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顳下頜關節移位怎麼辦
病情分析:顳下頜關節脫位是指下頜骨髁狀突運動時如超越正常限度,脫出關節凹而不能自行回復照位。
指導意見:治療原則是盡早手法復位,並限制下頜活動兩周左右。
復位後立即用頭頜綳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復位前應注意消除病員緊張情緒。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或用1%~2%普魯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以助復位。陳舊性脫位,必要時需在全麻下復位,甚至手術切開復位。
2. 顳下頜關節脫位怎樣辦
顳下頜關節脫位 (俗稱掉下巴)是常見病.其中雙側脫位最為常見。當您在打哈欠、唱歌、大笑、嘔吐、打噴嚏、後牙咬大塊食物,尤其是在開口狀態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後出現顳 下頜關節脫位 而不能閉口時,請不要驚慌失措,千萬保持鎮定,此時您可 進行初步的自行治療。 首先可用雙手食指摸到耳屏前脫位的關節頭,然後進行雙側關節區的按摩,部分患者通過這種按摩即可自行復位。如果自行復位不成功的話,那麼請您立即到醫院來就診,醫生可採用手法復位的方法為您盡早復位,千萬不要拖延。 醫生復位時您會感到雙側關節區酸脹,甚至疼痛 。請保持鎮靜,因為過度的緊張情緒會加重肌肉痙攣,不利於復位的成功。有時脫位時間較長,咀嚼肌發生痙攣,關節局部水腫、疼痛,醫生會進行局部熱敷或封閉治療後再手法復位,大多數患者經過以上處理都可解決問題。 顳下頜關節復位後,為了使關節得到充分休息,以利恢復並避免復發,須用彈性綳帶固定下頜一周左右,限制開口運動,並進食稀軟食物。
3. 下巴脫臼怎麼辦
你好!下巴脫臼的話!及時手法復位就可以了!如果是多次的話!就需要考慮是否手術治療了!
4. 顳頜關節錯位怎麼復位呢
在這個看臉的社會,一個完美的容貌幾乎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但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關節錯位的這個現象,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體會這種痛苦的,關節錯位的現象一般都是因為意外得引起的,如果不治療就會讓整個人都出現更加嚴重的後果。
一般人可能突遇下頜骨錯位,第一反應就是驚慌失措。其實這樣反而是錯的,生活中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先保持冷靜,驚慌失措還有可能讓事情往壞的一面發展。所以這時候要保持冷靜,找一個身邊有相關知識的人士,如果沒有可以去最近的醫院。
下頜骨脫位可出現明顯的開口,僅有最後面的牙齒有接觸.如下頜中線偏移於一側,脫位為一側的。還可以用自我復位的方法,先將大拇指纏上少量綳帶,兩手屈臂朝上,手心朝向自己,腕部交叉,大拇指伸入口中,按住下顎最里的牙(盡量朝里放),同時其他指頭抬住下巴前端。此時大拇指朝下,其他指頭朝上,同時輕輕向外托。另外,急性下頜骨錯位要及時復位,復位後要限制下頜的運動。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內手法復位。復位前可用手按摩雙側嚼肌,使肌肉鬆弛。一般不需要麻醉。
以上就是頜骨錯誤的修復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
5. 顳下頜關節脫位怎麼處理
治療原則是盡早手法復位,並限制下頜活動兩周左右.
手法復位的操作方法:病員低位端坐,頭靠椅背或牆壁,下頜牙的咬合面應低於手術者兩臂下垂時的肘關節.術者站於前方,雙手拇指(可包以紗布)向後分別放在兩側下頜磨牙的咬合面上,其餘手指握住下頜體部.復位時囑病員放鬆肌肉,術者兩拇指逐漸用力將下頜骨體後端向下加壓,余指將頦部稍向上抬.當髁狀突下降至低於關節結節平面時,順勢將下頜骨向後推動,髁狀突即可滑回關節凹面復位.復位後立即用頭頜綳帶固定,限制張口活動兩周左右.
復位前應注意消除病員緊張情緒.有時可按摩顳肌及咬肌,或用1-2%普魯卡因作顳下三叉神經或關節周圍封閉,以助復位.陳舊性脫位,必要時需在全麻下復位,甚至手術切開復位.
