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糖尿病拔罐療法主要有哪些方法
(1)取穴:陽池(雙)、華佗夾脊
採用梅花針叩刺後拔罐法。先以梅花針叩刺陽池,隨即拔留罐15~20分鍾。再在華佗夾脊從上至下輕叩3~5遍(以不見血為度)。然後在應拔部位和罐口塗以液體石蠟。走罐至皮膚潮紅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
(2)取穴:腎俞、肺俞、胃俞、大腸俞、陽池
採用單純拔罐法。每次選用一側穴,留罐15~20分鍾,或用葯罐法。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3)取穴:膀胱經:三焦俞、腎俞。任脈:石門。經外奇穴:華佗夾脊。脾經:三陰交
留罐法:以上穴位於拔罐後各留罐10~20分鍾。
排罐法:於腰椎兩旁行密排罐法並留罐。
針罐法:先用毫針針刺上穴得氣後再行留罐。
(4)取穴:肺俞、脾俞、三焦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穴
採用單純火罐法吸拔上述穴位,留10分鍾,每日1次。或採用背部俞穴走罐,先在肺俞至腎前段塗抹潤滑劑,然後走罐至皮膚潮紅或皮膚出現痧點為止,隔日1次。
㈡ 扒火罐有什麼用自己家裡可以扒嗎怎樣操作最好!
去濕氣去風,自己在家可以做,找一個合適大小的罐頭瓶,用紙點燃扔進去,快速的扣在拔火罐的位置,注意小心,不熟練者容易燙傷,沒操作過的慎用
㈢ 我想拔火罐怎麼個拔發,多錢
中醫院的收費標準是3個罐10元,包含火罐、電火罐、閃罐、著罐、電罐、磁療罐、真空拔罐等。
拔罐的方法很多,有定罐,閃罐,走罐,梅花針扣刺加火罐,葯物罐等等,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決定採用何種方式的拔罐,定罐適合局部因寒濕導致的不適,閃罐適合臟器陽氣不足功能下降,走罐適合氣血運行不暢,梅花針扣刺加火罐適合局部痛症等等。
不明白請追問,請採納!
㈣ 用梅花針、拔罐方法治療,需要注意什麼
可以用梅花針敲打,微出血拔罐,注意要消毒好,千萬不要感染
,建議你上醫院找大夫做治療。
㈤ 梅花針加拔火罐治丹毒60例
梅花針加拔火罐治丹毒60例編輯這篇文章
發表者:史連俊
(訪問人次:1621)
北京市通州區中醫醫院針灸科(101100)史連俊北京中醫葯大學東直門醫院東區針灸科史連俊
近年來,筆者採用梅花針叩刺加拔火罐的方法治療本病60例,療效頗佳,現介紹如下:
1一般資料
60例中,男22例,女38例,年齡最小20歲,最大60歲;病程最短1d,最長9d。
2治療方法
患處常規消毒,用梅花針叩打局部。刺激方法:先從病損的邊緣開始,作圓形呈螺旋狀向中心區繞刺,中等刺激,用力均勻,以滲血如珠為度,再用閃火拔罐法,將罐留於患處20min,使其出血,起罐後,再用消毒棉球擦凈,如果丹毒面積很大,可分2~3次治療,隔日1次。
3療效觀察
治療後皮膚紅腫消退,膚色恢復正常,無自覺症狀者為痊癒。本組60例中,1次治癒12例,3次治癒26例,5次治癒16例,7次治癒6例。
4典型病例
張xx,男,25歲,工人。1996年8月6日就診。主訴:左下肢灼熱疼痛1d,按之更甚,查左下肢前部有6cmx6cm、5cmx5.4cm等大小2塊雲片狀紅斑,邊界清楚,按之退色,並伴發熱,口渴,苔黃膩,脈濡數,T38.2℃,血WBC1.6x10/L,診為下肢丹毒,辨為濕熱下注證,用梅花針叩刺加拔罐1次,疼痛減輕,熱退身涼,繼續治療,隔日1次,治療3
次痊癒。
5
體會
丹毒是由於火邪侵犯血分,或外傷邪毒乘隙而入,以致肌膚經絡阻滯不通,氣血雍遏而發。梅花針叩刺病變部位,達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拔罐是利用罐內負壓將病變部位的淤血吸出,使火熱毒邪隨淤血排出體外,乃「箢陳則除之」之意。故梅花針拔罐具有清瀉血分郁熱、活血化瘀消腫之作用。
㈥ 拔罐常見的方法有哪些尹氏保康的薩滿罐多長時間一個療程啊
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鍾;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塗萬花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
(3)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
(4)刺絡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
