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

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09 00:51:00

1. 土豆第一次澆水的正確方法什麼

1、出苗前:不追肥澆水。

2、出苗期:苗期澆水要視墒情而定,墒情好可不澆水,避免降低地溫。覆蓋地膜的,要及時人工輔助破膜;露地栽培的,雨後或澆水後要及時劃鋤,打破硬殼,使幼苗順利出土,促進苗齊、苗全、苗壯。。

3、發棵期:土豆出齊苗後,主攻目標是促進秧棵生長健壯,搭好豐產架子。管理要點是不旱不澆水,澆水時勿漫過壟頂,並進行中耕、培土,最後在團棵封壠前培成方肩大壠,創造一個良好的結薯條件。培土時注意不得損傷功能葉片,缺肥的應及時追肥,可穴施,也可隨澆水沖施。

4、結薯期:土豆團棵現蕾後,即開始結薯,到開花期,薯快迅速膨大,此時應增加澆水量,如不下雨應連澆三水,每水間隔5一7天,應澆小水,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原則是要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此期還應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土豆疫病,應立足提前預防,以防為主,一旦發病,難以防治。

5、收獲期:土豆在收獲前7一10天應停止澆水。

馬鈴薯的生長發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1、成熟的塊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作為種薯播種,即休眠階段;

2、播種後,依靠自身的營養生根發芽長出幼苗,即自養階段;

3、出苗後,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元素,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長體系,直到開花達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異養階段;

4、開花後,地上部停止生長,塊莖迅速膨大,積累養分到成熟,即塊莖形成階段。

2. 土豆的生長習性 種植時間 生產時間 過程 灌溉時間 灌溉方式

    土豆屬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塊莖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稻穀和玉米。土豆的生長發育也是呈周期性的,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①成熟的塊莖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才能作為種薯播種,即休眠階段;②播種後,依靠自身的營養生根發芽長出幼苗,即自養階段;③出苗後,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利用根系吸收水分和無機元素,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長體系,直到開花達到植株的最大繁茂,即異養階段;④開花後,地上部停止生長,塊莖迅速膨大,積累養分到成熟,即塊莖形成階段。
土豆種植春季最為適宜,也可以反季節栽培。土豆塊莖播種後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萌發。塊莖發芽的最低溫度為5 ~ 6℃,最適溫度是15 ~ 17℃。從播種到出苗所需時間和土壤溫度高低有密切關系,在適宜的溫度范同內,溫度愈高,出苗所需時間愈短。提早播種,因土壤溫度過低,幼根和幼芽生長緩慢或停止而延長出苗期。種薯發芽出苗除受土壤溫、濕度影響外,還與貯藏期的溫度變化有關。播前貯藏溫度低於8℃,塊莖播種後發芽較慢,所以播前應將低溫下貯藏的種薯移至12℃以上條件下曬種。這樣出苗速度快,芽苗健壯。塊莖上不同部位的芽眼發芽快慢也不同,一般是頂部芽眼發芽早,出苗快,生長也最旺盛。相反,愈近臍部的芽眼發芽愈遲,出苗慢,生長較弱。
    土豆的植株是在一定條件下由根、莖、葉三部分密切配合,高度協調下生長發育的。從幼苗出土,其綠色莖葉即開始利用光合作用製造養分,發育良好的根系從土壤中吸取足夠的水分和無機元素,以供植株各部分生長利用。隨著植株中養分的分配和根、莖、葉的生長發育,才形成完整的植株生長體系,直到開花達到植株最大繁茂。一般在出苗後20天左右,地下各節的匍匐莖就都長出,並橫向伸長。出苗後一個月左右,植株開始現蕾,與此同時,匍匐莖的頂部開始膨大形成小塊莖。現蕾期是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標志,即開始起壟培土,若培土過遲,就會在培土過程中損傷小薯而影響產量。現蕾後15天左右開始開花,地上部莖葉生長進入盛期,葉面積迅速增大。盛花期是地上部莖葉生長最旺盛時期,此後,地上部生長趨於停止,製造的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
土豆多數品種是在現蕾期塊莖開始膨大,但通常土豆到開花盛期,葉面積最大,製造養分的能力最強,所以開花後20天左右塊莖增長的速度最快,而後隨著地上部莖葉的逐漸衰退,輸入塊莖的養分也相應地減少,一直到莖葉完全枯死,塊莖才停止增大。此時塊莖皮層加厚,進入休眠期。土豆塊莖的膨大與漿果的形成,在養分分配上是有矛盾的,因漿果的生長和塊莖的膨大基本上同期進行的。植株上漿果愈多,對塊莖產量影響愈大,一般要減產5% ~ 10%,多者可達20%以上。所以如果不是為了採收種子,應對那些結果較多的品種及時摘花、摘蕾,以免漿果與塊莖爭奪養分。
土豆生長條件:①.溫度:性喜冷涼,不耐高溫,生育期間以日平均氣溫17℃ ~ 21℃為適宜。②.光照:光照強度大,葉片光和作用強度高,塊莖形成早,塊莖產量和澱粉含量均較高。③.水分:馬鈴薯的蒸騰系數在400 ~ 600之間。如果總降雨量在400 ~500 mm之間,且均勻分布在生長季,即可滿足馬鈴薯的水分需求。④.土壤:植株對土壤要求十分嚴格,以表土層深厚,結構疏鬆,排水通氣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最為適宜,特別是孔隙度大,通氣度良好的土壤,更能滿足根系發育和塊莖增長對氧氣的需要。⑤.營養:馬鈴薯的生長發育需要十多種營養元素,對肥料三要素的需求,以鉀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土豆播種後如遇天氣乾旱,應及時灌水,確保出苗;發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結薯初期要適當控水,少澆水或不澆水;結薯期,即當塊莖長至2 -3 cm時,要適天氣和土壤墒情及時灌溉;結薯後期和收獲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澆水,防止病害發生和爛薯。
 

