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加強海參監管的最佳方法

加強海參監管的最佳方法

發布時間:2022-05-30 02:48:31

如何加強監管

監管職責仍不清。實施「先照後證」制度後,相應的配套措施尚未到位,涉及工商部門與其他審批部門的職責界限不明確,許可項目、經營范圍核定沒有規范,仍出現監管缺位、責任推諉等現象。

監管手段跟不上。改革後,監管手段以行政手段為主轉變為信用約束為主,企業在獲得更多自主權的同時,要靠自律提高企業信用水平。各部門通過抽查企業信用公示進行監管。而現有的信息技術手段無法支撐信用約束監管理念,企業年報、部門監管信息共享等無法全面實現,現有的執法人員、裝備、執法方式也無法滿足監管的需要。

法律、法規和規定不完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與法治建設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而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和規定已不適應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的要求。目前後續監管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及時跟進,制度配套不清晰,給監管部門執法帶來一定難度。

② 海洋食品的安全問題產生原因有哪些

1、在原生海域捕撈的海洋食品,環境影響造成的鉛、汞等含量超標,已成為近幾年一些理性消費者對海洋食品引起警覺的原因之一。養殖環節,靠人工養殖的海洋食品,由於企業對短期利潤的看重而忽視安全問題。在一些加工環節,由於初級產品往往需要再加工,不良攤販、錯誤的添加化學制劑等等,都會給海產品的食用安全帶來隱患。

2、海洋污染對海洋食品的影響。工業廢料、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和生活垃圾填海等原因,造成海洋生物中聚積毒素。

3、養殖場大量投入,造成資源混亂。養殖過程中的污水經過多次物化、生化反應,所含污染物類型復雜,排入海中破環生態平衡。

4、食品加工過程不科學不規范。為了經濟利益,食品加工商在海洋食品加工過程中投入過量的添加劑和保鮮劑。

(2)加強海參監管的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海帶:海帶主要含有鈣,磷,鐵,鉀,碘及維生素B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海帶性味咸,寒,患有關節炎等疾病用戶應忌食用。

2、紫菜:紫菜主要含有無機鹽、蛋白質等營養成分,中醫認為紫菜性味甘,咸,寒,紫菜含有一定量的血尿酸,被人體吸收後,能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使關節炎的症狀加重。因此患有關節炎用戶忌食用。

3、海參:海參主要含有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鈣磷,,鐵等營養成分,海參性味咸,溫,因海參為高蛋白食物,蛋白的代謝產物酸性成分較多,尿酸為酸性成分的一部分,尿酸排泄不及,被人體吸收後,在關節中形成尿酸鹽結晶,加重關節炎及痛風患者的病情。所以患有癌症、關節炎及痛風用戶應忌食用。

③ 大棚養殖海參常見病及預防

1 刺參育苗期的重要疾病

1.1 爛邊病

該病多在每年6~7月份耳狀幼體階段發生,死亡率一般較高。2003~2004年度在山東省蓬萊、長島、皎南等地的海參育苗場廣泛流行,死亡率可達90%。

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在顯微鏡下耳狀幼體邊緣突起處組織增生,顏色加深變黑,邊緣變得模糊不清,逐步潰爛,最後整個幼體解體消失。經蘇木一伊紅染色發現細胞核固縮深染,組織細胞壞死。存活個體的發育遲緩、變態率低,即使幼體能變態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研究分析表明弧菌(Vibrio lentus)是爛邊病的致病原之一。通過病原菌對常用葯物的敏感性檢測,只有呋喃類抗菌素對該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預防時可採取3+3的形式,即用葯3d停葯3d的方式進行葯物全池潑灑,用葯劑量為3×10-6:而治療時,劑量升高到5×1 0-6,每日施葯1次,直至痊癒。

1.2 爛胃病

此病多在大耳狀幼體後期發生,每年6~7月高溫期和幼體培育密度大時更容易發病。該病在山東、遼寧兩省都有發現,發病率有逐年升高之勢。其死亡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幼體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邊界限變得模糊不清,繼而萎縮變小、變形,嚴重時整個胃壁發生糜爛,最終可導致幼體死亡。患病幼體攝食能力下降或不攝食,發育遲緩、形態大小不齊,從耳狀幼體到樽形幼體變態率低。

發病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餌料品質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澱變質的單胞藻餌料,或餌料營養單一如單獨投喂金藻類、扁藻等餌料。另一方面,一些細菌感染幼體也可以導致此病發生。筆者現已分離到致病菌2株,其分類鑒定正在進行之中。

防治措施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投喂新鮮適口的餌料如角毛藻、鹽藻或海洋酵母,滿足幼體發育和生長的需要:另一方面適當加大換水量,減少水體中細菌數量,配合使用呋喃類抗菌素3×l0-6~5×10—6葯浴有良好療效。

l. 3 化板症

此症也稱為「滑板病」、「脫板病」和「解體病」,多在樽形幼體向五觸手幼體變態和幼體附板後的稚參時發生,是刺參育苗後期危害最為嚴重和普遍發生的一種流行疾病。該病傳染性很強,發病快,數天內死亡率可近l00%。

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附著的幼體收縮不伸展,觸手收縮,活力下降,附著力差,並逐漸失去附著在附著基上的能力而沉落池底。在光學顯微鏡下,患病幼體表皮出現褐色『銹』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參體外包被一層透明的薄膜,皮膚逐步潰爛直至解體,骨片散落。鏡檢池底可見大量骨片。

分析研究表明:有三株革蘭氏陰性細菌可引起此症,具有病原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現已鑒定出一株弧菌為致病菌之一。在防治措施上:一方面,採用二次砂濾或紫外線消毒的方法,並及時清除殘餌、糞便、有機物等,適時倒池,盡量減少養殖用水中病菌數量;另一方面,重視投餌的質量和數量,特別是通過消毒處理確保海泥和鼠尾藻等餌料不攜帶重要致病原。另外,應定時鏡檢,觀察幼體攝食、活動及健康狀況。發現病情,在池中潑灑喹諾酮類抗菌素,以葯浴和口服同時處理進行治療。

1.4 氣泡病

多在耳狀幼體培育期出現,死亡率較低。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幼體體內吞有氣泡,攝食能力下降或不攝食,最終也可導致幼體死亡。

有報道認為該病是由於通氣量過大,使幼體吞食過多氣泡而導致的。因此,可通過調整通氣量,避免充氣過大過強或者採取間歇充氣的方法,即每2 h通氣30 min斷續充氣可以解決氣泡病的發生。

2 稚參培育階段(度夏期)

2. l 細菌性潰爛病

稚參培育階段正值夏季高溫季節,加上培養密度一般比較大,此病發生率很高,傳染速度快,尤其是5 mm以內的稚參,容易患病死亡,一經發生很快就會波及全池,難於控制,在短期內可使全池稚參覆滅。

發病症狀主要表現為:患病稚參的活力減弱,附著力也相應減弱,攝食能力下降,繼而身體收縮,變成乳白色球狀,並伴隨著局部組織潰爛,而後潰爛面積逐漸擴大,軀體大部分爛掉,骨片散落,最後整個參體解體而在附著基上只留下一個白色印痕。

該病主要是細菌感染所致,具體菌種未見報道。致病微生物在附著板上繁殖很快,使附著板上出現藍色、粉紅色或紫紅色的菌落。凡有上述菌落蔓延的附著板上,稚參很容易引起潰爛病而死亡,直至解體。

據張群樂等報道,使用土黴素、呋喃西林3×l0-6~5×l0-6,2~3 d後能基本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疾病的蔓延。

