條慢慢上提,距皮膚3~4厘米,保持不動。灸時,溫熱感會使皮膚發紅卻不灼痛,局部、遠端部位還有酸、麻等舒服感覺。
要點:每次選3~5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分鍾,過多易疲勞,過少達不到溫熱效果。
艾灸經驗:
開始,艾條燃端距穴位不能太遠,不然溫熱感出現太慢。
艾條上提時,速度要快,避免熱感中斷;患者感覺太熱,可上、下、左、右或迴旋移動艾條,以連續地溫熱刺激穴位。
為局部皮膚感覺遲鈍者、小兒、老人施灸,可將左手中、食指張開,放在受者穴道兩旁,從而感知其局部受熱度,隨時調節。當患者有癢、發熱、痛感時,用手指揉、搓、按幫助緩解不適。
家庭艾灸注意事項:
1、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2.在頭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兩股等皮厚而肌肉豐滿處艾灸,灸量可大一點。
3、體質強壯者,灸量可以大;久病、體質虛弱、老人、小兒,灸量宜小。
4、出現暈灸,須立即停灸,讓患者頭低位平卧,注意保暖,輕者休息片刻或喝點溫開水,重者掐按人中、內關、足三里。
5、精神緊張、大汗、勞累或飢餓時不宜灸,妊娠期婦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9)艾灸正確操作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在艾灸的時候,或艾灸的整個療程,我們最忌諱喝冷水,吃涼飯,這樣做如同給艾灸撤火,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2.艾灸前最好喝一杯溫水,高於體溫。艾灸後做好補充一杯熱水60度左右,稍稍有點燙嘴的。
3.艾灸後如果先馬上洗手,希望你用熱水,高於體溫的,50度左右即可。如果不是風濕類疾病,寒性疾病,產後風疾病,灸後30分鍾可以著涼水,但是,原則上不要急於用冷水。
4.如果你想懷孕,剛剛灸後就不要馬上同房,這時的女性體內環境還很熱,不利於精子的存活。最好灸後24-48小時候再進行,不過也是因人而異。灸後調養口訣: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5.大悲,大喜,大怒,這樣情緒不穩定,艾灸的效果會打折扣。太飢.太飽都不適合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腸疾病的人,更應該注意這些。
6.要注重灸料的質量,艾絨的好壞取決治療效果。一般直接灸的,一定要極好的艾絨,這樣不傷經絡,不燥,比較柔和,便於點燃。如果是隔姜灸或隔蒜久,那麼一定要新姜和鮮蒜,保持新鮮。
7.施灸時間,應該是循序漸進的,施灸的穴位也應該是由少至多的,熱度也是逐漸適應的。一般施灸早上,下午。沒有時間的可以晚上,尤其是失眠的病人臨睡前施灸有助於睡眠。
8.很多人問,艾灸後是否可以馬上洗澡。如果是熱水,可以馬上洗澡,但是最好等20-30分鍾後,這時經絡也基本處於灸後的修整狀態,灸後的熱度也逐漸地揮發和利用,此時在用熱水洗澡會感覺很舒服。
9.施灸的反應,會出現發熱,口渴,上火,皮膚瘙癢,有的會起紅疹,疲倦,便秘,尿黃,出汗,牙痛,耳鳴,全身不適等現象,一般不要驚慌,繼續艾灸這些症狀就會消失。這個時候可以艾灸足三里引火下行,還可以多喝水,必要時停灸或隔天艾灸,很快這樣的症狀就會消失。
10.有的人邊灸邊吃,這樣不好。一是不知道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性質的?屬寒還是屬溫,如果艾灸過程中,你邊吃邊艾灸,對於胃氣也是一個挑戰。有胃腸疾病的人千萬不要這么盲目施救。
11.艾灸的返病現象,在艾灸的過程中,往往有的人很快見效,而有的人遲遲不見效,這要看是什麼疾病病長多久另外人與人也不同,我們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疾病同一個症狀,同一種表現。
有返病現象很正常,沒有也很正常,不要刻意追求返病的現象。越是多次返病,就越證明病邪存留的撥爭狀態,也體現正氣在一點點積累。
參考鏈接:網路-艾灸條
⑩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怎麼操作
艾灸肚臍眼作為時下十分流行的一種養生方式,不過自己也要知道基本的操作方式,小心遇到騙子,現在電信詐騙多,庸醫那是更加的多,自己多懂點不是壞處。本期的 中醫養生 ,講講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
艾灸肚臍眼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艾炷直接灸
人平躺著,用艾灸罐又叫艾灸盒直接灸肚臍眼,以增強人的先天之力,也就是免疫力。或者用艾條直接灸,就是將點燃的艾條懸在肚臍的上方約1厘米左右,以覺得有溫熱的感覺為度,不可太熱。每次灸15~30分鍾,每日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全年可不定時灸3~5個療程,秋冬季施灸效果更佳。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疾病用此法防治效果較好,有過敏性鼻炎的,艾灸神闕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主要功效:對因體質素虛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隔姜灸
取新鮮生薑一塊,將新鮮生薑切成約0.3~0.5cm厚的薄片(大小比肚臍略大)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平放在肚臍上,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感到灼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稍許上提,使之離開皮膚片刻,稍停放下,亦可隨即更換艾炷。每次灸15~20分鍾,隔日1次,每月灸10次,冬至開始灸最好。隔姜灸是溫里通氣的,有人肚子里特別脹,大便老下不來,這樣的人只要不是熱性體質,屬於虛寒無力的,都可以用此法。
主要功效:對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諸症有預防作用。臍,俗稱肚臍眼。以現代醫學的觀點看,「臍」只是初生兒臍帶脫落後遺留下的一個瘢痕組織,但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此穴被認為是經絡之總樞,經氣之匯海,能司管人體諸經百脈。
隔鹽灸
用食鹽作間隔物而施灸的一種灸法,只適於臍部。其方法是:也是平躺著,以純凈乾燥的食鹽適量研細或炒熱,填平臍孔,再放上薑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於臍中,如隔姜灸樣施灸。加放薑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一般施灸3~9壯,對於急性病症可根據病情多灸,不拘壯數。
主要功效:此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證,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肚臍艾灸的操作方法:
步驟1:先按「足叄里」的穴位。
步驟2:利用艾草來熏腳部「叄陰交」的穴位約叄至四分鍾。
步驟3:然後熏肚部中間的「神闕」穴位。
步驟4:邊熏肚臍附近「氣池」的穴位,再一邊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從小腿至大腿位置作推拿,過程為15分鍾。然後再做另一支腳。
步驟5:以拳頭手位從腳側位置向上推,以疏通經絡和去水腫。
步驟6:利用茶花籽油和迷迭香香薰油按肚和作推脂。
步驟7:雙手按肚部的「劍凸」以下的穴位,避開肚臍位,向下推。
步驟8:再按肚臍右邊的「中樞」穴位。
步驟9:最後進行滅脂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