3. 土豆的節水灌溉技術

用噴水壺慢慢噴

4. 土豆灌水需要注意什麼

馬鈴薯從幼苗拱土到開花,一般不澆水,進行蹲苗,特別乾旱時澆小水。馬鈴薯初花期開始澆水。從初花到莖葉停止生長這段時間,塊莖的增長量最大,植株對水分的需要量也很大。另一方面,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等無機元素都必須溶於水才能被根部吸收,如果土壤缺水,營養物質再多,植株也無法利用。通常土壤持水量應保持在60%~80%。此時,由於水分充足,也往往會引起馬鈴薯中後期徒長,消耗養分和倒伏,導致減產。為此,一定要實行化控。當馬鈴薯株高50厘米~55厘米時,畝噴施15%可濕性多效唑粉劑50克,施葯後4天澆水,可收到明顯的控高效果。馬鈴薯收獲前10天左右停止澆水,可提高其品質,並較耐貯藏。

5. 土豆一般是種在土中的,水培的方法怎麼

水培土豆可以選擇盤子容器,之後將其加入一些清水,將土豆整齊的擺放在盤子上,加入的清水可以到接觸至土豆雞塊,盤子的旁邊可以放置一塊裝飾鵝卵石,不僅可以起到襯托的作用,同時還能支撐土豆。水培土豆的方法需要將先將新鮮而又飽滿的土豆放置在一個塑料袋中,將其封閉保存直至發芽,儲存的地方需要是背光陰涼處,這樣才會有利於土豆出芽,若是土豆已經發芽便可以省略這一步驟。

把土豆割開,放在容器里,再加上水,水要高過土豆,然後過段時間就長出芽了。當馬鈴薯株高50厘米~55厘米時,畝噴施15%可濕性多效唑粉劑50克,施葯後4天澆水,可收到明顯的控高效果。馬鈴薯收獲前10天左右停止澆水,可提高其品質,並較耐貯藏。

6. 土豆灌溉哪種方法好

土豆、胡蘿卜種子怎麼獲得?
答:打碎野外的陶罐,打死野人(豬頭怪)、小野人有可能獲得,直接將土豆、胡蘿卜種到耕地上就可以,不需要單獨的種子。
建經濟適用農田的步驟:
第一步:挖坑
選一塊比較平坦的土地(自己用泥土搭建也可以),將其中一格泥土挖掉。
第二步:澆水
手裡拿著桶,點一下水面即可打水,打來水,手裡拿著水桶,再點一下坑,倒進去。
第三步:耕地
手裡拿著鋤頭,在水坑上下左右分別開墾4格,然後將這個范圍內所有的土地都開墾。
第四步:播種
手裡拿著小麥種子、土豆、胡蘿卜,點一下耕地,即可種在耕地上。
第五步:光照
莊稼的生長需要足夠的光照,在耕地外圍插上火把是一個較好的方式。
第六步:收獲
成熟後,打掉耕地上的植物,即可獲得果實。
小麥的生長形態。
危害馬鈴薯的病蟲害有300多種,但並不是所有的病蟲害都會造成馬鈴薯嚴重減產。馬鈴薯病害主要分為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馬鈴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馬鈴薯病害,幾乎能在所有的馬鈴薯種植區發生。通常說的種薯退化即為不同病毒引起的多種病毒病所造成。馬鈴薯害蟲分地上害蟲和地下害蟲,其中比較主要的有馬鈴薯塊莖蛾、蚜蟲等。