2.2 盾纖毛蟲病

在夏季高溫季節,水溫在20℃左右,海參幼體附板後的2~3d易暴發此病。未見在海參浮游幼體時期發生。該病感染率高,傳染快,短時間內可造成稚參的大規模死亡。2004年6~7月,該病在山東長島、蓬萊流行甚廣。

當稚參活力弱時,在顯微鏡下可見纖毛蟲攻擊參體造成創口後,繼而侵入組織內部,在海參體內大量繁殖,致使海參幼體解體死亡。

通過活體觀察、掃描電鏡、銀浸法染色對其形態學作了初步研究,經鑒定為盾纖毛蟲類,嗜污科,種名待定。纖毛蟲活體外觀呈瓜子形,皮膜薄,無缺刻,新鮮分離得到的蟲體平均大小為38.4 im×21.7 im。微生物分離和顯微觀察顯示:該病多由細菌和纖毛蟲協同致病。首先,先由細菌感染致使稚參活力減弱,然後遭到纖毛蟲的攻擊而使稚參死亡。

該病的防治措施包括: (1)養殖用水應嚴格沙濾和300目網濾處理。(2)及時清除池底污物,勤刷附著基,適時倒池。(3)餌料應經過葯物處理後再投喂,殺滅餌料中的致病菌和纖毛蟲等寄生蟲。(4)在育苗池中,配合使用合適的抗菌素,以保障海參幼體強健不受細菌的感染,從而抵禦纖毛蟲的攻擊。

3 幼體培育及養成階段

3.1 腐皮綜合症

該症也稱「皮膚潰爛病」,「化皮病」,是當前養殖刺參最常見的疾病,危害最為嚴重。越冬保苗期幼參和養成期海參均可被感染發病,但幼參的感染率、發病率和死亡率都高於成參,感染率很高,一旦發病很快就會蔓延至全池,死亡率可達90%以上,屬急性死亡。每年的l~3月份養殖水體溫度較低時(8℃以下)是發病高峰。

初期感染的病參多有搖頭現象,口部出現局部性感染,表現為觸手黑濁,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口部腫脹、不能收縮與閉合,繼而大部分海參會出現排臟現象;中期感染的刺參身體收縮、僵直,體色變暗,但肉刺變白、禿鈍,口腹部先出現小面積潰瘍,形成小的藍白色斑點;感染末期病參的病灶擴大、潰瘍處增多,表皮大面積腐爛,最後導致海參死亡,溶化為鼻涕狀的膠體。

根據感染初期和後期多例病參病灶部位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觀察、對比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感染初期病灶部位以假單胞菌屬的Pseudoalteromonas ifaciens和弧菌屬的燦爛弧菌(Hbrio splendis)為優勢菌l71,感染後期由於刺參表皮受細菌的侵襲腐蝕作用形成體表創傷面,易於使黴菌和寄生蟲富集和生長造成繼發性感染,加劇海參的死亡速度。

防治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1)購買參苗時應實施種苗健康檢查措施,肉眼檢查應選擇體表無損傷、肉刺完整、身體自然伸展、活力好、攝食能力強、所排糞便較干呈條狀的參苗為佳。有條件者可採用顯微觀察和微生物分離等手段確認其健康程度。(2)投放苗種的密度適宜,保持良好的水質和底質環境。(3)採取「冬病秋治」策略,入冬前後定期施用底質改良劑以氧化池底有機物,殺滅病原微生物,改善海參棲息環境;同時趁海參能夠攝食時投喂專用抗菌葯物,使海參在冬季時體內積累一定葯物濃度以達到抗病效果,使海參安全越冬。(4)巡池觀察海參活動狀態,體表變化,攝食與糞便情況,池底清潔狀況;定時測量水質指標和生長速度。發現海參患病後,應遵循「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及時將身體已經嚴重腐爛的個體揀出後進行掩埋處理。未發病和病輕的個體可用氨基糖苷類抗菌素,以葯浴和口服同時進行治療。(5)有鍋爐或地下水條件時,可提溫保苗,保持較高的溫度(14"(2以上),提高海參攝食與抗病能力。

3.2 黴菌病

每年的4-8月份為黴菌病的高發期,幼參和成參都會患病,但在育苗期未見此病發生。目前尚未發現黴菌病導致海參大批死亡的病例。

典型的外觀症狀為參體水腫或表皮腐爛。發生水腫的個體通體鼓脹,皮膚薄而透明,色素減褪,觸摸參體有柔軟的感覺。表皮發生腐爛的個體,棘刺尖處先發白,然後以棘刺為中心開始潰爛,嚴重時棘刺爛掉呈為白斑,繼而感染面積擴大,表皮潰爛脫落,露出深層皮下組織而呈現藍白色。雖然黴菌病一般不會導致刺參的大量死亡,但其感染造成的外部創傷會引起其它病原的繼發性感染和外觀品質的下降。

此病是由於過多有機物或大型藻類死亡沉積,致使大量黴菌生長,然後由黴菌感染海參而導致疾病發生。目前,筆者已經分離到兩種致病黴菌,分類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防治要點包括:(1)防止投餌過多,保持池底和水質清潔。(2)避免過多的大型綠藻繁殖,並及時清除沉落池底的藻類,防止池底環境惡化。(3)採取清污和曬池措施,防止過多有機物累積。

3. 3 扁形動物病

此病在每年的l~3月份養殖水體溫度較低時期(8℃以下)是發病高峰,越冬幼參培育期和成參養殖期均有發現,可導致較高的死亡率。當水溫上升到l4℃以上時,病情減輕或消失。

發病症狀與「剌參腐皮綜合症」的症狀類似。病參腹部和背部多有潰爛斑塊,嚴重的甚至整塊組織爛掉,露出深層組織。大量的扁蟲寄生在皮下組織內,造成組織潰爛和損傷。越冬感染的幼體附著力下降易從附著基滑落池底。經解剖後發現患病個體多數已經排臟,喪失攝食能力。

經檢測發現:扁蟲感染⋯般與細菌感染同時存在,而且扁蟲多在細菌感染後的病參體上存在,加劇海參的病情,加速海參的死亡。因此,初步斷定扁蟲也是「刺參腐皮綜合症」的致病原之一,屬繼發性感染⋯。扁蟲細長,呈線狀,長度不等,形體具有多態性。到目前為止,僅見刺參有該蟲寄生,故稱之為『刺參扁蟲』。

3.4 後口蟲病

該病在每年的秋冬季節發生率較高,但患病海參的夕E亡率通常較低。目前僅在幼參和成參期發現此病。患病個體外觀正常,嚴重者多有排臟反應,排臟後喪失攝食能力,參體消瘦,活力減弱,容易由其它病原引起繼發性感染。

經顯微鏡鏡檢和組織病理分析發現:該纖毛蟲專性寄生於海參呼吸樹,在呼吸樹囊膜內外均有大量蟲體寄生。寄生蟲的頭部能鑽入呼吸樹組織內,造成組織損傷和潰爛,並導致海參排臟。根據活體顯微鏡觀察,結合掃描電鏡、銀浸法染色的研究結果,初步鑒定該蟲是後口蟲屬(Boveria Stevens)中的一種纖毛蟲(Boveria sp.),蟲體活體長約4O~75μm,體寬約20~27μm,其種名有待進一步研究確定。

2 其它敵害生物

2.1 橈足類
橈足類中的一種猛水蚤(Microsetella sp.)是海參育苗期間的主要敵害,由於其生長繁殖的適宜溫度和稚參培育水溫一致,在短時間內可大量繁殖,使養殖水體呈白濁色。大量的猛水蚤不僅與海參幼體爭奪餌料和生存空間,造成水體缺氧,還能直接啄傷稚參的體表,破碎後食其組織碎屑。稚參受傷後易造成繼發性感染和潰瘍,最終導致幼體破碎、骨片脫落而解體死亡。猛水蚤大量繁殖時,稚參在短時間內數量會劇減,尤其是O.2~O.5 mm以內的稚參,死亡率較高。
防治措施包括:(1)採用二級砂濾的方法嚴格過濾養殖用水,並用敵百蟲消毒餌料後再投喂。(2)如果發現池水中有較多橈足類,可用3×1O-6~5×10-6 的敵百蟲進行潑灑,一般在2~3h內即可全部殺死這些橈足類,而對稚參不產生毒害。

