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醫治療的方法有哪些
中醫的治療方法很多,但是歸納起來大體可分為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
汗法是運用各種發汗葯物組成方劑,來開泄腠理,逐邪外出的一種方法。比如日常生活中有人偶感寒涼,老年人往往提醒要喝碗薑糖水或酸辣湯,發一發汗,就不容易患感冒了。因為生薑或辣椒都是辛散之物,趁熱喝下去,可以擴張周圍小血管,刺激毛孔發汗,驅散體表寒邪。汗法的基本道理也是這樣。常用的方劑有桂枝湯、銀翅散等。
吐法是利用催吐葯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涌吐而出的一種方法。吐法大都用於病情嚴重急迫,必須迅速吐出的積結實證。如痰涎壅塞、食停胃脘或誤食的毒物還在胃中,都急需用吐法救治。金元時代的大名醫張子和就很擅長這種治法,提倡「攻病三法」(汗、吐、下),喜用峻烈的瀉劑和吐劑。他在《儒門事親》一書中有記載:一位患風癇病的婦女,偶吃一種像蔥一樣的章,吐涎如膠,大約有一二斗,不想從此不再發病,而且身體也一天天健壯起來。張子和對這件事很重視,他走訪了許多人才知道這種像蔥一樣的草叫「憨蔥苗」,在《本草經》中稱「藜蘆苗」。從這件事以後,張子和認識了吐法的重要,高興地說,「亦偶得吐法耳」。
下法是運用瀉下葯物攻逐體內結滯(如宿食、水飲、瘀血等)的一種方法。這種治法可以排除蓄積,起到推陳出新的作用。《儒門事親·偶有所遇厥疾獲療記》中記載,有一次,張子和看見一個小孩因為誤吞銅鐵而患病,身體很瘦弱,足不勝身。那時正好是六七月份,淫雨不止,沒有木柴煮飯,小孩挨餓幾天。一天早晨,鄰居牛死了,煮牛肉葵菜飯吃,病孩乘機飽吃一頓。不久,覺腸中痛,泄注如傾,瀉下所誤吞的東西。張子和因而明白《內經》中所說的「肝苦急,食甘以緩之」的道理。因「牛肉、大棗、葵菜皆甘物也,故能寬緩腸胃。且腸中久空,又遇甘滑之物,此銅鐵所以下也」。張子和高興地說:「亦偶得瀉法耳。」
和法是通過調整人體機能,達到祛病除邪的目的一種方法。病邪既不在里,又不在表,或者氣血營衛不和,或者臟腑關系失調,採用汗、吐、下、溫、清、補、消都不適宜的,就可以採用和解的方法。目前許多中醫都用「加味逍遙丸」來治慢性肝炎,這種葯也是一種和劑。
溫法是用溫性或熱性葯物補益陽氣、驅除寒邪的一種治法。人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桂皮、生薑等,胃中常有一種燥熱的感覺,不僅食慾增加,消化旺盛,甚至整個身子都會有熱感,於是我們就說這類東西屬於熱葯。使用溫熱葯可以起到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溫經散寒等作用。
清法是用寒涼葯物以達到清熱作用的一種治療方法。人們在氣候酷熱、氣悶難忍的時候,常喜歡吹風納涼,冷飲冰水,目的是為了消除煩熱。由此推論,遇到內熱燔熾、煩渴神昏的病證,服用苦寒清涼葯物,也能達到清熱的作用。
補法是運用補葯補益人體氣血,增強體質,達到扶正祛邪作用的一種治法。補法有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的種種區別。醫聖張仲景用當歸羊肉湯治癒貧窮百姓的故事被傳為佳話。
消法是採用消食、化瘀、軟堅、化痰、化濕、利水等葯物,對慢性積聚脹滿進行漸消緩散而不傷正氣的一種治療方法。
中醫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對於上述八法的運用是相當靈活的。由於有不少病的情況相當復雜,往往不是單獨使用某法,而是把許多治療方法配合起來使用,如汗下並用、溫清並用、攻補並用、消補並用等等。除去「八法」之外,歷代醫家還提出了許多其他的治法,並且還創造了相當豐富的外治法。如熏蒸法、洗浴法、敷貼法、熨法、含漱法、塞法、摩擦法、撲粉法、起泡法、探吐法、導引法等。
中醫靈活運用八法以及其他方法治病的向時必須遵守一些原則。