一、馬鈴薯真菌性病害

(一)、晚疫病

晚疫病是馬鈴薯主產區最重要的一種真菌病害,其最初傳播來源是鄰近的薯田或番茄、雜草和有機堆肥。防治晚疫病,首先要選擇抗病品種;其次,播前嚴格淘汰病薯。一旦發生晚疫病感染,一般很難控制,因此必須在晚疫病沒有發生前進行葯劑防治,即當日平均氣溫在10~25℃之間,下雨或空氣相對濕度超過90%達8小時以上的情況出現4~5天後噴灑葯劑進行防治。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來進行防治,每畝用量175~225克,兌水後進行葉面噴灑。如果沒有及時噴葯,田間發現晚疫病植株後,則需要用瑞毒霉(也稱為雷多米爾、甲霜靈)之類的葯劑進行防治,每畝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150~200克,兌水進行葉面噴施。如果一次沒有將病害控制住,則需要進行多次噴施,時間間隔為7~10天。

此外,環境條件也影響晚疫病的傳播,為防止塊莖感染,應當高培土。如果植株地上部分受到晚疫病侵染,則最好在收獲前將病秧割除並清理處田塊,防止收獲的薯塊與之接觸。

(二)、癌腫病

選用抗癌腫病的品種並結合長期輪作(5年或更長),可以防止癌腫病的發生。封鎖感病地區、禁止從感病地區調運馬鈴薯特別是種薯,是控制病害蔓延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尚沒有發現有效防治癌腫病的化學病劑。

(三)、粉痂病

用甲烷鈉熏蒸土壤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選擇排水良好的無病地塊種植馬鈴薯或長期與牧草輪作,可顯著降低該病害的發生,選用抗病品種和無病種薯。
(四)、早疫病
葉片噴施有機殺菌劑可以減少早疫病的蔓延。當早疫病較為嚴重時可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來防治,用量為每畝175~225克,兌水後進行葉面噴施,如果一次沒有防治住,則需要進行多次噴施,間隔10天左右。

(五)、干腐病和萎焉病

選用無病種薯,用化學保護劑處理切塊的種薯,可以把切好的薯塊蘸一層7%~8%的殺菌劑粉劑;生長期間有良好的水分管理和輪作;不在帶有萎焉性鐮刀菌的田塊里種植馬鈴薯。

二、馬鈴薯細菌性病害

(一)、青枯病

輪作是最有效的防治小種(小種3)的辦法,但對小種1很困難,因為它可以感染其他作物或雜草(尤其是茄科)。目前還沒有發現能有效防治青枯病的葯劑。

(二)、黑脛病和軟腐病

避免將馬鈴薯種植在潮濕的土壤中,不要過度灌溉。成熟後盡量小心地收獲塊莖,避免在陽光下暴曬。塊莖在貯藏或運輸前必須風干。某些品種的抗性要較其他品種高一些。目前還沒有發現能有效防治脛病和軟腐病的化學葯劑。

(三)、環腐病

使用無病種薯,防止切刀傳播此病害。

(四)、瘡痂病

在塊莖形成和膨大階段維持較高的土壤水分以保證馬鈴薯良好的長勢。避免種植有瘡痂的種薯。避免重復種植馬鈴薯或其他易感瘡痂病的作物,如紅甜菜葉、甜菜、蘿卜、甘藍、胡蘿卜、歐洲蘿卜(該病對這些植物影響不大)。採用抗瘡痂品種對防治該病害非常有效。

通過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維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間。避免過多施用石灰,如果需要,最好使用含白雲石的石灰。「酸性瘡痂」可以通過使用葯劑進行防治,即在發病初期使用65%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使用72%農用鏈黴素2000倍進行噴施2~3次,間隔為7~10天。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溫室和網室生產微型薯)可以用土壤熏蒸劑來進行土壤消毒。