6. 下頜骨脫臼怎麼辦
習慣性下頜關節脫臼,沒有什麼特效療法。可以用綳帶較長時間(三個月)固定。
這就是所謂的「掉下巴」,事實上就是頜骨的脫臼。要避免這種事,打哈欠不要張太大嘴,而且平時要注意補鈣。這是我的切身體會哦!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家庭防治
顳下頜關節脫位的家庭防治
顳下頜(俗稱下巴)關節脫位是臨床常見多發病,好發於中老年人,多是由於下頜骨髁狀突在張開運動中,超越了關節結節而不能自行回復原位者。根據發病緩急而分為急性顳下頜關節脫位和慢性脫位;反復發生則稱習慣性脫位;按其脫位發生部位又可值ゲ嘈院退�嘈醞鹽唬話戴磷賜灰莆恢�較蛟蠐智胺酵鹽弧⒑蠓酵鹽弧⒉嚳酵鹽緩蛻戲酵鹽弧F渲興�嗤鹽蛔釵�<�C竇渫吵啤跋擄偷裊恕薄?
病因多為關節部或下頜部突然受暴力,有時在拔牙或施行口腔手術、咽喉部手術、插管麻醉迫使張口用力過猛等均可致顳下頜關節脫位;亦有因關節韌帶鬆弛、打呵欠等張大口時發生此症。
本病主要症狀:病人口半開,閉不住也張不開,口水直流,言語不清,咀嚼、吞咽障礙。因下頜骨向前移位,兩頰變平臉形變長,關節附近疼痛或腫脹,耳屏前凹陷明顯,在顴弓下方可觸及移位之髁狀突。
本病不論何種脫位均可以手復位:讓病人坐手術椅或靠背椅上,固定頭部,操作者站在病人前面,肘關節與病人的下頜牙齒同高,兩臂近乎伸直,拇指裹上紗布伸入病人口內並置於下頜磨牙(俗稱大牙)的上面,其餘四指握住下頜骨(下巴)體部,拇指逐漸用力壓下頜骨向下,在拇指下壓的同時其餘四指同時用力將頦部(下巴部位)緩慢向前旋轉向後推下頜骨至關節凹內,這時往往可聽到關節復位時的彈跳聲。術後的拇指必須在關節復位的瞬間迅速向頰側移開以防手指被咬傷。
制動措施:關節復位後為使受傷之韌帶和關節囊得以修復並防止慢性脫位,必須將下頜制動2-3周,同時囑病進飲軟食,面部還應用顱頜綳帶固定以限制下頜的開口度不超過1公分。習慣性脫位者復位後應在關節囊前部注射硬化劑使其產生疤痕,限制下頜運動,以防下頜關節反復發生脫位(此法應在醫院進行)。
http://www.wfcms.org/medicine/yybj/load.asp?id=686
咬肌鍛煉治療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
自1994年至1998年,作者對30例習慣性顳下頜關節脫位(TMJHD)患者行咬肌鍛煉觀察,現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30例患者,男12例,女18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8.5歲。其中無牙頜患者11例,深覆牙合9例,單側偏嚼習慣者4例,開口過大且無明顯牙合因素者5例,1例原因未確定。所有患者均無面癱發生。就診時病期均在1個月以上,最長達5年。發病頻率一般每日1~3次,最多可達7次。
2.咬肌鍛煉方法:首先必須排除TMJ炎症存在,就位活動義齒,舌尖舔上齶,下頜處於息止頜位;再將雙手置於雙側面部,使拇指位於咬肌區,餘4指指腹放在顳部,勿加壓按摩,目的是感知鍛煉時雙側肌肉收縮情況,以保證雙側咬合力均衡。然後盡可能使下頜處於正中關系位,上下頜牙齒保持相對靜止,空咬牙30~60次,每秒鍾1次,覺疲勞酸痛後停止。注意雙側咬合力要均衡、適中,鍛煉完畢可輔以TMJ及周圍肌肉按摩數下,以減輕酸痛感,亦或小開口運動數下以松馳咬合肌群。平時的開口度應限制在2cm以內。每日鍛煉3次,主要在早晨起床後、午飯後及晚上臨睡前進行。每療程為3個月。……
http://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xdkqyxzz/xdkq2001/0103/010343.htm
7. 顳下頜關節脫位怎麼辦
顳下頜關節脫位
(俗稱掉下巴)是常見病.其中雙側脫位最為常見。當您在打哈欠、唱歌、大笑、嘔吐、打噴嚏、後牙咬大塊食物,尤其是在開口狀態下受到外力撞擊等後出現顳