2.2 剛毛藻
剛毛藻俗稱「剛藻」、「剛絲草」、「剛絲藻」、「網毛子」等,是海參室外池塘養殖的主要敵害。夏季高溫季節,養殖池水較淺,水溫光線過強時容易導致這種藻類的發生和大量繁殖。剛毛藻屬絲狀綠藻類,其絲狀體多呈分枝狀,細胞體多層,常成圓形。可以借分枝狀的假根部附著於基質之上,由於它們的繁殖量大,且具有非常發達的生長體系,可以在很短的時期內迅速繁殖並占據大部分養殖空間,造成水質貧瘠,難以肥水,從而抑制池內基礎餌料生物和單胞藻類的正常繁殖和生長;另一方面,減少海參的活動空間,妨礙其活動和攝食,生長緩慢,參體消瘦。陳老和死亡的藻體腐爛沉底,可使底質黑化和產生有毒物質,容易造成池底缺氧和環境惡化,影響海參正常生長,嚴重時可引起海參死亡。池底藻類大量滋生的原因與長期不清池、養殖早期池水太淺、水清透明度過大等有關。因此,首次納水的水位不要太低,確保光線不能照到池底。若水太清,考慮肥水以降低透明度,也可有效地遏制藻類的生長。雖然有一些葯物可殺死這種藻類,但由於海參對這些葯物比較敏感,很難找到合適葯物將它們殺滅。一般來說,人工撈取仍是目前清除該藻的常用手段。另外,徹底清池、生石灰消毒和翻耕曝曬池底可減少該藻的滋生。

2.3 麥桿蟲
麥桿蟲俗稱「海螳螂」、「骨蝦」,屬於海洋甲殼動物,端足目,麥桿蟲亞目,麥桿蟲科。在青島海區主要以長頸麥桿蟲(Caprellaequilibra Say)為主,蟲體細長、桿狀,頭部與前兩胸節癒合。麥桿蟲廣泛生存在淺海沿岸,常棲息於養殖筏架、網箱、浮標等水下養殖設施上以及海藻、水螅間。
麥桿蟲在春、夏和秋季出現較多。養殖海參時,有發生麥桿蟲侵擾海參幼體的例子。麥桿蟲能鉤附在海參體表,形成傷口,引起繼發性感染和潰瘍性斑點,造成海參個體的死亡,但不會造成大規模死。
養殖用水應經過網濾或沙濾,防止麥桿蟲進入養殖系統。一旦發現病情,使用3×10-6~5×10-6 敵百蟲葯浴處理,可有效驅除和殺死麥桿蟲。

2.4 海鞘
稚參培育後期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多有發生。當室內育苗時,長期不倒池,易使海鞘(Cionaintestinalis)在池壁或附著基上生長。而室外潮間帶養殖池內海鞘的發生與周圍海區海鞘生物資源量、繁殖季節和進水方式等有關,8月份是海鞘繁殖的高峰期。
海鞘的大量繁殖,不僅會與海參爭奪生活空間和餌料,而且會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時向水中排泄代謝物,從而抑制海參的生長。山東地區以玻璃海鞘居多,常附著於水下的硬質物體,營固著生活。體壁能分泌一種類似植物纖維素的被囊鞘,包圍在動物體外。玻璃海鞘的被囊是透明的,其內臟清晰可見。
目前尚無有效的葯物清除方法。玻璃海鞘繁殖季節時期,養殖用水要經過沙濾等措施。勤倒池也能避免海鞘的繁生。如果發現養殖系統中有海鞘附著,必要時通過人工清除。

3 在海參苗種培育及養殖過程中的疾病綜合預防措施

從廣泛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來看,當前養殖海參病害以細菌性疾病為主,其病原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的特點;另外,由於海參在環境惡化和受疾病感染時,容易產生『排臟』反應,吐臟後失去攝食能力,無法進行口服葯物治療。此外,在海參養殖過程中,具有『冬』『夏』兩個休眠期。在休眠期內,海參活力弱,不攝食,抗病力差。因此,在人為圈養條件下,一旦養殖環境條件惡化,處於休眠期的海參極易發病而且由於人為圈養多形成連片養殖的格局,養殖密度和水體面積都比較大,一旦發病,必然會引起大面積的傳播流行,難以控制和進行葯物治療。
根據以上海參發病特點,海參疾病控制應以預防為主,其綜合預防措施主要有兩大方面:(1)苗種培育期間:選擇親參和買苗時要進行規范的健康檢查,保證其不攜帶致病原入池育苗用水要經過二級砂濾或紫外線消毒,保證清除水體中多數微生物、敵害生物和有機物雜質;海參培苗密度要適宜,做到及時清理附著基,適時倒池,減少養殖環境中有機物總量;在飼料投喂方面,要保證飼料的新鮮、適口和清潔,特別注意要嚴禁直接投喂海泥;經常通過顯微鏡觀察海參幼體發育情況,及時發現育苗體的病變情況並及時採取措施:定期測定育苗系統(水體、人工飼料、生物餌料)中微生物數量,以達到疾病預警的目的。(2)室外養殖期間:放養苗種之前應徹底清除池底的過多淤泥,投放適宜、充足的附著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利於海參的生存和生長選擇購買健康苗種,放苗密度控制在8~l5頭/m2;通過提高水深和加大換水量來保持良好水質,保障『冬暖夏涼』,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控制池水透明度以防止滋生大量的敵害藻類;加強衛生管理,養殖用具專池專用,避免交叉感染:在日常管理過程中,注意觀察池底清潔狀況以及海參活力,體表變化,攝食與糞便情況,定時測量水質指標和生長速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定期使用底質改良劑來改善海參棲息環境,控制病原微生物數量:在入冬前口服專用葯品,從而使海參體內積累一定濃度抗菌素來增強抗病力,免受『腐皮綜合症』的感染。

4 結語

海參養殖作為中國水產養殖的朝陽產業和北方地區養殖結構調整的重要優良水產品種,經濟效益高,發展潛力大。然而,近年來海參疾病的發生有連年加重之勢,波及范圍廣,死亡率高,造成的經濟損失慘重。海參病害的泛濫成為該行業發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之一,因此解決當前病害問題固然成為一種迫切的社會需求和市場需求。國內外關於海參疾病的研究報道極少。國外僅有對自然環境下海參疾病的零星報道,而國內有關海參疾病的研究也尚處於起步階段。這與中國海參養殖蓬勃發展的形勢極不相稱。所以在目前研究的基礎上,深入開展海參疾病研究,掌握流行病學規律和發病機理,建立重大疾病的快速診斷技術,研發低毒、高效的專用防治葯物,從而保障中國的海參養殖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是當務之急。
筆者認為,中國海參養殖研究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工育苗和人工增殖工作已走在世界前列,人工養殖也在蓬勃發展。從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來看,海參病害以細菌性疾病為主,尚未發現病毒性疾病的流行,因此只要能夠正確認識當前疾病的危害和特點,並引起足夠的重視,深入掌握和了解刺參在育苗和養殖期間的主要疾病、病原及流行病學規律,並在快速診斷技術和防治葯物等關鍵技術上有實質性進展,採取科學的病害防治手段,形成系統的防治技術體系,就一定能夠將海參養殖業推向一個新的高潮.