注意事項:
(1)操作禁忌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否則會損傷皮膚。
(2)部位禁忌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部位、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㈦ 梅花針應該怎麼用
叩刺法有壓擊法和敲擊法,壓擊法即拇指和中指、無名指掌住針柄,針柄末端靠在手掌後部,食指壓在針柄上。壓擊時手腕活動,食指加壓,刺激的強度在於食指的壓力,適合於硬柄針。敲擊法即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末端,上下顫動針頭,利用針柄的彈性敲擊皮膚,刺激的輕重應根據針頭的重量和針柄的彈力,靠顫動的力量來掌握,適合於彈性針柄。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年齡、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強三種強度。叩刺部位須准確,每叩刺一針之間的距離約在0.3-1.0cm之間。一般每日叩刺一次,連續治療7-10日為一個療程,如系慢性頑固性疾病,可持續多治療幾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3-5日。刺血拔罐法治療各種痛症療效特佳,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㈧ 打火罐方法
1.拔罐的方法閃火法操作要點:用鑷子夾酒精棉球點燃,在罐內繞一圈再抽出;迅速將罐罩在應拔部位上,即可吸住。2.拔罐的應用(1)留罐將罐吸附在體表後,使罐子吸拔留置於施術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鍾;多用於風寒濕痹、頸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塗萬花油,將罐吸住後,手握罐底,上下來回推拉移動數次,至皮膚潮紅;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於感冒、咳嗽等病症。(3)閃罐罐子拔住後,立即起下,反復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多用於面癱。(4)刺絡拔罐先用梅花針或三棱針在局部叩刺或點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內出血3~5毫升;多用於痤瘡等皮膚疾患。3.拔罐注意事項(1)操作禁忌拔火罐時切忌火燒罐口,否則會燙傷皮膚;留罐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否則會損傷皮膚。(2)部位禁忌皮膚過敏、潰瘍、水腫及心臟、大血管部位,孕婦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㈨ 梅花針怎麼用
方法
叩刺法
叩刺法有壓擊法和敲擊法,壓擊法即拇指和中指、無名指掌住針柄,針柄末端靠在手掌後部,食指壓在針柄上。壓擊時手腕活動,食指加壓,刺激的強度在於食指的壓力,適合於硬柄針。敲擊法即 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末端,上下顫動針頭,利用針柄的彈性敲擊皮膚,刺激的輕重應根據針頭的重量和針柄的彈力,靠顫動的力量來掌握,適合於彈性針柄。根據患者體質、病情、年齡、叩打部位的不同,有弱、中、強三種強度。叩刺部位須准確,每叩刺一針之間的距離約在0.3-1.0cm之間。一般每日叩刺一次,連續治療7-10日為一個療程,如系慢性頑固性疾病,可持續多治療幾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3-5日。刺血拔罐法治療各種痛症療效特佳,在應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叩擊技巧