下頜關節脫位
而不能閉口時,請不要驚慌失措,千萬保持鎮定,此時您可
進行初步的自行治療。
首先可用雙手食指摸到耳屏前脫位的關節頭,然後進行雙側關節區的按摩,部分患者通過這種按摩即可自行復位。如果自行復位不成功的話,那麼請您立即到醫院來就診,醫生可採用手法復位的方法為您盡早復位,千萬不要拖延。
醫生復位時您會感到雙側關節區酸脹,甚至疼痛
。請保持鎮靜,因為過度的緊張情緒會加重肌肉痙攣,不利於復位的成功。有時脫位時間較長,咀嚼肌發生痙攣,關節局部水腫、疼痛,醫生會進行局部熱敷或封閉治療後再手法復位,大多數患者經過以上處理都可解決問題。
顳下頜關節復位後,為了使關節得到充分休息,以利恢復並避免復發,須用彈性綳帶固定下頜一周左右,限制開口運動,並進食稀軟食物。
8. 下巴脫臼怎麼辦
下頜關節脫位是指髁突滑出關節窩以外超越了關節運動的正常限度以致不能自行復回原位。多數是顳下頜關節髁突前方脫位。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閉不上嘴。輔助檢查:X線片可見髁突脫位於關節結節前上方。
可分為:急性脫位,反復前脫位,陳舊性脫位;
可發生單側關節和雙側關節脫位。
發病原因:
1.當大開口末,打哈欠,唱歌,咬大塊食物,嘔吐等時翼外肌強烈收縮把髁突過度地向前拉過關節結節
2. 關節結節過高或關節結節前斜面過陡,而且張口狀態下頦部受到向後的外力
3. 全麻經口腔插管使用直接喉鏡時濫用暴力
4.長時間的大開口的口腔治療
5.關節囊及韌帶組織鬆弛
6. 老年人肌張力失常及韌帶鬆弛
7.智力異常,精神異常,腦癱,顱腦病變術後患者
首先復位顳下頜關節:
1.手法復位
2.局部麻醉後手法復位
3.全麻後手法復位
4.全麻後微創手術復位
治療顳下頜關節:
1. 透明質酸顳下頜關節腔注射,療效輕柔
2. 50%葡萄糖關節腔注射,只能採用1-2次,葯物可能引起關節軟骨的破壞
3. 陳舊性關節脫位治療手法復位困難以手術治療為主,反復的關節脫位經過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也採用手術治療,手術鑿平關節結節,同時考慮修整髁突
4.手術治療後仍需要頜間牽引
9. 顳頜關節怎麼治啊~~~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診斷和治療
顳下頜關節的主要功能是參與咀嚼、發音、吞咽和表情等。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疾病之一。好發於青壯年,以20~35歲患病率最高。一般發生在一側,但有的可逐漸累及兩側。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一般病程較長,並經常反復發作,多屬功能紊亂,也可有關節結構紊亂或器質破壞,所以應引起重視,及早治療。
1.病因
(1)精神因素:臨床上,患顳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病員,常常有情緒焦急、易怒、精神緊張、好激動以及失眠等症狀。
(2)咬合關系:患者多有�關系明顯紊亂的情況,如�干擾、牙尖早接觸,嚴重的鎖�、深覆�,多數後牙缺失,�面過度磨耗等。
(3)關節負荷過重:經常咬堅硬食物、夜間磨牙、緊張時咬牙習慣,使顳頜關節負荷過重,會導致本病的發生。
(4)偏咀習慣:單側咀嚼習慣會引起兩側關節不均衡運動,並影響兩側頜骨的發育和肌力量的平衡。長期的偏咀習慣易致顳頜關節功能紊亂。
(5)外傷、打哈欠張口過度、突然的寒冷刺激、不良坐姿及牙齒疾病等,也可造成顳頜關節、周圍肌群和韌帶的損傷而致發病。
(6)營養不良、內分泌失調等也與本病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