引用地址:海參信息資料論壇http://haishen.5d6d.com/thread-117-1-1.html

④ 海參如何養殖有沒有經驗的學習方法

海參禁用葯編輯本段 1、地蟲硫磷(大風雷);2、六六六;3、林丹(丙體六六六);4、毒殺芬(氯化莰烯);5、滴滴涕(DDT);6、甘汞;7、硝酸亞汞;8、醋酸汞;9、呋喃丹(克百威、大扶農);10、殺蟲脒(剋死蟎);11、雙甲脒(二甲苯胺脒);12、氟氯氰菊酯(氟氰菊酯);13、五氯酚鈉;14、孔雀石綠(鹼性氯);15、錐蟲胂胺;16、酒石酸銻鉀;17、磺胺噻唑;18、磺胺脒(磺胺胍);19、呋喃西林(呋喃新);20、呋喃唑酮(痢特靈);21、呋喃那斯;22、氯黴素;23、紅黴素;24、桿菌肽鋅;25、泰樂菌素;26、環丙沙星;27、阿伏帕星;28、喹乙醇;29、速達肥;30、乙稀雌酚;31、甲基睾丸酮。
1. 梯田建造
在潮間帶從低潮線或者中潮附近開始,或者利用地質地形的特點,用石塊加鋼筋水泥築堤,圍成梯田,梯田最深處堤高100-150厘米,在堤上插固直徑2厘米左右的鋼筋,鋼筋長度要高於海水表面,鋼筋間距3-5米,鋼筋上吊掛直至水面網目2厘米左右的網片,風浪大的海區,在堤外應設置散石護堤。根據梯田面積,在堤上設置1至數個閘門,以利水的交換。
池內可投石、海參礁、汽車外輪胎等提供海參棲息場所。投石以堆放為主,散鋪為輔,每畝投石80-100米3,或者投海參礁40-60個。池內石頭和海參礁上,盡量繁生大型藻類,如裙帶、石芘、鼠尾藻、鹿角菜、雞毛菜等。沙泥質,移大葉藻,以改善環境,為海參提供餌料。
2. 苗種放養
放養苗種規格偏大為好,一般可放養體重5-10克的幼參,放養密度20頭/米2左右為宜。投放時,可直接將幼參撒於池內石頭或海參礁上。
3. 日常管理
由於梯田養殖一般都是高密度,因此日常管理尤為重要,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梯田內水質清新,每日納潮,保持潮流暢通,視梯田內污物累積情況,不定期地進行清楚,保持水質;
(2)人工投餌:在養殖密度高達20-30頭/米2的狀況下,完全依賴自然餌料,難以滿足海參對餌料數量的要求,尤其是在海參活動、攝食盛期,因此應適當添加人工配合餌料,予以補充。一般在3-6月、10-12月期間,適當投喂人工配合餌料;
(3)加強梯田護理:堤壩發現有泄漏,網片有破損應及時修補。每日退潮後,應巡視梯田,將梯田內的可疑敵害生物,日本鱘、海盤車等清除。另外,注意觀察海參的活動情況,發現有海參向田外逃逸,應及時捕回。
4.養殖效果實例
煙台市水產研究所在牟平養馬島東端、擋浪壩南側中潮區建一養殖池,長110米,寬30米,面積3300米2,池內最大水深1.8米,大潮能全部退出,池東南角有一自然換水閘,閘口寬3.2米,池東北、西北各設一個進、排水閘,閘門寬0.5米,池內投石155米3,呈堆狀、散狀、平鋪狀,投瓦片500張,扇貝養殖筒300隻。1987年投平均體重59.4克的參苗21450頭。1988年4月,投平均體重12.2克的參苗8044頭,1988-1989年,二次回捕10044頭,回捕率34.1%,平均軀體重88.2克,(體重約160克),加工後獲得干品69.18千克,平均畝產干參14.1千克。
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編輯本段 1. 養殖方法的理論研究
黃海水產研究所(1992-1994),對刺參夏眠習性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採用人工降溫的低溫飼育與自然水溫的常溫飼育相結合的方法。降溫飼育:試驗期間各年齡段組群正常攝食,每頭平均日攝食量親參0.184克,1齡0.165克,2齡0.317克,2-3齡0.315克,3齡以上0.412克;消化道形態正常,小腸組織結構完好無缺;性腺退化不明顯,肉眼可辨雌雄,處於成熟期或排放期;體重呈正增長,每頭平均日增重1齡0.534克,2齡0.410克,2-3齡0.875克,3齡以上0.06克。常溫飼育各年齡組群隨溫度升高,日攝食量逐漸降低,直至停止攝食,消化道退化顯著,小腸組織結構僅留有外表皮、肌肉、內表皮;性腺退化迅速難以發現,肉眼難辨雌雄,處於休止期;體重呈負增長,每頭日平均增重1齡-0.648克,2齡-0.753,2齡-3齡-1.227克,3齡以上-1.818克:研究結果完全論證了水溫使海參夏眠的主要外因。在高水溫夏眠期,採用人工降溫可以解除夏眠,而轉入正常地活動、攝食、成長,從而完全可以避免由於海參夏眠減重,對人工養殖造成的弊端,這就為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努據。
2. 養殖方法
(1)控溫方法:目前,最經濟的控溫方法有:①夏季用海帶育苗排放的低溫水進行降溫,冬季用鮑魚苗種排放的升溫水進行升溫;②利用坑道冬暖夏涼的低溫特點調節水溫,在夏季最高水溫21攝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水溫7攝氏度-8攝氏度;③海水深水井:該井井水溫度,一般冬季12攝氏度-13攝氏度左右,夏季15攝氏度-16攝氏度左右,是海參養殖的適宜溫度。但鹽度要格外注意,一般養殖用水鹽度不應低於26,隨著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法技術的不斷完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採用全控恆溫恆養殖法,也並非是不可能的。
(2)養殖池建造:為減少養殖室規模,充分利用空間和減少能量損耗,降低養殖成本,一般可在室內建造多層(3-5層)立體養殖池,養殖池可用磚水泥結構或者框架塑料水槽,養殖池規格可為200厘米*80厘米*40厘米,二層間距50-60厘米,養殖中期後,每個養殖池用2-3塊有孔塑料波板隔為上、下二層。
(3)苗種放養:苗種放養規格,可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不要小於體長2厘米,最好3-5厘米。放養密度體長3-5厘米的種苗,單層放養40-50頭/米2、雙層放養80--90頭/米2為宜。苗種應先投放到池內吊掛的網箱里(20目)養殖,當養殖2-3個月後,可撤去網箱參苗直接移到池內,苗種放養前應消毒,一般可用5*10-6-10*10-6(5-10ppm)呋喃西林葯浴。
(4)日常管理
1)水的管理:試驗表明(表1-41),海參的適宜生長水溫為10攝氏度-17攝氏度,最適生長水溫10攝氏度-11攝氏度。養殖水水溫,可根據具體條件控制在最適宜范圍內。養殖期間流水培育,為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水可從最上層自上而下逐層循環利用,每日水交換量為3-8個量程為宜。
2)投餌: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每日上午和傍晚各一次,日投餌量依控溫條件而變化,一般在體重的1%--10%范圍內。
3)清池和倒池:為保持池內水質,應及時清池和倒池,一般每天清池一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內糞便和殘餌。倒池是改善水質的有效方法,一般10-15天進行一次,如若水質發生意外,則應及時倒池處理。
4)病害防治:目前為止,在海參養殖期間,病害發生尚不嚴重,而且一旦發病可以控制,盡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一般容易發生病害,一是猛水蚤的傷害,可用2*10-6-5*10-6(2--3ppm)的敵百蟲殺滅;二是皮膚潰爛,主要在高水溫時(>10攝氏度),容易出現,可用葯3*10-6-5*10-6(3--5 ppm)呋喃西林或者土黴素10*10-6-15*10-6(10--15 ppm)葯浴。
3.養殖實例
黃海水產研究所(1995--1997)與蓬萊鴻盛海珍品增養殖公司,使用在該公司鮑魚苗中間培育車間進行,控溫工廠化養殖。該車間養殖池為三層結構,容積為0.6米3的水泥池,每池隔置2塊黑色有孔塑料波板。養殖用水,夏季利用該公司海帶育苗車間排放的冷卻水降溫,冬季利用鮑魚育苗中間培育排放的升溫水升溫,進行溫度控制,全年日平均水溫13.1攝氏度。1995年11月3日,以每池100頭的密度,放養平均體重3.17克增至186.6克,最大個體367克,成活率80%以上,平均單位面積產量1.02千克/米2,見表(1-42),效果特別顯著