三、馬鈴薯病毒性病害

(一)、馬鈴薯卷葉病

馬鈴薯卷葉病毒是最主要的馬鈴薯病毒性病害,在所有種植馬鈴薯的國家普遍發生,易感品種的產量損失可高達90%。可以在種薯繁育時淘汰病株,篩選健康植株來防治馬鈴薯卷葉病毒。系統殺蟲劑可以降低病毒在植株內的蔓延,但不能防止從鄰近田塊帶毒蚜蟲的感染。馬鈴薯卷葉病毒是已知的可通過熱處理來消除的馬鈴薯病毒。選用脫毒種薯,種植抗卷葉病毒的品種可有效防治該病毒。

(二)、馬鈴薯Y病毒和A病毒

馬鈴薯Y病毒和A病毒可通過無性選擇和種薯繁育過程中淘汰病株來防治。選用脫毒種薯和抗性品種對防治該病也非常有效。

(三)、花葉病

在種薯繁育過程中通過無性篩選和使用脫毒種薯可以防治X病毒、S病毒和M病毒病害的發生。當有明顯的症狀出現時,淘汰病株是很有用的。抗X病毒的品種很有效。

(四)、印花和奧古巴病

防治方法是在種薯生產過程中淘汰病株和使用農葯消滅病毒的傳媒。

四、馬鈴薯主要害蟲

(一)、桃蚜和其他蚜蟲

利用蚜蟲的天敵是有效的生物防治手段。瓢蟲科的甲蟲和食蚜蟲的黃蜂以蚜蟲為食。葯劑防治應注意盡量避免殺傷天敵。如可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20%氰戊菊醋乳油2000倍液、40%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

(二)、薊馬

乾旱條件有利於薊馬的繁殖,適時灌溉是一種有效的防治方法。也可用40%辛硫磷乳油和40%樂果乳油的1500倍溶液進行葉面噴施。

(三)、葉蟬

馬鈴薯田與豆類作物隔離可防止葉蟬侵染。選用抗性或耐性品種或用農葯進行防治。可以每畝使用20%葉蟬散乳油100克兌水後噴施葉片,或每畝用40%樂果乳油75~100克兌水噴施。

(四)、馬鈴薯塊莖蛾

可以通過一些耕作措施來減輕,如避免在最熱和最乾的季節種植馬鈴薯;灌溉防止土壤乾裂以阻止蛾接近塊莖;適當培土覆蓋塊莖;使用外激素誘捕和控制田間種群;使用殺蟲劑。薯塊貯藏期間,特別是種薯,可用生物制劑如蘇雲金芽孢桿菌處理或者使用桿狀細菌。同時,驅蟲植物、按樹或馬纓丹可保護貯藏的薯塊。入窖前對薯窖進行消毒,用80%的敵敵畏乳油進行熏蒸,用長0.5米,寬7厘米左右的紗布在葯劑中浸泡後,每隔一米掛一條,然後封閉窖門,熏蒸7-10天即可。

(五)、地老虎

點狀或田間局部感染時,可以集中施用殺蟲劑,如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澳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和5%來福靈乳油2000倍液噴施對防治1-3齡幼蟲非常有效。對3齡以上的幼蟲或成蟲可在黃昏時將含有糠、糖、水和殺蟲劑的毒餌放在植株的基部進行誘殺。

(六)、金針蟲

在牧草區種植馬鈴薯以前必須通過適當的翻耕和作物輪作而減少土壤中的金針蟲數量。在金針蟲危害嚴重時,每畝可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細土25~30千克,播種時撒施在種薯旁邊。

(七)、白色蠐螬

深耕後日曬和霜凍以及鳥類捕食。不易通過使用殺蟲劑來防治。每畝用40%辛硫磷乳油200~250毫升加細土25~30千克,播種時撒施在種薯旁邊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八)、蟎蟲

避免溫暖、乾燥、灌溉不足和過度使用殺蟲劑殺死蟎蟲天敵。蟎蟲砍割嚴重時(每葉達2-3頭)需用殺蟎劑,如用40%蟎克(雙甲眯)乳油加水1000~2000倍噴施葉片。

(九)、潛葉蠅

潛葉蠅有較多的自然天敵,應保護天敵。成蟲可以用黏性的黃色誘捕物誘捕。必須防止植株開花前受到近1/3的危害。如果需要,應當使用對成蟲或幼蟲特別有效的葯劑。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斑潛凈是一種很有效的葯劑,葯劑稀釋倍數1000~2000倍,每畝用量25~60克。施葯時間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葯。施葯間隔5~7天,連續用葯3~5次,即可消除潛葉蠅的危害。