第一條原則是治病必求於本。「本」,指的是疾病的本質。「必求於本」,是強調一定要透過錯綜復雜的現象,抓住疾病的實質,找出治療的關鍵。有些疾病的症狀往往是很復雜的,在一大堆頭緒紛亂的症狀中,不僅有主次本末、輕重緩急的區別,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某些假象。所以,中醫治病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識別那些「真熱假寒」、「真寒假熱」、「至虛有盛候」(真虛假實)、「大實有贏狀」(真實假虛)的虛假證狀。否則寒熱不分,虛實不辨,以假當真,被表面現象所迷惑,非但治不好病,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第二條原則是扶正祛邪。中醫認為,一切病證都是正邪雙方力量的消長變化所造成的。「正」,指人體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邪」,指病邪。「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意思是說,人體的正氣旺盛,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犯;相反,受了病邪的侵犯,人體的正氣就要受到損傷。所以醫生治病的時候,一定要努力扶助人的正氣,增強人的體質,同時又要設法驅除病邪,以求邪去正復,使疾病朝著治癒的方面轉化。這一原則就叫做扶正祛邪。
在治病的時候,首先要看正邪雙方的盛衰情況,如果病邪顯著而正氣又不太虛,應以「祛邪」為主,如果正氣虛而病邪不盛,則應以「扶正」為主,如果正氣已虛而病邪又盛,就應該採用「扶正」和「祛邪」兼施的原則。但應該注意的是,扶助正氣不要造成「留邪」的惡果。有些人得了病,總喜歡服補葯,而庸醫也喜歡投人所好。結果往往「閉門留寇」,遺害很多。尤其是有些急性傳染病,發病急遽,如果正氣不很虛弱,更應該及時驅邪。另一種情況是祛邪不要傷害正氣。《紅樓夢》中的胡太醫就不懂得這個道理。他在給睛雯治病的時候就犯了祛邪傷正的大忌。晴雯本來是偶感風寒的小病,可是胡大醫卻搬出了一大堆紫蘇、桔梗、防風、荊芥等解表葯,又用上了枳實、麻黃一類的猛峻葯物。這就難怪賈寶玉罵他「該死,該死」。賈寶玉說:「雖疏散,也不可太過。舊年我病了,卻是傷寒,內里飲食停滯……還禁不起麻黃、石膏、枳實等虎狼葯。我和你們(指丫環們)就如……那才開的白海棠似的。我禁不起的葯,你們哪裡禁得起?」
除上述原則外,還有正治反治、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等原則,以及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原則等等。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醫治療的原則,始終貫徹了從整體出發,又聯系時間、地點和人的各種不同的情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精神。
B. 中醫是怎麼治療的
正治與反治都是抓住疾病本質的治療方法。
1.正治法是指一般正常情況常用治法,即採用性能與疾病本質相反的葯物來治療的方法。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的原則,都是逆病象而治,故又稱「逆治」。
「寒者熱之」,即寒證用熱葯治療。如表寒證用辛溫解表法;里寒證用溫補法;陰疽流注用溫補和陽法等。
「熱者寒之」,即熱證用寒葯治療。如流腦、乙腦等溫熱病用清熱解毒法;血熱出血,用清熱涼血法,里熱實證,用清熱瀉火法等。
2.反治法是指反常、少用的治法,即採用性能和疾病表面現象相同的葯物來治療的方法。如「寒因寒用、熱因熱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的原則。這是因為某些復雜嚴重的疾病,其臨床表現與病變本質不符,出現真寒假熱、真熱假寒、實證如虛、虛證如實的假象,故在辨證論治時必須透過現象,治其本質,採用順從病象的治法,故稱為「反治」或「從治法」。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對某些有寒象的病證用寒葯治療。本法適用於真熱假寒證(里熱表寒、內熱外寒)。例如肺炎病人,高熱而又有四肢厥冷,中醫稱之為熱厥證。這是由於邪熱內熾,里熱太甚,陽郁於內,陰格於外,陽氣不能暢達四肢所致。這種病理變化叫「陽盛格陰」,治宜用寒葯解除真熱。