⑤ 海參養殖技術

海參屬棘皮動物,名列海味八珍之首,營養豐富。而刺參是我國北方一種最主要的食用海參,適於生長在遼寧、河北、山東及江蘇的北部沿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然生長刺參資源的不斷減少,野生海參產量已很難滿足人們的需求。%D%A 一、刺參的生活習性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刺參適宜生活在水質澄清,潮流暢通、餌料豐富的海區,在暫時風浪較大、水質渾濁的海區亦能生存。對水溫的要求,在-3℃和34℃都能生存,最適溫度12℃--18℃,超過20℃時則進入夏眠狀態,低於5℃則停止生長。對鹽度的要求在18--33‰之間,對底質而言,較硬的泥沙底質適於刺參的生長,在有岩石、礁石、水草、海藻豐富的地區更佳。%D%A (一)養殖環境%D%A潮流暢通、水質清新、無污染、無大量淡水注入、有大量海藻生長的岩礁地帶。底質對海參的生活起著重要的作用,底質為泥質或爛泥底質的,可進行如下改造:%D%A 1、在底質不太軟爛的條件下,可採用如下改造方法:%D%A (1)投石法:一種是條狀投石,長度不限,寬0。5--1。0米,條與條間距2。0--3。0米;二是採用堆狀投石法,即每隔0。5--1。0米透石一堆,每堆高0。5米左右;三是採用滿天星投石法,即隨意往蝦池投放石塊。%D%A (2)人工參礁:一般用水泥製作,參礁製作原則是多孔、多層次,便於刺參藏匿和棲息,大小重量以便於搬運為宜。有空的參礁,孔徑10厘米左右,便於刺參的棲息與采捕。%D%A (3)其它材料:亦可投擲一些樹枝、樹杈、樹樁、筐簍等,不但有利於刺參的棲息,而且木質腐蝕後可作為刺參的餌料。%D%A (二)稀軟底質的蝦池必須人為的創造懸空的底質以適宜於刺參的生長,方法有二:%D%A ①底質稀軟,投物易淤陷,不利於刺參的存活,故必須採用水泥柱、石柱、竹筒等物,打立排樁,然後用鐵絲和尼龍繩連接,再把筐簍、輪胎、瓦片、樹枝、竹製品、人工礁等物吊於繩索上,吊物接近地面即可,要密集成片。%D%A ②用接近地面的矮樁,將繩索和舊網片架起一個層面,投放上面所提及的材料即可。%D%A 二、刺參的養殖過程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一)參苗的運輸方法(參苗的運輸可採用濕法和干法兩種)%D%A 1、濕法:把參苗放在帆布桶或其他容器中,加海水,充氣泵充氣;或將參苗放在塑料袋中,加海水,充氧氣後將袋口扎緊,進行運輸。%D%A 2、干法:將參苗放於塑料或其他箱子中,箱底鋪放海帶草、脫脂棉,上鋪用海水濕透的紗布,參苗均勻平放,上蓋紗布,裝車時箱子一個個垛起來,用苫布蓋上運輸。%D%A (二)參苗的來源和放養%D%A 1、刺參養殖苗種的來源有三種:第一為秋苗,即人工培育的當年苗種,體長2-4厘米,每畝投放0.5—1.0萬頭,成活率一般10--40%,1.5—2.0年可收獲;第二種為春苗,即上年人工培育的苗種經人工越冬,個體大小在6厘米左右,畝放養量4000--8000頭,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翌年夏眠前可全部收獲;第三種為自然苗,規格50--60頭/千克,畝放2000--3000頭,早春投苗,成活率可達90%,入冬前可收獲80%以上。%D%A 2、參苗的投放方法分兩種:一為直接投放法,將參苗按一定的密度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去;二是網袋投放法,尤其對1厘米左右的參苗來說,其附著力和活動力都很差,如直接投放到人工海礁上,將造成大量死亡。可將參苗裝在20目的網袋中,每袋100--200頭,網袋中放進小石塊,以防飄浮和移動,放在人工海礁上,網袋口敞開,讓參苗慢慢從網袋中爬出。%D%A 3、養殖水體%D%A 水越深越好,一般1.0—3.0米,尤其在夏天多雨季節和冬季結冰期要多納水,以維持適宜的溫度。要經常換水,以保持清新的水質,隨個體增大加大換水量,每天換水量不少於10%。有條件的方可以用增氧機增氧,用水泵進行內循環,日增氧或內循環2--3次,每次2--3小時,以夜間為主。%D%A 4、投喂 放養密度較大時,單靠天然餌料生長慢、周期長,要適量投喂一些酒糟、蝦糠、海帶、裙帶、底棲硅藻、鼠尾藻、粗澱粉、小雜魚粉等。投喂的原則是寧少勿多。日投餌量占參體重的5--10%,日投餌一次,時間在黃昏前後,快速生長的適溫期多投,夏眠和5℃以下不投。%D%A 三、成參和參苗的質量標准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成參和參苗的質量標準是成參養成或購置參苗的重要質量依據。成參標准:個體粗壯,體長與直徑比例小,肉刺尖而高,基部圓厚,肉刺行數4--6行,行與行比較整齊,顏色以灰褐色者多,皮厚出成率高,綠皮參質量差,皮薄出成率低。參苗標准:體態伸展粗壯、肉刺尖而高、色澤艷、頭尾活動自如、運動快、伸展自然、排便不粘而散、攝食快、排便快。凡發現體態色暗而粘滑、肉刺禿而短、活動慢而無力、糞便粘的均要進行葯物治療。%D%A 四、疾病的防治--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爛皮病:為餌料污染、有機物污染、油污、無機污染、重金屬及PH值波動過大、水質淡化(鹽毒小於17%)等原因引起。治療方法:潛水員下水收集刺參,放於青黴素、鏈黴素各50ppm葯液中半小時左右投入池中即可;化學污染和有機污染要停止換水,加強內循環,污染解除方可換水;雨季大量淡水注入時要加鹽使鹽度保持在18‰以上。%D%A 2、橈足類:投喂新鮮的海泥或鮮鼠尾藻磨碎液時,一定要提前2小時施5ppm的晶體敵百蟲,殺死其中的橈足類和猛水蚤,池水中有橈足類時,施2--3ppm的晶體敵百蟲,過5--6小時大換水。%D%A 3、腸炎:腸炎的治療方法是用2--3ppm的土黴素,每個療程3天。%D%A 4、赤潮、黑潮、黃潮:三潮必須提前預防,水深1。5米左右時,潑撒生石灰40千克/畝,碾成粉末,均勻灑落,沉底變為白色,對海參無害。也可用2--4ppm的甲醛或次氯酸鈉,均勻潑灑,可使水體營養化消失,對刺參無害。以上兩者結合使用效果更好,但不可混合使用。%D%A 五、收獲加工--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收獲:採用輪捕輪放的方式,每年留小捕大,根據存池量,每年補充參苗。%D%A 2、加工:刺參可鮮食,即用開水悶燙2小時,冷卻切片後加調料即食。采捕上來的成參在頭背部切割一3--4cm的小口,排出內臟,用淡水煮透,用飽和鹽水腌制,幾天後,再用鹽水煮透,此為水參;如制干,再加鹽煮透,用草木灰灰透,曬干即可。刺參的生殖腺和參腸營養豐富,可腌制加工。%D%A 六、討論 --海參養殖技術教程%D%A 1、由於我縣境內的底質均為泥質或軟泥底,因此如何改造底質,如何使所投的附著基不下陷或盡量少下陷,以便於為海參的生長創造盡量好的環境,是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D%A 2、由於我縣境為黃河入海口,如何在早汛期或晚汛期(海水溫度〈20℃,海參不再夏眠期〉,防止大量淡水的注入引起海水鹽度的激變。%D%A 3、如何採取有效措施,清除養殖池中的蟹類、海星、海葵、海鯰、蝦虎魚等。%D%A 4、進一步認識海參的生活習性,發掘一些適宜的混養模式,提高海水養殖空間的利用率,提高經濟效益。%D%A 5、我縣境內油井遍布,而海參遇油污污染易自融,我們要採取何種措施來杜絕;一旦污染,我們又用將採取什麼措施將損失降到最小。%D%A 6、刺參的投放時間很重要,一般在春秋水溫8℃左右時投放比較適宜,此時敵害生物比較少,不宜造成損失。%D%A 7、一旦養殖成功,如何解決銷售問題,或者如何發展我們自己的海參精深加工企業,以創造更高的價值。%D%A 8、如何進行工廠化養殖,利用大棚控溫,延長生長期,縮短養殖周期,減小風險。