(十)、白粉虱及其他粉虱

防治措施應當著眼於恢復生態平衡和培育白粉虱的有效天敵,因此,應當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殺蟲劑。建議在田塊的邊緣種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閑以促進生物防治的天敵的發育。如果必須打葯,應當使用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2.5%滅蟎猛乳油1000倍液、21%滅殺斃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以及20%滅掃利乳油200倍液等葯劑,它們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害。

7. 土豆澆水的正確方法

出苗前:不追肥澆水。

2、出苗期:苗期澆水要視墒情而定,墒情好可不澆水,避免降低地溫。覆蓋地膜的,要及時人工輔助破膜;露地栽培的,雨後或澆水後要及時劃鋤,打破硬殼,使幼苗順利出土,促進苗齊、苗全、苗壯。。

3、發棵期:土豆出齊苗後,主攻目標是促進秧棵生長健壯,搭好豐產架子。管理要點是不旱不澆水,澆水時勿漫過壟頂,並進行中耕、培土,最後在團棵封壠前培成方肩大壠,創造一個良好的結薯條件。培土時注意不得損傷功能葉片,缺肥的應及時追肥,可穴施,也可隨澆水沖施。

4、結薯期:土豆團棵現蕾後,即開始結薯,到開花期,薯快迅速膨大,此時應增加澆水量,如不下雨應連澆三水,每水間隔5一7天,應澆小水,切忌大水漫灌。澆水原則是要保持土壤見干見濕。此期還應注意防治病蟲害,特別是土豆疫病,應立足提前預防,以防為主,一旦發病,難以防治。

8. 土豆開花時的需水量澆水方法

馬鈴薯屬於需水量大的農作物之一,其莖葉的含水量佔到90%,塊莖中含水量也達80%左右。馬鈴薯必須有充足的水分才能提高產量,水能夠讓馬鈴薯更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營養。馬鈴薯的光合作用和有機營養製造都離不開水,實驗表明每生產一公斤馬鈴薯,需吸收140L水,因此水在馬鈴薯的生長發育周期中十分重要。要具備充足的水源供給馬鈴薯種植。
植株的蒸發和蒸騰作用消耗著土壤水分,當水分由田間最大持水量損失到作物生長開始受限制的水量時,這一水量稱臨界虧缺。臨界虧缺值以降雨量單位毫米表示,它相當於恢復到土壤田間最大持水量所需補充的水量。馬鈴薯的水分臨界虧缺值估計為25mm,相當於250m³/ha的水量。土壤水分消耗超過這一臨界值時,馬鈴薯葉片的氣孔便縮小或關閉,蒸騰率隨之下降,生理代謝不能正常進行,使其生長受阻,因此導致了馬鈴薯減產。
馬鈴薯不同生長發育期的需水特點有所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1、發芽期:馬鈴薯發芽期所需水分主要靠種薯自身薯塊里的水分供應,如芽塊較大,能達到30~40克,土壤含水量也能夠達到14%左右,就可以保證發芽出苗。
2、幼苗期:幼苗期葉面積小,蒸騰量不大,因此此時的耗水量相對較少。一般幼苗期的耗水量是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0%,土壤保持最大持水量的65%最佳。此時不宜水分過剩,否則影響根系發育,並降低後期抗旱能力,但水分不足則影響地上部分發育,造成發育緩慢,棵小葉小,花蕾脫落。
3、塊莖形成期:馬鈴薯塊莖形成時期需要充足的水分,此時蒸騰量迅速增大,耗水量佔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0%左右,為確保植株個器官迅速建成,很好地增長塊莖,要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在70%-75%。水分不足會造成植株生長緩慢,塊莖減少,影響增產。
4、塊莖膨大期:從開花到話落後的一周是塊莖膨大期,此時馬鈴薯需水量最多,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75%-80%。辭職植株體內營養分配由供應莖葉迅速生長為主,轉變為主要滿足塊莖迅速膨大為主,這時莖葉的生長速度明顯減緩。據測定,這個階段的需水量佔全生育期需水總量的50%以上。此時如缺水會導致塊莖就會停止生長。以後即使再降雨或有水分供應,植株和塊莖恢復生長後,塊莖容易出現二次生長,形成串薯等畸形薯塊,降低產品質量。但水分也不能過大,如果水分過大,莖葉就易出現瘋長的現象。這不僅大量消耗了營養,而且會使莖葉細嫩倒伏,為病害的侵染造成了有利的條件。
5、澱粉積累期:馬鈴薯澱粉積累期需適量水分供應,保證植株葉面積的壽命和養分向塊莖轉移,澱粉積累期耗水量約佔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左右,保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不可水分過大,土壤過於潮濕,塊莖的氣孔開裂外翻,就會造成薯皮粗糙。這種薯皮易被病菌侵入,對貯藏不利。如造成田間爛薯,將嚴重減產。

