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禹治水採用的是什麼的辦法。
三皇五帝時期,大禹奉皇帝舜的命令,繼承父業,負責治理黃河水患。大禹總結吸收了父親鯀治水期間的經驗教訓,從堵截治水的方法中總結出了一套新的治水方法,疏導治水。
大禹治水圖
堯舜時期,黃河流域水文情況極不穩定,時常泛濫,嚴重影響沿岸百姓耕種生活。為解決洪水泛濫問題,堯召集部落首領進行商討,眾人皆舉薦鯀負責平息洪水災害,鯀採取障水法,在河岸兩邊建立堤壩,水漲多高,堤壩就建多高,如此消極工程未能解決水患,反而加重災情,治水九年期間,鯀治水不利,被當時繼位的舜降罪流放。
舜在位期間,同樣重視黃河水災一事,任命禹繼任治水之事,為了不重蹈覆轍,禹採用疏導方法來治理黃河泛濫問題,雖然工程極為浩大,但成效顯著,耗時十三年,大禹最終功成身退,載譽而歸。
自此從中國古代歷朝史書上記載的水災,雖時有發生,但都得到了較好的整治,漢唐之後,黃河流域的植被大幅減少,導致古都重鎮皆成為不毛之地,眾多的人文遺產消失殆盡,黃河流域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歷史上數度更改河道,瀕臨枯竭,沙土沉積導致河床抬升,地上河問題更是亟待解決。
進入現代以來,環境問題已上升至重要問題,人類與自然的抗爭也逐漸向和諧共處過渡,希望孕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能崇煥生機。
Ⅱ 大禹治水時,採用了什麼方法
禹根據山脈地形,採用疏導的方法,開溝掘渠,使洪水從江河流入大海。
大禹治水是古老簡單的故事,面對洪水泛濫,大禹的父親採用「堵」的方法,失敗了,被處死;大禹接過治水的重任,採用「疏」的辦法,成功了。這裡面對中華民族有一個非常偉大和重要的啟示,就是「疏導」。
大禹當時治水成功與否是決定民族命運的大事,人們紀錄大禹的故事就是記錄這件真實和偉大的實踐。可惜人們更多的是感激大禹的功勞,記住和學習更多的是「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感人事跡。其實,這事件對中華民族最最重要的啟示是「疏導」的思想及其辦法。比如對於人性的自私利己一面,建國以來很長時間是採用「堵」——批判、革命等辦法,企圖用強制、教育、宣傳甚至文化革命等手段讓人們改變自私的天性。這註定是失敗的反人類的,人們又窮又餓,後果很慘痛。而採用「疏導」思想和相對應的辦法,例如聯產承包責任制,利用人們的自私創造財富,所有人馬上吃飽了開始變富了!
對於大禹治水,我們歷史以來重點在於「三過家門而不入」來教育人們忘我奉獻,拚命工作,與「疏導」的核心思想對比,實質上是丟了西瓜撿芝麻。何況要人們都做到「三過家門而不入」,本身就是低概率低效率的。更深的講,人類的發展必然是有人類的天性決定的,所有政策和法規只能是順應人類天性才能不被歷史淘汰的。老子的《道德經》已經進行了道法自然的哲學論證。
歌頌任何一個帝王都是愚蠢的,他們即使相對「明君",相比於他們及其家族和小團體獲得的無數權力、經濟利益、無數享受等等,他們付出的是他們應盡責任的一小部分。真正偉大的永遠只有全體的人民!是我們最最可愛的無數人們,他們創造了所有的財富和所有的燦爛文化。
Ⅲ 大禹治水的方法是什麼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禹採取的是疏通的方法來治理水患
禹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Ⅳ 治水的好方法二年級
二年級治水的好方法如下:
1、疏通水庫湖泊河道河口,加深加寬過水斷面,炸除礁石,清除沉船樹木等泄水障礙物,裁彎取直,加大水流比降,提高泄洪能力。
2、建堤防,順河岸,湖岸,庫岸修建堤防護岸,不讓洪水溢出。
3、河道整治,多汊河道和分汊水道修建丁壩順壩,塞支強干,理順水流。
4、建攔河壩或活動壩,人工調節流量,削減洪峰。
5、植樹造林,種植草皮,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以減小汛期來自地面逕流和地下水逕流量,以減小河流泥沙來源。
6、治理河流水庫上遊河岸,防止垮山,滑坡和泥石流,以減小河流泥沙來源。
中國古代治水名人:
1、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李冰治水
李冰,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他征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3、王景治水
自古以來,黃河就在中原大地上不斷地決口和改道,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和痛苦。黃河泛濫不止,漢政府幾次堵決口都不成功,黃河還有個支流,從滎陽附近分出,叫做汴渠。發大水時,汴渠便被沖得一塌糊塗,漢明帝即位之前,黃河兩岸的百姓受水害已經長達60餘年了。到明帝劉庄在位時,出現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在治水方面頗有成果。
Ⅳ 大禹治水時,採用了什麼方法
1、主要採用了疏通的辦法,而不是堵的辦法;
2、詳解如下: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古代的漢族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Ⅵ 大禹治水採用什麼方法什麼和什麼
大禹治水主要用的是開通河道,疏導洪水的法。神話傳說中有應龍助陣,現在的黃河、長江、淮河等等大小河流都是應龍尾巴在地面掃出來的,大禹因治水有功,深受當時人民愛戴,繼而接替舜統治天下,後禹的兒子啟,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王位的傳承也由禪讓制改為世襲制,標志著中國進入到私有制時代,是劃時代的進步!