⑥ 海參養殖需要使用葯物么

需要,但要規范用葯,不允許使用農業部規定的違禁葯物。

據農業農村部官方網站消息,為切實加強海參養殖用葯監管,不斷加大對違法違規使用農葯和禁用葯、銷售原料葯以及無證經營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農業農村部2020年7月17日下發《關於加強海參養殖用葯監管的緊急通知》,組織各地開展海參養殖違法違規用葯專項整治行動。

《通知》要求,各地要在7月17日至8月31日的專項整治行動中,對海參養殖使用敵敵畏等農葯、孔雀石綠等禁用葯、氧氟沙星等停用葯和假、劣獸葯,以及無證經營獸葯、銷售原料葯給養殖者和銷售假、劣獸葯等行為,進行拉網式、全覆蓋的摸底清查。

要深入實施葯殘監控和監督抽查,開展養殖環境葯殘檢測,對檢查中發現的違法違規用葯、售葯行為嚴厲打擊,發現一個、查處一個、絕不姑息,嚴厲整肅海參養殖用葯和獸葯經營市場秩序。

(6)加強海參監管的最佳方法擴展閱讀

《通知》強調,各地要加快健全海參用葯日常監管機制,認真查找日常監管工作中的漏洞和短板,加快建立長效機制。要指導養殖者推行水產健康養殖,自覺規范海參養殖日常生產、用葯行為,同時加強對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的執法巡查。

積極開展水產養殖規范用葯科普下鄉活動,廣泛向海參養殖者普及法律知識,警示其禁止使用農葯,假、劣獸葯和禁用葯,教育獸葯經營者不銷售原料葯給養殖戶,不銷售假、劣獸葯。

怎麼養海參苗

海參養殖技術

借鑒
一)潮間帶梯田養殖
< AN id=lblNote style=FONT-SIZE: 10pt>< AN id=lblNote style=FONT-SIZE: 10pt> 1.梯田建造 在潮間帶從低潮線或者中潮附近開始,或者利用地質地形的特點,用石塊加鋼筋水泥築堤,圍成梯田,梯田最深處堤高100—150厘米,在堤上插固直徑2厘米左右的鋼筋,鋼筋長度要高於海水表面,鋼筋間距3—5米,鋼筋上吊掛直至水面網目2厘米左右的網片,風浪大的海區,在堤外應設置散石護堤。根據梯田面積,在堤上設置1至數個閘門,以利水的交換。 池內可投石、海參礁、汽車外輪胎等提供海參棲息場所。投石以堆放為主,散鋪為輔,每畝投石80—100米3,或者投海參礁40—60個。池內石頭和海參礁上,盡量繁生大型藻類,如裙帶、石芘、鼠尾藻、鹿角菜、雞毛菜等。沙泥質,移大葉藻,以改善環境,為海參提供餌料。 2.苗種放養 放養苗種規格偏大為好,一般可放養體重5—10克的幼參,放養密度20頭/米2左右為宜。投放時,可直接將幼參撒於池內石頭或海參礁上。 3.日常管理 由於梯田養殖一般都是高密度,因此日常管理尤為重要,主要應注意以下幾點: (1)保持梯田內水質清新,每日納潮,保持潮流暢通,視梯田內污物累積情況,不定期地進行清楚,保持水質; (2)人工投餌:在養殖密度高達20—30頭/米2的狀況下,完全依賴自然餌料,難以滿足海參對餌料數量的要求,尤其是在海參活動、攝食盛期,因此應適當添加人工配合餌料,予以補充。一般在3—6月、10—12月期間,適當投喂人工配合餌料;
(3)加強梯田護理:堤壩發現有泄漏,網片有破損應及時修補。每日退潮後,應巡視梯田,將梯田內的可疑敵害生物,日本鱘、海盤車等清除。另外,注意觀察海參的活動情況,發現有海參向田外逃逸,應及時捕回。 4.養殖效果實例 煙台市水產研究所在牟平養馬島東端、擋浪壩南側中潮區建一養殖池,長110米,寬30米,面積3300米2,池內最大水深1.8米,大潮能全部退出,池東南角有一自然換水閘,閘口寬3.2米,池東北、西北各設一個進、排水閘,閘門寬0.5米,池內投石155米3,呈堆狀、散狀、平鋪狀,投瓦片500張,扇貝養殖筒300隻。1987年投平均體重59.4克的參苗21450頭。1988年4月,投平均體重12.2克的參苗8044頭,1988—1989年,二次回捕10044頭,回捕率34.1%,平均軀體重88.2克,(體重約160克),加工後獲得干品69.18千克,平均畝產干參14.1千克。 (二)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 1. 養殖方法的理論研究 黃海水產研究所(1992-1994),對刺參夏眠習性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採用人工降溫的低溫飼育與自然水溫的常溫飼育相結合的方法。降溫飼育:試驗期間各年齡段組群正常攝食,每頭平均日攝食量親參0.184克,1齡0.165克,2齡0.317克,2—3齡0.315克,3齡以上0.412克;消化道形態正常,小腸組織結構完好無缺;性腺退化不明顯,肉眼可辨雌雄,處於成熟期或排放期;體重呈正增長,每頭平均日增重1齡0.534克,2齡0.410克,2—3齡0.875克,3齡以上0.06克。常溫飼育各年齡組群隨溫度升高,日攝食量逐漸降低,直至停止攝食,消化道退化顯著,小腸組織結構僅留有外表皮、肌肉、內表皮;性腺退化迅速難以發現,肉眼難辨雌雄,處於休止期;體重呈負增長,每頭日平均增重1齡—0.648克,2齡—0.753,2齡—3齡—1.227克,3齡以上—1.818克:研究結果完全論證了水溫使海參夏眠的主要外因。在高水溫夏眠期,採用人工降溫可以解除夏眠,而轉入正常地活動、攝食、成長,從而完全可以避免由於海參夏眠減重,對人工養殖造成的弊端,這就為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努據。 2.養殖方法 (1)控溫方法:目前,最經濟的控溫方法有:①夏季用海帶育苗排放的低溫水進行降溫,冬季用鮑魚苗種排放的升溫水進行升溫;②利用坑道冬暖夏涼的低溫特點調節水溫,在夏季最高水溫21攝氏度左右,冬季最低水溫7攝氏度—8攝氏度;③海水深水井:該井井水溫度,一般冬季12攝氏度—13攝氏度左右,夏季15攝氏度—16攝氏度左右,是海參養殖的適宜溫度。但鹽度要格外注意,一般養殖用水鹽度不應低於26,隨著人工控溫工廠化養殖法技術的不斷完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採用全控恆溫恆養殖法,也並非是不可能的。 (2)養殖池建造:為減少養殖室規模,充分利用空間和減少能量損耗,降低養殖成本,一般可在室內建造多層(3—5層)立體養殖池,養殖池可用磚水泥結構或者框架塑料水槽,養殖池規格可為200厘米*80厘米*40厘米,二層間距50—60厘米,養殖中期後,每個養殖池用2—3塊有孔塑料波板隔為上、下二層。 (3)苗種放養:苗種放養規格,可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不要小於體長2厘米,最好3—5厘米。放養密度體長3—5厘米的種苗,單層放養40—50頭/米2、雙層放養80--90頭/米2為宜。苗種應先投放到池內吊掛的網箱里(20目)養殖,當養殖2—3個月後,可撤去網箱參苗直接移到池內,苗種放養前應消毒,一般可用5*10-6—10*10-6(5—10 m)呋喃西林葯浴。 (4)日常管理 1)水的管理:試驗表明(表1-41),海參的適宜生長水溫為10攝氏度-17攝氏度,最適生長水溫10攝氏度—11攝氏度。養殖水水溫,可根據具體條件控制在最適宜范圍內。養殖期間流水培育,為節省能源,降低成本,水可從最上層自上而下逐層循環利用,每日水交換量為3—8個量程為宜。 2)投餌:投喂人工配合餌料,每日上午和傍晚各一次,日投餌量依控溫條件而變化,一般在體重的1%--10%范圍內。 3)清池和倒池:為保持池內水質,應及時清池和倒池,一般每天清池一次,用虹吸法清除池內糞便和殘餌。倒池是改善水質的有效方法,一般10—15天進行一次,如若水質發生意外,則應及時倒池處理。 4)病害防治:目前為止,在海參養殖期間,病害發生尚不嚴重,而且一旦發病可以控制,盡管如此也不能掉以輕心。一般容易發生病害,一是猛水蚤的傷害,可用2*10-6—5*10-6(2--3 m)的敵百蟲殺滅;二是皮膚潰爛,主要在高水溫時(>10攝氏度),容易出現,可用葯3*10-6—5*10-6(3--5 m)呋喃西林或者土黴素10*10-6—15*10-6(10--15 m)葯浴。海參池塘養殖技術