「熱因熱用」,是以熱治熱,即對某些有熱象的病證用熱葯治療。本法適用於真寒假熱證(里寒表熱,內寒外熱)。如亡陽虛脫的病人,本質是陽衰內寒,陰邪太盛,格陽於外,致使陽氣上浮反見面紅、心煩、發熱感等「假熱」現象,中醫稱之為戴陽證,治宜用溫熱的人參、附子回陽救逆。
以上所說的反治法主要是針對疾病所反映於外的現象而言,看來它雖與正治法相反,且具體措施各有不同,但從根本上講,與正治法是完全一致的,都是針對疾病本質而設的治療法則。
C. 中醫治療的八法是哪些
中醫內治八法主要是指在辨證的基礎上內服中草葯。過去總結為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其中吐法不常使用,有人代之以理氣法。汗法又稱解表法。針對表寒或表熱,用辛溫或辛涼葯物發汗來疏散表邪。吐法是用催吐葯物治療上焦阻塞,使食物或痰涎吐出的方法。由於葯物毒性大、作用劇烈,現已很少使用。下法主要用於通利大便以排除腸內積滯、葯滌突熱、攻逐體內積水。細分為寒下、溫下、潤下等法。和法用於調整臟腑功能的盛衰,主治病在半表半里,如調和肝脾、腸胃等。 [1]
溫法用於回陰救逆、溫中祛寒,治療里寒諸症,如陰盛陽衰、脾胃虛寒等。清法用於里熱熾盛諸症,又分清熱瀉火、滋陰清熱、清臟腑熱等。消法用於消導食滯、消散包塊。凡食積、氣積、血積等實症均可使用。它比下法緩和,使各種積聚漸消緩散。補法用於增強體質,治療各種虛弱癥候,又細分為補氣、補血、滋陰、助陽四法。中醫在臨床治療中並不完全局限於以上八法,常根據個人經驗和患者特點對症下葯,靈活運用。
D. 中醫的治療有哪些方法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E.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前面已經詳細講過,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就是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那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用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虛實「辨證」也是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診斷上。
F. 中醫的治療方法是怎樣的
陰陽這一「標志」,是表示機體處於優勢還是處於劣勢的一種狀態。在一般的戰斗中(指戰場上的戰斗),在處於優勢而不斷向敵人發起進攻的時期,或是處於劣勢而不得不採取守衛的時期,其戰術是完全不同的。
機體內的戰斗也是這樣。當機體處於優勢,即在「陽」的時期里,由於體力(即戰鬥力)仍然非常旺盛,就會主動出擊,由此身體如同戰斗進入白熱化狀態那樣而出現發燒、出汗、說胡話、躁動不安、臉色發紅等症狀。這樣,在治療上就要以讓患者出汗、嘔吐或者腹瀉等積極用體力去戰勝敵人的處方為原則。
相反,在處於劣勢的「陰」的時期里,就必須像戰場上所採取的利用戰壕去進行守衛的消極戰術那樣,去保存剩下來的較少體力,通過各個擊破的辦法,逐漸地消滅敵人。具體來說,就是要採用保暖、促進血液循環、恢復體力的處方,慢慢使身體康復。
由於在「陽」的時期與「陰」的時期,其處方性質完全不同,所以在診斷時,如果將「陰陽」診斷錯了,有時就會導致難以挽回的後果。上面提到的虛實「辨證」也同樣如此。當處於實證狀態時,就要把不利於身體的外邪排出。相反,在虛證時,就要補充身體的正氣。這樣看來,虛實的診斷同陰陽的診斷是一樣的,如果將虛實弄顛倒了,同樣也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事實說明,中醫治療的根本所在就是在診斷上。
G. 中醫有哪些治療手段
您可以選擇「多睦健康」,去日本進行治療,日本的技術是比較尖端的,日本許多好醫院也和多睦健康有合作,相信能夠對您的治療產生幫助。您可以進入我們的官網詳細查看,有許多患者都通過我們機構進行治療,且取得了顯著效果。
H. 中醫看病的方法
中醫看病採用「四診」,即望、聞、問、切。