2.臨床表現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的發展過程一般有三個階段:功能紊亂階段、結構紊亂階段、關節器質性破壞階段。
其臨床表現一般有以下三個主要症狀:
(1)下頜運動異常:正常成人自然開口度平均約3.7厘米,開口型不偏斜,呈「↓」。本病患者則會出現開口度異常(過大或者過小),開口型異常(偏斜或者歪曲),開閉口時關節出現絞鎖等。
(2)疼痛:主要表現為開口和咀嚼運動時關節區或關節周圍肌群的疼痛。如關節有器質性破壞或肌痙攣時,相應的關節區和肌組織會有壓痛。
(3)關節彈響和雜音:正常顳頜關節在下頜運動時無明顯的彈響和雜音。本病常見的異常聲音有①彈響音,即開口運動中有「卡、卡」的聲音;②破碎聲:即開口運動中有「卡叭、卡叭」的破碎聲音;③磨擦音,在開口運動中有連續的似揉玻璃紙樣的磨擦音。
(4)此外,還常伴有許多其它症狀,如各種耳症,各種眼症,以及吞咽困難、語言困難、慢性全身疲勞等。
3.分類
(1)咀嚼肌群功能紊亂類:主要為各咀嚼肌的功能不協調、功能亢進和痙攣,實際上是關節外疾患。關節的結構和組織正常,以開口度異常和開口型異常以及受累肌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
(2)關節結構紊亂類:是關節紊亂綜合征中患病率最高的一類。為關節盤、髁狀突和關節窩之間的正常結構紊亂,以在開口運動中各種不同時期的彈響為主要特徵,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開口度、開口型異常。
(3)關節器質性改變類:通過X線片、造影和關節內窺鏡等檢查可發現關節骨、軟骨和關節盤有器質性改變,除了出現以上兩類的症狀外,關節運動時可聞連續的磨擦音或破碎音。
4.自我診斷
(1)好發於青壯年,女性多見。
(2)一般都有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征的病史。
(3)有關節彈響、疼痛的主訴症狀,疼痛與下頜運動、咀嚼有關。
(4)檢查時發現顳頜關節運動異常(開口度過大過小,開口型偏斜歪曲)。
(5)X線片檢查:X線片可發現有關節間隙改變和骨質的改變,關節造影可發現關節盤移位、穿孔及關節周圍組織的變化。
(6)關節內窺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關節腔內的病變,根據觀察到的結果直接作出診斷,還可以在鏡下取材做活檢。
【家庭治療】
1.防治原則
(1)以保守治療為主,採用對症治療和消除或減弱致病因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
(2)治療關節局部症狀的同時應改進全身狀況和病員的精神狀態。
(3)對患者進行醫療知識教育,使病人了解疾病的性質、發病因素,使患者增強信心,配合醫生治療,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自我治療、自我保護關節。
(4)循序漸進,確定一個合理的治療方案。
2.目前採用的治療方法有:
(1)服葯:常用的有消炎痛,片劑,每片25毫克,每次25毫克,1日3次,連續5天為一個療程;安定,片劑,每片2.5毫克,每次2.5~5毫克,1日3次,連續5天為一個療程。
(2)理療:可選用局部紅外線照射、氦氖激光照射,每次20分鍾,1日1次,連續照射1周為1個療程。
(3)磁鐵療法:適合於家庭治療用,患者可以用磁鐵片敷貼在痛點最明顯的部位,使用方便,有較好的鎮痛作用,常用於治療本病中的疼痛和張口受限,對關節彈響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4)還可以採用封閉療法、調�、正畸矯正等方法。如果有明顯手術適應症的,也可採用手術療法。
3.治療要點
(1)翼外肌功能亢進:主要是調整翼外肌功能,可用0.5%或1%普魯卡因5毫升作翼外肌封閉,每日一次,5~7次為一療程。