池塘養殖, 海參, 技術
隨著我國海參養殖業的蓬勃發展,北方池塘海參養殖已取得了不少成功之例,為提高海參養殖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本公司特將海參池塘養殖高產技術推薦給大家,以供大家參考.
建造養參池
在中潮帶或低潮帶利用當地地理優勢,最好是岩礁底質,用混凝土和石塊圍城形狀,大小不等的池塘,風大的海區圍牆要加厚加固;小潮時要保證蓄水不低於1.5米,且不滲漏;所選海區不得有污染,尤其是油類污染;鹽度不得低於千分之二十八,無河流注入;該池塘缺點造價太高.也可將一個對蝦養殖池塘,最好是泥沙底質,改造成刺參養殖池塘.養殖池各留一進,排水閘門,該池海水的更換最好依靠自然納潮,每天換水量不底於百分之三十左右,池內平均水深1.5米以上.該池的優點是即便於觀察和管理又造價低,但注意夏季底層水溫20攝氏度以上超過3個月的池塘不易養殖海參.
放人工海參礁
建造人工海參礁的目的,是為刺參提供隱蔽場所,並繁殖大量的海藻,水草供刺參棲息,攝食和夏眠,所以對於蝦池改造的參池必須投放人工海參礁.人工海參礁的材料可以是瓦片,磚頭,廢棄的扇貝籠,混凝土塊,甚至稍大,形狀不等的石塊也是很好的參礁;參礁的擺放以盡可能的增大海參的隱蔽空間為原則,可以擺放成列狀或堆狀;參礁投放的數量根據實際條件越多越好;可用瓦片,石塊,果框或空心磚造礁,方法如下:
1.瓦片造礁:用蓋房用的紅色瓦片,每三個為一組,三個瓦片的長邊依次對接,形成一個三角棱體,用細繩將棱體扎緊.用此棱體在池底堆成若干個礁堆,礁堆的間距為35米,一般每畝用瓦片2500片左右.礁堆有上下兩層棱體組成,每層又分南北2排,下層每排59個棱體,上層48個棱體(交錯堆放),上層棱體再蓋上瓦片.這樣,從南到北方向看,整個棱堆由若干個三角空間構成.
2.石塊造礁:每個礁堆用石塊0.8—1.0方,堆放時石塊盡可能多留出空隙,礁堆間距4—5米.
3.果框造礁:每個礁堆有三個果框組成,下面2個,上面1個,並用細繩捆牢.筐口向北,筐內壓上石塊,以防果框移動.
4.空心磚造礁:方法同瓦片.
對於已投放好參礁的池塘,在放苗前最好先清池殺死敵害和致病菌,通常用10 m茶籽餅和20 m的漂白粉全池潑灑一天後,將池塘連續沖刷2-3遍後方可使用.消毒完成後,參池納滿水,並用10天—15天時間肥水,培養基礎生物餌料.
參苗的運輸
通常採用濕法和干法兩種方法運輸參苗.所謂濕法運輸,是在運輸參苗時,把參苗放在帆布桶里,每桶裝參苗300頭左右,加水0.2立方水體左右.所謂干法運輸,是將參苗放於塑料周轉箱中,箱的底部鋪放2cm厚的脫脂棉,上面鋪放兩層紗布,用海水濕透,將參苗均勻平放,其上再蓋上4層濕紗布,然後再將塑料周轉箱一個個垛起,外圍用塑料布擋風.天冷時,外層加發泡塑料保溫.若天氣乾熱時,路途中還需適當噴淋海水.
參苗的投放
苗種的投放規格
苗種的投放規格可在1cm左右.因為刺參6月前後產卵,育苗,9月份苗種在生長至1cm時就可供使用.亦可選擇越冬的大規格參苗(規格多在300-500頭/斤),這樣可以大大縮短養殖周期,如果人工投喂管理程度較好的池塘,還可以選擇體重12-16克/個的參苗,當年80%可達到商品規格.總之,參苗投放規格要根據實際養殖條件和經濟承受能力綜合而定,最好是各種規格混合投放,逐年逐批投放.
參苗的投放時間
參苗的投放時間可定為9月份中下旬恰好是夏季高溫季節剛過,人工海參礁上生長著各種藻類,尤其是底棲硅藻相當豐富,這就為幼參提供了優良的餌料.此時水溫下降至21-25攝氏度,恰恰是刺參爬出洞穴,進行攝食的良好時機,幼苗生長迅速.當進入寒冬時,幼苗可生長至4-7cm.試驗也表明,刺參具有相當強的耐寒能力,冬季池表結冰,刺參也不會凍死.也可以在來年3-4月份放苗,這時水溫適宜苗源豐富(越冬保參苗大多在這時出售),部分當年就可收獲,見到效益.
苗種的投放方法
參苗的投放有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投放法,適合於大規格參苗的投放,將運回的參苗均勻的灑放到參礁所在的水域;二是網袋投放法,適合於體長1cm左右的小規格參苗的投放.因為1cm左右的參苗附著能力很弱,將其裝進網袋,讓參苗慢慢爬上人工海參礁附著,有利於於提高成活率.參袋一般用20網目的聚乙烯扇貝苗袋,每袋裝苗40-60頭,袋內放進小石塊,防止漂浮和移動,參袋微扎半開,均勻的投放在參礁附近.
苗種的投放密度
參苗的投放密度可根據參苗的規格不同而合理控制,按大苗少投放,小苗多投放的原則來調節,通常300-500頭/斤大小的苗種投放密度可控制在10-30頭/平方米,最終成活率可達35%左右;規格在1cm左右的滲苗在溫度水質較好的情況下,可控制在100-150頭/平方米;規格30-50頭/斤的參苗,可控制在8-15頭/平方米.總而言之,參苗的投放密度除與水溫水質有關外,還與投喂管理有關,合理的投喂質量較好的海參配合飼料能有效的提高成活率,縮短養殖周期.
養成期管理
餌料投喂
海參的食性很雜,主要以海底表層的沉積物為食,沉積物主要包括貝殼,硅藻,細菌,原生動物,小的螺類,雙殼類的幼貝,撓足類,海藻,蝦蟹類及大葉藻類的碎屑等.
具體投喂方法:將海參配合飼料用水浸泡10-15分鍾,然後均勻潑灑在參礁上及其附近,投喂量按池內海參總重的百分之3-5即可,一般每天早晚各投一次,也可隔天投喂,注意每天投喂時不要向外排水,以免飼料流失造成浪費.7-9月份一般不投喂.
2. 水質交換 海參喜歡清新的水質,因此養參的池塘應具備較好的進排水條件,換水除了可以保證水質的清新外,還可以為海參提供部分天然餌料,另外還可以在雨季避免池塘水鹽度的變化,為海參提供相對穩定的生活環境.池塘水日交換量要大於池水總量的百分之3.值得注意的是在換水時要帶網以防水中敵害生物進入.
3. 日常監測 養殖期間應注意加強水質,鹽度,水溫,海參生長情況,安全措施的監控.夏季是池水變化最大的季節,如發現水溫過高,水色異常應立即換水,以免造成海參死亡;每天應注意觀察海參的活動,攝食情況,以採取相應的措施(調節投餌量)確保海參保持較好的生活狀態,每隔10-15天下水探模,測量海參,觀察海參生長情況;池塘堤壩的安全尤其是多雨季節更應注意.
4. 清除敵害:海參由於自身防衛能力很差,很容易遭到其他水生動物的攻擊和捕食,因此清除海參敵害工作也是養殖中的關鍵一環.海參的主要敵害有蝦蟹類,水蚤,肉食性魚類,海星等.在放苗前可用20 M漂白粉徹底清塘,清除敵害,進水時用80目網過濾,以防魚蝦蟹卵及其幼體,水蚤等敵害進入;蝦蟹類在養成期間可採用地籠網誘捕;肉食性魚類可以用粘網,鉤釣捕殺,進水時最好用80目網過濾;海星要檢出池外曬干.
六,收獲
海參體重一般達到250克以上時即可收獲,收獲時間可根據市場價格和養殖周期靈活掌握,一般深秋初冬收獲較多;收獲方法主要以潛水捕獲為主,有條件的可以排乾池水進行挑揀.