Ⅶ 預防的治水方法
(一)地表預防治水
地面防水,主要方法是採取開挖排水溝和河流改道等措施,防止地表水進入礦坑。其主要目的和任務是防止地表河流、水體等在大氣降雨時,因洪峰水量增大發生倒灌、下滲,使大量地表水進入礦坑。因此,地面防水必須根據礦區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礦床水文地質條件,採用綜合措施,以防為主,防排結合。
(二)井下預防治水
井下礦山除了應做好地面防水,主要還應做好井下防治水,井上井下防治水相互配合,絕不能偏執一方。井下預防治水方法的主要內容和措施有以下五種。
1.深層局部疏干
深層局部疏干,是指在深部弱含水層中進行局部疏干,既不要求將含水層自原始水位一定疏干到采礦水平,也不要求將含水層自原始水位疏干到某個允許水平的降壓疏干,而只是利用下層弱含水層的弱透水性,僅僅疏干所開采礦體周圍的一個小的局部范圍。
2.正確選擇開采順序
井下防水的首要內容是合理布局開采方案,正確使用采礦方法。比如,礦體開采順序(自下而上,還是自上而下?)和方式(前進式還是後退式?)的選擇;井巷布置一般應遵循先簡單、後復雜的原則;在強含水層或地表水體下開采時,應考慮先開采深部後開采淺部;采礦方法應盡量選用房柱法或充填法,避免採用極易破壞頂板的崩落法。
3.留設防水礦柱
當開采礦體與可能溝通破碎帶或溶洞等導水體時,為了防止突然涌水,可以預留一定厚度和一定寬度的礦(岩)柱,以保證采礦安全,這種礦(岩)柱稱為防水礦(岩)柱。
應留設防水礦柱的情況很多,比如:礦體被斷層錯動而與強含水層直接接觸;礦體頂板為破碎帶或風化的鬆散岩層;礦層某一部分與強含水層接觸或過於靠近等。只要存在地下水的威脅,有必要時都應該留設防水礦柱。
留設防水礦(岩)柱的尺寸大小是一個難題,它既要考慮安全,又要考慮經濟合理。防水礦(岩)柱尺寸的大小,既與水頭壓力大小有關,又與圍岩強度、產狀、形態、岩性以及是否存在構造面等破碎程度有關,同時還與采礦方法和采空區尺寸和形狀有關。目前,尚沒有一個能夠准確地確定出防水礦柱尺寸大小的公認的方法或公式,多數情況下是根據具體條件和實際經驗來確定。一般來說,對於在地表水體和強含水層下采礦時,基本原則是:防水礦柱的尺寸必須大於導水裂隙帶的高度。當礦體側面直接與含水層接觸時,一般採用斯列薩列夫公式確定礦柱的寬度:
雙層水位礦床地下水深層局部疏干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式中:α為礦柱寬度(m);L為礦體采高(m);Kp為礦體抗壓強度(kg/cm2);P為作用於礦柱的靜水壓力(kg/cm2)。
這個公式只在理想狀態下可以採用,實際情況往往要復雜得多,應用時通常加用2~5倍的安全系數。
4.修建防水閘門
井下礦山,在主要開采水平的采礦區以外不遠的巷道出口和重要設施通道處,一般都應該修建防水閘門。這樣,萬一發生突水,可以將大水堵截在重要設施(如配電室,水泵房等)范圍以外,以防波及到全礦井,將危害和損失可以減少到最小程度。
5.超前探水
井下突水的危害性,不僅在於其水量大、水壓高,更重要的是其突然性。因此,超前探水、查明掘進工作面前方、側面及頂、底板方向的水情,做到施工心中有數,有疑必掘,先探後掘,是確保大水礦床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措施。尤其靠近地下水患異常地段(如強含水層、斷層帶、老窯積水區、流沙層、溶洞等),都應超前探水,以防萬一,避免水患。
Ⅷ 大禹治水使用什麼方法獲得成功
大禹治水的傳說故事,歷來傳頌不絕。堯的時代洪水已泛濫成災,為患下民。《孟子·滕文公上》所載孟子對洪水時期的敘述,最為生動逼真,他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獸蹄鳥跡之道交於中國。」由於洪水為害,人們生存極其艱難,故爾滿目荒蕪,荊榛遍野,野獸出沒,人煙稀少。堯用鯀治水,9年無功。《尚書·洪範》說:「昔鯀堙洪水。」《山海經·海內經》中有個神話,說鯀偷竊了天帝的寶物「息壤」,這是一塊長生不止、能堆山成堤的寶土,鯀用它去堙塞洪水,但不見成效。從此中可以推測,鯀治水患的方法很成問題,主要是用壅塞的辦法,水無處可去,東堵西決,此堵彼溢,仍然為患,所以治水9年,「績用弗成」。
禹受命治水,並有益和後稷作助手。他「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故「勞身焦思」,發憤治好水患。禹這個人聰慧機敏,勤懇踏實,言行一致,又能身為表率。他走遍天下,「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攆(攆是一種登山用具,置於盾下,上山前齒短,後齒長;下山前齒長,後齒短)」,踏勘水情地勢,規劃治水大計。