(2)翼外肌痙攣:主要是解除肌痙攣。①理療:可用15%氯化鈣溶液作兩側關節區及咀嚼區鈣離子導入,每日一次,7~10次為一療程;②封閉療法:用2%普魯卡因2~3毫升行翼外肌封閉,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5次為一療程。如疼痛無明顯改善,則應放棄封閉療法。③中葯局部熱敷、葯罐、推拿等亦均有一定療效。
(3)咀嚼肌群痙攣:治療同翼外肌痙攣,但以溫和的物理治療為宜。同時可服用鎮靜、肌松馳劑,如安定、腸溶阿司匹林。
(4)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彈響初期患者,可戴用復位�板進行治療,如關節盤前移明顯無法進行�板治療的,則可行關節盤復位術。
(5)不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首先可使用手法復位,方法同關節急性前脫位手法復位法,復位成功,可聽到一彈響聲,然後再按可復性關節盤前移位治療。手法不能復位的,可戴用樞軸�板,嚴重的則行關節盤復位術。
(6)關節盤穿孔、破裂:應遵循合乎程序的以保守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綜合治療無效的,則根據病情考慮關節盤修復術或摘除關節盤。
【注意事項】
(1)飲食原則上不予限制,但應避免咬嚼生冷堅硬的食物。
(2)消除精神緊張的心理狀態,保持精神樂觀、放鬆、心胸開闊的精神狀態。注意勞逸結合,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3)工作緊張時不要養成咬牙的習慣。
(4)勿大張口,打哈欠時要注意保護下頜關節。
(5)冬季時注意麵部防寒保暖。
(6)拔除阻生牙時,注意保護下頜關節;其它口腔內治療時,應注意不讓病人長時間地大張口。
殷偉東
10. 顳下頜關節脫位最常用的復位方法
顳下頜關節脫位是下頜骨的髁狀突滑出關節以外,不能自行復位。可以發生在單側,亦可發生在雙側。臨床上常見者為急性關節前脫位和復發性關節前脫位。
急性下頜關節前脫位一般因大開口,如打哈欠、唱歌、咬大塊硬食物或惡心嘔吐時,翼外肌持續性收縮,將髁狀突拉過關節經節,同時升頜肌群發生反射性的攣縮,致使髁狀突破阻擋在關節結節的前方,不能自行復位。另外當被動開口用力過大、過猛時,如使用開口器、氣管鏡、食管鏡、胃鏡以及全麻氣管插管使用的直接喉鏡等均可使關節脫位。急性關節脫位如果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可並發關節盤損傷,關節囊及關節韌帶組織鬆弛而導致復發性關節脫位。
一、臨床表現
病人呈開口狀態,不能閉口,流涎,進食及說話均困難,表現為極度痛苦。
檢查可見下頜運動受限,前牙呈開合和反牙合
。脫位側耳屏前方凹陷,顴弓下方顯膨隆。X片顯示髁狀突位於關節結節的前方。
二、治療
急性關節脫位要及時復位,復位後要限制下頜的運動。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內手法復位。復位前可用手按摩雙側嚼肌,使肌肉鬆弛。一般不需要麻醉。
復位時患者坐在牙科椅上或坐在矮凳上,頭依後牆,其下頜牙齒的咬合面要低於醫生肘關節水平。醫生站在患者的前方,雙手拇指纏以紗布,以免咬傷。然後伸入患者口內,放在下頜磨牙咬合面上,其餘四指托住下頜骨下緣。復位時雙拇指用力壓下頜骨向下,同時其餘四指將下頜頦部往上托,使位於關節結節前方的髁狀突移到關節結節水平以下時, 再向後上方推送,將髁狀突送入關節凹內。若為雙側關節脫位,可先復位一側,然後再復位另一側。
當髁狀突復位後,已恢復正常咬合關系,用彈力綳帶或普通綳帶包紮固定下頜2~3周限制下頜運動,以免再脫位。如果復位後未得到固定或固定時間太短,被撕裂的組織未得到完全恢復,可以繼發復發生關節脫位及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