⑧ 我是做廚師的,為何每次悶海參都是有點苦呢我都是按那斤兩去做的,有什麼辦法呢!那個蔥燒汁我放了海天...

因為不了解你發的海參是什麼參,所以我以最常見的象牙參的去苦麻味的方法來講吧:)
方法1.白醋水浸泡法。
等參發至八成左右,撈出放入盆內。倒入1千克白醋,
清水500g,浸泡約4小時,撈出參沖凈醋水味,再次浸
煮後, 用冰水激一下即可,

方法2.花椒水浸泡。
鍋內入乾花椒500g,下入清水2千克,在火燒開,改小火
熬制5分鍾,放晾後將發至8成左右的參下入,同樣浸泡
約4小時,撈出參,沖凈花椒水的味道,再次浸煮後,用
冰水激一下即可, 海參是一種名貴海產動物,因補益作用類似人參而得名。海參肉質軟嫩,營養豐富,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滋味腴美,風味高雅,是久負盛名的名饌佳餚,是海味「八珍」之一,與燕窩、鮑魚、魚翅齊名,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著「壓台軸」的角色,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購買海參自用成為許多家庭的選擇,「相比較去外面飯店吃廚師做好的海參,還是自己發泡方便一些,便宜一些。」不少市民反映,但是自己發泡海參的時候偶爾與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說今天我們要解決的這個問題:您遇到了嗎——為什麼海參是苦的?

海參發苦多是指發泡以後有發苦的現象,不可一概而論,當然這種情況不排除海參本身品質有問題,現在海參市場監管不完善,給不法商家以可乘之機,在海參加工過程中添加雜質是很有可能的事情,但是如果買到比較昂貴的海參,為什麼偶爾有的也會出現發苦的現象呢?

這多半是發泡的問題:海參體內的鹽分沒有徹析出,為什麼沒有徹底析出呢?就是因為發泡的時間不夠,刺參體內的鹽分沒有充分析出,就會出現發苦的現象,所以如果覺得海參有發苦的現象,就說明刺參發泡時間

最後,還有個懶方法,是俺老師教俺的:如果時間上來不及就把發苦的參直接做成麻辣味的。呵呵,希望能幫到你

⑨ 山東即墨查處問題海參,相關部門應如何加強海參養殖管理

經濟一直在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也一直在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路上,越來越多的人走向了小康的水平。我們對生活的要求不僅僅是簡單的衣食住行,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對健康也逐漸重視起來,不是等到有病再去看病,而是在平日里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比如海參就是人們近年來熱捧的補品之一。由於海參的果肉厚實,營養豐厚,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都買海參。海參產業為我國的人民提供了許多的就業崗位,比如海參養殖。

第三,我認為相關的部門應該請一些相關的海參養殖專家,幫助養殖戶學習科學養殖的方法。正確的養殖方法可以幫助養殖戶事半功倍。

⑩ 如今的海參市場如何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09年9月1日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產行業標准干海參》,10月1日開始實施。

裡面對於干海參的鹽分、糖分等都有詳細的規定。

市場監管這要看當地的執法者的力度。。。

目前看明顯是不夠的。。。。

閱讀全文

與加強海參監管的最佳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蘋果ipad手寫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8
教你如何祛斑的小方法 瀏覽:610
自製燈籠的方法簡單漂亮 瀏覽:480
蝦的培訓方法和步驟 瀏覽:619
淘寶賣家助手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2
快速洗頭發的方法是什麼 瀏覽:292
漏電保護器的安裝方法圖片 瀏覽:294
了解用戶需求有哪些方法 瀏覽:221
腰扭傷了怎麼治療方法 瀏覽:602
陽疹圖片及治療方法 瀏覽:495
糧食仲裁檢測方法 瀏覽:279
發燒用什麼方法能治好 瀏覽:960
蘊兒聰貝孕期乳母營養包食用方法 瀏覽:68
詠菊的正確方法視頻 瀏覽:93
平台同軸度測量方法圖解 瀏覽:466
菊粉ph檢測方法 瀏覽:965
如何看待笨人笨方法 瀏覽:900
數值模擬顯式計算方法 瀏覽:864
談談你對教學方法的改革 瀏覽:210
銅四合扣的安裝方法 瀏覽: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