禹治洪水採用的方法,大約是接受其父失敗的教訓,以疏導為主。如孟子所說,「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不是用人力去與大自然對抗,而是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給洪水找出路,所以他是「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洪水導入長江,排入大海,終於有所歸依。黃河為害最甚,所以大禹治水時,在黃河上下得功夫最多。他上溯黃河源頭,從積石山疏導到龍門,然後南到華陰,東折至砥柱(修三門峽水庫時已炸掉),又至孟津等處。「禹以為河從來者高,水湍悍,難以行平地,數為敗,乃廝(義為分)二渠以引其河」。
由於黃河上游地勢高,到中下游平原地區,水勢太急,容易成災,故分其水勢,開引渠道,最後輸入渤海。另外《墨子·兼愛中》有禹「鑿為龍門」的傳說。《呂氏春秋·愛類篇》有較詳細的記述:「昔上古龍門未開,呂梁未發,河出孟門,大 溢逆流,無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盡皆滅之,名曰「鴻水」。禹於是疏河決江。」是說在大禹治水以前,黃河沒有龍門以下的河道,水蓄不泄,一片汪洋澤國;大禹鑿龍門、發呂梁,將水引至下游,導入大海,才解除了水患。東漢高誘說:「龍門,河之厄,在左馮翊夏陽之北。」即今山西河津縣與陝西韓城縣之間黃河峽谷上的禹門口。《水經注》卷四記:「昔者,大禹導河積石,疏決梁山,謂斯處也。即經所謂龍門矣。《魏土地記》曰:「梁山北有龍門山,大禹所鑿,通孟津河口,廣八十步。岩際鐫跡,遺功尚存。」這就是悅,禹鑿龍門的傳說,曾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的真實事跡,還有人去龍門觀察過鑿山的痕跡。
大禹治水,最感人的是關於他本身的傳說。他在治水中表現的艱苦卓絕的作風,忘我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歷久彌新。間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顧及兒女私情。《莊子·天下篇》載:「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書》所述的,是禹娶塗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墮地,他沒有見過一面。孟子說,「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中所載,是「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無論8年還是13年,總之是很長時間。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聖也,而形勞天下如此。」意思是說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競至於形容憔悴,大腿上沒剩下多少肉,小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禹的形象,就是這樣一位茹苦救世的聖人。
禹在治水的過程中,同時注意人民生計,指導發展農業生產,特別是治水患時就考慮到興修水利,修築溝渠,使其兼具排水和灌溉的功能。《尚書》中有「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即不但疏通大江大河,還開通了田間溝渠。《史記·五帝本紀》還說;「(禹)令稷予眾庶稻,可種卑濕。命後稷予眾庶難得之食。食少,調有餘相給,以均諸侯。」一方面救濟災民,一方面組織農業生產,提倡種植水稻。所以在先秦時期人們的心目中,禹和後稷同為農耕的始祖,後稷尚且是繼承禹的事業。《詩經·閉宮》說:「(後稷)奄有下國,俾民稼穡。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纘禹之緒。」《論語·憲問》中說:「禹稷躬稼而有天下。」顯然,大禹教民耕種與治理洪水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Ⅸ 大禹治水採取的什麼方法
採取的是疏導的方法。
Ⅹ 治水的方法有哪些
治水的方法有很多,大致歸納如下:
1、疏通: 疏浚水庫湖泊河道河口,加深加寬過水斷面,炸除礁石,清除沉船樹木等泄水障礙物,裁彎取直,加大水流比降,提高泄洪能力。
2、建堤防: 順河岸,湖岸,庫岸修建堤防護岸,不讓洪水溢出。
3、河道整治: 多汊河道和分汊水道修建丁壩順壩,塞支強干,理順水流。
4、建攔河壩或活動壩,人工調節流量,削減洪峰。
5、植樹造林,種植草皮,保護流域生態環境,以減小汛期來自地面逕流和地下水逕流量,以減小河流泥沙來源。
6、治理河流水庫上遊河岸,防止垮山,滑坡和泥石流,以減小河流泥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