梅花針叩刺時要靈巧地運用手腕部彈力,使針尖叩擊到皮膚後,由於反作用力迅速彈起,僅在表皮上一擊而起,急刺速離,要有彈性,彈跳著連續有節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穩,准確和靈活,叩刺速度要均勻,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勻地亂刺。如持針不牢,提針慢或針尖帶鉤,都容易產生拖刺,容易劃破皮膚,形成「一」字形的傷痕,並使患者產生刺痛和畏針。針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將針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復操作。防止針尖斜著刺入和向後拖拉著起針,這樣會增加病人的疼痛。
注意正確選配治療部位
第一種方法是局部施術法,如斑禿,可直接叩刺脫發處,很快就能長出新發;神經性皮炎可直接叩刺皮損部位,風濕性關節炎直接叩刺疼痛關節,均可收到佳效。 第二種方法是辯證循經叩刺法,臨床根據病屬何經則取該經的循行部位叩刺治療。第三種方法是取患部前後相對應的部位施術。如單純性甲狀腺腫,可叩刺腫大的甲狀腺後,再叩刺項部的相鄰穴位:如膽囊炎,叩刺膽囊區皮膚後,可叩刺其背部相對應穴位,如膽俞。第四種是遠近配伍施術法。叩刺局部後,再叩刺背部脊柱及其兩側和相關經絡循行部位。如頭痛,除了叩刺頭痛部位和頸椎及其兩側外,還可以叩刺相關經絡的循行部位,如前頭痛、側頭痛、後頭痛和頭項痛要分別叩刺手是陽明經、少陽經、太陽經及厥陰經肘膝以下的經絡循行部位。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腸的體表投影部位以外,還可叩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間及其兩側,最後再叩刺足陽明胃經膝關節以下的循行部位,收效極佳。
㈩ 拔罐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施罐前注意事項
1.拔罐治療室應寬敞明亮,空氣流通、室溫適宜,要注意患者保暖,並防止暈罐。
2.根據病情與施術要求,選擇適當體位與罐的規格,充分暴露應拔部位,有毛發者應剃去,拔針罐應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3.選好體位,囑患者體位應舒適,勿移動體位,以防罐具脫落。
4.老年、兒童與體質虛弱的患者施罐數量宜少,留罐時間宜短,否則難以承受。初次接受拔罐者,除應消除其畏懼心理外,拔罐數量與時間也宜少宜短,待適應後復診時再酌增。
(二)施罐中注意事項
1.施罐手法要純熟,動作要輕、快、穩、准。拔多罐數量宜少,罐間距離應適中,過遠影響療效,過近易痛易落。
2.注意詢問患者的感覺,觀察其局部和全身反應。拔罐後一般有下述三種反應:
(1)患者感覺拔罐部位緊束、酸脹、溫暖舒適或有涼氣外出,罐內肌膚突起,呈紅疹或紫斑樣變,為正常反應。
(2)患者感覺吸拔部明顯疼痛或燒灼、麻木,多為吸拔力過大;若患者毫無感覺,多為吸拔力不足。均應啟罐(取下)重拔。若重拔後,上述情況依舊,則應考慮罐具規格、吸拔部位、施罐方法、負壓大小,以及疾病性質、患者體質等因素的影響。
(3)拔罐期間,如患者出現頭暈、惡心、面色蒼白、四肢發涼、出冷汗、胸悶心慌,甚至暈厥、脈細弱等暈罐徵象,應及時啟罐,並參照暈針處理。
(三)啟罐方法
啟罐亦名起罐,即將吸拔牢穩的留置罐取下的方法。
1.一般罐的啟法 一手握住罐體腰底部稍傾斜,另一手拇指或食指按住罐口邊緣的皮膚,使罐口與皮膚之間形成空隙,空氣進入罐內,則罐自落。切不可硬拉或旋轉罐具,否則會引起疼痛,甚至損傷皮膚。
2.抽氣罐的啟法 注射器抽氣罐、空氣唧筒抽氣罐,向罐內注入空氣,罐具即脫。
3.水(葯)罐的啟法 應防止水(葯)液漏出,若吸拔部位呈水平面,應先將拔罐部位調整為側面後再啟罐。
(四)效應觀察
1.治療效應 啟罐後吸拔部出現點片狀紫紅色瘀點、瘀塊,或兼微熱痛感;通稱罐斑或罐印,是屬正常反應,1~2日即自行消失。
2.病理反應 罐斑如顯水泡、水腫與水氣狀,提示濕盛或寒濕。若水氣色黃為濕熱;水泡呈紅色或黑色,示久病濕盛血瘀。罐斑色深紫,示瘀血為患。罐斑色深紫黑觸之即痛、伴身熱,系熱毒瘀結。罐斑無皮色變化,觸之不溫,多為虛寒證。罐斑微癢或出現皮紋,多系風邪為患。罐斑或血泡色淡,多屬虛證。拔針罐後,血色深紅為熱,青色為寒凝血瘀。以上反應應結合臨床而綜合分析。
(五)善後處理
啟罐後,應用消毒棉球輕輕拭去拔罐部位紫紅色罐斑上的小水珠,若罐斑微覺痛癢,不可搔抓,數日內自可消退。如出現小水泡可任其自行吸收,不需處理;水泡較大,應用消毒毫針刺破,放出水液,塗上龍膽紫。若出血應用棉球拭凈。若皮膚破損,應常規消毒,並用無菌敷料覆蓋其上。若系拔罐治療瘡癰,啟罐後應拭凈膿血,並常規處理瘡口。
處置停妥後,囑患者休息片刻才離開治療室,並囑次日或2、3日再作治療,視病情與反應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