9. 種植土豆覆膜了應怎樣灌溉

您好!您所咨詢的問題,現答復如下:馬鈴薯新品種荷蘭15高產栽培技術:一、選地選擇土壤肥沃,土層深厚,疏鬆,透氣性好,微酸性的沙壤土,有排灌設施的土壤,前茬作物無茄科作物或馬鈴薯參與輪作的土壤。二、整地、施肥播前要進行滅茬、深耕,耕深應達20厘米。結合翻地應施入腐熟的有機肥2000千克/畝。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施入20千克以上的復合肥(氮、磷、鉀的比例為1:0.5:2)以滿足馬鈴薯整個生育期對肥料的需求。三、催芽播種前30-40天進行催芽,先將種薯出窖,嚴格挑選種薯,去除爛薯。將種薯攤晾在散射光下,保持15-20℃,直接催出短壯芽後,進行播種,無論是整塊播種,還是切塊播種,都要進行播種前催芽,從而保證全苗,促進早熟,增產增收。四、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指土壤10厘米深處地溫達到7-8℃時播種。1、提倡用小整薯播種,增加結薯個數,達到高產。2、切薯切塊不能太小,一般應在30克左右,分好頂芽,充分發揮頂芽優勢。做好切刀消毒,應准備好2-3把刀,放在75%酒精或0.2%高錳酸鉀的消毒液中,切到病種薯時,換用已消毒的刀,以減少病害的傳播。3、拌種用草木灰加百菌清等殺菌劑進行拌種,促使切塊的的刀口盡快的癒合,減少爛種,增加鉀素,防病害。4、播種根據種薯大小、土地的溫度和濕度、土地的質地等多種因素確定,一般播深10厘米左右,覆土後鎮壓,土層厚度在15厘米以下。5、密度根據品種類型、自然條件、播種方式等因素確定,一般以4500-5000株/畝為宜。6、防蟲播種時撒入地蟲殺凈顆粒劑4千克/畝,防治地老虎、蠐螬等地下害蟲。7、苗前除草可用都爾或乙草胺150毫升/畝。播後一周內噴施。五、田間管理1、及時中耕培土第一次中耕培土應在播種後30天左右進行,以鬆土為主,必要時結合追肥同時進行。第二次待苗高達15-20厘米時進行。2、覆膜馬鈴薯。出苗後,及時破膜放苗,並用土將破膜處封好,苗高10厘米時將膜去掉,進行第一次中耕培土。以除草、疏鬆土壤為主,並向苗根培少量土。3、及時灌排水。4、控制植株徒長(1)通過栽培措施控制,可適當減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鉀肥用量。(2)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多效唑。5、病蟲防治防治蚜蟲和二十八星瓢蟲可用虎嘯等葯劑噴霧;防治早、晚疫病等真菌性病害可交替用大生100克/畝,殺毒礬100克/畝。6、適時收獲根據生長情況和市場需求與產值、天氣情況適時收獲,收獲後要防止陽光長時間照射而變綠。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閱讀全文

與土豆的最佳灌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衛生間排水管坐便器安裝方法 瀏覽:271
藍藻常用治理方法 瀏覽:469
聯系人錄音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262
鋁合金掛軸安裝方法 瀏覽:375
配電櫃的電損計算方法 瀏覽:331
治療尖銳濕最新方法 瀏覽:707
oppo手機音質調整方法 瀏覽:861
油煙機清洗後吸力小解決方法 瀏覽:469
福州結核病醫院核酸檢測採集方法 瀏覽:518
治療斑禿的方法可以生發嗎 瀏覽:530
勃起困難怎樣治療方法 瀏覽:215
股票如何計算k線時間方法 瀏覽:279
教資唱歌課教學方法 瀏覽:956
杜鵑種植方法與技巧 瀏覽:84
治療皮炎最好的方法 瀏覽:983
UG如何用拉伸的方法畫齒輪 瀏覽:330
奧迪q5低速異響解決方法 瀏覽:95
怎麼戒掉抱睡的方法 瀏覽:253
如何識別麵筋的方法 瀏覽:265
呋喃西林溶液怎麼使用方法 瀏覽:132