望診,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體和局部的情況聞診,聞就是用耳朵聽,用鼻子聞。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神。有神為眼睛明亮, 神志清楚, 語言流暢, 反應靈敏;無神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滯, 反應遲鈍, 語無倫次。局部的望診, 主要是望舌, 舌的不同部位代表不同的臟腑, 望舌包括望舌質和望舌苔兩方面。
指摸脈象。望聞問切,合稱四診。切診是指用手觸按病人身體,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種方法。 切脈又稱診脈,是醫者用手指按其腕後撓動脈搏動處,藉以體察脈象變化,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脈象是寸、關、尺三部都有脈在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一息搏動四至五次,謂之平脈。
I. 中醫有哪些治療方法
中國中醫學博大精深淵遠流長,從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亞細亞大地之時,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點到面連接起來,形成燎原之勢,逐漸的融化在文明時代的光華之中。從此,中國醫葯學的文明史開始了。
早在兩千年以前我國的醫學就完成了它的基本體系。如集生理學、病理學、治療學於一身的《黃帝內經》、對於急性病和熱性病都有系統記載的《傷寒論》、闡述慢性病治療法的《金匱要略》,以及關於葯物學基本理論的《神農本草經》等等,這些都是我國基礎醫學的重要文獻。兩千年來,我國的醫學就憑借這些基礎,不斷地延續發展;當然這期間也有不少新的發現。現在將各種排毒治療方法分類說明於下:
一、湯液法——這是利用各種植物、動物、礦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一般所謂漢葯,有丸、散、膏各種葯劑,但口服的葯劑,多半為湯液。湯液可以說是葯物治療用品的總稱。在我國有一種說法「有四隻腳,而不能吃的,只有桌子而已」,可見在中國,食物種類繁多,製作湯液的材料,更是不勝枚舉。只要是湯葯必能食用,能食用的都可以算是食物,所以湯液與食物並無多大的差別。傳說製作湯液的始祖——伊尹,是個出身廚師的宰相。
二、針灸——此乃以針灸刺激某部位經穴(渦)的疾病治療法。針是以金、銀、鐵等製成的;施灸時要使用艾草。用針灸治療疾病,不但效果奇佳,而且不會有任何痛苦,這點許多有的外國友人驚嘆不已。
三、按摩——按摩的方法有捶打、施壓及揉擦三種。有很多人都將按摩與「馬殺雞」混為一談,這是錯誤的觀念。事實上,「馬殺雞」起源於西洋,它和我國傳統的按摩治療,大不相同。
四、導引——這是利用醫學上特殊體操的醫療方式,這種體操與太極拳有很密切的關聯。
五、食治——即食物治療法的簡稱,本書所要闡述的重點,就是這種食物治療法。
六、其他——除了上述幾種醫療方式之外,還有外治法及吸角療法與其他等等;由此可見中國醫學確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所謂外治法,就是將加工後的葯物,貼在患部表皮的治療方式;而利用吸葫蘆陰壓的方式,即吸角療法。
J. 中葯治病屬於中醫治病的那種基本方法
寶寶感冒咳嗽厲害,可以給予霧化吸入止咳葯物口服及抗感染治療,是最有效的方法。
當寶寶出現咳嗽時,建議到醫院找小兒呼吸內科就診,行常規的體格檢查。查看患兒口腔咽部聽診,雙肺有無乾性羅音,聽診心臟有吳雜音,查看腹部有無脹氣,可行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測定,必要時可行胸片,檢查了解雙肺及支氣管有無感染,根據血常規及c反應蛋白測定結果判斷是否存在病毒或者細菌等病原體感染可能,必要時行支原體、衣原體抗體檢測,有助於排查有無支原體衣原體感染所致呼吸道的炎症。給予合理的規范的治療措施。大多可以取得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